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雨中,在距離法蘭克福約半小時車程的 Rüsselsheim,是小亮與全新一代 Hyundai Tucson 的初遇。

之所以到這來,是受總代理南陽實業的邀請,參訪 Hyundai 汽車數個重要的部門,以了解 Hyundai 品牌擠身全球頂尖汽車集團的成功要素。然而,在停車場遇見了這輛在 5 月才將推出的產品,自然要把握機會好好欣賞一下。

位於 Rüsselsheim 的 Hyundai 汽車歐洲研發暨設計中心,是打造出 Tucson 的地方,也是此次牌體驗之旅的重點。

Tucson 之名對於臺灣的消費者已經略感陌生,這款以美國亞歷桑納州大城為名的 Hyundai 品牌主力 SUV 產品,第 2 代在臺上市時,改採了歐洲系統的 ix35 命名,成為國內 SUV 大受歡迎的主流選擇之一,使得國人逐漸淡忘了原本的 Tucson 之名。

唯在進入第 3 代時,原廠統一車系全球命名系統,包含歐洲市場在內,都將以 Tucson 之名進行銷售,也讓 Tucson 之名,將重現臺灣汽車市場。

小半號的 Santa Fe

第一眼看到新 Tucson,我其實沒有辦法將其與 Santa Fe 做出明確的分別,兩者的外型十分的接近。一如近年來車壇潮流,大多花費大量精力設計出一個樣板設計之後,再大量套用在不同的車款上,以打造出明確的家族特色,而看起來,Hyundai 亦是如此。

仔細盯著 Tucson,再細細比較遠方所停著的 Santa Fe,我慢慢釐清了兩者在外觀上的差異。就車頭來看,Tucson 同樣安裝著新世代寬邊鍍鉻六邊型水箱護罩,並有 3 組橫條裝飾其中。只是因為車頭尺寸的差異,Tucson 的頭燈組與水箱護罩是緊密相連,打造出更為集中的視覺效果。而細扁的新式光源頭燈組,亦帶來視覺的引導效果,轉而與車側的褶線相連。

為了強調品牌特色,採同一樣板套用到各車款上,已成為全球車壇主流設計手法。也讓新 Tucson 有著不輸於 Santa Fe 的大器外觀。

在燈組設計部份,Tucson 的頭燈設計與 Santa Fe 相似,然在霧燈組與日行燈組的設計,則展現出新的風格,更為多層次的下方燈組設計,帶來不輸水箱護罩的效果,讓整體車頭的更為均衡,並讓視覺的重心降低,增加動感。

細長多層次的頭燈組,是新一代家族特色之一,而更多變化的霧組及日行燈組,給了 Tucson 更低的視覺重心。
在隨後的法蘭克福 GDSI 旗艦展示中心的參訪中,有機會打亮了頭燈組的日行燈眉,辨識效果絕佳,亦給 Tucson 帶來更精緻的行駛面容。

風暴級流速的流體雕塑設計

Tucson 在外型設計上,同樣採用品牌行之有年的 Fluidic Sculpture 流體雕塑的設計哲學,當然是 2.0 版。第 1 代的流體雕塑設計,利用滑潤的曲線,與飽滿的鈑件曲面,表現出自然界流體的柔美,為 Hyundai 的產品帶來流線優雅的線條。

在 ix35 (第 2 代 Tucson) 所採用的第 1 代流體雕塑,成功展現出流體的柔美。

第 2 代的設計思維,依舊是取材於流體的風格,只是,Hyundai 加強了流速,因此線條的曲率變小,甚至接近於直線,而鈑件的折痕更顯銳利,搭配鈑件飽滿的肌理,為產品帶來更強的張力,更霸道的氣勢與不容任何忽視的存在感。Hyundia 以 Storm Edge 稱之,著實恰如其份。

採用第 2 代流體雕塑的新 Tucson,銳利的暴風級流線,打造出強大的氣勢與存在感。

這些設計元素,在 Tucson 車側的設計中,清晰可見,也為全新的 Tucson,帶來與現行產品圓滑略帶可愛的風格截然不同的造型。

比較 Tucson 與老大哥 Santa Fe 之間的差異,在後輪輪拱上方的第 2 段腰線,Hyundai 的設計師將其自第 1 段腰線的上方移動到了下方,縮小了車尾外擴量體的大小,讓 Tucson 的車尾看起來更為輕盈,增加視覺的靈動感。後窗的外緣,亦採用了最流行的銳角設計,其上的更僅局部加上鍍鉻飾條,打造出一個迴力鏢式的點綴,讓視覺更感修長。

三段式的腰線設計,在布局上與 Santa Fe 略有不同,後側窗的外型亦把視覺焦點略往下帶,讓 Tucson 擁有更為輕盈靈巧的側方視覺效果。

車尾部份,Hyundai 設計師則保留了圓潤飽滿的流體特色,讓觀者在體驗完風暴的威力之後,感受流體的柔和,回味不絕的餘韻。

一如 Santa Fe 前銳利後圓潤的手法,Tucson 也在車尾維持圓潤飽滿的流體特色。

反覆的觀看,全新的 Tucson,完全看不出前一代產品的影子,完全宛若是一輛 Santa Fe,強大的存在感,甚至讓我覺得具體而微都不適合用以形容新 Tucson 與 Santa Fe 之間的關係。新 Tucson 更為厚實的車體設計與拉長的車身尺碼,給人宛若大型 SUV 的視覺感受,若沒有比鄰停放,全新一代 Tucson 的大器氣派,是與 Santa Fe 相當的。

即便車身尺碼較 Santa Fe 小一號,但透過出色的外觀設計,獨立遠觀,Tucson 的氣勢,絲毫不遜於 Sanat Fe。
廣  告

旗艦展示中心的乘坐體驗

在設計研發中心的參訪行程以介紹歐洲研發中心運作為主,我們僅能利用空檔,拍攝停放的測試車輛,甚至無緣進入車室。所幸,隨後的旗艦展示中心參訪,給了我們進一步接觸現下 Hyundai 全球最重點車款的機會。

正處於熱銷階段的 Tucson,佔據展示中心的焦點展位。

相對於外觀強烈的張力,新一代 Tucson 的內裝顯得柔和許多,和緩的區域鋪陳,讓乘坐者在車室空間中可以免於風暴的威力,反而能感受到流體包容寬厚的特性。與前一代產品宛若炫技般將每一項功能都獨立擺放、強調每一個元素的設計風格,新一代的 Tucson 採用大區塊的設計,將原本獨立的各項功能整合為幾個簡單的區塊,視覺壓力大減,打造和諧氛圍,讓乘坐者更能輕鬆享受旅程。

新一代 Tucson 在簡化介面的設計思維下,改採用大區塊設計,上一代獨立的各項功能,整合為中控模組上的數個精簡區塊。

雖然中控臺減少了區塊,但是車室內的質感以及科技配備,卻隨著改款而更上層樓,包含中控臺與儀表組的新式液晶面板設計及恆溫空調系統介面,配備顯得完整,而不論是使用的塑料或是軟質包覆材料的車縫等,都帶來更好更細膩的乘坐體驗。

簡化中控介面佈局,換來不只是視覺的清爽,細部的質感更在新一代車型更為精進。

極為寬裕的乘坐空間

拉大的車身尺碼,也讓 Tucson 的車室有更大的優勢。後座的乘坐空間對於 ix35 本來就不是問題,再增加 3 公分來到 2,670mm 的軸距,讓車室乘員享有更大的膝部以及腿部空間,搭配全新的座椅設計,不論是坐姿、支撐性與身體挪動的寬裕,都讓後座乘員享有更好的旅行體驗。而配置有後座出風口,也讓旅行的體驗更為舒適。

小亮親身測試後,在標準位置下,膝部仍保有 2 個拳頭以上的空間。

單就規格比較,一口氣降低 4.5 公分的車高,在試坐前很讓人擔心 Tucson 的頭部空間。所幸拜車體設計改變與座椅的搭配,以小亮 173 公分的身高,頭部空間仍然充裕。

車高雖然降低,頭部空間仍極為充裕,有一個拳頭以上的空間,進出乘坐完全不會受到干擾。

SUV 車主最在意的空間使用自由度,之前原本是 ix35 與同級車之間比較弱勢的一項。來自歐洲的 ix35,是市場上同級距產品車體相對嬌小的車款,也連帶影響到後方行李空間的配置。Hyundai 設計師在這一代的大改款工程中,顯現出對此項目的重視,將車長一口氣增加了 6.5 公分來到 4,475mm,雖然仍然在 4.5 米以下,但拜車身拉長與外型修改之賜,在第二排座椅未傾倒前,便已擁有 513 公升的置物空間,帶來更為輕鬆的旅行裝載。而若是將座椅傾倒,最大達 1,503 公升的載物空間,對於熱愛闔家出遊或是戶外活動的車主而言,使用便利性大增。

加大的行李空間,增強了 Tucson 的產品力,也讓 SUV 最吸引消費者的空間機能性,有更值得期待的進步。

大幅提升的內裝配備

在展示中心所看到的 Tucson,是報價 39,850 歐元的 2.0 四驅柴油版,相對高階的車型,使其配備極為全面,包含感應鑰匙、按鈕啟動、觸控式大尺寸資訊娛樂系統,自然都已經俱備,而駕駛模式選擇、電子式駐車煞車、陡坡緩降、中央差速器鎖定、車道偏離警示、後方盲點雷達偵測等,也都在這輛德國版的 Tucson 上可以看到。而據了解,這些配備亦有機會在臺灣的高階車型上出現,產品力著實驚人,也讓人期待。

玲瑯滿目的科技配備,據了解也將導入臺灣販售的新款 Tucson 車上,整個世代的產品力精進幅度驚人。

對小亮而言,最有意思的,是電動尾門與雙 12 伏點煙器插座的配置。向來配置在較大規格及高階品牌的電動尾門,現在已進入一般級距市場之中,對於女性消費者而言,實在是太好的消息。而雙點煙器的設計,對於行車記錄器已成必裝備配的臺灣市場,會大幅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對於行車紀錄器與數位音源系統有高度使用習慣的臺灣消費者,肯定會對雙 12 伏點煙器插座,以及 AUX-IN 與 USB 的設計感到高興。

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全新的 Tucson,不論在外觀或是內裝上,都顯得更為成熟。相對於第 2 代產品正值品牌強調歐系設計的行銷階段,外觀與內裝都可以感受到設計師為了炫技而做出的設計。

然而時隔數年,Hyundai 在全球市場已明顯建立起品牌的設計形象,設計師在打造新一代產品之時,不再處處強調獨特的風格,與使用、與乘坐、與氛圍的營造,有了融融一體的安定感,反而更顯得設計功力的提升,也讓整體的使用體驗更佳,無怪乎其成功拿下紅點設計獎的肯定。

攻克紐柏林賽道的 SUV

良好的設計,是否亦有良好的動態反應。這個問題並沒有存在很久,因為在紐柏林參觀測試中心時,南陽實業特別安排與會媒體駕駛 Tucson 上紐柏林賽道,體驗這套由歐洲研發中心設定的底盤。

歐洲調校的底盤設定,將可原汁原味地導入臺灣新一代 Tucson,成為產品力一環。

開 SUV 上賽道?有沒有搞錯,這跟踩高蹻跑紐柏林有什麼差別。我們也是這樣想,但是南陽的團隊卻是自信滿滿。事實上,連 Hyundai 的測試中心亦不太讚同。每天在這工作,測試中心的人員對於綠色地獄的難度瞭若指掌,他們並不是對車沒有信心,而是完全沒有經驗的媒體人員直接面對這個世界最難的賽道有極大的保留。即便事前南陽實業人員已反覆溝通數個月,並支付高額費用,才安排妥當,但臨上場前,測試中心的人員仍眉頭深鎖,全力說服南陽人員取消行程。

在反覆溝通後,測試中心終於同意放行,但要求由包含前英國 F3 年度亞軍在內的測試車手,先載媒體人員繞一圈,以熟悉賽道,讓媒體能更有準備。

Dirk 是 Hyundai 測試中心合作的測試車手團隊 TopLine 的負責人,開業 28 年,每年跑紐柏林賽道超過 600 圈,對賽道每一份土地都倒背如流。

預計 17:30 對公眾開放的賽道,因為封閉測試時發生炸引擎以及撞車的事故,延後至 18:00 開放,也讓我們感受到紐柏林的困難,即便是專業測試車手,亦不容些許差池。在車陣中與 Dirk 閒聊,方才知道在車流順暢的狀況,測試車手以車輛 90%至 95%性能行駛下,具有 5 圈測試時間誤差在 1 秒之內的能力,其驚人藝業,可見一班。而在長久等待之後,在眾多性能車之後,我們終於出發。

路面品質變化極大,以及路幅寬窄變化極大,都讓人清楚感受到,在多數路段沒有緩衝區的紐柏林賽道,難度之高,令人敬畏。

出發沒多久,就可以清楚感覺到,紐柏林與現代賽道間的差異。

新一代 F1 賽道,寬闊、平坦、鋪面良好,紐柏林完全不來這套,路面品質變化極大,路幅寬窄變化極大,更不用提危急的窄彎往往沒有緩衝區的設計。而高低起伏更不在話下,常常還會有衝過高點及盲點後,迎面而來的急彎。GT 遊戲的地圖極為精準,但是沒有經歷 G 值與車輛荷重的強烈轉移,沒法理解其難度竟是百萬倍以上。

良好操控展現卓越歐風性能

當然,這一切對有 28 年經驗的 Dirk,完全不成問題。在這條讓世界冠軍 Jack Steward 敬畏稱為綠色地獄、讓 Mercedes AMG 賽事總監 Niki Lauda 差點喪命的魔之賽道,Dirk 駕駛著 2.0 柴油動力 4WD 版本、完全不相稱的 Tucson,悠遊其中。Dirk 強悍的實力與精準的操控自然不凡,但是精密調校過的 Tucson,良好的底盤反應,亦是居功厥偉。

不平的鋪面,在原廠搭配 Sachs 的避震器與彈簧之下,提供柔韌的乘坐感受,四輪均衡地抓牢地面,給 Dirk 全力的支援,得以盡情的揮灑。而再狹窄急迫的彎道,車頭都能精準走上最佳路線,完全不見傳統 SUV 在激烈操控下的爭扎,完全服從車手的指令。而聰明的四驅系統,在出彎補油時並不會造成阻礙,反而將車尾進一步帶向彎內,讓路線更精密。

當天的 Tucson 測試車,原廠搭配 Sachs 避震器與彈簧,不僅提供柔韌的乘坐感受,更於賽道馳騁時,讓四輪均衡地抓牢地面。

Dirk 詳細地介紹賽道每一個細節,還順手超掉了賽道上幾輛包含新手上賽道的 Ferrari 等慢車,同時精確地讓過每輛急馳而過的 AMG、M Power、Lotus 等快車。但不到八成的功力發揮,對乘坐的我們就像是洗衣機內的衣物,全程與 G 值對抗,十分忙碌。僅 11 分鐘的時間,我們就回到了起點,準備進行換手。而每位媒體,除了對紐柏林賽道有了崇敬之心,也對 Tucson 較前代車種大幅進步優異的表現留下全新的印象。

殘念紐柏林,期待臺灣再相會

完成體驗,小亮滿心期待地等待親自駕駛的時刻。不料,就在即將輪到我的 1910,賽道提前關閉,約剩下 7-8 位未能試駕的媒體,僅能望卡興歎。

紐柏門現採用感應票卡進行車流管控。

隨賽道封閉,也宣告參訪行程的結束。小亮只能把握將車開回測試中心的 5 分鐘路程,第 1 次駕駛這輛新世代產品。Tucson 的方向盤出乎意料的輕手,讓小亮一開始頗不習慣。然而其轉向效果的線性與指向的精準,表現不俗;在賽道上表現出色的底盤,對公路行駛自是輕鬆寫意。

未能有更長距離的駕駛,著實遺憾。然而南陽實業預計在 5 月正式在臺灣發表全新 Tucson,初期將提供 2.0 升汽柴油雙動力選擇,並有多種配備設定。屆時 U-CAR 將第一時間進行測試,為大家帶來完整的評駕報導,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