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讀者以級距角度來綜觀市場銷售新車,U-CAR 推出一系列級距 [ 選購指南 ],整理級距車系銷售排行榜,並提供級距各車系產品簡介、特點、車系編成圖與選購推薦等,文末也規劃 [U 指數 ] 問卷調查系統, 同時,編輯部將以年度為周期,隨產品改款與更替持續更新 [ 選購指南 ] 報導內容,敬請讀者不吝指教,謝謝。

隨著新車市場口味的轉變,以往中型級距的主力車型 4 門轎車,有逐漸被 5 門掀背車超越的態勢,成為級距車型的主流樣式。2020 年新車市場提供的掀背車款數,已超越轎車的車款數,同時,一般品牌中型掀背車於 2019 年全年累積銷售將近 2.9 萬輛,佔有總市場 6.6%的銷售占比。

中型掀背車款的車身尺碼,現行產品多半落在 4.3 公尺至 4.5 公尺之間,軸距至少也來到 2,600mm 之譜,車室空間多半足敷使用而不會過於侷促;從現行國內市場來看,此一級距價格帶分佈也相當廣泛,可由 50 萬元到 100 萬元上下不等,不過,最主力價格帶屬於 70 至 90 萬元的區間,車款數則穩定成長至 10-15 款之間。

車款  車長(mm) 價格帶(萬元)
Peugeot 308 4,253 96.8~118.8
Volkswagen Golf 4,258 89.8~119.8
Nissan Tiida 4,295 68.9~90.9
Suzuki SX4 4,300 86.8
Škoda Scala 4,362 89.9~103.9
Toyota Corolla Sport 4,375 84.9~89.8
Ford Focus 5 門 4,387 69.9~92.9
Mitsubishi Colt Plus 4,390 50.9~54.9
Mazda Mazda3 5 門 4,460 90.9~98.9
Subaru Impreza 5 門 4,475 94.8~99.8
Nissan Leaf 4,490 149
Toyota Prius 4,575 114.9
Toyota Prius PHV 4,645 125.9

2019 年一般品牌中型掀背銷售概況

一般品牌中型掀背車級距在 2019 年出現重大變化,Ford 第 4 代 Focus 在大改款工程的加持之下,產品魅力大增,全年交出 8,000 輛的成績,超越長期冠軍 Nissan Tiida,拿下 2019 年的一般品牌中型掀背車冠軍,Tiida 則以持穩的成績,拿下亞軍。

至於 Mitsubishi 長青掀背車系 Colt Plus,在持續精進產品競爭力後,仍然以超越 4,000 輛的成績佔有一席之地排行級距第 3 名,而 Toyota 旗下的進口中型掀背車 Auris,在 2019 年首個完整年度銷售之後,交出近 4,000 輛的成績,表現不俗。尤其是品牌之下還有 RAV4 與 Corolla Altis 等明星產品,Auris 在銷售資源的分配一直極低,幾乎可說是自然銷售,能交出這樣的成績,著實令人印象深刻。

Volkswagen Golf 維持與 2018 年幾乎相同的銷售量,展現其紮實的市場基本盤。另一款級距重要產品 Mazda3,2019 年 7 月導入第 4 代產品,雖然因世代銜接的空窗期,未能發揮完整的銷售戰力,但全年新舊款仍繳出超過 2,600 輛的成績。

而自 Mazda3 以降,級距內其餘車系全年銷售均未能突破千輛大關,然而,Suzuki SX4 與 Toyota Prius 仍屬於相對較具戰力者,約有 800 輛左右的年銷售實力,至於 Subaru Impreza、Toyota Prius PHV 與 Peugeot 308 都落在 200 輛以內。

值得一提的,Volkswagen Sportsvan 已於 2019 年下半年出清後,退出臺灣新車市場。Nissan 於 9 月底導入的第 2 代 Leaf,在 3 個多月的銷售期則累積掛牌 54 輛。

排名 一般品牌中型掀背車 2019 年銷量 (輛)
1 Ford Focus 5 門 8,374
2 Nissan Tiida 4,870
3 Mitsubishi Colt Plus 4,287
4 Toyota Auris 3,784
5 Volkswagen Golf 2,747
6 Mazda Mazda3 5 門 2,602
7 Suzuki SX4 849
8 Toyota Prius 786
9 Subaru Impreza 5 門 199
10 Volkswagen Sportsvan 129
11 Toyota Prius PHV 73
12 Nissan Leaf 54
13 Peugeot 308 49

Ford Focus 5 門版

  1. 價格帶:69.9~92.9 萬元
  2. 動力:123~182 匹馬力
  3. 加分亮點:入門車型追加 BLIS 盲點警示
  4. 加分亮點:Co-Pilot360 下放中階 EcoBoost 182 時尚型、新增 ISA 與 TSR
  5. 加分亮點:ST-Line 追加 iACC 智慧型定速巡航調節
  6. 遺憾之處:入門車型未能標配 Co-Pilot360

福特六和在 2019 年第一季正式於國內,發表了第 4 代 Focus 車系,包含 4 門與 5 門兩車型同步進行販售,新世代 Focus 的幾項產品特點,包含了全新 C2 底盤架構的運用,外觀內裝全新家族設計風格呈現,全新傳動系統組合,以及先進主動安全配備 Co-Pilot360 的導入,從 2019 年下半年開始,銷售表現可說是扶搖直上,顯見新世代確實擁有出色的產品力與吸引力。

全新 Focus 除全新水箱護罩、造型線條走勢、LED 燈條的高辨識度等外觀特色,車室空間同樣也重新設計調整,帶來新穎的視覺變化之外,動力單元也有所革新,高規戰力採用的乃是 1.5 升直列 3 缸引擎,擁有 182 匹最大馬力以及 24.5 公斤米最大扭力的輸出,變速系統則採用 8 速手自排變速箱;在 2019 年底時,福特六和為 Focus 車系帶來了性能與操控的議題,分別發表性能頂規戰力的 Focus ST,也追加搭載後多連桿懸吊系統的 ST-Line Lommel 車型。

原本 Focus 最具產品競爭力的 Co-Pilot360 系統僅搭載高階車型,車系中階以下車型並未獲得搭載,成為車系競爭力較遺憾之處,此點在 2020 年 4 月份有重要精進,福特六和於 4 月 9 日推出的新年式 Focus,入門的成真型追加 BLIS 盲點警示附倒車來車警示,中階車型 EcoBoost 182 時尚型更首次獲得下放 Co-Pilot360,同時新增 ISA 智慧速限輔助與 TSR 道路標誌識別輔助等兩項功能,至於 ST-Line 版本以上所搭載的 Co-Pilot360 系統,也同步強化到 iACC 智慧型定速巡航調節系統,讓 Focus 全車系在 ADAS 輔助安全科技均有顯著精進。

資深編輯林柏攸

評論

Focus 5 門版本選購指南–U-CAR 首推 EcoBoost 182 時尚型

福特六和於 2019 年發表的第 4 代 Focus 車系,以全新世代的家族設計語彙,1.5 升 3 缸新動力系統的導入,以及 ADAS 系統的 Ford Co-Pilot360 列入配備之中,而在 2020 年 4 月推出的新年式車型,備受好評的 Co-Pilot360 終於下放中階的 EcoBoost 182 時尚型,並新增 ISA 與 TSR 兩項配備,儘管售價由 78.8 萬元上調 3.1 萬元 81.9 萬元,但以新增 Co-Pilot360 來看仍屬值得,因此,以標配 Co-Pilot360 版本為首推優先考量,若偏重操控樂趣與運動風格,則推薦搭載多連桿懸吊系統的 ST-Line Lommel 車型。

Nissan Tiida

  1. 價格帶:65.9~90.9 萬元
  2. 動力:115~185 匹馬力
  3. 加分亮點:Nissan 品牌少數擁有渦輪動力
  4. 加分亮點:寬敞座艙空間與良好舒適性
  5. 加分亮點:智能 360 版提供較多主動安全科技
  6. 遺憾之處:車系缺少 ACC 與 AEB 等先進主動安全科技

僅剩下 5 門的 Tiida 是 Nissan 品牌的主力販售車款,其掀背造型在 2,700 mm 軸距下,提供 333 公升的行李廂空間。於 2017 年發表的小改款外觀首度與海外版本脫鉤,車身主要鈑金維持不變,僅車頭更換為新的 V-Motion 家族樣貌,水箱護罩面積加大直接連結頭燈,並在水箱護罩中加上 V 型鍍鉻飾條,大燈部分則導入新樣式的投射式魚眼造型頭燈與 LED 晝行燈設計,並擁有新設計的前後保險桿,尾燈亦更換為 LED 式樣。

Tiida 是品牌少有雙動力的車款,分別擁有代號為 HR16DE 的 1.6 升直列 4 缸自然進氣引擎與代號 MR16DDT 的 1.6 升直列 4 缸渦輪引擎,前者擁有 115 匹馬力、後者則是 185 匹馬力,全數搭配 X-Tronic CVT 無段變速系統與前輪驅動。

配備部分全車系標配 6 氣囊、VDC 車輛動態穩定系統、TCS 循跡防滑控制系統、HSA 上坡起步輔助系統及 ISO-FIX 兒童安全座椅固定裝置;旗艦版以上新增 DOA 車門開啟警示系統,搭配原有 BSW 盲點警示系統及 RCTA 後方車側警示系統等主被動安全配備。而為強化產品競爭力,2020 年 3 月份再以旗艦版為基礎新增智能 360 版,配備包括車道偏離警示、前方碰撞警示、行人偵測警示等主動安全配備。

陸奕夫編輯

評論

Tiida 選購指南–U-CAR 首推智能 360 版

歷經 2 代累積亮眼銷售成績的 Tiida 車系,憑藉是座艙空間、舒適性與品質穩定度,所累積的良好產品口碑,成為國內掀背車的暢銷車系。然而,2012 年底推出的第 2 代 Tiida 車系,受限缺乏 ADAS 先進主動安全科技的搭載,較難與同級距全新世代產品相抗衡,成為車系產品力較缺憾之處。而為改善先進主動安全科技的弱勢,裕隆日產於 2020 年 3 月追加智能 360 版,增加包括 LDW 車道偏離警示系統、FCW 前方碰撞警示系統、PDW 行人偵測警示系統、AVM 360 度環景影像系統與 Smart HUD 智慧型抬頭顯示器等,成為車系最具競爭力的版本。

Mitsubishi Colt Plus

  1. 價格帶:50.9~54.9 萬元
  2. 動力:112 匹馬力
  3. 加分亮點:新年式追加 LED 晝行燈
  4. 加分亮點:全車系標配 ASC 車身動態穩定、陡坡起步輔助
  5. 加分亮點:1.5 升 MIVEC 引擎通過 6 期法規
  6. 遺憾之處:車系缺少 ADAS 先進主動安全科技

Colt Plus 是 Mitsubishi 在國內擔綱小型掀背的長青作品,現行款造型布局最早於 2017 年 6 月推出,但在 2019 年 11 月則推出 2020 年式改款車型。車頭雖維持大量鍍鉻材質點綴的 Dynamic Shield 家族設計語彙,但下方進氣壩則新增 LED 晝行燈、以取代原先兩側霧燈設定,前後下方的霧銀飾板也改為純黑配置。車型編成部分,改款前有 56.9 至 62.9 萬元共 3 車型編成,新年式則改為 50.9 萬元典藏型、54.9 萬元時尚型兩種車型,入門車型大幅調降 6 萬元。

配備部份,新年式車型取消數位儀表板以及中央影音娛樂螢幕的配置,全車系換搭自發光儀表,高階時尚版還具有快倒後座椅、電動尾門、免鑰匙系統等配備。安全科技除既有之雙氣囊,新年式也增列 ASC 車身動態穩定、HSA 陡坡起步輔助等系統。動力方面,Colt Plus 沿用通過 6 期法規之 1.5 升直列 4 缸 MIVEC 引擎,可於 6,000 轉時輸出最大馬力 112 匹,而最大扭力 15.0 公斤米則於 4,000 轉時湧現,並採用可模擬 7 速、附手動換檔功能的 CVT 變速系統。

張旭編輯

評論

Colt Plus 選購指南–U-CAR 首推時尚型

省油節能、座艙空間、靈活的短迴轉半徑與具親和力的售價策略,讓 Colt Plus 車系成為國產掀背車的長青樹,隨著新車法規的提升,Colt Plus 車系也標配 ASC 車身動態穩定、陡坡起步輔助與 LED 晝行燈等配備,進一步提升安全性。然而,由於車系缺少 ADAS 先進主動安全科技,以及僅標配兩具安全氣囊,成為 Colt Plus 車系在主被動安全範疇相對弱勢。不過,若論車型價格與配備,配備相對豐富的 54.9 萬元時尚型是首推車型,若搭配舊換新政策優惠則可壓低在 50 萬元級距內,也讓價格優勢成為 Colt Plus 最具競爭力的特點。

Toyota Corolla Sport

  1. 價格帶:84.9~89.8 萬
  2. 動力:170 匹馬力
  3. 加分亮點:TSS 2.0 具備全速域 ACC 及 LTA 車道循跡輔助
  4. 加分亮點:2 Tone 雙色外觀選擇
  5. 加分亮點:新世代 TNGA 模組化底盤
  6. 遺憾之處:僅 2.0 自然進氣動力較不具稅賦優勢

在 2018 年 9 月首度引進國內的 Toyota 第 3 代 Auris 車系,乃是 Toyota 總代理和泰汽車進軍國內進口中型掀背市場的主力車款,而在 2020 年 7 月,新年式的 Auris 車系隨著原廠策略的變動,遂更名為與日規等車型相同的「Corolla Sport 」。

除了車名更動外,國內車型也換上與日規 Corolla Sport 相同的專屬廠徽,強調讓消費者能一眼看出其日本生產的身分。另外在車色塗裝部分,新車也首度引進「鉑鑽白」全新車色。Corolla Sport 也維持加價 1 萬選配雙色 Two-Tone 車身塗裝,並提供晶燦紅、電馳藍、鉑鑽白、極光銀 4 色搭配黑車頂的雙色車身組合。

配備變動方面,入門的尊爵車型將增列前霧燈;頂規的旗艦車型,則是升級駕駛座 8 向電動調整座椅。但內裝座椅全車系皆是採 Ultrasuede 麂皮座椅,加上大量皮質與鍍鉻材質輔以車縫線的設計,還可在黑色、紅黑雙色兩種內裝做選擇。

Corolla Sport 內裝同樣標配 8 吋 Wi-Fi Toyota Drive+ Connect 智聯車載系統主機;安全配備主要搭載 Toyota Safety Sense 2.0 智動駕駛輔助系統,主要搭載 ACC 全速域主動車距維持定速系統(含 Stop & Go)、LTA 車道循跡輔助系統、PCS 預警式防護系統及 AHB 智慧型遠光燈自動切換系統。動力則配置一具 2.0 升 Dynamic Force 直列 4 缸直噴自然進氣引擎,可提供 170 匹最大馬力與 20.4 公斤米最大扭力,並搭配可模擬 10 速的 Direct-Shift CVT 變速箱傳動設定。

陳慶峰資深編輯

評論

Corolla Sport 選購指南–U-CAR 首推旗艦型

定位為 Corolla 車系家族掀背版本的 Corolla Sport,2018 年和泰汽車首度引進現行第 3 代車型後,總算補齊品牌中型掀背車,形成跟 Corolla Altis 聯手進擊中型掀背與轎車市場。其中旗艦版升級 18 吋鋁圈、數位儀表、駕駛座 8 向電調、雙區恆溫與盲點警示等 12 項配備,因此,論車型配備價值首推旗艦型。

廣  告

Volkswagen Golf

  1. 價格帶:89.8~119.8 萬 (不含 GTI 與 R 版)
  2. 動力:150 匹馬力 (不含 GTI 與 R 版)
  3. 加分亮點:改換新命名方式
  4. 加分亮點:全車系標配 ACC+AEB
  5. 加分亮點:標準動力 150 匹 280TSI 版本,往上另有性能版 GTI 與 R
  6. 遺憾之處:車長與軸距尺碼屬於級距較短,較不利承載容積優勢

台灣福斯汽車藉由推出 2020 年式 Golf 之際,改換全新車型命名方式,從入門到頂級變為 Comfort、Life、Style、R-Line,代替原有的 Trendline、Comfortline、Highline 與 R-Line,售價則維持不變,不過在 Life 與 Style 中間新增智能特仕版,原為限量特式車,以 Life 版本為基礎增加包括主動式車道修正輔助系統、車道維持及偏移警示系統、車側盲點警示系統、後方橫向車流警示系統、緊急待援輔助系統。

Golf 除了掀背版本以外,另外還有 Variant 旅行車版本,車長從原本的 4,258 mm 加長車尾至 4,567 mm,讓後廂空間從原本的 380 公升提升至 605 公升,若將後座椅背傾倒則可擁有最大 1,620 公升。另外除了一般版本以外,Golf 還擁有 GTI Performance 與 R 性能版,兩者皆是搭載 2.0 升渦輪汽油引擎,並採用 7 速濕式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不過 GTI Performance 動力調校為 245 匹馬力搭配前輪驅動系統,R 則是 310 匹馬力搭配四輪驅動系統。

陸奕夫編輯

評論

Golf 選購指南–U-CAR 首推 280 TSI 智能特仕版

Golf 車系是 Volkswagen 經典掀背車系,歷代產品也獲得全球廣泛的支持,現行臺灣販售的第 7 代 Golf,儘管產品世代已屬後期,全新第 8 代也已於 2019 年底發表。不過,現行第 7 代 Golf 車系仍屬於中型掀背車的主流產品,尤其 Volkswagen 持續將先進主動安全科技的 IQ.DRIVE 導入車系中高階車型,因此,位於車系中階的 280 TSI 智能特仕版,擁有主動式車道修正輔助、車道維持及偏移警示、車側盲點警示、後方橫向車流警示與緊急待援輔助系統等,成為 U-CAR 首推的 Golf 車系車型版本。

Mazda Mazda3 5 門

  1. 價格帶:84.9~99.9 萬
  2. 動力:165 匹馬力
  3. 加分亮點:Kodo 2.0 魂動第 2 代設計語彙塑型
  4. 加分亮點:全新 Skyactiv-Vehicle Architecture 車體結構技術
  5. 加分亮點:標配全速域 MRCC、CTS 巡航模式車道維持
  6. 遺憾之處:僅 2.0 自然進氣動力較不具稅賦優勢,尚未導入 Skyactiv-X 動力科技、車道維持僅支援時速 55 公里以下

Mazda 原廠於 2017 東京車展帶來 Kai Concept 概念車,率先揭示 Kodo 2.0 新世代魂動設計語彙。而第 4 代 Mazda3 量產版接續在隔年 2018 洛杉磯車展登場,大致承襲概念車的身形。國內市場於 2019 年 6 月正式導入新世代 Mazda3,採 Skyactiv-G 2.0 單一動力,2021 年式 5 門掀背改為 4 車型編成,最主要追加了 84.9 萬元的尊榮安全型,全車系售價為 84.9 至 98.9 萬元不等,並將 MRCC、CTS 列為 5 門標配,旗艦型以上追加換檔撥片,旗艦進化型還追加真皮座椅、駕駛座 8 向電動座椅與記憶。

新世代 Mazda3 獲德國紅點設計大獎肯定,車側起伏的鈑件形塑光影變化,但 4 門以流暢修長為主,5 門掀背則以厚實 C 柱帶來動感氣息。車內中控臺築構環繞駕駛者的布局,標配 7 吋數位儀表、8.8 吋懸浮式螢幕、Apple CarPlay 連接等,頂規車型更配有前檔投影式 HUD,系統採用全新的 Mazda Connect 介面,原廠導航能分屏顯示資訊,操作更為直覺。前座座椅剪裁讓身體維持「S 曲線」狀態,Skyactiv-Vehicle Architecture 車輛結構技術強化車內靜肅性與舒適性,頂規搭載的 Bose 環繞音響更能提供出色的聽覺享受。

國內 Mazda3 未導入 Skyactiv-X 引擎,僅提供 2.0 升直 4 自然進氣單一動力,搭載 6 速手自排下,可輸出最大馬力 165 匹、21.7 公斤米的表現,GVC+系統也進一步提升行車穩定性。

張旭編輯

評論

Mazda3 5 門版選購指南–U-CAR 首推尊榮安全型

自第 3 代全面改採進口導入的 Mazda3 車系,憑藉造型設計與豐富的主被動安全科技,大舉吸納許多支持者,尤其是 5 門掀背車型,更是車系的銷售主力。而第 4 代 Mazda3 除全車系標配 i-Activsense 主動安全科技,更在旗艦車型以上進一步搭載 360 度環景輔助、SBS-R 智慧倒車煞車輔助與 SBS-RC 智慧後車盲區煞車輔助等系統,而由於新年式追加標配 MRCC、CTS 的入門版本,若非需要高階的豪華科技配備,U-CAR 則首推最齊備的尊榮安全型。

Suzuki SX4

  1. 價格帶:85.8 萬
  2. 動力:140 匹馬力
  3. 加分亮點:2 代小改款換上全新車頭造型
  4. 加分亮點:掀背級距內少數融合跨界休旅元素
  5. 加分亮點:1.4 升渦輪引擎取代 1.6 升自然進氣引擎
  6. 遺憾之處:尚未能補上 ADAS 先進主動安全科技

Suzuki SX4 在 1 代車型時定位為中型掀背,到了 2013 年時推出 2 代大改,將車身尺碼再略為放大加高,融入 SUV 運動休旅的跨界風格,而後在 2016 巴黎車展推出小改款,國內則是在 2017 年 7 月正式導入。2 代小改 SX4 除了外觀造型的調整之外,最大的改變莫過於動力單元的更換,以 1.4 升 Boosterjet 缸內直噴渦輪引擎,取代舊有的 1.6 升自然進氣引擎,可提供 140 匹最大馬力及 22.4 公斤米峰值扭力,配上 6 速手自排變速箱與怠速熄火系統。根據能源局的油耗資訊,繳出市區每公升 13.79 公里、高速 20.24 公里,以及平均每公升 17.3 公里的油耗表現。

在車輛重點配備方面,包含 LED 頭尾燈組、LED 晝行燈、17 吋胎圈設定、7 氣囊、ESP、藍牙連接、定速系統、自動防眩中央後視鏡以及雙區恆溫空調、三幅式真皮多功能方向盤等等。至於 SX4 的車室空間應用,具備後座座椅 6/4 分離可向前折疊,使得行李廂容積可從 430 公升到 850 公升之間做變化應用。

Toyota Prius

  1. 價格帶:114.9 萬
  2. 動力:122 匹馬力(綜效)
  3. 加分亮點:採用 Toyota 招牌 1.8 升油電混合動力
  4. 加分亮點:小改款追加 BSM 盲點偵測及 RCTA 後方警示
  5. 加分亮點: 具備 LTA 車道維持與全速域 ACC
  6. 遺憾之處:油電車型普及後,車型特色漸被稀釋

堪稱為油電混合動力先驅的 Toyota Prius 車系,現今已來到第 4 代小改款車型,國內則是選擇在 2019 年 2 月導入販售,維持既有的單一車型選擇。小改款車型主要針對外觀內裝及安全配備上做出更動,小改款 Prius 車系改採造型經過更新的 Bi-Beam LED 頭燈組,且包含水箱罩、進氣柵口以及前保桿造型皆全數經過修飾,車尾部份亦透過全新造型的尾燈組及後保桿設計帶來新意,另外國內導入車型還提供了三款新色選擇及新型雙色輪圈蓋的配置。

內裝部份的更動,除了中控台改採黑色鋼琴烤漆外,並具備 Qi 無線充電座及 8 向可調電動駕駛座椅配備,以及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智慧型手機連接車載系統,提升科技使用便利性。動力配置上,小改款 Prius 車系則維持 1.8 升 Atkinson 自然進氣引擎、電動馬達及電池模組的基礎架構,並具備 122 匹綜效馬力輸出,與動力系統搭配的則是 E-CVT 無段變速系統,其平均油耗可達到每公升汽油行駛 26.7 公里的水準。

在主被動安全設定上,除了既有的 7 具輔助氣囊及 TSS 主動安全防護系統外,小改款新增 BSM 盲點偵測系統及 RCTA 後方車側警示系統,並在 2020 年 9 月發表的新年式車型中,且於 Toyota Safety Sense 主動安全系統中,針對 ACC 主動式車距維持系統升級為全速域作動,並加入 Stop & Go 功能;LDA 車道偏離警示則升級為 LTA 車道循跡輔助,搭配 ACC 作動時,可將車輛行駛路線維持於車道中心。此外,AHB 智慧型遠光燈自動切換、BSM 盲點偵測及 RCTA 後方車側警示皆維持標配。其中 PCS 預警式防護系統具備煞車力道輔助功能,同時加入了主動煞車輔助,具備日夜行人偵測以及日間自行車騎士偵測功能。

Subaru Impreza 5 門

  1. 價格帶:94.8 - 99.8 萬元
  2. 動力:114 匹馬力
  3. 加分亮點:水平對臥引擎搭配全時四輪驅動設定,底盤傳動具備獨特性
  4. 加分亮點:小改款導入全新 C 型 LED 頭燈與黑色鋼琴烤漆介面
  5. 加分亮點:Eyesight 3.0 安全輔助科技,小改款增加 RAB 自動倒車煞車系統
  6. 遺憾之處:114 匹 1.6 升水平對臥引擎,單一動力性能較弱勢

選擇於 2016 年紐約車展發表的第 5 代 Subaru Impreza 車系,是品牌旗下最早導入新世代 SGP 模組化底盤平臺的車系,SGP 底盤具有重心下降 5mm 的布局、且讓車輛剛性大幅提升。日本 Subaru 最早於 2019 年 10 月發表第 5 代小改款 Impreza 車系,而國內總代理台灣意美汽車選擇在 2020 年 3 月導入臺灣,動力則維持 1.6 升單一動力單元、並沒有導入 2.0 升引擎或 e-Boxer 油電動力,全車系取消導入四門轎車、五門改為雙車型設定,1.6 i-S 與 1.6 i-S EyeSight 雙車型售價則分別為 94.8 萬、99.8 萬,售價相較改款前並無調整。

安全駕駛輔助部分,小改款 Impreza EyeSight 車型部分最重要為新增 AB 自動倒車煞車輔助,其餘系統則與改款前相同,配備包含「全速域 ACC 主動車距控制定速巡航系統」、「PCB 預防碰撞自動煞車系統」、「PCTM 預防碰撞油門控制」、「LDW 車道偏離警示」、「LSW 車道偏擺警示」、「LVSA 前車駛離警示」等 6 大系統。動力方面,國內 Impreza 車系全數採用 1.6 升自然進氣水平對臥 4 缸,原廠代號為 FB16,馬力 114 匹可於 6,200 轉時輸出、扭力 15.3 公斤米則可於 3,600 轉時全數湧出。

張旭編輯

評論

Impreza 5 門版選購指南–U-CAR 首推 1.6 i-S Eyesight

儘管此代 Impreza 受限於動力性能數據較弱,114 匹的帳面數據在同級距未能佔有優勢,但是水平對臥引擎、四輪驅動系統搭配 SGP 模組化底盤平臺技術,以及豐富的主被動安全配備,仍讓 Impreza 擁有良好的產品基礎。而在考量先進主動安全配備後,擁有車系最完整 EyeSight 科技,價差5萬元的 1.6 i-S Eyesight 車型,會是 U-CAR 首推車型。

Toyota Prius PHV

  1. 價格帶:125.9 萬元
  2. 動力:122 匹馬力(綜效)
  3. 加分亮點:小改款改採 5 人座配置
  4. 加分亮點:具備全速域 ACC、LTA 車道維持、BSM 盲點偵測與 RCTA 後方車側警示
  5. 加分亮點:能源局平均油耗測試,每公升汽油可行駛 109.9 公里
  6. 遺憾之處:國內消費者對插電油電動力車型的接受度

現行 Toyota 品牌國內販售進口車型中、唯一採用插電式混合油電動力的 Toyota Prius PHV 車系,新車於 2017 年 4 月引進國內販售,並接續在 2019 年 8 月於臺灣市場推出了小改款車型,現今仍為國內新車市場上、售價最低的一款插電式混合油電動力車款。小改款車型除了在新車售價上有所調降外,外觀亦新增晶燦紅與尊爵黑兩款新車色,且由原本 4 座改為更實用的 5 人座配置,內裝亦改採黑色鋼琴烤漆飾板,並新增 Qi 無線充電座配備。

Prius PHV 小改款維持 1.8 升自然進氣引擎搭配電動馬達的組合,並搭載 8.8 kWh 鋰電池組,根據原廠提供的測試數據顯示,Prius PHV 在純電模式下,最遠行駛里程為 64 公里、純電最高時速則可達到 135 公里,平均油耗每公升汽油可達到 109.9 公里水準。

主被動安全表現部份,Prius PHV 小改款具備 7 具輔助氣囊以及 Toyota Safety Sense 主動安全系統外,更增加 BSM 盲點偵測警示系統及 RCTA 後方車側警示系統,並於 2020 年 9 月推出的新年式車型,將 ACC 全速域主動式車距維持定速系統(含 Stop&Go)、LTA 車道循跡輔助系統加入其中,能提供偏離警示、轉向輔助與 ACC 開啟時的置中維持。

Nissan Leaf

  1. 價格帶:149 萬元
  2. 動力:140 匹馬力
  3. 加分亮點:全球累積銷售量最多純電動車 (2019 年以前)
  4. 加分亮點:最大續航里程 311 公里
  5. 加分亮點:標配 ICC 智慧定速控制系統
  6. 遺憾之處:快充網絡佈建較未完備,現階段較不利臺灣島內遠距續航行駛便利性

第 2 代 Leaf 於 2017 年發表,2019 年 8 月正式導入臺灣。新車採用更多銳利的筆觸刻劃外型,車頭採用呈現現代化及具有科技感的偽水箱罩和頭燈組,車側則是取材自機翼的設定,打造出流線且特別的外型輪廓,不僅擁有 0.28 Cd 的低風阻,同時還能改善高速行駛的穩定度,車尾則是延續車頭相似的概念,但仍然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掀背造型設定。內裝部分採用駕駛者導向的分區概念,並且導入數位儀表、7 吋中控螢幕等增添科技感,方向盤和座椅都加入藍色車縫線作點綴以提升質感,後排座椅則支援 6/4 分離傾倒,將原先 435 公升的行李容積進行擴增。

動力部分搭載 40 kWh 的鋰電池組,搭配輸出功率 85 kW 的電動馬達,擁有 140 匹的最大馬力,以及 32.6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最為關鍵的續航里程部分,總代理公布數據為 311 公里。此外,這一代 Leaf 導入原廠稱為 e-Pedal 的電子油門技術,可以讓一般的油門切換為可控制加速或煞車的踏板。至於駕駛輔助配備搭載包括 ICC 智慧定速控制系統、LDP 車道偏離預防、IEB 防追撞緊急煞車系統等配備。

Peugeot 308

  1. 價格帶:96.8~118.8 萬元 (不含 GTi)
  2. 動力:130 馬力 (不含 GTi)
  3. 加分亮點:Peugeot 品牌中型掀背銷售主力
  4. 加分亮點:1.2 升 3 缸汽油渦輪引擎
  5. 加分亮點:搭載 Peugeot i-Cockpit 駕駛艙設計
  6. 遺憾之處:風格獨具但銷量較冷門,且產品世代已較接近後期

以法系美學設計、而在國內進口掀背市場上擁有鮮明特色的 Peugeot 308 車系,現行車款為 2017 年底引進的小改款車型,其主要針對車頭造型有所更動,並強化了車室配備設定。而藉由小改款車型的導入,總代理寶嘉聯合亦簡化了 308 車系的編成,提供 1.2 升 3 缸汽油渦輪引擎設定,初期採 Allure 單一高階車型,後續引進 Active 及 Active+兩款配備上較為入門的車款,藉此降低新車的入手門檻。

而在高性能版本的 308 GTi 車型部份,其動力配置則維持 1.6 升雙渦流渦輪直噴汽油引擎的設定,可提供 270 匹最大馬力及 33.7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輸出,且僅提供單一 6 速手排設定,,可說是專為熱血性能迷所開發的車款,根據原廠提供的測試數據,308 GTi 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6 秒就可完成。不過較為可惜之處,在於包含 ASB 主動式煞車輔助系統及 LKA 維持車道輔助系統等主動安全配備,皆僅配置於 Allure 車型,其它包含 Active、Active+甚至是頂規的 308 GTi 車型皆未搭載。

陳慶峰編輯

評論

308 選購指南–U-CAR 首推 1.2L PureTech Allure

銷售量儘管無法與主流掀背車相比,但向來為法系掀背車大本營的 Peugeot,旗下 308 車系仍有其獨特魅力,也是國內目前中型掀背車獨有的法系作品。若獨鍾法系掀背車的消費者,U-CAR 首推 1.2L PureTech Allure 車型,相較於中低階車型,更搭載了 DAA 駕駛注意力警示、EBA 緊急煞車力道輔助裝置、FCW 前方車距警示、HBA 智慧型遠近頭燈、ISA 智慧型速率調整、LKA 車道維持與 SLI 速率掃描辨識系統,讓 ADAS 安全輔助更為齊備。

Škoda Scala

  1. 價格帶:89.9~103.9 萬元
  2. 動力:115~150 匹馬力
  3. 加分亮點:全車系標配 9 氣囊、ACC 等各種主動安全配備
  4. 加分亮點:級距唯一標配電動尾門
  5. 加分亮點:全車系標配手機無線充電板與後座冷氣出風口
  6. 遺憾之處:底盤隔音略差

拉丁文意思為「階梯」的 Scala,是Škoda 品牌推出的全新中型掀背作品,是第一輛架構於 Volkswagen 集團 MQB A0 平臺之上的Škoda 新車,外觀部分以概念車 Vision RS 為基礎打造,擁有不同於品牌其它車系的樣貌,細長的頭燈及寬扁的水箱罩,替 Scala 營造出成熟的視覺效果與運動風格。內裝則是同樣基於 Vision RS 量產化,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多媒體系統螢幕從原本包覆在中控臺內設計,改採用原廠稱為 free-standing 的獨立擺放,讓車內顯得更加乾淨寬敞。

Škoda Taiwan 於國內導入 1.0 TSI 以及 1.5 TSI 兩款汽油引擎,並且各自分為 2 種車型,動能板與精英版全車系標配電動尾門、8 吋中央娛樂系統、無線充電板、雙區恆溫空調與後座出風口,安全配備則是標配 9 氣囊、ACC+AEB、車道偏移輔助、倒車顯影、盲點偵測等配備;豪華版則是增加雙前座椅加熱、平底方向盤、前倉氣氛燈、免鑰匙啟動系統、Alcantara 真皮座椅與行李廂平整化雙層地板等舒適配備。

陸奕夫編輯

評論

Scala 選購指南–U-CAR 首推動能版

Scala 車型選擇相對簡單,先選擇動力、再選擇配備,動力不同但是相對車型的配備是相同的。相較於其他版本,搭載 1.0 TSI 的動能版即已擁有極高的 CP 值,除了年繳稅金較省與油耗表現更好以外,入門即已標配包括 9 氣囊、ACC、車道輔助等各項主被動安全配備與駕駛輔助系統,另外還包括無線充電板、所有車型都統一配備的 8 吋螢幕中央娛樂系統,以及級距唯一的電動尾門也都是全車系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