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換電的旅程 _ 人生第一輛油車轉電車的開箱
早些年就有換車的念頭,但是原先機車對於我的用途只有中午買飯的需求,所以JOG50就一直整理使用,近期換車的主要原因是孩子補習接送雙腳踩不到JOG踏板,當時候其實第一個念頭也沒先看電動機車,是先去看了SYM CLBCU 蜂鳥,畢竟外觀上CLBCU個人還是滿喜歡的,不過最後還是挑了電動機車主因油車換電車的補助一個因素之外,第二個點是好奇心使然,好奇騎乘的感受,鎖定了電動機車後,最終就挑了VIVA MIX ME無印良品聯名款。
車款的挑選問題不大,畢竟這個很主觀! 當時候就是官網挑選能負擔的車價車款看得順眼的,其實對於VIVA MIX ME無印良品聯名款個人是喜歡它的配色的,不過車頭的設計其實沒有很愛就是,怎麼會是這麼平板撞風的方式。
最大的困擾還是在於資費的選擇上,尤其買車前時在看不明白資費那些什麼安時、里程的。
我是以我自己平日中午買飯大概里程3-5公里推算,如果還有晚上接送孩子補習班跟周末才藝的接送,一個月大概200公里的里程最低需求,因此最低方案肯定不適合我了。
最初也不明白這兩張資費的差異,交車開通了529/月 (315公里)的方案,現在回頭看其實資費表說明的還是滿清楚的,就是每個月都要繳529元,提供315公里的騎乘距離,每超過1公里就加2.6元的費用。
反倒是安時方案比較令我這個新手不解,如果照官方試算的519/月 里程還比繳了529的方案還多!不過我交叉對比了幾個月,大概也有了底什麼方式適合什麼車主挑選。
效能模式-更遠
效能模式-更快
最比一下我從11月之後同樣都轉換資費為519/月 - 安時的方案。
換算每安時的電量一個可以騎乘1.3公里 / 反之另一個則只有1.14公里,相差了15%左右。
造成兩者差異的最大關鍵自然在於騎乘習慣還有動力輸出,第一個月不熟悉因此在APP中將性能鎖定在最遠里程的模式,最大時速大概65左右馬達就限制出力,後來改成最大性能就看出掉電明顯。
如果你就是打算用最平緩的方式騎乘,安時-公里的倍數基本可以如官方宣傳的1.2沒問題,甚至搭配滿電換電站動態折價,要達到1.3以上也不是不可能。
那選擇安時方案是相對划算的,反之如果是偏愛急加速或全油門的,那毫無懸念預選里程可能更適合。
至於官方說的動態折價又是怎麼一回事,我也是後來才稍微搞明白了。
選擇安時方案的情況下,再特定的時間點選擇換電站滿電10顆以上的綠電點,就能享有最多20%的折扣。
下方這個是網路GOGORO車友提出的經驗結果
05:00~10:00 5%
16:00~21:00 5%
00:00~05:00 20%
其他時段 10%
個人嘗試了一下確實滿準的,不過我通常都再是早上10點之後到下午4點前區間換電,就能有10%的折扣,說白了就是這個情況下去換電池,插入電池後系統會計算這次電池的使用量,然後直接再扣抵10%。 如果是順順騎搭配動態折扣就能穩穩的1.3公里/安時的基數。
另外既然月租費都是固定花費,怎麼回饋也是一個小小省錢的方案,之前一直再猶豫聯邦綠卡(繳電車月租費回饋12%) ,不過後來考慮綜合消費回饋等因素,還是辦了台新XGOGORO聯名卡,搭配平常的消費習慣轉移到這張卡上,基本就有機會免月租騎乘了!
當初車價76980,順帶選了些小配件跟延長保固,其實配件感覺後來都買副廠應該就可以,至於延長保固就真的沒概念,不過新車加購這個保固好像是8折,實際金額2660想想也不算太貴就買了。
加購的原廠配件其實也只有兩項,一個是防滑踏墊跟飛旋踏板延伸。
這個踏板也是我換掉JOG的主因,畢竟比較新款的車基本都有這種配置,後座載人他們的雙腳比較輕鬆之外,上下車也比較有踩踏點施力。
這款車的飲料架還算不錯,有止滑膠開口也夠大,一般手搖飲料放置是沒問題的。
裏頭還配有一個USB接口,不過我沒有使用過,因此把它用防塵塞塞住。
交車後另外還訂購了車廂內的LED照明燈+USB充電孔。
這個配件個人覺得滿實用的,夜間開啟車廂就會自動亮燈,關上就自動熄滅
價格也不算太貴,重點是VIVA MIX ME有預留安裝孔跟線組,等於直接對插就能安裝完畢,無損車輛,這商品個人覺得必買。
另一個加裝項目就是行車紀錄器的部分,GOGORO原廠也有搭配的行車紀錄器可以挑選,好處應該是再於線組的對接跟鏡頭的支架方面帶有優勢。
但我想要帶有螢幕功能的行車紀錄器之外還附帶連接手機功能的,這樣就不需要把手機裝在把手上晃動,造成手機鏡頭模組的損壞。
前鏡頭安裝位置
前鏡頭安裝視角
前鏡頭安裝位置2
由於這組設備是我自己DIY走線跟安裝的,前鏡頭安裝的位置我猶豫的好久,最終還是選定了正中央,也就只能在大燈上方了。
前鏡頭為SONY STARVIS IMX307 1080P規格,錄像範圍跟畫面大致如此。
後鏡頭我則是安裝在擋泥板上方的反光鏡片位置。
前後鏡頭的規格都是一樣的,SONY STARVIS IMX307 1080P。
不過由於我平常喜歡開啟後鏡頭畫面,有點類似電子後視鏡概念,但是夜間螢幕影像太過顯眼,也常遇到其他機車車主確認我的影像是不是在拍攝後方畫面的情況。
要瀏覽影像紀錄當然也可以透過螢幕直接撥放。
或者透過APP下載到手機也可以。 支援5GWiFi 點對點傳輸,下載還算滿快的。
但是這個螢幕主要的用途當然不是拿來作行車紀錄的畫面顯示,更大的價值自然是Carplay與Android Auto功能,比較遺憾的是我不是iphone手機,Android Auto支援的項目跟軟體真的比較少,連最常用的LINE都無法顯示跟接聽來電,這點實在有點困擾,今年看能不能存點錢換個iphone吧
另外也把前後胎壓偵測器也裝上,當時候沒有買GOGORO原廠的胎壓也是這個考量,反正都要外掛一個螢幕了,就把其他功能附加在這上面。
另外一個比較虛華的功能就是後鏡頭還帶了BSD盲點偵測功能,騎乘的時候達到一定車速左右兩側後方有車輛靠近就會發出聲響提醒。
另外一個還不錯的是內建台灣路段的固定測速照相提醒,取締座標的增減也能透過線上更新。
當時候為了自己安裝行車紀錄器,也是上網作了點功課研究VIVA MIX ME的車殼怎麼拆解。
前輪下方的塑膠羅絲扣,還有可視的螺絲要拆除之外,塑膠翹棒也少不了。
另外也意外的發現的VIVA MIX ME跟先前GOGORO車款用的俗稱小電池不同,改為傳統油車用的鉛酸電瓶放置在車頭位置,規格為3.2Ah。
由於我需要取得ACC訊號來觸發我的行車紀錄器,事先上網買了大燈的取電聯接線。
VIVA MIX ME啟動後大燈是全時亮燈的,我就把這個訊號當成啟動行車紀錄器觸發。
但是我這款行車紀錄還有停車監控功能可以開啟,所以還需要接回永久電-鉛酸電瓶。
由於後鏡頭的訊號線需要回到螢幕主機,所以踏板跟馬桶蓋也都需要拆。
線組仿照汽車音響常用的絨布膠帶來包覆。
比較長的走線就搭配尼龍蛇管,多一層防護。
主機的支架就固定在把手的骨架上
走線的部分順便強迫症發作一次
全部都搞定之後,最後就是把外置的胎壓偵測器裝上配對,收工。
整個來說,以我騎乘到現在不到半年,月租費確實是一個痛點,但是當時候想著補助的價差1萬多塊拿來貼補,也相當於兩年的油錢-電費之間是沒有太大差異的概念。
騎乘的寧靜度跟加速的線性都滿不錯的,不過避震器就真的不太喜歡,對於路面的凸起跟坑洞吸收反應不算好,舒適表現差強人意,這陣子沸沸揚揚的斷電情況我個人是還沒有遇到,不過身邊朋友卻有人接二連三遇到,個人感覺不太像電池,比較像車款軟體問題導致斷電,也只能被動的等待GOGORO完善跟提供新世代大容量電池了!
▋ 真心話老實說 _ 雷射防護罩真能扛住國家級追焦手!?
112年6月30日新修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處新臺幣6,000元以上3萬6,000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另同條第4項規定處罰車主「吊扣該汽車牌照6個月」。
修法後不少車主聞之色變,罰錢還扛的住,扣牌六個月這個確實是一大硬傷,當然對於有錢人來說不就再換一台車開也是不痛不癢,但對更多的車主在此重典下達到了不小的威嚇作用,出門上路對於右腳的自制能力確實安分不少。
也因為修法後,近期越來越多廠商開始對 雷射防護罩 這產品下足廣告宣傳,引發不少車主對這類產品產生許多疑問與好奇。
要了解雷射防護罩之前,就要先提到警用雷射測速設備。
這款 LTI 20/20 TRUCAM II 是警方目前最強的取締設備,三眼魔神 除了測速測距還能自動對焦拍照錄影,TOF Sense 與變動頻率設計能精準量測又能自動拍照舉證,執法利器當之無愧。
原廠的規格書裡面有幾個數據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最大量測距離1200M / 最短量測距離約15M,測速範圍 0-320 km/h ,車牌清晰的拍照範圍大概是30-150M 電池續航力則是8小時左右。
所以如果開320以上應該就能躲避雷射槍的測速了!! 誤~~~
LTI 20/20 TRUCAM II 整個操作介面除了上方的物理瞄準鏡之外,搭載LINUX系統架構與彩色螢幕,可以進行手動瞄準測速 / 自動測速 / 前方或車尾瞄準測速 甚至包括夜間測速拍照
網路也能找到更多關於這款設備的具體說明,不過很多功能是需要額外選購配件才能達成,基本的測速與夜間取締都是可以達到的。
只是夜間拍攝要清晰距離相對比較受限除非搭配紅外線照明器就能延伸達100m左右距離,但是這套件國道警方是否有採購就不得而知。
上方則是物理瞄準鏡以及紅十字準心提供車輛鎖定參考。
成功測速時畫面會秀出車速與距離
反觀如果失敗則是會文字提示 量測錯誤! 這情況通常是因為雷射槍晃動導致,畢竟作為執法設備對於精準度要求是相對高的標準,在每次的雷射測速測距時其實是數次的雷射光束發射接收對比才產生的結果,因此其中的一次資料被破壞之後就會造成量測失敗。
這也就造就了雷射防護罩有機可趁的機會.....
雷射防護罩的設計相當於是類似縮小版的雷射槍概念,凸面裏頭藏的是接收器平面則是LD發射器。
當接收到訊號時,防護罩主機會馬上發射出相應頻率的光波給雷射槍的接收器,以此破壞他前後次的數據對比進而造成測量失敗。
基於這論點,如果是早期不會變頻的雷射槍就比較容易防護成功,因為只要接收到第一次就持續發上相同頻率的干擾即可,但是 LTI 20/20 TRUCAM II 這種變頻機種就很考驗防護罩的軟硬體反應速度跟程序優化能力,你發射的干擾頻率不對等同無效,不會被雷射槍接收後作為比對分析。
想像一下,雷射槍是先發射->反射光接收 。 防護罩則是反過來 先接收->再發射同頻率
不過還有一點不同的是在於雷射槍的是屬於聚光類的光束,防護罩則是相對散的光
圖片這款國產的防護罩則是採用了兩款不同發散角來彌補遠近距離的雷射槍測速,來達到最大機會的讓雷射槍接收到干擾波。
另外一個關於雷射槍規格的數據 就是發散角,也就是光點會隨著距離越遠光點越大
以LTI 20/20 TRUCAM II 數據距離100M大概是25公分左右的光點大小
直接附上一個真實的對決影片給大家參考,當距離夠遠或者雷射測速瞄準的位置能被防護罩接收器感應到作出反制的時候,是有很大概率能防禦成功的,但隨著距離越來越接近以及瞄準位置避開接收器位置之後,就會被成功測速成功,也就是車友說的打穿。
但是如果一樣短距離瞄準位置是接收器能感測到的區域,還是有機會擋下來的!
給各位看一下雷射槍測速成功後直接讀取的資料檔案,這是70M自動對焦的影像!
來張車輛停止狀態下短距離42M邊緣位置鎖定後三眼魔神的長焦鏡頭照片的效果。
因此任何一款防護罩的關鍵其實接收器數量/擺放位置其實遠比干擾器更重要,沒有接收到訊號自然不會進行任何干擾行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前因。
後續能不能防禦成功除了看硬體規格還有就是軟體的編寫能力,尤其是對應到現在的變頻雷射槍,韌體程序的功力會影響到設備反應的時間。
回到安裝的議題,前面既然提到了接收的重要性,那安裝位置與角度自然也要稍微留意!
最基本的水平起碼不能下垂。
整個面能正對前方相對也是比較理想的。而不是顧著美觀只跟著車身線條走
尾部的部分也是相同的道理,尤其現在取締瞄準車屁股的比例越來越高了...
只針對車頭防護其實風險巨大!
以這個國產品牌為例,廠商設計的是這樣一套作為車頭的防護,共三組車外接收器。
如同文章前段所言,接收器的數量與位置絕對是關鍵所在。
不過考慮到費用的問題,比較省的方案就是加購一顆接收干擾器,再拆成前二後二
這樣的結果自然是比較經濟取向,但是防護效果肯定不如前後各一套的方式。
走線的部分就不贅述,這類型的設備基本還會有外機與內機。
內機的部分主要就是燈號以及語音的提示。 影片是接收器偵測到 這款Trucam II 訊號時提醒車主並發出干擾的車內機狀態。
可以再額外提的一點,以往很多的防護罩由於內部的干擾器使用高功率LD,最怕遇到的就是故障了但是車主還以為金鐘罩護體。 早期只能靠模擬器搭配手機來檢查設備是否正常運作。
近期一些國產品牌除了語音中文提醒功能之外,另外也能在開機時進行設備與前後接收干擾器的檢測功能。 當偵測異常同樣會語音提示車主,如果故障不能排除麻煩今天出門安分一點
另外車內車外主機有些品牌採用雙向溝通方式,包括能直接透過車內機直接關閉整個防護罩的功能,而非只把語音主機斷電。
不過雷射防護罩也不是萬能,說白了就是只能偵測雷射測速設備進行防禦。
像是固定雷達測速或雷達三角架那類的,就完全無任何作用。
順便來提一下去年被網路風傳的一則宣稱三眼魔神能自動鎖定目標取締的謠言影片。
其實三眼魔神確實有類似的自動偵測功能。
影片這是廠商的展示車,車頭就裝了最少四套接收干擾器,所以效果大家參考就好。
如果是只有兩片的短距離被打穿的機率相對高不少...
而三眼魔神的自動模式基本就是架設好位置,開啟自動點發瞄準功能,系統會針對中心瞄準位置進行反覆測速,如果有偵測到設定的車速就會自動存檔方便員警後續的製單作業。
大家也可以從影片聲音聽出雷射槍進行偵測的聲音,連續偵測的那種方式就很考驗防護罩設備的軟硬體反應時間。
來幾張暴力鴨的一些照片,這個儀表著實可惜了點,滿滿陽春TOYOTA的風格...
不自覺又想起了 之前的MR-S 也是類似的風格
尷尬的是裝完防護罩的幾天後,就收到了之前沒防護時裸奔的罰單了!!
這張取締照片也能佐證雷射槍夜間短距離也是能成功取締拍照成功的。
掰了...鴨鴨...六個月再見了~~~
提到 BOSCH 這個品牌相信大家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應該就是電動工具
以及家電產品,尤其是廚房的洗碗機設備,更是業界的翹首。
其實BOSCH在汽車領域生態鏈上的重要性更是核心關鍵。
BOSCH從1886年至今投入大量心力與資源在汽車領域的開發以及零件製造上
擁有的專利項目數量更是驚人...
不僅僅只是在汽車電控的開發上卓越,對於車輛上的零件與周邊耗材也是頗富盛名。
成立至今超過130年以上的歷史,稱其為汽車製造商的好夥伴一點都不誇張。
最早時期成立的 精密機械和電機工作坊,生產內容包括了電話與門鈴系統,
也包括了發電機設備的點火優化技術。
後來開發的 火星塞插頭的高電壓磁力發電機點火系統,在汽車生產製造產業上,BOSCH持續扮演著重要角色之一。
德國品牌 BOSCH 博世則是在 1990年正式扎根台灣,
並在2006年成立台灣羅伯特博世股份有限公司,還在台灣設有自己專屬的研發中心以及數十間博世汽車專業維修站,主打歐系汽車維修保養。
將從汽車零件、檢測到維修保養,並且樹立品牌成為汽車零件專家的口碑
現在車輛配置的自動啟停系統之後,電池的要求也就更高。
AGM電池裏頭因為採用玻璃棉吸附電解,提供更好的電解傳導性。
因此可以達到更好的冷車啟動能力以及循環充放電的效能,進而提升電池壽命。
自己車子里程數雖然不多,但也滿五年了,保養廠為求慎重也會建議預防性更換!
挑選時BOSCH的汽車電瓶也是選項,畢竟大品牌相對是一個安心的保證。
另一個比較常更換的商品就屬汽車雨刷了,在汽車百貨選購,
也一定會看到BOSCH這品牌的商品,甚至是一整個專屬櫃位的設計。
其實不僅僅是汽車的耗材或備品,車子內部更多的零件也都能看見BOSCH身影,
像這顆含氧感知器就是之前賓士車上更換的零件。
另外這顆空氣流量計同樣也是使用BOSCH,加上德國製造的關係,都是考量的原因。
選擇德國知名品牌的汽車零件來做汽車維修保養,對於保持車輛運行穩定,行車安全是很重要的,我相信車主會懂得如何保養自己的愛車。
BOSCH能提供的汽車零件產品包羅萬象,一般車主了解的可能就像我這樣。
常更換的BOSCH雨刷、電瓶與火星塞。
其實車上很多重要的電控設備跟零件也都由BOSCH生產製造。
不知道版上有多少人也跟我一樣是BOSCH汽車零件的愛用者嗎!?
▊ 2022最新旗艦機種 _ DOD RXW968 1440p GPS 電子後視鏡
說到電子後視鏡,自從兩年前用過之後就真的回不去了....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參考當時候的這篇分享文章
真實用還是噱頭!?| DOD RX800 1440p GPS 電子後視鏡
當然以當時安裝的DOD RX800來說 用到現在也沒啥狀況,
唯獨可惜的就是因為裝車內,加上染色玻璃的因素,夜間影像受限較大。
前陣子店家跟我提到DOD今年要推出一款全新調教開發的XW968機種
還跟我打包票比我現在的RX800根本天與地的差異時....我產生了好奇!!!
畢竟當時對我來說, RX800已經是非常滿足的電子後視鏡了,
加上機子穩定我其實沒有想更換的念頭....
直到...我對比RX800與RXW968的夜間影像差異之後....
我告訴自己不換不行了!!
我給各位看一張對比圖,這是我當時候把 800 / 968 放在相同位置併排時的影像截圖!
我只能說沒有比較沒有傷害,當時候如果兩款差異沒這麼誇張的話。
我完全沒有想要更換的念頭...可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這是當時候兩款的後鏡頭擺放位置圖,但是有一個前提是...
兩款鏡頭當時的影像都是安裝在車內,而我後玻璃有選配染黑,因此夜間影響甚大。
不過相同條件下,可以看出這次的DOD RXW968夜間的影像效果好上非常非常多。
但是更厲害的還在後頭.... 尤其是當我把後鏡頭移到車外之後!!!
以這張圖為例,晚上六點半的狀態下,其實天已經黑了8.9成。
大家都開大燈,而我後方大燈直射我後鏡頭的狀態下,對於光線暈開的抑制效果非常好
再者就是整個夜間的感光度也拉升,光看這照片您可能不覺得這是天黑的影像。
在正式炫耀RXW968驚人的影像之前
我先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下這次的RXW968幾個特點
在影像規格上,既然是電子後視鏡產品,那後鏡頭理當更為重要才名符其實!
因此這次RXW968在後鏡頭採用2K解析的鏡頭。
另一個更大的特點是,以往前鏡頭大多跟螢幕綁在一起的設計,
再次在RXW968上也獨立出來,讓前後鏡頭都達到與主機分離設計,安裝上更靈活。
前鏡頭分離出來之後,不僅僅安裝上的便利性,另一個優勢是可以更靠近玻璃。
影像受到干涉的因素降低,成像效果自然比一體式的有所優勢。
※ 我當時候這個前鏡頭裝反了,影像會180度顛倒,
這照片主要是要給大家對比兩者前鏡頭與前擋玻璃的距離差異,
另外轉動玻璃前鏡頭影像也會歪斜的問題都可以獲得解套。
規格上採用SONY 星光級感光元件這就不用說了
現在沒有用到這款的都很難浮上檯面
GPS同樣也採可分離設計,透過Micro USB進行連接,
會設計快速分離的另一個原因是後續進行測速照相更新的方便考量。
前鏡頭的部分同樣可快速分離,連接的接口則是MINI Usb
這裡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改變,原本機器上端各種線組的接口,
現在改由一條線組延伸出來,在透過車用級連接線連接。
這樣的好處個人覺得有兩點,第一點當然是安裝上更方便,
另外上方的接口整合之後,對於一些車輛的後視鏡上方許多感測器也比較不會干涉。
對我而言,則是整體安裝後比較整潔舒服。
記憶卡的安裝同樣是位於機器上方。
DOD官方好像沒有很正式的說明這款機器到底支援多大等級的TF卡
我自己測試塞入這張 MicroSDXC UHS-I U3 A2 V30 256GB 是可以正常無錯誤的!
特別要注意的是這種2k影像,等級要選高,UHS-I U3是必須的
另外這次的RXW968 還有一項特點就是也可以選配智慧停車監控版本
不過選配停車監控模組要多付出大概1000塊的代價,但是我個人覺得值得!
畢竟出門在外停車難免有機會遇到一些意外,周邊沒監視器的狀態下只能自己吞。
至於智慧停車監控的特點跟功能同樣留在後面介紹!
我知道你們等不及想看 DOD RXW968 的影像效果了對吧...
馬上奉上!!
為了更清楚並且更全面性的了解 DOD RXW968 這次的影像表現
我規劃了一條還多元路況的路線
從省道 -> 快速道路 (類國道概念) -> 隧道 (了解進出隧道的影像HDR反應)
->一般市區
另外同樣的路線 我分別跑了兩次,一個時段是下午5點多,想了解落日對鏡頭的影響
另外還有夜間同路段的對比。
剛好前陣子裝好出門遇到下雨,我就順便將那段影片的前後鏡頭上傳給大家參考。
不過畢竟是一款 電子後視鏡 產品,接下來的內容我會把重點放在後鏡頭上。
加上前檔避光墊反光的問題,後續我可能也要更換別款避光墊再看看反光問題有沒有改善。
接著我相信就是大家最好奇的 DOD RXW968 影像表現了,
我呈現的方式會將相同路段的影像截圖左右重疊,方便大家對照日夜間的差異,
另外完整的影片原始檔也會放上。
省道轉快速道路
快速道路進入隧道路段
在進入隧道路段,由於光線會產生反差,這時候影像的亮暗部HDR效果就能判斷出好壞
市區-郊區省道路段
郊區完全無光源路段
當時候我安裝這款 DOD RXW968 的時候,車友也希望我測試完全無光源的路段。
這路段會穿插有路燈跟沒路燈狀態,我測了完整一小段給大家參考!
大家會發現紅光,則是尾燈的小燈,透過後鏡頭大光圈後亮度放大的結果。
無光源路段,大燈關閉只剩日行燈,前後鏡頭的影像效果。
另外也附上傳統後視鏡觀看視覺跟 DOD RXW968 大光圈的差異對照
大家看到這裡不知道是不是跟我一樣對於DOD這次新的旗艦電子後視鏡感到驚艷?!
接著我再跟大家介紹一下 DOD RXW968 的其他功能設定項目
螢幕介面的部分,採用了IPS滿版螢幕! 螢幕資訊包括了日期時間.還有LOGO
不過設定也可以將其它資訊關閉...就可以得到一個更乾淨的螢幕畫面。
碰觸螢幕時,下方會出現幾個功能選項。包括:
螢幕關閉.鎖檔.拍照.錄影.前後鏡頭畫面切換.觀看影像檔.功能設定
進階設定裏頭,還有一個功能能將螢幕亮度自動調整功能開啟。
這項功能會根據GPS上的時間,夜間自動降低螢幕亮度,日間又恢復高亮度狀態。
另外我有選 停車監控套件,這項功能開啟模式有 碰撞偵測 / 縮時錄影兩項功能
碰撞偵測的部分不用說明,大家應該可以理解,
就是偵測到晃動機器會自動錄下1分鐘影片。
至於縮時攝影的部分,就是採取每秒一張的方式記錄。
這兩種方式各有它的特色! 個人覺得基本還是靠 碰撞偵測 為主,
除非當下停車的環境很不放心,才需要開啟縮時攝影功能進行更完整的紀錄方式。
檔案瀏覽部分,在機器上讀取的反應也都相當流暢。
不過更值得一提的是DOD RXW968這次也把APP功能加入
下載DOD CAM APP之後,透過WIFI連結DOD RXW968,就能直接瀏覽影片
當然也能直接下載需要的影片紀錄,相當便利。
再來說一個我覺得很值得提的功能,倒車影像模式 改為 一般畫面 / 切換全景
一般影像就跟傳統的倒車攝影機相似
相同位置下開啟全景模式,就能呈現整個後鏡頭的影像。
對我來說,車輛本身就有倒車攝影機的狀態下,我自然就搭配全景模式功能
我可以更全面的了解車後的狀況,包括車庫鐵門開啟的狀態。
另外原先DOD RX800俱備的測速照相提醒必然也不會少,後續也能透過電腦更新座標。
最後簡單來分享一下安裝的過程吧,這次選在汽車百貨安裝也是意料外的情況。
原先我最欣賞的店家因為健康因素沒能再麻煩他。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汽車百貨大概就買一些耗材為主,
或者對一些新產品進行比較的好場所,畢竟他們陳列的品牌跟款式甚多。
不過這次前往安裝有點顛覆傳統的印象...
許多過了保固的車輛進行基礎保養之外,還不乏許多新車來施工電子後視鏡的安裝作業
拆解過程其實技師還是滿謹慎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在旁邊盯著關係
我們這款車輛最麻煩的就是走線的部分,尤其後尾門不熟悉的很容易拆斷卡榫。
另外倒車的訊號線也要接上尾燈的倒車燈正電。
基本上電子後視鏡的安裝,後鏡頭的走線完成,就可以說是完成70%了
RXW 968 螢幕固定方式也跟原先一樣,值接套住車內原先的後視鏡
不得不說,這次改用的這個 4合1隱藏式線組 除了更簡潔美觀之外,安裝也更便利。
由於我有選購這款智慧停車監控系統,因此在取電方面相對要在處理過。
前鏡頭分離式設計這時後也能看出優勢,除了安裝的位置可以更自由之外
越貼近前檔玻璃自然效果也更好,另外也有貼心附上靜電貼
後鏡頭的固定位置,這次改選在車牌上方,理由是店家很有自信跟我說
這次的DOD RXW968對於後方車輛的大燈直射抑制效果很好。
就算車牌這種低角度對視高度也不用擔心。
另外安裝的時後,我發現這次的技師真的很細心,
塑料蓋因為走線,避免壓壞線組,會稍微打磨! 這點確實是以前我不知道的細節。
最終我放置的位置就是這樣,由於我車尾板件內凹的區域夠深,
上方可以完全的遮蔽,這樣如果下雨天雨滴低落的閃避也有加分。
總 結
我不知道大家看完DOD RXW968的鏡頭影像結果的反應是不是跟我一樣,
這次的調教對於大燈直射的抑制真的表現相當出色之外,HDR的亮暗調教也很優秀。
夜間大光圈跟高感光對於行車辨識度大幅提升,這些我相信大家從影片中也能感受到
尤其是現在路上都會習慣看一下別人車內的電子後視鏡,後車大燈一照射下幾乎死白
對比之下真心覺得DOD RXW968在高級別的電子後視鏡中表現絕對出色。
另外一些細節功能上個人覺得也是做了許多的改良,比如倒車模式的部分。
至於售價的部分,一萬出頭的價格跟當時後的RX800相似,
但是兩款的軟硬體顯然今非昔比了...這樣相較之下這樣條件下的1萬多塊顯得有價值多了
當然,三年保固,也是我考量的因素之一!
畢竟這東西除了機器本身設計問題之外,運氣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在。
拆下來的DOD RX800我也沒讓他閒著!
花了一點時間,把他裝上家裡的轎車上,畢竟是老車了,加上也看了兩次師傅安裝過程
自己動手也沒太大困難
雖然RX800跟 RXW968畫質上不能比,但是也是有一定的水平,
裝上其它車上之後爽度跟行車安全的幫助還是有不少的提升。
於
2020/03/18 21:36:51
發文IP 106.1.*.*
▋ 真男人的對決 _ 貨卡銷售保衛戰
隨著台灣法規的鬆綁~ 貨卡在台灣的銷售也逐年成長!
各家車廠看準這個區域~ 也紛紛推出旗下車款應戰!
其中在這級距中~ 始終維持銷售冠軍的 Ford Ranger 面對來勢洶洶的Toyota Hilux
究竟在相似的硬漢外表下~ 兩款又有什麼差異與各自魅力呢!?
▋ 戰場述論
貨卡的最大特色自然就是其後方的車斗~ 有著優異的載重能力之外!
也受惠四驅系統的緣故~ Off Road 更是他們展現長才之處...
不過~此次分享的對決~ 則是更貼近日常用車習慣! 相信多數車主購買此車!
大多的使用環境還是在於一般道路、快速道路以及山區蜿蜒道路為大宗!
在這種情況下~ 兩家車廠各自賦與其什麼性格呢...
▋ 戰場一 市區平面與快速道路
兩位選手已經就位~ 基本上除了在外觀有些額外的套件之外!
兩款車輛在動力及懸吊配置上都維持原廠設置! 因此對照起來也就更為客觀!
首輪我坐上了 Hilux 的副駕~ 感受一下車輛整體的行路品質以及車內配置!
單區恆溫空調 / 導航系統 這些都是 Hilux的標準配備!
對車主來說也都是相當實用的需求!
搭載6速 手自排系統 ~ 中島的各個置物區也算完善!
上了國道之後~ 感受高速行駛的行車感受!
沿途也能體驗 ACC 主動跟車系統的作動及設定操作!
包括跟車距離同樣能進行三段的調整~
基本上目前多數車廠的跟車系統設定與模式皆相當雷同!
路程途中在轉折處換手~ 改由我體驗 Hilux的駕駛感受!
直到服務區準備下一次換手~ 除了常態的倒車影像之外!
Hilux還配置了環景系統! 雖然我個人是看不太習慣這種畫面! 不過有就是加分!
趁著再次換手前的休息空檔~ 稍微檢視一下兩款車輛!
意外發現恰巧兩款的配胎在型號與規格號恰巧都為同一款式!
這樣就更加客觀的感受兩款車的行車路感!
兩款車在動力與傳輸配置上也相差頗大!
Hilux配置了2.8L直4渦輪+6速手自排
Ranger則是2.0L直4雙渦輪+10速手自排
接續相同路段的返程 我改駕駛Ranger 體驗!
再經歷這幾趟的平面/高速折返跑以及駕駛/乘坐的交叉體驗後!
有了幾項針對兩款車款的不同感受...
首先~ 在駕駛感受上! 先說一個很主觀的感受! 在螢幕資訊上...
我個人對於Ranger的數位資訊幕比較滿意!
尤其是能切換為數位時速顯示這一點加分最多...
當然Hiulx也能透過加裝的抬頭顯示器達成這項功能!
其次就是方向盤的力道輔助方面~ Hilux非常的重手!
可能受限於其 液壓式輔助的關係~ 在低速的時候輔助力道較少~相對較不友善!
反觀Ranger提供的電子動力輔助系統則能隨車速變化輔助力道!
這對於在市區的駕駛環境中更加輕鬆愜意!
再來比較明顯的則是車輛怠速情況的抖動問題~ 在Hilux上非常明顯!
不僅是能從方向盤抖動程度發現~ 目視車內的後視鏡也能看出端倪!
我特別詢問了下車主~ 車主告知新車便是如此~ 因此猜測應該是車款設計!
不過在空調系統的操作介面上~ 不得不說Hilux設計的質感上相對比較美觀!
不過稍微可惜的是沒有具備雙區獨立恆溫系統! 這點Ranger則是能各別設定!
也希望下次改款後兩款車能各取所長~ 互相成長!
接著說一下兩款車在平面與高速路段的行車感受部分!
兩款本質為貨卡~ 因此懸吊偏硬朗的設定是無庸置疑的!
不過在相同路段上~ 明顯可以感受到 Hilux的彈跳程度是比較顯著的!
Ranger在處理一些坑洞即碎震上明顯優秀不少! 再來最為顯著的便是車輛的肅靜度!
不得不稱讚這一代的 Ranger 在車室隔音真的相當優異!
尤其兩者對照之下! 高下立判...
▋ 戰場二 山區起伏蜿蜒道路
既然生為一款動力充沛的4X4貨卡~自然有不少車主喜歡在周末前往山區深入Off-Road!
不過沿途必然免不了經歷彎折的山區彎道... 兩款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在前往體驗路段前~ 先去促進一下國內觀光XD
深坑老街享受一下美食! 不容錯過的臭豆腐更是一絕!
另外當地獨有的豆腐冰淇淋及伴手禮也是免不了的 XD
在山區彎道上~ 兩者截然不同的懸吊表現又會是如何呢!?
Hilux的部分~ 動力方面在靜止開始加速的初段略顯溫吞~
不過過彎的穩定性上卻是相當不錯! 讓人開起來相當安心也頗為穩定!
反觀Ranger的部分~ 在動力的銜接跟輸出上更為敏捷~
不過設定上更舒適取向的懸吊在激烈的左右彎上懸吊的反應稍微遲疑!
需要更多路線的修正來彌補!
不過在正常速度的行駛下 兩者的差異性就少了許多!
唯有在相當激烈的情況下這種感受才會相對顯著的出現差異對比!
綜合兩款車的特性來說~ 我個人覺得Ford Ranger有貨卡轎車化的趨勢!
更舒適取向的懸吊 / 著重車內的行車肅靜度等等!
都是為了讓Ranger滿足車主及家人在大多數市區/高速道路用車環境下達到最佳品質!
而Hilux則維持一脈的硬派風格~ 扎實硬派的懸吊配置!
不過車內配置則走向細緻化...雖然兩款同樣塑料感很重!
不過還是都能看出各自在其中取得平衡的手段!
在貨卡的領域上~ 兩款都是相當稱許的高CP值車款!
不過要讓我則一 ~ 我個人還是偏向Ranger一點! 主要還是更符合用車環境的懸吊配置!
還有優異的車輛行車寧靜表現~ 這兩點對於乘坐車內的家人來說真的是相當友善!
雖然貨卡比較像是工作用車! 不過很多人還是當成一般車輛使用!
基於這些因素的考量我個人的取捨如此! 再來便是動力輸出的協調性方面!
小排氣搭配雙渦輪(大小渦輪)真的是相當高明的一個方式~ 可以補足低轉速時的動力問題!
又能提升最大馬力的表現!
當然~ Ragner也不是完全這麼完美的! 只不過在現階段上的選擇上~
個人覺得其特點相對出色些~ 也希望在 Hilux 這個強勁對手的較勁下!
Rnager能持續端上好料與擴充配備! 真的實現內外兼具以及全路段令人滿意的車款!
於
2020/03/18 21:37:34
發文IP 106.1.*.*
▋ 真男人的對決 _ 貨卡銷售保衛戰
隨著台灣法規的鬆綁~ 貨卡在台灣的銷售也逐年成長!
各家車廠看準這個區域~ 也紛紛推出旗下車款應戰!
其中在這級距中~ 始終維持銷售冠軍的 Ford Ranger 面對來勢洶洶的Toyota Hilux
究竟在相似的硬漢外表下~ 兩款又有什麼差異與各自魅力呢!?
▋ 戰場述論
貨卡的最大特色自然就是其後方的車斗~ 有著優異的載重能力之外!
也受惠四驅系統的緣故~ Off Road 更是他們展現長才之處...
不過~此次分享的對決~ 則是更貼近日常用車習慣! 相信多數車主購買此車!
大多的使用環境還是在於一般道路、快速道路以及山區蜿蜒道路為大宗!
在這種情況下~ 兩家車廠各自賦與其什麼性格呢...
▋ 戰場一 市區平面與快速道路
兩位選手已經就位~ 基本上除了在外觀有些額外的套件之外!
兩款車輛在動力及懸吊配置上都維持原廠設置! 因此對照起來也就更為客觀!
首輪我坐上了 Hilux 的副駕~ 感受一下車輛整體的行路品質以及車內配置!
單區恆溫空調 / 導航系統 這些都是 Hilux的標準配備!
對車主來說也都是相當實用的需求!
搭載6速 手自排系統 ~ 中島的各個置物區也算完善!
上了國道之後~ 感受高速行駛的行車感受!
沿途也能體驗 ACC 主動跟車系統的作動及設定操作!
包括跟車距離同樣能進行三段的調整~
基本上目前多數車廠的跟車系統設定與模式皆相當雷同!
路程途中在轉折處換手~ 改由我體驗 Hilux的駕駛感受!
直到服務區準備下一次換手~ 除了常態的倒車影像之外!
Hilux還配置了環景系統! 雖然我個人是看不太習慣這種畫面! 不過有就是加分!
趁著再次換手前的休息空檔~ 稍微檢視一下兩款車輛!
意外發現恰巧兩款的配胎在型號與規格號恰巧都為同一款式!
這樣就更加客觀的感受兩款車的行車路感!
兩款車在動力與傳輸配置上也相差頗大!
Hilux配置了2.8L直4渦輪+6速手自排
Ranger則是2.0L直4雙渦輪+10速手自排
接續相同路段的返程 我改駕駛Ranger 體驗!
同樣具備了ACC自動跟車系統 並且將設置及車距調整配置於同一區域! 相對更容易就手!
再經歷這幾趟的平面/高速折返跑以及駕駛/乘坐的交叉體驗後!
有了幾項針對兩款車款的不同感受...
首先~ 在駕駛感受上! 先說一個很主觀的感受! 在螢幕資訊上...
我個人對於Ranger的數位資訊幕比較滿意!
尤其是能切換為數位時速顯示這一點加分最多...
當然Hiulx也能透過加裝的抬頭顯示器達成這項功能!
其次就是方向盤的力道輔助方面~ Hilux非常的重手!
可能受限於其 液壓式輔助的關係~ 在低速的時候輔助力道較少~相對較不友善!
反觀Ranger提供的電子動力輔助系統則能隨車速變化輔助力道!
這對於在市區的駕駛環境中更加輕鬆愜意!
再來比較明顯的則是車輛怠速情況的抖動問題~ 在Hilux上非常明顯!
不僅是能從方向盤抖動程度發現~ 目視車內的後視鏡也能看出端倪!
我特別詢問了下車主~ 車主告知新車便是如此~ 因此猜測應該是車款設計!
不過在空調系統的操作介面上~ 不得不說Hilux設計的質感上相對比較美觀!
不過稍微可惜的是沒有具備雙區獨立恆溫系統! 這點Ranger則是能各別設定!
也希望下次改款後兩款車能各取所長~ 互相成長!
接著說一下兩款車在平面與高速路段的行車感受部分!
兩款本質為貨卡~ 因此懸吊偏硬朗的設定是無庸置疑的!
不過在相同路段上~ 明顯可以感受到 Hilux的彈跳程度是比較顯著的!
Ranger在處理一些坑洞即碎震上明顯優秀不少! 再來最為顯著的便是車輛的肅靜度!
不得不稱讚這一代的 Ranger 在車室隔音真的相當優異!
尤其兩者對照之下! 高下立判...
▋ 戰場二 山區起伏蜿蜒道路
既然生為一款動力充沛的4X4貨卡~自然有不少車主喜歡在周末前往山區深入Off-Road!
不過沿途必然免不了經歷彎折的山區彎道... 兩款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在前往體驗路段前~ 先去促進一下國內觀光XD
深坑老街享受一下美食! 不容錯過的臭豆腐更是一絕!
另外當地獨有的豆腐冰淇淋及伴手禮也是免不了的 XD
在山區彎道上~ 兩者截然不同的懸吊表現又會是如何呢!?
Hilux的部分~ 動力方面在靜止開始加速的初段略顯溫吞~
不過過彎的穩定性上卻是相當不錯! 讓人開起來相當安心也頗為穩定!
反觀Ranger的部分~ 在動力的銜接跟輸出上更為敏捷~
不過設定上更舒適取向的懸吊在激烈的左右彎上懸吊的反應稍微遲疑!
需要更多路線的修正來彌補!
不過在正常速度的行駛下 兩者的差異性就少了許多!
唯有在相當激烈的情況下這種感受才會相對顯著的出現差異對比!
綜合兩款車的特性來說~ 我個人覺得Ford Ranger有貨卡轎車化的趨勢!
更舒適取向的懸吊 / 著重車內的行車肅靜度等等!
都是為了讓Ranger滿足車主及家人在大多數市區/高速道路用車環境下達到最佳品質!
而Hilux則維持一脈的硬派風格~ 扎實硬派的懸吊配置!
不過車內配置則走向細緻化...雖然兩款同樣塑料感很重!
不過還是都能看出各自在其中取得平衡的手段!
在貨卡的領域上~ 兩款都是相當稱許的高CP值車款!
不過要讓我則一 ~ 我個人還是偏向Ranger一點! 主要還是更符合用車環境的懸吊配置!
還有優異的車輛行車寧靜表現~ 這兩點對於乘坐車內的家人來說真的是相當友善!
雖然貨卡比較像是工作用車! 不過很多人還是當成一般車輛使用!
基於這些因素的考量我個人的取捨如此! 再來便是動力輸出的協調性方面!
小排氣搭配雙渦輪(大小渦輪)真的是相當高明的一個方式~ 可以補足低轉速時的動力問題!
又能提升最大馬力的表現!
當然~ Ragner也不是完全這麼完美的! 只不過在現階段上的選擇上~
個人覺得其特點相對出色些~ 也希望在 Hilux 這個強勁對手的較勁下!
Rnager能持續端上好料與擴充配備! 真的實現內外兼具以及全路段令人滿意的車款!
於
2020/03/20 20:16:02
發文IP 106.1.*.*
▋ 真男人的對決 _ 貨卡銷售保衛戰
隨著台灣法規的鬆綁~ 貨卡在台灣的銷售也逐年成長!
各家車廠看準這個區域~ 也紛紛推出旗下車款應戰!
其中在這級距中~ 始終維持銷售冠軍的 Ford Ranger 面對來勢洶洶的Toyota Hilux
究竟在相似的硬漢外表下~ 兩款又有什麼差異與各自魅力呢!?
▋ 戰場述論
貨卡的最大特色自然就是其後方的車斗~ 有著優異的載重能力之外!
也受惠四驅系統的緣故~ Off Road 更是他們展現長才之處...
不過~此次分享的對決~ 則是更貼近日常用車習慣! 相信多數車主購買此車!
大多的使用環境還是在於一般道路、快速道路以及山區蜿蜒道路為大宗!
在這種情況下~ 兩家車廠各自賦與其什麼性格呢...
▋ 戰場一 市區平面與快速道路
兩位選手已經就位~ 基本上除了在外觀有些額外的套件之外!
兩款車輛在動力及懸吊配置上都維持原廠設置! 因此對照起來也就更為客觀!
首輪我坐上了 Hilux 的副駕~ 感受一下車輛整體的行路品質以及車內配置!
單區恆溫空調 / 導航系統 這些都是 Hilux的標準配備!
對車主來說也都是相當實用的需求!
搭載6速 手自排系統 ~ 中島的各個置物區也算完善!
上了國道之後~ 感受高速行駛的行車感受!
沿途也能體驗 ACC 主動跟車系統的作動及設定操作!
包括跟車距離同樣能進行三段的調整~
基本上目前多數車廠的跟車系統設定與模式皆相當雷同!
路程途中在轉折處換手~ 改由我體驗 Hilux的駕駛感受!
直到服務區準備下一次換手~ 除了常態的倒車影像之外!
Hilux還配置了環景系統! 雖然我個人是看不太習慣這種畫面! 不過有就是加分!
趁著再次換手前的休息空檔~ 稍微檢視一下兩款車輛!
意外發現恰巧兩款的配胎在型號與規格號恰巧都為同一款式!
這樣就更加客觀的感受兩款車的行車路感!
兩款車在動力與傳輸配置上也相差頗大!
Hilux配置了2.8L直4渦輪+6速手自排
Ranger則是2.0L直4雙渦輪+10速手自排
接續相同路段的返程 我改駕駛Ranger 體驗!
同樣具備了ACC自動跟車系統 並且將設置及車距調整配置於同一區域! 相對更容易就手!
再經歷這幾趟的平面/高速折返跑以及駕駛/乘坐的交叉體驗後!
有了幾項針對兩款車款的不同感受...
首先~ 在駕駛感受上! 先說一個很主觀的感受! 在螢幕資訊上...
我個人對於Ranger的數位資訊幕比較滿意!
尤其是能切換為數位時速顯示這一點加分最多...
當然Hiulx也能透過加裝的抬頭顯示器達成這項功能!
其次就是方向盤的力道輔助方面~ Hilux非常的重手!
可能受限於其 液壓式輔助的關係~ 在低速的時候輔助力道較少~相對較不友善!
反觀Ranger提供的電子動力輔助系統則能隨車速變化輔助力道!
這對於在市區的駕駛環境中更加輕鬆愜意!
再來比較明顯的則是車輛怠速情況的抖動問題~ 在Hilux上非常明顯!
不僅是能從方向盤抖動程度發現~ 目視車內的後視鏡也能看出端倪!
我特別詢問了下車主~ 車主告知新車便是如此~ 因此猜測應該是車款設計!
不過在空調系統的操作介面上~ 不得不說Hilux設計的質感上相對比較美觀!
不過稍微可惜的是沒有具備雙區獨立恆溫系統! 這點Ranger則是能各別設定!
也希望下次改款後兩款車能各取所長~ 互相成長!
接著說一下兩款車在平面與高速路段的行車感受部分!
兩款本質為貨卡~ 因此懸吊偏硬朗的設定是無庸置疑的!
不過在相同路段上~ 明顯可以感受到 Hilux的彈跳程度是比較顯著的!
Ranger在處理一些坑洞即碎震上明顯優秀不少! 再來最為顯著的便是車輛的肅靜度!
不得不稱讚這一代的 Ranger 在車室隔音真的相當優異!
尤其兩者對照之下! 高下立判...
▋ 戰場二 山區起伏蜿蜒道路
既然生為一款動力充沛的4X4貨卡~自然有不少車主喜歡在周末前往山區深入Off-Road!
不過沿途必然免不了經歷彎折的山區彎道... 兩款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在前往體驗路段前~ 先去促進一下國內觀光XD
深坑老街享受一下美食! 不容錯過的臭豆腐更是一絕!
另外當地獨有的豆腐冰淇淋及伴手禮也是免不了的 XD
在山區彎道上~ 兩者截然不同的懸吊表現又會是如何呢!?
Hilux的部分~ 動力方面在靜止開始加速的初段略顯溫吞~
不過過彎的穩定性上卻是相當不錯! 讓人開起來相當安心也頗為穩定!
反觀Ranger的部分~ 在動力的銜接跟輸出上更為敏捷~
不過設定上更舒適取向的懸吊在激烈的左右彎上懸吊的反應稍微遲疑!
需要更多路線的修正來彌補!
不過在正常速度的行駛下 兩者的差異性就少了許多!
唯有在相當激烈的情況下這種感受才會相對顯著的出現差異對比!
綜合兩款車的特性來說~ 我個人覺得Ford Ranger有貨卡轎車化的趨勢!
更舒適取向的懸吊 / 著重車內的行車肅靜度等等!
都是為了讓Ranger滿足車主及家人在大多數市區/高速道路用車環境下達到最佳品質!
而Hilux則維持一脈的硬派風格~ 扎實硬派的懸吊配置!
不過車內配置則走向細緻化...雖然兩款同樣塑料感很重!
不過還是都能看出各自在其中取得平衡的手段!
在貨卡的領域上~ 兩款都是相當稱許的高CP值車款!
不過要讓我則一 ~ 我個人還是偏向Ranger一點! 主要還是更符合用車環境的懸吊配置!
還有優異的車輛行車寧靜表現~ 這兩點對於乘坐車內的家人來說真的是相當友善!
雖然貨卡比較像是工作用車! 不過很多人還是當成一般車輛使用!
基於這些因素的考量我個人的取捨如此! 再來便是動力輸出的協調性方面!
小排氣搭配雙渦輪(大小渦輪)真的是相當高明的一個方式~ 可以補足低轉速時的動力問題!
又能提升最大馬力的表現!
當然~ Ragner也不是完全這麼完美的! 只不過在現階段上的選擇上~
個人覺得其特點相對出色些~ 也希望在 Hilux 這個強勁對手的較勁下!
Rnager能持續端上好料與擴充配備! 真的實現內外兼具以及全路段令人滿意的車款!
於
2020/03/20 20:21:34
發文IP 106.1.*.*
▋ 真男人的對決 _ 貨卡銷售保衛戰
隨著台灣法規的鬆綁~ 貨卡在台灣的銷售也逐年成長!
各家車廠看準這個區域~ 也紛紛推出旗下車款應戰!
其中在這級距中~ 始終維持銷售冠軍的 Ford Ranger 面對來勢洶洶的Toyota Hilux
究竟在相似的硬漢外表下~ 兩款又有什麼差異與各自魅力呢!?
▋ 戰場述論
貨卡的最大特色自然就是其後方的車斗~ 有著優異的載重能力之外!
也受惠四驅系統的緣故~ Off Road 更是他們展現長才之處...
不過~此次分享的對決~ 則是更貼近日常用車習慣! 相信多數車主購買此車!
大多的使用環境還是在於一般道路、快速道路以及山區蜿蜒道路為大宗!
在這種情況下~ 兩家車廠各自賦與其什麼性格呢...
▋ 戰場一 市區平面與快速道路
兩位選手已經就位~ 基本上除了在外觀有些額外的套件之外!
兩款車輛在動力及懸吊配置上都維持原廠設置! 因此對照起來也就更為客觀!
首輪我坐上了 Hilux 的副駕~ 感受一下車輛整體的行路品質以及車內配置!
單區恆溫空調 / 導航系統 這些都是 Hilux的標準配備!
對車主來說也都是相當實用的需求!
搭載6速 手自排系統 ~ 中島的各個置物區也算完善!
上了國道之後~ 感受高速行駛的行車感受!
沿途也能體驗 ACC 主動跟車系統的作動及設定操作!
包括跟車距離同樣能進行三段的調整~
基本上目前多數車廠的跟車系統設定與模式皆相當雷同!
路程途中在轉折處換手~ 改由我體驗 Hilux的駕駛感受!
直到服務區準備下一次換手~ 除了常態的倒車影像之外!
Hilux還配置了環景系統! 雖然我個人是看不太習慣這種畫面! 不過有就是加分!
趁著再次換手前的休息空檔~ 稍微檢視一下兩款車輛!
意外發現恰巧兩款的配胎在型號與規格號恰巧都為同一款式!
這樣就更加客觀的感受兩款車的行車路感!
兩款車在動力與傳輸配置上也相差頗大!
Hilux配置了2.8L直4渦輪+6速手自排
Ranger則是2.0L直4雙渦輪+10速手自排
接續相同路段的返程 我改駕駛Ranger 體驗!
同樣具備了ACC自動跟車系統 並且將設置及車距調整配置於同一區域!
相對更容易就手!
再經歷這幾趟的平面/高速折返跑以及駕駛/乘坐的交叉體驗後!
有了幾項針對兩款車款的不同感受...
首先~ 在駕駛感受上! 先說一個很主觀的感受! 在螢幕資訊上...
我個人對於Ranger的數位資訊幕比較滿意!
尤其是能切換為數位時速顯示這一點加分最多...
當然Hiulx也能透過加裝的抬頭顯示器達成這項功能!
其次就是方向盤的力道輔助方面~ Hilux非常的重手!
可能受限於其 液壓式輔助的關係~ 在低速的時候輔助力道較少~相對較不友善!
反觀Ranger提供的電子動力輔助系統則能隨車速變化輔助力道!
這對於在市區的駕駛環境中更加輕鬆愜意!
再來比較明顯的則是車輛怠速情況的抖動問題~ 在Hilux上非常明顯!
不僅是能從方向盤抖動程度發現~ 目視車內的後視鏡也能看出端倪!
我特別詢問了下車主~ 車主告知新車便是如此~ 因此猜測應該是車款設計!
不過在空調系統的操作介面上~ 不得不說Hilux設計的質感上相對比較美觀!
不過稍微可惜的是沒有具備雙區獨立恆溫系統! 這點Ranger則是能各別設定!
也希望下次改款後兩款車能各取所長~ 互相成長!
此外 Ranger配置的導航系統 相關資訊包括速限都能同步顯示於儀表上!
這點對於駕駛在速度的調配上幫助很大!
接著說一下兩款車在平面與高速路段的行車感受部分!
兩款本質為貨卡~ 因此懸吊偏硬朗的設定是無庸置疑的!
不過在相同路段上~ 明顯可以感受到 Hilux的彈跳程度是比較顯著的!
Ranger在處理一些坑洞即碎震上明顯優秀不少! 再來最為顯著的便是車輛的肅靜度!
不得不稱讚這一代的 Ranger 在車室隔音真的相當優異!
尤其兩者對照之下! 高下立判...
▋ 戰場二 山區起伏蜿蜒道路
既然生為一款動力充沛的4X4貨卡~自然有不少車主喜歡在周末前往山區深入Off-Road!
不過沿途必然免不了經歷彎折的山區彎道... 兩款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在前往體驗路段前~ 先去促進一下國內觀光XD
深坑老街享受一下美食! 不容錯過的臭豆腐更是一絕!
另外當地獨有的豆腐冰淇淋及伴手禮也是免不了的 XD
在山區彎道上~ 兩者截然不同的懸吊表現又會是如何呢!?
Hilux的部分~ 動力方面在靜止開始加速的初段略顯溫吞~
不過過彎的穩定性上卻是相當不錯! 讓人開起來相當安心也頗為穩定!
反觀Ranger的部分~ 在動力的銜接跟輸出上更為敏捷~
不過設定上更舒適取向的懸吊在激烈的左右彎上懸吊的反應稍微遲疑!
需要更多的方向修正來彌補!
不過在正常速度的行駛下 兩者的差異性就少了許多!
唯有在相當激烈的情況下這種感受才會相對顯著的出現差異對比!
綜合兩款車的特性來說~ 我個人覺得Ford Ranger有貨卡轎車化的趨勢!
更舒適取向的懸吊 / 著重車內的行車肅靜度等等!
都是為了讓Ranger滿足車主及家人在大多數市區/高速道路用車環境下達到最佳品質!
而Hilux則維持一脈的硬派風格~ 扎實硬派的懸吊配置!
不過車內配置則走向細緻化...雖然兩款同樣塑料感很重!
不過還是都能看出各自在其中取得平衡的手段!
在貨卡的領域上~ 兩款都是相當稱許的高CP值車款!
不過要讓我則一 ~ 我個人還是偏向Ranger一點! 主要還是更符合用車環境的懸吊配置!
還有優異的車輛行車寧靜表現~ 這兩點對於乘坐車內的家人來說真的是相當友善!
雖然貨卡比較像是工作用車! 不過很多人還是當成一般車輛使用!
基於這些因素的考量我個人的取捨如此! 再來便是動力輸出的協調性方面!
小排氣搭配雙渦輪(大小渦輪)真的是相當高明的一個方式~ 可以補足低轉速時的動力問題!
又能提升最大馬力的表現!
另外側邊踏板的部分...Ranger相對比較友善! 露出的比例較多!
對於本身車架就高的貨卡來說~ 踏板的輔助更顯得重要許多!
當然~ Ragner也不是完全這麼完美的! 只不過在現階段上的選擇上~
個人覺得其特點相對出色些~ 也希望在 Hilux 這個強勁對手的較勁下!
Rnager能持續端上好料與擴充配備! 真的實現內外兼具以及全路段令人滿意的車款!
另外配件方面也相當完善~ 包括加高進氣管 後方貨斗捲簾!
這些也都能再購車的時候進行選配加裝!
這場對弈中~ 我投Ranger 1票! 您呢?....
於
2020/03/23 19:22:25
發文IP 106.1.*.*
▋ 真男人的對決 _ 貨卡銷售保衛戰
隨著台灣法規的鬆綁~ 貨卡在台灣的銷售也逐年成長!
各家車廠看準這個區域~ 也紛紛推出旗下車款應戰!
其中在這級距中~ 始終維持銷售冠軍的 Ford Ranger 面對來勢洶洶的Toyota Hilux
究竟在相似的硬漢外表下~ 兩款又有什麼差異與各自魅力呢!?
▋ 戰場述論
貨卡的最大特色自然就是其後方的車斗~ 有著優異的載重能力之外!
也受惠四驅系統的緣故~ Off Road 更是他們展現長才之處...
不過~此次分享的對決~ 則是更貼近日常用車習慣! 相信多數車主購買此車!
大多的使用環境還是在於一般道路、快速道路以及山區蜿蜒道路為大宗!
在這種情況下~ 兩家車廠各自賦與其什麼性格呢...
▋ 戰場一 市區平面與快速道路
兩位選手已經就位~ 基本上除了在外觀有些額外的套件之外!
兩款車輛在動力及懸吊配置上都維持原廠設置! 因此對照起來也就更為客觀!
首輪我坐上了 Hilux 的副駕~ 感受一下車輛整體的行路品質以及車內配置!
單區恆溫空調 / 導航系統 這些都是 Hilux的標準配備!
對車主來說也都是相當實用的需求!
搭載6速 手自排系統 ~ 中島的各個置物區也算完善!
上了國道之後~ 感受高速行駛的行車感受!
沿途也能體驗 ACC 主動跟車系統的作動及設定操作!
包括跟車距離同樣能進行三段的調整~
基本上目前多數車廠的跟車系統設定與模式皆相當雷同!
路程途中在轉折處換手~ 改由我體驗 Hilux的駕駛感受!
直到服務區準備下一次換手~ 除了常態的倒車影像之外!
Hilux還配置了環景系統! 雖然我個人是看不太習慣這種畫面! 不過有就是加分!
趁著再次換手前的休息空檔~ 稍微檢視一下兩款車輛!
意外發現恰巧兩款的配胎在型號與規格號恰巧都為同一款式!
這樣就更加客觀的感受兩款車的行車路感!
兩款車在動力與傳輸配置上也相差頗大!
Hilux配置了2.8L直4渦輪+6速手自排
Ranger則是2.0L直4雙渦輪+10速手自排
接續相同路段的返程 我改駕駛Ranger 體驗!
同樣具備了ACC自動跟車系統 並且將設置及車距調整配置於同一區域!
相對更容易就手!
再經歷這幾趟的平面/高速折返跑以及駕駛/乘坐的交叉體驗後!
有了幾項針對兩款車款的不同感受...
首先~ 在駕駛感受上! 先說一個很主觀的感受! 在螢幕資訊上...
我個人對於Ranger的數位資訊幕比較滿意!
尤其是能切換為數位時速顯示這一點加分最多...
當然Hiulx也能透過加裝的抬頭顯示器達成這項功能!
其次就是方向盤的力道輔助方面~ Hilux非常的重手!
可能受限於其 液壓式輔助的關係~ 在低速的時候輔助力道較少~相對較不友善!
反觀Ranger提供的電子動力輔助系統則能隨車速變化輔助力道!
這對於在市區的駕駛環境中更加輕鬆愜意!
再來比較明顯的則是車輛怠速情況的抖動問題~ 在Hilux上非常明顯!
不僅是能從方向盤抖動程度發現~ 目視車內的後視鏡也能看出端倪!
我特別詢問了下車主~ 車主告知新車便是如此~ 因此猜測應該是車款設計!
不過在空調系統的操作介面上~ 不得不說Hilux設計的質感上相對比較美觀!
不過稍微可惜的是沒有具備雙區獨立恆溫系統! 這點Ranger則是能各別設定!
也希望下次改款後兩款車能各取所長~ 互相成長!
此外 Ranger配置的導航系統 相關資訊包括速限都能同步顯示於儀表上!
這點對於駕駛在速度的調配上幫助很大!
接著說一下兩款車在平面與高速路段的行車感受部分!
兩款本質為貨卡~ 因此懸吊偏硬朗的設定是無庸置疑的!
不過在相同路段上~ 明顯可以感受到 Hilux的彈跳程度是比較顯著的!
Ranger在處理一些坑洞即碎震上明顯優秀不少! 再來最為顯著的便是車輛的肅靜度!
不得不稱讚這一代的 Ranger 在車室隔音真的相當優異!
尤其兩者對照之下! 高下立判...
▋ 戰場二 山區起伏蜿蜒道路
既然生為一款動力充沛的4X4貨卡~自然有不少車主喜歡在周末前往山區深入Off-Road!
不過沿途必然免不了經歷彎折的山區彎道... 兩款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在前往體驗路段前~ 先去促進一下國內觀光XD
深坑老街享受一下美食! 不容錯過的臭豆腐更是一絕!
另外當地獨有的豆腐冰淇淋及伴手禮也是免不了的 XD
在山區彎道上~ 兩者截然不同的懸吊表現又會是如何呢!?
Hilux的部分~ 動力方面在靜止開始加速的初段略顯溫吞~
不過過彎的穩定性上卻是相當不錯! 讓人開起來相當安心也頗為穩定!
反觀Ranger的部分~ 在動力的銜接跟輸出上更為敏捷~
不過設定上更舒適取向的懸吊在激烈的左右彎上懸吊的反應稍微遲疑!
需要更多的方向修正來彌補!
不過在正常速度的行駛下 兩者的差異性就少了許多!
唯有在相當激烈的情況下這種感受才會相對顯著的出現差異對比!
綜合兩款車的特性來說~ 我個人覺得Ford Ranger有貨卡轎車化的趨勢!
更舒適取向的懸吊 / 著重車內的行車肅靜度等等!
都是為了讓Ranger滿足車主及家人在大多數市區/高速道路用車環境下達到最佳品質!
而Hilux則維持一脈的硬派風格~ 扎實硬派的懸吊配置!
不過車內配置則走向細緻化...雖然兩款同樣塑料感很重!
不過還是都能看出各自在其中取得平衡的手段!
在貨卡的領域上~ 兩款都是相當稱許的高CP值車款!
不過要讓我則一 ~ 我個人還是偏向Ranger一點! 主要還是更符合用車環境的懸吊配置!
還有優異的車輛行車寧靜表現~ 這兩點對於乘坐車內的家人來說真的是相當友善!
雖然貨卡比較像是工作用車! 不過很多人還是當成一般車輛使用!
基於這些因素的考量我個人的取捨如此! 再來便是動力輸出的協調性方面!
小排氣搭配雙渦輪(大小渦輪)真的是相當高明的一個方式~ 可以補足低轉速時的動力問題!
又能提升最大馬力的表現!
另外側邊踏板的部分...Ranger相對比較友善! 露出的比例較多!
對於本身車架就高的貨卡來說~ 踏板的輔助更顯得重要許多!
當然~ Ragner也不是完全這麼完美的! 只不過在現階段上的選擇上~
個人覺得其特點相對出色些~ 也希望在 Hilux 這個強勁對手的較勁下!
Rnager能持續端上好料與擴充配備! 真的實現內外兼具以及全路段令人滿意的車款!
此外在配件方面Ranger也相當完善~ 包括加高進氣管 後方貨斗捲簾!
這些也都能再購車的時候進行選配加裝!
綜合上述各項的實測跟感受對照上....
這場對弈的結果~ 我投Ranger 1票! 您呢?....
▋ 真男人的對決 _ 貨卡銷售保衛戰
隨著台灣法規的鬆綁~ 貨卡在台灣的銷售也逐年成長!
各家車廠看準這個區域~ 也紛紛推出旗下車款應戰!
其中在這級距中~ 始終維持銷售冠軍的 Ford Ranger 面對來勢洶洶的Toyota Hilux
究竟在相似的硬漢外表下~ 兩款又有什麼差異與各自魅力呢!?
▋ 戰場述論
貨卡的最大特色自然就是其後方的車斗~ 有著優異的載重能力之外!
也受惠四驅系統的緣故~ Off Road 更是他們展現長才之處...
不過~此次分享的對決~ 則是更貼近日常用車習慣! 相信多數車主購買此車!
大多的使用環境還是在於一般道路、快速道路以及山區蜿蜒道路為大宗!
在這種情況下~ 兩家車廠各自賦與其什麼性格呢...
▋ 戰場一 市區平面與快速道路
兩位選手已經就位~ 基本上除了在外觀有些額外的套件之外!
兩款車輛在動力及懸吊配置上都維持原廠設置! 因此對照起來也就更為客觀!
首輪我坐上了 Hilux 的副駕~ 感受一下車輛整體的行路品質以及車內配置!
單區恆溫空調 / 導航系統 這些都是 Hilux的標準配備!
對車主來說也都是相當實用的需求!
搭載6速 手自排系統 ~ 中島的各個置物區也算完善!
上了國道之後~ 感受高速行駛的行車感受!
沿途也能體驗 ACC 主動跟車系統的作動及設定操作!
包括跟車距離同樣能進行三段的調整~
基本上目前多數車廠的跟車系統設定與模式皆相當雷同!
路程途中在轉折處換手~ 改由我體驗 Hilux的駕駛感受!
直到服務區準備下一次換手~ 除了常態的倒車影像之外!
Hilux還配置了環景系統! 雖然我個人是看不太習慣這種畫面! 不過有就是加分!
趁著再次換手前的休息空檔~ 稍微檢視一下兩款車輛!
意外發現恰巧兩款的配胎在型號與規格號恰巧都為同一款式!
這樣就更加客觀的感受兩款車的行車路感!
兩款車在動力與傳輸配置上也相差頗大!
Hilux配置了2.8L直4渦輪+6速手自排
Ranger則是2.0L直4雙渦輪+10速手自排
接續相同路段的返程 我改駕駛Ranger 體驗!
同樣具備了ACC自動跟車系統 並且將設置及車距調整配置於同一區域!
相對更容易就手!
再經歷這幾趟的平面/高速折返跑以及駕駛/乘坐的交叉體驗後!
有了幾項針對兩款車款的不同感受...
首先~ 在駕駛感受上! 先說一個很主觀的感受! 在螢幕資訊上...
我個人對於Ranger的數位資訊幕比較滿意!
尤其是能切換為數位時速顯示這一點加分最多...
當然Hiulx也能透過加裝的抬頭顯示器達成這項功能!
其次就是方向盤的力道輔助方面~ Hilux非常的重手!
可能受限於其 液壓式輔助的關係~ 在低速的時候輔助力道較少~相對較不友善!
反觀Ranger採用電子式的轉向輔助技術 不僅方向盤輕重合宜 同時也讓這麼大的一輛皮卡 具備了停車輔助的特殊功能 顯得較更貼近多數人的用車需求
這對於在市區的駕駛環境中更加輕鬆愜意!
再來比較明顯的則是車輛怠速情況的抖動問題~ 在Hilux上非常明顯!
不僅是能從方向盤抖動程度發現~ 目視車內的後視鏡也能看出端倪!
我特別詢問了下車主~ 車主告知新車便是如此~ 因此猜測應該是車款設計!
不過在空調系統的操作介面上~ 不得不說Hilux設計的質感上相對比較美觀!
不過稍微可惜的是沒有具備雙區獨立恆溫系統! 這點Ranger則是能各別設定!
也希望下次改款後兩款車能各取所長~ 互相成長!
此外 Ranger配置的導航系統 相關資訊包括速限都能同步顯示於儀表上!
這點對於駕駛在速度的調配上幫助很大!
接著說一下兩款車在平面與高速路段的行車感受部分!
兩款本質為貨卡~ 因此懸吊偏硬朗的設定是無庸置疑的!
不過在相同路段上~ 明顯可以感受到 Hilux的彈跳程度是比較顯著的!
Ranger在處理一些坑洞即碎震上明顯優秀不少! 再來最為顯著的便是車輛的肅靜度!
不得不稱讚這一代的 Ranger 在車室隔音真的相當優異!
尤其兩者對照之下! 高下立判...
▋ 戰場二 山區起伏蜿蜒道路
既然生為一款動力充沛的4X4貨卡~自然有不少車主喜歡在周末前往山區深入Off-Road!
不過沿途必然免不了經歷彎折的山區彎道... 兩款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在前往體驗路段前~ 先去促進一下國內觀光XD
深坑老街享受一下美食! 不容錯過的臭豆腐更是一絕!
另外當地獨有的豆腐冰淇淋及伴手禮也是免不了的 XD
在山區彎道上~ 兩者截然不同的懸吊表現又會是如何呢!?
Hilux的部分~ 動力方面在靜止開始加速的初段略顯溫吞~
不過過彎的穩定性上卻是相當不錯! 讓人開起來相當安心也頗為穩定!
反觀Ranger的部分~ 在動力的銜接跟輸出上更為敏捷~
不過設定上更舒適取向的懸吊在激烈的左右彎上懸吊的反應稍微遲疑!
需要更多的方向修正來彌補!
不過在正常速度的行駛下 兩者的差異性就少了許多!
唯有在相當激烈的情況下這種感受才會相對顯著的出現差異對比!
綜合兩款車的特性來說~ 我個人覺得Ford Ranger有貨卡轎車化的趨勢!
更舒適取向的懸吊 / 著重車內的行車肅靜度等等!
都是為了讓Ranger滿足車主及家人在大多數市區/高速道路用車環境下達到最佳品質!
而Hilux則維持一脈的硬派風格~ 扎實硬派的懸吊配置!
不過車內配置則走向細緻化...雖然兩款同樣塑料感很重!
不過還是都能看出各自在其中取得平衡的手段!
在貨卡的領域上~ 兩款都是相當稱許的高CP值車款!
不過要讓我擇一 ~ 我個人還是偏向Ranger一點! 主要還是更符合用車環境的懸吊配置!
還有優異的車輛行車寧靜表現~ 這兩點對於乘坐車內的家人來說真的是相當友善!
雖然貨卡比較像是工作用車! 不過很多人還是當成一般車輛使用!
基於這些因素的考量我個人的取捨如此! 再來便是動力輸出的協調性方面!
小排氣搭配雙渦輪(大小渦輪)真的是相當高明的一個方式~ 可以補足低轉速時的動力問題!
又能提升最大馬力的表現!
另外側邊踏板的部分...Ranger相對比較友善! 露出的比例較多!
對於本身車架就高的貨卡來說~ 踏板的輔助更顯得重要許多!
當然~ Ragner也不是完全這麼完美的! 只不過在現階段上的選擇上~
個人覺得其特點相對出色些~ 也希望在 Hilux 這個強勁對手的較勁下!
Rnager能持續端上好料與擴充配備! 真的實現內外兼具以及全路段令人滿意的車款!
此外在配件方面Ranger也相當完善~ 包括加高進氣管 後方貨斗捲簾!
這些也都能再購車的時候進行選配加裝!
綜合上述各項的實測跟感受對照上....
這場對弈的結果~ 我投Ranger 1票! 您呢?....
▋DUNLOP SP SPORT LM705 2000KM 感受分享
2019年9月剛換上DUNLOP SP SPORT LM705 ~ 剛換上的里程總數為41934km
累積至目前車輛總里程數為 44017km ~ 約跑了2000多公里!
當時剛換下的原廠配胎約跑3000km
原胎的Treadwear磨耗指數 為280 換下的量測溝深約7.1mm
對比LM 705 使用至目前2000多公里 溝深還有7.8mm
相較之下 readwear磨耗指數也得以驗證
以一般道路來說 ~ 定速 65km/h下 約莫在63db左右!
對照DUNLOP LM705 同樣路段差異上並沒有很顯著 約莫在62db左右
不過轉上快速道路後感受就明顯許多!
原先的配胎定速90km/h 約莫在66db
而同路段感受LM 705 車內噪音則降為65bd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行駛國道高速公路
開車的人一定都有這個經驗~ 柏油路面的品質也是影響整個胎噪的很大環節!
尤其是原本行經新鋪設路面後突然回到舊路面! 就會有一種類似 沙沙沙 的噪音聲!
不過這情況在LM 705這款胎上個人感受對於聲音的抑制確實相當明顯!
甚至刻意在兩種不同新舊鋪設的道路上反覆印證! 其實差異真的不大!
除了在行駛的胎噪上明顯有感之外~ 對於大幅度的彎道駕駛起來的路感差異並不大!
甚至蜿蜒的山區小徑同樣如此感受!
以往最大的困擾就在於吃胎的問題~
或許也由於胎壁支撐性的差異~ 目前看起來也緩和不少!
此外~除了胎噪減緩明顯之外~ 行經槽線的抖動感也有所差異!
尤其是以前為了抑制吃胎問題~ 胎壓打得更高的情況下~
行經這種路面真的是彈跳得不得了!
LM 705 冷胎壓情況下 40PSI 熱胎壓約會上升至42PSI
目前這樣行駛起來整個路感舒適度相當滿意~
重點是吃胎的也不如之前那麼顯著!
總結來說~DUNLOP SP SPORT LM705 LM 705
確實是一款兼顧舒適與經濟(耐磨)的胎款~
在各項表現上都非常稱職勻稱~ 當然我最滿意的還是寧靜與路感舒適度上!
尤其長途高速公路的行駛下~ 整路 嗡嗡 的輪胎聲! 有時真的難受又無奈!
胎價攤底高係數的耐磨里程其實整個價值非常高的!
對於訴求享受舒適駕駛的車主來說~
DUNLOP SP SPORT LM705 LM 705 絕對是值得考慮的口袋名單!
▋ 市場新日系品牌矽膠雨刷膠條 _ 挑戰PIAA霸主地位!?
前陣子車友說~ 他雨刷也開始刷不乾淨甚至雨天會跳動了!
基本上車開一年多了~ 根據車友間的經驗! 原廠雨刷半年~一年開始跳動似乎時有耳聞!
我自己去年也是更換了日系品牌的矽膠雨刷! 原本也是推薦他跟上的!
不過...近期冒出的一款雨刷售價竟還略高PIAA一些...
更重要的是膠條產地標榜為日本 A+ 矽膠膠條 ~
他說他要試試看... 基本上我也不在意! 因為是花他的錢XD
我只是負責幫他換而已~ 順便對照跟我車上的PIAA有什麼不同!
憑什麼這品牌敢開這個價格?
▋ Benz V250d W447 原廠雨刷檢視與更換
由於我有更換的經驗~ 所以我比較想檢視他一年左右的車庫車 ! 不過我忘了看他的里程數!
原廠雨刷膠條的狀態如何!?
車友目前車上的原廠雨刷!
目前狀況就是這樣~ 抖動的情況照片可能不好呈現!
但是掃過後的水痕相對就很明顯殘留!
白天還能接受~ 晚上雨刷真的是惡夢XD
從車外看大概是這個情況~ 這還是稍微清潔過玻璃的情況!
如果是在路上~ 車友描述情況是比這還嚴重些!
在更換前~ 基本的玻璃清潔是必須的! 比較慎重的可能還會去個油墨之類的!
不過當天就是基本的清潔跟更換而已!
清潔前擋....
基本上不帶撥水特性的情況! 車外噴水前檔時(例如大雨)
車內沒開雨刷的視覺大概如此!
對照我車上這組用了快一年的 PIAA 矽膠雨刷!
效果還是相當顯著~ 這也是我極力推薦他要換上矽膠雨刷的原因了XD
簡單清潔完他的前擋玻璃後~ 可以開始著手更換他購買的新雨刷了!
產品包裝上我個人覺得跟 PIAA 有些雷同!
都是特別強調 2X ! 宣稱比市面一般膠條的耐用度高達2倍以上!
但是車友之所以挑選這款的一個重要因素是~ 產地!
光是差不多錢跟矽膠膠條! 如果再讓我選! 我可能也會選擇日本製的!
花一樣的錢~ 個人還是有點產地迷思的XD
或許是我少接觸改裝~ 其實我根本沒聽過這個品牌!
甚至我還懷疑是不是賣家故意胡扯一個品牌 標榜是日本品牌XD
不過上網查還真的有這個 ZERO/SPORT
回歸正傳...
V車系的雨刷規格澤是 18" + 28"
(順便註記一下~以後要換忘了還可以回來看自己這篇文XD)
包裝後頭則是強調了一堆其撥水特性與施壓分布及導風設計!
其實看包裝我不太理解就是...
拆開對照~ 光看外觀大概就是他的迎風面有做導流設計~
或許車輛行駛中多少有幫助也說不定?
對照原廠雨刷或PIAA的外觀~ 確實看起來比較精緻一些!
至於包裝強調的更均衡的下壓力! 是不是跟三節式設計有關我就不瞭解了!
廢話這麼多~ 實際換上就知道! 呵呵XD 拆不開對吧!
找我來幫忙換是對的XD 有經驗就是不一樣....
其實沒什麼訣竅~ 不用壓也不用幹嘛的! 就是先把外蓋往外推!
像是這樣! 把雨刷移除掉對照大家應該比較能明白!
溫馨提醒一下~ 拆下雨刷後! 記得雨刷臂要擺回前擋 (比較細心的可以在墊一個抹布)
最大忌諱就是撐開放著! 一個不小心敲到玻璃真的會哭出來....
對照一下原廠的軟骨雨刷與 ZERO/SPORT 三節式矽膠雨刷
首先我需要先換上這個形式的轉接頭!
需要自行更換賣家另外提供的車款對應轉接頭來置換!
移除跟更換的方法基本上也沒什麼難度!
不過~ 沒有防呆設計! 這點我覺得有點可惜!
簡單說就是~ 轉接頭沒防呆! 但是一樣都能安裝!
不過反裝的缺點就是其雨刷設計的導流反而會有反效果... 這點如果有買的網友要留意!
另外檢是拆下來的原廠雨刷膠條...不意外! 果然還是有裂解的現象...
安裝的話基本上也沒難度~ 就是放入凹槽在把外蓋往內推即可!
跟原廠/PIAA雨刷有點不同的是! 這款多了兩個"翅膀"!
可能有點類似輔助夾具的概念吧!
確定裝妥後~ 就可以取下保護套了!
觸碰到膠體會感覺滑滑的~ 大概就是所謂的矽成分之類的吧?
這裡~ 我為了對照差異! 所以先單換一隻雨刷! 另一隻保留原廠雨刷!
依照說明裝好後需要乾刷3分鐘左右~ 讓塗層與前擋玻璃表面結合後!
撥水的效果才會自然呈顯出來!
在安裝後乾刷3分鐘後~ 不刷動雨刷的情況下! 噴水對照一下!
左右半邊的撥水效果確實相當顯著!
從車內看也能看出差異! 這些情況在夜晚或這大雨不斷的情況下更為明顯!
新雨刷就是不一樣~ 乾淨俐落不留水痕XD
接續一樣的方式~ 把另一隻 ZERO/SPORT雨刷也換上今天的任務就算結束了XD
其實新雨刷本來就會刷的乾凈~ 這天經地義!
矽膠膠條主要是潑水特性的附加價值!
不過~我另外看的是耐久性還有跳動的問題!
跳動的情況在賓士車款上的真頻率很高! 雖然大家普遍都說清潔玻璃會好!
不過根據自身跟車友的經驗! 換雨刷還是比較實在Orz
玻璃去油膜搭配原廠雨刷其實個人經驗撐不久還是會抖動!
尤其是只要開始抖動過~ 後續在抖動機率非常的高! (也可能就是膠條已經變質裂解了)
後續我想要持續觀察的在於其產品標榜的日本製A+等級矽膠膠條耐久度到底如何!
但就我個人使用PIAA矽膠雨刷來說目前一年看起來還是相當理想!
相對的我對這款也就更有期待感! 尤其他的外型設計上確實有獨特之處!
如果ZERO/SPORT後續還能推出矽膠膠條單獨更換的方式!
那我下回應該也會考慮換上嘗試~ 不知道版上有其他網友也有用這款雨刷的!
能分享經驗跟心得嗎?
於
2019/09/04 20:05:46
發文IP 106.1.*.*
▊ 主打肅靜與舒適路感 DUNLOP SP SPORT LM705
針對不同車款以及各自用車路段環境~ 每個人對於輪胎的選擇也有不同的喜好!
有人傾向性能胎~ 也有偏向節能經濟(低滾動阻力) 或是耐久磨耗!
依我們這類型的MPV車款~ 更換輪胎前我們則必須先篩選的反而是
輪胎的 荷重指數 ~ 也因為這個因素! 更限縮了我們所能挑選的胎款!
2019年六月才在台灣正式發表的 Dunloup SP SPORT LM705
剛好是符合我們車款的胎款!
以我們V的車款來說~ 由於本身乘坐的人數相對較多! 如果再加上行李等商品!
最大車輛總重可達3100kg 因此輪胎的負重最低標要達99以上等級!
原廠標配的則是101 V (825kg / 240km/h) 的等級
也因此換胎時候我也傾向同等級以上胎款!
會注意到LM 705 除了載重有達標之外! 再來一個原因是...
這款LM 705 新胎~ 雖然6月台灣才發表! 車友已經有人裝上而且跑了4000多公里了!
由於我們這款車~ 有些車友是屬於營業用車! 每年的里程數累積的非常驚人!
通常一年跑7.8萬也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所以他們對於輪胎耐磨也是一個考量的重點! 而我看他的胎面的磨耗平均度不錯!
而他個人目前評價正面! 更加深的我的信心!!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們車款為後驅車款~ 加上車重!
前輪外側吃胎明顯! 為了減少這個情況~ 相對胎壓也會打得比較高一些!
不過乘坐的彈跳感就更加明顯! 不同的胎款對於橡膠材質跟胎面以及胎壁的設計!
也都會相對影響到這些結果! 總合上述因素!
我也就更期待 LM705 到底能不能勝任我們這種車款的需求了!
此次要換上的LM 705 規格為 225/55R17 101W XL
對比原車上的配胎算是同一等級的胎款! 不過LM 705 在速度等級上更高一級!
為W (270km/H) 雖然車是跑不了這麼快!
但是相對也意味著其輪胎某方面的性能等級!
此外~ 配車這條胎其實才跑3000多KM! 因此來對照更換後的差異應該算滿公正的!
並非是對照快磨損完的胎來比較....
換胎的地點為 台中市東區的 DUNLOP 順盛輪胎
店家位址就位於 旱溪街 與 三寶街 路口! 辨識度極高!
頂車機的車台也夠大~ 通常中小型房車可能感受不大~ 但是對於我們這類軸距較長車款!
有些店家的頂車機支點距離不夠! 或者技術人員的細心/專業度不足!
車友間也常聽聞因為頂的位置錯誤導致車底板件受損歪折的現象!
卸下後的配胎 跟準備換上的 Dunlop LM 705 對照胎面胎塊!
可以看出兩款胎的性質相當類似~ 都屬於非對稱式 且為細花紋!
主排水溝槽 也皆為 3+1 設計! 但看胎面真的會覺得兩款的性質與相似度極高!
不過在Treadwear磨耗指數 的標示上! 則標示為 400 ~
也更讓人期待其是否兼具舒適與耐用度!
而輪胎上的黃點~ 則是標示其 輕點 ! 用來作為輪胎與鋁圈安裝的參考使用!
首先將原車配胎拆下!
換上後的新胎 店家則習慣將輕點對準氣嘴(鋁圈最重處)
不過實際效果還是需要上了平衡機驗證才知道~
以這一輪為例~ 基本上誤差值不大!
使用鉛片配重即可!
標準的程序也都不馬虎~ 表面清潔也都落實執行!
如果是誤差較大的情況!
人員會重新安裝輪胎位置~ 再進行平衡校正! 而不是一昧的以鉛片補償來處理!
這點我覺得算是很細心也很有耐心!
文前也提到~ 由於車重的關係! 因此胎壓相對也打得比較高!
基本上冷胎壓會打在40-42左右!
順帶一提~ 使用的輪胎氣體為氮氣!
其優點相當多~ 例如高純度氮氣由於氣體幾乎不含水!
因為車輛行駛中輪胎行駛磨擦後胎內氣體如果為氮氣相對比較不受熱膨脹!
使得胎壓劇烈升高! 此外氮氣本身不可燃! 相對安全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氮氣分子滲透胎壁的速度比填充一般空氣的滲透速度減緩非常多!
所以在相同填充情況下~ 填充氮氣的輪胎內胎壓可以維持更長的時間!
接著就可以進行3D的四輪定位了!
定位機除了可以呼叫出車型 另外針對驅動以及懸吊系統不同的細項選擇也要留意!
3D四輪定位機讀取過程中~ 車輛需要前後移動外~ 還需要轉動方向盤!
才能讀取到 前束角 / 外傾角 等數值!
整體的前後輪數值
後輪的部分~ 由於車輛本身後懸吊為半拖曳臂結構!
加上整體綜合也還算良好! 就沒有做調整!
前輪的部分誤差就比較多了! 尤其左前輪的外傾角!
不過這款車要調整外傾角螺絲的位置比較侷限!
所以記下電腦的數值後~ 拆下輪胎採磁力水平儀進行調整!
接著還得再重複一次定位機的前置作業! 重新取得數值!
而前輪的外傾角為負值! 略為外八設計! 也能稍微減緩吃外胎的情況!
前束角的調整相對就容易多了~ 設定為偏向 toe-out !
也是遵照系統的車款建議參數進行設定!
完成調整後還會在檢測 前束校正板! 並且路測!
路測回來在進行微調~ 再路測...
反覆到確認車輛定位達到預期設定才會交還給車主!
再施工的細節上真的算是很用心~ 不會瞭草行事!
好的商品也要有好的店家施工才會有好的結果...
換上新胎的總里程數為41934 ~
回程路上開起來的操控感基本上跟原先的配胎差異不大!
但是在不良路面的坑洞彈跳感有明顯減緩!
胎噪也有略微下降! 尤其市區滑行時的胎噪聲音感受最明顯!
胎壓的穩定度上確實也不會有太大幅度的上升情況!
不過~ 到底LM 705 隨著里程的增加~ 伴隨著更多不同路況的駕駛體驗後!
綜合各項體驗跟感受後~ 才能更加瞭解他的各項表現與價值!
後續累積一定的里程後 再回頭分享後續感受...
除了附上 LM 705 產品特色與核心價值及規格外!
另外再分享一個資訊~
這款LM705 在日本也有販售~ 商品帶號則稱為 LEMANS V
這輛車則是老闆的家人使用的!
而台灣另外取名為 LM 705 不知道是否有其特別之處!
產地同樣為 日本製造! 相信在橡膠品質及製程上應該都會相當穩定!
老闆自身的BMW 5 系列車輛同樣也使用 LM705 的胎款!
我相信如果這條胎不好~ 店家自己應該也不會想用才對!
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指標~
更多的細節與感受分享...就留到下一篇再繼續....
於
2019/09/05 07:56:38
發文IP 106.1.*.*
▊ 主打肅靜與舒適路感 DUNLOP SP SPORT LM705
針對不同車款以及各自用車路段環境~ 每個人對於輪胎的選擇也有不同的喜好!
有人傾向性能胎~ 也有偏向節能經濟(低滾動阻力) 或是耐久磨耗!
依我們這類型的MPV車款~ 更換輪胎前我們則必須先篩選的反而是
輪胎的 荷重指數 ~ 也因為這個因素! 更限縮了我們所能挑選的胎款!
2019年六月才在台灣正式發表的 Dunloup SP SPORT LM705
剛好是符合我們車款的胎款!
以我們V的車款來說~ 由於本身乘坐的人數相對較多! 如果再加上行李等商品!
最大車輛總重可達3100kg 因此輪胎的負重最低標要達99以上等級!
原廠標配的則是101 V (825kg / 240km/h) 的等級
也因此換胎時候我也傾向同等級以上胎款!
會注意到LM 705 除了載重有達標之外! 再來一個原因是...
這款LM 705 新胎~ 雖然6月台灣才發表! 車友已經有人裝上而且跑了4000多公里了!
由於我們這款車~ 有些車友是屬於營業用車! 每年的里程數累積的非常驚人!
通常一年跑7.8萬也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所以他們對於輪胎耐磨也是一個考量的重點! 而我看他的胎面的磨耗平均度不錯!
而他個人目前評價正面! 更加深的我的信心!!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們車款為後驅車款~ 加上車重!
前輪外側吃胎明顯! 為了減少這個情況~ 相對胎壓也會打得比較高一些!
不過乘坐的彈跳感就更加明顯! 不同的胎款對於橡膠材質跟胎面以及胎壁的設計!
也都會相對影響到這些結果! 總合上述因素!
我也就更期待 LM705 到底能不能勝任我們這種車款的需求了!
此次要換上的LM 705 規格為 225/55R17 101W XL
對比原車上的配胎算是同一等級的胎款! 不過LM 705 在速度等級上更高一級!
為W (270km/H) 雖然車是跑不了這麼快!
但是相對也意味著其輪胎某方面的性能等級!
此外~ 配車這條胎其實才跑3000多KM! 因此來對照更換後的差異應該算滿公正的!
並非是對照快磨損完的胎來比較....
換胎的地點為 台中市東區的 DUNLOP 順盛輪胎
店家位址就位於 旱溪街 與 三寶街 路口! 辨識度極高!
頂車機的車台也夠大~ 通常中小型房車可能感受不大~ 但是對於我們這類軸距較長車款!
有些店家的頂車機支點距離不夠! 或者技術人員的細心/專業度不足!
車友間也常聽聞因為頂的位置錯誤導致車底板件受損歪折的現象!
卸下後的配胎 跟準備換上的 Dunlop LM 705 對照胎面胎塊!
可以看出兩款胎的性質相當類似~ 都屬於非對稱式 且為細花紋!
主排水溝槽 也皆為 3+1 設計! 但看胎面真的會覺得兩款的性質與相似度極高!
不過在Treadwear磨耗指數 的標示上! 則標示為 400 ~
也更讓人期待其是否兼具舒適與耐用度!
而輪胎上的黃點~ 則是標示其 輕點 ! 用來作為輪胎與鋁圈安裝的參考使用!
首先將原車配胎拆下!
換上後的新胎 店家則習慣將輕點對準氣嘴(鋁圈最重處)
不過實際效果還是需要上了平衡機驗證才知道~
以這一輪為例~ 基本上誤差值不大!
使用鉛片配重即可!
標準的程序也都不馬虎~ 表面清潔也都落實執行!
如果是誤差較大的情況!
人員會重新安裝輪胎位置~ 再進行平衡校正! 而不是一昧的以鉛片補償來處理!
這點我覺得算是很細心也很有耐心!
文前也提到~ 由於車重的關係! 因此胎壓相對也打得比較高!
基本上冷胎壓會打在40-42左右!
順帶一提~ 使用的輪胎氣體為氮氣!
其優點相當多~ 例如高純度氮氣由於氣體幾乎不含水!
因為車輛行駛中輪胎行駛磨擦後胎內氣體如果為氮氣相對比較不受熱膨脹!
使得胎壓劇烈升高! 此外氮氣本身不可燃! 相對安全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氮氣分子滲透胎壁的速度比填充一般空氣的滲透速度減緩非常多!
所以在相同填充情況下~ 填充氮氣的輪胎內胎壓可以維持更長的時間!
接著就可以進行3D的四輪定位了!
定位機除了可以呼叫出車型 另外針對驅動以及懸吊系統不同的細項選擇也要留意!
3D四輪定位機讀取過程中~ 車輛需要前後移動外~ 還需要轉動方向盤!
才能讀取到 前束角 / 外傾角 等數值!
整體的前後輪數值
後輪的部分~ 由於車輛本身後懸吊為半拖曳臂結構!
加上整體綜合也還算良好! 就沒有做調整!
前輪的部分誤差就比較多了! 尤其左前輪的外傾角!
不過這款車要調整外傾角螺絲的位置比較侷限!
所以記下電腦的數值後~ 拆下輪胎採磁力水平儀進行調整!
接著還得再重複一次定位機的前置作業! 重新取得數值!
而前輪的外傾角為負值! 略為外八設計! 也能稍微減緩吃外胎的情況!
前束角的調整相對就容易多了~ 設定為偏向 toe-out !
也是遵照系統的車款建議參數進行設定!
完成調整後還會在檢測 前束校正板! 並且路測!
路測回來在進行微調~ 再路測...
反覆到確認車輛定位達到預期設定才會交還給車主!
再施工的細節上真的算是很用心~ 不會瞭草行事!
好的商品也要有好的店家施工才會有好的結果...
換上新胎的總里程數為41934 ~
回程路上開起來的操控感基本上跟原先的配胎差異不大!
但是在不良路面的坑洞彈跳感有明顯減緩!
胎噪也有略微下降! 尤其市區滑行時的胎噪聲音感受最明顯!
胎壓的穩定度上確實也不會有太大幅度的上升情況!
不過~ 到底LM 705 隨著里程的增加~ 伴隨著更多不同路況的駕駛體驗後!
綜合各項體驗跟感受後~ 才能更加瞭解他的各項表現與價值!
後續累積一定的里程後 再回頭分享後續感受...
除了附上 LM 705 產品特色與核心價值及規格外!
另外再分享一個資訊~
這款LM705 在日本也有販售~ 商品帶號則稱為 LEMANS V
這輛車則是老闆的家人使用的!
而台灣另外取名為 LM 705 不知道是否有其特別之處!
產地同樣為 日本製造! 相信在橡膠品質及製程上應該都會相當穩定!
老闆自身的BMW 5 系列車輛同樣也使用 LM705 的胎款!
我相信如果這條胎不好~ 店家自己應該也不會想用才對!
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指標~
更多的細節與感受分享...就留到下一篇再繼續....
▊ 主打肅靜與舒適路感 DUNLOP SP SPORT LM705
針對不同車款以及各自用車路段環境~ 每個人對於輪胎的選擇也有不同的喜好!
有人傾向性能胎~ 也有偏向節能經濟(低滾動阻力) 或是耐久磨耗!
依我們這類型的MPV車款~ 更換輪胎前我們則必須先篩選的反而是
輪胎的 荷重指數 ~ 也因為這個因素! 更限縮了我們所能挑選的胎款!
2019年六月才在台灣正式發表的 Dunloup SP SPORT LM705
剛好是符合我們車款的胎款!
以我們V的車款來說~ 由於本身乘坐的人數相對較多! 如果再加上行李等商品!
最大車輛總重可達3100kg 因此輪胎的負重最低標要達99以上等級!
原廠標配的則是101 V (825kg / 240km/h) 的等級
也因此換胎時候我也傾向同等級以上胎款!
會注意到LM 705 除了載重有達標之外! 再來一個原因是...
這款LM 705 新胎~ 雖然6月台灣才發表! 車友已經有人裝上而且跑了4000多公里了!
由於我們這款車~ 有些車友是屬於營業用車! 每年的里程數累積的非常驚人!
通常一年跑7.8萬也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所以他們對於輪胎耐磨也是一個考量的重點! 而我看他的胎面的磨耗平均度不錯!
而他個人目前評價正面! 更加深的我的信心!!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們車款為後驅車款~ 加上車重!
前輪外側吃胎明顯! 為了減少這個情況~ 相對胎壓也會打得比較高一些!
不過乘坐的彈跳感就更加明顯! 不同的胎款對於橡膠材質跟胎面以及胎壁的設計!
也都會相對影響到這些結果! 總合上述因素!
我也就更期待 LM705 到底能不能勝任我們這種車款的需求了!
此次要換上的LM 705 規格為 225/55R17 101W XL
對比原車上的配胎算是同一等級的胎款! 不過LM 705 在速度等級上更高一級!
為W (270km/H) 雖然車是跑不了這麼快!
但是相對也意味著其輪胎某方面的性能等級!
此外~ 配車這條胎其實才跑3000多KM! 因此來對照更換後的差異應該算滿公正的!
並非是對照快磨損完的胎來比較....
換胎的地點為 台中市東區的 DUNLOP 順盛輪胎
店家位址就位於 旱溪街 與 三寶街 路口! 辨識度極高!
頂車機的車台也夠大~ 通常中小型房車可能感受不大~ 但是對於我們這類軸距較長車款!
有些店家的頂車機支點距離不夠! 或者技術人員的細心/專業度不足!
車友間也常聽聞因為頂的位置錯誤導致車底板件受損歪折的現象!
卸下後的配胎 跟準備換上的 Dunlop LM 705 對照胎面胎塊!
可以看出兩款胎的性質相當類似~ 都屬於非對稱式 且為細花紋!
主排水溝槽 也皆為 3+1 設計! 但看胎面真的會覺得兩款的性質與相似度極高!
不過在Treadwear磨耗指數 的標示上! 則標示為 400 ~
也更讓人期待其是否兼具舒適與耐用度!
而輪胎上的黃點~ 則是標示其 輕點 ! 用來作為輪胎與鋁圈安裝的參考使用!
首先將原車配胎拆下!
換上後的新胎 店家則習慣將輕點對準氣嘴(鋁圈最重處)
不過實際效果還是需要上了平衡機驗證才知道~
以這一輪為例~ 基本上誤差值不大!
使用鉛片配重即可!
標準的程序也都不馬虎~ 表面清潔也都落實執行!
如果是誤差較大的情況!
人員會重新安裝輪胎位置~ 再進行平衡校正! 而不是一昧的以鉛片補償來處理!
這點我覺得算是很細心也很有耐心!
文前也提到~ 由於車重的關係! 因此胎壓相對也打得比較高!
基本上冷胎壓會打在40-42左右!
順帶一提~ 使用的輪胎氣體為氮氣!
其優點相當多~ 例如高純度氮氣由於氣體幾乎不含水!
因為車輛行駛中輪胎行駛磨擦後胎內氣體如果為氮氣相對比較不受熱膨脹!
使得胎壓劇烈升高! 此外氮氣本身不可燃! 相對安全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氮氣分子滲透胎壁的速度比填充一般空氣的滲透速度減緩非常多!
所以在相同填充情況下~ 填充氮氣的輪胎內胎壓可以維持更長的時間!
接著就可以進行3D的四輪定位了!
定位機除了可以呼叫出車型 另外針對驅動以及懸吊系統不同的細項選擇也要留意!
3D四輪定位機讀取過程中~ 車輛需要前後移動外~ 還需要轉動方向盤!
才能讀取到 前束角 / 外傾角 等數值!
整體的前後輪數值
後輪的部分~ 由於車輛本身後懸吊為半拖曳臂結構!
加上整體綜合也還算良好! 就沒有做調整!
前輪的部分誤差就比較多了! 尤其左前輪的外傾角!
不過這款車要調整外傾角螺絲的位置比較侷限!
所以記下電腦的數值後~ 拆下輪胎採磁力水平儀進行調整!
接著還得再重複一次定位機的前置作業! 重新取得數值!
而前輪的外傾角為負值! 略為外八設計! 也能稍微減緩吃外胎的情況!
前束角的調整相對就容易多了~ 設定為偏向 toe-out !
也是遵照系統的車款建議參數進行設定!
完成調整後還會在檢測 前束校正板! 並且路測!
路測回來在進行微調~ 再路測...
反覆到確認車輛定位達到預期設定才會交還給車主!
再施工的細節上真的算是很用心~ 不會瞭草行事!
好的商品也要有好的店家施工才會有好的結果...
換上新胎的總里程數為41934 ~
回程路上開起來的操控感基本上跟原先的配胎差異不大!
但是在不良路面的坑洞彈跳感有明顯減緩!
胎噪也有略微下降! 尤其市區滑行時的胎噪聲音感受最明顯!
胎壓的穩定度上確實也不會有太大幅度的上升情況!
不過~ 到底LM 705 隨著里程的增加~ 伴隨著更多不同路況的駕駛體驗後!
綜合各項體驗跟感受後~ 才能更加瞭解他的各項表現與價值!
後續累積一定的里程後 再回頭分享後續感受...
除了附上 LM 705 產品特色與核心價值及規格外!
另外再分享一個資訊~
這款LM705 在日本也有販售~ 商品代號則稱為 LEMANS V
這輛車則是老闆的家人使用的!
而台灣另外取名為 LM 705 不知道輪胎本身有否不同! 或者只是區分販售地區而已?
產地同樣為 日本製造! 相信在橡膠品質及製程上應該都會相當穩定!
老闆自身的BMW 5 系列車輛同樣也使用 LM705 的胎款!
我相信如果這條胎不好~ 店家自己應該也不會想用才對!
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指標~
更多的細節與感受分享...就留到下一篇再繼續....
記得三年前~ 加入了臉書的V系列社團與LINE群組!
每一年總有車友在問...今年要不要車聚阿!! 但是印象中總沒有成團過!
好不容易今年有35個家庭100多位車友願意參與! 終於有機會將大家從網路的世界拉到現實!
互相交流資訊與認識...感受溫暖!
原先的動機很單純~ 僅是希望大家出來聚會吃飯! 簡單交流一下!
沒想到隨著陸陸續續的變化! 流程不斷調整! 加上第一次參與這類活動! 很多細節沒能妥善!
也藉著這個機會跟網友分享關於舉辦車聚的經驗談...
考量車友來自北中南各地! 加上以V系列的車款來說!
幾乎都為家庭族群! 活動場地選擇希望能以親子互動為考量!
而流程的部分! 則是規畫車友們於上午時間停車場集合完畢!
進行點餐~ 在園區使用中餐後進行抽獎...
由於園區沒有收場地費! 用餐的部分也都是各桌車友自行點餐自行結帳!
一個原則就是不經手錢~ 避免爭議! 活動獎項的部分!
部分是車友向其業代公司申請贊助! 或者車友本身自家產品或相關企業關係免費贊助!
選擇的地點為 苗栗的 自然風情! 園區最大特色是廣大的草原! 還有大型充氣溜滑梯!
再來則是園區同意當天將第一區停車場提供給我們專屬使用! 也因此當天有進行車輛的停車管制!
其中一位車友由於拖著露營車~ 因此其前一晚已經進駐其中!
成為先發部隊XD
走到哪睡到哪的感覺真令人稱羨阿....
隨著聚會的時間~ 車友也開始陸續到場了!
其中贊助的經銷商~ 現場也拉了一台GLC!
除了裝載當天的陳列品之外~ 也充當展示車輛XD 腦筋動得真快阿...
連刷卡機都帶到現場了XD
隨著車輛不斷湧入~ 犯了一個大錯誤!
一開始的車輛停放沒有事先安排好! 原本天真的以為大家先找位置停!
稍晚在來調整~ 甚至還奢望拉四台車輛來排成一個 "V" 象徵!
後來發現要找到車主來移動現場頗耗時...
原因在於當時事前沒有將每一個"駕駛"個人手機跟車號預先做紀錄!
單純的覺得以LINF群組即可完成指揮~ 真的是太天真了! 車主忙著陪家人...
誰跟您在那邊看LINE...
穿插一下園區的環境...
有沙坑~ 還有貼心遮陽...
玩球或是拍照留念~ 誰還跟您待在停車場等XD
由於現場還是有其他外來遊客! 所以有車友提供自家車輛當展示車!
車款為avantgarde等級 ~ 另外選配AMG外觀套件!
加上其巧手DIY的BRABUS塗裝 以及 外掛電腦套件...
剎車套件也有小小升級一番...
另外當天車有心機都很重XD 知道要車聚...還特地去改了大包套件!
重點是這台為美規車! 也就是汽油引擎...
不過當天真正的大魔王是它...
雖然沒有一併換上TOPCAR的前保套件! 不過聽說是目前全台唯一一台V搭上正的topcar套件!
但是其手工的輪弧以及氣壓懸吊! 加上21吋的鋁圈! 真的是低調又有內涵阿!
顯然車主是個卡夢控XD
就連內裝飾板也有在去處理過...
而用餐的部分~ 我們事先也請園區預留整個二樓空間!
另外配合採用半自助方式用餐!
二樓用餐的好處是視野極佳! 除了可以鳥瞰整個停車場外!
三面視野更是擁有好的視覺景緻!
主餐的部分則依照車友各自喜好自行點餐結帳!
先前提到的~ 雖然整個活動都沒有收取任何費用!
此外~ 私下還有很多網友熱情贊助抽獎品外!
還有提供每個家庭都有的知名鳳梨酥以及小孩需要的益生菌...這趟真的賺到了XD
另外也有家庭自費DIY風箏活動...
抽獎品的部分也是玲瑯滿目~ 從賓士原廠帽子雨傘 / 腳踏墊 / 專屬銘牌 / 皮革車用垃圾桶 / 免費鋁圈鍍膜施工 等等!
都是車友無償捐贈的獎品!
當天的35個家庭也都是人人有獎~ 另外為了避嫌! 抽獎的號碼牌也都是現場製作!
並於小朋友來負責抽出^^
不僅僅如此~ 由於車友分布的領域廣泛!
還有人特地製作了車貼來免費提供車主自己領取!
看要什麼顏色或位置的! 真的是設想周到...
另外還有免費現場施作前擋玻璃鍍膜的車友...
更重要的是...相信不少賓士車主應該都聽過桃園這間公司! "歐瑟多媒體"
當天更是老闆與技師到場~ 攜帶電腦來進行相關設定與功能開通!
重點是所得全部捐做公益...
而現場的車輛都微有差異~ 從鏡面標到水箱罩款式!
各有有其喜好與路線!
也有講究內裝舒適路線的~
甚至換上了新式樣的冷氣出風口加上氛圍燈!
前座原先沒有電動座椅~ 也另外換上NAPPA穿孔皮椅套件以及通風加熱功能!
另外也有"前車友"開著其他車輛來同歡!
其賣掉V的原因是~ 打算再重新購入今年剛改款的V300車款或是V系列國外的露營車款 馬可波羅MORCO POLO
也有開著同性質車款的車主到場...
整個活動下來~ 有很多缺失! 但是整體還算圓滿!
首先是前置的情報沒有收集妥善! 例如車輛駕駛的連絡電話建檔~ 方便當天車輛編排聯繫!
再來少了團隊概念~ 比如有人負責進場車輛的停放! 拍照 訂餐等!
想一個人HOLD住全場真的太天真了~ 就會造成什麼事情都有完成! 但是都不夠完善!
沒有好的停車陣列 / 沒有好的車輛照片紀錄等遺憾...
簡單跟大家分享這一次的小車聚...也很高興當天的車友願意出來交流與認識....
舒適與效率兼具的刮鬍體驗飛利浦戰鬥機電動刮鬍刀
人與人之間第一印象最重要的就是整體門面! 臉部的乾淨度也是一大重點!
鬍渣~幾乎是每位男性會面臨的問題與困擾~
從最早從夾子拔鬍子開始~ 後來也買了電鬍刀! 接續換回手刮...
現在又重回了電鬍刀的懷抱! 原因是~舒適與方便性....
而這款 主打「順翼貼面科技」的飛利浦U-tube S566 電動刮鬍刀又是哪點吸引我了呢...
就跟著我此次 參加Philips電鬍刀免費試用活動 一同來感受親膚順滑的剃鬚感受吧...
就U-Tube S566 定位來說!價位算是相當親民~ 而主打親膚順滑的舒適刮鬍感受!
此外~全機水洗我個人覺得這是我挑選電鬍刀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
不過~ 在飛利浦電鬍刀上!另外發現了一個讓我又願意回來電鬍不可的主要因素...
還記得我開頭所述的~ 我原先就是電鬍刀的使用者...無奈後續故障!
拆機後發現馬達跟電路板都有滲水問題! 才改回使用手動刮鬍刀~
我認為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清洗過程所造成的淺在問題...
由於這類型的電鬍刀只能拆到這樣~ 但是鬍渣還是會卡在擺動頭的地方!
勢必還是要做清潔的動作~雖然同樣可以全機水洗~
但難保時間久了之後潮溼等因素是否會對裏頭機板造成隱憂(畢竟有過不好的經驗)
如果要用刷子相對又覺得麻煩!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罩門!
而U-Tube S566的刀頭分離! 就是最吸引我的一大因素~ 讓我可以放心沖洗刀頭!
減低機體觸水的機會! 對於我來說~這點是非常的加分的設計...
當然~ 身為一款電鬍刀! 消費者除了考量清洗的便利性之外!
刮鬍的舒適性與清潔度! 肯定也是最大因素!
刀片能否服貼肌膚~大大影響了刮鬍的效率以及舒適性!
初次打開包裝...上蓋會先有快速入門指引! 可以讓人很快就上手使用!
而包裝很多貼心的設計~ 我覺得這都會透露出品牌對於商品的細節用心程度!
內容物的部分~ 除了U-Tube S566本體之外~ 包括了順翼刀頭!
另外還有全電壓的充電器以及刷毛與說明書!
圓刀盤式的電鬍刀算是我初次嘗試! 我也很期待它的表現!
另外還貼心附有 保護蓋! 如果外出旅行戶出差! 擔心損傷刀網及刀片!
這是一個必須要的舉動~
100-240V 國際電壓! 加上接頭防呆設計!
即便我那3歲兒子都能幫上忙XD
充飽電後能持續使用長達45分鐘~ 即使出遊數天也不用擔心電量問題!
而4D立體彈性貼面刀頭 技術
擁有4向、54 度* 的彈性設計~ 商品說明可以可緊貼肌膚,攻克下巴和頸部這些難以處理的部位。
刀網及刀片的拿取更換作業也是相當便捷! 常態使用下官方建議是2年進行更換即可!
實際更換與否~ 使用者可以憑藉刮鬍是否有拉扯的情形~ 來做為是否刀片鈍化的標準!
說了這麼多~ 到底實際感受與結果如何呢....GO~~
首先~ 我先跟陪伴我的手刮跟鬍泡道別一下....
手動刮鬍刀雖然便宜~ 但是不搭配刮鬍泡我個人覺得刮鬍過程的舒適度還是不夠理想!
但是搭配了刮鬍泡之後~方便性就相對打了折扣~ 也增加了額外的花費!
此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添加刮鬍泡的關係~
在使用後的刮鬍刀在清潔上相對又更加麻煩!
感覺會將細小的鬍渣黏膩在刀片縫及內部裏頭!
另外一個困擾就是刀片鈍化的速度也比較快~ 更換的週期相對很短!
由於本身並非常態的上班族~ 我常常很久都不刮鬍子!
也因此老婆總是念我為什麼不要保持臉部乾爽清潔呢Orz
我想她不明白我對於刮鬍的事前準備還有事後收拾有多揪心XD
在第一次使用U-tube S566 這類的圓盤式刮鬍刀~
除了可以感覺到4D立體彈性貼面刀頭技術在於不同臉部位置的服貼感有發揮明顯的功能之外~
可以確保刀片能盡量服貼肌膚順利完成剃鬚的作業外~
原先我擔心長短不一的鬍渣~可能會因為刀網過密造成不容易剃除的問題似乎也沒有出現!
輕鬆的完成刮鬍後~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重點是過程中的舒適性! 真的是又不同於以往的擺動式電鬍刀片感受!
幾乎沒有感覺的刮鬍過程! 或許是迷你刀片、曲線加邊的刀頭和圓滑刀頭設計的原因!
完全沒有那種鬍子被拉扯的不適感受!
就舒適性來說~ 我覺得比我之前使用擺動式刀片的感受好上一些!
最後~ 就是我在意的清洗方便性跟整潔度了!
雖然U-Tube S566擁有IP67的全機防水設計~能確保水洗清潔也不擔心!
但是我更喜歡他的順翼刀頭單獨拆卸設計~
讓我對於機體耐久度更有把握之外~ 清洗時更小的體積也能讓我更快速且俐落的完成!
我只需要於洗手台放置少量的水~就能將整個刀頭放置水中搖晃清潔
確保達到更好的清潔效果!! 這一點是我對於U-Tube S566最喜歡個一項設計之一!
我想~ 飛利浦產品逐漸攻佔了我的臉部修容與口腔清潔!
而兩年全球免費保修~ 也是消費者最大的售服後盾....
你也在挑一款平價好入手的舒適電鬍刀嗎!?
飛利浦 U-tube 566 電動刮鬍刀絕對是您值得考慮的口袋名單…
一起來感受舒適無負擔的刮鬍感受吧....
說到Luxgen品牌~
我開過旗下的M7 eco hyper車款! 對於他的第二排座椅印象很深!
而品牌車系中~ 我最感興趣的車款就是U6系列!
我認為這個車款式Luxgen最為成功的車款!
除了搭上台灣目前流行的SUV車款之外...
後續GT220上陣之後~ 對於不少性能取項的客群來說!
也算是一個選擇.....
這車之前有到展示間看過~ 可惜沒有試乘到!
這次透過 Luxgen歲末賞車會 終於能一探其車~
簽到後隨即的簡報活動~ 讓淺在車主可以先透過文字圖片了解 U5 / U6車款
而我對於U6 GT車款比較感興趣! 尤其是GT220
我想知道水野調教的路感到底如何~ 可惜試乘車輛只有GT
另外搭配現在的活動 ~除了更優惠的價之外!
另外試駕週週抽U5汽車....
是不是跟我一樣很想被抽中阿XD
餐點等等回來再來享受...
先試車再說XD
抬頭HUD.環景都讓這車款質感大幅提升
AR透視底盤實際使用過~ 影像運算合成的效果真的很好的!
展間整體的感覺也是很優質....
說到GT試駕的感覺
在S模式下 ~動力輸出真的很敏銳! 底盤的回饋也很直接!
方向盤也不同日系車款的設定~ 相對比較硬阻!
這個車價對比這個路感與動力真的是相對喊划算的!
這樣又讓我更期待GT220的駕駛感受了...
也期待後續Luxgun後續是否有其他新車款的推出
我相信其車廠累積越來越多的造車經驗!
後續應該會有更突出/令人驚豔的車款!
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昨天早上臨時起意~ 跟朋友一起北漂桃園看露營拖車!
沒有特定品牌~ 反正都到了! 現場有的DEMO露營車都看一輪
工廠兼門市~ 現場有營造露營的氛圍!
這品牌我相信很多露友都知道的XD 但是我直接跳過這台不看~ 因為這台不是展示車!
是客人的車去加裝移車器! 車主不在不好意思看內裝....
即便露營拖車還是可以加裝 車邊帳的! 而且還仿木紋鋪面!
我先從這台參觀~ 發現他有兩個門! 一個小門打開後也是床!
除了是給男主半夜喝茫之後不打擾家人睡覺的後門外~
也可以摺疊起床面! 改放腳踏車進入!
接著要正式進入了~ 門邊有個垃圾桶! 真的是空間不浪費! 門把的話也能上鎖!
怕隔壁露友進錯房~ 誤~~~
整個空間就是寬敞~ 應有盡有! 可以說是飯店格局XD
小客廳上方還藏了玄機~ 可以降下一張雙人床!
而一入門的階梯旁~ 是流理台,附有3口爐、洗手槽! 一旁還有各項燈源開關!
掀開流體台上方的強化玻璃蓋板~
女王一看到三口爐跟不銹鋼水槽~ 都可以幻想自己停在湖邊煎牛排的情境了XD
更不要說一旁的直立大冰箱了XD
浴室也是包裝的相當的精美! 而蓮蓬頭就躲藏在水龍頭上! 是伸縮式的設計!
各式收納空間也不會缺少~ 而且上頭的開關設計也都獨樹一格! 除了可以確保車輛移動時不會開啟外!
按壓式的開啟~ 我覺得表面平整有它的設計道理!
其他位置的空間一樣會設計儲物櫃!
車底下方還有配置LED照地燈! 這個夜晚在營區中! 肯定是吸睛的
後續除了會加裝分離式冷氣之外~ 標配內置暖氣設備! 出風口都位於地板下方處!
想要呼吸新鮮自然空氣的~ 自然不會遺漏紗門XD
還記得一開始開的小門那個區域嗎~ 其實是一個上下舖的概念!
繼續看下一台~~
一進門就看到這麼可愛的床跟裝飾品!
微波爐 / 爐具 / 收納 / 烤箱冰箱! 應有盡有~ 有錢就可以任性阿Orz
衛浴間獨立~ 洗手台則外放! 節省空間!也能提供給烹飪時使用!
安全扣的設計就跟上一台又有所差異了! 不過還是很精美就是~
客廳區~ 除了提供兩個獨立摺疊邊桌! 中央走道還藏了一組伸縮的床板! 拉出後把沙發鋪平就變成床了!
而需要大桌子當客廳時~ 烤爐旁收納了一組隨時恭候差遣!
下方空間除了配有暖氣管路也~ 也能提供儲物空間使用!
整合型的電器控制面板! 除了提供極時電壓! 燈源控制開關也在一旁!
音響主機/ 甚至邊腳提供的USB充電孔 也都可以滿足需求!
安全方面~ 火災溫度警報 / 煙霧感應器!
浴室蓮蓬頭~ 我覺得裸空設計很有意思XD
搭配自走式裝置~ 移動露營車不是難事! 會打電動的就可以XD
往一旁瞄~ 原來如果加裝了分離式冷氣! 室外機的位置是在那阿~~
插嘴一下~ 這類的工業風裝璜真的還滿好看的!
繼續深入廠區尋找下一台獵物~~
走馬看花~~
繼續看下一台~~
最後隨便拍拍休息室的景~ 有幾台模型車真的很誘人! 可惜忘了帶背包來~~ 誤!!!
於
2018/10/02 23:04:11
發文IP 106.1.*.*
2018-10-02 22:52 #1
2007 TOYOTA MR-S 中置後驅! 另一個特點就是搭配 六速序列式半自動變速器(SMT)!
既然是中置引擎~ 側邊的冷卻進氣口自然是少不了的!
開啟行李箱蓋~誤!引擎蓋... 裏頭就是一顆1ZZ 1.8升的NA引擎!
乍看不起眼~ 但是6.8秒破百的實力即便在現在看來! 我覺得還是相當有衝刺力的!
手動軟頂敞篷~ 開蓬後又是另一個味道...
開蓬後~ 整個空氣都好起來了XD
前保桿換上TRD式樣的~ 美醜見仁見智Orz
而這款我覺得最漂亮的地方就是他的豐臀了~ 我不知道怎麼用文字形容他!
但是在這個世代~ 我認為這台10年老車的車尾設計還是相當時髦!
側面看來也是相當跑格呢XD
但是說到內裝...就打回原形了XD
三環儀表板
三幅方向盤...中央文字已經說明車款為什麼稱之為 MR
置物空間....恩~ 請忽視XD
門內飾板...恩! 很TOYOTA XD
電動窗開關置於手剎車兩側!
貼心的置杯架..
空調系統!
還是很TOYOTA的控制開關XD
最大特點...序列式手排變速系統
定速系統~
坐椅後方還貼心配置置物空間XD
手套箱裏頭還有個機關~ 就是車頭行李箱拉索!
等一下....不是說要洗車! 洗在哪啦
搬出我的八國聯軍XD
今天先不用龜牌.改用SONAX用這瓶...小車我來個一瓶蓋! 打算5公升的清潔液就要搞定MR-S!
先自首...我習慣不好! 懶的兩桶水了XD
接著先裝一瓶乾淨的洗車劑起來! 等等髒污的地方補強清潔用!
這時候最療育舒服了XD...
抹泡泡時間到囉~~
順便用一下我新買的 "黏土" 把細粒清除
這鋁圈拋光過~ 雖然多爪~ 但是還算好洗! 上點除鐵粉等等洗比較快XD
尤其是裡面刷不太到的地方~ 用這個最方便XD 重點是這支試過不會咬才敢用在這拋光圈上!
頑強的汙垢補強一下XD
小車就是方便~ 秒洗完成XD
今天惰性的一天~ 不上乳蠟或棕梠蠟~ 改上鍍膜劑!
理由是因為...懶XD 可以濕上! 洗完車後水柱噴完髒污跟泡沫之後!
一手高壓水槍 一手鍍膜噴劑! 引擎蓋大概噴6下! 均勻分布! 然後不用抹布擦
直接再用水槍把噴上去的鍍膜劑分散均勻... 方便XD
效果似乎可以! 起碼好施做! 也真的有撥水的感覺XD
前檔也來一點XD 照理說應該也可以有撥水效果XD 補充說一下! 我有先弄去油膜 SOFT 99! 忘了拍XD
跟我猜的一樣XD
引擎蓋水珠效果好像比較明顯XD
車身比照辦理XD
全部都完成之後~ 把水痕擦乾...收工
要不~ 順便上點真皮乳液好了XD 雖然這照片感覺有點怪XD
舒服....暢快XD
兜風去....
補個聲浪
下一台懶人洗車術...繼續
洗上癮了....剩下的清潔液不要浪費! 拿來洗外牆.... 趁著現在天氣還溫暖!
建議大家提早大掃除! 過年就可以不用忍受寒冷的天氣了
2007 TOYOTA MR-S 中置後驅! 另一個特點就是搭配 六速序列式半自動變速器(SMT)!
既然是中置引擎~ 側邊的冷卻進氣口自然是少不了的!
開啟行李箱蓋~誤!引擎蓋... 裏頭就是一顆1ZZ 1.8升的NA引擎!
乍看不起眼~ 但是6.8秒破百的實力即便在現在看來! 我覺得還是相當有衝刺力的!
手動軟頂敞篷~ 開蓬後又是另一個味道...
開蓬後~ 整個空氣都好起來了XD
前保桿換上TRD式樣的~ 美醜見仁見智Orz
而這款我覺得最漂亮的地方就是他的豐臀了~ 我不知道怎麼用文字形容他!
但是在這個世代~ 我認為這台10年老車的車尾設計還是相當時髦!
側面看來也是相當跑格呢XD
但是說到內裝...就打回原形了XD
三環儀表板
三幅方向盤...中央文字已經說明車款為什麼稱之為 MR
置物空間....恩~ 請忽視XD
門內飾板...恩! 很TOYOTA XD
電動窗開關置於手剎車兩側!
貼心的置杯架..
空調系統!
還是很TOYOTA的控制開關XD
最大特點...序列式手排變速系統
定速系統~
坐椅後方還貼心配置置物空間XD
手套箱裏頭還有個機關~ 就是車頭行李箱拉索!
等一下....不是說要洗車! 洗在哪啦
搬出我的八國聯軍XD
今天先不用龜牌.改用SONAX用這瓶...小車我來個一瓶蓋! 打算5公升的清潔液就要搞定MR-S!
先自首...我習慣不好! 懶的兩桶水了XD
接著先裝一瓶乾淨的洗車劑起來! 等等髒污的地方補強清潔用!
這時候最療育舒服了XD...
抹泡泡時間到囉~~
順便用一下我新買的 "黏土" 把細粒清除
這鋁圈拋光過~ 雖然多爪~ 但是還算好洗! 上點除鐵粉等等洗比較快XD
尤其是裡面刷不太到的地方~ 用這個最方便XD 重點是這支試過不會咬才敢用在這拋光圈上!
頑強的汙垢補強一下XD
小車就是方便~ 秒洗完成XD
今天惰性的一天~ 不上乳蠟或棕梠蠟~ 改上鍍膜劑!
理由是因為...懶XD 可以濕上! 洗完車後水柱噴完髒污跟泡沫之後!
一手高壓水槍 一手鍍膜噴劑! 引擎蓋大概噴6下! 均勻分布! 然後不用抹布擦
直接再用水槍把噴上去的鍍膜劑分散均勻... 方便XD
效果似乎可以! 起碼好施做! 也真的有撥水的感覺XD
前檔也來一點XD 照理說應該也可以有撥水效果XD 補充說一下! 我有先弄去油膜 SOFT 99! 忘了拍XD
跟我猜的一樣XD
引擎蓋水珠效果好像比較明顯XD
車身比照辦理XD
全部都完成之後~ 把水痕擦乾...收工
要不~ 順便上點真皮乳液好了XD 雖然這照片感覺有點怪XD
舒服....暢快XD
兜風去....
補個聲浪
下一台懶人洗車術...繼續
洗上癮了....剩下的清潔液不要浪費! 拿來洗外牆.... 趁著現在天氣還溫暖!
建議大家提早大掃除! 過年就可以不用忍受寒冷的天氣了
這14年的Vios~ 說真的還真沒什麼大毛病! 但是這一兩年駕駛座的電動窗有個故障很礙事!
就是常常窗戶只能下不能上 ~ 就算按上他還是會拼命往下跑! 因此研判是開關有問題而不是馬達!
原先很懶~ 想說乾脆買殺肉貨直上!
沒想到是烙賽的開始.... 因為當時後的toyota入門款是只有前面有電動窗!
我原先以為換上高配的這個頂多後面兩個按鍵沒反應而已!
沒想到居然會變成中控上鎖開鎖沒反應....
看來是線組跳線不同! 本來覺得這車也不怎麼開 不礙事!
就乾脆不管~ 反正電動窗正常就好~ 但是自從換上一台新的導航之後~
我發現車門都不上鎖好像不妥
乾脆買繼電器回來換吧...NEC-ET2-N16 台灣買很貴! 我問過拍賣賣家說一顆要賣我800還是1000 @@
結果還是對岸買了! 價格一顆不用100! 但是運費要145 XD 所以乾脆買兩顆! 搞不好有人有類似問題可以直接給他!
拆解也沒有太大困難~ 基本上會用電落鐵的都能輕鬆搞定! 只要注意換上去之後焊點不要假焊就都沒問題了!
完工上接回去測視一下! 中控跟電動窗都正常即可收工!
附帶一提~ 如果有車友有非駕駛座這位置的單一電動窗開關能上不能下 或者能下不能上的這類狀況!
我自己發現是開關裏頭的銅片接觸不良而以! 拆下來扳開一點! 就繼續活跳跳了!
跟大家分享!
幾個禮拜前 Diccovery 新的節目 『頂級SUV』 第一集介紹的車款就是 Land Rover 旗下的SUV車款!
而說到越野~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會忽視掉 Land Rover 車系!
正統恆時四輪驅動系統, 基本涉水深度 600mm -900mm (EVOQUE 500mm)!
越野幾何角 也都相當有水準...重點是! 價格有越來越親民一點 (當然還是進口車價水平 Orz)
對於放假喜歡往深山溪水跑的人來說~ Land Rover 絕對是口袋名單之一!
由於所在地 彰化的關係! 想看看實車~ 肯定會先想到中山路上的聖和經銷
這展示間~ 有個最大特色~
以往廠內靠近路旁有設計一個階梯斜坡! 每次經過都會不自覺抬頭看看當天展示的車款...
不過有點可惜的是! 這次去這個平台已經移除了! 經銷商有其他規劃與想法....
停妥車~ 走入展示間 晃了一圈...找不到 Discovery / sport 相關車款!?
接待說...賣到連展示車都沒了@@ 我聽到下巴差點掉了! 想想也是 Lane Rover 正統四驅 入門價不用200! 還可以涉水600mm
熱銷也不為過! 不過當天的熱情都被沒展示車的消息澆熄了....
還好~ 業務很熱心反應也很快! 他們公司車就是 Discovery sport TD4 SE 車款! 帶我去停車場取車直接看車跟試乘!
說實在的~ 比起以前車款! 我喜歡新世代的樣式! 雖然還是滿菱角粗曠! 但是有導入一些新的科技感與新穎外觀細節!
而 Land Rover 的 『蚌殼式引擎蓋』 就是涉水深度的秘密所在! 隱藏氣室的概念! 讓他不用拉氣管 還能擁有相當好的涉水能力!
頭燈內含的日行燈 是趨勢! 除了增加行車安全! 辨識度也是其中一個考量!
車頭的各部位細節~都是帶點狂野的感覺! 起碼我個人是這樣看的!
動力方面~ 配置母廠自主開發製造的 Ingenium 2.0L 柴油引擎!
8.9秒破百能耐! 平均油耗15.2km/L 相當經濟動力又充足!
重點是~ 寧靜度真的很難跟柴油連想在一起! 這點我當天也是有點驚訝 (也可能是我自身車款的柴油引擎太吵@@)
電動尾門...腳踢感應! 這些便利科技都是包含的!
實車這款稍微有些不同~ 有選配 黑色套件! 在後視鏡與車頂採黑色塗裝!
既然定義為越野車款~ 配胎的部分肯定也不能隨便! 標配就是配製 M+S 等級的 泥濘雪地四季胎!
C柱的部分~ 也有 Land Rover 的品牌標誌!
前艙的部分~ 雖然車室內配色沒有過多的鋪陳! 幾乎維持單一色系! 但是仍透過一些圖形或蜂巢菱格來做些變化!
而說到 Land Rover 就不能不提其旋鈕式排檔系統! 發動時的上升就很誘人了! 搭配旋轉式切換檔別! 相對很優雅!
中控台的部分~ 除了配置觸控螢幕! 中段區域則是空調系統以及全地形反應系統 (Terrain Respones) 以及電子手剎車!
有在關注Land Rover 的網友肯定都知道這套系統! 絕對是一大利器跟誘因XD
而獨立出來的雙區恆溫系統~ 直覺式的操作跟顯示! 方便操作! 另外也能透過觸控螢幕針對風向進行調整!
另外定速系統 / 中央彩色資訊螢幕 / 換檔撥片 / 自動感應雨刷! 這些實用配備也都能在這款車上看到! 雖然說是入門車款!
但是功能實用性上一點都不馬虎!
中央扶手及一旁的USB接孔! 也都已經配置! 由於這台有選配衛星導航~ 因此在扶手箱內有插入MAP圖資記憶卡!
上方的照明燈也不同於機械式按鍵! 同樣採觸碰式感應開啟!
另外冷氣出風口及其內門把手也很吸睛~ 同樣帶點粗曠風格! 但是又不會讓人覺得簡陋! 與市面上的多數車款很有區隔!
而雙前座都還配置了電動座椅含記憶功能!
後座的部分~ 座椅風格承襲前座之外~ 中央置杯扶手也沒省略! 另外後座出風口位於B柱位置! 更能確保後座乘客上方身體的快速迎風降溫!
而坐椅還能前後滑動 這也是一個特點!
另外也有些講究機能性的配件可以選配~
最後後行李箱的部分~ 一旁開關可以便利的讓後座座椅摺疊~ 用來載重物品時可以省去再去坐椅旁調整!
遮陽簾的配件也是有配置的!
隨手拍了幾張展間照片一併附上!
新發表的 VELAR 從擺放的位置可以看出車商對其看重的程度!
而不同車款雖然外觀都有頗有相似~ 但式內裝風格就有明顯差異了!
最後我能帶走的只有幾本型錄而已....
但是這次的賞車讓我有些感觸!
以前我對於這個品牌的認知是有點高不可攀的直覺感受! 一直很擔心不知道接待會不會很冷漠或者根本不理睬!
結果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光是沒有展示車還願意去開公司車讓我感受跟試乘這點!
完全顛覆我舊有觀念~~
至於保養跟保固的部分也看了一下型錄
以入門車款 Discover sport 保固有3年/10萬公里
目前還有一個5年原廠保養專案!
此外 這個車款還可以選配一個5+2人座套件!
200萬左右的價格~ 這款真的比較能算是 OFF-ROAD 車款! 我相信這點多數人應該能認同!
對於放假就喜歡走不一樣的路的車主來說....Land Rover 真的可以試一試....
如果是對於露營拖車有興趣的車主~ 更是不能忽略這款!
2.0柴油車款官方拖曳能力2500kg.... 但是相信很多人看過以下這支影片...
最後一個資訊分享...
Land Rover Taiwan 於台北/台中 個別舉辦了一場體驗會
有興趣的車友也別錯過報名囉!
https://www.landrover.tw/experiences-the-above-and-beyond
於
2018/09/17 15:29:56
發文IP 106.1.*.*
2018-09-17 15:20 #1
之前買車的時候~ 就跟著車友去淘寶買了一款說是專車專用的隔音氣密膠條!
自己回來DIY~ 賣家說這個專車用的! 還分部位....那時候施工完! 我就跟車友說好像沒啥麼差別!
但是都裝好了~ 也就這樣一直用.....
後來朋友說要去外面給人做隔音膠條~ 我跟他說我自己有弄~感覺沒什麼差! 叫他不要浪費錢!
他叫我陪他去看...
結果那天被老闆洗臉... 他說你這個有做跟沒做基本上是一樣的! 連紙張都可以滑動了! 怎麼可能可以擋什麼風切@@
接著各部位試貼一小塊~ 解釋給我看!
其中我對於門片下方的膠條比較有興趣! 因為我覺得下方的縫很容易把髒水帶進來門檻!
所以門檻就是特別髒!
前門的下方部分~ 也示範一小塊給我看! 用燈光照射示意密合度! 這角度更可以看出我原本自己DIY的那個根本沒意義!
連板金都沒碰到Orz
尾門的部分~ 老闆說賓士原廠上方的膠條密合度就不錯! 沒必要在上! 可以考慮在D柱補強就好!
不過那天我沒有施做就是~ 老闆只有示範跟報價!
2000塊是不貴! 但是我還是猶豫到底有沒有效!
後續老闆是用風槍示意給我參考!
另外也給我看BMW車款前門外側原廠的膠條就有給! 不過我當天還是沒做就是....
回家想一下...
一個禮拜後...我跟車友相約一起去弄了
這些是我原先淘寶買的套件DIY的!
老闆還是再搞了一次上次來的把戲...然後就殘忍地把它們都撕掉了....我那1000塊就沒了Orz
B柱的位置~ 不同於淘寶那個是黏在車門框! 這裡是貼B柱位置!
老闆是說到時候做完~ 關門氣密膠條剛好可以把門縫填補起來! 照片對照應該可以看出差別!
首先施作的部分~ 是駕駛座的B柱位置! 黏貼的部位! 會先擦拭~ 才黏的牢固!
駕駛座B柱施做完 外觀看大概就是這樣! 乍看密合度是可以的!
接著是處理油箱蓋的部分~ 因為V的油箱蓋有開折的問題! 所以要考量膠條會不會阻礙!
油箱蓋做完之後的效果是這樣!
完成後的隔音膠條~ 老闆都會上3m的保護噴劑上去!
試試看開關門膠條會不會擠壓外露等等的問題! 關起來來紙張也扎實的夾住! 感覺好像可以XD
完成後的A柱~ 看起來迎風面的車門縫填補的密合效果相當好!
接著處理我最希望的位置了~ 就是門片下方! 因為這位置的關係! 膠條起頭跟收尾上會點助黏劑~ 確保牢固性!
原先門片下方的車門縫隙這麼大!
其實這位置原廠也有膠條~ 只是位置比較裡面! 加上款式也有些不同! 裡面比較小片的那個是原廠的!
前門下方安裝完隔音膠條後....
隔天我把門檻其中一個區域擦拭過~ 再試驗是不是對於日後防汙水的部分有幫助!
副駕駛座的部分~ 基本上大同小異! 就不累贅敘述了XD
滑門門片與B柱位置的接合處~ 也會上膠條...
滑門下方的膠條~ 同樣選用適當款式的黏貼!
由下方拍照~ 結果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看起來密合效果還不差! 應該真的能阻擋大多數的汙水濺入...
比較麻煩的應該是滑門後方門片跟C柱的位置~
因為V的電動滑門好像不能關閉成手動~ 對於安裝上相對比較礙手一些!
不過那也不是我要煩惱的事情~ 我今天決定花錢當大爺...煩惱給老闆去想辦法就好XD
另外提一下~ C柱這裡用的膠條!上端是密封起頭的樣式! 另外還有打印品牌!
標明不同彷間一般通用膠條! 老般說他們款式有20幾種! 用來對應不同車系跟門縫位置!
最後就是尾門跟D柱的部位了~
同樣要先試裝...
上方的部分~ 老闆還是強調原廠做的接合就很好~ 沒必要再補足了!
這位置的膠條~ 帶點斜度! 剛好讓電動尾門關閉的時候貼合的比較順! 也不用擔心觸發防夾裝置!
對比兩側有施做跟沒施做! 縫隙應該顯而易見才對XD
馬上補足最後一個區域~ 就可以繳錢走人了XD
原本以為一切都很順利要結束的時候...才發現原來V如果單滑門跟雙滑門原廠膠條的設計是有差異的!
沒有滑門的前門~門片邊緣會有膠條跟B柱完整銜接上...
如果是遇到有滑門的門片~ 則會空缺一個區域! 應該是原廠為了緩衝還是保留公差或者什麼因素的!?
同樣要試裝...選擇膠條! 不過這地方是當天才發現的問題! 所以老闆說這裡要多補200塊錢
說明一下為什麼要試裝~ 尤其這個位置! 滑門試前後移動! 但是前門是開合的方式!
所以膠條對於誰先關門會有不同的擠壓問題~ 要反覆測試先關前門! 或者先關滑門~ 確定膠條都可以正確密合不突出!
才能決定選用的膠條款式還有安裝的位置微調! 不然就會像圖片這樣! 露出來~ 很搞笑XD
為了這個地方~ 只好再噴200元了XD
當然付錢之前~ 我也是有備而來的! 準備凹一下老闆XD
之前網路買的電鍍飾條一直沒裝! 今天順便叫老闆幫我弄XD
至於後座的部分~ 原本黑嘛嘛的一片! 我這部分回家再自己弄!! 看老闆示範過一次! 我覺得好像不難~ 我自己試試看XD
至於膠條的部分~ 老闆是說他們都有專利! 而且安全或者有毒物質的部分都有送檢驗! 我個人是覺得還好~
這方面我比較隨興XD
另外就是我之前還有去做原廠膠條內部的補強! 不過老闆是覺得新車膠條狀態還不錯! 這部分可有可無!
但是裏頭的材質要選對!(還好我這個好像是對的)
老闆順便給我機會教育! 說這一類的硬管! 都是從客戶車上拆下來的! 有些是車主為了省錢自己DIY!
以為只要有塞東西就有用! 不過這方面我也不了解! 反正我的是對的就好XD
一來一往~ 我花了2200! 然後還被拆下原本買的DIY膠條套件1000! 心情有點複雜
至於效果如何...我也不知道怎麼說! 我只是覺得我回程輪胎噪音變得很明顯!
不知道是不是風切聲確實有減緩! 所以導致我輪胎噪音更吸引我注意的關係!
不管了~ 等換掉原廠胎再說XD 另外我也等車友裝完的反應 再來總結!
附帶一提...之前訂了原廠AMG加粗後防傾桿跟AMG 懸吊 (降15mm) 開起來終於有比較好一些!
不然側傾我真的覺得不太行
簡單跟各位分享! 至於下一步....我想換18圈了
之前買車的時候~ 就跟著車友去淘寶買了一款說是專車專用的隔音氣密膠條!
自己回來DIY~ 賣家說這個專車用的! 還分部位....那時候施工完! 我就跟車友說好像沒啥麼差別!
但是都裝好了~ 也就這樣一直用.....
後來朋友說要去外面給人做隔音膠條~ 我跟他說我自己有弄~感覺沒什麼差! 叫他不要浪費錢!
他叫我陪他去看...
結果那天被老闆洗臉... 他說你這個有做跟沒做基本上是一樣的! 連紙張都可以滑動了! 怎麼可能可以擋什麼風切@@
接著各部位試貼一小塊~ 解釋給我看!
其中我對於門片下方的膠條比較有興趣! 因為我覺得下方的縫很容易把髒水帶進來門檻!
所以門檻就是特別髒!
前門的下方部分~ 也示範一小塊給我看! 用燈光照射示意密合度! 這角度更可以看出我原本自己DIY的那個根本沒意義!
連板金都沒碰到Orz
尾門的部分~ 老闆說賓士原廠上方的膠條密合度就不錯! 沒必要在上! 可以考慮在D柱補強就好!
不過那天我沒有施做就是~ 老闆只有示範跟報價!
2000塊是不貴! 但是我還是猶豫到底有沒有效!
後續老闆是用風槍示意給我參考!
另外也給我看BMW車款前門外側原廠的膠條就有給! 不過我當天還是沒做就是....
回家想一下...
一個禮拜後...我跟車友相約一起去弄了
這些是我原先淘寶買的套件DIY的!
老闆還是再搞了一次上次來的把戲...然後就殘忍地把它們都撕掉了....我那1000塊就沒了Orz
B柱的位置~ 不同於淘寶那個是黏在車門框! 這裡是貼B柱位置!
老闆是說到時候做完~ 關門氣密膠條剛好可以把門縫填補起來! 照片對照應該可以看出差別!
首先施作的部分~ 是駕駛座的B柱位置! 黏貼的部位! 會先擦拭~ 才黏的牢固!
駕駛座B柱施做完 外觀看大概就是這樣! 乍看密合度是可以的!
接著是處理油箱蓋的部分~ 因為V的油箱蓋有開折的問題! 所以要考量膠條會不會阻礙!
油箱蓋做完之後的效果是這樣!
完成後的隔音膠條~ 老闆都會上3m的保護噴劑上去!
試試看開關門膠條會不會擠壓外露等等的問題! 關起來來紙張也扎實的夾住! 感覺好像可以XD
完成後的A柱~ 看起來迎風面的車門縫填補的密合效果相當好!
接著處理我最希望的位置了~ 就是門片下方! 因為這位置的關係! 膠條起頭跟收尾上會點助黏劑~ 確保牢固性!
原先門片下方的車門縫隙這麼大!
其實這位置原廠也有膠條~ 只是位置比較裡面! 加上款式也有些不同! 裡面比較小片的那個是原廠的!
前門下方安裝完隔音膠條後....
隔天我把門檻其中一個區域擦拭過~ 再試驗是不是對於日後防汙水的部分有幫助!
副駕駛座的部分~ 基本上大同小異! 就不累贅敘述了XD
滑門門片與B柱位置的接合處~ 也會上膠條...
滑門下方的膠條~ 同樣選用適當款式的黏貼!
由下方拍照~ 結果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看起來密合效果還不差! 應該真的能阻擋大多數的汙水濺入...
比較麻煩的應該是滑門後方門片跟C柱的位置~
因為V的電動滑門好像不能關閉成手動~ 對於安裝上相對比較礙手一些!
不過那也不是我要煩惱的事情~ 我今天決定花錢當大爺...煩惱給老闆去想辦法就好XD
另外提一下~ C柱這裡用的膠條!上端是密封起頭的樣式! 另外還有打印品牌!
標明不同彷間一般通用膠條! 老般說他們款式有20幾種! 用來對應不同車系跟門縫位置!
最後就是尾門跟D柱的部位了~
同樣要先試裝...
上方的部分~ 老闆還是強調原廠做的接合就很好~ 沒必要再補足了!
這位置的膠條~ 帶點斜度! 剛好讓電動尾門關閉的時候貼合的比較順! 也不用擔心觸發防夾裝置!
對比兩側有施做跟沒施做! 縫隙應該顯而易見才對XD
馬上補足最後一個區域~ 就可以繳錢走人了XD
原本以為一切都很順利要結束的時候...才發現原來V如果單滑門跟雙滑門原廠膠條的設計是有差異的!
沒有滑門的前門~門片邊緣會有膠條跟B柱完整銜接上...
如果是遇到有滑門的門片~ 則會空缺一個區域! 應該是原廠為了緩衝還是保留公差或者什麼因素的!?
同樣要試裝...選擇膠條! 不過這地方是當天才發現的問題! 所以老闆說這裡要多補200塊錢
說明一下為什麼要試裝~ 尤其這個位置! 滑門試前後移動! 但是前門是開合的方式!
所以膠條對於誰先關門會有不同的擠壓問題~ 要反覆測試先關前門! 或者先關滑門~ 確定膠條都可以正確密合不突出!
才能決定選用的膠條款式還有安裝的位置微調! 不然就會像圖片這樣! 露出來~ 很搞笑XD
為了這個地方~ 只好再噴200元了XD
當然付錢之前~ 我也是有備而來的! 準備凹一下老闆XD
之前網路買的電鍍飾條一直沒裝! 今天順便叫老闆幫我弄XD
至於後座的部分~ 原本黑嘛嘛的一片! 我這部分回家再自己弄!! 看老闆示範過一次! 我覺得好像不難~ 我自己試試看XD
至於膠條的部分~ 老闆是說他們都有專利! 而且安全或者有毒物質的部分都有送檢驗! 我個人是覺得還好~
這方面我比較隨興XD
另外就是我之前還有去做原廠膠條內部的補強! 不過老闆是覺得新車膠條狀態還不錯! 這部分可有可無!
但是裏頭的材質要選對!(還好我這個好像是對的)
老闆順便給我機會教育! 說這一類的硬管! 都是從客戶車上拆下來的! 有些是車主為了省錢自己DIY!
以為只要有塞東西就有用! 不過這方面我也不了解! 反正我的是對的就好XD
一來一往~ 我花了2200! 然後還被拆下原本買的DIY膠條套件1000! 心情有點複雜
至於效果如何...我也不知道怎麼說! 我只是覺得我回程輪胎噪音變得很明顯!
不知道是不是風切聲確實有減緩! 所以導致我輪胎噪音更吸引我注意的關係!
不管了~ 等換掉原廠胎再說XD 另外我也等車友裝完的反應 再來總結!
附帶一提...之前訂了原廠AMG加粗後防傾桿跟AMG 懸吊 (降15mm) 開起來終於有比較好一些!
不然側傾我真的覺得不太行
簡單跟各位分享! 至於下一步....我想換18圈了
於
2018/08/09 15:44:53
發文IP 106.1.*.*
暑假周末,除了帶孩子出去走走...還能玩出什麼花樣呢
今天不談暑假勞作~ 來談談兒童玩具吧
我常在空閒時間於影音網站觀看這一類的教學!
瓦楞紙也是準備好再等的...
但是~ 老婆總會說叫我不要衝動 估計他認為我會製造出一堆垃圾讓她收拾吧
好吧~ 不能全部自己做! 半套的DIY總不會有意見了吧
一次來兩套~ 買好買滿!
生兩個就是要這樣~ 一定要成雙成對
其實是一次買兩個比較便宜啦
早上東西來的時候~ 趁兩個惡魔不在家! 先偷偷拆開看看裏頭有什麼!
為了省運費~(誤) 所以跟著主商品一起加購 UP30顆扭蛋以及造型裝飾貼紙!
兩個貼紙樣式也要不同~ 才能區分各自的扭蛋機!
偷偷把外箱裝回去~~ 放在房間等孩子回來看他們的反應先...
果不其然~ 兩個一回到家! 馬上衝來問我箱子是什麼~可以打開嗎!? (是不是很有禮貌XD)
正式開箱~~ 裏頭字卡的文字很觸動我心! 所以我特別拍了下來!
除了紙本的教學之外~ 也可以透過QR Code直接看教學影片!
簡單的分類工作~ 我就讓孩子自行參與操作!
要注意的是有些零件有點相似! 要確實分類好!
手先要先組裝轉軸手把的部分! 也是整個扭蛋機的關鍵所在!
貼心的紅點對應設計~ 可以作為參考!
接著會使用到的零件是圓盤!
要留意的~ 圓盤零件四邊的缺口~ 有大小缺口之分! 除了兩邊要對稱之外! 箱對應的缺口位置也要留意!
接著~我對照著教學影片~ 把主軸的四個缺口中的三個利用折板封起來! 只保留有紅點對應的那格維持裸空
(這格就是留著後續扭蛋轉出的空間)
步驟五~ 我研究了很久! 搞不明白到底缺口要對哪!
現在回過頭看~ 其實書面教學畫的很明顯! 我當時怎麼會卡關這麼久XD 主軸的刻線是定位點! 很好的參考線!
另一頭則是連續塞入兩片十字圓盤!
接著可以把重心轉移到外箱了!
外箱的重點在於這兩片長條~ 要留意這不是廢紙不要扯斷了XD
接著外箱一些多餘的廢紙移除工作! 又可以給兩個小幫手參與了XD
紙箱內頭有張明顯的紙條~ 裏頭的注意事項家長務必看看! 這是為了讓扭蛋機活久一點XD
外箱大致完成就如照片所示~ 細節先不管! 接著拿出稍早完成的轉軸進行合體!
這步驟要注意的是~ 不要硬用蠻力! 角度跟溫柔是很重要的!
還記得之前轉軸一邊放了兩片十字圓盤嗎!? 這時候需要派上用場了!
接著外箱一樣套上一個! 加以固定!
迫不及待想轉轉轉了~~~
套上把手的配色圓盤! 再依序裝上外層的固定套片! 留意最外層的圓盤跟裏頭的四片不同喔!
兩邊的空隙~個別插入兩片擦片固定! 形成一個轉把!
迫不及待想玩了~ 可是孩子! 還沒好喔XD
內檔片的紙屑~ 同樣給小幫手處理!
接著參照說明書~ 先把一些山.谷折線的角度先弄出來!
其中這片小翅膀~ 是關於投幣才能轉動轉盤的關鍵! 要留意!
接著照這個方向可以把內隔板塞入外箱了!
唯一要留意的是那個三角形~ 要讓他維持他的形狀! 不能夠扁平的平躺喔!
還記得剛剛說的小翅膀~ 要記得反折喔!
內隔板重點主要在於投幣的驗證機構 (小翅膀) 要確定沒投幣能正常卡住轉軸 才是正確的安裝喔!
確認無誤後~ 依序把三片外箱蓋插入! 有警示貼紙的那片要先內折~ 再折兩旁的兩片紙板喔!
最後蓋上外蓋~ 基本上完成的差不多囉XD
接著幫他戴上帽子~ 增添一點造型感! 就完成囉
這款DIY扭蛋機厲害的地方在於親子可以同樂 DIY組裝~ 但是~ 全程不需要使用到黏膠黏貼!
不過~ 我選擇在於經常翻掀的出蛋口外蓋折角處! 內外補上透明膠帶! 我相信這樣可以維持更久
大致上會產生的"垃圾" 就是像這些小紙屑而已!
接著拿出標準配套的扭蛋....NO~NO~NO! 送的五顆留著不開! 直接開加購的30顆才夠繽紛阿
先隨意投入一顆~ 配上10元硬幣試轉看看功能是不是正常!
兩個小壞蛋迫不及待把小玩具塞進去扭蛋~ 明明都是他們玩過的玩具了!
但是透過扭蛋扭出來~ 他們就覺得是新玩具了XD
正式來一輪XD
當然~ 故事不會就這樣結束了! 買的裝飾貼紙還沒派上用場呢!~
還沒撕開之前~ 可以先模擬看看貼的位置恰不恰當!
覺得不錯就可以貼上了!
基本上~都給他們自行創作! 不做太多的干涉!
當然~ 由於外箱是白色基底色彩! 如果小朋友繪畫能力不錯! 我覺得也可以自行畫作! 但是我看他們還是貼貼紙好了XD
裝飾後~是不是可愛度爆表阿XD
最後~ 我假掰的利用原本的外紙箱! 做一個小小的機關滑梯!
這麼做的好處是~ 可以確保扭出來的蛋! 會直接在洞口等待XD 雖然做工有點粗糙!
但是可以啟發小孩子他們更多的創作思維!
而投入的錢幣~ 則會統一收集在側邊的密室裡!
想玩? 先把環境整理乾淨再說...
接著可以準備組裝弟弟的扭蛋機囉
孩子不同階段~ 失心瘋父母購物的方向會隨著改變!
孩子開始有思考跟思維的時候~ 我偏向帶他們外出旅遊體驗增加回憶!
而室內的玩具則偏向趣味.科學的!
至於扭蛋的填充物~ 我有幾個想法!
例如依照五款顏色! 各有不同等級的獎勵字條!
依據他們的表現等級~ 我投入不同顏色的扭蛋! 再給予他們獎勵錢幣!
隨機扭出屬於他們的兌換券! 我則負責來兌現承諾~
當然~ 也可以考慮把一組玩具~ 拆成30個部分零件!
當他們表現好的時候可以去扭一個零件出來! 體驗等待收集玩具的過程!
最後~ 我打算在孩子生日的時候~ 把這兩台扭蛋機帶去幼稚園!
扭蛋裏頭放入有包裝的食物(例如牛奶糖?) 外加一個樂高玩具之類的!?
大概這個概念~ 我相信可以在他生日那天~ 讓他自己跟同學都充滿記憶跟樂趣
期待生日那天...............
暑假周末,除了帶孩子出去走走...還能玩出什麼花樣呢
今天不談暑假勞作~ 來談談兒童玩具吧
我常在空閒時間於影音網站觀看這一類的教學!
瓦楞紙也是準備好再等的...
但是~ 老婆總會說叫我不要衝動 估計他認為我會製造出一堆垃圾讓她收拾吧
好吧~ 不能全部自己做! 半套的DIY總不會有意見了吧
一次來兩套~ 買好買滿!
生兩個就是要這樣~ 一定要成雙成對
其實是一次買兩個比較便宜啦
早上東西來的時候~ 趁兩個惡魔不在家! 先偷偷拆開看看裏頭有什麼!
為了省運費~(誤) 所以跟著主商品一起加購 UP30顆扭蛋以及造型裝飾貼紙!
兩個貼紙樣式也要不同~ 才能區分各自的扭蛋機!
偷偷把外箱裝回去~~ 放在房間等孩子回來看他們的反應先...
果不其然~ 兩個一回到家! 馬上衝來問我箱子是什麼~可以打開嗎!? (是不是很有禮貌XD)
正式開箱~~ 裏頭字卡的文字很觸動我心! 所以我特別拍了下來!
除了紙本的教學之外~ 也可以透過QR Code直接看教學影片!
簡單的分類工作~ 我就讓孩子自行參與操作!
要注意的是有些零件有點相似! 要確實分類好!
手先要先組裝轉軸手把的部分! 也是整個扭蛋機的關鍵所在!
貼心的紅點對應設計~ 可以作為參考!
接著會使用到的零件是圓盤!
要留意的~ 圓盤零件四邊的缺口~ 有大小缺口之分! 除了兩邊要對稱之外! 箱對應的缺口位置也要留意!
接著~我對照著教學影片~ 把主軸的四個缺口中的三個利用折板封起來! 只保留有紅點對應的那格維持裸空
(這格就是留著後續扭蛋轉出的空間)
步驟五~ 我研究了很久! 搞不明白到底缺口要對哪!
現在回過頭看~ 其實書面教學畫的很明顯! 我當時怎麼會卡關這麼久XD 主軸的刻線是定位點! 很好的參考線!
另一頭則是連續塞入兩片十字圓盤!
接著可以把重心轉移到外箱了!
外箱的重點在於這兩片長條~ 要留意這不是廢紙不要扯斷了XD
接著外箱一些多餘的廢紙移除工作! 又可以給兩個小幫手參與了XD
紙箱內頭有張明顯的紙條~ 裏頭的注意事項家長務必看看! 這是為了讓扭蛋機活久一點XD
外箱大致完成就如照片所示~ 細節先不管! 接著拿出稍早完成的轉軸進行合體!
這步驟要注意的是~ 不要硬用蠻力! 角度跟溫柔是很重要的!
還記得之前轉軸一邊放了兩片十字圓盤嗎!? 這時候需要派上用場了!
接著外箱一樣套上一個! 加以固定!
迫不及待想轉轉轉了~~~
套上把手的配色圓盤! 再依序裝上外層的固定套片! 留意最外層的圓盤跟裏頭的四片不同喔!
兩邊的空隙~個別插入兩片擦片固定! 形成一個轉把!
迫不及待想玩了~ 可是孩子! 還沒好喔XD
內檔片的紙屑~ 同樣給小幫手處理!
接著參照說明書~ 先把一些山.谷折線的角度先弄出來!
其中這片小翅膀~ 是關於投幣才能轉動轉盤的關鍵! 要留意!
接著照這個方向可以把內隔板塞入外箱了!
唯一要留意的是那個三角形~ 要讓他維持他的形狀! 不能夠扁平的平躺喔!
還記得剛剛說的小翅膀~ 要記得反折喔!
內隔板重點主要在於投幣的驗證機構 (小翅膀) 要確定沒投幣能正常卡住轉軸 才是正確的安裝喔!
確認無誤後~ 依序把三片外箱蓋插入! 有警示貼紙的那片要先內折~ 再折兩旁的兩片紙板喔!
最後蓋上外蓋~ 基本上完成的差不多囉XD
接著幫他戴上帽子~ 增添一點造型感! 就完成囉
這款DIY扭蛋機厲害的地方在於親子可以同樂 DIY組裝~ 但是~ 全程不需要使用到黏膠黏貼!
不過~ 我選擇在於經常翻掀的出蛋口外蓋折角處! 內外補上透明膠帶! 我相信這樣可以維持更久
大致上會產生的"垃圾" 就是像這些小紙屑而已!
接著拿出標準配套的扭蛋....NO~NO~NO! 送的五顆留著不開! 直接開加購的30顆才夠繽紛阿
先隨意投入一顆~ 配上10元硬幣試轉看看功能是不是正常!
兩個小壞蛋迫不及待把小玩具塞進去扭蛋~ 明明都是他們玩過的玩具了!
但是透過扭蛋扭出來~ 他們就覺得是新玩具了XD
正式來一輪XD
當然~ 故事不會就這樣結束了! 買的裝飾貼紙還沒派上用場呢!~
還沒撕開之前~ 可以先模擬看看貼的位置恰不恰當!
覺得不錯就可以貼上了!
基本上~都給他們自行創作! 不做太多的干涉!
當然~ 由於外箱是白色基底色彩! 如果小朋友繪畫能力不錯! 我覺得也可以自行畫作! 但是我看他們還是貼貼紙好了XD
裝飾後~是不是可愛度爆表阿XD
最後~ 我假掰的利用原本的外紙箱! 做一個小小的機關滑梯!
這麼做的好處是~ 可以確保扭出來的蛋! 會直接在洞口等待XD 雖然做工有點粗糙!
但是可以啟發小孩子他們更多的創作思維!
而投入的錢幣~ 則會統一收集在側邊的密室裡!
想玩? 先把環境整理乾淨再說...
接著可以準備組裝弟弟的扭蛋機囉
孩子不同階段~ 失心瘋父母購物的方向會隨著改變!
孩子開始有思考跟思維的時候~ 我偏向帶他們外出旅遊體驗增加回憶!
而室內的玩具則偏向趣味.科學的!
至於扭蛋的填充物~ 我有幾個想法!
例如依照五款顏色! 各有不同等級的獎勵字條!
依據他們的表現等級~ 我投入不同顏色的扭蛋! 再給予他們獎勵錢幣!
隨機扭出屬於他們的兌換券! 我則負責來兌現承諾~
當然~ 也可以考慮把一組玩具~ 拆成30個部分零件!
當他們表現好的時候可以去扭一個零件出來! 體驗等待收集玩具的過程!
最後~ 我打算在孩子生日的時候~ 把這兩台扭蛋機帶去幼稚園!
扭蛋裏頭放入有包裝的食物(例如牛奶糖?) 外加一個樂高玩具之類的!?
大概這個概念~ 我相信可以在他生日那天~ 讓他自己跟同學都充滿記憶跟樂趣
期待生日那天...............
主要特性! ○ 100%純天然漆樹萃取液,無化合物保護持久性佳 ● 高度防水性及防撥水效果 ○ 極度光亮形同覆蓋一層保護膜 ● 適用範圍:玻璃、不銹鋼、皮革、天然大理石、鍍鈦…產品
產品包裝,最吸引人的其中一個特點是產地:日本! 我相信很多人對於日本產品還是保有很高度的信賴度! 另外包裝上也簡單說明了整個鍍膜的方式! 首先~ 最想運用到的地方肯定是汽車的前後檔風玻璃! 夏季忽然的午後雷陣雨~ 我相信除了雨刷之外~ 玻璃的清潔與油墨也是關鍵! 除了準備好植物性鍍膜液之外~ 另外還準備了去油膜! 在玻璃鍍膜前~ 先將前後玻璃擦拭乾淨! 接著我再額外用去油膜的程序深度清潔玻璃! 由於第一次用這產品~ 我先從後檔風玻璃開始試驗! 有點特別的是~ 一般印象中 鍍膜後應該是盡量不要碰到水~ 要長時間讓鍍膜分子結合的! 不過照說明書寫的~ 鍍完玻璃後40分鐘~ 用濕布擦拭! 當時候有點疑惑! 鍍上去的時候會顯得稍微糊糊的狀態~ 等乾燥40分鐘之後~ 我照說明書說的用微濕的布擦拭~ 直到晶亮為主! 然後用水試驗看看滑溜的感覺~~ 真療癒XD
有了後檔的試驗成功了~ 我就有信心使用在前檔玻璃了! 當然~ 我可不會偏心! 老婆在開的上下班車~ 我肯定也要幫他把玻璃鍍一鍍阿! 畢竟下雨天的視線安全可是不能開玩笑的! 鍍的過程中~ 由於玻璃的面積比較大~ 我大概是一次約30X30 cm的區域採用井字的方式 鍍!
鍍一半的時候~ 我發現! 海綿對於玻璃已經有很大程度的反應了XD
完成之後~ 我發現連抹布都沒辦法停留在玻璃上了! 同一條抹去拿去還沒鍍膜的後擋風玻璃上! 明顯可以看出效果差異非常大! 接著就是期待等老天下雨~ 期待看到開中過程中雨珠飛散的場景了....XD 當然~ 我不會這麼輕易就饒了這瓶鍍膜的XD 開始把腦筋動到可以鍍的東西上! 舉然可以鍍的~~ 通通不放過! 當然手機.眼鏡鏡片也要找時間鍍一鍍囉! 除了可以減少髒污沾黏~ 手機表面鍍完應該滑起來更滑順(尤其打電動的時候XD) 鍍完了這麼一大堆東西~ 結果用量超級省! 左邊是還沒開封的~ 右邊是已經鍍完兩台車的前後玻璃.浴室馬桶.鏡子.小便斗.恆溫水龍頭.... 真的是划算的東西啊! 接著就觀察鍍膜的持久效果....
有天翻開舊照片~ 這約莫是30年前.父母第一次帶我去小人國樂園的情景....
坦白說~ 除了泛黃的照片留念之外! 我腦中的印象的小人國是空白的
現在,兒子在我當時的年紀時~我決定帶他們來時空交疊一下
選了一個周六假日前往~
停車費是100元! 入園後可以憑票券換一個免費的相片鑰匙圈! 出乎我意料的是~ 居然這麼多人! 整個停車場滿滿都是車阿!
這跟我預期的不同啊
我想說10點多到算早的~ 沒想到還是得排隊買門票! 完全沒料到是這麼熱門阿! 跟我既存印象不同呀!
三歲以下/90cm 免門票! 可惜我兒子都滿了
等候排隊的空檔~ 小孩子可以先去門口處先跟機器人拍個照先~
如果幼童不方便走的~ 也可以租娃娃車~ 才50元而已!
入園前先來研究遊園攻略XD
園區全部的設施說明與規範! 當天的轟浪玩水設施是維修的! 估計是要趕在暑假前做完大檢修作業!
先來三八留念一下 等等讓他們進入 格列佛 的遊記!
入園起點就有餐點~ 我想應該是給中午進場的遊客充飢的! 價格上看起來也挺合理的!
另一邊則是表演劇場 ~ 不過當天還能看到! 因為進去就玩瘋了! 玩到休園才要出來~ 哈哈
只要在穿越過這個驗票口~ 我就能看到我30年前的景象了.... 驗票口一旁則是消暑店鋪!
我喜歡那個草帽~ 可是好像很姑娘...是不是要再拚一個女兒試試看
一入園居然不是先看到小人國建築物~ 而是獨角仙生態區! 話說我這小兒子現在很喜歡扮醜臉他長大以後看照片就會後悔了
過了這~ 第一站會先來到迷你台灣....
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 那種景色可以完全映入眼簾! 而又不是像照片的那種平面而是立體的! 真的生動多了!
才走到入口處而已~ 他們兩個已經定格不動了XD 硬要看高鐵跑來跑去個好幾回才過癮!
每個建物一旁都會有說明~ 充滿寓教於樂的功能! 我覺得這就是小人國世界的最大意義! 也是我希望帶給小朋友們的一個實質紀念!
其中的板橋調度車站~ 還有看到在施工的電線! 應該是要讓火車運作! 增加動態樂趣!
這個高鐵火車~ 小人國的置入行銷很明顯喔XD 哈哈
由於是戶外空間~ 不過因為種植滿多樹木的~ 加上一旁有噴霧裝置! 還算貼心!
我覺得雖然說是微物景觀~ 但是在很多細節上都沒有馬虎!
在這裡~ 兩個小鬼駐留了! 原來是船艦會有下水儀式~ 演示船體做好之後如何落水的的示意...可惜沒真的放到水上XD
來張站高處一點的鳥瞰圖...
港區設施~ 還有周邊連結都有關聯性!
貨櫃船.貨櫃.拖板車...真的很壯觀! 但是我比較想知道這些擺在戶外的~ 怎麼可以保持顏色這麼亮麗如新阿@@
軍艦也很酷喔~ 而且後頭的直升機 螺旋槳還會一直轉動呢...
再往前走~ 突然有火車鳴笛聲! 原來是火車過山洞阿....
終於也看到國道公路了~ 雖然還是不能喚起兒時的回憶XD 裏頭的車還有一些經典車款! 包括了國光客運...還有我鍾愛的mini cooper XD
重點是也是動態的~ 雖然是慢速行駛XD
這時候一旁突然有驚呼聲~~ 原來是水壩又在洩洪了...
同樣也是動態唷~~ 充滿樂趣!
有水.陸! 當然少不了航空飛機囉...
看完交通設施後~ 接續是古蹟與知名建物!
景點多到我也認不出幾個阿XD 孤陋寡聞...
這個我就認得了XD
動態閱兵肯定也是有的啦
來幾個比較好認的景點.免得打擊太大XD
還有動物園跟遊樂園....同樣是會動態展示!
最後來個淡水紅毛城...雖然常聽.但我沒去過
離開迷你台灣之後~~ 要邁向 迷你中國了!
好吧~ 我一個建築物的名子都叫不出來Orz
這個動物我想沒人不認識吧
幾個著名的點都有呈現~ 例如萬里長城.龍門石窟!
戶外的好處就是見見陽光~走走路! 多喝水...好健康!
遊玩了迷你台灣與中國~ 要搭乘火車前往下一個園區....
步道上一路也是有景的..我被那個像鳳梨的植物吸引了...
接續往前走...就可以先拍照製作免費的相片鑰匙圈!
還有提供手機充電...另外! 這個小鬼用動感光波在誘導我掏出硬幣來...
抵達這園區的時候~ 是11點多了! 但是似乎他們還沒有想吃的慾望...不知道是不是太興奮只想繼續玩!
分區有歐洲迷你主題區.戲水區.攤販區XD
打算先搭乘水道船...繞行一圈看看!
遊湖觀景的感覺又是一番風味....最後還會進入水道內看木偶跳舞...這是英國.還是俄羅斯風格嗎!?
這個...好吧! 我怕頭暈直接放棄!
先來個幼稚園等級的 兒童碰碰車! 讓他們先開心一下!
接著開始煩惱要吃哪一間好了....
最後決定來個混合體...可以滿足小孩又能兼顧大人吃飽的多餐廳各點一份個概念!
說真的~ 我印象中的遊樂園餐點都滿讓人失望的! 部過這裡的肉排跟雞塊還滿好吃還不油膩! 有點嚇到我了!
]
吃飽休息一下~ 先離開這些動感的設施...
來緩步逛逛迷你歐洲~ 增長點知識...
好吧~ 看到一堆遊樂設施~ 小孩們暴動了... 馬上前往美洲遊樂設施!
先來當個大力士...兩人一車! 前後拉拉桿..車輛就會漫步向前.... 很累XD
改搭乘不用出力的採礦列車吧!!
搭乘完~ 看大家往舞台聚集...原來是表演時間到了!
出來玩~ 就要讓他們盡興! 買冰球冰淇淋給他們邊吃邊看劇!
逛完美洲主題 ~ 小朋友們等會就可以盡情的瘋狂遊玩遊樂設施了!!
開心透了~~ 玩到一個瘋狂的狀態XD
改搭一下摩天輪~ 平緩一下興奮的心境...從高處鳥瞰! 整個世界都是小人國了!
不過還是有幾樣設施考量會淋濕.頭暈 就沒有玩了^^
跟自由女神合影一下...可惡! 是會不會對焦阿XD
接續我們又回到室內~ 玩了一套旋轉木馬!
瘋狂的球池與滑梯....
在裡面又陷入一種無限迴圈玩到不想回家的概念了....
拐他們出來跟太空梭合照..又在扮醜臉了Orz
玩到沒注意時間~~ 到了玩水樂園的時候! 發現已經四點了.設施開放時間到了...只能踩踩水乾過癮一下><
隨著關園時間即將到達...準備搭乘遊園火車前往第一個園區準備回家囉!!
沒想到連前往出口的一路上~ 都還持續延續著小人國的迷你主題...讓人驚呼連連!
最後的販賣部~也是好誘人阿....
開車回家的路上~~ 兩個小惡魔一直討論著星期一去幼稚園要跟小朋友說他們去小人國玩的事情...
還一直問我下次什麼時候要再來...
本篇記錄 2018/05/19 帶兩個小寶貝來小人國主題樂園玩的遊記....
做什麼都好,但要懂得快樂!
於
2018/05/21 19:05:51
發文IP 180.176.*.*
2018-05-21 15:30 #1
2012年 哈雷 鯊魚頭(FLTRX)... 1700c.c 剽悍造型.標準美式硬漢風格....
車友本身也是一個很有戲的人...粗曠外表卻有著幼童般的靈魂...
高挑的把手.搭配鯊鼻式造型擋風板.
雙LED頭燈...
前懸吊液壓叉式.搭配輪檔個性化描線! 畫龍點睛~
滿滿的鍍鉻框裝飾...由於選配最高頂位的把手~ 只好把後視鏡反裝改置於下方處!
舒適的座椅是美式遠航的標配XD
Milwaukee-Eight™ 103 . 採用雙凸輪軸雙缸/氣冷架構!
後方兩側的行李箱.除了讓車寬更為醒目之外! 也能兼顧實用性!
低調的雙出尾管....即便是改裝品.還是顯得相當低調!
描線延伸到油箱側邊.同時耀眼的HARLEY-DAVIDSON .肯定不能遺漏!
右側的剎車踏板!
變速系統為 往復式六檔.
把手除了啟動開關.燈光控制外.還兼具音響設備的連動控制!
龐大的開關也是相當耀眼醒目! 美式風格就是什麼都要大!
如同汽車一樣.車主可自行選配額外的功能
相對秀氣的時速與轉速表!
船用改裝品的音響主機!
各式儀表
音響喇叭!
貼心的點菸器/12V電源孔!
喇叭下方置物盒(彈簧回彈設計)! 可以看出車友的率性...雜物一堆XD
右側同樣擁有一個置物盒!
全車閃亮亮.怎麼看都是個藝術品!
下方還有一個磁扣設計的小物放置空間! (兩側各有一個)
車尾後方的方向燈..同樣要閃亮亮的裝飾
霸氣登場.... 這重達400公斤也不是新手可以隨便駕馭的@@
逗趣的方向燈搭配額外加裝的輔助照明燈!
來窺視後行李箱裏頭到底藏了什麼東西.一個哈雷車隊的旗幟彩帶...以及還是一堆雜物XD
快速拆下的行李箱!
藏身在裏頭的後懸吊剎車與連動皮帶都顯露出來...
接著拆下坐墊以及車牌....! 是要搞什麼鬼阿!!
難得的來訪果然是有玄機阿XD 原來是帶了一組行車紀錄器來研究!
看看兩個臭皮匠如何自己DIY阿裝...
挑選的是這款前後雙鏡頭的R5... 附帶一個防水的控制器!
由於我也沒裝過機車的! 但是心想跟汽車的應該大同小異吧!
先接上汽車電瓶試試看...研究一下! 了解一下哪條線是前鏡頭.哪個是後鏡頭!! 跟操作模式!
逐步拉好線..然後把+電訊號安置於IGN的位置! 防水接頭外層在套上附贈的熱塑套!
試電看看...好像滿順利的XD 車友打算就把主機丟在這個置物箱內!
正常這個防水控制+MIC以及燈光警示的控制器應該裝在外頭或把手附近!
如果某一個鏡頭失效他會閃燈警示的! 但是車友覺得他用不到..一樣塞到置物箱裡面XD
前後鏡頭我們決定都靠附贈的3M黏貼就好~ 為了確定角度好不好! 利用WIFI連接看即時畫面來確認位置! 確認後撕開背膠黏貼!
不知道版上先進都把鏡頭裝哪呢? 有沒有更好的位置推薦!?
接著就可以裝回坐墊跟行李箱了!
這麼辛苦安裝~ 肯定要試車一下的阿XD
低沉渾厚的聲響..搭配尾管回油的爆燃聲! 好吧~ 這肯定不是原廠管Orz
高抖動的雙缸....不同於新世代的107引擎!
接著我就用女朋友視角來兜風一下~~
平面道路與快速道路前鏡頭!
後鏡頭截圖~ 車牌還可以!
最後附上兩段西濱快速道路的前後鏡頭影片...重機騎士也是很安分守己的唷^^
最後再來幾張帥照結尾XD
做什麼都好,但要懂得快樂!
2012年 哈雷 鯊魚頭(FLTRX)... 1700c.c 剽悍造型.標準美式硬漢風格....
車友本身也是一個很有戲的人...粗曠外表卻有著幼童般的靈魂...
高挑的把手.搭配鯊鼻式造型擋風板.
雙LED頭燈...
前懸吊液壓叉式.搭配輪檔個性化描線! 畫龍點睛~
滿滿的鍍鉻框裝飾...由於選配最高頂位的把手~ 只好把後視鏡反裝改置於下方處!
舒適的座椅是美式遠航的標配XD
Milwaukee-Eight™ 103 . 採用雙凸輪軸雙缸/氣冷架構!
後方兩側的行李箱.除了讓車寬更為醒目之外! 也能兼顧實用性!
低調的雙出尾管....即便是改裝品.還是顯得相當低調!
描線延伸到油箱側邊.同時耀眼的HARLEY-DAVIDSON .肯定不能遺漏!
右側的剎車踏板!
變速系統為 往復式六檔.
把手除了啟動開關.燈光控制外.還兼具音響設備的連動控制!
龐大的開關也是相當耀眼醒目! 美式風格就是什麼都要大!
如同汽車一樣.車主可自行選配額外的功能
相對秀氣的時速與轉速表!
船用改裝品的音響主機!
各式儀表
音響喇叭!
貼心的點菸器/12V電源孔!
喇叭下方置物盒(彈簧回彈設計)! 可以看出車友的率性...雜物一堆XD
右側同樣擁有一個置物盒!
全車閃亮亮.怎麼看都是個藝術品!
下方還有一個磁扣設計的小物放置空間! (兩側各有一個)
車尾後方的方向燈..同樣要閃亮亮的裝飾
霸氣登場.... 這重達400公斤也不是新手可以隨便駕馭的@@
逗趣的方向燈搭配額外加裝的輔助照明燈!
來窺視後行李箱裏頭到底藏了什麼東西.一個哈雷車隊的旗幟彩帶...以及還是一堆雜物XD
快速拆下的行李箱!
藏身在裏頭的後懸吊剎車與連動皮帶都顯露出來...
接著拆下坐墊以及車牌....! 是要搞什麼鬼阿!!
難得的來訪果然是有玄機阿XD 原來是帶了一組行車紀錄器來研究!
看看兩個臭皮匠如何自己DIY阿裝...
挑選的是這款前後雙鏡頭的R5... 附帶一個防水的控制器!
由於我也沒裝過機車的! 但是心想跟汽車的應該大同小異吧!
先接上汽車電瓶試試看...研究一下! 了解一下哪條線是前鏡頭.哪個是後鏡頭!! 跟操作模式!
逐步拉好線..然後把+電訊號安置於IGN的位置! 防水接頭外層在套上附贈的熱塑套!
試電看看...好像滿順利的XD 車友打算就把主機丟在這個置物箱內!
正常這個防水控制+MIC以及燈光警示的控制器應該裝在外頭或把手附近!
如果某一個鏡頭失效他會閃燈警示的! 但是車友覺得他用不到..一樣塞到置物箱裡面XD
前後鏡頭我們決定都靠附贈的3M黏貼就好~ 為了確定角度好不好! 利用WIFI連接看即時畫面來確認位置! 確認後撕開背膠黏貼!
不知道版上先進都把鏡頭裝哪呢? 有沒有更好的位置推薦!?
接著就可以裝回坐墊跟行李箱了!
這麼辛苦安裝~ 肯定要試車一下的阿XD
低沉渾厚的聲響..搭配尾管回油的爆燃聲! 好吧~ 這肯定不是原廠管Orz
高抖動的雙缸....不同於新世代的107引擎!
接著我就用女朋友視角來兜風一下~~
平面道路與快速道路前鏡頭!
後鏡頭截圖~ 車牌還可以!
最後附上兩段西濱快速道路的前後鏡頭影片...重機騎士也是很安分守己的唷^^
最後再來幾張帥照結尾XD
做什麼都好,但要懂得快樂!
共
44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