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在 2011 年 2 月下旬,正式成立電動子品牌 BMW i,隨後不久則公布了品牌電動車產品規劃,並在 2013 年正式發表 i3 與 i8 兩款作品,為求 i3 與 i8 擁有更出色的效能,BMW 運用輕量化科技、也就是打造碳纖維車體,讓電池效能得以更行發揮,而為了降低成本 BMW 更大舉投資了碳纖維廠。

不過,近日卻傳出 BMW 有意在下一代 i3 上,取消碳纖維車體的運用,改回鋁合金車架的設計,同時,在 Hybrid 動力的跑車 i8 設計上,預計下一代則將會提高動力輸出數據,讓 i8 擁有更符合超跑的戰力表現。

BMW i 在 2016 年,推出 i3 與 i8 的小改款,主要改變乃是動力模組的升級,提供更出色的效能與性能演出。

降低成本、會是 i3 銷售成長的重要一步?

BMW 投注大量資源在替代能源市場的開發,甚至成立了子品牌 BMW i、並大舉投資碳纖維廠以求降低成本,然而,替代能源的發展在政經環境的夾攻之下,並未如同預料中來得蓬勃,尤其原定銷售主力、以日常通勤為主訴的 i3,在全球許多市場上都難以伸展拳腳。除此之外,專精電動車款研發的 Tesla,在不同於傳統汽車產業的思維、更近似於電子產業的產品設定與規劃下,成功在全球替代能源市場搶得大餅,在 2016 年推出的 Model3,更是繳出數十萬張的訂單。

BMW 著眼替代能源市場,在 2011 年時正式成立子品牌 BMW i,隨後則公佈了品牌發展計畫,也就是圖中的 i3 Concept 以及 i8 Concept。

這些都是 BMW i 所面臨的挑戰與困境,不過,電動車目前難以普及的主因,還是在於硬體配套以及電池效能等「科技瓶頸」,許多品牌業已陸續發表新世代電池技術,讓續航力較往昔有著大幅進展,在 BMW i 的部分則是近日傳出,BMW 在下一代 i3 車系上,可能會取消碳纖維的運用,很可能會改採鋁合金車架。

提升電池效能是電動車一大課題,而 BMW 反其道希望透過降低車重,減輕電動馬達之負擔,因此大舉投注在輕量化科技上,也就是碳纖維技術,用以打造車架。近日有消息指出,為降低成本,很可能下一代 i3 將取消碳纖維車架設計。

或許就科技運用的角度來看,從碳纖維車架改回鋁合金材質,似乎是一種「倒退」的趨勢,但反過來想,目前電動車款在電池成本高昂影響之下,儼然就如同奢華的流行精品,自然更難達到普及之目標。如果改採鋁合金車架來打造 i3,勢必能有效更進一步降低成本,若屆時電池科技也有著大幅度成長,對 BMW i 來說不啻為一大良方;除了鋁合金車架的運用之外,也有機會運用「複合材質」,例如現行 BMW 在 7 Series 所採用的 Carbon Core 技術,或是其他複合材質,達到降低成本與提高效能的成果。

根據歐媒報導指出,目前始進行研發的下一代 i3,車體架構可能有三種方案,包含了維持碳纖維車架設計,鋁合金車架,以及新的複合材質,或許會如同新世代 7 Series (下圖) 上所運用的 Carbon Core 技術。

i8 最大馬力有望突破 750 匹

除了純電動驅馳、BMW i 品牌目標主力的 i3,將會有大幅度產品變革之外,擁有非常科技未來造型的 i8,下一代作品很可能也會有大幅度改變,根據歐媒報導指出,BMW i 可能會為下一代 i8 提升性能表現,動力數據有機會從現行的 362 匹綜效馬力,一舉提升至 750 匹之譜。

廣  告

BMW 在 2009 年法蘭克福車展上,發表了概念車 Vision EfficientDynamics,上掀式車門、低扁且線條相當誇張的流線身形,十足地展現出未來感,不過,Vision EfficientDynamics 並非是以運動化為主要目標的概念作品,而是展現效能魅力的成果。相隔數年後,BMW i 推出的 i8,就是以 Vision EfficientDynamics 為基礎所打造,採用 1.5 升 3 缸渦輪增壓引擎與電動馬達的組合,打造出 Hybrid 動力單元的跑車。

現行 i8 雖然擁有相當科技感、跑格十足的外型,但以效能為優先的設計初衷,1.5 升 3 缸渦輪動力單元與電動馬達的組合,讓 i8 綜效馬力僅達 362 匹,下一代 i8 很可能會大幅躍進,展現更出色的性能本色。

無論外觀或是內裝,i8 都帶給人「超跑」的形象,但實際上 362 匹的綜效馬力演出,與市場上的「超跑」有著不小之差距,這也讓 i8 多少有著定位窘困的狀態;因此,雖然下一代 i8 的現身,很可能要到 2020 年左右,但從原廠生產時程來看,現在已經開始著手開發計畫是相當合理的推論,而原廠有意透過強化電動馬達的性能,更是合理的計畫,畢竟鎖定高階族群的產品,如果沒有非常吸引人的產品魅力,難以在金字塔頂端奪下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