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a

999

c.c.

~ 1,498

c.c.

掀背

2

車型

100.8 - 106.8

車款介紹

規格

配備

試車報告/相關報導

車系沿革

事件簿

展示中心

加入比較

陸奕夫

撰文

徐敬昕

攝影

297,141

2020

11月

12

[ 直購直測 ]─編輯自用車Škoda Scala 交車後,2 個月已行駛將近 3,000 公里,這之間除了上下班通勤、採訪以外,當然買車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載著筆者剛出生的女兒與太太到處走,這當中也進行了不少測試,也都在這篇做個分享。

筆者購入Škoda Scala 之後,2 個月來已行駛近 3,000 公里,包括通勤、採訪、載家人等等,這段時間對於這輛中型掀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因此本篇分享會非常的詳細,希望能對 Scala 有興趣的網友有所幫助。

日常車內駕駛的設定

由於小孩的關係,除了後座安裝兒童安全座椅以外,平常太太也必須乘坐於後座,副駕座椅也是完全往前移到底的狀態,來擴充後座的腿部空間,主要功能幾乎就是擺放筆者的包包、外套之類的物品。

而為了放小孩物品的媽媽包,筆者在副駕椅背的頭枕座上安裝了兩個掛勾,方便太太置物,而這部份沒選擇Škoda 原廠所出的椅背掛勾,主要原因是由於其僅有單掛鉤的設計,較不敷筆者的使用需求。

筆者在副駕椅背的頭枕座上安裝了兩個掛勾,方便太太置物。

其他加裝的部分,筆者為了視野安全與美觀所貼的 V-Kool V70 隔熱紙,雖然在晚上確實能有極度清晰的視野,但白天大太陽時確實會讓太陽直射入內,筆者可戴太陽眼鏡開車,但在早上或傍晚會讓小孩眼睛受到太陽直射,因此另外在大賣場買了可折疊的吸盤式遮陽板,吸於後車窗上,這就是筆者現在主要加裝的配件。

早上或傍晚會讓小孩眼睛受到太陽直射,因此另外在大賣場買了可折疊的吸盤式遮陽板。

另外筆者還想找可塞在椅縫內的布質置物袋,除了可放手機以外,更重要的是可避免東西從椅縫掉落至滑軌處,筆者曾掉過薯條,由於地板設計的關係,薯條僅會留在滑軌下方,筆者花了大約 10 分鐘才鉤了出來。

小排量渦輪真的很夠用

筆者選購 Scala 時,朋友們都相當驚訝,怎麼會選擇 1.0 TSI 而不是動力更大的 1.5 TSI,或是其他搭載 2.0 渦輪的車款,畢竟筆者是非常喜歡開車的人。當然,更大的動力一定能擁有更多的駕馭樂趣,但筆者購入 Scala 的目的最主要還是代步,因此節能與低成本考量才是最重要的,能源局平均油耗 17.7 公里,讓筆者從過去平均一周加一次油,變成近二周才加一次油,更有感的是牌照稅加上燃料稅每年稅金 8,640 元,光想到這都會笑出來。

1.0 TSI 引擎轉速 2,000 轉時即擁有最大扭力 20.4 公斤米,最大馬力則是 115 匹。

當然這並不代表 1.0 就不會有駕馭樂趣,引擎轉速 2,000 轉時即擁有最大扭力 20.4 公斤米,搭配傳遞直接且換檔快速的 7 速 DSG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無論是市區綠燈起步加速、又或者是在山路上兜風,絕對都有著相當不錯的加速反應,加速感受上甚至比筆者擁有的前一輛手排 E36 318i 還要更快。

搭配傳遞直接且換檔快速的 7 速 DSG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有著相當不錯的加速反應。

而 MQB A0 底盤輕巧的反應也是駕馭樂趣加分的部分,雖然懸吊設定上仍然是 Škoda 一貫的軟彈簧,但轉彎時只要將荷重做確實,仍能表現出相當不俗的彎速,再加上比起 4 缸更輕的車頭重量,在連續彎當中擁有更敏捷的轉向能力,再搭配其加速能力,還是有著不錯的山路速度。

雖然懸吊設定上仍然是 Škoda 一貫的軟彈簧,但轉彎時只要將荷重做確實,仍能表現出相當不俗的彎速。

當然,1.0 TSI 不是萬能,高速時的加速反應略弱,基本上過時速 80 公里以後就會感到加速慢了下來,但在高速公路以速限巡航甚至要加速超車,油門深踩退檔後,仍有著一定的加速力道,反應並不會比 1.6 升自然進氣差。不過,即使並不刻意省油的開法,高速油耗也能有每公升 20 公里以上的表現,這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即使市區塞車的狀況,也有每公升 12 公里左右的油耗水準。

高速巡航能有每公升超過 20 公里以上的油耗表現。
廣  告

除了本身駕駛感受以外,Scala 所配備的角落照明頭燈組也是相當實用的輔助配備,當方向盤轉超過 90 度之後,即會啟動角落照明功能,照射更廣的範圍能夠讓筆者看得見接下來的道路狀況。另外若是市區轉彎時,打方向燈後開始減速,到一定時速之後角落照明也會提前開啟,這都有助於提升駕駛安全。

角落照明開啟與關閉,可明顯見到其照明範圍差距。

短車頭加上前後方倒車警示系統,停車相當輕鬆

筆者所租的停車位,是機械塔式車位,停車方式是車頭進入,機械車位會自動調頭可直接前進開出,但由於車道設計的關係,進入停車塔之前須在相當狹窄的空間轉 90 度的彎角,為了能順利地停正車位,需要在等待車位上來之前前後移動來喬正車身。

筆者所租的停車位,由於車道設計的關係,進入停車塔之前須在相當狹窄的空間轉 90 度的彎角。

過去筆者開的 E36 318i 雖然車身較窄,停車還算方便,但由於僅有自己加裝的倒車雷達,要避免撞到牆角仍有些壓力;Scala 雖然車身比 E36 寬不少,但 MQB A0 平臺的車頭距前輪的前懸距離相當短,而且邊角輪廓較圓弧,因此擁有更多的迴旋空間,再加上附圖像及車距顯示的前後方倒車警示系統,除了能夠抓前後距離以外,車側部分則會透過車頭/車尾經過時的掃描紀錄,幫助筆者抓車身離牆角的距離,讓筆者更能輕鬆的在這樣的狹窄空間中迴旋。(編按:需選配半自動停車輔助才會有側面顯示)

MQB A0 平臺的車頭距前輪的前懸距離相當短,而且邊角輪廓較圓弧,因此擁有更多的迴旋空間。
附圖像及車距顯示的前後方倒車警示系統,除了能夠抓前後距離以外,車側部分則會透過車頭/車尾經過時的掃描紀錄。(需選配半自動停車輔助才會有側面顯示)

另外倒車顯影系統也有著不錯的輔助功能,雖然並不是 360 度環景顯影,但由於 Scala 並非休旅車,中型略低的車身再加上筆者所貼的高透光度隔熱紙,大幅減少視野死角,而倒車顯影的鏡頭解析度相當高,同時夜間低光源的狀態下也能有著比直接看後照鏡有更清晰的視野,對於停車安全可說是相當便利。

倒車顯影系統夜間低光源的狀態下也能有著比直接看後照鏡有更清晰的視野。

在主動安全配備的部分,後方來車警示系統在大賣場之類必須以車頭進入的停車格來說也是相當便利,完全可幫助筆者避免撞到後方車道上的來車,這也是筆者開車以來最常作動的安全配備;而後方自動煞停輔助系統也有著一定的輔助效果,完全可避免在倒車時撞到突然出現的人或動物。

半自動停車輔助系統真的相當方便

除了前述的幾項標準配備與車身設計帶來的停車便利與安全性以外,筆者為了太太開車的需求所選配的半自動停車輔助系統,意外的也成為筆者常用的配備之一。

筆者為了太太開車的需求所選配的半自動停車輔助系統,意外的也成為筆者常用的配備之一。(中間下面按鈕)

Škoda 的半自動停車輔助系統如同 Volkswagen 集團所擁有的,可支援倒車入庫或路邊停車,並自動偵測停車格形式,只需要一鍵啟動後,慢速行駛來尋找車位,儀表板會顯示可停車位,並排入倒車檔,接下來僅需注意周遭狀況並控制煞車,並且依據儀表指示打入前進檔或後退檔,即可置中完全停於格內。

半自動停車輔助系統僅需注意周遭狀況並控制煞車,並且依據儀表指示打入前進檔或後退檔,即可置中完全停於格內。

這套系統的作動設計,並不像考照一樣要求一次倒車即可停入格內,而是以最保險安全的方式來停車,以倒車入庫來說,Scala 會先將車尾插入,並要求再前進一次將車身角度擺正,再倒車並修正與左右兩車之間的間距。

以筆者的駕駛經驗來說,多數停車場的垂直式停車格幾乎都能一次停入,基本上比起半自動停車輔助系統停得更快,另外由於這套系統僅能抓右側停車,遇到左側的停車格一樣得要自己停,基本上仍都是由筆者手動操作來停車。

以倒車入庫來說,Scala 會先將車尾插入,並要求再前進一次將車身角度擺正,再倒車並修正與左右兩車之間的間距。

不過路邊停車時,筆者所選配的價值就完全表現出來了,由於完全不會失誤,即使遇到前後車都侵入筆者待停車格的狀況,多數人或許會選擇放棄另尋它位,但半自動停車輔助系統只要提示可停,都有辦法快速且安全的將車輛塞入格中。

電動尾門絕對是有小孩後的魅力型配備

筆者由於常需要載著小孩與太太出門,除了媽媽包可隨身背以外,另外必備的出行配備當然就是推車了,因此後廂也成為筆者最常開關的門之一,這時電動尾門就成了極度方便且省力的配備,即使人不下車,也可以透過駕駛側車門的按鈕開啟後廂,關閉也僅需按一下按鈕,除了節省力氣以外,同時也更能加快載/卸推車的速度。

廣  告

由於後座必定會載人,6/4 分離椅背到現在為止筆者都還沒啟用過。當然,這也要歸功於 Scala 467 公升的後廂空間,除了能輕鬆擺放筆者所擁有相當巨大的嬰兒推車(Uppababy Cruz),同時還有空間能載運其他行李等物品。筆者亦帶著太太與小孩到臺中進行 3 天 2 夜的旅遊,包括筆者與太太的換洗衣物、還有大量的尿布等嬰兒用品,都能夠塞在後廂空間中,僅需將平整化的地板下移至底部即可。

Scala 467 公升的後廂空間,除了能輕鬆擺放筆者所擁有相當巨大的嬰兒推車,同時還有空間能載運其他行李等物品。

另外筆者除了載運推車以外,由於試駕機車的需求,後廂也需要能夠放置筆者 124 公升大的裝備袋,而除了裝備袋以外,另外甚至還能再放置裝換洗衣物的提袋等,甚至最多筆者一次載下了機車賽道用裝備與卡丁車用裝備(機車賽道裝備包括連身皮衣、全罩安全帽、車靴、手套、雨衣等;卡丁車用裝備包括卡丁用全罩安全帽、賽車服、賽車鞋、手套),都還不需要將隔板下降,這樣的載運量對筆者來說絕對是相當夠用的。

後廂即使不將隔板下移,也能輕鬆放下 124 公升的裝備袋與卡丁車用裝備袋。

可惜沒有無線 Apple CarPlay

至於平常開車時,必開的系統就是 Apple CarPlay 了,無論是聽音樂、還是看著有路況的 Apple Map 或 Google Map 都相當方便,不過偶爾會發生連接不到的狀況,包括充電無反應、或是連不到 Apple CarPlay,需要重開中央娛樂系統或是重開手機,但也還是有連不到的時候,需要重設連線。

平常開車時,必開的系統就是 Apple CarPlay 了。

另外可惜的是 Scala 所配備的 Bolero 8 吋彩色觸控 MIB 多媒體資訊娛樂系統並不支援無線 Apple CarPlay 功能。會這樣期望的原因是因為 Scala 車上標配了無線充電板,本身即可為手機充電,但使用傳輸線後,即不需要使用無線充電板,反而成為了閒置的配備,除非是剛好載同事或朋友(太太坐後座居多,也是插充電線),不然這區域幾乎不會被使用。

Scala 車上標配了無線充電板。

筆者特意詢問Škoda,其實歐洲在 9.2 寸的 Columbus 衛星導航螢幕是有支援無線 Apple CarPlay 功能,但由於這個導航圖資還沒有支援臺灣,另外還有包括多項網路功能,因此並無開放給臺灣選配,是稍嫌可惜的部分。當然,大家也可以自己在外面購買可支援無線傳輸功能的外接式接收器,但如何固定則還需要另外想辦法,同時仍然會有個傳輸盒,無法維持車內的簡潔度。

ACC 很好用,但車道維持輔助就好

Scala 所配備的 ACC 為 Volkswagen 集團的新世代產品,其設定範圍從時速 30 公里至最高 210 公里,但實際作動可以跟到靜止。實際使用上,由於距離可獨立前後調整,整體使用更加便利,而時速上下調整雖然是以每小時 10 公里為單位,但也可按 Set 鍵降低或後拉增加每小時 1 公里來微調速度。

距離可獨立前後調整,整體使用更加便利,而時速上下調整雖然是以每小時 10 公里為單位,但也可按 Set 鍵降低或後拉增加每小時 1 公里來微調速度。

這套 ACC 也是筆者非常常用的配備,其平順度相當高,幾乎與筆者開車習慣接近,太太甚至不會發覺我開啟這套系統。包括在其它車輛插入前方時,Scala 會自己判斷前方距離與車速,僅有在距離過近的時候才會有略重的煞車,如果前方車速快過於自己,Scala 會維持等速慢慢把距離拉開,僅有在變換車道時需要抓一下前車與隔壁車道前車的位置,可以維持更順暢的行駛速度。

不過 Scala 的 ACC 在跟到停止的作動原理與市場上多數車款完全不同,由於其採用傳統鋼索式手煞車,沒有 Auto Hold 功能,因此其停車時需在 5 秒內踩下煞車,當前車移動時放煞車即可自動恢復跟車功能。

這套 ACC 也是筆者非常常用的配備,其平順度相當高,幾乎與筆者開車習慣接近。

這樣的作動方式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停下時需要及時踩下煞車,不然系統會取消,但其更能簡化駕駛介入操作,筆者啟用 ACC 之後,僅需將右腳隨時預備在煞車踏板上,來準備停車,還有遇到突發狀況的介入煞車,完全不需要再碰油門。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這套 ACC 與怠速熄火裝置是有連動的,開啟 ACC 停車時,若怠速熄火系統開啟,車輛同樣會熄火,但當前車移動時,即使筆者還沒有放煞車,但車輛也會預先啟動,因此起步時不用等待車輛啟動,反應更為快速。

在車道維持輔助的部分,筆者認真的認為在臺灣的道路上真的僅需輔助即可。

在車道維持輔助的部分,筆者認真的認為在臺灣的道路上真的僅需輔助即可,除了高速公路以外,一般道路的標線由於經常沒有對正(通常是過路口的時候)、或是下雨道路積水也會誤判,非常容易讓車道維持輔助系統介入,會有相當多的拉扯,反而干擾駕駛,另外在彎道上也很容易介入,其提醒時震動方向盤的作動,在轉彎時反而會有方向盤被往外拉的狀況,因此稍微需要注意,筆者甚至會在進入山區道路時將車道維持輔助關閉。

其它主動安全系統的部分,盲點偵測系統的偵測距離遠達 70 公尺,另外系統會判斷旁車車速,譬如說在超越其他車輛時,系統並不會亮起警示,減少不必要的提醒之後更能讓筆者專注在前方路況上。

唯一要注意的則是 AEB 系統,有車友表示在一些高架路段下方會遇到前方無人車但系統突然介入作動的狀況,筆者自身經過同路段時並無遇到,但偶爾在地下停車場會有突然介入,其全力煞車的反應確實會讓筆者稍微嚇到,但這多半是發生在車速略快的時候,在停車場慢慢開則完全不會發生。

不過筆者詢問了他牌有 AEB 的車主,不僅僅只是 Volkswagen 集團新車,也有許多會遇到類似突然作動的狀況。不過這也可能與硬體設備有關,如同 ACC 容易在隧道失效,主因很可能是由於雷達反射波干擾,所導致的誤判。也有部分車主跟我說解決方式,不過由於還沒有機會進行實驗,因此這邊暫時不分享。

廣  告

強烈推薦選配數位儀表

筆者第 2 個選配,就是數位儀表了,這套數位儀表讓 Scala 車內質感大幅提升,再加上這是開車時最長時間看的配備,讓筆者每次開車都能有好心情。而實際使用上,筆者發現自己並不會固定一種顯示模式,確實是會依據不同的駕駛環境來切換。

Scala 數位儀表有 5 種不同顯示功能,可依不同的使用情境與喜好切換,筆者實際使用上,主要會使用 3 種顯示方式,第 1 種是標準的雙環表模式,這組顯示狀態可以查看最多資訊;第 2 種則是轉速表置中模式,這樣的顯示模式相對簡潔,查看轉速與時速資訊相當省力;第 3 種則是最簡潔、僅有時速與剩餘里程模式,長途駕駛時用最少的資訊,可有效減低注意力分散。

Scala 數位儀表有 5 種不同顯示功能,可依不同的使用情境與喜好切換。

除了 5 種顯示模式以外,另外可透過中央娛樂系統選單內,切換 2 邊不同的駕駛資訊,筆者目前最常使用的是平均油耗與駕駛輔助,並依據不同需求,可快速切換 3 種顯示組,其中 2 種可依據駕駛喜好設定。

除了 5 種顯示模式以外,另外可透過中央娛樂系統選單內,切換 2 邊不同的駕駛資訊。

另外轉速表置中時,除了右下角會顯示油溫以外,左下角還會顯示輸出功率,由於這個輸出功率顯示,筆者還在進行實驗累積更多數據,未來還會專文分享,在此先埋個伏筆。

底盤隔音需要多點時間研究

筆者在購車前即知道 Scala 最大的缺點就是底盤隔音,實際上路時,確實輪胎傳上來的噪音相當多,壓到不同路面、貓眼石、坑洞等,所有聲音都會直接傳到車內,對比筆者先前所開的 28 年老 318i,這些聲音都顯得相當明顯,尤其是坐在後座時,更容易透過聲音感受到車速變化,對於非常在意車內異音的筆者來說,是最希望改進的一部分。

不過經過研究與跟一些有相關底盤隔音工程經驗的人來討論後,發現處理底盤隔音並不是簡單的鋪上消音材質即可,因為胎噪並不完全是直接透過輪拱傳遞至車內,也會透過輪軸的共振傳入,而鋪上部分消音材質可能反而讓共振音換至其他地方傳遞。因此自己處理底盤隔音的部分筆者還需要再研究一下,或許等到現在車上配的 Nexen N Fera SU1 輪胎用完後,換上強調靜音的輪胎再來看看效果。

整體而言,Scala 雖然並不是筆者心目中的夢想車款(大動力性能四驅掀背或旅行車),但就目前使用上是越來越滿意的,實用的駕駛輔助配備、再加上省油省稅金,大幅減少持有車輛的開銷,搭配國產同級距的售價,以代步車而言,的確符合當初在購車時的考量;在家裡增添新成員之時,Scala 確實是現階段與筆者最合的移動夥伴。

最近瀏覽車型

Škoda
加入比較
Scala
100.8-106.8

比較清單

開始比較

取消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