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一篇的〈U-CAR 實拍小米 SU7 Max 版,造型設計篇〉,現在,我們坐進 SU7 實車座艙內,仔細來看小米首款電動車的座艙風格與機能設計。

這個座艙很小米

身邊很多人對於小米的第 1 輛汽車不是 SUV 而是轎跑感到疑惑,畢竟 SUV 是不少新能源車廠的主力車型,也是需求量更高的選擇。但轎跑的形態普遍身價更高,而且看起來更帥,更符合雷軍心目中想打造一輛很酷炫車的目標,不過向來的傳統是,越帥的車越無法與實用產生聯想,但在小米 SU7 的車內,你絕對可以看到小米聽取客戶聲音的魅力。

終歸考慮到過往小米用戶的群體特性,所以內飾氛圍就沒有過分運動化,並且融入很多小米的獨家設計。

常規的介紹我們可以稍微省點篇幅,4 種內裝顏色提供選擇,迷霧紫、幕光紅、銀河灰與曜石黑,其中沒有選配色,座艙採用 Xiaomi HyperOS 澎湃 OS 作業系統,並搭載高通 Snapdragon 8295 座艙晶片,搭配 16.1 吋 3K 中控螢幕,足以串起「人車家全生態」,車主可以借由小米澎湃 OS 貫穿「人車家」完整場景的先進智能體驗。

同時,在 OS、AI、機器人等領域積累了深厚的技術能力,所以常規的口語操作已經見怪不怪,但小米 SU7 卻可以語音調整方向盤角度,你也可以在車上操控家中的小米家電,好比從螢幕投射智慧門鎖,進行遠端解鎖等,更甚至可以讓語音助理「小愛同學」幫你識別馬路上的車是什麼車型,並且在全車 5 個座位都能深度辨識。

除了常規的黑色內飾,還提供迷霧紫、幕光紅、銀河灰等內飾配色。
晶片使用高通驍龍 8295,Xiaomi HyperOS 澎湃 OS 作業系統貫穿「人車家」完整場景的先進智能體驗,「小愛同學」甚至可以調整方向盤角度。

劇院級 HUD 新時代,56 吋投影面積抬頭顯示器

而這輛 Max 車型更追加最大達 56 吋投影面積的抬頭顯示器、可顯示導航、車速、通話、續航里程等資訊。也全系標配了搭載大面積的全景玻璃車頂,其強調全車玻璃面積達到 5.35m²,車頂玻璃具有雙層鍍銀、前擋風玻璃亦採三層鍍銀,前後側窗具有防曬隔熱塗層。

Max 車型標配了 56 吋投影面積的抬頭顯示器,但低配車型卻無法選配。
大面積的全景玻璃車頂為全系標配,並且具有防曬隔熱塗層。

接下來,則是其他車輛所少有的設計。好比遮陽板內鏡子出奇的大,兩側補光燈的亮度也十分充足,擺明是滿足女性車用而來。

全車有多達 32 處置物空間中,中央扶手下方的置物空間不僅大,還設計了可以擺放手電筒的位置,並且後方的大凹槽不僅可以擺放零散物品,也可以購買小米所推出的配件無縫結合,包含香氛,智能對講機或戶外音箱等。

而車門內側更設計了擺放雨傘的位置,並且除了前排兩側車門之外,後排座椅下方也設計了 2 個凹槽,也就是說可以最多擺放 4 組折疊傘,這對於臺灣類似的天氣來說,太實用了。

幾乎佈滿整個遮陽板面積的鏡子跟補光燈,對於女性用戶的吸引力應該是致命的。
全車多達 32 處置物空間,車門內側設計了擺放雨傘的位置,並且後排座椅下方也設計了 2 個凹槽,全車最多擺放 4 組折疊傘。
中央扶手下方的置物空間不僅大,後方的大凹槽不僅可以擺放零散物品,也可以購買小米所推出的配件無縫結合。

至於發佈會中引起話題,位於中控臺兩側的 1/4 螺紋介面,更可以安裝手機支架或是運動相機,而車機屏上方兩個「大眼睛」,實際為兩個獨立小儀表(後期選裝),可以自定義顯示電機功率等資訊。中控屏下方還支持磁吸外接實體按鍵,能夠實現旋鈕式空調溫度調節以及其他功能(支持用戶自定義功能,也需要後期購買)。再比如下方手機無線充電面板,最大支持 50W 的無線充電,且配備也有通風口,保證快充過程中不發燙降低功率,以上設計,十分的小米。

發佈會中引起話題,包含車機屏上方兩個「大眼睛」以及磁吸外接實體按鍵,都能在展廳內直接購買。
手機無線充電面板,最大支持 50W 的無線充電。
位於中控臺兩側的 1/4 螺紋介面,更可以安裝手機支架或是運動相機。

磁吸外接實體按鍵,科技感與實用性取得平衡

不過最讓筆者感到滿意的還是實體按鍵數量,雖然美中不足磁吸外接實體按鍵需要購買,但中控檯仍保留了空調、懸吊高度與電動尾翼的按鍵,並且還有難得的引擎啟動鍵,按下後,前方的 7.1 吋翻轉儀表則會翻轉,十分有儀式感。

而方向盤除了常規的音量鍵以及菜單選擇鍵,下方兩側則是駕駛模式切換鍵以及智能駕駛切換鍵,基本上駕駛員手不離方向盤,常用功能就可在方向盤上完成,以上設計,十分的 Porsche。

中央島臺仍保留了空調、懸掛高度、電動尾翼的按鍵,並且還有難得的引擎啟動鍵。
下方兩側則是駕駛模式切換鍵以及智能駕駛切換鍵,造型十分的 Porsche。
按下引擎啟動鍵,前方的 7.1 吋翻轉儀表則會翻轉,當然也可藉由踩踏煞車進行啟動。

至於車內最多則可搭載 25 支喇叭的豪華音響系統,主駕座位還配備兩個頭枕音響。但並非音響品牌出品,具有 7.1.4 音響系統 / 杜比全景聲,包含超重低音、天空揚聲器等多個高中低音揚聲器,但筆者實際聽取的感受認為還有進步空間,不過全車氛圍燈會隨著音樂節奏閃爍,這有點意思。

MAX 標配全車 25 具揚聲器,並且全車氛圍燈會隨著音樂節奏閃爍。

而前排人體工學運動座椅根據將腰靠高度設為 135mm,三明治結構座墊,上層是 3D-Mesh 網狀支撐材料,中層是 15mm 記憶海綿,下層是高密度 PU 材質,所以或許內墊填充物不厚,但卻沒有一種坐在運動座椅的感受,所以以筆者 1 米 8 的身高體驗,頭頂至少還保留 1 個半拳頭的高度,也不過於佔用後排的膝部空間。

而且 Max 版還標配主動側翼支撐,當時速 40km/h 以上過彎時,轉彎方向對側的座椅側翼將主動充氣,座椅側翼可在 1.5 秒內升高 10mm,該配備在過於多見於高價位德系品牌車型。

人體工學運動座椅的厚度有限,但乘坐感受卻不錯,也爭取到了前排頭部空間跟後排膝部空間,並設有主動側翼支撐。

來到後座椅,3,000mm 的軸距帶來的乘坐空間不亞於 Porsche Taycan,更不用說 Tesla Model 3,或許照片中會感覺不出來,但應該不難發現座墊的長度不短,而前方座椅的背部也保留了介面,你可以放上小米平板、或是蘋果 iPad 系列,就能控制導航、空調、座椅、影音等 30 項車用功能,所以就沒有了標配的獨立操作屏。

而獨立出風口下方則設有 4.6L 的智能冰箱,可以放進 6 罐可樂,但沒有加熱功能。中央扶手僅有 2 個置杯槽,後排乘坐的環境安排僅能說是中規中矩。

3,000mm 軸距帶來不俗的乘坐空間,並且支援 6/4 分離。
4.6L 的智能冰箱空間不大,也沒有加熱功能。
前方座椅的背部也保留了介面,你可以放上小米平板、或是蘋果 iPad 系列,就能控制導航、空調、座椅、影音等 30 項車用功能。
廣  告

雖談不上豪華,但注入許多用戶需求導向設計

整體而言,小米 SU7 的車內空間談不上豪華,但對比 Model 3 的極簡風格來說,確實注入很多以用戶需求導向的設計,而不是需要用戶來適應。

但不少細節仍值得贊許,好比中控臺上風的皮革縫製工藝,車門以及頂篷都用上了類麂皮材質,車頂的扶手也不是冰冷的塑膠件,而是一件頗有工藝感的皮製品,雖然很多配置需要額外購買,但以第一次造車的小米而言,確實有不少值得其他車廠學習的地方。

車內空間談不上豪華,但細節仍值得贊許,皮革縫製工藝以及材質的選用都不馬虎。
車頂的扶手不是冰冷的塑膠件,而是一件頗有工藝感的皮製品,這太加分了。

流量狂歡之後,成敗仍在一線之間

由於本次僅是靜態的體驗,所以動態體驗以及 Xiaomi Pilot Pro 智慧駕駛系統的感受則在本篇先行保留。但從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2.78 秒的實力,以及最遠 800 公里的續航表現,對照其價格肯定會讓臺灣用戶感到物超所值,但放在大陸市場來說,用戶之間的評論卻少有人能將「便宜」來與之形容,甚至會調侃好比全系沒有按摩座椅,800V 平臺也只有高配才是標配,更沒有三電終身保固等聲音......

在大陸市場來說,用戶之間的評論卻少有人能將「便宜」來與之形容,只因為市場競爭過於激烈。

這絕對不是競爭車廠的負面操作,因為在人民幣 20~30 萬的價格區間,更不乏小米 SU7 類似的產品,好比極氪 007、吉利銀河 E8、阿維塔 12、智界 S7,甚至 Tesla 煥新版 Model 3 也不過人民幣 24.59 萬起,所以支撐這些訂單的背後,很大部份源自於米粉之間的信仰,其次則是品牌的認知度,以及小米所擁有的市值,不會像是其他新勢力品牌隨時有倒閉風險。

大陸市場在人民幣 20~30 萬的價格區間,不乏類似於小米 SU7 的競品,是目前競爭最激烈的價格區間。

但汽車終歸不是智慧家電,零部件的損壞率肯定更高,加之不過開放下訂僅 3 天時間,就有用戶的候車期逼近半年等,而在售後市場的組建跟用戶服務體系等,小米是否能及時完善都是挑戰,如何將「信仰」轉化為持續的品牌價值,在 15~20 年成為全球第五大汽車廠,小米接下來所要面臨的挑戰仍不言可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