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 A8 剛上市的時候,筆者已經到西班牙進行試駕,當時就對這輛科技旗艦有著相當深的印象。時隔近 2 年終於在臺灣上市,經過兩年的沉澱與更多新車的歷練,對於這輛車有了更多更全面的新看法。

Audi 第 4 代大改款的 A8,在 2017 年 7 月時發表,受到 WLTP 影響,這款科技旗艦終於在 2019 年 8 月下旬發表,導入車型共有 A8 50 TDI quattro 短軸與 A8 L 55 TFSI quattro Premium 長軸車型。本次我們試駕的兩輛車即為此二車型。

Audi 新世代外觀領銜作品

D5 世代的 A8,在外觀上大量的採用於 2014 年所發表的 Prologue 概念車的設計語彙,秉持著運動、輕量化、quattro 四驅系統理念,A8 外觀同樣採用了更大更寬的六角形水箱護罩,但線條更加硬朗銳利,幾乎佔據整個車頭,兩側的 LED 頭燈則讓整個面貌看起來更有氣勢。

D5 世代的 A8,在外觀上大量的採用於 2014 年所發表的 Prologue 概念車的設計語彙。

車側的部分 A8 採用與 A4 類似的造型風格,但是銳角線條的運用更多,車門下方同樣也做出鈑金凹折,側面以水平線條拉出優雅的腰線,從引擎蓋向後略微高起的姿態,再加上承襲 quattro 招牌的輪拱,搭配流暢的車頂線條,將這些線條融入這款旗艦大型轎車當中,顯現出舒適當中仍帶有 quattro 系統的運動氣息。

兩側的 LED 頭燈則讓整個面貌看起來更有氣勢,尾燈之間透過紅色 LED 燈連接,LED 燈條下方則有鍍鉻飾條。

車尾的部分則有著極高的識別度,兩側尾燈之間透過紅色 LED 燈連接,LED 燈條下方則有鍍鉻飾條、再加上大量的鍍鉻飾條圍繞保險桿下緣與排氣管周圍。

金玉其內,高科技與舒適兼備的內裝

當然,更重要的是內裝風格大幅改變。A8 採用全新中控設計,包含 12.3 吋全數位虛擬座艙儀表,整個中控臺共以 3 個螢幕構成。中央上方為 10.1 吋、下方則是 8.6 吋的 MMI Tourch Responce 觸控螢幕,上面的螢幕主要控制娛樂系統部分,同時導航可與數位儀表板連接,下方則是以控制冷氣與座椅調整為主,但另外有快捷鍵可設定譬如說導航等資訊,還可控制包括駕駛輔助等配備。導航系統可以顯示在 12.3 吋全數位虛擬座艙儀表中,可透過多功能方向盤操作,以 3D 地貌模型顯示導航地圖,當導航路徑指引啟動時,導航資訊將持續顯示於時速表周邊,並依據需求調整時速、轉速表大小。

A8 採用全新中控設計,包含 12.3 吋全數位虛擬座艙儀表,整個中控臺共以 3 個螢幕構成。

全觸控螢幕在外觀上看起來自然是非常簡潔的,不過通常會有的狀況,就是因為無實體按鍵,因此通常需要目視來確認螢幕中按鈕位置,但 A8 以觸覺回饋來代替按鍵按壓感受,再加上螢幕按鈕設置面積較大,若是習慣之後可以減少按錯的可能。不過增加了觸覺回饋後,按壓力道要增加不少,與以往使用觸控平板的習慣也完全不同。

全觸控螢幕在外觀上看起來自然是非常簡潔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新世代的中央娛樂系統 MIB2+,除了操作更加順暢以外,網路系統也採用 LTE Advanced 通信網路技術,同時導航部分採用可支援 3D 圖資的 Here 系統,圖像顯示更加清楚,包括投影至儀表板的整合功能,這些都比起前代功能更加強大。除了透過螢幕整合更多功能以外,下螢幕亦可變為手寫板,相較於過去排檔旁的小型手寫板,更能輕鬆輸入文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新世代的中央娛樂系統 MIB2+,除了操作更加順暢以外,網路系統也採用 LTE Advanced 通信網路技術,同時導航部分採用可支援 3D 圖資的 Here 系統,圖像顯示更加清楚,包括投影至儀表板的整合功能,這些都比起前代功能更加強大。除了透過螢幕整合更多功能以外,下螢幕亦可變為手寫板,相較於過去排檔旁的小型手寫板,更能輕鬆輸入文字。

新世代的中央娛樂系統 MIB2+,除了操作更加順暢以外,網路系統也採用 LTE Advanced 通信網路技術。下方除了調整空調系統以外,螢幕上排則是快捷鍵設定。

另外後座中央扶手內的平板可取下,其功能能控制包括後座座椅加熱、通風、座椅姿態、後座閱讀燈、遮陽簾等,甚至還能調整前乘客座(副駕駛座)的位置與姿態,讓後座擁有極佳的舒適性。同時其操作介面相當直覺就手、反應亦非常快,各項功能簡單明瞭且容易找到。

導航部分採用可支援 3D 圖資的 Here 系統,下方則是變為手寫板功能。

除了舒適性以外,Audi 亦將車外的燈光技術應用在車內,除了多色彩的環艙氣氛燈以外,後座另外還可選配矩陣式 LED 閱讀燈,除了可調整光線強度以外,甚至還能調整照射位置,讓乘客不用遷就於光照位置調整姿勢來閱讀。

不過筆者在體驗後座時遇到一個唯一不適的狀況,試車當天正中午有著完全無遮蔽的大太陽,當筆者乘坐於後座、讓同事幫我開車時,太陽光照射在前中央娛樂系統的下螢幕上,會直接反射到筆者眼睛,比起車內鍍鉻飾條的反光還要更刺眼,這點筆者之前在海外試駕時完全沒遇到過,經詢問也沒有其他人遇到,可能是僅有特定光線角度才會發生。

後座中央扶手內的平板可取下,其功能能控制包括後座座椅加熱、通風、座椅姿態、後座閱讀燈、遮陽簾等,甚至還能調整前乘客座(副駕駛座)的位置與姿態。
A8 標準容量為 505 公升,整體空間屬於狹長造型,但平整化的設定仍能輕鬆放置行李箱等大型物品。

至於在後廂空間的部分,A8 標準容量為 505 公升,整體空間屬於狹長造型,但平整化的設定仍能輕鬆放置行李箱等大型物品。同時由於後座電動座椅設定的關係不能擴充,但後座乘客能夠從中央扶手後方的小門伸手至後廂取物。

最大差距在後半部的短軸 A8 50 TDI quattro

A8 共有長短軸版本,短軸顧名思義軸距有縮短,從長軸的 3,128 mm 減到 2,998 mm,同時車長也從 5,302 mm 減到 5,172 mm,全車僅有中間縮短 130 mm,因此後廂空間完全沒變,同樣也是 505 公升。

A8 短軸最大的差距為軸距縮短,但後軸後、前軸前完全無差別。

至於配備則是有些許差異,外觀部分最大的差異是配上較小的 18 吋鋁圈、並且取消頭燈清洗器;內裝則是飾板、座椅材質不同,同時少了前座加熱通風座椅功能,但最大的差別還是在後座配備。

後座座椅的部分同樣沒有加熱通風功能,同時也沒有電動調整,另外也沒有後車窗與後擋風玻璃遮陽簾。

後座座椅的部分同樣沒有加熱通風功能,同時也沒有電動調整,另外也沒有後車窗與後擋風玻璃遮陽簾,這些功能沒有配備之後,當然原先藏在中央扶手內的控制平板也取消了,同時這輛車也沒有標配玻璃天窗。

不過實際乘坐感受上,座椅支撐仍在,後座膝部空間同樣極大,沒有減少太多舒適度。

廣  告

充足動力、舒適懸吊與完整主被動安全配備

本次我們試駕的 A8 L,動力採用 3.0 升 TFSI 渦輪汽油引擎,擁有 340 匹最大馬力與 51 公斤米最大扭力,搭配 48V Mild-Hybrid 輕油電混合動力、8 速 Tiptronic 手自排變速箱與 quattro 四輪驅動系統,要通動這輛車重 2,030 公斤的大型轎車不能說輕巧,但也絕對綽綽有餘,綠燈起步將油門全開時,甚至能有一點點的貼背感,原廠數據從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僅需 5.7 秒,可說是非常夠用的。

A8 L 動力採用 3.0 升 TFSI 渦輪汽油引擎,擁有 340 匹最大馬力與 51 公斤米最大扭力,搭配 48V Mild-Hybrid 輕油電混合動力、8 速 Tiptronic 手自排變速箱與 quattro 四輪驅動系統。

除此之外,48V 另外還提供了車輛滑行時引擎停止運作的功能,在時速 55 公里至 160 公里時,遇到微下坡時引擎會完全靜止,可大幅提升油耗表現,而整個引擎啟閉運轉的平順度幾乎不會有感覺,如果不看轉速表的話,甚至不會發現引擎停止。

A8 L 所標配的氣壓式懸吊,在處理細碎坑洞的效果上,比起傳統的液壓彈簧反應更好,不過想要要求一輛軸距長近 3 公尺、車重超過 2 噸,這就有點強人所難了。整體懸吊設定偏軟,即使是將駕駛模式改為 Sport,雖然氣壓懸吊會降低車身,通過高速彎當然不會有問題,但連續低速彎則還是會感受到整輛車的掙扎之處。當然,這都不是這款車的重點。

48V 另外還提供了車輛滑行時引擎停止運作的功能,在時速 55 公里至 160 公里時,遇到微下坡時引擎會完全靜止,可大幅提升油耗表現。

A8 車款設定上以舒適為主,氣壓懸吊設定以針對坑洞反應為主,實際在操駕與後座乘坐感受上,整輛車幾乎都能完全抑制晃動。另外在行走山路時,也可以透過 Audi Drive Select 可程式車身動態系統降低車高,以避免轉向時產生較大的晃動。另外選配的後輪轉向輔助系統,高速時能提升車輛穩定性,低速窄巷轉彎時可以縮小轉向半徑,都提升了這款大型轎車的操駕便利性。

A8 車款設定上以舒適為主,氣壓懸吊設定以針對坑洞反應為主,實際在操駕與後座乘坐感受上,整輛車幾乎都能完全抑制晃動。
行走山路時,也可以透過 Audi Drive Select 可程式車身動態系統降低車高,以避免轉向時產生較大的晃動。

不過更重要的是,對於駕駛來說,雖然沒有配備 Level 3 的 Audi AI 駕駛輔助,但配備包括「公路行車輔助套件」、「都會行車輔助套件」,這些主動輔助套件都能有效減輕負擔並且大幅提升行車安全。值得一提的是,ACC 主動式定速巡航搭配塞車輔助系統,除了能跟車至靜止以外,10 秒內也可以自動起步回復跟車。

「公路行車輔助套件」、「都會行車輔助套件」,這些主動輔助套件都能有效減輕負擔並且大幅提升行車安全。

另外由於車款配備電子式門鎖,因此搭配盲點偵測系統,提供了離車安全警示系統,其可以在車門開啟時,透過車內燈光、盲點警示警告可能會與後方接近車輛發生碰撞,並且在會碰撞時車門鎖定延遲開啟,這些都大幅增加了安全性。

短軸配後輪轉向靈活度倍增

至於短軸的 A8 50 TDI quattro 同樣也是 3.0 升 V6,但是是柴油引擎,其擁有 286 匹馬力與更大的 61.2 公斤米扭力,搭載相同的 8 速手自排與 quattro 四輪驅動,其感受同樣也是相當輕盈,甚至可以感覺到剛踩下油門那刻有著更強的加速力道。當然,中高轉確實會略顯疲軟,但那也是在相當快的速度下才會有明顯差距。

短軸的 A8 50 TDI quattro 同樣也是 3.0 升 V6,但是是柴油引擎,其擁有 286 匹馬力與更大的 61.2 公斤米扭力,搭載相同的 8 速手自排與 quattro 四輪驅動。

另外我們所試駕的 A8 短軸有選配後輪轉向系統,在已經少於 3 公尺的軸距下,讓 A8 在山路上感受更為靈活,除了前輪帶進彎中以外,後輪微微穩定的向外轉動的感受相當特別,而在高速公路上變換車道則會變成前後輪同向轉動,感受上會覺得車子有點直接橫移,動態是更穩定的。不過要注意的是,由於後輪轉向輔助功能,轉動方向盤時機與大小都會略有差距,剛開車時是需要稍微習慣一下的。

我們所試駕的 A8 短軸有選配後輪轉向系統,在已經少於 3 公尺的軸距下,讓 A8 在山路上感受更為靈活。

對於後座買家而言,能否乘坐的舒適與安全,絕對是最重要的選購重點,A8 的確符合了這些條件。雖然導入時間已晚,但其科技配備、內裝舒適配備操作的順暢度,仍然不輸同級距對手,對於車主來說,扣除品牌喜好,A8 仍然具備一線豪華大型旗艦該有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