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 所搭載的引擎,是由 Ford 旗下最大的一具 V8 引擎所發展而來的,5.4 升機械增壓引擎,最大馬力高達 550 匹,幾乎可以與 1966~1967 年排氣量 7.0 升的 Le Mans 廠車並駕齊驅。這一具引擎不但是全鋁合金打造的,就連內部機件也經過精心設計,搭配六速手排變速箱,以及 LSD 限滑差速器,讓 Ford GT 有能力把 550 匹發揮的淋漓盡致。

與我無緣的三秒多

只可惜,我無緣享受到這淋漓盡致。

這輛 Ford GT 是福特六合為了台北車展,特地向澳洲借調過來,既然是別人的財產,總是得要完整的物歸原主,也因此在試車的過程當中得要格外小心,以免不好交代。所以 GT 那 0 到 100km/h 加速三秒多的實力,我並沒有機會見識到。不過再不算短的相處時間裡,我還是對這一輛車的實力感到驚訝。

這一具機械增壓引擎擁有 550 匹的馬力,底轉速扭力豐沛,動力表現極佳。

離合器的接合點不難掌握,不過黑白分明,只要稍微分個神,就很容易在起步的時候熄火。不過,這樣子的設計,在行進間的時候,有助於減少換檔時間,起步的話…就多練習幾次吧。拜機械增壓之賜,低轉速的扭力就已經十分驚人,而且轉速攀升快速,油門稍微一踩,就看到轉速指針飛快轉向紅線區。大排氣量加上機械增壓的扭力與韌性,確實值得讚賞。但想要讓這一具引擎完全發揮,還是需要維持在高轉速,相信那一種過癮,絕非在停車場裡面兜兜圈子可以滿足的。

機械操控,拒絕電子

Ford GT 的研發小組造打造這一輛車之初,就曉得一定要賦予它堅實無比的車身結構,還有極端輕盈的重量,最好能具備與廠車同等級的水準。因此,工程師們以鋁合金打造了 GT 的骨架,並且採用鍛造、擠壓成形等等不同方法,以符合各部位的結構強度與重量需求。畢竟新的 Ford GT 跟 1960 年代專為比賽而限量打造的 GT40 不同,全新的 GT 可是為了應付量產與一般道路使用而打造出來的。

鋁合金打造的骨架,極端輕量化,讓 GT 更能發揮出不凡的速度。

塑料與鋁合金打造的車殼,有效減少車身重量;管狀骨架車室地板,可以兼顧強度與輕量化;車底中央隧道,並且做過增加摩擦力的處理,在高速行進時可以增加車身下壓力。其他還有單片式的車門與單片式的碳纖維引擎蓋等等,都讓 Ford GT 可以在低負擔的狀況下充分發揮實力。

別看這簡單設計,可是到處都運用了高科技材料;而 19 吋的輪胎,強大抓力才能夠讓引擎的強大動力忠實傳到地面。
碳纖維輕量化座椅,一點也不柔軟,不過卻能確實將路面反應傳遞給駕駛。

底盤擁有獨特的控制臂以及彈簧設計,使用不同於一般量產車的作法,才能夠讓車身降低到超跑應有的高度。再加上四活塞 Brembo 卡鉗與超大鑽孔碟盤,還有 19 吋的 Goodyear 輪胎,Ford GT 絕對擁有讓 Ferrari 緊張的實力。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一輛車沒有眾多繁複的電子配備,完全靠著單純機械結構,還有工程師的巧手設計與調教,造就出絕佳的動態操控。捨棄了電腦的輔助,駕駛 GT,才是真正人與機械的對話,如此的經驗,的確難得。

只可惜還是同樣的遺憾,因為場地以及車輛的限制,沒有辦法盡情享受純粹的駕駛快感。不過,在行進轉折之間,這一輛車的體質優異,真的讓人留下難忘的記憶。乾淨銳利的轉向反應,方向盤打到哪車頭就指向哪,一個動作一個反應,絲毫不拖泥帶水。而且從方向盤還有座椅傳來的路感極為清晰,即使是在尚稱平坦的柏油路面,都可以感受到壓過細碎石子或者是略有不平的凹凸起伏。

大排氣量機械增壓引擎,輕踩下油門,那種飽滿而源源不絕的動力實在過癮極了。

將車輛的速度略微提升,過彎時被桶椅緊緊包覆著的身體雖然沒有左搖右晃,車身也沒有測傾晃動,不過側向加速力倒是忠實傳遞到我的身上以及腦袋裡的血液,有點頭昏,但是更多興奮!沒有複雜電子輔助系統的 Ford GT,卻出乎人意料的穩定,而且更加直接,回歸駕駛本質,不外如此吧?

沒有大量電子配備,GT 卻出乎意料之外的穩定。非常直接銳利的轉向反應,也令人不捨放手。

引進?

經詢問,福特原廠人員表示,如果 GT 引進的話,價格應該是會超過 900 萬。但是比起其他同級對手,這樣子的售價依舊划算。因此引進有望囉?前提是國外原廠有新車配額,只是光這一點,以 GT 的熱賣程度來看,似乎還有得等。

花 900 萬買下一輛 Ferrari 等級的超跑,划算!不過…前提在有配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