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nanshuiyou(nanshuiyou)
於
2023/09/19 16:08:57
發文
全球汽車工業歷經三年混亂,至今仍難站穩腳步。先是新冠肺炎疫情迫使車廠關閉,衍生出的供應鏈和運輸問題造成車用晶片大缺貨,衝擊汽車供應。就在一切看來快要恢復「正常」時,北美勞資爭議又引發底特律三大車廠罷工,給情況增添變數。汽車工業究竟何時才會回穩?百家樂預測軟件
巴隆周刊(Barron's)報導,AutoForecast Solutions副總裁費奧拉尼指出,新冠疫情、供應震撼,以及電動車(EV)興起這三大發展,恐導致美國汽車生產永遠無法回到五年前的水準。
費奧拉尼說,庫存不足已導致供不應求,車價則隨獎勵措施到期而上漲。汽車公司獲利創新高,可能讓傳統車廠流於自滿(既然銷量減少卻賺得更飽,何必提高產量?)。但別忘了,外國公司總是能乘虛而入。底特律「三大」以前在品質上遭豐田、本田和現代超車,現在多的是新的「豐田們」和「現代們」摩拳擦掌等機會賣車給美國消費者。
他呼籲汽車公司和工會務必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否則對人人都不利。工會力爭調薪,但期望情況馬上有戲劇化的轉變,可能發現自己到頭來陷入議價劣勢;汽車製造商若漠視勞工和汽車買家的需求,則可能遭到市場淘汰。
汽車業面臨諸多挑戰
費奧拉尼預期,整個汽車工業正面臨更多挑戰。物流在世界各地仍是個大問題,尤其是供應鏈跨越國境甚至橫越海洋者。全球化意味任何地點若發生天災或區域動盪,都可能擾亂任一地的汽車生產。這對於在美國和任一國的汽車生產都構成威脅。不幸地,這將變成「新常態」。
在抗暖化驅策下,汽車工業還遭遇百年來最巨大的轉變,亦即從「內燃機」(ICE)驅動的車轉型到電動車,進一步打亂汽車生產步調。
汽車製造商紛紛表示,迫切想徹底揮別汽油車,儘快朝全電動車轉型。股市也相信這一套,對特斯拉(Tesla)、Rivian這些「科技」公司關愛有加,遠超過對「傳統」車廠如通用(GM)和福特(Ford)的青睞。然而,電池動力車把汽油車推入歷史的時刻,還要等數十年才會來臨(如果有那麼一天的話)。政府鼓吹零碳排車,但多數民眾卻遲疑從汽油車躍進電動車,也給汽車生產正常化平添另一路障。
費奧拉尼解釋,改裝舊廠來生產電動車,短期內無法達到產能全開的程度。仍在製造ICE車輛的其餘工廠,則因工廠產能限制和供應商而受限,因為電動車的需求,早期採用者除外,比產品規劃人員預期來得疲軟。電動車需求總有一天會多得足以吸納那些產量,但目前而言,需求仍疲軟。需要調整價格和產品方能重上軌道,但這並非一蹴可幾之事,且必須熬過一段痛苦的過渡期。
因此,費奧拉尼斷言,美國汽車生產將無法回升到五年前的水準。轉型至新產品和完整的工廠,終究會發生;只是現在這種尷尬的過渡階段仍會持續一段時日。傳統車廠仍將持續生產傳統車款,因為賣那些車有利可圖;新電動車將提供更乾淨的運輸需求,儘管初期投資所費不貲。未來的「常態」將不同以往,汽車工業何時恢復「正常」,終將取決於最後的贏家和輸家是誰。
共
則留言
您已給過好/壞評
我們使用 Cookie 來確保您在網站上能獲得良好的體驗。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我們將認定您接受並理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和使用者條款。
全球汽車工業歷經三年混亂,至今仍難站穩腳步。先是新冠肺炎疫情迫使車廠關閉,衍生出的供應鏈和運輸問題造成車用晶片大缺貨,衝擊汽車供應。就在一切看來快要恢復「正常」時,北美勞資爭議又引發底特律三大車廠罷工,給情況增添變數。汽車工業究竟何時才會回穩?百家樂預測軟件
巴隆周刊(Barron's)報導,AutoForecast Solutions副總裁費奧拉尼指出,新冠疫情、供應震撼,以及電動車(EV)興起這三大發展,恐導致美國汽車生產永遠無法回到五年前的水準。
費奧拉尼說,庫存不足已導致供不應求,車價則隨獎勵措施到期而上漲。汽車公司獲利創新高,可能讓傳統車廠流於自滿(既然銷量減少卻賺得更飽,何必提高產量?)。但別忘了,外國公司總是能乘虛而入。底特律「三大」以前在品質上遭豐田、本田和現代超車,現在多的是新的「豐田們」和「現代們」摩拳擦掌等機會賣車給美國消費者。
他呼籲汽車公司和工會務必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否則對人人都不利。工會力爭調薪,但期望情況馬上有戲劇化的轉變,可能發現自己到頭來陷入議價劣勢;汽車製造商若漠視勞工和汽車買家的需求,則可能遭到市場淘汰。
汽車業面臨諸多挑戰
費奧拉尼預期,整個汽車工業正面臨更多挑戰。物流在世界各地仍是個大問題,尤其是供應鏈跨越國境甚至橫越海洋者。全球化意味任何地點若發生天災或區域動盪,都可能擾亂任一地的汽車生產。這對於在美國和任一國的汽車生產都構成威脅。不幸地,這將變成「新常態」。
在抗暖化驅策下,汽車工業還遭遇百年來最巨大的轉變,亦即從「內燃機」(ICE)驅動的車轉型到電動車,進一步打亂汽車生產步調。
汽車製造商紛紛表示,迫切想徹底揮別汽油車,儘快朝全電動車轉型。股市也相信這一套,對特斯拉(Tesla)、Rivian這些「科技」公司關愛有加,遠超過對「傳統」車廠如通用(GM)和福特(Ford)的青睞。然而,電池動力車把汽油車推入歷史的時刻,還要等數十年才會來臨(如果有那麼一天的話)。政府鼓吹零碳排車,但多數民眾卻遲疑從汽油車躍進電動車,也給汽車生產正常化平添另一路障。
費奧拉尼解釋,改裝舊廠來生產電動車,短期內無法達到產能全開的程度。仍在製造ICE車輛的其餘工廠,則因工廠產能限制和供應商而受限,因為電動車的需求,早期採用者除外,比產品規劃人員預期來得疲軟。電動車需求總有一天會多得足以吸納那些產量,但目前而言,需求仍疲軟。需要調整價格和產品方能重上軌道,但這並非一蹴可幾之事,且必須熬過一段痛苦的過渡期。
因此,費奧拉尼斷言,美國汽車生產將無法回升到五年前的水準。轉型至新產品和完整的工廠,終究會發生;只是現在這種尷尬的過渡階段仍會持續一段時日。傳統車廠仍將持續生產傳統車款,因為賣那些車有利可圖;新電動車將提供更乾淨的運輸需求,儘管初期投資所費不貲。未來的「常態」將不同以往,汽車工業何時恢復「正常」,終將取決於最後的贏家和輸家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