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經歷過傻瓜相機時代的讀者而言,「它傻瓜,你聰明」這句廣告詞相信都不陌生,當時之所以將具有全自動功能的相機稱為傻瓜相機,就是標榜著就連傻瓜都能輕鬆駕馭。另一方面,隨著時間推移至 2018 年,汽車科技也早已如同當年相機的發展一樣,朝著全自動的路途邁進,車主要享受半自動駕駛帶來的便利性,其門檻已不若過往那般高了。

Mazda3 世代交替前夕,好料盡出維持產品力

就以這次試駕的 Mazda Mazda3 為例,現行第 3 代車型於 2013 年全球首演,迄今已有約 5 年左右的時間,而根據現有資料看來,新世代車型有望於 2019 年,甚至 2018 年底就先行登場。由於時值世代交替前夕,車廠導入更多配備延續車系產品力是相當常見的作法,當然 Mazda 也不例外。

就在 2017 年底,Mazda Taiwan 利用臺北車展的機會宣布 2018 年式 Mazda3 的配備強化,主要針對尊榮安全版、旗艦型等 2 車型新增多項配備。尊榮安全版獲得 LDWS 車道偏移警示、HBC 遠近光自動調節、EPB 電子手煞車和怠速熄火等配備下放,至於旗艦型則是增加了 MRCC (Mazda Radar Cruise Control) 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或可俗稱為「自動跟車」)以及 SBS 智慧型煞車輔助系統,可說是為競爭日趨白熱化的國內進口一般轎車級距,投下不小的震撼彈。

就在 2017 年底,Mazda Taiwan 利用臺北車展的機會宣布 2018 年式 Mazda3 的配備強化,主要針對尊榮安全版、旗艦型等 2 車型新增多項配備。

由於 2018 年式 Mazda3 在外觀、內裝和底盤動力部分皆與 2017 年式車型相同,因此本篇將著重在這次新增的兩項重要配備,也就是前述 MRCC 以及 SBS 的道路實測表現,其他部分建議讀者參考先前發表的「操駕細節無感卻有效的進化—2017 年 Mazda Mazda3 試駕」一文。

2018 年式 Mazda3 在外觀、內裝和底盤動力部分皆與 2017 年式車型相同。

MRCC 協助加減速,降低駕駛人疲勞

首先,筆者想先解釋為何 MRCC 可以被稱為相當重要的駕駛輔助配備。根據原廠的說明,MRCC 可以透過毫米波雷達感測,依照駕駛設定的目標車速與車距進行自動調整,講白話一點就是當前車加速時自動加速、當前車減速時自動減速,駕駛人可以完全不用介入煞車與油門的踏板操作。由於 MRCC 在國內支援的速度介於時速 30 至 145 公里之間,因此在多數的交通狀況下都能大幅減輕駕駛者的疲勞,進而可更專心地掌握路況。

MRCC 可以透過毫米波雷達感測,依照駕駛設定的目標車速與車距進行自動調整,駕駛人可以完全不用介入煞車與油門的踏板操作。

順帶一提,許多網友對於國內 Mazda3 的 MRCC,無法支援時速 30 公里以下的走停環境頗有微詞,但其實日規的 Mazda3 和 Mazda6 也都沒有支援 Stop & Go,甚至作動速域僅介於時速 30 至 100 公里之間、比臺規更狹窄,因此相較於 CX-5 日規與臺規版本的 MRCC 存在作動速域差異,Mazda3 反而不存在所謂「閹割版 MRCC」的問題。

廣  告

MRCC 控制介面簡單明瞭,上手快速

要開啟車輛 MRCC 功能相當簡單,首先在車速高於時速 30 公里的條件下,按下位於方向盤右側、下方的「Mode」按鈕,此時抬頭顯示器和儀表板右側會出現一個車輛定速的圖示,這時按下同樣位於方向盤右側的「Set +」或是「Set -」後,會看到時速出現,此時即完成定速設定,並且可透過一旁的車距控制按鈕,調整與前車距離。車速控制以時速 5 公里為單位,而車距控制一個大約是 1 輛車身的距離,最短車距下與前車距離大約 4 至 5 個車身。

MRCC 的開啟與設定都位於方向盤右方,車速控制以時速 5 公里為單位,而車距控制一個大約是 1 輛車身的距離,最短車距下與前車距離大約 4 至 5 個車身。

時速 24 公里以下解除 MRCC,系統會提醒駕駛接管車輛

設定完成後,我們首先測試低速時 MRCC 的運作情形。由於官方數據表示最低僅支援至時速 30 公里,我們更想知道的是實際表現與官方數字的差異,經過反覆測試,我們發現實際上會解除 MRCC 的速度約為時速 24 公里,再慢就會直接解除,並且車輛會提示 MRCC 已經解除,請駕駛接管車輛控制的標語,如果此時駕駛仍未介入,就只能祈禱 SCBS-F 前行煞車輔助能發揮作用,避免碰撞前車。

經過反覆測試,我們發現實際上會解除 MRCC 的速度約為時速 24 公里,再慢就會直接解除。

MRCC 自動控制車距,保持安全範圍

接著我們將車輛開上快速道路,實際體驗 MRCC 在高速時的表現。剛開始車流並不多的時候,首先將車速定在時速 80 公里、車距一格的狀態,由於前方沒有其他車輛,我們就穩定的以 80 公里的時速前進著;這時,我們請 U-CAR 公務車切入我們前方,當 MRCC 感測到車距小於駕駛設定的距離後,開始將車輛減速並取出安全距離。減速過程的劇烈與否,與前車切入時與自身距離有相當大的關係,如果前車切入時非常貼近,我們就會感受到較為強大的煞車力道;反之則會較為和緩。

減速過程的劇烈與否,與前車切入時與自身距離有相當大的關係,如果前車切入時非常貼近,我們就會感受到較為強大的煞車力道;反之則會較為和緩。

SBS 協助降低意外發生機會,與 MRCC 啟動與否無關

最後,筆者想介紹一下 SBS 智慧型煞車輔助系統。就原廠的說法,SBS 與 MRCC 共用同一顆毫米波雷達,當車速介於時速 15 至 160 公里之間時,當系統偵測到有碰撞風險,將發出聲音警示。並分兩階段自動操作煞車,若駕駛人同時也踩下煞車,系統將提供更大的煞車力道,避免可能發生的碰撞。值得一提的是,雖然 SBS 與 MRCC 使用同一顆雷達,但作動卻各自獨立,不會因為沒有開啟 MRCC,SBS 就停止作動。

SBS 與 SCBS-F 不同,後者是利用位於前檔的攝影機辨別前方物體,在時速 4 至 30 公里之間提供緊急自動煞車;根據車主手冊,SCBS-F 主要是偵測車輛,二輪車輛及行人有可能無法辨別。

實際上若讀者想體驗 SBS 的作動情形,可能需要稍微用心觀察車速變化,因為就筆者這次的實測而言,其實在多數非緊急情況下,SBS 在介入煞車時相當難以察覺。最好的方法是先熟悉放開油門滑行的速度變化,當快速逼近前車、SBS 作動時,減速的幅度會比自然滑行還要多一些,甚至會隱隱有種車子被拉住的感覺。這樣設計的優點在於降低車內乘客的不適感,同時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當 SBS 系統偵測到有碰撞風險時,將發出聲音警示,並分兩階段自動操作煞車,若駕駛人同時也踩下煞車,系統將提供更大的煞車力道,避免可能發生的碰撞。

不過,一如 U-CAR 再三強調,這些配備最大的功用僅是「輔助駕駛」,就像把傻瓜相機給傻瓜,畢竟是拍不出名作的。MRCC、SBS 自動操作油門煞車固然方便,但仍無法取代掌握方向盤的你;監控路況、提早設想可能發生的危險,仍是駕駛暫時無可取代的核心價值,也是身為人類的聰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