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式Prius 3 G版交車
椅子和倒車雷達都是台裝?
有這麼多是台裝的?
這不是原車進口的嗎?
😲
有這麼多是台裝的?
這不是原車進口的嗎?
😲
不要再叫我大大,因為我已經大過了!
恭喜..記得開箱
人敬我一尺 我敬人一丈
因為沒帶相機,車子又交代業代不要幫我洗,也不要拆塑膠套,
所以也沒有什麼好照的,想看照片的話可能得請其他交車的版友提供,
或是等我過一陣子把車子外觀整理一下,貼個隔熱紙再來了。
我想交車的程序就不用多說,
反倒是今天天氣好,大概大家都出遠門去玩耍了,
展示間沒有客人,交完車我就跟業代借了Camry油電車出去先晃了一圈。
簡單的把和後來開P3的差異感覺分享一下:
1.車子大,內部空間更是大,而且一整個高級,穩重感(但是也比較保守穩重)。
2.行路隔音效果超越P3甚多,行車感受路面不論是碎震或是坑洞的感覺也好上一大截。
3.加速感比P3好很多,尤其引擎啟動之後,但是放油門的煞車效果也比較強。
4.行進中引擎介入感覺輕微,但是靜態下介入感受比P3強烈一點。
5.兩部車在放油門之後,和煞停之前,都會有一種電動馬達的聲音,應該是電磁煞車作用。
接著是今天P3 G版交車心得:
前一輛車是開了14年的國產OPEL ASTRA 1.6,不太常開別款車,
所以主要也是和這一輛車比較。
另外我只有去年中試乘過一次11年式P3,所以我的感覺可能可以提供一些類似條件還在猶豫的版友參考:
1.車子本身看起來不大(尤其放在油電Camry旁邊),
但是因為看不到車頭,車尾有一根尾翼擋住視線,後照鏡無自動防眩,範圍又小(建議裝一個廣角的),
前進後退和轉彎時右前方還是得多注意。
如果家中機械車位,或是外出使用停車塔,限高1550mm的話,
原廠那支天線絕對超高,要拆下來,或是換天線。
原廠玻璃有一點點淺綠色,但是隔熱效果當然是不夠的,肯定需要貼隔熱紙。
2.椅子是台裝,但是老實說質感很不錯,硬度又高,支撐性很讚,乘坐感往歐洲車靠近,中央座當然還是是差了點。
另一個缺點是前座兩側支撐性不足,包覆感差,轉彎急一點人會甩。駕駛座靠腰是電動的。
有一點提醒所有P3交車的版友,一定要把後座前倒檢查後面的部分,
椅背部分的那一片和大電池連接處可能會被安裝皮椅的人隨意塞進去,而不是好好的用魔鬼氈固定。
3.原廠腳踏墊踩起來舒適性不錯,前座兩片還蠻伏貼的。
問題是後座踏墊是三片式組合,因為厚度高,中央那一片無法完全適應車子中央地板的些微壟起,
只能先對準,兩側按壓,用旁邊兩座的墊子壓住幫忙固定。
然後後座兩片踏墊前方只到些微壟起的地方(大約椅背正下方處),再前面一點就沒有了。
4.後行李箱高度不足,但是相較於四門車也很實用很多了。可惜顏色是淺灰,肯定容易髒,看來後行李箱的墊子示非買不可的了。
另外隔版下方置物區只是一塊薄的平整硬塑膠空間,反光警示三角放那邊一定會隨車滑動發出聲響。
(反光警示三角本身救因為盒子空空的會發出聲音,
我是用拆下的塑膠套包覆警示三角,再塞進去盒子裡,避免發出聲音,
再用盒上的兩個小魔鬼氈直接黏在行李箱隔版上避免滑動)
備胎是縮小尺寸,備胎區沒有做啥明顯的隔音處理。
5.LED大燈亮度高,切線很漂亮,日行燈和大燈上方的回力鏢小燈只能擇一使用,有點可惜。
6.隔音效果是真的不好,和我的老車子相比沒進步太多,不過一部份是因為引擎沒啟動時對外界聲音會更敏感。
目前我有點想去用外面賣的一種車門隔音專用塑膠條(以前是用矽膠管),材質和車門隔音條一樣,
傳說是割開一個洞,把那一條塞進去,會讓隔音和關門聲提升一些。
7.行車路感比較強烈,避震偏硬,但是還不到死硬的地步(我打前36後34,下次考慮前38後36)。
交車時只給我打前32後30實在不夠,請交車的版友注意一下。
慢速方向盤很輕手,高速下變重而穩定(我覺得兩者的設定都很恰當),
轉向性很好,倒不會像各種試車報告說的路感模糊甚至沒有。
加速很沒力,不知道是不是我跑去加了92無鉛的原因,如果不踩重一點,Normal下電腦都是自動判定進入ECO模式,很沒力,
就是換Power模式,還是得踩重才會出現彈射效果,不過那種力量出現的方式和引擎聲,
很像在開渦輪引擎的車,感覺還蠻好玩的,可惜市區沒多久又得鬆煞車了,
但是引擎介入時震動微小感覺不明顯,或許下一桶油我去換98看看介入感和加速性會不會差很多。
油門和各種Mode的使用上這方面我覺得我還得花上依段時間去適應一下。
今天上快速道路試車,曾經數度出現無充電,也無EV供電的狀況,(傳說中的無箭頭滑行?)
可惜次數不多,而且出現時間很短,也需要多加磨練。
今天除了跑一下建國高架,和洲美快速道路,其他都在市區慢慢塞車,
上洲美前因味道路施工,還大塞了一段,總共跑了約50公里,油耗只能達到4.2L/100Km。
而且到家之後,因為想設定一些東西,在車上玩了很久,引擎還發動強制充電兩次,
油耗退步到4.4L/100Km,有點挫折,還要繼續努力。
(雖然相較我的老車市區每公升大約只有8公里不到,但是沒辦法,傳統車開久了,
看到綠燈總想一腳踩下去衝,或是不想放遠和前車的距離。
不過今天我終於有一個感覺,我不會太介意紅燈了,不像之前會心浮氣躁。)
煞車效果如果開習慣近代車的一定會覺得太軟,因為剛踩下去應該是電磁煞車,踩深了才會是碟煞。
但是對我這種開慣前碟後鼓煞車力又不強的老車的人來說,還蠻適應的,
另外B檔車很好用,我也蠻常用到B檔幫忙煞車,希望這樣不會傷車。
7.音響效果還不錯。
令人詬病的台裝系統,主機在駕駛坐下方。對我這個沒用過多媒體主機的老土來說一切都很新鮮,
說真的外觀整體的感覺也沒有差太多啦,我個人可以接受。
觸控螢幕角度可以三階段調整,導航吵了點,沒事就在一路要我注意速限和提醒我有照相機(對向也的叫),
叫的時候會把音響的音效降低,叫完再恢復。衛星天線應該是拉到右做前面的擋風玻璃下面。
可是行進間還是可以操作音響和衛星導航耶,這點蠻奇怪的,我以為是行進間不能操作。(還是只有DVD不能行進間使用?)
8.前後雷達也是台裝,有獨立開關,不過就算關閉,每次啟動車子也會再自動開啟。
可是G版的雷達有致命的缺點:裝設位置有問題。
前方兩顆完全在側面,所以對於正前方的距離無法有效偵測,(又看不到車頭)
而後方兩顆卻又對準正後方,對側面例如牆壁,樹木,人等等無法偵測,
所以倒車務必要配合後照鏡去判斷,絕對不可以依賴雷達,尤其是前後的右方位置,今天我就數度差點擦到。
倒車顯像沒有格線幫忙,有點遺憾,不過我老車目視倒車開久了還不會太生疏。
9.最後一定要提醒一下有意購買這一輛車的版友,開車要專心。
日系車燈系控制都在一根桿子上,有點太複雜了。
另外油電車很多控制鈕分散在方向盤,中央扶手上,還沒熟悉位置前必須低頭去看一下。
純數字時速表老實說不是很好的設計(雖然很有科技感),因為人類對於數字和文字的資訊需要花時間消化,
不容易直接從數字的增加和減少來判斷加減速的性能。
特別是,我一路上都會分心去看油電的各項指示,
雖然有抬頭顯示器,但是大部分資訊還是集中在中央,還是要稍微低頭轉頭或是移動眼神,
有時候分神過久就會降低對周圍的警戒。
(但是相信我,那種樂趣太高了,也祝大家早點脫離傳統駕車的感覺,進入更高一層的境界。)
以上是今天的一些心得,想到什麼我在隨時補充上來,如果各位有疑問也歡迎提出來我來幫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