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車廠 2016 年度財報陸續曝光,身為全球車壇龍頭的 Volkswagen 集團,自然也被媒體放大檢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來自捷克的Škoda 靠著第 3 代 Superb,成功打下大幅成長的基礎,其 2016 財報年度之收益率(Profit Margin)以 8.7%超越 Audi 的 8.2%,成為集團中、僅為 Porsche 之後的第二把交椅。

不過,Škoda 於 2016 繳出如此漂亮的成績單之後,Volkswagen 集團執行長 Matthias Mueller 並沒有打算就此罷手,如果長期關注車壇的讀者,應該會回想起 2017 年 3 月中,Volkswagen 集團與印度 Tata 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旨在推動旗下Škoda 與 Tata 合作開拓平價車款市場,並期望藉此奠定Škoda 持續成長的基石。

Škoda 靠著第 3 代 Superb,成功打下大幅成長的基礎,其 2016 財報年度之收益率以 8.7%超越 Audi 的 8.2%,成為集團中、僅為 Porsche 之後的第二把交椅。

Superb 收益率高,成功拉抬Škoda 在 Volkswagen 集團內地位

Škoda 於 1991 正式加入 Volkswagen 集團,就在屆滿 25 周年之際,Škoda 交出相當漂亮的成績單。2016 年Škoda 之營業收入首次超過 10 億歐元來到 12 億歐元(約新台幣 402.5 億元),成長達 31%,同時收益率從 2015 年的 7.3%提升至 8.7%。對比原先 Volkswagen 集團的二當家 Audi,由於面臨匯差侵蝕、定價壓力以及龐大的前期研發成本,讓收益率從 2015 年的 8.8%衰退至 2016 年 8.2%,形同正式讓出座位給Škoda。

2016 年Škoda 之營業收入首次超過 10 億歐元來到 12 億歐元(約新台幣 402.5 億元),成長達 31%。

而造就Škoda 收益率大幅提升的功臣,於 2015 年法蘭克福車展發表的第 3 代 Superb 可說是功不可沒。以 2016 全球年銷量而言,單 Superb 車系就銷售達 13.9 萬輛,成長幅度高達 73.4%,是Škoda 旗下成長最為巨大的車系,而高收益率的 Superb 自然帶動Škoda 整體收益率向上提升,成功拉抬其在 Volkswagen 集團內的地位。

廣  告

前方仍有難關,成長能否持續?

雖然Škoda 在 2016 表現非常亮眼,不過外媒也同時點出Škoda 接下來可能碰到的難關。其中之一就是捷克日趨飽和的就業市場,以 2017 年 2 月為例,捷克的國內失業率為 3.4%,同時間半個地球外的臺灣失業率則為 3.85%(主計處統計)。Škoda 的人資主管 Bohdan Wojnar 就直接警告,在招募有經驗的技術人員時,面臨相當大的困難,職缺日漸增多,但是應徵者卻相對稀少,將會直接衝擊到位於捷克境內、主力生產第 3 代 Superb 以及 Kodiaq 的 Kvasiny 工廠。

職缺日漸增多,但是應徵者卻相對稀少,將會直接衝擊到位於捷克境內、主力生產第 3 代 Superb 以及 Kodiaq 的 Kvasiny 工廠。

除了面臨新進人員的短缺之外,如何防止在職人員流失、加薪與成本控制間亦是一門學問。以另一大品牌 Hyundai 為例,其在 3 月時就針對同樣位於捷克的工廠進行人員加薪,幅度達 12%,因此,身為捷克最大的私人企業,Škoda 所面臨的漲薪壓力勢必更為龐大。除此之外,Škoda 也遭遇到與 Audi 相同的匯差侵蝕問題,自 2017 年 4 月以來捷克克朗面臨暴升,對於Škoda 這類以出口維生的企業造成相當大的傷害,而上所述的問題,勢必大幅影響Škoda 2017 年的表現。

身為捷克最大的私人企業,Škoda 所面臨的漲薪壓力相當龐大,圖為 2016 年時第 100,000 輛 Superb 出場慶祝畫面。

與印度 Tata 合作,新興市場平價車是曙光

也正因為上述問題,2017 年開始與印度 Tata 集團的合作將顯得至關重要,因為Škoda 對於整合模組化底盤以及平價化設計已經有一定成效,再輔以 Tata 集團所持有的科技資源以及新興市場經驗,若能成功開拓新興國家的平價車市場,不只是Škoda、對於 Volkswagen 集團而言都是繼續擴張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