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款前的第 3 代 Outlander,真的有輸小改款那麼多嗎?」這一句話,是我體驗完小改款 Outlander 之後,最直接在心中湧現的疑問?

但仔細回想陸續接觸第 2 代與第 3 代 Outlander 的試駕情景,再加上後續執行國道 5 號油耗測試,近幾年 Outlander 車系對我而言,其實並不陌生。而在 2014 年初次體驗到新推出的第 3 代 Outlander 時,我覺得整體的行路與乘坐質感,是較第 2 代進步。

因此,我給了我自己的提問,一個合理的答案。並不是第 3 代 Outlander 表現不好,而是相隔 2 年後的小改款,確實帶來明顯且可實際體驗出的進步,而不只是單純改採 Dynamic Shield 的新穎外觀造型。甚至可以說,許多是表面或著一時間,不易查覺到改變之處,但仍可透過實際的操駕乘坐,感受得到小改款工程的變化。

導入國產的第 3 代 Outlander,筆者於上市初期有多次試駕體驗,對產品有當的熟悉度並給予不錯的評價。

中控模組樣式延續,但內裝細節質感仍有可觀處

相較於小改款 Outlander 車系,首度採用的 Mitsubishi Dynamic Shield 新世代家族造型設計,座艙與中控模組設計仍是延續改款前的主軸,就這點來看,肯定不少人覺得,這次的小改款 Outlander,外觀變動最為明顯與直接,座艙則相對沒甚麼改。

就消費者而言,會有這樣的反應,其實容易理解,畢竟,在原廠規劃的小改款工程中,的確,包括座艙設計與機能並未多著墨。若以世代來看,應該得等到下一世代的三菱產品,座艙造型與介面設計才會有較大的變革。

但實際體驗之後,若說小改款 Outlander 沒有「動內裝」,我認為對它並不公平,因為,它不是沒動,而是動的地方在細節,以及表面看不到的「車內」。

雖然乍看之下,多數人會覺得因為中控模組樣式沒變化,而難以察覺座艙在改款工程的變化幅度,但事實上,小改款 Outlander 很多改款精進處,是在細節處與車子內部。

一進入小改款 Outlander 之後,我立刻察覺幾項內裝變動處,而這些對於著重內裝質感的人而言,肯定同意值得優先列入 Outlander 小改款精進處。首先,部分人可能常會忽略掉,但車室內裝頂篷材質的運用,仍決定車室質感的呈現,這部分新款 Outlander 換上織布材質頂篷內裝,取代原本的聚酯纖維材質,終於讓 Outlander 的頂篷材質用料,在百萬 SUV 級距得以平起平坐。

坐在車內抬頭看,就可以察覺新款 Outlander 換上織布材質頂篷內裝,我認為對於座艙質感的加分,是很明顯,也是直接補強消費者對於舊款在頂篷豪華質感不足之處。
在中華汽車生產線所拍攝的畫面,可以清楚看到織布材質頂篷內裝的結構斷面,不僅表面觸感提升,多層次隔音材質的運用,也有利於車頂靜肅的表現。

其次,在以駕駛為中心的操控範圍,也能輕易察覺不一樣的地方。皮質包覆方向盤於鍍鉻飾條外圍再增加鋼琴烤漆飾條作妝點,並於內圈增加對應握指的突出造型,搭配當天試駕旗艦型 7 人座標配鋁合金換檔撥片 (旗艦型以上標配),讓 Outlander 操控介面更增貼些許運動感。

駕駛座的側邊也有值得一提的地方,這部分確實是先前體驗 Outlander 時,覺得可以再精進的細節,這次小改款也終於獲得提升,那就是車窗啟閉按鍵也壓印圖示,內車門板皮質內襯也施以多摺縫設計,結合全車紅色縫線處理,都讓小改款 Outlander 的內裝細節,一點一滴的再加分。

我想,對於內裝細節要求的消費者,應該可以感受得到改款之間的差異。

延續原本的方向盤主要樣式,但小改款藉由改變內側握幅設計,以及新增鋼琴烤漆,讓強化操控握感與質感有所進步。
至於座椅與車門內側,則是改以紅色縫線與更多的線條設計,讓座艙帶來新鮮感。

行路質感與靜肅降噪進步,是我最肯定的小改工程

不過,就這次的 Outlander 改款工程,我覺得可能是最重要與相對耗費成本,但卻也可能被消費者,在購車時所忽視低估的進步,其實是 NVH 抑震靜肅工程的強化。

NVH 的實力表現,某個層面是相對值,而剛好在體驗新款 Outlander 數周前,我剛好也有機會再開到改款前的 Outlander,雖然兩輛新舊的車況不能直接拿來相比,包括里程數與輪胎磨耗的差異因素,但排除這部份的差異,仍可以清楚感受到新款 Outlander 在靜肅工程的成果。

其中,我認為最明顯的部份,是輪胎滾動噪音的隔絕幅度提升,以及引擎室傳入車內的引擎運轉聲與抑震,表現都比改款前明顯進步,除非是行經較粗顆粒的道路鋪面會有較明顯放大的路噪音,不然,在東部臺 9 線上,於限速時速 70 公里以內行駛時,Outlander 帶來的是相當舒適與寧靜的行路品質,小改款 Outlander 在這部份的表現,就以往的試車經驗,確實已達到級距平均水準以上。對於重視行路舒適性與寧靜度的買家,這部份的產品進步,將有實際且直接的說服力。

若有機會的話,建議可以試試看新舊款 Outlander,以同一段道路行駛的話,應可更能感受到小改款工程在靜肅性的明顯提升。

而就 NVH 工程面改善技術的細節,就中華汽車產品人員的說明,技術母廠 Mitsubishi 在收集第 3 代 Outlander 全球車主的使用回饋後,特別針對靜肅性作強化工程,除引擎本體與進氣口進行降噪減振的工程,目視可看到的引擎室、引擎下護板、防火牆與葉子板內側隙縫等處,還有無法目視的車頂、車室底盤、前輪拱內側與鈑件細部接縫處,總共多達 30 幾處著手增加吸音與隔音材質,以及進行減震工程,全車加起來多了約 40 公斤的吸音隔音材質。

這增重幅度不算小,還好透過原廠新開發的 INVECS-III CVT 無段變速系統,藉由減少鋼帶寬幅與縮減傳動零組部件,讓整顆 CVT 不僅重量降低,也提高傳輸效能,一來一往,讓小改款 Outlander 在導入 NVH 工程後,整體油耗表現仍不致於受到明顯影響。

就中華汽車產品人員透露,小改款 Outlander 車系在生產線所導入的隔音制震材質,總共高達 40 公斤之多,而藉由傳動系統的優化與輕量化,得以在增加靜肅材質後,仍能兼顧車重與油耗的一定表現。
藉由難得的產線參觀機會,剛好可以看到 Outlander 在生產過程的細節,包括加大避震筒的小改款避震器樣式,以及引擎室下護板、車體鈑件內部與輪拱內側的隔音材質增加,不過,礙於產線拍攝的安全考量,無法再進一步探究組裝細節,較為可惜。
小改款在引擎進氣套件樣式的改變,較舊款於集氣管上方增加一組集氣箱,著眼考量降低引擎室的噪音量。
對於 Outlande 小改款有興趣的網友,我建議應該去實路駕乘體驗看看,這樣才能完整感受到小改款的產品力。

簡單講,外觀看得到,內裝摸得到,但靜肅表現其實是需要實際動態體驗,甚至新舊款比較過,才能更清楚感受到。想像一下,如果,買車時你不去試駕與試乘,那這部分的進步確實會較無感。

所以,對於新款 Outlander,如果有興趣的話,建議應該實際去體驗看看,撇開最終的購買決策不談,至少實際去體驗,會讓小改款 Outlander 的產品力更完整展現,也較能作為評估。

廣  告

方向盤偏重手設定,2.4 MIVEC+CVT 動力以線性順暢取勝

動態操駕部分,方向盤轉向手感的差異,是一上路最容易察覺的不同,相較於改款前,小改款 Outlander 的方向盤轉更趨於重手,特別是在起步的低速域後,駕駛更行提高車速到中高速域,或者進行彎道轉向操作時,都能感受到這套 EPS 電子式輔助動力方向盤,刻意將輔助力道降低,讓駕駛擁有更沉穩與直覺地轉向手感。另一方面,雖然,產品人員說明主要是以提高操控感作為調校設定,事實上我也較喜歡偏重手的轉向手感,但筆者也另有推測,小改款電子方向盤降低輔助力道的設定,應該對於車載電能的降低耗損有所助益,這應該跟強化車輛節能表現相吻合。

重新調校的 EPS 電子式輔助動力方向盤,實際的操控是在中高速域更偏重手,這樣的設定,對於較偏好操控感的人,相信是一項加分。
雖然維持原有的 2.4 MIVEC 引擎,但 CVT 變速箱屬於三菱內部新一代設計,達到更輕量化與提升傳輸效能,透過引擎與前懸吊組裝前,這角度也剛好可以看到小改款更強化的懸吊橫樑。

至於傳動性能與底盤穩定度部份,原本我對 Outlander 的印象與評價就不差,而此次試駕的車款,更是搭載 4WD 四輪驅動系統的 7 人座旗艦型,可說是傳動系統功力最齊備的版本。

Outlander 這套採用電子式控制的 4WD 系統,可支援 4WD ECO、4WD Auto 及 4WD Lock 共 3 種行駛模式作切換,當然,在一般行駛模式下以 4WD ECO 即可,系統設定以純前輪驅動作動力輸出,只有判斷動力需求、輪胎抓地力減少甚至出現打滑時,才會適時分配部分扭力到後輪。

事實上,即使是 4WD Auto 絕大多數時間也是以純前輪驅動,若要以一般道路來判斷兩者差異,除了駕駛儀表的 4WD 模式顯示差異外,反而最明顯的是油門反應,尤其是同時開啟 ECO Mode 節能模式搭配 4WD ECO 驅動設定,在動力系統最節能考量下,讓油門踏板幅度與相應輸出幅度更為降低與延遲,簡單講,不至於到沒力,但就是被刻意限制住,莫約要踏板幅度過 1/3 之後,才會有較為顯著的補油與動力釋放,至於,4WD Lock 以中央差速器鎖定確保前後輪均有動力輸出的越野模式,這次試駕並沒有特別體驗。

媒體試駕的車型為車系旗艦,因此 Mitsubishi 招牌的 4WD 驅動系統與換檔撥片設計,全數到位。
Outlander 在景色宜人的東部道路,動態表現最讓人稱道之處,正是舒適的線性加速反應,若設定好 ACC 主動車距控制巡航,長途行駛是相當舒服與低疲勞感。

小改款 Outlander 動力心臟延續 2.4 升直列四缸 MIVEC 引擎的搭配,帳面動力數據仍是 6,000 轉可輸出最大動力 168 匹,22.4 公斤米峰值扭力則可於 2,200 轉輸出,雖然沒有隨小改工程成長,受惠於峰值扭力輸出僅 2 千轉初頭,一般平面道路的動力反應實屬輕盈,而且這具可模擬 6 速的 CVT 無段變速系統,擁有 CVT 最讓人稱道與舒適的線性加速反應,在東部平面道路的時速與轉速紀錄,時速 70、80 與 90 公里,轉速穩定落在 1,300、1,500 與 1,700 轉上下,較低的巡航轉速也換來更節能的成效與引擎運轉靜肅性,同時,經過調校後的 CVT 變速箱,我覺得在車輛滑行性的表現也很出色,不會有部分 CVT 在起步踩油門與鬆油門那瞬間,會感受到 CVT 傳動系統出現阻力的現象。

相較於柴油引擎,自然進氣的汽油引擎的低轉速扭力雖然難以正面抗衡,但優點在於靜肅性與加速的線性表現,往往能帶來更舒適的乘駕感,另一方面,這顆 2.4 MIVEC 的實際表現,也已能應付國內絕大多數道路地形變化。

雖然就爬坡性能的表現,擁有低轉速高扭力特徵的柴油動力,在性能基礎佔有上風,但汽油動力的 Outlander,在當天前往中橫布洛灣的爬坡路段,整體仍算可輕鬆應對,除進入布洛灣的大陡坡,印象是整段爬坡較需要深踩油門挺進的路段,也是自然進氣的汽油動力較難討到便宜的挑戰,不過,若就爬坡性能與動力輸出的表現,Outlander 絕對足敷多數路段使用。

ACC+FCM 仍是產品競爭力核心,小改款展現務實進步的一面

這次媒體試駕的 Outlander 旗艦型 7 人座,擁有車系最完備的科技備配,尤其是既然有中華汽車產品人員同車,完全自信的「掛保證」系統若出包就負責,我們也就不客氣地,在東部路段徹底體驗 ACC 主動車距控制巡航+FCM 主動式智慧煞車系統,全程多數平面路段使用 ACC 後,不僅沒有出現系統失誤,輕鬆駕駛與極容易就手的使用體驗,也讓人可以輕易感受告 Outlander 最齊全的戰力。

如果說對於小改款 Outlander 有覺得不足的地方,我覺得較可惜的是主被動安全配備,沒有隨小改款而進一步下放或提供選配,因為,就被動安全的氣囊數,儘管全車系標配 3 氣囊組,但 Outlander 旗艦車型標配的 7 氣囊組,絕對是同級距之最,同時,先進主動安全部分,ACC 主動車距控制巡航+FCM 主動式智慧煞車系統,也同樣是 Outlander 產品競爭力核心,尤其標配 ACC+FCM 的 96.9 萬元 2WD 尊貴型,仍是現今百萬元以內唯一搭載此套配備的車型,都是 Outlander 頗具魅力的產品特點。

ACC 主動車距控制巡航+FCM 主動式智慧煞車系統,絕對是 Outlander 最具魅力的主動安全科技,另外,車側盲點偵測警示,對於駕駛安全的提升也有正面助益,這些都是消費者在購車時,值得列入考量的焦點配備。

或許,多數人關注的小改款,會是在造型與內裝設計的「醒目」改變,這部分,新款 Outlander 全新的 Dynamic Shield 外觀設計,以小改款來看,應該算是幅度夠誠意的造型變革,也是預告 Mitsubishi 品牌新世代家族樣貌的首發作品。

然而,包含內裝材質的精進以及 NVH 靜肅工程的優化,這些進步的細節,我認為除非有新舊款比較,第一時間精準判斷與評價的相對門檻較高,而這也是作為汽車媒體能補強消費者訊息之處,而且,就回歸使用者購車後的日常乘駕體驗,美感本來就見仁見智,外觀風格也會有退流行的一天,但乘駕質感確實每分每秒伴隨使用者,由這點來看 Outlander 小改款,其實是展現務實進步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