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 總代理和泰於 2017 年 8 月 30 日在國內發表之小改款 Prius c 車系,可以算是此款車型的二度小改款,其於 2012 年 3 月首度導入台灣販售,並於 2014 年 12 月推出首度小改款,此回的二度小改款同樣著重於外觀面貌的更新,以及車室質感的提升,而較小改款前有著明顯降幅的新車售價,亦為 Prius c 此回的小改款帶來不少話題性,也進一步強化了小改款車型的市場競爭力表現。

Toyota 總代理和泰於 8 月 30 日在國內發表之小改款 Prius c 車系,已是此款車系的第二度小改款,除了外觀及內裝的更新外,較小改款前有著明顯降幅的新車售價亦造成了市場話題。

車頭外觀明顯更動,內裝質感強化

與第一次的小改款相比之下,二度小改款車型在車頭外觀上有了更多的著墨,國內販售車型依循日規及澳規車型的更動,不但具備了重新設計的引擎蓋線條,同時也換上了全新的頭燈組,並將以往遠光燈與近光燈分離的設計取消,改採遠近燈組合的 Bi-Beam 頭燈組,不過較為可惜的是並未導入 LED 晝行燈及頭燈組的配置,仍維持傳統的光源設計。

小改款 Prius c 外觀具備重新設計的引擎蓋線條,同時也換上了全新採遠近燈組合的 Bi-Beam 頭燈組,前保桿兩側突出的造型更加動感,藍底廠徽及車側 Hybrid 徽飾凸顯其油電混合動力的特殊配置。

除了車頭保桿造型的變化外,小改款車型也針對足下的 15 吋鋁圈造型進行更新,同時車尾部份亦換上面積更大的車頂擾流尾翼,後保桿導入更為豐富的圓弧折線造型,且尾燈組的內部經過重新排列,而剎車燈、尾燈及後霧燈皆全數使用了 LED 光源,提供反應更快、更清晰的辨識度表現。

小改款車型車尾部份換上面積更大的車頂擾流尾翼,後保桿導入更為豐富的圓弧折線造型,且尾燈組的內部經過重新排列,而剎車燈、尾燈及後霧燈皆全數使用了 LED 光源,足下配置了全新雙色 15 吋鋁圈。

坐進車室內,雖然小改款車型的中控台基礎架構維持以往,不過最明顯的感受即是原廠在中控台多處加入了鋼琴飾板與鍍鉻飾條的點綴,其中以中控面板的更動最為明顯,且單區恆溫空調的面板亦改採黑色亮面處理,操作介面亦經過重新設計,同時在開放式手套箱及冷氣出風口也加入了輻射式紋路飾板,透過材質的運用強化了車室質感。

小改款車型在中控台多處加入了鋼琴飾板與鍍鉻飾條的點綴,四輻式多功真皮方向盤也同樣加入了鋼琴飾板與霧銀飾板的點綴,中控台中央的 MID 多功顯示幕亦放大至 4.2 吋。
車室座椅基礎造型雖維持不變,但小改款車型配置的 Cool-Tech 皮質座椅透過新增透氣孔的設計,提升乘坐舒適度的表現。

此外,四輻式多功真皮方向盤也同樣加入了鋼琴飾板與霧銀飾板的點綴,且置於中控台中央的多功顯示幕,亦由原本的 3.5 吋放大至 4.2 吋,進一步強化了辨識度表現,其整合包含動能指示表、室外溫度、油量及油耗計算等功能。至於小改款車型首度新增的 BSM 盲點警示系統,則是將警示燈安置於 A 柱下方,當系統偵測兩側盲點有車輛時便會亮起提醒駕駛人。

小改款 Prius c 混合油電動力系統可透過按鍵進行動力模式的切換,並將免鑰匙進入及啟動系統列為標配,單區恆溫空調操作介面亦經過重新設計。小改款車型首度新增的 BSM 盲點警示系統,則是將警示燈安置於兩側 A 柱下方。
廣  告

動力架構維持以往,整體成熟度提升

Prius c 小改款車型在動力配置上維持以往,搭載原廠代號 1NZ-FXE 之 1.5L VVT-i 引擎,採用 Atkinson 艾金森循環設計,並透過兩具馬達結合鎳氫電池構成,綜效最大輸出馬力為 101 匹,根據能源局提供的油耗測試數據顯示,Prius c 平均油耗具備每公升可行駛 26.5 公里的表現。

Prius c 小改款車型搭載原廠代號 1NZ-FXE 之 1.5L VVT-i 引擎,採用 Atkinson 艾金森循環設計,並透過兩具馬達結合鎳氫電池構成,綜效最大輸出馬力為 101 匹,在動力配置及輸出表現未有更動。
透過電池系統安置於底盤下方的設計,有助於降低車身重心提供更為穩定的操控特質,而 Prius c 多元化的油電動力輸出特性,亦可符合一般消費者對於節能的需求。

整體來說,Prius c 小改款雖在動力及底盤架構上未有更動,但是透過車頭外觀及尾燈等細節變化,仍帶來了不少新意,且內裝質感的強化亦是明顯可見,而同級車款中唯一的油電混合動力所帶來的節能效益,亦早已成為 Prius c 的招牌特色,特別是在小改款價格調整後搭配產品本質的強化,相信將可為 Prius c 的銷售表現帶來明顯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