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賓士於 7 月 20 日,正式於國內發表了小改款的 SLC 以及 SL 車系,本次小改款的重點特色,在於因應 Mercedes-Benz 在車系命名策略的改變,敞篷車款也隨著新命名規則,將原本的 SLK 改以 SLC 之名推出,不過,SL 的名稱則並未進行更改。

台灣賓士於 7 月 20 日,正式於國內發表了小改款的 SLC 以及 SL 車系,SLC 首波共導入 SLC 200,以及 M-AMG SLC 43 兩種車型選擇,價格依序為 299 萬、376 萬。小改款 SL 車系則提供 SL 400 單一車型,售價為 649 萬。

隸屬小改款範疇的 SLC 車系,台灣賓士首波共導入有 SLC 200,以及 Mercedes-AMG SLC 43 兩種車型選擇,價格依序為 299 萬、376 萬。2017 年有望引進更為入門的車型設定,提供國內消費者更為豐富的車型選擇。

至於 Mercedes-Benz 麾下敞篷旗艦車系、隸屬於第 6 代小改款車型的的 SL 車系,Mercedes-Benz 原廠雖已發表了性能更強的 Mercedes-AMG SL 63、Mercedes-AMG SL 65、SL 500 等車型,但國內首波則是先行導入 SL 400,售價為 649 萬,而 Mercedes-AMG SL 63 與 Mercedes-AMG SL 65 導入與否則尚在評估中。

家族命名規則更動,SLC 43 開啟全新戰線

隨著 Mercedes-Benz 在命名規則上的更動,簡化並提高整體辨識性,因應 A、C、E、S 的車格大小,而改以不同之名稱,也因此,在 2011 年問世的第 3 代 SLK,在 2015 年底推出小改款之際,也更改以 SLC 之名亮相。SLC 小改款在外觀上的改變,主要是延續既有的 3 代輪廓,並在頭尾等處進行修改,包含了前保桿、車頭燈組、氣壩造型等處,進行了不小幅度的調整,也與 Mercedes-Benz 現行當家性能代表的 GT 車系,有著更為相近的神韻。

隸屬於第 3 代 SLK 車系小改款的 SLC,因應品牌命名規則的調整,改以 SLC 之名問世;在延續既有世代的輪廓下,主要改變集中在車頭造型與車尾燈組修改,在改款後有著與 GT 車系更為相近的視覺展現。

除了燈組輪廓的調整之外,Mercedes-Benz 也會 SLC 小改款,搭配上全新的 LED 智慧型頭燈、以及 LED 科技尾燈,構築 The new SLC 新面貌,尤其車尾燈組的設計,與當代家族相近的三輻 LED 燈條造型,維持了既有的運動風采,也將硬頂敞篷的魅力做出更優雅詮釋。至於內裝陳設部分,SLC 小改款仍舊是維持既有格局及鋪陳,但在用料上卻有所提升,提供更為舒適的駕馭體驗。

車室空間的部分,仍舊維持既有格局配置,但在用料上卻有所提升。

SLC 本次導入國內市場,共計推出 SLC 200、以及 Mercedes-AMG SLC 43 兩種車型選擇,SLC 43 的問世,其實代表了 Mercedes-Benz 的全新戰線規劃,從命名方式中可以確認,原廠將 SLC 43 定位在 AMG 作品之列,但其實這乃是介於追求性能的 AMG 戰力,以及舒適為主訴的一般量產作品之間,滿足性能、同時也不至於過於「熱血」的座駕,這一點在引擎室中,採用紅色飾條引擎飾條但沒有引擎組裝技師簽名的特徵,就能獲得更清楚的體會。

台灣賓士首波導入國內的 SLC 車系,僅推出有 SLC 200,以及隸屬於 Mercedes-AMG 產品一環的 SLC 43,SLC 200 搭載的 2.0 升直列 4 缸引擎,而全車系皆採用 9G-Tronic 9 速手自排變速箱。

有著 Mercedes-Benz-AMG 加持的 SLC 43,在外觀與內裝許多部份,也與一般版本的 SLC 200 有所區隔,包含了兩側葉子板排氣口附上銀色鍍鉻鰭片,車尾的 AMG 雙側四出鍍鉻黑色尾飾管等;此外,SLC 43 也配置了 Nappa/Dinamic 材質包覆的跑車座椅、入 Keyless Go 免鑰匙引擎啟動、車內環景照明科技等,同時,也導入智慧型手機整合系統 Apple CarPlay,展現現行車系頂級性能的尊貴與舒適。

SLC 43 AMG 乃是介於一般量產車型,以及 AMG 性能座駕間的全新戰線,AMG 的性能妝點,在車頭水箱護罩、四出排氣尾飾管等處,清楚可以其不同於一般的產品定位。

在動力單元部分,SLC 200 以及 SLC 43,全車系採用 9G-Tronic 9 速手自排變速箱,SLC 200 的動力單元,乃是一具 2.0 升直列 4 缸引擎,擁有 184 匹最大馬力、以及 30.6 公斤米的動力數據;至於 SLC 43 AMG,採用的乃是全新 3.0 升 V6 Biturbo 雙渦輪增壓引擎,動力數據則來到 367 匹,以及 53.0 公斤米最大扭力,造就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僅需 4.7 秒即可完成。

Mercedes-AMG SLC 43 的動力單元為 3.0 升 V6 雙渦輪增壓引擎,最大不同從引擎室飾蓋的紅色飾條,可以清楚發現其代表的不同戰線作品。
SLC 43 車側散熱鰭孔下方,也鑲嵌著雙渦輪增壓動力單元的 Biturbo 銘牌。

配備表現上,SLC 全車系標配有 Pre-Safe 主動安全防護系統、駕駛注意力輔助系統、主動防撞輔助、被動安全配備則有雙前座、雙側邊氣囊、以及頭部氣囊,同時也搭配有座艙防翻滾護桿。因應 SLC 43 較為性能的產品定位,Mercedes-AMG 更為其提供 3 階段的 ESP 系統,提供更豐富的駕駛樂趣。

廣  告

品牌硬頂敞篷旗艦座駕,SL 63 與 SL 65 導入機會較低

SL 並未隨著品牌命名規則更動而做出修改,依據車身尺碼來看,SL 車系在更名後,應當可以更改為 SLS,不過,SLS 名稱所代表的經典傳承,對 Mercedes-Benz 而言有著不同意義,再加上 SL 在 1954 年問世以來,一直就是品牌中最為經典的敞篷作品,因此 SL 之名持續,一如 G-Class 在休旅家族中的經典地位。

SL 車系在 2015 年底時,推出了周期間小改款,外觀造型的變化,同樣集中在頭尾的更動,展現出更為家族化的視覺面容。

小改款 SL 在外觀上的改變,主要集中於車頭部分,透過更為圓潤的頭燈輪廓,以及重新設計之前保桿,一改原先較為方正的線條,轉而勾勒出更加柔韌的視覺展現,同時也有與 SLC 相同,都與 GT 車系有了更家族化的視覺呈現。

擁有悠久歷史的 SL 車系,一向就是 Mercedes-Benz 敞篷作品的旗艦代表,而小改款後的 SL,仍舊將豪華上空跑格完整呈現。

車尾造型部分也有做出修改,但改變幅度較小,主要將尾燈組改採全紅色燈殼設計,並針對後保桿造型進行修飾;導入國內市場的 SL 400,標配 AMG Line 套件,讓外觀擁有更動感的視覺展現。

車室空間雖然同樣維持小改款前的格局,但換上新的三輻多功跑車方向盤,以及更大尺碼的顯示幕,再加上國內為 SL 400 列為標配的 AMG Line 套件,整體舒適便利與科技氛圍,同樣再行提升。

車內鋪陳部分,同樣也是在既有的世代基礎格局下,進行小幅度的調整,包含導入了全新的三輻式多功能跑車化方向盤,同時中控台上方鑲崁的顯示幕,也改以更大尺寸的規格;導入國內的 SL 400,將 COMAND Online 多媒體系統列為標準配備,包含了原廠中文衛星導航系統、Apple CarPlay 智慧型手機整合系統,再加上 AMG Line 套件在駕駛座艙的映襯,同時將 SL 車系一貫的豪華動感,做出更進一步的發揮。

重新調校後的 3.0 升 V6 雙渦輪引擎,在馬力與扭力表現上,都叫小改款前更為提升,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的時間,也縮減了 0.3 秒,僅需 4.9 秒即可完成。

SL 400 搭載的動力單元,乃是重新調校的 3.0 升 V6 雙渦輪增壓引擎,動力數據分別為 367 匹最大馬力,以及 51 公斤米最大扭力,相比於小改款前,馬力提升了 34 匹,而扭力數據也成長了 2 公斤米,搭配 9G-Tronic 的 9 速手自排變速箱,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所需時間縮減到 5 秒內。再加上 Dynamic Select,可在轉向、傳動與底盤等部分的改變,提供 5 種駕駛模式選擇,打造出更豐富的駕駛樂趣。

前面有提到過,SL 車系還有性能更為強悍的 Mercedes-AMG 車型,也就是包含了 SL 63、SL 65 等車型,台灣賓士雖然表示導入與否仍在評估中,不過,隨著 Mercedes-Benz 在純種跑車產品上的定位與方向調整,現行 GT 車系不若往昔品牌性能旗艦,動輒千萬之譜,而是鎖定千萬以內的性能級距市場。而這也代表了,SL 63 以及 SL 65,價格會與現行 GT 車系有所重疊,因此不導入國內市場,會是更為合理的選擇,這也意味著,國內消費者想要入手小改款後的 SL 63 以及 SL 65,機會恐怕是比較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