Honda Taiwan 董事長牧野朗在 2 月 11 日的媒體餐會提到 2015 年最重要的兩項工作重點,其一是 Honda 二輪將在睽違 12 年之後,率先以大型摩托車(250cc 以上)返回 Honda 歷史上第一個海外基地、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臺灣摩托車市場,其二是將在 6 月引進 Odyssey 進軍 7 人座 MPV 市場,宣示 Honda 將以豐富的產品線深耕臺灣汽機車市場。

U-CAR 在當日的報導中提到已經有部份消費者在無法確認車價與配備的情況下,提前訂車排隊的特殊情況,春節期間 U-Car 更進一步掌握到 Odyssey 將以 2.4 升引擎(175 匹/23 公斤米)與 CVT 無段變速(頂級版有機會附 7 速手自排)單一動力組合,依配備區分為 VTi 與 VTi-S 兩種車型,價格約在新台幣 150 萬元~175 萬元之間,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臺灣 Odyssey 的獨特之處。

臺灣將導入日本生產的日規第 5 代車型,也是日規 Odyssey 第一次出現滑門車身,擺脫過去較為低扁的轎旅車樣貌,車身長度 4 米 83 與現型第 4 代美規 Odyssey 超過 5 米 1 車身長度截然不同,相對適合亞洲國家較為壅擠的道路狀況。

Odyssey 與本田二輪讓臺灣這一等就是 12 年,回首 2002 年隨著 Honda 來臺灣設立 100%持股的分公司之後,本田技研工業結束與臺灣的光陽、三陽近 40 年的技術合作夥伴關係,Honda 二輪更全面退出全球最大摩托車市場,昔日的名流 100、NSR、Dio 與 DJ1RR 更僅能留在五、六年級生的青春回憶裡。2015 年 4 月本田二輪首先以 250cc 以上的大型摩托車(黃牌、紅牌)重返 Honda 歷史上海外的第一站臺灣,提供消費者與世界同步的 Honda 二輪服務品質與騎乘樂趣。

姍姍來遲的 7 人座 Odyssey

而第 3 代日規 Odyssey 更是在 12 年前,Honda Taiwan 成立後的早期市調會間與第 2 代 CR-V、第 1 代 Stream 一起,讓參與市場調查的臺灣消費者進行評選,最終 Honda Taiwan 選擇 CR-V 成為國產化的首款商品,每一個世代的 CR-V 確實也都創造出相當亮眼的銷售成績,而 Odyssey 與 Stream(前總代理南陽曾引進)則無緣進軍臺灣。

過去這 12 年讓 Honda 的 7 人座商品屬於空窗期,造成消費者只能選擇其他品牌,或購買由貿易商所引進的美規 Odyssey。反觀日規 Odyssey 在亞太區的右駕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與澳洲,或是鄰近的中國市場,則與日本同步銷售過第 3~5 代 Odyssey,甚至連 Stream 都在商品線中可以被選擇,過去 12 年的日本無生產左駕與中國車無法開放進口,確實讓臺灣消費者感到相當無奈。

Honda Taiwan 即將在 2015 年 6 月發表、由日本埼玉縣狭山工廠所製造的 Odyssey,直接對上臺灣市場受歡迎的 Toyota Previa 與 Luxgen M7 Turbo。

終於 Honda Taiwan 即將在 2015 年 6 月從日本正式引進日規版的第 5 代 Odyssey 投入 7 人座 MPV 市場,Odyssey 的車身尺寸長寬高 4830x1820x1695mm 與軸距 2900mm,直接對上臺灣市場受歡迎的 Toyota Previa 與 Luxgen M7 Turbo,臺灣版 Odyssey 將來自日本埼玉縣的狭山工廠。

Odyssey 縱橫車壇 20 年

回顧 Odyssey 車系 20 年的歷史,除了第一代日本與美國擁有相同商品之外,從第二代起日規與美規就分道揚鑣了,這也是 Honda 近年來除了 Accord 之外,需冠名日規或美規以區分不同車身尺寸的車款。日規第 2 代至第 4 代沿用 Accord 的四輪獨立雙 A 臂底盤,維繫著可停放機械式停車位、車身長度在 4 米 8 左右的 7 人座轎旅車格局,以操控表現為主要訴求。

1994 年誕生的 Odyssey 車系除了第 1 代美日規共用車體之外,在車型設定上則是從第 2 代起就分家了,日規維持車長 4 米 8、可停放機械車位的轎旅車身型,美規車長則一舉放大到較受美國市場歡迎的 5 米 1(全尺寸 MPV),兩者唯一相同的部份是同樣維繫著 Honda 的 DNA,無論美規或日規 Odyssey 都以前雙 A 臂後多連桿懸吊系統呈現 7 人座 GT 操控致上的獨特形象,明顯與同級競爭對手的舒適致上做出區別。

美規從第 2 代起就以車長超過 5 米 1 的全尺寸 MPV 車身搭配後側滑門,回應美國市場對 MPV 需具備大空間的要求,在 1999~2004 年間美規 Odyssey 更以 LaGreat 車名回銷日本,美規 Odyssey 歷經 3 代到今天行李廂內建車艙專用吸塵器的 4.5 代,底盤隨著美規 Accord 進化成前雙 A 臂與後多連桿,唯一不變的是以後獨立懸吊系統維繫操控表現的堅持,有別於 Toyota Sienna、Dodge Caravan、Plymouth Voyager 與 Chrysler Town & Country 等美系 MPV 優先考慮載重,所普遍使用的非獨立式後懸吊系統設定。

美規 Odyssey 從第 1 代到現在的第 4.5 代都曾在臺灣出現過,在臺灣的中古車與水貨車市場流通的車源,主要來自於旅居美國的留學生攜帶汽車返臺、派駐在臺灣的各國外交使節自辦進口或貿易商平行輸入等,U-CAR 先前也報導過美規第 4 代 Odyssey 通過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 IIHS 各項撞擊測試,而享有最安全 MPV 美譽。

廣  告

日本 Honda 招牌車款 Odyssey 的嶄新蛻變

日規 Odyssey 卻受限於過去日本工廠只生產右駕,即使第 3 代起在中國大陸開始生產左駕車型,仍受到兩岸成車無法正式開放進口的法規所影響,在臺灣難得一見,除了部份車商舉辦市調會或車展時曾短暫運送過來,車迷朋友除了到日本或中國當地租車,很難得有機會接觸。

日規第 5 代鎖定中國商旅車市場,概念車 Honda Concept M 更選在 2013 年的中國上海車展發表。

日規第 5 代鎖定中國商旅車市場,概念車 Honda Concept M 更選在 2013 年的中國上海車展發表,第 5 代日規 Odyssey 在 2014 年春季起也在中國生產,比日規第 4 代 Odyssey 長度增加 30mm、寬度增加 20mm、高度增加 150mm、軸距增加 70mm、車艙室內高度增加 105mm、車艙前後縱深增加 85mm,拋棄前兩代可使用雙層機械車位的轎旅車身型,改成後側使用大型左右滑門的廂型商旅車身。

第 5 代日規 Odyssey 拋棄前兩代可使用雙層機械車位的轎旅車身型,改成後側使用大型左右滑門的廂型商旅車身。

第 5 代日規 Odyssey 整合 Honda 從 2012 年後日本不再生產的 Elysion 頂級 7 人座車系(對手為 Toyota Alphard 與 Nissan Elgrand),在長高、車艙空間放大的同時,卻仍維持轎車等級上下車高度 300mm 地板,Odyssey 成功創造出身型媲美主要競爭對手 Previa、空間媲美日本頂級商旅車指標 Alphard 的嶄新車款。

Odyssey 第 2 排車艙地板距地高僅 300mm,讓後艙乘客只要輕鬆跨ㄧ步就能進入車艙,對年長者與學齡前孩童上下車格外友善,尤其是高齡化的三代同堂家庭。

臺灣即將導入的日規第 5 代車型,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後側滑門機構、1695mm 車身高度、中排兩張獨立 Ottoman 紓壓座椅、標準 7 人座車艙佈局與 2.4 升動力(兼顧稅金、油耗)。頂級版本更可望追加左右電動滑門,方便後艙乘客上下車。

Odyssey 第二排登車距地高度 300mm(比 Previa 低 80mm、比 2014 年式 Alphard 低 90mm)、
Odyssey 第二排的頭部空間有 140mm(與 2014 年式 Alphard 相同、Previa 則為 110mm),Odyssey 第二排可滑動距離為 740mm(Previa 為 800mm、2014 年式 Alphard 為 450mm),Odyssey 與 Previa 同樣可以將第三排完整收納在車艙地板下(2014 年式 Alphard 為折疊懸掛於後艙左右兩邊),創造 4 人座的 Lounge Room 慵懶旅行模式。

靈感來自 Hondajet 私人飛機的紓壓車艙

U-CAR 在 2013 年參加在本田研究所舉辦的 Honda Meeting 時,與第 5 代 Odyssey 開發 LPL(大型計畫領導者)川上惠夫主任研究員有過深度訪談,當時川上先生即明白表示第 5 代 Odyssey 放棄之前 4 個世代日規 Odyssey 轎旅車格局,以日本銷售冠軍 Previa 與 Alphard 受歡迎的車身大小與寬敞空間為目標,開發出滿足三代同堂家庭買家所需的第五代 Odyssey,又能夠維持一個人開車時對於駕馭樂趣的追求,保留屬於 Honda 的操控樂趣。

實際丈量 Odyssey 第二排 Ottoman 座椅的椅背長度 580mm(比現行 Previa 與 2014 年式 Alphard 短 40mm)、椅被寬度 465mm(比 Previa 短 35mm、比 2014 年式 Alphard 短 5mm)、椅面深度 480mm(比 Previa 短 20mm、比 2014 年式 Alphard 短 10mm)、椅面寬度 505mm(比 Previa 短 25mm、與 2014 年式 Alphard 相同)。

第 5 代 Odyssey 放棄之前 4 個世代日規 Odyssey 轎旅車格局,以日本銷售冠軍 Previa 與 Alphard 受歡迎的車身大小與寬敞空間為目標,開發出滿足三代同堂家庭買家所需的第五代 Odyssey,又能夠維持一個人開車時對於駕馭樂趣的追求,保留屬於 Honda 的操控樂趣。

U-CAR 在 2013 年 Honda Meeting 會場實際乘坐 Odyssey 中排座椅,明顯感覺到座椅泡棉的支撐性比 Previa 或 Alphard 來得偏硬一些,皮椅觸感也屬於比較耐磨的粗硬派,在質感上不若 Previa 或 Alphard 細緻卻相對在長途旅行時較耐久坐,身體也比較不容易受到隨駕駛較激烈的操控行為而滑動。

實際上 Odyssey 中排座椅的 Ottoman 座椅功能、舒適度、操作便利性與 Previa、2014 年式 Alphard 相比,表現在伯仲之間(2014 年式 Alphard 兩張中排座椅為全電動調整)。

首次出現在 Honda 車款的 Ottoman 商務艙座椅

Odyssey 受惠於車廂地板降低,第二排登車距地高度僅 300mm 且直接進入車艙地板(現行 Previa 登車踏板為 380mm 與後艙地板 410mm、2014 年式 Alphard 登車踏板為 390mm 與後艙地板 420mm),門檻據地高度更是比上一代日規的轎旅車還低 60mm,創造出媲美德製大型豪華轎車的輕鬆上下車高度。全車乘員的著座重心同樣比一般休旅車更低,搭配低窗簷、大面積車窗所營造的空間感媲美 2014 年式 Alphard,讓前、中、後排乘客擁有與大型商旅車相同的寬敞紓壓車艙氛圍。

日規第 5 代 Odyssey 的 7 人座車型第二排,為 Honda 汽車第一次使用 Ottoman 座椅,坐臥兩用含小腿靠枕的座椅,讓企業主管能在長途的路地旅程中,享受媲美 Hondajet 私人飛機的放鬆車艙空間,尤其符合中國內陸市場動輒 3 小時行車時間的長距離企業差旅需求。

Odyssey 中排 Ottoman 座椅更強調椅背上方靠近肩膀的 1/3 區域,可自由調整對人體背部弧度提供額外的支撐性,讓乘客在後仰坐姿時,可以用更輕鬆的身體姿勢享受沿途景緻、欣賞吸頂式螢幕所播放的節目、更輕鬆地與前座乘客交談,而不用再撐起上半身或脖子,搭配腿靠使用,讓全身感受更舒坦自在。

Odyssey 的動力系統與操控介面部份源自於第 9 代 Accord,也就是臺灣現行以美國原裝進口銷售的 Accord(不再分美日規),駕駛界面更如出一轍,有熟悉的多功能方向盤、Eco 節能行車模式、觸控式空調面版與觸控式音響介面(附加功能將隨入門與高階車型做出區分),Odyssey 駕駛高度因車艙地板高比 CR-V 還低一些,很容易有駕駛 Accord 的錯覺。

重視省油效能與寧靜表現的動力系統

臺灣將導入的 Odyssey 搭載 2.4 升 i-VTEC 動力引擎,可輸出最大馬力 175 匹/6200 轉與最大扭力 23.0 公斤米/4000 轉,著重運轉時的寧靜度、低轉速扭力與平均油耗表現,搭配 CVT 無段變速(頂級版附方向盤換檔快撥鍵 7 速手自排),動力表現超越 Previa 2.4L 與 2014 年式 Alphard 2.4L 的 170 匹/22.8 公斤米。至於日規頂級 Absolute 的 2.4 升缸內直噴引擎或日本開發中的 Hybrid 油電複合式動力、VTEC TURBO 引擎則暫時不在計畫之內。

臺灣將導入的 Odyssey 搭載 2.4 升 i-VTEC 動力引擎,可輸出最大馬力 175 匹/6200 轉與最大扭力 23.0 公斤米/4000 轉,著重運轉時的寧靜度、低轉速扭力與平均油耗表現,底盤則是前麥佛遜後拖曳臂懸吊系統結構,減震阻尼設定以舒適之中能帶給駕駛者較高的操控自信為主軸。

讓駕駛者可以依賴的底盤與輔助設定

Odyssey 的懸吊系統為前麥佛遜後拖曳臂式,與 Previa、2014 年式 Alphard 的基本機械結構一致,Honda 卻在圈狀彈簧與減震筒做足功夫,開發總負責人川上惠夫先生更表示第 5 代 Odyssey 實際駕馭感受媲美擁有四輪獨立雙 A 臂的第 4 代日規 Odyssey。

第 5 代 Odyssey 避震器部份強調獨特的振幅感應式減震筒,在傳統構成避震阻尼的油壓缸內活塞桿中央額外增加圈狀彈簧配置,用以限制油壓缸內活塞的上下擺盪,進一步減緩車身重心的上下位移,保持 Odyssey 底盤離地高度 150mm(第 2 排上下車距地高度 300mm)的低重心優勢,讓 Odyssey 在高速變換車道或劇烈操駕時,因車高 1695mm 相對較高所產生的車身慣性不會對四輪循跡性造成影響,帶給駕駛者更多操控自信。

Odyssey 避震器部份強調獨特的振幅感應式減震筒,在傳統構成避震阻尼的油壓缸內活塞桿中央額外增加圈狀彈簧配置,用以限制油壓缸內活塞的上下擺盪,進一步減緩車身重心的上下位移,保持 Odyssey 的低重心優勢。

至截稿前 Honda Taiwan 對正式配備細節仍不願鬆口,以下所介紹的各項科技配備細節,將隨著正式售價在 6 月上市的記者會才會正式向媒體公佈,入門車型的部份配備仍有調整空間,以滿足消費者對價格與配備的期待為主。

Odyssey 頂級車款將有機會配備俗稱 Birdview 鳥瞰式的環頸顯示功能,輔助駕駛者消除停車或曲巷過彎時的視線死角,車尾的 175 度廣角鏡頭,更有助於駕駛者在倒車離開停車格時,可以預先掌握鄰近車輛的接近動態。

Odyssey 全車系標配左右獨立式恆溫空調與分散在前、中、後排的空調出風口,帶來良好的車艙空調效果,中控臺上以觸控式恆溫空調控制面板呈現新世代玻璃座艙的科技感,Odyssey 更進一步配備 Idle Stop 怠速熄火再啟動功能以提升市區油耗表現。

Odyssey 將左右雙區式恆溫空調、前中後排獨立出風口與 Idle Stop 怠速熄火列為全車系標配,獨家配備的蓄冷式空調蒸發器,可有效維持 Idle Stop 臨停引擎熄火時的冷房效果,將 Idle Stop 導致冷氣停止對車廂內降溫的問題降到最低,在夏季炎熱的塞車路況時更可有效維持車艙內的冷房品質。

蓄冷式蒸發器與主被動安全科技

Honda 為改善 Idle Stop 在停等紅路燈的引擎熄火狀態下,無冷氣壓縮機協助空調降低車艙溫度的窘境,特別開發蓄冷式空調蒸發器,讓空調系統的冷房效果在短暫的引擎熄火過程中不間斷,對於夏季氣候普遍炎熱的臺灣地區來說,顯得格外好用。

Odyssey 有機會全車系標配駕駛座氣囊、前乘客座氣囊、雙前座側氣囊與左右車窗簾幕式氣囊,合計 6SRS 氣囊,全車 7 席位都標配三點式安全帶,提供前、中、後排乘客一致性的被動安全防護。

Odyssey 全車系將標配 6SRS 與 VSA,全車 7 席位都標配三點式安全帶,提供前、中、後排乘客一致性的被動安全防護。

對年長者與幼童相對友善的設計細節

Odyssey 頂級版有機會標配整合 EPS 電子式動力輔助方向盤的 VSA 車身動態穩定系統,除了 VSA 對應一般濕滑或左右輪摩擦力不對等路面、車速過快所造成的轉向不足(推頭)過不了彎或轉向過度(甩尾),預防車輛失控現象發生之外,更進一步整合來自油門或煞車踏板,以及方向盤轉動角度的駕駛者操控參數,讓 Odyssey 維持在最佳的行駛狀態。


Odyssey 頂級版有機會配備的電動滑門,只要ㄧ支手指頭輕拉即可啟動電動滑門機構,方便車主或後艙乘客在手提重物、爸媽手中抱著嬰幼兒時或手中有大包小包的狀態下開啟車門。Odyssey 第 2 排車艙地板距地高僅 300mm,讓後艙乘客只要輕鬆跨ㄧ步就能進入車艙,對年長者與學齡前孩童上下車格外友善,尤其是高齡化的三代同堂家庭。

對於祖父母罹患骨質疏鬆、退化性膝關節炎或施以人工關節置換術的家庭來說,Odyssey 第 2 排的 300mm 距地高會大幅度拉開與同級距對手的競爭優勢,U-CAR 目前掌握 2015 年式全新 Alphard 第 2 排的登車踏板高度降到 330mm(比上一代 Alphard 降低 50mm),同樣著重在讓年長者輕鬆上下車的設計思維。

可用單支手指頭輕鬆開啟的電動滑門,以及 BLIS 車道變換警示系統,可望列入在高階車型的標準配備之中,Odyssey 第三排維持著從第 1 代以來的第三排快倒機構,可輕鬆收放第三排座椅以變換後艙用途,在標準 7 人座模式下保有行李廂縱深 380 厘米與垂直深度 250 釐米。

Odyssey 頂級版將可望納入車道變換警示功能,協助駕駛者在變換車道前掌握左右車側後視鏡死角的障礙物。Odyssey 第三排維持著從第 1 代以來的第三排快倒機構,即使是身高 155 公分的女孩都可以輕鬆操作第三排座椅收折到車艙地板下,進一步放大行李艙空間。

在標準 7 人座模式下保有行李廂縱深 380mm 與垂直深度 250mm(Previa 為縱深 470mm 與垂直深度 400mm、2014 年式 Alphard 為縱深 200mm 且開口見地板高),從尾門檻開始向下延伸的凹槽結合第 3 排椅背,構成 330 公升的行李收納空間,足以收納全家一起歡渡週末時的簡便行李。關於 Odyssey 引進的相關資訊,U-CAR 會為您持續追蹤,敬請鎖定 U-CAR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