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BMW 在入門中型四門轎車級距的招牌,幾乎皆是以 3 Series 擔綱。但隨著目前演進至第 7 代 G20 3 Series,產品定位隨歷代逐步提升,車身尺碼也從最初 4.3 公尺左右的車長、放大至如今的 4.7 公尺,相比初代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幾十年來,BMW 在品牌入門中型四門轎車級距的招牌,幾乎皆是以 3 Series 擔綱,但車身尺碼也隨著歷代更迭逐步放大,逐漸空出了可操作入門級距四門轎車產品的空間。以第 5 代 E90 3 Series 為例,其車長僅為 4,520mm,還比 2 Series Gran Coupé短了 6mm。

2004 年原廠推出首代 1 Series,除有後驅三門與五門掀背車型外、亦有雙門 Coupé,讓 BMW 產品線觸角向下延伸,但卻缺少了四門轎車的車身形式,因此嚴格來說 3 Series 仍舊是當時品牌最親民的四門轎車。而 2017 年 BMW 在中國雖然曾以 UKL2 前驅底盤推出 1 Series Sedan,但其後續僅在中國與墨西哥等少數市場販售,只能說是 BMW 嘗試進入豪華前驅四門轎車級距的試金石。

2017 年 BMW 在中國雖然曾以 UKL2 前驅底盤推出 1 Series Sedan,但其後續僅在中國與墨西哥等少數市場販售,只能說是 BMW 嘗試進入豪華前驅四門轎車級距的試金石。

2019 年洛杉磯車展,BMW 推出繼 6 Series、4 Series、8 Series 之後的第 4 款 Gran Coupé斜背全新車種─2 Series Gran Coupé,其是在 FAAR 前驅架構下同樣以 UKL2 底盤打造,與第 3 代 1 Series 有著濃厚的血緣關係,更成為品牌首度在全球市場廣泛販售的四門前驅轎車產品。鎖定的對手,自然同是強調流線造型的 Mercedes-Benz CLA Coupé。

2019 年洛杉磯車展,BMW 推出第 4 款 Gran Coupé斜背全新車種─2 Series Gran Coupé,其與第 3 代 1 Series 有著濃厚的血緣關係,更成為品牌首度在全球市場廣泛販售的四門前驅轎車產品。鎖定的對手,自然同是強調流線造型的 Mercedes-Benz CLA Coupé。

國內市場部分,BMW 總代理汎德除了於 2020 臺北車展首演,並邀請 U-CAR 總編輯小亮等媒體先行前往葡萄牙試駕,亦在 4 月正式導入 2 Series Gran Coupé(以下簡稱 2 GC)。臺灣首波提供 218i 與 M235i 兩種動力共 3 車型。其不僅取代過去 3 Series 如 F30 316i(168 萬)之入門動力車型價格帶,各車型的定價策略,剛好介於 M-Benz A-Class Sedan 與 CLA Coupé之間。

究竟 2 GC 有何能耐「以一打二」?試車組透過試駕戰力最完整的 M235i 車型,來瞭解其實力。

M235i xDrive Gran Coupé試駕車選配項目

  1. 全景天窗(選配價 7 萬元)
  2. M 款車況抬頭顯示器(選配價 5.7 萬元)

與 1 Series 系出同源,但 Gran Coupé定位賦予其截然不同的優美身形

2 Series Gran Coupé與第 3 代 1 Series 相同,同樣是在 FAAR 前驅架構、UKL2 底盤平臺基礎下打造。從車身尺碼而言,雖然軸距同為 2,670mm,但 2 GC 的長寬高來到 4,526 x 1,800 x 1,420mm,相比於 1 Series 的 4,319 x 1,799 x 1,434mm,其在車長拉長 207mm、車寬多出 1mm、車高則降低 14mm,整體身型比起 1 Series 更為修長低趴。

從車身尺碼而言,雖然與 1 Series 軸距同為 2,670mm,但 2 GC 的長寬高來到 4,526 x 1,800 x 1,420mm,車長拉長 207mm、車寬多出 1mm、車高則降低 14mm,整體身型比起 1 Series 更為修長低趴。
以車側的身形來看,2 Series Gran Coupé其實從 A 柱楊起後就拉出向下延伸的車頂線條,搭配無窗框車頂,不難看出其與 4 Series Gran Coupé、8 Series Gran Coupé的連結。

就車頭而言,2 GC 亦擁有與 1 Series 不同的造型識別。LED 頭燈組雖然同樣是鷹眼造型、搭配多角形晝行燈組,但 2 GC 在燈組下緣多出摺角造型,讓其更具視覺張力。在水箱護罩部分,2 GC 同樣是品牌新世代雙腎形相連的造型語彙,但其造型比起 1 Series 寬大、邊角也更為銳利,凸顯其濃厚的運動性格。而除動感十足的 M 款空力套件,由於 M235i 車型還搭載 M Performance 套件,因此採用專屬的 3D 網狀水箱護罩,另外包含水箱護罩、前保桿兩側氣壩鰭片等處,皆是以專屬的鍍鈰消光塗裝。

就車頭而言,2 GC 亦擁有與 1 Series 不同的造型識別,2 GC 在燈組下緣多出摺角造型,讓其更具視覺張力。由於 M235i 車型還搭載 M Performance 套件,因此採用專屬的 3D 網狀水箱護罩,另外包含水箱護罩、前保桿兩側氣壩鰭片等處,皆是以專屬的鍍鈰消光塗裝。

2 GC 延續 Gran Coupé產品線的轎跑設定,擁有自 B 柱以降開始斜削而下的車頂線條,於近車尾處角度開始趨緩,並以小鴨尾式的車尾擾流設計作一個完整收束,再搭配無窗框的車門設計與新世代設計呈現的車門把手、鈑件線條,賦予流線動感的視覺氛圍。除了側裙等空力套件,在 M235i 車型的專屬設定方面,其還擁有黑色窗框,後視鏡外蓋與前葉子鈑為鍍鈰塗裝,足下為 18 吋 M 款 5 輻雙肋鋁圈組,還配有藍色 M 款煞車卡鉗套件、M 款電子懸吊。而筆者認為其具帥勁的車側線條,絕對是產品「吸睛」的視覺焦點。

2 GC 車尾以小鴨尾式的車尾擾流設計作一個完整收束,再搭配無窗框的車門設計與新世代設計呈現的車門把手、鈑件線條,賦予流線動感的視覺氛圍,尾廂則輔以中央的黑色飾條畫龍點睛。而 M235i 除車型銘牌等字樣外,還具有專屬的鍍鈰雙出矩形排氣尾管。

車尾 2 Series Gran Coupé未若 4 Series Gran Coupé是整片式開啟的斜背尾門,而是採取傳統轎車小口徑的行李廂尾廂蓋。並採用造型與 X6 車系相近的 L 型全 LED 尾燈,細長橫置的設計、輔以中央的黑色飾條畫龍點睛,加上車尾更為多層次的鈑件摺線、還有折線中央立體的 BMW 廠徽,在在都讓 2 Series Gran Coupé在車尾整體的塑形更為具有層次。而 M235i 除車型銘牌等字樣外,還具有鍍鈰雙出矩形排氣尾管,比起 218i 車型的單邊單出尾管更具性能氛圍。

iDrive 7.0 科技與年輕化內裝兼具,惟後座頭部因造型空間受限

走入 2 Series Gran Coupé的車內,實際上中控臺的架構基本與新世代 1 Series 相同,其採用多種三角形與稜角造型,輔以 L 型飾條,築構出不同於 3 Series 等老大哥的活潑氛圍。中控臺與門板處,皆有如同 1 Series 導入 BMW 品牌首見的 LED 透光光影飾條,更強化其年輕動感的氣質。

走入 2 Series Gran Coupé的車內,實際上中控臺的架構基本與新世代 1 Series 相同,其採用多種三角形與稜角造型,輔以 L 型飾條,築構出不同於 3 Series 等老大哥的活潑氛圍。全車系標配雙 10.25 吋 iDrive 7.0 介面,M235i 車型也搭載 M 款方向盤附換檔撥片。

而在科技感部分,2 Series Gran Coupé相較 2 Series Gran Tourer 等前一世代的前驅家族,其因為導入 iDrive 7.0 介面、再加上新世代控鍵鋪陳,整體視覺質感與觸感都有所躍進。尤其國內 2 GC 標配 10.25 吋虛擬數位儀表、10.25 吋中央觸控螢幕,更讓顯示效果更為出色。中央螢幕在內建導航之餘,也還有「你好 BMW!」語音聲控、無線 Apple CaPlay 功能,而且 CarPlay 目前已都能無限期使用,控臺下方則有時下流行的手機無線充電功能。

2 Series Gran Coupé搭載的 iDrive 7.0 介面,可透過國內已上線的 BMW ConnectedDrive Store 線上商店加購手機數位鑰匙分享包等功能,並能以 OTA 雲端更新軟體。無線 Apple CarPlay 目前已都能無限期免費使用,控臺下方則有時下流行的手機無線充電功能。

M235i 車型內裝也有諸多專屬運動化的鋪陳,包含握感扎實的 M 款方向盤含換檔撥片、包覆性不俗的 M 款雙前跑車座椅、黑色車內頂篷,而且 M235i 還有 3 色 M 款縫線安全帶、觸感更佳的 Dakota 真皮座椅,都讓熱血氛圍加乘,其標配之 Harman Kardon 音響亦有不錯的聆聽效果。試駕車更選配抬頭顯示器、全景天窗兩項配備。

M235i 還有 3 色 M 款縫線安全帶、觸感更佳的 Dakota 真皮座椅,都讓熱血氛圍加乘。不過其車頂頂篷因造型較低矮,以筆者 178 公分的身高乘坐,前座椅背角度筆者會因頂篷壓迫感設定的較為向後,所以後座膝部空間只剩約 1 拳 3 指,頭部更因流線造型略顯侷促,幾乎頂到天篷、僅有 1 指的餘裕。
2GC 全車系除傳統 Keyless 鑰匙外,更附有手機數位鑰匙功能、以及 1 張數位鑰匙卡片,除了可透過這張卡片解鎖車門,亦可配對 Samsung 等特定內建 NFC 晶片的 Android 手機、當作數位鑰匙來解鎖車輛。

但因全景天窗配置與車頂線條,所以壓迫感略重,身高 178 公分的筆者前座不能調整得太直挺,要不然頭髮會略為「掃」到頂篷。雖然軸距與 1 Series 相同,但 2 GC 上筆者前座椅背角度會因頂篷壓迫感設定的較為向後,所以後座膝部空間只剩約 1 拳 3 指,頭部更因流線造型略顯侷促,幾乎頂到天篷、僅有 1 指的餘裕;後門開啟角度與門檻造型亦較不易後座乘員進出,中央底板因顧及四驅布局隆起的體積略大,後排較僅適合兩人乘坐。而國內 2 GC 除標配後座出風口、2 組 USB-C 接孔,還比起 1 Series 還多了後座中央扶手,稍稍增加了舒適性。

國內 2 GC 除標配後座出風口、2 組 USB-C 接孔,還比起 1 Series 還多了後座中央扶手,稍稍增加了舒適性。

行李廂容積方面,原廠僅公布 2 GC 後排座椅未傾倒前的容積來到 430 公升、傾倒後的容積未公布,但光是這樣其容積就比 1 Series 的 380 公升、多出 50 公升之譜,後行李廂底板則可活動拿起、底板下方還藏有置物空間。另外國內版本 2 GC 還比起 1 Series 多出 4/2/4 分離傾倒椅背(1 Series 需加價選配),置放長型物品時更具實用性。但 2 GC 行李廂僅支援感應式開啟功能,未有電動尾門啟閉(原廠亦無提供選配)略是可惜了些。

原廠僅公布 2 GC 後排座椅未傾倒前的容積來到 430 公升、傾倒後的容積未公布,但光是這樣其容積就比 1 Series 的 380 公升、多出 50 公升之譜,後行李廂底板則可活動拿起、底板下方還藏有置物空間,後排更支援 4/2/4 分離傾倒椅背。但 2 GC 行李廂僅支援感應式開啟功能,未有提供電動尾門啟閉。

2 GC 多一截車尾更穩定但仍相當靈活,M235i 帶來充沛動力

M235i xDrive 採用與 M135i 相同的動力單元,其本體同樣是許多 BMW 車款採用的 B48 2.0 升直列 4 缸 TwinPower Turbo 渦輪引擎,但在 BMW M 部門的設定下,最大馬力達到 306 匹、能在 5,000~6,250 轉輸出,45.9 公斤米扭力則在 1,750~4,500 轉湧現,配合 xDrive 四輪驅動系統和 8 速手自排變速箱,可在 4.9 秒內完成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其 xDrive 四驅系統更有標配 Torsen 限滑差速器。

其實這套動力總成對試車組而言並不陌生,除了之前的 X2 M35i 外,與 M235i 系出同門的 M135i、更是有著雷同的輸出反應,飽滿且暢快淋漓的貼背感是最佳寫照。

M235i 搭載 B48 2.0 升直列 4 缸 TwinPower Turbo 渦輪引擎,但在 BMW M 部門的設定下,最大馬力達到 306 匹、能在 5,000~6,250 轉輸出,45.9 公斤米扭力則在 1,750~4,500 轉湧現,配合 xDrive 四輪驅動系統和 8 速手自排變速箱,可在 4.9 秒內完成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

即便這具 4 缸引擎聲浪不及 6 缸來的渾厚,但原廠刻意將引擎與排氣聲浪進行強化,幾乎一發動就有熱血的回火聲浪,而切到 Sport 或 Sport Individual 模式隨著轉速拉高,引擎聲浪更是會放大且高亢,動力則有十足的底氣與延伸性供駕駛在高速時驅策。這具 8 速手自排也相當聰明,不論降檔補油或升檔節奏都夠明快,但若覺攻克彎道時降檔不夠迅速,一樣可以輔以換檔撥片手動降檔,變速箱在手動模式下也給予一定的自由度,即便拉轉到 6,000 多接近 7,000 轉也僅是斷油、不會自動升檔,讓駕駛保留高度的主控權。

與對手 CLA 35 相較,CLA 35 動力輸出也同為 306 匹馬力,而 M235i 或許換檔節奏上仍不及 CLA 35 的 7 速雙離合自手排迅速,但比起 CLA 35 刻意在運動模式下營造換檔時的頓挫感,筆者更為偏好 M235i 的在換檔時綿密的順暢度。

國內 M235i 具備有 Eco Pro、Comfort、Sport 等基礎模式,但因配備電子懸吊系統,在 Eco Pro Individual 和 Sport Individual 客製化模式中皆可調整避震的軟硬度。

國內 M235i 標配電子懸吊,駕乘表現更上層樓

而國內 M235i 車型還標配了電子懸吊系統,所以除了 Eco Pro、Comfort、Sport 等基礎模式,在 Eco Pro Individual 和 Sport Individual 客製化模式中皆可調整避震的軟硬度、其分為 Comfort/Sport 兩種段位,Sport Individual 中更皆能針對避震、轉向、引擎、變速箱進行兩段調整,但未有內建 Sport Plus 模式則略為可惜。

Sport Individual 中能針對避震、轉向、引擎、變速箱進行兩段調整,但未有內建 Sport Plus 模式則略為可惜。

Sport Individual 模式下,筆者相當建議可以將轉向設為 Comfort 來體驗,因為 Sport 模式的方向盤回饋力度偏重,在行經窄小彎道時反而不利攻克。而 M235i 的轉向,一如筆者先前在 M135i 體驗到的感受,除了路感回饋清晰,車頭也相當輕盈精準且受控,這些可歸功於 M 款運動化轉向系統、xDrive 四驅、限滑差速器的輔助,尤其 2 GC 同樣也配上 ARB 防滑穩定控制系統,原廠強調 ARB 系統的反應可比傳統 DSC 動態穩定快上 10 倍,減少前驅車型容易發生的轉向不足,確實相當有感,攻彎時也能以得心應手來形容。

M235i 的轉向,一如筆者先前在 M135i 體驗到的感受,除了路感回饋清晰,車頭也相當輕盈精準且受控,搭配 xDrive 四驅、限滑差速器、ARB 防滑穩定控制系統等,攻彎時能以得心應手來形容。

M235i 在比 M135i 長了一截車尾之下,實際在彎中攻克可感覺到其車尾更多了些穩定感,車尾未如 M135i 般靈活,但優異的車身配重與底盤設定,仍讓其足富駕駛樂趣,高速巡航搭配高剛性車體更顯沉穩扎實。底盤回饋部分,Comfort 模式下支撐性就不俗,調整到 Sport 模式其避震器阻尼雖會略為硬朗、但還在乘員可以接受的範圍,而且筆者認為其底盤在激烈操駕下的支撐性比起 CLA 35 更為出色,另外 CLA 35 上 AMG Ride Control 可變阻尼懸吊需另以 5.5 萬選配,相對而言 M235i 直接標配電子懸吊算是誠意十足。

只不過相比 BMW 品牌傳統的後驅平臺轎車如 3 Series 等,後驅底盤後輪輸出動力帶來推背感、將車頭「推」入彎中的感受,在 2 GC 上就難以得見,以較快的速度入彎,駕駛依舊能感受到 2 GC 因前驅底盤前輪肩負轉向與驅動的重任。如國內試駕車的 18 吋配胎為 Bridgestone T005(前後為 225/40 R18)、屬高階轎車胎款,若是追求發揮 M235i 操控潛力的消費者,筆者建議不妨可以在購入後進行升級。

以較快的速度入彎,駕駛依舊能感受到 2 GC 因前驅底盤前輪肩負轉向與驅動的重任,與過去 BMW 品牌的後驅轎車動態特性仍有所不同。

至於 M 款煞車的腳感線性且漸進,制動表現相當出色,車室隔音也屬上乘,符合此級距豪華小車的水準,但因無窗框設計、再加上試駕車加選全景天窗,風切聲抑制表現相比 1 Series 略為吃虧了些。

國內試駕車的 18 吋配胎為 Bridgestone T005(前後為 225/40 R18)、屬高階轎車胎款,若是追求發揮 M235i 操控潛力的消費者,筆者建議不妨可以在購入後進行升級。

安全與駕駛配備方面,國內 2 GC 全車系搭載主動防撞與行人偵測、盲點偵測、後方車流警示等科技,還有方便窄巷會車的自動倒車輔助。

在 218i M Sport 限量版以上車型更標配 ACC 全速域主動車距定速控制附 Stop&Go,其車距為 4 段切換、可在時速 0 至 210 公里內作動,如在試駕的 M235i 上體驗其跟車系統作動細膩,煞車與油門都相當線性。但可惜原廠未將車道維持輔助下放到 2 GC 車系,僅有標配的車道偏離警示會以震動方向盤提醒駕駛、並在壓線時修正方向盤。

M235i 上標配 ACC 全速域主動車距定速控制附 Stop&Go,其車距為 4 段切換、可在時速 0 至 210 公里內作動。但可惜原廠未將車道維持輔助下放到 2 GC,僅有標配的車道偏離警示會以震動方向盤提醒駕駛、並在壓線時修正方向盤。

有帥勁、也有實力,2 GC 力求上下狙擊對手

總結而言,筆者認為 M235i xDrive Gran Coupé,在總代理汎德鎖定 M-Benz A 35 4Matic Sedan(255 萬)、CLA 35 4Matic(269 萬)兩大對手之下,定價刻意以 260 萬攻入兩者之間,若反觀 218i 的定價亦有著同樣的策略,「以一打二」、「上攻下打」的態勢相當明顯。

而論產品力,M235i 確實配備比起對手豐富,又足富駕駛樂趣,撇除原廠未將高階的半自動駕駛輔助下放、以及後座空間因造型受限等,M235i xDrive Gran Coupé仍可說是有帥勁、也有實力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