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edes-Benz 在 2011 年發表了現行世代的 B-Class,打響了 MFA 前驅底盤的第一槍,緊接著 A-Class 與 CLA-Class 陸續問世,再加上 GLA-Class,共組多元選擇的三星廠徽前驅大軍;無論就身型尺碼或是價格來看,前驅大軍主要都是瞄準年輕族群而來,甚至 B-Class 與 A-Class 的入門選擇,都以 150 萬以降的價格推出。

不過,這並不代表配備極度揚春或是東減西扣,畢竟車頭還是有著三芒星廠徽式樣,或許與自家品牌其他先進對比,會有些許程度落差,但該有的質感與便利舒適仍然不可少,這點在 Q3 以及 X1 上,有著相同的感受。

本次集體評比的三輛車款,其實各自在車系中的定位不盡相同,因此配備或多或少也有所高下,Mercedes-Benz GLA 200 雖為現行 GLA 車系之入門選擇,但價格卻落在 185 萬元之譜,同為入門的 Audi Q3 1.4 TFSI,價格則是 165 萬元,再加上動力系統前者與後者分別為 1.6 升,以及 1.4 升排氣量,似乎又不能同日而語。至於本次集評試價的 BMW X1,則是車系中堅戰力的 sDrive20i,售價則是三者中最高的 205 萬。

Audi Q3 1.4 TFSI:視覺觸覺營造科技風

從車身尺碼來看,Q3 相比於 X1、GLA-Class,車身長度與軸距都是最短者,但車身高度卻是最高,也就是說 Audi 透過向上成長來獲取空間,反應在外觀上就是給予 Q3 較高且圓潤的視覺印象,而車室空間的陳設,同樣也呼應此一設計邏輯。前台總成可以看到許多圓潤角度與弧線,最明顯的當屬冷氣出風口,在四邊型中導入圓潤角度,呼應著儀表板的圓弧頂部。

Q3 1.4 TFSI 的車內陳設,給人較為圓潤的感覺,透過金屬框飾與飾板的交織,勾勒出簡潔科技風貌。

為求美觀與收那平整,中控台上緣的液晶螢幕採用翻摺式設計,啟動後會自動向上掀開,操作介面則是為於中央出風口下緣,再往下則是配置了恆溫空調的操作旋鈕組,整個前臺總成給人熟悉的家族風貌,也就是十足科技氛圍,與 GLA-Class 相比,科技感受更為濃厚,但卻少了時尚氣息於其中;在影響駕馭操控的配備部分,Q3 1.4 TFSI 方向盤後方同樣有著換檔撥片的搭配,以其排檔模式設定來看,換檔撥片提供駕馭時更多便利性。

Q3 的多功能方向盤後方,同樣設有換檔撥片,方便駕駛人操駕時的便利性與安全性,其所配置的液晶螢幕並非固定式,可以進行收納啟閉,雖然同樣也有搭載 MMI 系統,但導航系統並未列在其中,車主們可以另行選購。

仔細看會發現,無論從視覺還是觸覺方面來看,Q3 都給人相當不錯的滿意度,但實際上卻沒有太多繁複科技配備其中,不過反過來看,以 165 萬元的售價而言,這也是相當合理的呈現,透過選配方式,還是能夠滿足各式需求,例如衛星導航系統就是列為選用配備之一。
值得誇獎的,是 Q3 1.4 TFSI 是本次集評三輛車款中,唯一配置有後座出風口的座駕,對後排乘員來說是一大利多,大幅提供行車舒適與便利。在安全配備部分,同樣地在基本盤的 ABS、EBD、煞車力道輔助系統、循跡控制系統,與 ESC 電子穩定控制系統等一應俱全;被動安全部分,則除了標準的雙前座輔助氣囊 (副駕駛側可關閉) 外、雙前座側邊 SRS 氣囊 (胸部及腰部 SRS 氣囊)、雙前座頭部氣囊等。

BMW X1 sDrive20i:傳統與未來的期待

進入 X1 車室後的第一個想法,這是標準地道的 BMW,從儀表版、方向盤、中控台、中央鞍座的造型與各式旋鈕配置,清楚可以感受到 BMW 的家族風貌,不過再仔細觀察後,卻會發現與近 4 年內所發表的 BMW 車款,似乎有些不盡相同之處。先從中央鞍座設計來看,透過線條與飾板做出的區隔來看,X1 提供駕駛人的「駕駛導向」設定非常濃厚,排檔座與其向後延伸的區塊,明顯的尤駕駛座放射而出,簡單來說,就是感覺駕駛人的空間區域比較大,而現行的 BMW 車室空間,中央鞍座則是類似太極的劃分,駕駛與副駕駛一人一半。

雖然其間歷經了小改款與新年式微整型,但 BMW X1 確實是三者中上市週期最久的,X1 sDrive20i 的車室陳設也因此給人熟悉卻有點時間隔閡,從中央鞍座造型就能清楚發現,與現行 BMW 家族風貌有不小之差異。而汎德提供參加本次集體評比的並非入門版本的 sDrive18i,而是配備相對豐富許多的 sDrive20i。

原因無他,雖然 BMW 陸續在 2012 年與 2014 年,為 X1 車系進行了小改款、微整形的工程,但畢竟這是一輛 2009 年就已經問世的產品,問是已達 6 年之久,下一世代業已呼之欲出,因此無論鋪陳、用料等面相,都是三者中較年長且資深的呈現。不過,這也代表了 X1 sDrive20i 最為成熟,配備也最為齊全。總代理汎德汽車提供的這輛 X1 sDrive20i,還選配有 M Sport Package,除了外觀空力套件、M 款輪圈、以及前葉子板上的 M 徽飾,車室空間還有 M 款方向盤、M 款座椅,以及迎賓飾板。

因應 GLA-Class 的國內上市,汎德汽車在推出 X1 新年式車型的同時,也針對戰力重新佈局調整,價格調整之餘也增列配備,這輛 X1 sDrive20i 就選配有 M Sport Package,包含了座椅、方向盤與迎賓飾板等,都可以看到 M 徽飾的出現。

X1 sDrive20i 是本次三輛車中售價最高者,但其配備也最為齊全,從中央鞍座上的 iDrive 旋鈕組,以及中控台上緣液晶螢幕就能清楚看到,整合了多媒體的衛星導航系統,詳細的車輛資訊,都提供駕駛人更多便利性。此外,座椅椅面前端還可以延伸,提供腿部更優異的支撐,這也是其他兩位對手所沒有的配置。

BMW X1 sDrive20i 也是本次集評三款車中,車載平台功能最全面的車款,衛星導航系統還整合有多媒體功能,給予最便利的行車體驗。

在安全防護部分,同樣的,基本盤的 ABS、EBD、煞車力道輔助系統、循跡控制系統,與 ESC 電子穩定控制系統等全數到位,安全氣囊數則來除了雙前座輔助氣囊、雙前座側邊空氣囊外、還有前後座簾式頭部空氣囊。與 Q3 1.4 TFSI 一樣配置有胎壓檢測系統,主動式轉向頭燈則列為選用配備。

M-Benz GLA 200:選配豐富滿足不同需求

本次集評的三輛車中,要以 GLA 200 最為年輕,次者為 Q3 1.4 TFSI,而 X1 sDrive20i 雖屬甫推出之新年式車型,但以資歷來論,實為三者中最年長者。這樣的差異,在進入 GLA 200 車室中立即可以感受到新穎與年輕化的動感。尤其以白色縫線、繡出縱橫條文的座椅樣式,更給人時尚動感的聯想,而黑色與銀色飾板的交織,更有助於質感的提升。

Mercedes-Benz GLA 200 的車室空間,當屬三者中最時尚科技的選擇,十字星形的冷氣出風口,橫亙中控台與手套箱上緣的金屬飾板,呼應方向盤上的金屬飾板,成功打造出視覺與觸覺效果。

十字星型的冷氣出風口設計,是當代 Mercedes-Benz 的家族設計特徵,在 GLA-Class 上更有著搶眼的對比演出,如同前衛裝潢空間中,有著傳統經典的點綴,更顯其自我風格的不同一般;呼應動感氛圍,GLA 200 的三輻式方向盤,兩側盤輻上設計有多空能按鍵,方便駕駛人行進間的操作,多功能方向盤也可以說是此一級距的基本盤,不過,方向盤後方的換檔撥片配置,在 Q3 1.4 TFSI 上面就缺席了。

Mercedes-Benz 將 GLA-Class 的排檔系統,設計在方向盤右後方,多功能方向盤後方還附有換檔撥片。

比較有趣的,是中控台最下緣的空調系統按鈕,順著中控臺之造型走勢,按鈕組也同樣高低起伏,但卻也讓最下緣、內凹的按鈕辨識與操作上稍稍不便,不過習慣操作介面後,自然就不會有所困擾。另外,GLA-Class 的排檔桿設置在方向盤右後方,是三者中唯一採用此方式配置的車款。

中控台上緣的液晶螢幕,顯示之功能相對簡單,與 Audi Q3 1.4 TFSI 相同,導航系統都被列為選用配備。

中控台最上緣的大型液晶螢幕,在視覺上與操作上頗為便利,不過,整合多媒體的衛星導航系統,在 GLA 200 上列為選用配備。事實上,台灣賓士為 GLA-Class 推出許多選用配備,除了能擁有優異售價之外,也得以提供準車主們更多元豐富的選擇。在安全系統部分,除了基本的 ABS、EBD、煞車力道輔助系統、循跡控制系統,與 ESC 電子穩定控制系統之外,還配載有 7 具安全氣囊,包含雙前座、雙前座側邊氣囊、2 具側窗頭部氣囊,以及膝部氣囊等,而主動式轉向頭燈與 X1 sDrive20i 相同,都列為選配。

林柏攸資深記者

評論

安全及便利的基本盤

從 Mercedes-Benz GLA 200、BMW X1 sDrive20i 以及 Au Q3 1.4 TFSI 的各項配備來看,在安全科技部份相去皆不遠,主要差異則是取決於便利性配備多寡,其中,X1 sDrive20i 並非車系入門選擇,因此許多便利配備列為標準配備而非選配,若回推至入門車型時,如導航系統等配備也同樣需另行選購。也因此,要在此三輛車款中進行選擇的話,恐怕還是要回歸價格面,以及價格與品牌之間的拉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