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以為,與陳意凡同場較勁 F1 2019 賽車遊戲後,這篇心得文的標題可以寫:追上職業冠軍車手陳意凡的唯一機會!

直到比賽過後,心裡只會大嘆:原來這就是凡人與冠軍車手的差距阿......

看完這兩句話,大家應該都能料到,筆者我是在 F1 2019 賽車遊戲上與陳意凡進行了一場車賽,成績也不是太好看。但為何要把「家醜」攤開來與讀者們分享?

這絕不是為了業配 F1 2019 遊戲或者其他東西,而是筆者希望透過這場電競賽事,從事前練習到比賽結束的心路歷程,帶大家認識這塊國內較不被看重,但在國外已頗為盛行的「模擬電競賽車」,究竟其價值與難度何在?與真實賽車感受有多少相同與相異處呢?

我本來以為,與陳意凡同場較勁 F1 2019 賽車遊戲後,這篇心得文的標題可以寫:追上職業冠軍車手陳意凡的唯一機會!直到比賽過後,心裡只會大嘆:原來這就是凡人與冠軍車手的差距阿......

只是抱著對賽車遊戲的熱愛,卻莫名加入了一場難度超乎想像的賽車遊戲

相信對於喜歡汽車的網友們,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賽車遊戲,而當然賽車遊戲的類型琳瑯滿目,早期可能有像是樂趣為主的瑪莉歐賽車、電腦版的跑跑卡丁車、介於真實與樂趣的頭文字 D、極速快感 Need For Speed,或是能更趨擬真設定的 Assetto Corsa、GT Sport 等賽車遊戲,加上智慧型手機出現,有各種賽車手遊,選擇更是不勝枚舉。而不管什麼遊戲,即便像是跑跑卡丁車,筆者也玩過,明白各種遊戲都存在有專屬的技術難度。

瑪莉歐賽車、電腦版的跑跑卡丁車雖有其技術難度,然而本質設定仍屬樂趣導向。
介於真實與樂趣的有像是頭文字 D、極速快感 Need For Speed,提供真實世界可見到的車款,但遊戲內容仍以劇情或是滿足樂趣為首要訴求。
至於像 Assetto Corsa、GT Sport 等賽車遊戲,伴隨有方向盤模擬器,提供更具擬真的賽車感受。

筆者玩到目前為止的賽車遊戲,雖不敢說有哪款遊戲已經玩成「精」、但過去自認至少都能在短時間練習到有中上的程度。而在看見先前 4 月全球疫情爆發正嚴重之際,SGAN Motorsports 電競賽車隊便決定舉辦一場以 F1 賽車遊戲,雖然筆者過往沒玩過 F1 2019,但想說「應該不會太難」,稍練一下就沒問題,便被該死的好勝心推入參加一場臥虎藏龍、還頗具難度的遊戲賽事中。

SGAN Motorsports 電競賽車隊便決定舉辦一場以 F1 賽車遊戲,結果筆者就被該死的好勝心推入參加一場臥虎藏龍、練遊戲練到枯燥乏味的電競賽車中。

在這也補充說明一下為何 SGAN Motorsports 電競賽車隊想舉辦這場 F1 電競邀請賽,一方面在全球疫情爆發之際、沒有真正 F1 賽車能看,加上當時許多真正的 F1 車手也會透過 F1 2019 遊戲直播遊玩過程,因此 SGAN Motorsports 電競賽車隊便決定來舉辦一場邀請賽。

筆者也在報名之後,得知除了 SGAN Motorsports 電競賽車隊的成員會參加之外,還邀請到包含職業冠軍車手陳意凡、曾參加澳門 WTCR 大賽車車手盧啟峯、多位業餘車手、資深業餘電競玩家、賽車遊戲 Youtuber 等等。得知這樣的參加陣容後,在擔心當中還稍為定了個目標:「不要落後陳意凡太遠就好...」結果開始練習之後,才知道這是個癡心妄想。

在這要向陳意凡說聲抱歉:不是因為我對自己太有自信,是我以為陳意凡練習沒很久的話,我倆差距應該不會差太多......

在報名之後,得知除了 SGAN Motorsports 電競賽車隊的成員會參加之外,還邀請到包含職業冠軍車手陳意凡、曾參加澳門 WTCR 大賽車車手盧啟峯、多位業餘車手、資深業餘電競玩家、賽車遊戲 Youtuber 等等...大家自己看看這多讓人心累的選手名單。圖片引自 SGAN Motorsports 官方臉書。
廣  告

模擬電競賽車,可不是手遊極速領域、跑跑卡丁車所能比擬

既然報名了,還是要花時間練習吧!

在確認有哪些參賽選手、比賽時間、比賽地圖選定「晴天的美國站」後,抱持著「少輸為贏」的心情,還有大約 1 個星期的練習時間。不過畢竟星期一到五要上班,還有一些生活瑣事要處理,嚴格計算能夠練習遊戲的總時數不到 12 小時。

該場賽事地圖選定「晴天的美國站」

在開始練習 F1 2019 之前,筆者最後接觸的一款賽車遊戲是手遊極速領域,如今要再次遊玩更為真實的賽車遊戲,多少還是會有些不適應。帶著重新適應的感覺,拿起僅有的「X-Box 手把」開始練習,但同事得知後,表示沒有方向盤模擬器,就等著當砲灰吧!

說到這裡,相信應該有不少網友跟筆者一樣,玩賽車遊戲頂多是用鍵盤(PC)或者手把(PS4、X-Box 等等)玩,筆者一直以來也只透過鍵盤或者 X-Box 手把玩賽車遊戲,甚至還會覺得自己玩的也不錯阿!也是能贏電腦阿!沒方向盤模擬器參加這場 F1 2019 邀請賽難道會這麼慘?

F1 2019 對於整個賽道的介紹,猶入在看真正 F1 般的擬真,諸多賽道細節介紹也實際來自真實的 F1。

答案沒錯,就是會很慘!這場電競賽車可不是打電腦的碰碰車,也不是手遊全程想辦法甩尾集氮氣或吃道具這麼簡單。

在詢問主辦單位 SGAN Motorsports 電競賽車隊後,表示這場電競賽車要把「ABS、TCS」還有各種輔助給關閉!同時得知到陳意凡自我練習美國站的最速成績為 1 分 31 秒 xxx。

這一關輔助就是噩夢的開始,原先筆者用手把加上開輔助的狀態下,還能跑個 1 分 35 秒的最快單圈成績,輔助全關後,就是無數的打滑地獄,加上手把板機行程短,非常難控制油門與煞車的深淺,不是全油門全煞車、就是全放,幾乎難以「含著」行駛,練到此刻筆者已經發覺「不要落後陳意凡太遠就好...」根本是癡人說夢,當砲灰也就算了,能不能完賽還是個大問題。

輔助全關後,就是無數的打滑地獄,加上手把板機行程短,非常難控制油門與煞車的深淺,不是全油門全煞車、就是全放,幾乎難以「含著」行駛。

調整賽車配置終於能用手把跑完單圈,但實際比賽不能調車輛設定,只好求助模擬器

經過一個晚上的打滑噩夢,當下不服輸的自己開始嘗試各種車輛設定,包含懸吊、胎壓、空力套件等等的,發現這樣調整後,還真讓車輛開起來順暢許多,在關輔助的情況下終於能用手把跑出 1 次最速單圈 1 分 36 秒 XXX 的成績。

這時,又再傳來第 2 個打擊,終於不得不屈就使用模擬器。

主辦單位跟筆者說明,當天比賽採統規方式,所有車輛設定全數鎖定,採電腦預設的標準,陳意凡也是以該套標準,駕駛 Mercedes-AMG 車隊的車輛,跑出 1 分 31 秒 xxx 的。聽到這裡,距離比賽只剩 2 天的時間了,才明白手把只能玩樂趣,要跑出「還能看」的成績真的只能求助模擬器了。

主辦單位跟筆者說明,當天比賽採統規方式,所有車輛設定全數鎖定,採電腦預設的標準,陳意凡也是以該套標準,駕駛 Mercedes-AMG 車隊的車輛,跑出 1 分 31 秒 xxx 的。

也很感謝 SGAN Motorsports 電競賽車隊 Kimi 經理與長期擔任電競賽車主播的 Mario Chang,透過 Kimi 經理介紹 Mario Chang 借給筆者模擬器使用,因此在禮拜六晚上(比賽是禮拜日晚上)終於首次嘗試全套方向盤模擬器,這才感受到從轉向、油門、煞車能練習深淺控制的差異,真的不是手把所能比擬,也終於能在電腦預設的車輛設定下,不僅能多次順利開完一圈,最速單圈成績也從 1 分 40 秒 xxx 也挺進至 1 分 35 秒 xxx。總計自己在模擬器上練習的時間約莫 6 個小時。

不過這樣的成績當然距離冠軍車手還是相差很多,但也就只能硬著頭皮上場,祈禱多一點人撞車出局了(?)

很感謝 SGAN Motorsports 電競賽車隊 Kimi 經理(左)與長期擔任電競賽車主播的 Mario Chang(右),透由 Kimi 經理介紹 Mario Chang 借給筆者模擬器使用。(圖片引自 SGAN Motorsports 電競賽車隊經理 Kimi 臉書)
在禮拜六晚上(比賽是禮拜日晚上)終於首次嘗試全套方向盤模擬器,這才感受到從轉向、油門、煞車能練習深淺控制的差異,真的不是手把所能比擬。(圖片引自 SGAN Motorsports 電競賽車隊經理 Kimi 臉書)

筆者排位賽沒能跑到,只得從第 20 名出發,所幸最後順利完賽、陳意凡拿下冠軍

在正式比賽當天,依主辦單位設定賽制會先跑個 10 幾分鐘的排位賽,最後進行 14 圈的美國站正賽。

但這時卻發生了線上遊戲最不該出現的狀況,也就是沒注意到有參賽者沒能順利加入遊戲房內,就直接開始了,而那唯一被遺漏的正是筆者本人。也因此筆者沒能去適應車輛(筆者練習時都是用 Mercedes-AMG 車隊的車輛,比賽則正好與陳意凡同用 Williams 車隊的車)、也沒能拼單圈與起跑順位。

補充說明,房內 20 個人的車輛是以 2019 賽季的 F1 車款,先搶先贏,而陳意凡使用的是 Williams 車隊的賽車,排位賽作出 1 分 32 秒 xxx 的最速成績,從第 2 名起跑,而筆者由於沒能參加到排位賽,後續進入正賽後,只得以第 20 名起跑。最後雖然中間一度因為前方出現車禍而上到第 8 名,但卻因為對車輛的不熟悉,數度打滑只以 17 名完賽(至少完賽也是不幸中的大幸?)

陳意凡使用的是 Williams 車隊的賽車,排位賽作出 1 分 32 秒 013 的最速成績,從第 2 名起跑,而筆者由於沒能參加到排位賽,後續進入正賽後,只得以第 20 名起跑。

而陳意凡贏過多位電競賽車老手,其正規賽的最速單圈成績為 1 分 35 秒 318,雖然不敵第 2 名的電競選手寫下的最速 1 分 35 秒 182,然而在穩定的表現下,以 4.158 秒的差距拿下冠軍寶座。

陳意凡贏過多位電競賽車老手,其正規賽的最速單圈成績為 1 分 35 秒 318,雖然不敵第 2 名的電競選手寫下的最速 1 分 35 秒 182,然而在穩定的表現下,以 4.158 秒的差距拿下冠軍寶座。

參賽心得:玩遊戲玩到生無可戀、模擬賽車讓一般民眾更認識真實賽車的機會

透過此回電競賽車的體驗,筆者與大家分享一些心得體悟:

  1. 第一次玩賽車遊戲玩到覺得痛苦

相信絕大多數人跟筆者一樣,玩賽車遊戲就是為享受真實世界所沒能獲得的成就感、甚至是駕馭這些可能一輩子都買不起的跑車、賽車。

然後當遊戲也要論真正的輸贏,不只是打電腦,那一切就沒那麼簡單了。在總練習時間將近 12 小時裡,只是重覆的跑著同一張美國站地圖。在不斷重複跑著相同地圖,單圈成績卻始終追不上冠軍車手的情況下,反倒覺得痛苦、有種生無可戀的鬱悶。

不過也在過程中試想,這何嘗不就像是真實賽車,在正賽前,就是不斷的在同一個賽道,重覆著同樣的嘗試、調整,只為求找出自己能跑出的最速方程式。

相信絕大多數人跟筆者一樣,玩賽車遊戲就是為享受真實世界所沒能獲得的成就感、甚至是駕馭這些可能一輩子都買不起的跑車、賽車。然而要論輸贏,在不斷重複跑著相同地圖,單圈成績卻始終追不上冠軍車手的情況下,反倒覺得痛苦、有種生無可戀的鬱悶。
  1. 模擬賽車不同於手遊,除了路線之外,還須要融入更多的賽車觀念

在臺灣雖然有像是極速領域、跑跑卡丁車等職業電競聯賽,且這些賽車遊戲也都需要具備對路線的熟悉、遊戲的操控技術純熟,然而卻沒有對於模擬真實賽車有更多的發展。實際上,模擬真實賽車所須具備的技術與知識,是與那些以甩尾、集氮氣為主的遊戲截然不同。

正因為如此,模擬真實賽車若想要拼出好成績,在現代遊戲越做越擬真的情況下,方向盤與踏板的整套模擬器也是不可或缺的配備。而透過模擬器在駕駛的時候,遊戲在許多不同車輛參數下,會試著營造轉向不足、轉向過度或者打滑等情形,雖然與真車絕對還是有落差,但更多的賽車概念運用才有機會讓遊戲中的速度更快。筆者也從中更認識到原來 F1 賽車還有這麼多細節可以去調整。

所以為何許多 F1 車手在疫情期間,透過遊戲跑 F1,不單只是打發時間,也是從中去記憶路線、模擬些許駕駛感受。

在臺灣雖然有像是極速領域、跑跑卡丁車等職業電競聯賽,且這些賽車遊戲也都需要具備對路線的熟悉、遊戲的操控技術純熟,然而卻沒有對於模擬真實賽車有更多的發展。
  1. 即使是遊戲的排位賽,也如同真實比賽一樣重要

這一點就是來自於筆者沒能參加到排位賽,而主辦單位也沒注意到,就這樣被迫從最後一名、帶著陌生感覺比賽。

但事實上,遊戲中的排位賽跟真實世界的排位賽一樣重要,一來是爭取自己的起跑位置、二來因為車輛是先搶先贏,除非搶到自己已經練習很久的賽車,不然還是需要稍微花時間適應。縱使已經統一不可更改車輛參數,且也沒有真實世界可能存在的天候、路面狀態等因素要去了解,但遊戲中的排位賽也是在幫助參賽者可以更快進入比賽狀態、了解對手的狀況等等。

圖為 F1 Ferrari 車隊車手 Charles Leclerc 直播玩 F1 2019 畫面,不單只是打發時間,也是從中去記憶路線、模擬些許駕駛感受。

職業冠軍車手在遊戲一樣厲害的原因?好的賽車觀念能幫助快速適應遊戲

在上述筆者個人的遊戲心得過後,仍然還是要請益一下職業冠軍車手陳意凡,以職業車手的角度來看模擬賽車,究竟存在多少價值?

在這場 F1 2019 電競邀請賽,陳意凡贏過的除了其他一些業餘車手之外,更不乏有模擬賽車遊戲的遊玩時間超過 5、6 年、遊戲時數好幾百小時的電競選手,但陳意凡回想其練習的時間應該也不過 3、4 天,雖然無法細算遊戲時間多長,不過聽到這裡,估計遊戲時間也不會比筆者多多少,心中已經產生「天與地」的距離感......

陳意凡回想其練習的時間應該也不過 3、4 天,雖然無法細算遊戲時間多長,不過聽到這裡,估計遊戲時間也不會比筆者多多少,心中已經產生「天與地」的距離感......

陳意凡回應表示,或許因為自己的賽車經驗,即使在遊戲中的練習,心中有很清楚的概念,知道每一圈練習要抓的重點是什麼,可能是過彎速度、可能是電腦會裁罰切西瓜的極限在哪等等。

陳意凡回應表示,或許因為自己的賽車經驗,即使在遊戲中的練習,心中有很清楚的概念,知道每一圈練習要抓的重點是什麼。

而問到究竟以 F1 2019 裡面可調整的參數,與真實賽車的差異有多少?陳意凡回答到,他也不見得真的對每個參數都很熟悉,一方面也沒開過真正的 F1,但單論可調的參數與行駛回饋的擬真度,陳意凡另外覺得有別款賽車遊戲更擬真。

因為遊戲設計可調整車輛設定的大方向基本上是固定的,有的可能怎麼開就是會比較容易推頭、有的可能就是比較容易打滑可以玩甩尾,遊戲工程師在最初的開發階段,都會定好要帶給玩家的體驗是什麼。所以回過頭來說,陳意凡在練習時,一方面也是在感受遊戲設計的車輛回饋,加上大家車輛參數是固定的,抓到那個參數感覺就好。

遊戲設計可調整車輛設定的大方向基本上是固定的,有的可能怎麼開就是會比較容易推頭、有的可能就是比較容易打滑可以玩甩尾,遊戲工程師在最初的開發階段,都會定好要帶給玩家的體驗是什麼。

在與陳意凡請教的過程中,筆者體會到的是,好的賽車遊戲技術不見得能用在真實賽車,但若有好的賽車觀念,套用在遊戲中卻是能讓遊戲作為驗證觀念的工具。

畢竟在真實賽車中,如前面提及,還有天候狀況、路面狀況、輪胎、甚至是很多機件反映在車輛的回饋,這是遊戲中目前仍難以呈現的(筆者在此不說絕對,因為科技的進步,難講某天是否會開發出更擬真的遊戲),而只單純從賽車遊戲訓練的技術,很難去配合這些變數會呈現的賽車狀況。

在與陳意凡請教的過程中,筆者體會到的是,好的賽車遊戲技術不見得能用在真實賽車,但若有好的賽車觀念,套用在遊戲中卻是能讓遊戲作為驗證觀念的工具。

但模擬賽車的價值,就在於其將賽道、賽車等完整收錄,且遊戲公司將更多真實賽車可調的內容放入,讓賽車選手可以去測試自己對該條賽道的理解度,是否能讓自己在遊戲中跑出更快的成績,這或許也解答為何許多 F1 車手,也都將模擬賽車列為訓練菜單之一。

總結來說,模擬真實賽車遊戲,不是在訓練賽車觀念與技術,而是在「驗證」,因此如同陳意凡這樣的冠軍車手,為何到了賽車遊戲中,不花多少時間便能贏過許多電競好手,或許就是最佳印證。

另外一個總結就是...陳意凡真的太猛,希望未來有機會在從遊戲中與其較量時,別再輸那麼慘啦!

SGAN Motorsports 賽車電競戰隊官方粉絲頁

SGAN Motorsports 賽車電競戰隊官方網站

若讀者對於賽車模擬器、方向盤有興趣想多加認識,可至 SGAN Motorsports 賽車電競戰隊官方網站、FB 粉專了解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