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個月前,U-CAR 曾報導 Renault-Nissan 將可能收購 Mitsubishi Motor Corporation (下稱 MMC) 34%的股權,以取得實際主控權。 隨著 2016 年 10 月 20 日最新一次的股東會結束,這項收購行為確定完成。Renault-Nissan 實際花費金額 2374 億日圓(約合台幣 727.9 億),取得 34%的股份,成為 MMC 最大股東。

Renault-Nissan 收購 Mitsubishi Motor Corporation (下稱 MMC) 34%的股權,成為 MMC 最大股東。Carlos Ghosn(左)將接任 CEO 兼董事長,右邊為現任 MMC 會長益子修。

Mitsubishi 形象慘跌,Renault-Nissan 乘勢結盟

促成這次結盟最主要的機會,來自於 4 月爆發的油耗造假醜聞,原本 MMC 對外表示,這些費用將透過內部資源來支應,而不會向 Mitsubishi 集團其他主要股權持有者及公司求援。然而,隨著事態的發展,已經超過 MMC 所能負荷,因而出現與 Nissan 集團合併的可能。

對於 Renault-Nissan 來說,這項收購無疑是一項利多,藉此壯大 Renault-Nissan-Mitsubishi 的事業版圖,幾乎達到全球三大汽車集團的地位。2015 年 Renault-Nissan 全球年銷量約 853 萬輛,而 Mistubishi 的約 105 萬輛,結盟後規模上看 960 萬輛,挑戰 2015 年第 3 名 GM 集團的 980 萬輛。

廣  告
品牌結盟後,Renault-Nissan-Mitsubishi 的事業版圖,幾乎達到全球三大汽車集團的地位。

整合集團資源,提高 Mitsubishi 收益

此次結盟過後,MMC 也第一時間作出人事調整。原任 Renault-Nissan 集團的多位高階主管,都將轉戰 MMC,包括 Carlos Ghosn 將兼任 MMC 董事長(Chairman of the Board)及 CEO;Osamu Masuko (益子修)由原本 MMC 董事長職位,調整為總裁(President)。

此外,本次結盟雙方對於未來集團內部資源共享也有相當共識,包括:

  1. 降低聯合採購成本
  2. 加深全球在地化經營
  3. 聯合提升工廠效能
  4. 共用汽車平台
  5. 科技共享
  6. 針對新興市場及已開發市場的合作
  7. Nissan Sales Finance Company 將支援全球 MMC 客戶的財務服務

透過以上與 Renault-Nissan 的合作,Carlos Ghosn 也宣示接下來 MMC 的營利目標,預計能在 2017 年將 MMC 毛利率提高 1 個百分點、2018 達到 2 個百分點、2019 年之後超過 2 個百分點。而每股盈餘(EPS)預計將從 2017 年每股 12 日圓,提升至 2018 年的每股 20 日圓。

透過與 Renault-Nissan 的合作,MMC 試圖挽回消費者信任,並提高每年收益。

如何拯救 Mitsubishi,集團共主 Carlos Ghosn 的挑戰

要了解 Carlos Ghosn ,要先把時間回推到 1999 年。當時的 Nissan 與現在的 Mitsubishi 同樣瀕臨破產,面對從 1990 年起連續 9 年的巨大虧損,迫使當時的 Nissan 不得不與 Renault 結盟。也在同時,Carlos Ghosn 出任 Nissan 的 CEO,並在 2 年內轉虧為盈,2001 年 3 年財報出爐,淨利 27 億美元,是最知名的企業復興案例之一。

當然,Carlos Ghosn 並沒有因此滿足,2003 全球銷量達到 535 萬輛,市占率 9.3%,晉身全球 5 大汽車聯盟;隔年 2004 年又再增加 8%,銷量突破 578 萬輛,市占率提升為 9.6%,成為全球第 4 大的汽車聯盟。

時間快轉到 2007 年東京車展,在 Carlos Ghosn 駕駛 R35 GT-R 從後台駛出時,開啟了 Nissan 近年最輝煌的一頁。

2007 年東京車展發表的 R35 GT-R,將 Nissan 帶往新的高度。圖中人物即為 Carlos Ghosn。
Carlos Ghosn我們承諾在追求擴展合作及成長潛力的緊密關係中,將會優先協助 Mitsubishi 重建客戶的信任。

當然這次 Carlos Ghosn 掌舵 Mitsubishi,許多車迷朋友最期待的,不外乎就是 Lancer Evolution 是否有可能重新啟動開發計畫,仿效 Nissan GT-R 的老路,並帶領瀕臨死亡的 Mitsubishi 重返榮耀。不過很可惜的是,本次並沒有相關的消息釋出。對於未來臺灣的產品規劃,中華汽車也暫時沒有明確的資訊,後續若有相關資訊釋出,U-CAR 也會持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