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叫作 B-Max,可是它卻沒有 B 柱。現正熱烈舉行的 2011 年日內瓦車展上,歐洲 Ford 帶來名為 B-Max 的全新作品。延續 Galaxy、S-Max 和 C-Max 等 MPV、MAV 家族的腳步,全新 B-Max 同樣以 MAV (Multi-Activity Vehicle) 的車身設定,結合高效節能的 1.0 升 EcoBoost 汽油引擎,欲在小型車級距中開闢全新天地。

歐洲 Ford 在 2011 年日內瓦車展上,帶來全新 MAV 作品 B-Max,欲在小型車級距中開闢全新天地。

目標切入小型車級距,全新 B-Max 採用與 Fiesta 車系相通的 B-car 底盤平台,車身長度稍稍超過 4 米,較 Fiesta 五門掀背多出 11 公分;與 C-Max 相較,全新 B-Max 的車長則短出 32 公分。嬌小的尺碼設定,使全新 B-Max 能夠輕鬆符合都會用車族群的需求。

與 Fiesta 共用底盤平台,全新 B-Max 擁有 4 米餘的車長,車身尺碼略長於 Fiesta,同時車身高度亦多出 11 公分,提供更寬敞多元的車室空間機能。

全新 B-Max 的設計風貌,可謂源自 2009 年日內瓦車展問世的 iosis Max 概念車款。以 Kinetic Design 設計語彙持續演化,融合 Ford 新一代的家族面容,B-Max 呈現出活靈活現的車式性格。而豐富起伏的鈑件摺線,亦讓 B-Max 的嬌小身軀擁有鮮明的肌理線條,同樣散發出運動氣息。

造型語彙源自 iosis Max 概念車,全新 B-Max 在嬌小的車身尺碼下,呈現出活靈活現的車式性格。

全新 B-Max 身上最為獨特的,即是其「無 B 柱」的車體設計。為了改善小型車為人垢病的座艙進出便利性,全新 B-Max 前門採取傳統的開啟方式,後門則以滑門方式向後拉開;而兩扇門中央慣見的 B 柱結構,在 B-Max 身上則已不復見。藉此,前後門同時開啟時,將可在車側劃開超過 1.5 米的進出開口,讓前後座乘員皆可輕易地乘入車室。而前後門組也能獨立開啟,讓乘員進出不受限制與干擾。

B-Max 身上最具特色的,莫過於獨特的無 B 柱設計。後門採用左右滑門設計,可為 B-Max 創造出超過 1.5 米的進出開口,讓前後座乘員皆可輕易地乘入車室。
廣  告

迎合年輕族群的喜好,全新 B-Max 的座艙設計流露出濃厚的科技氛圍。與 Fiesta 擁有高度的相似度,B-Max 運用流暢有力的線條,雕塑出動感快意的中控台造型。中控台上緣嵌入一組 6 吋的觸控式螢幕,搭配模仿手機設計的中控面板,乘員可就音響系統、衛星導航、通訊系統等進行整合操作。

B-Max 座艙與 Fiesta 有著高度的相似度,類似手機的中控台面板,搭配流暢有力的線條走勢,內裝設計相當符合年輕族群的喜好。

雖然定位為小型車級距產品,然而全新 B-Max 在車室質感上仍有其水平。中控台上半部採用皮革包覆,並輔以鋼琴烤漆面板來提升視覺效果。座椅和門板處,則採用黑色、褐色的交錯搭配,以營造更為亮眼的色彩美學。此外,玻璃車頂的設計,亦為 B-Max 帶來更顯明亮愉悅的乘坐氛圍。

玻璃車頂的配置,為 B-Max 車室引入大量的自然光源,創造出更加寬廣的車室乘坐感受。

在精巧的車身尺碼下,MAV 身段的 B-Max 同樣講求在空間機能上的訴求。除了寬敞的車門開口外,B-Max 的車身高度較 Fiesta 多出 11 公分,不論是乘坐或行李物品裝載上皆更顯寬裕。60/40 比例分離傾倒的後座椅倍,則讓車主自行調配車室空間組合,視不等人數及行李多寡進行變化。此外,在前乘客座椅背前傾後,B-Max 的車室更足以提供達 2.35 米的裝載長度,讓空間機能倍顯實用。

後座椅背 60/40 比例分離傾倒設計,加上前乘客座椅背傾倒功能,讓尺碼精巧的 B-Max 同樣能兼顧行李物品裝載的需求。

Ford 為全新 B-Max 選用一具 1.0 升 EcoBoost 汽油引擎,首見於 2010 年北京車展的 Start 概念車,三缸設定的 1.0 升引擎輔以缸內直噴、渦輪增壓、雙獨立可變汽門正時等技術,輸出功率已可取代傳統自然進氣設計的 1.6 升直列四缸引擎;另一方面,結合 Auto-Start-Stop 怠速熄火系統,1.0 升 EcoBoost 汽油引擎的燃油效能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足以應付都會通勤車主的使用訴求。

Ford 將為 B-Max 選擇一具 1.0 升 EcoBoost 汽油引擎,三缸設定的 1.0 升引擎輔以缸內直噴、渦輪增壓、雙獨立可變汽門正時等技術,足以因應一般都會通勤所需的動力水準。

考量到無 B 柱的設計,Ford 特別就 B-Max 的車側結構進行強化,以確保車輛的被動安全防護無虞。車門鈑件本身的結構已特別強化,同時在門軸絞鏈等處,亦採用高強度的硼鋼材質打造。在車門鎖扣與閂接處,原廠也確保其在撞擊下仍能維持穩固,以為車內乘員吸收並抵擋衝擊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