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本經濟新聞 (Nikkei) 調查指出,日本 7 大乘用車廠集團的研發費用,將在 2016 年度有望創下紀錄,達到歷史新高的 2.8 兆日圓 (約新臺幣 8,517 億)。因應近年來提高的環保標準、新能源車的開發、再加上自動駕駛的高額投資等等,使日本車廠自 2009 年金融海嘯後、整體提高近 1 兆日圓的研發費用,呈現連續 7 年的正成長。而調查也顯示大型集團如 Toyota 與 Mitsubishi 的差距正逐步拉大,突顯日本車廠研發能力的彼消此長。

7 間日本汽車集團研究開發費用
車廠 2016 年度研發費用預估 成長率
Toyota 1 兆 800 億日圓 2.30%
Nissan 5,600 億日圓 5.30%
Honda 6,900 億日圓 -4.10%
Suzuki 1,400 億日圓 6.90%
Mazda 1,250 億日圓 7.20%
Subaru 1,200 億日圓 17.20%
Mitsubishi 970 億日圓 23.30%
合計 2 兆 8,120 億日圓 2.80%
廣  告

連續 7 年成長,研發戰進入白熱化階段

日本經濟新聞 (Nikkei) 經濟新聞近期統計、並調查日本 7 間車廠 2016 年度預估用於研發的投資金額,發現汽車產業的研發金額已佔全日本製造業的 25%。而這 7 間日本車廠的投資研發總額,也比上一個財報年度 (2015 年) 成長近 2.8%、達到 2 兆 8,120 億日圓 (約新臺幣 8,517 億元),除呈現日本車廠的研發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外,包含 Toyota、Nissan、Mazda、Subaru 這 5 間車廠的研發費用也將創下歷史新高。

近年來提高的環保標準、新能源車的開發需求、再加上自動駕駛的高額投資等等,使日本車廠自 2009 年金融海嘯後、整體提高近 1 兆日圓的研發費用,呈現連續 7 年的正成長。

投入超過 1 兆日圓用於研發,Toyota 超越 GM、Damiler 集團

其中,日本第一大汽車集團 Toyota,其研發費用的統計也將 Daihatsu 等品牌囊括在內,合計出來的總額預估將達到驚人的 1 兆 800 億日圓 (約新臺幣 3,285 億)、較去年成長近 2.3%,投入金額位居日本汽車產業第一。這樣用於投資研發的鉅額,也已經超過平均每年投入研發 2,500 億至 2,700 億之間的美國 GM (General Motors) 通用集團、德國 Damiler 等對手。

日本第一大汽車集團 Toyota,近年來除了在 Hybrid 油電混合車市場站穩技術領導地位外,也積極投入 Mirai 等氫燃料電池車的研發。而 2016 年旗下品牌合計的研發費用預估將達到驚人的 1 兆 800 億日圓 (約新臺幣 3,285 億)、較去年成長近 2.3%。

投資鉅額改善 EV 純電車續航力,Nissan 亦來勢洶洶

而近年來在 Renault-Nissan 聯盟執行長 Carlos Ghosn 的帶領下、野心亦不小的 Nissan,在加強品牌旗下各級距車型戰力補強之餘,也為了解決 Nissan Leaf 等純電動車輛在電力續航距離較短的劣勢,還有開發氫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車款,Nissan 品牌總體的研發費用也來到了 5,600 億日圓 (約新臺幣 1,703 億)、成長 5.3%。

為了解決 Nissan Leaf 等純電動車輛在電力續航距離較短的劣勢、還有其他新能源車的開發需求,Nissan 品牌 2016 年總體的研發費用也預估將來到 5,600 億日圓 (約新臺幣 1,703 億)、較去年成長 5.3%。

Honda 研發預算縮減 4.1%,但仍位居第二

不過,相較於 Toyota 與 Nissan 等另外兩大巨頭,銷量一樣在日本佔大宗的 Honda,反而將研發的總預算縮減了 4.1%、來到了 6,900 億日圓 (約新臺幣 2,098 億) 的水準,是 7 間車廠中唯一將研發預算縮短者。不過其投入的研發金額仍是較 Nissan 的 5,600 億日圓 (約新臺幣 1,703 億) 來的高、位居第二。

相較於 Toyota 與 Nissan 等另外兩大巨頭,銷量一樣在日本佔大宗的 Honda,反而將研發的總預算較去年縮減了 4.1%、來到了 6,900 億日圓 (約新臺幣 2,098 億) 的水準。

受新興市場歡迎,Suzuki 補強節能、中小型產品線

研發費用位居第三的 Suzuki,則是為因應品牌於印度、還有泰國等東南亞新興市場的強勁需求,因此花費不少研發預算來用於開發符合當地使用的經濟性節能與中小型車款,整體壓發費用成長了 6.9%、來到 1,400 億日圓 (約新臺幣 425 億) 左右的水準。

整體研發費用位居第三的 Suzuki,則是為因應品牌於印度等新興市場對中小型、經濟節能車款的需求,整體研發費用預估成長 6.9%、來到 1,400 億日圓 (約新臺幣 425 億)。

新世代車款受寵,Mazda、Subaru 仍不敢掉以輕心

近年來將研發火力集中在品牌 Scyactiv 技術的 Mazda,投入不少心力用於改善旗下汽油與柴油引擎的油耗與環保效能,整體投資研發的金額有望提升 7.2%,來到 1,250 億日圓 (約新臺幣 380 億) 的水準;而以水平對臥引擎、Symmetrical AWD 對稱式全時四輪驅動等技術見長的 Subaru,則以 1,200 億日圓 (約新臺幣 365 億) 的研發投資金額緊追在後,雖然位居第 6,但已較去年大幅增加了 17.2%。

研發火力集中在品牌 Scyactiv 技術的 Mazda(上),2016 年整體投資研發的金額有望提升 7.2%,來到 1,250 億日圓(約新臺幣 380 億);而近期推出全新 Subaru Global Platform 共用平台的 Subaru(下),則以預估 1,200 億日圓(約新臺幣 365 億)的研發投資金額緊追在後。

Mitsubishi 研發力道增強,仍與 Toyota 產生巨大差距

7 間車廠中研發費用最低的 Mitsubishi,雖然整體的投資金額 970 億日圓 (約新臺幣 295 億) 相較去年成長高達 23.3%、是日本車廠中預計投入研發成本成長幅度最多的。但與 10 年前研發投資規模就已達到 8,000 億日圓的龍頭 Toyota 相較,Mitsubishi 投入的金額規模不僅小很多,而且還呈現大型車廠和中型車廠彼此間的研發能力差距、有逐漸拉大的趨勢。

7 間車廠中研發費用最低的 Mitsubishi,雖然整體的投資開發金額 970 億日圓(約新臺幣 295 億)相較去年成長高達 23.3%、是日本車廠中預計投入研發成本成長幅度最多的,但仍與龍頭 Toyota 達 1 兆日圓的水準相差甚遠。

甚至 2016 年 5 月份才宣布以 2,370 億日圓、收購 34%的 Mitsubishi Motors 股權的 Renault-Nissan 聯盟執行長 Carlos Ghosn,還曾直接對日本媒體表示:「中小規模的車廠未來將沒有能力承擔鉅額的研發費用,只能靠與其他大型車廠聯盟、合縱連橫來獲取外部經營資源的挹注,而大型汽團的領先趨勢也將不斷增強。」

2016 年 5 月份才宣布以 2,370 億日圓、收購 34%的 Mitsubishi Motors 股權的 Renault-Nissan 聯盟執行長 Carlos Ghosn(左),認為中小規模的車廠未來將無力承擔鉅額研發費用,只能靠與大型汽車集團進行技術合作、合縱連橫才能生存。

技術保壘、資本差異,形成研發競爭差距

這部分不僅點出 Toyota、Nissan 等強勢品牌,不斷透過投入大筆開發金額、建立「技術保壘」來維持領先優勢外;Mitsubishi 自身近幾年來於日本市場爆發多起召回問題、2016 年 4 月下旬的油耗造假醜聞,還有先前投入過多資源用於開發 i-MiEV 等電動車、導至傳統乘用車市場戰力不足等問題,資金、銷量、研發能量的短缺,都讓 Mitsubishi 品牌較難追上與領先對手的差距,也亦是許多如 Subaru、Mazda 等中型車廠亟欲避免的困境。

Mitsubishi 過去 10 年爆發多起召回、油耗造假醜聞,還有先前投入過多資源開發 i-MiEV 等電動車、導至傳統乘用車市場戰力不足等問題,造成資金、銷量上的短缺,研發資本的規模便難以與 Toyota、Nissan 等強勢品牌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