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 2019 日內瓦車展首演、2019 年底歐洲上市的Škoda Kamiq,在原廠的規劃下,於 5 月 29 日在馬祖北竿舉辦公辦試駕活動。Kamiq 接替品牌內已停產 Yeti 車系的尺碼定位,屬於小型跨界 SUV 車型,並導入全新家族外觀與內裝語彙設計,包含先進主動駕駛輔助與人機媒體介面。

2019 年底歐洲上市的Škoda Kamiq,在原廠的規劃下,於 5 月 29 日在馬祖北竿舉辦公辦試駕活動。

十年磨一劍,Yeti 交棒 Kamiq

時間回到 2009 年,身為 Volkswagen 集團入主Škoda 後、推出的首款品牌 SUV 作品 Yeti,切入小型跨界 SUV 級距,並且在臺灣開闢出一塊有別於傳統的市場風向,同時也為當時在臺灣的Škoda 品牌打下穩定的基礎。

時間回到 2009 年,身為 Volkswagen 集團入主Škoda 後、推出的首款品牌 SUV 作品 Yeti,切入小型跨界 SUV 級距,並且在臺灣開闢出一塊有別於傳統的市場風向。

2020 年,汽車產業歷經 10 年進展,在 ADAS 先進主動駕駛輔助、安全科技、多媒體科技、甚至動力科技上的進步,都有相當大的差異;不過,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消費者對於融合車長 4.2 公尺休旅、富有空間機能、扎實沉穩的操控手感,依然存在顯著的需求,也因此,Yeti 交棒 Kamiq,在核心的需求上再強化產品競爭力,訴求消費者的青睞。

2020 年,Yeti 交棒 Kamiq,在核心的需求上再強化產品競爭力,訴求消費者的青睞。

家族外觀識別設計,洗鍊低調卻不失大氣

個人認為,Škoda 的設計風格,從 1990 年代 Volkswagen 集團入主之後,到 2011、2012 年是一個分水嶺,2011 年改變了廠徽,並採用更銳利、洗鍊的線條設計,取代過往認為較為沉穩的元素,在 Citigo 與 Rapid 之後,包括 Octavia 與 Fabia 的改款,以及 Kodiaq 與 Karoq 車系,更放大了品牌識別的特色,洗鍊低調卻不失大氣的外觀設計,走出自己的風格。

Kamiq 放大了品牌識別的特色,洗鍊低調卻不失大氣的外觀設計,走出自己的風格。

首先看到車頭,直瀑型的水箱護罩搭配引擎蓋上由廠徽延伸的折線,是Škoda 的招牌設計,接著晝行燈與頭燈採分離式設計,同時上方的晝行燈整合了方向燈功能,並且動態序列式的方向燈,是Škoda 品牌首次搭載。

直瀑型的水箱護罩搭配引擎蓋上由廠徽延伸的折線,晝行燈與頭燈採分離式設計,同時上方的晝行燈整合了動態序列式方向燈功能。

晝行燈下方的頭燈則是將 LED 遠近燈、AFS 自動轉向功能、霧燈、轉向輔助照明等功能整合在一起,不過,是否全車系標配、或需加價選配的項目,則有待正式發表才會揭曉。

晝行燈下方的頭燈則是將 LED 遠近燈、AFS 自動轉向功能、霧燈、轉向輔助照明等功能整合在一起,不過,是否全車系標配、或需加價選配的項目,則有待正式發表才會揭曉。

車頭下方的保桿柵欄採用中間位置挖空、兩側實心的設計,最下方搭配有護板飾件,呈現出運動化風格。整體來說,Kamiq 遠遠觀看的線條較為簡單,而近距離下的層次感較明顯,和 Karoq 相比更顯得年輕化些。

車頭下方的保桿柵欄,搭配有護板飾件,呈現出運動化風格。整體來說,Kamiq 遠遠觀看的線條較為簡單,而近距離下的層次感較明顯,和 Karoq 相比更顯得年輕化些。

車側部位,透過門把上方的折線,以及車門下方位置的線條設計,讓視覺上的效果更顯腰身,而從 B 柱之後開始向下延伸的車體,比起前輩 Yeti 更貼近現代化的消費者口味,輪胎規格則使用 205/55 R17,不過試駕版本的 17 吋 Propus 輪圈屬於選配項目,標配樣式則是 Volans 版本。

門把上方的折線,以及車門下方位置的線條設計,讓視覺上的效果更顯腰身。輪胎規格則使用 205/55 R17,不過試駕版本的 17 吋 Propus 輪圈屬於選配項目,標配樣式則是 Volans 版本。

移到車尾的位置,最先看到的是行李廂蓋中央的Škoda 字樣,取代原來的廠徽識別;尾燈部分,設計上有點類似同門 Scala 車系,一樣是招牌的 C 字型燈光,從側面角度觀看,行李廂搭配尾燈的凸出線條相當具有特色。後保桿下方採灰色烤漆處理,排氣管則採用隱藏式設計。

行李廂蓋中央的Škoda 字樣,取代原來的廠徽識別;尾燈部分,設計上有點類似同門 Scala 車系,一樣是招牌的 C 字型燈光,從側面角度觀看,行李廂搭配尾燈的凸出線條相當具有特色。

內裝配備:品牌科技超前部署

Kamiq 的內裝採用Škoda 品牌的新設計,包含非內嵌式的多媒體螢幕、類水晶線條的設計、可搭配全數位儀表的選擇等,不過本次試駕的車款採用傳統雙環式儀表搭配行車資訊顯示幕;臺灣所導入的 8 吋第 3 代 MIB 多媒體系統,配備有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功能,主機採用電容式按鍵,但保留了實體的開關與旋鈕,在美觀與實用性上取得平衡。

Kamiq 的內裝採用Škoda 品牌的新設計,包含非內嵌式的多媒體螢幕;主機採用電容式按鍵,但保留了實體的開關與旋鈕,在美觀與實用性上取得平衡。
試駕車型採用傳統雙環式儀表搭配行車資訊顯示幕;臺灣所導入的 8 吋第 3 代 MIB 多媒體系統,配備有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功能,

方向盤的配置方面,採用整合按鍵與控制鈕,可對應行車電腦與多媒體功能,ACC 巡航定速等設定則維持在左下撥桿的設計;手煞車採用傳統設計,空調操作也保留實體按鍵。空間機能部分,Kamiq 繼承了老大哥 Yeti 的實用性格,空間利用與乘坐表現、在同級距產品中相當出色,一家 4 口的使用下絕對相當夠用。

方向盤的配置方面,採用整合按鍵與控制鈕,可對應行車電腦與多媒體功能,ACC 定速巡航等設定則維持在左下撥桿的設計。
空間機能部分,Kamiq 繼承了老大哥 Yeti 的實用性格,空間利用與乘坐表現、在同級距產品中相當出色,一家 4 口的使用下絕對相當夠用。
廣  告
臺灣小休旅車款空間數據比較
  Škoda Kamiq Nissan Kicks Honda HR-V Toyota C-HR
全長(mm) 4,241 4,295 4,334 4,390
全寬(mm) 1,793 1,760 1,772 1,795
全高(mm) 1,553 1,625 1,605 1,565
軸距(mm) 2,651 2,620 2,610 2,640
車重(kg) 1,277 1,160 1,283 1,435

接著,在每個人幾乎都會用到的行動裝置支援性上,Kamiq 配置有無線充電與 USB-C 兩種功能。從 2017 年推出的 Apple iPhone 8,以及 2015 年推出的 Samsung Galaxy Note 5 開始,兩大陣營後續的高階手機幾乎都搭載了無線充電功能,但是在汽車上,原廠標配無線充電的選擇卻不多,而 Kamiq 有這項功能,讓駕駛人充電更加便利,不用擔心忘記帶線。

Kamiq 配置有無線充電,讓駕駛人充電更加便利,不用擔心忘記帶線。

其次,Kamiq 車系標配使用 USB-C 規格,就車廠角度來說,USB-C 的成本是傳統 USB-A 的數倍,有搭載 USB-C 的車型並不多;USB-C 提供的優點有很多,例如最高 15W 功率(比 USB-A 多 2 倍至 6 倍)、影像聲音傳輸的標準協議、最快達 20 倍傳輸速度(和 USB 2.0 相比)等等,雖然說目前有 USB-C 線材的人可能還不是很多,但隨著 USB PD 未來普及,一輛車如果要開個 10 年、15 年,搭配 USB-C 絕對是超前部署的正確選擇。

Kamiq 車系標配使用 USB-C 規格,前後加起來共有 4 個,USB-C 有多種優點,雖然說目前有 USB-C 線材的人可能還不是很多,但隨著 USB PD 未來普及,一輛車如果要開個 10 年、15 年,搭配 USB-C 絕對是超前部署的正確選擇。

1.5 TSI 版本操控感受:靈活且穩重,動力雖不熱血但絕對夠用

Škoda Taiwan 為 Kamiq 主要規劃 1.0 TSI 與 1.5 TSI 兩種動力單元,均搭配 7 速 DSG 雙離合器變速箱,1.0 TSI 最高馬力 115 匹、最大扭力 20.4 公斤米,至於 1.5 TSI 則是最大 150 匹馬力、最大 25.5 公斤米扭力。

Kamiq 導入 1.0 TSI 與 1.5 TSI 兩種動力單元,均搭配 7 速 DSG 雙離合器變速箱,1.0 TSI 最高馬力 115 匹、最大扭力 20.4 公斤米,至於 1.5 TSI 則是最大 150 匹馬力、最大 25.5 公斤米扭力。試駕車型則是 1.5 TSI。

底盤部分,採用的是 Volkswagen 集團 MQB 模組化底盤,這具底盤相信網友都已經耳熟能詳,Kamiq 配置的是 MQB A0,主要取代先前 PQ35 平台,之前的 Scala 也是採用 MQB A0 平台,前後懸吊型式為麥佛遜、扭力樑。

實際上路,Kamiq 受益於 4.2 公尺短小車長的設定,市區道路會車、移動、轉向都相當靈活。

實際上路,Kamiq 受益於 4.2 公尺短小車長的設定,市區道路會車、移動、轉向都相當靈活,而當車速提升之後,MQB 底盤呈現出的是扎實穩重,車身相當安定,即使行駛較惡劣的路面,懸吊也不至於過度晃動,帶給駕駛者相當的信心。

當車速提升之後,MQB 底盤呈現出的是扎實穩重,車身相當安定,即使行駛較惡劣的路面,懸吊也不至於過度晃動,帶給駕駛者相當的信心。

踩下油門,150 匹馬力的 1.5 TSI 引擎設定,稱不上熱血,但搭配 25.5 公斤米的扭力,一般道路上而言卻是相當夠用,其實 25.5 公斤米扭力已經接近甚至超越傳統 2.5 升自然進氣汽油引擎的水準,搭配 Kamiq 小車身的負載,已經足以應用絕大多數的臺灣道路。特別是在本次體驗的北竿島,有許多道路非常陡峭,甚至爬坡時看不到前方道路,在這樣的狀態下,依然能夠提供充足的動力爬坡。

150 匹馬力的 1.5 TSI 引擎設定,稱不上熱血,但搭配 25.5 公斤米的扭力,一般道路上而言卻是相當夠用。

最後,在 ADAS 先進主動駕駛輔助系統方面,提供有 ACC 主動式定距巡航系統、Front Assist 前方預警緊急煞車、Lane Assist 車道偏移警示、Side Assist 車側盲點警示與 Driver Alert System 駕駛疲勞警示系統。ACC 巡航可支援跟車至靜止,靜止後 3 秒內可自動回復跟車、超過 3 秒需踩煞車,前車起步後鬆開煞車可回復跟車。

在 ADAS 先進主動駕駛輔助系統方面,提供有 ACC 主動式定距巡航系統、Front Assist 前方預警緊急煞車、Lane Assist 車道偏移警示、Side Assist 車側盲點警示與 Driver Alert System 駕駛疲勞警示系統。

Kamiq 的 ACC 主動式定距巡航系統提供調整功能,在選單之內,使用者可選擇節能、一般、舒適、運動的行駛程序(模式),接著還可以再細部設定距離,有十分接近、接近、中等、遠、十分遠共 5 級選項,簡單來說,駕駛人可以將 ACC 客製化到最適合自己喜愛的模式樣貌,而且系統運作的細膩度已經和真人行駛差異不大,可說是此系統最大的優勢。

Kamiq 的 ACC 主動式定距巡航系統提供調整功能,在選單之內,使用者可選擇節能、一般、舒適、運動的行駛程序(模式),接著還可以再細部設定距離,可說是此系統最大的優勢。

Lane Assist 車道偏移警示整合有修正功能,當系統偵測到駕駛人行車動線可能偏離線道,會介入修正方向盤;Side Assist 車側盲點警示則透過後視鏡內側、黃色 LED 警示燈的形式,提醒後方有來車,同時此系統可支援倒車時速 15 公里以下的狀態時,偵測車輛後方兩側 70 公尺的範圍,若有車輛接近就會發出警示。

Side Assist 車側盲點警示則透過後視鏡內側、黃色 LED 警示燈的形式,提醒後方有來車,同時此系統可支援倒車時速 15 公里以下的狀態時,偵測車輛後方兩側 70 公尺的範圍,若有車輛接近就會發出警示。

世代傳承、大勢所趨

汽車產業百年演進以來,對消費者來說,最核心的需求一直都是:移動工具、便利性、實用性、安全、操控樂趣、表彰自我等等,隨著時代變化、需求可能增加或刪減,不過對於車廠來說,區別出不同的客層需求,並且推出相對應、有競爭力的產品選擇,才是品牌能否生存的關鍵。

10 年前,Škoda 站上風潮的浪頭,看準小型 SUV 與跨界元素、Yeti 就這麼橫空出世;10 年後的今天,Škoda 品牌吸取養分成長茁壯,Kamiq 可說是承先啟後、開拓新局的重要產品。而筆者身為Škoda Yeti 的車主,親身感受到了 Kamiq 進化的幅度,在保有小車身、大機能、扎實操控、高安全性的核心價值下,補足了科技上的競爭力;在 Kamiq 投入臺灣市場後,相信這股小休旅跨界的熱潮,還會繼續地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