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廠 2017 年中發表,同年年底總代理南陽實業搶先在臺北車展展出,到原訂 2018 年第三季國內發表,最終改到 11 月底正式發表,Kona 這輛小型跨界休旅的國內上市之路可謂一波多折;但也一如標題所提及的,Hyundai Kona 雖然在國內市場姍姍來遲,但增加了些許市場潮流的重點配備,縱使先機稍稍流逝,整體而言還是讓 Kona 的市場競爭力有所提升,只是後續能否再行推出 2 驅版本讓車系價格更具吸引力,則仍有待原廠的策略而定。

應南陽實業之邀,U-CAR 試車組先行在發表會前試駕 Kona,但為何試車報告的開頭,就先談起這麼嚴肅的市場議題?正因為 Kona 在產品力表現上,無論從車室空間用料鋪陳、動力配置、操控表現、以及主被動安全防護等部分來看,Kona 確實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也因此相比於其姍姍來遲的進程,更會覺得趁勝追擊的時機重要性。但或許也一如俗語所說:「遲到總比不到來得好」,增列 SmartSense 於其中的 Hyundai Kona,市場會有著怎樣的成績,仍然令人充滿期待。

雖然上市時間一再延宕,因此 Hyundai Kona 一直未能順利於國內登場,而根據了解,Kona 的國產計畫很可能取消,而為了讓產品在市場擁有更多競爭力,南陽實業一直爭取導入更多先進安全配備,以強化市場的競爭力。

豐富視覺印象與層次,這是一輛很年輕動感的 Hyundai 啊!

即便已經不是初次與 Kona 見面,但再次看到實車還是覺得饒富興味,之所以這樣說,其實與 Hyundai 集團在兩大品牌方針所做出的調整有關,為了將現行 Hyundai 與 Kia 兩大品牌產品做出區隔,許多消費者輕易可以發現,Hyundai 整體產品設計以較為穩重的樣貌呈現,而趨於時尚動感的設計元素,則是集中在 Kia 品牌之中;而眼前的這輛 Kona,4,165mm 車長的緊緻身形,但卻藉由豐富層次堆疊,以及車側肩線的勾勒,讓 Kona 有著蓄勢待發的蹲踞之姿,以及相當動感的樣貌。

南陽實業共導入有躍動與極致兩種車型,皆可選擇 Two-Tone 的雙色車色配置,也就是如上圖的懸浮式黑化車頂,搭配肩線的前低後高走式,展現動感的蹲踞之姿;包含了輪拱、側裙以及前後下擾流等處,採用鈦灰色 (躍動版為削光黑)、類防刮塑料的配置,將 SUV 的產品本色提點而出。

車頭造型用豐富來形容絕不為過,在家族化的水箱護罩設計周遭,設計師將左右兩側燈組分別拆成 3 層,最上層的銳利線條乃是晝行燈與方向燈的組合,而位於水箱護罩兩側的燈組則是遠近合一的大燈與轉向輔助燈,水箱護罩下方的則是前霧燈,再加上引擎蓋與水箱護罩中間設計的類進氣柵設計,Kona 車頭擁有絕佳的辨識度。車尾則呼應車頭設計,同樣採分離式設計,上緣同樣銳利而狹長,下方則是有著倒車燈組的配置,再搭配保桿、尾門造型以及鈑件摺線等,同樣有著豐富層次以及高辨識度。

相對於 Hyundai 現行設計以較為沉穩做為出發,Kona 擁有的豐富層次與運動化樣貌,展現其小型跨界與多功能運動休旅的產品初衷,也在視覺上留下極高之辨識性。

Kona 外觀造型上的另一項特點,就在於其推出有 Two Tone 雙色的車色選擇,南陽實業將之套上當代較為時髦的說法:「懸浮式黑化車頂」,搭配鮮豔車色時,車頂線條以及 A、B、C 柱都會有明顯對比產生,尾翼同樣也是黑化處理,兩側還加上導流鰭設計;輪拱、側裙以及前後下擾流等處,則是有著類防刮飾條的配置,試駕的頂規極致版採用鈦灰色配置,而入門的要動版本則是削光黑套件配置,在雙色版本上都讓車身有著更活潑的色彩與視覺印象。

車尾燈組呼應車頭造型,同樣採用分離式的設計,再加上豐富層次的組合,同樣有著難以錯認的高辨識度。

小型車格的 Kona,後排空間卻一點也不小,胖子來坐也很充裕呢

進入 Kona 車室空間前,心中其實一直想著:「這是一輛小車,對於營養過剩的我來說,應該不會太舒服」,這樣的想法尤其容易會套用在後排乘坐空間表現上,實際坐進駕駛座艙時卻發現沒有想像中那樣擁擠,不論是頭部空間還是視野的開闊性,Kona 的表現都相當不錯;Kona 車寬與車高分別為 1,800mm、1,565mm,軸距則有著 2,600mm,實際乘坐在後排座椅時,膝部空間更是充滿餘裕,完全不顯壓迫,後排座椅椅面長度賦予的腿部支撐性也是不錯,較可惜的,是後排座椅椅背不能調整,對於舒適性來說稍稍打了點折扣。

雖然 Kona 車身尺碼只有 4,165mm,軸距卻有著 2,600mm 的設定,因此有著相當不錯的車室空間表現,後排乘員在頭部、膝部的空間表現都相當充裕。
後排座椅擁有不錯的空間表現,相對的車尾行李廂就稍稍受到影響,Kona 車尾廂基礎容積為 361 公升,透過 6/4 分離後排座椅椅背設定,就能創造出更大的運用空間;小型車格的作品來說,如何靈活運用正是關鍵所在。

但換個角度來說,這是一輛小型跨界休旅,消費者購車之際應當就已經確認,是以小家庭、或是兩人用車時光為主,後座搭載成人的時間應該比例較低,因此後排座椅椅背無法調整,倒也不是購買此級距時的首要考量了。

Kona 車室空間無論在用料、鋪陳配置等,都有著相當不錯的質感,尤其是採用鮮明對比色彩的飾材,更突顯了 Kona 活潑的產品調性;Kona 全車系將 8 吋觸控螢幕列為標配,皆支援如 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 等智慧行動裝置的串聯。在頂規極致版上,則還有手機無線充電、抬頭顯示器等便利性配備。

除卻空間的表現出色外,內裝鋪陳與用料同樣呼應了外觀的活潑調性,皮革與鋼琴烤漆的運用,加上對比色彩鮮明的眶飾導入,外露縫線同樣對比搶眼,都會時尚的產品出發無庸置疑,配備部分則包含有 Keyless 車門啟閉與引擎啟動按鈕 (極致版始列為標配)、8 吋觸控式多媒體影音、倒車顯影、Apple CarPlay 及 Android Auto、手機無線充電 (極致版標配) 等,確實展現豐富配備的實力,以及滿足年輕消費族群的用車需求。

入門躍動版座椅採用皮質與織布的組合,而極致版坐椅則為皮質設定,包含縫線、安全帶在內的 Red-Line 車室套件,則是全車系標配。

與 Elantra Sport 相同的傳動組合,這是一部多了點動感的都會型 SUV

首波導入國內市場的 Hyundai Kona,全數配置 1.6 升 T-GDi 渦輪增壓引擎,變速系統則是 7 速 DCT 雙離合器變速箱,驅動方式則是適時四輪驅動,之所以用首波導入來描述,乃是因應多數消費者用車需求來說,四輪驅動並不是購車時的首要功能選擇,以都會為主舞臺的跨界休旅來說,更多時間是在都會地區的遨遊,2 驅設定勢必會有更出色的油耗成績,當然價格也勢必有更多調整空間。

Kona 的動力單元乃是與 Elantra Sport 相同之 1.6 升渦輪增壓引擎,變速系統採用 7 速 DCT 雙離合器變速廂,現階段僅導入 4WD 的四驅動版本。

1.6 升渦輪增壓引擎與 7 速雙離合器的組合,在 Elantra 車系中的 Sport 車型上就已經體驗過,但因應 Kona 產品設定不同,Hyundai 調降引擎動力輸出,讓 Kona 擁有 177 匹的最大馬力輸出,以及 27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表現,扭力輸出好球帶設定在引擎轉速 1,500 轉至 4,500 轉之間;在實際道路駕駛的感受,整體動力延展以平順為主訴,稍稍加深油門深度會發現,扭力會在引擎轉速約莫 2,000 轉之前,以較為飽足的方式湧現,對於順暢度而言影響不大,但如果想要熱血一下,恐怕會覺得有點搔不到癢處。

這時候就要按下位於排檔座左上角的 Drive Mode 按鈕,Kona 全車系標配的駕駛模式選擇,共計有 Comfort、Eco 以及 Sport 等 3 種模式,切換到 Sport 模式時,換檔時機往後延展,讓動力的延展更為飽足,引擎轉速的聲浪自然也跟著提高許多,在原本頗為安靜的車室內迴盪著,雖然並非如同跑車般渾厚聲浪令人迷戀,但卻也成功地將 Kona 跨界多元的身分再次突顯而出。

Kona 的操控表現相當不錯,有著紮實的底盤對應不同駕駛需求,Hyundai 為其採用了前麥佛遜、後多連桿的設定,在彎道中清楚展現底盤的穩定性,以及側傾抑制力,這同樣也能帶給駕駛人更多的信心。。

你想得沒錯,177 匹與 27 公斤米的動力數據稱不上「高性能」,即便是切換到 Sport 模式下並加深油門深度,Kona 的動力輸出並沒有帶來驚艷,但看著抬頭顯示器上的時速,Kona 的加速表現比想像中來得更好也更順暢,這同樣也是 7 速雙離合器所帶來之順暢銜接所致,根據原廠資料顯示,Kona 可在 7.9 秒內完成靜止到時速 100 公里之加速,以一輛鎖定都會用車為主訴的小型跨界 SUV 來說,這樣的表現確實比我原本預期快上許多。

7 速雙離合器變速系統的優勢,就在於賦予更順暢的駕駛時光,排檔座左上緣設計有 Drive Mode 駕駛模式按鈕,右上角則是四輪鎖定的按鈕。

在幾個彎道中來回奔馳以利攝影同仁拍攝時,腦海中不禁想起許多朋友與親戚的詢問:「究竟韓系車開起來如何?」通常我都會請他們先去開開看再說,因為 Hyundai 在網羅歐洲各大品牌人才後,現行集團無論設計還是工程端,都是原先歐洲品牌各大要角負責操刀,因此不只外觀內裝顯得歐風,就連底盤反應與操控表現也都歐風十足。

雖然因 SUV 重心較高身體難免來是會往反方向帶動,會希望有側邊包覆性更出色的座椅配置,但綜觀整體的操控表現來看,Hyundai 賦予了 Kona 較趨運動化,並適度兼顧舒適性的產品設定。

紮實而沒有絲毫輕浮的底盤反應,懸吊系統設定也因應 SUV 本色而趨於硬朗,在彎道中不僅給予強勢的支撐性,同步也抑制並吸收多餘的震動,因此在彎道中的表現頗為俐落,以較高速度切進彎道中也仍能給予駕駛人豐富信心;雖然因 SUV 重心較高身體難免來是會往反方向帶動,會希望有側邊包覆性更出色的座椅配置,同時較為硬朗的懸吊設定,在幾段不平整道路上,會有些許彈跳較明顯的感受,但綜觀整體的操控表現來看,Hyundai 賦予了 Kona 較趨運動化,並適度兼顧舒適性的產品設定。

廣  告

SmartSense 讓 Hyundai 進入主流舞臺,這是個比拚配備的時代

在試駕過程中輕易會感覺到 SmartSense 的優勢所在,包含盲點偵測以及車道偏離警示等在內,在試駕過程中都會有聲響提醒駕駛人;因應兩車型的編成設定,南陽實業為 Kona 所導入的 SmartSense 同樣分為高低階版本,全車系 SmartSense 標配了 BCW 盲區偵測警示、LCA 車道變換後方警示、以及 RCCW 後方交通防撞警示,主要都是輔助駕駛人掌握周遭交通狀況,並會藉由車外後視鏡的燈號以及警示音來提醒駕駛人注意。

高階之極致版車型配備的 SmartSense,則是更為全面完整的版本,包含了 FCA 前方撞擊警示、FCA 前方主動煞停輔助、LDW 車道偏移警示、LKA 車道偏移輔助、以及 DAW 駕駛疲勞警示等系統;針對 FCA 前方撞擊警示、FCA 前方主動煞停輔助,南陽實業也特別安排了體驗活動,藉由道具來模擬車輛靜止停放於車道上,以及穿越馬路的行人等,共計兩種不同情境。根據資料顯示,車輛偵測部分,在時速 10~80 公里之間會全煞車,而對於行人的偵測則是在 10~70 公里之間,這項功能對於車內乘員與車外行人而言,都提供了更多一層的安全防護。

Kona 全車系將 SmartSense 導入,全車系標配了 BCW 盲區偵測警示、LCA 車道變換後方警示、以及 RCCW 後方交通防撞警示,極致版則另外配置有 FCA 前方撞擊警示、FCA 前方主動煞停輔助、LDW 車道偏移警示、LKA 車道偏移輔助、以及 DAW 駕駛疲勞警示等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方主動煞停輔助的測試過程中,也有少數不成功的案例發生,因為 SmartSense 系統乃是藉由車內後視鏡前緣的雷達與攝影機來判斷,主要最後判斷乃是藉由攝影機所掌握的圖像偵測來判別,試駕當天其實飄著小雨,因此前擋風玻璃上的水珠、或是髒汙的前擋、甚至天色較昏暗時,都很可能會影響系統的判讀,而這也是各大品牌現階段多以「輔助」來進行溝通的關鍵所在,畢竟無論科技在怎樣智慧先進,真正的安全還是要靠駕駛人來掌握,而系統只是多增加一分安全保障而已。

針對 SmartSense 配置的前方主動煞停輔助,南陽實業也特別安排了道具來進行測試,該系統可偵測前車以及行人,提供車內與車外的安全防護。

試駕過程中最有趣的,是幾次在開啟車尾門時,總是忘記 Kona 並未有電動尾門的配置,按下開門按鈕後還是會稍微遲疑,等待尾門自動升起,一旁的攝影同仁就會訕笑的說:「這臺沒有電動啦!」就連打開引擎蓋時也是等待著油壓挺桿來支撐;這樣的錯覺,或許與 Kona 在整體質感的出色,並增列豐富配備才登場上市,心中的 Kona 有了「高級」許多地印象。

從價格的角度來看,落在 90 萬以內的入門售價,雖然仍有些許舒適性配備可以增添 (例如電動尾門、後排座椅椅背調整等),但將 SmartSense 導入其中,整體產品力在市場上仍有不錯的競爭力,再加上主被動安全配備頗為完整,高規的極致版也將免鑰匙系統完整標配,Hyundai Kona 確實是不錯的都會車款選擇;比較大的問題,應該是原廠目前僅規劃韓國蔚山廠的單一產線,對應市場需求來說可能較為吃緊,更具價格競爭力的 2 驅版本登場時機,恐怕也就更難預測與等待了。

Hyundai Kona 試駕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