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發改委) 在 2018 年 4 月中下旬時宣布,中國將在 2018 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的外資股比限制,隨後在 2020 年時,會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最後則是在 2022 年時,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這意味著歐美日韓等的汽車集團,將得以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不再受限需與中國企業 50%合資的限制。此舉多方面認為不僅將讓外資投注更多資源於這個全球最大單一市場,更有助提升中國汽車工業的實力。

中國預計在 2022 年時全面取消現行設定的外資股比限制,例如 Mercedes-Benz 於中國就是與北京汽車合資成立北京奔馳,Daimler 集團持股 50%,2022 年時將取消此一限制,提供國際大廠更高的自由度與操作面向。

中國原本為保護本土企業,在許多產業上都限制了外資公司的持股比例,也就是說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時,一定要與當地企業合作,同時持股比例不得超過 50%,以汽車產業為例,國內消費者比較常聽到的一汽大眾、一汽豐田、北京奔馳、華晨寶馬、東風本田、長安福特等皆是。而在 2017 年時,其實中國發改委就已經透露,將逐步取消各產業的外資股比限制,而汽車產業部分,當時宣布預計在 2025 年時完全取消。

不過,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論壇 (Boao Forum for Asia) 中,公開宣布將大幅放寬市場,加強智財權保護並且調降進口商品關稅等策略,同時也將取消外資股比限制,發改委也相當迅速的於 4 月中旬宣布,而時機點則是較 2017 年時的規劃更為提早,2018 年就先行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的限制,乘用車更在 2022 年時就完全解禁,也就是說汽車產業提早了 3 年時間來解禁。

一般預料,隨著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的取消,中國自主品牌將會有著更激烈的競爭,從而促使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更為提升。

中國市場解除汽車產業的外資股比限制,普遍認為對於中國汽車產業有著正向的幫助,簡單來說,包含了關稅壁壘、股比限制等法規限制,主要就是保護中國自家的汽車產業,避免技術尚未成熟時,就受到歐美日韓等國際大廠的夾殺,也就是說,國際大廠的產品售價較為高昂,但中國國產品牌則擁有價格優勢,分別在不同級距上發揮吸引力,畢竟中國乃是相當龐大的消費市場,2017 年新車銷售數字達到 2887 萬輛,中國自有品牌佔比即超過 40%。

廣  告

隨著合資股比限制的放寬,意味著國際大廠得以在中國市場上擁有更多自主性,雖然這並非意味著外資會立即與中國合作夥伴分道揚鑣,但就長遠來說應當會是必然趨勢,而這也意味著中國國產品牌勢必將進行重整,必須強化技術與研發能力,方得以擁有在中國市場與國際大廠相抗衡的能力,就整體而言,對於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來說,是更為有利的。

以現行中國的政策規劃以及全球潮流來看,中國市場應當會在電能部分有更大的斬獲,而股比限制的取消,也會是發展的一大助力。

然而就整體發展來看,關鍵在於替代能源發展,也就是發改委所揭示、將於 2018 年取消限制的新能源汽車,隨著中國政府宣布將擬訂傳統燃油車款禁售計畫,等同是由中國政府主導著替代能源的發展藍圖,再加上中國本來就擁有的資源優勢,勢必得以促進中國電能車領域的蓬勃,也成為中國汽車品牌能否進軍世界的關鍵所在,或許也能吸引更多外資於中國市場挹注籌碼,更形強化整體市場的發展。

U-CAR 熱門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