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能化的發展,是現今車廠必備、也是因應未來發展的必要方向,各大品牌早就已經投入替代能源發展行伍,時機點成為相當關鍵的一環,以德系豪華品牌之一的 BMW 來說,雖然最早且大張旗鼓的投入電動子品牌發展,然而 BMW i 的太早登場,也造成當前集團在發展上的困阻;而競爭對手 Mercedes-Benz 雖然掌握了相當不錯的時機點才揭示 EQ 子品牌,不過,電池產能尚未能跟上發展腳步,因此甫於第三季末發表的首款電動車 EQC,恐要等到 2019 年第二季才有辦法投入量產。

雖然 Mercedes-Benz 在 2018 年 9 月底時就已經發表了 EQC,不過,EQC 的投產恐要等待到 2019 年第二季,並很可能要到 2019 下半年才會開始於歐洲市場交車。

其實,當前車壇推陳出新的節奏相當快速,這當然是因為市場競爭激烈所演變而來的發展,許多新作在車展上進行全球首演後,每每要再多等待 1~2 個季度才會正式投產,而就各市場的需求不同,國內消費者往往也要相隔 3 季之後,才有機會在國內與之相見。這樣的狀況在電動車款上就更為明顯,除了是搶先揭露的發表節奏之外,電池產能跟不上更是關鍵。

台灣賓士在 2017 年底臺北車展上,曾經展出準量產的 S 560 E Plug-In Hybrid,當時也透露有導入國內市場的意願,不過遲遲未有更進一步消息,關鍵在於原廠實際上也在 2018 年 10 月份,才正式推出量產版本。

台灣賓士在 2017 年時,就曾經溝通過有意導入 Smart Electric drive,而在 2017 年年底的臺北車展上,台灣賓士則除了概念車之外,主舞臺也展出了準量產版本的 S 560 E Plug-In Hybrid,當時台灣賓士即表示有規劃導入的意願;從這樣的產品規劃來看,清楚會了解到台灣賓士對於電能發展同樣也是積極以對,只不過無論是 Smart Electric drive 還是 S 560 E Plug-In Hybrid,直至今日都維持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

廣  告

箇中關鍵就在於原廠產能,事實上,在 2017 年底現身國內的 S 560 E Plug-In Hybrid 當時雖然原廠已經發表,但正式於歐洲展開販售的時機點,卻是在 2018 年 10 月份,這輛搭載 3.0 升 V6 動力單元、擁有綜效超過 470 匹最大馬力的旗艦轎車,同樣也是 EQ 科技發展的環節之一,其搭載的鋰電池容量為 13.5 kWh。而 EQ 品牌首款純電量產作品 EQC,由於純電因此鋰電池容量更大,搭載了 80 kWh 的鋰電池組。

電池組的產能,乃是品牌電能化發展的關鍵,圖為 EQC 的電池與電動模組示意圖,EQC 所搭載的乃是容量 80 kWh 的鋰電池組,而一般 Plug-In Hybrid 車型的電池容量,大概落在 12~14 kWh 之間。

與前述兩款電能化作品相同,台灣賓士對於 EQC 是否導入,同樣抱持著積極樂觀的態度,畢竟 EQC 是品牌邁向電能重要的第一步,只是對有興趣入主的國內消費者來說,EQC 導入國內販售的時機點,恐怕要等到 2020 年以後了;Mercedes-Benz 預計將會在全球、包含歐洲、美洲以及中國在內,打造 8 個電池生產基地,現行則只有 Daimler 麾下的 Accumotive 公司,位於德國 Kamenz 的生產線負責生產,面對品牌快速拓展的電動大軍來說,現階段確實會捉襟見肘。

Mercedes-Benz 現行鋰電池組乃是由集團麾下的 Accumotive 公司負責生產,隨著電能化的發展規劃,Accumotive 已經著手第二條產線的建置,不過要到 2019 年才會竣工啟用,同時 Mercedes-Benz 也將在全球,打造多達 8 個電池生產基地。

Accumotive 生產基地從 2012 年開始營運至今,已經供應超過 20 萬組鋰電池予以 Mercedes-Benz 及 Smart,因應品牌電能化的拓展,Accumotive 也斥資約 5 億歐元來擴廠,打造第二條生產線,預計要到 2019 年時生產線才會完工並開始營運,因此,EQC 正式投入量產的時機,仍要等待到 2019 年第二季了。

U-CAR 熱門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