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12月
1
21,797
更多車廠宣示投入發展電動車,並且公布龐大新產品規劃,而純電動力系統無論在性能或續航力方面皆有令人讚嘆的長足進步,伴隨快速充電與電池溫度管理進步,充電速度得以大幅提昇。在這一切看似美好的表面底下,其實正暗藏著洶湧漩渦,或許將會對全世界的電動車產業造成打擊。
目前電動車還沒有成為各大車廠的銷售主力,然而向是 Volkswagen、GM、Ford…等大型集團都在擴大電動車發展,像 Tesla 之類的純電動車廠也開始有了斬獲。雖然目前電動車在全球車輛銷售佔比中依舊屬於小眾市場。但或許再過幾年,市場樣貌就會有明顯改變。
只是目前在新產品持續發表,同時不斷推高電動車銷售量預期數字的同時,另外一個嚴重問題也跟著出現,那就是電池供應量。所有主要電池供應商都在積極爭取訂單,尤其是在車廠激烈競爭之際,能夠取得價格相對漂亮的優質訂單。然而這就引起了兩大全球主力電池供應商 SK Innovation 和 LG Chem 之間的商業角力,甚至不惜以拖慢對手腳步來換取競爭籌碼。
根據路透社報導,SK Innovation 和 LG Chem 這兩間同樣來自南韓的電池供應商,目前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法律攻防戰,最終結果可能會決定誰會是未來在電動車熱潮中的贏家,吃下大部分訂單。
事件之初是 SK Innovation 打敗 LG Chem 拿到 Volkswagen 美國市場的訂單,負責提供接下來所推出的電動車如 ID.4。Volkswagen 前陣子才宣布了 10 年長期計畫,要在 2029 年時推出 75 款電動車,並且將純電動車銷售量提升到 260 萬輛。如果能夠提早卡位,商機自然不可限量。
LG Chem 當然也十分渴望這紙合約,然而卻在這場競爭中失利,該公司並沒有打算就此放棄,而是決定將 SK Innovation 一狀告上美國法庭,控訴理由為不當機密交易。SK Innovation 亦非省油的燈,在 11 月時同樣針對 LG Chem 提告,使用的理由則為侵犯專利權。
這兩家公司之所以會掀起大規模法律攻防戰,當然是希望能夠阻止對方拿到像是 Volkswagen、Chevrolet、Ford、Jaguar、Audi、Kia 等最近都有電動新車品牌的訂單。但毫不意外,對於該項臆測,雙方通通予以否認。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由於彼此都試圖影響對方供應能力,因此或許會因此導致無法如期交貨,拖延這些大廠電動新車交車時程,最終使得電動車產業發展速度放緩。
我是沈美瑜,大家都叫我沈媽,在Nissan品牌服務已經20年,新竹地區車主朋友的支持與介紹,讓我常常有機會全省服務。有Nissan產品的需求,歡迎到經國營業所來聊聊。
我是Toyota桃苗汽車南中壢營業所的李孝文。從事汽車銷售工作已經有10年資歷,服務的客戶超過500位。我對於汽車產品的認識、保險售後維修的了解,加上周到的服務,就是受到眾多客戶朋友信賴的原因!
專業度以及細膩度,對於產品的熟悉、市場的了解,以及細膩的觀察客戶需求,掌握到真正的關鍵要點,就能夠提供給客戶他切實需要的產品;曾經我只花了20分鐘,就賣出了一部車,就是因為我清楚了解到客戶的真正需求,進而提供給他最適合的價格與車款。
大家好,我是陳政民,目前是Mazda北達汽車營業所銷售專員,源自對Mazda品牌車款的熱愛,追求細膩的服務與顧客的感動,透過和顧客直接的互動,不論是選擇車款、原廠精品甚至是配件,相信對配件的品質與堅持,都能提供顧客最高品質且最適合的產品,並帶來體貼入微的服務。
相關內容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