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打造極富操駕樂趣的德國車廠 BMW,在 2011 年推出旗下電動車子品牌「i」時,外界大多認為,這僅是 BMW 向世人展示其對未來車款的想望;但當都會小車 i3、油電混合系統超級跑車 i8 接連投入量產後,大眾才漸漸意識到,其對於電動車款的研發並非空談;如今,BMW 更進一步宣示,將自 2018 年開始逐年擴展旗下 i 系列車款的產量,並預計在 2020 年時,達到年產 10 萬輛的目標。

BMW 日前宣示,將自 2018 年開始逐年擴展旗下 i 系列車款的產量,並預計在 2020 年時,達到年產 10 萬輛的目標。

這番年產量 10 萬輛的說法,是 BMW 總裁 Norbert Reithofer 在日前舉行的 BMW 財務會議中所提出,雖然相較 Tesla 所宣示、將在 2020 年達到年產 50 萬輛電動車的目標有不少差距,但若翻開 2013 年的銷售數據,會發現該年最暢銷的插電式電動車款,年銷量也僅有 20,000 輛,由此處我們就可明白,BMW 在電動車的研發上確實費盡心思。

輕量、充電快,BMW「i」系列優勢

BMW 會對電動車市場深具信心並非全無道理;電動車無法普及的眾多原因中,常常為人詬病在於電池技術無法突破,而讓可行駛里程過短,而 BMW 為了解決難題,在德國的萊比錫建立了碳纖維車體生產線,打造出全世界首座大量生產的碳纖維工廠;用碳纖維打造的車身具備良好的輕量特性,從而讓電池的負載降低,可行駛的最大里程數自然也就增加了。

用碳纖維打造的車身具備良好的輕量特性,從而讓電池的負載降低,可行駛的最大里程數自然也就增加了。

另一個會讓消費者對電動車卻步的原因,在於車輛充電時間過長,以傳統 AC (Alternating Current) 交流電的充電方式為例,從電池耗盡的狀態到充飽電力,往往需要數個小時之久;而 BMW 最新投入研發的 DC (Direct Current) 直流充電技術,則可讓充電時間由數小時大幅縮短至數分鐘,而這個改變也增加了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選購意願。

廣  告

根據原廠的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為止,BMW 投入在 i3 和 i8 的研發資金已經超過 6 億歐元 (約 252 億臺幣);若是想要將產能擴至年產 10 萬輛的目標,勢必需要更多資金的挹注。而 BMW 靠著良好的成本控制,以及碳纖維領域的領先技術,成功使造車成本降低、獲取良好的利潤,這也是 BMW 能夠在電動車領域穩定成長的要素之一。

截至目前為止,BMW 投入在 i3 和 i8 的研發資金已經超過 6 億歐元;而 BMW 靠著良好的成本控制,以及碳纖維領域的領先技術,成功使造車成本降低、獲取良好的利潤,這也是 BMW 能夠在電動車領域穩定成長的要素之一。

而值得一提的是,BMW 另一個需要將「i」系列車款的產能擴至 10 萬輛的原因,即在於其需應付日趨嚴格的歐盟環保法規;根據規定,BMW 在 2020 年時,需達到麾下車款平均每行駛 1 公里僅排放 105 克二氧化碳的標準,但 BMW 在 2013 年的平均值是每行駛 1 公里排放 133 克二氧化碳,這也代表產量增加的零排汙電動車款,將可以使 BMW 在未來輕易通過環保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