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劇《做⼯的⼈》從開播以來掀起⼀番熱議,讓普遍被認為是「社會低層」的⼯⼈們備受注⽬,訴說著⼯⼈們的辛酸與不平等待遇。放眼古今中外,底層勞動⼯作者的權益往往都是被忽視的,你我更是無法想像,在國際間被剝削的最嚴重、最不平等的竟是你我⼈⼿⼀杯的咖啡栽種、摘採者,即是所謂的咖啡農。

公平貿易對咖啡⼩農承諾提供⼀個能維持⽣計與永續經營的「保證收購價格」,這個價格能讓農⺠免除價格波動的傷害與保持⽣存尊嚴,同時可利⽤社區發展基⾦,改善當地社區⽔電、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

⾏政院主計處估計出臺灣 2019 年咖啡消費額⾼達近 800 億新台幣,但平均⼀杯近 100 元的咖啡,採摘咖啡⾖的咖啡農們卻賺不到 0.5 元,也就是說,臺灣近 800 億新臺幣的咖啡消費產值中,超過 99%的⾦額收入是到咖啡農以外的⼈⼿中,主要以⼤型食品財團、集團等等,其中不乏你我熟知的國際食品⼤廠,這些財團、集團遍布全球,因此咖啡農的收入很難有所改變,被壓榨的情形也幾乎是⽇復⼀⽇。

公平貿易咖啡同時關注兒童與婦女的社會⼈權,保障兒童接受教育的權利,提升婦女的經濟與社會地位。

其實咖啡農的權益不斷被剝削以及不對等的廉價勞⼒早已⾏之有年,根據國際咖啡組織(ICO)調查,臺灣⼈⼀年喝掉 28.5 億杯咖啡,市場規模超過近 800 億元新台幣,但在東非,⼀公⽄的咖啡⾖只賣約新台幣 0.5 元不到,將 1 公⽄的咖啡⾖沖泡成咖啡後,也只能賣到新臺幣 690 元;最殘酷的是,咖啡農⼀天的⼯資竟不到新臺幣 30 元。這樣的薪資僅能勉強活著,⼦女失去受教育的機會,不斷地提供勞⼒,無法改善,每⽇被壓榨的情形,已不是單純看過「做⼯的⼈」的我們可以想像。

加入公平貿易組織的農⼈與⼯⼈也被⿎勵使⽤永續的⽣產⽅式、尊重⾃然環境,所以全世界有近 80%的有機咖啡皆來⾃於公平貿易的⽣產者種植。

然⽽咖啡的型態百百種,市⾯上最常⾒的有⼿沖咖啡、掛耳咖啡、即溶咖啡、膠囊咖啡;其中⼜以膠囊咖啡最具爭議。尤其⾃膠囊咖啡問世後,「環保」⼀直是飽受爭議的問題,除了遭到環保⼈⼠的撻伐之外,世界知名⼤廠也爆出濫⽤童⼯與剝削農⺠採摘咖啡⾖的情形,導致形象⼤跌,膠囊咖啡發明⼈希爾⽂更曾公開表⽰:「不⽀持使⽤膠囊外殼。」

若想實際付出⾏動,關⼼農業勞動者們的⼈權,你可以開始購買有公平貿易認證的有機咖啡⾖,⽤喝咖啡對辛苦付出的咖啡農們獻上敬意與⼼⼒。

英國咖啡品牌 CRU Kafe,以「地球永續」的環保理念打造出 100%全鋁材質的膠囊,只要將咖啡渣取出後,膠囊殼即可直接丟入鐵鋁罐回收分類,完全落實環保概念。除此之外,CRU Kafe 在創始初期就積極地加入國際公平貿易協會並取得認證。

公平貿易以透明的管理⽅式與商業模式,建立⼀個負責任的商業網絡,讓消費者可以清楚追溯產品的來源。

CRU Kafe 臺灣區總經銷-葉⼜強表⽰:「CRU Kafe 訴求環保,更致⼒於地球永續,與咖啡農契作有機咖啡⾖,採⽤⾃然農法,無農藥、無殺蟲劑。並獲得國際公平貿易認證,保障⼈權,確保每位農⺠不被剝削。」

左 1 為 CRU Kafe 臺灣區總經銷-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