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xgen 納智捷汽車日前於 2018 年 7 月 31 日在屏東大鵬灣賽道舉辦「Luxgen U6 GT/GT 220 智駕體驗營」,活動當天上午除首度邀請車主前往參與外,下午亦首次邀請媒體於國內賽道體驗 U6 GT 220 的表現,現場更由素有「Nissan GT-R 教父」之稱的華創車電資深副總水野和敏,親自分享 U6 GT/GT 220 的開發過程與賽道體驗技巧,展現水野和敏與 Luxgen 品牌對「賽道開發學」的自信!

Luxgen 納智捷汽車日前於 2018 年 7 月 31 日在屏東大鵬灣賽道舉辦「Luxgen U6 GT/GT 220 智駕體驗營」,現場更由素有「Nissan GT-R 教父」之稱的華創車電資深副總水野和敏,親自分享 U6 GT/GT 220 的開發過程與賽道體驗技巧,展現水野先生對「賽道開發學」的自信!

水野和敏加入華創車電,U6 GT/GT 220 成首款全面主導開發車款

曾為 R35 世代 Nissan GT-R 車輛開發負責人的水野和敏,自 2014 年加入華創車電(HAITEC)並擔任資深副總經理要職後,Luxgen U6 車系在 2015 年年中小改導入 EcoHyper 引擎、進行底盤重新調校,當時即由水野先生在華創多樣設定提案中,選定其所喜好的版本設定推出上市。但時隔 2 年推出的 U6 GT/GT 220 車系,則是水野先生全面主導產品開發後推出的作品,藉由水野的工程專才與長時間在日本九州 Autopolis 賽道的開發,進一步強化車輛的動態表現,更帶來具備 222 匹最大馬力、高性能的 U6 GT 220 車型,替 U6 車系在國內的產品進程寫下新篇章。

U6 GT/GT 220 車系藉由水野的工程專才與長時間在日本九州 Autopolis 賽道的開發,進一步強化車輛的動態表現,替 U6 車系在國內的產品進程寫下新篇章。

而繼 2015 年 5 月 U6 Turbo Eco Hyper 於屏東大鵬灣賽道舉辦體驗會、2017 年 11 月邀請國內媒體前往日本 Autopolis 賽道試駕 U6 GT 220 後,Luxgen 本次再度於 2018 年 7 月底舉行 U6 車系歷來第 3 度的賽道試駕活動。但本次於大鵬灣賽道舉辦的「Luxgen U6 GT/GT 220 智駕體驗營」則除了國內媒體外,同時也首度邀請車主在賽道試駕 U6 GT 220,Luxgen 還特地架設「Luxgen Driving」網站,詳細分享 U6 GT/GT 220 車系的開發秘辛與「Luxgen U6 GT/GT 220 智駕體驗營」活動當天的現場紀實。

Luxgen 還特地架設「Luxgen Driving」網站,詳細分享 U6 GT/GT 220 車系的開發秘辛與「Luxgen U6 GT/GT 220 智駕體驗營」活動當天的現場紀實。

首度邀請車主參與,最終有 10 名 U6 車主進入賽道體驗

而據瞭解,參加「Luxgen U6 GT/GT 220 智駕體驗營」的車主,是由全國 U6 車主社團各分區創辦人推薦人選,最後選出 10 名參加者進入賽道實駕體驗,雖然可下賽道的車主僅有 10 位,但總計也吸引 40 位車主來到大鵬灣賽道體驗現場氛圍,展現 U6 車主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據瞭解,參加「Luxgen U6 GT/GT 220 智駕體驗營」的車主,是由全國 U6 車主社團各分區創辦人推薦人選,最後選出 10 名參加者進入賽道進行實駕體驗。圖右為 Luxgen 總經理蔡文榮。

水野和敏親自進行行前簡報,分享開發密辛與產品設定

除了 7 月 31 日當天上午的車主體驗場次以外,U-CAR 也由筆者獲邀出席下午的媒體試駕場次。但在試駕之前,水野先生也針對 U6 GT/GT 220 當初的開發理念與過程進行一番介紹,兩款動力皆由日本大廠東名引擎 Tomei Engine 共同合作開發,尤其是 GT 220 的引擎在導入雙渦流渦輪增壓等技術下,創造出 222 匹/33.6 公斤米的動力表現,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也僅需 7.5 秒,搭配日本愛信 Aisin 提供的 6 速手自排變速箱、19 吋 Rays 鍛造輪圈、Bilstein 合作研發的單筒倒插式避震器、Bridgestone 專屬訂製的 Dueler HP Sport 胎款等「好料」,集結諸多大廠參與合作,突顯水野先生在開發 U6 GT 220 的野心與期待。

在試駕之前,水野先生也針對 U6 GT/GT 220 當初的開發理念與過程進行一番介紹,強調 U6 GT/GT 220 車系是在引擎、底盤、車身結構等表現皆有進行整合的作品。
U6 GT/GT 220 引擎動力由日本大廠東名引擎 Tomei Engine 共同合作開發,搭配日本愛信 Aisin 提供的 6 速手自排變速箱。U6 GT 220 更擁有 19 吋 Rays 鍛造輪圈、Bilstein 合作研發的單筒倒插式避震器、Bridgestone 專屬訂製的 Dueler HP Sport 胎款等「好料」,突顯水野先生在開發 U6 GT 220 的野心與期待。

駕駛樂趣與舒適性兼具,駕馭動態向歐系車看齊

而水野先生更在現場表示,U6 GT 220 不僅是對性能的追求,對操控性與舒適性的平衡亦是開發核心所在,畢竟 U6 車系的產品定位仍是能與家人共乘的 SUV 休旅車,如何讓駕駛體驗駕駛樂趣之餘又能確保乘員的乘適性,是開發時重要的一環。水野先生更將目標朝向 Audi Q3、BMW X1、Mercedes-Benz GLA 等德系休旅看齊,以媲美「德系駕馭」為前提,讓 U6 車系整體的駕馭質感向上提升、朝向歐系車動態駕馭感受邁進。

水野先生更在現場表示,U6 GT 220 不僅是對性能的追求,對操控性與舒適性的平衡亦是開發核心所在,更將目標朝向 Audi Q3、BMW X1、Mercedes-Benz GLA 等德系休旅看齊。

日本 Autopolis 賽道為測試基地,強化 U6 GT/GT 220 車系動態表現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U6 GT/GT 220 除在國內 ARTC 進行法規測試外,於全長 4,474 公尺的日本 Autopolis 賽道上,由 HAITEC Japan 華創日本株式會社中擔任 Luxgen 首席試車手的鈴木利男,領軍日本方程式賽車手田中哲也、臺灣 HAITEC 華創車電研發車手團隊等,不分賽道處於乾地、濕地、雪地等情況,皆在這座上下坡垂直落差最高達 52 公尺、多達 19 個彎道的賽道進行測試,為得就是能達成水野先生對 U6 GT/GT 220 車系在動態方面的要求。

U6 GT/GT 220 車系除在國內 ARTC 進行法規測試外,亦於全長 4,474 公尺的日本 Autopolis 賽道上,不分乾地、濕地、雪地等情況,皆在這座上下坡垂直落差最高達 52 公尺、多達 19 個彎道的賽道進行測試,為得就是能達成水野先生對 U6 GT/GT 220 車系在動態方面的要求。

展現高度重視,水野和敏親自進入大鵬灣賽道擺放錐筒!

而場景回到國內,此次的「Luxgen U6 GT/GT 220 智駕體驗營」雖然僅是於屏東大鵬灣賽道讓車主、媒體進行試駕,賽道對車輛的嚴苛程度自然未及 Autopolis 賽道,但水野先生為求謹慎、並充分讓與會者感受 U6 GT 220 的產品優勢,除也邀請鈴木利男等測試團隊進行賽道動態關卡的設計規畫,水野先生更也偕同鈴木利男親自進入賽道擺設錐筒,以呈現最適合 U6 GT 220 的錐筒路線,就連 Luxgen 納智捷總經理都對水野先生的親力親為感到驚訝。

水野先生為求謹慎、並充分讓與會者感受 U6 GT 220 的產品優勢,除也邀請鈴木利男等測試團隊進行賽道動態關卡的設計規畫,水野先生更也偕同鈴木利男親自進入賽道擺設錐筒。

由 BMW X1 與 Luxgen U6 GT 220 分別體驗,感受動態差異性

在簡報的最後,水野先生叮嚀基本的安全觀念外,也說明本次大鵬灣賽道體驗關卡的重點。在下午的媒體場次部分,會分別駕駛 BMW X1 sDrive20i、Luxgen U6 GT 220 進行各 2 圈的大鵬灣全場繞行,主要感受 2 款車在直線高速變換車道、煞車系統、轉向系統與再加速反應、整車平衡與輪胎抓地力、以及繞錐關卡體驗的差異性。

不過,繞錐部分現場僅規畫在第 1 圈於大鵬灣賽道大直線處(進入 1 號彎前)體驗,第 2 圈因車輛需回到 PIT 區所以不會再進行繞錐。而行前水野先生更特別指出,依照 2 款車的表現,建議駕駛 X1 時以時速 50 公里進行繞錐,但駕駛 U6 GT 220 時則可將時速提高至 60 公里進行體驗,再度展現水野對自身作品的自豪。

簡報的最後,水野先生叮嚀基本的安全觀念外,也說明本次大鵬灣賽道體驗關卡的重點,分別駕駛 BMW X1 sDrive20i、Luxgen U6 GT 220 進行各 2 圈的大鵬灣全場繞行,體驗兩款作品的差異性。
廣  告

X1 sDrive 20i 同為前驅設定,7 速 DCT 變速箱與底盤表現出色

當然,U6 GT 220 是否真能符合水野的自信,筆者自然要下賽道體驗一番才能有所評斷。很幸運的,筆者一開始就直接進行大鵬灣賽道全場的體驗,首先試駕的車款則是 BMW X1 sDrive 20i。

X1 sDrive 20i 就車名來看,熟悉 BMW 品牌的讀者自然能發現是一款 2 輪傳動產品,而第 2 代 F48 世代的 X1 車系,又是改以近幾年品牌在小型車力推的 UKL 前驅模組化底盤平臺做基礎,便可確認是前輪傳動設定,國內現行引進的 X1 車系又皆未有 xDrive 四輪驅動系統,再加上國內販售的 sDrive 18i、sDrive 18d、sDrive 20i 共 3 款動力中,僅有最大馬力 192 匹/最大扭力 28.5 公斤米的 sDrive 20i,最能接近 U6 GT 220 的動力表現、也同樣是前驅設定,因此 Luxgen 選擇其作為同場的競車比較也是合理的規畫。

BMW sDrive 20i,是 X1 車系最能接近 U6 GT 220 的動力表現、也同樣是前驅設定,因此 Luxgen 選擇其作為同場的競車比較也是合理的規畫。

筆者先前也曾多次在一般道路上體驗過 BMW 其他 UKL 底盤的產品,對於能將前驅底盤的動態調整到接近以往 BMW 後驅底盤水準的特性,仍感到印象深刻。但這次場景換成封閉賽道、而且又是車高稍高的 X1 車系(車高 1,598 mm),對 X1 是自然是較嚴苛的考驗。

一踩下油門,這具 2.0 升直 4 渦輪增壓引擎、搭配運動化 7 速 DCT 雙離合器變速箱整體相當熟悉,快速的升檔節奏,以及線性的加速表現令人感到愉悅,尤其賽道上統一將 DSC 動態穩定控制系統關閉後加速反應更為迅速。只是在大鵬灣賽道彎道角度較大的 5 號彎、還有後面幾個接近直角的急彎,速度若過快 X1 仍會呈現出前驅底盤明顯的轉向不足特性,足下的 Bridgestone Turanza T001 配胎或許是已有所磨耗,在抓地力表現不如預期,筆者必須多利用入彎前先降檔、煞車等原則降低車速,避免發生滑胎的機率。

好在 X1 的降檔反應也迅速,側傾抑制與巡跡系統的介入處理得宜,主觀上在賽道駕駛 X1 仍相當愉悅,良好的車頭指向性讓車速就算高過水野先生建議的時速 50 公里,仍保有協調的車身動態,唯獨底盤略為運動化的設定在賽道上路感仍較為直接了些。

X1 搭載的 2.0 升直 4 渦輪增壓引擎、搭配運動化 7 速 DCT 雙離合器變速箱整體相當熟悉,快速的升檔節奏,以及線性的加速表現令人感到愉悅,唯獨輪胎略為抓地力不足、底盤略為運動化的設定在賽道上路感仍較為直接了些。

U6 GT 220 動力與舒適性展現優勢,變速箱反應未及 X1

開完 2 圈 X1 後,筆者緊接著換開 U6 GT 220 進行體驗,一進入賽道便可感受到 U6 GT 220 的加速力道比起 X1 更為飽滿。就帳面而言 U6 GT 220 採用 1.8 升雙渦流增壓引擎下,具備 222 匹/5,200 轉、33.6 公斤米/2,000~4,500 轉的動力輸出,靜止到時速 100 公里的加速 7.5 秒也比 X1 快上 0.1 秒,引擎在包含曲軸、活塞、進排氣系統、汽缸頭段、點火比、ECU 電腦等也經過重新調教,更搭載與 BMW N20 系列引擎相同的三菱重工 TD04 渦輪,其引擎出力感受自然比起 X1 的 192 匹更為出色。

就帳面而言 U6 GT 220 採用 1.8 升雙渦流增壓引擎下,具備 222 匹/5,200 轉、336.公斤米/2,000~4,500 轉的動力輸出,靜止到時速 100 公里的加速 7.5 秒也比 X1 快上 0.1 秒。

只不過在油門重踩、或連續彎道之下,U6 GT 220 也並非沒有劣勢,尤其是搭載的 Aisin 第 3 代 6 速手自排變速箱,其換檔反應同場比較而言升檔與降檔反應速度未及 X1 的 7 速 DCT,變速箱換檔的頓挫感抑制與細膩度也是 X1 較為出色。激烈操駕時 U6 GT 220 遇到大鵬灣的中低速彎,由於變速箱設定、再加上進彎時必須減速,因此出彎時的再加速就未如 X1 般暢快,筆者入彎前需事先透過手排模式或換檔撥片降檔,才讓 U6 GT 220 的動力更能完整發揮。

U6 GT 220 的 Aisin 第 3 代 6 速手自排變速箱,其換檔反應同場比較而言升檔與降檔反應速度未及 X1 的 7 速 DCT,筆者入彎前需事先透過手排模式或換檔撥片降檔,才讓 U6 GT 220 的動力更能完整發揮。

底盤動態表現方面,U6 GT 220 實際在賽道上駕馭後,反而比起想像中更為舒適,即使筆者原先會以為 19 吋 Rays 鍛造鋁圈、Bilstein 專屬避震器、19 吋 Dueler HP Sport 等「好料」上身,會帶來較硬派的行路質感,但實際在賽道上 U6 GT 220 仍兼顧應有的舒適性,激烈操駕下亦仍能保有穩定性,甚至以筆者的主觀感受來說,U6 GT 220 對路面彈跳感與碎震吸收比起 X1 來的更好,給駕駛者在方向盤路感的回饋卻仍相當豐富。車身動態側傾的表現,既使 U6 GT 220 達 1,610mm 的車高略高於 X1,但以高速過彎時的側傾而言,U6 GT 220 仍給予駕駛者穩定的支撐性去攻克。

底盤動態表現方面,U6 GT 220 實際在賽道上駕馭後,反而比起想像中更為舒適,對路面彈跳感與碎震吸收比起 X1 來的更好,給駕駛者在方向盤路感的回饋卻仍相當豐富。高速過彎時的側傾而言,U6 GT 220 仍給予駕駛者穩定的支撐性去攻克。

煞車部分,U6 GT 220 的碟盤相較以往從 260mm 升級至 300mm,先前 U-CAR 總編輯小亮前往日本 Autopolis 賽道試駕時,曾遇到的左懸吊組發生熱衰竭、造成重煞之下車頭偏右的情況,筆者當天改換在大鵬灣賽道體驗時並沒有發生,推測有可能是筆者試駕的組別較早,還未被太多媒體同業激烈操駕。

而就煞車的體驗部分,筆者在賽道感受到 U6 GT 220 的煞車踏板未及 X1 般線性、煞車初段仍有些虛位,但煞車的實際表現卻可圈可點,煞車距離比預期中短。在賽道上 U6 GT 220 的循跡系統也是事先關閉,當筆者遇到急彎重踩時,U6 GT 220 的循跡系統比起 X1 更早介入,但彎中帶煞仍可輕易控制車尾滑動,相當容易掌握也具有樂趣。

就煞車的體驗部分,筆者在賽道感受到 U6 GT 220 的煞車踏板未及 X1 般線性、煞車初段仍有些虛位,但煞車的實際表現卻可圈可點,煞車距離比預期中短。

鈴木利男親自駕駛 U6 GT 220 示範攻克技巧,展現職業車手功力

除了讓媒體自行駕馭 U6 GT 220 與 X1 進行比較之外,在賽道體驗的最後,Luxgen 還特別邀請鈴木利男等車手,親自開著 U6 GT 220 載媒體繞行大鵬灣賽道。筆者很幸運的剛好坐到由鈴木利男駕駛的梯次,可感受到因為鈴木先生在賽道的行駛速度比起媒體快很多,對車輛的動態也相當熟悉,因此在煞車、油門、轉向的掌握度自然更為專業,即使因為較高的速度,讓乘坐於後座的筆者感受到較大的側傾,但 U6 GT 220 穩定度依舊相當高,鈴木先生激烈的操駕下仍在掌控範圍內高速前進與過彎,222 匹的動力甚至也讓車速在大直線時飆破 150 公里,整個過程相當過癮。

在賽道體驗的最後,Luxgen 還特別邀請鈴木利男(中)等車手,親自開著 U6 GT 220 載媒體繞行大鵬灣賽道。

不只賽道體驗,更有「金卡納障礙挑戰賽」

結束賽道體驗的部分後,其實活動當天 Luxgen 還有邀請 CTMSA 中華賽車會金卡納專屬教練陳廼祺、場地賽教練王上元等現場指導,並規畫出有趣的「金卡納障礙挑戰賽」供媒體體驗。而在這部份現場分別讓媒體試駕 Toyota RAV4 2.0、Luxgen U6 GT 220 兩款,讓媒體在錐筒器材等築構的小型金卡納賽道內體驗,並規畫包含繞錐、高速轉向、連續切換道及短距煞停等四大區域,感受兩款車在動態的差異。

活動當天 Luxgen 還有邀請 CTMSA 中華賽車會金卡納專屬教練陳廼祺、場地賽教練王上元等現場指導,並規畫出有趣的「金卡納障礙挑戰賽」供媒體體驗。

Toyota RAV4 於金卡納中側傾較大,體驗時轉向較模糊

這一關筆者首先藉由 Toyota RAV4 2.0 熟悉路線,一進場自然會被數量相當繁多的「錐筒陣」迷惑。但在教練的指導下,筆者約略掌握到訣竅,轉向時盡量向前注視路線、並讓車輛穩定繞行,車速過快反而會在狹窄的環境中撞到錐筒。而筆者在熟悉路線時也能感受到 RAV4 的動態確實較難掌控,較大的側傾與輔助力道較為輕手方向盤,雖然在一般道路下相當舒適,但卻不利於攻克金卡納賽道,車身動態回正速度較慢、轉向精準度也不明確,而且 2.0 升自然進氣僅 146 匹馬力的動力,在速度不高的金卡納賽道也顯得略為力不從心。

筆者首先藉由 Toyota RAV4 2.0 熟悉路線,較大的側傾與輔助力道較為輕手方向盤,雖然在一般道路下相當舒適,但卻不利於攻克金卡納賽道,車身動態回正速度較慢、轉向精準度也不明確。

U6 GT 220 於金卡納中懸吊不「軟腳」,動力充足底盤掌握度高

換到 U6 GT 220 後,一進入「錐筒陣」中打起方向盤便發現指向性明確許多,不需花多餘的心力在穩定車身動態,速度的提升也快上不少,Bilstein 專屬避震器較好的支撐設定下,讓 U6 GT 220 在低速的繞錐也不顯吃力,懸吊不會「軟腳」,遇到高速過彎時,轉向不足的特性雖然明顯,但仍非常受控,車輛與錐筒的距離可以拉的更近,也讓筆者在金卡納駕馭起 U6 GT 220 更為得心應手。而筆者的 U6 GT 220 金卡納單圈計時約為 24.05 秒,最快的媒體同業約為 20.42 秒,但教練表示熟悉車況後最快能以 19 秒左右的成績攻克,展現 U6 GT 220 不俗的動態表現。

換到 U6 GT 220 後,一進入「錐筒陣」中打起方向盤便發現指向性明確許多,不需花多餘的心力在穩定車身動態,速度的提升也快上不少,Bilstein 專屬避震器較好的支撐設定下,讓 U6 GT 220 在低速的繞錐也不顯吃力。

「AR 底盤透視影像」、「開門防撞系統」現場體驗

除了 U6 GT 220 的大鵬灣賽道、「金卡納障礙挑戰賽」動態體驗之外,Luxgen 現場亦有規劃「AR 底盤透視影像」實境體驗,藉由金屬底板模擬進出機械車位、隧道式洗車道、邊坡會車等情境,展現 U6 GT、U6 GT 220 透過 AR 底盤透視影像輕鬆掌握路況的過程。

另外,現場還有「開門防撞系統」升級實境體驗。主要為當後方有來車時,除了螢幕顯示紅框外,更增設「警示音提醒」;下車時「延長影像顯示時間 5 分鐘」或下車後車門上鎖自動關閉;亦可「設定熄火時,門鎖是否開啟」。Luxgen 自 6 月份起及將「開門防撞系統」先行導入特定車款如 S3、U5、U6 GT/U6 GT 220(需具 12 吋螢幕與 AR View+車型)等車系,並歡迎線現有車主回廠免費升級此套價值 1 萬元的安全警示配備。

「AR 底盤透視影像」實境體驗,藉由金屬底板模擬進出機械車位、隧道式洗車道、邊坡會車等情境,展現 U6 GT、U6 GT 220 透過 AR 底盤透視影像輕鬆掌握路況的過程。
「開門防撞系統」升級實境體驗,主要為當後方有來車時,除了螢幕顯示紅框外,更增設「警示音提醒」。

「Luxgen Driving」專屬網站,日後將持續規畫相關活動

至於有紀錄次此活動相關內容的「Luxgen Driving」運動網站,內容除完整呈現「賽道開發學」理念、「U6 開發故事」、水野和敏的「賽道開發經驗」與「專業團隊介紹」等,網站中也預告未來「極限體驗中心」將會不定期舉辦智駕體驗營,讓有興趣的熱血車主也有機會參與;網站日後更將規劃有水野大師的國際性專訪、車壇觀點、QA 小教室、活動現場直播互動及邀請名人開講等活動。以目前而言,即日起至 2018 年 8 月 31 日止,消費者只要參加「Luxgen Driving」運動網站的「QA 大獎堂活動」,就有機會獲得 Bose 運動耳機與 7-11 禮券。

即日起至 2018 年 8 月 31 日止,消費者只要參加「Luxgen Driving」運動網站的「QA 大獎堂活動」,就有機會獲得 Bose 運動耳機與 7-11 禮券。

「水野流」的技術彰顯?後續作品值得期待

經過近一日的大鵬灣賽道試駕,可以看出水野先生對自家產品、尤其是 U6 GT 220 的自信,而就筆者的體驗感受而言,U6 GT 220 雖在動態上無法全面匹敵 BMW X1 等德系品牌休旅車,但強勁的動力與不俗的底盤表現,甚至是超乎預期的賽道舒適度,做為國內自主品牌 Luxgen 的首款性能化 SUV,U6 GT 220 可說是有著相當出色的動態魅力,而 Luxgen 願意再度於國內規畫大鵬灣賽道試駕、甚至是首度邀請車主體驗,筆者認為此舉也該給予高度肯定。至於水野和敏先生未來是否會帶來更多具動態魅力的 Luxgen 作品?值得外界與國內消費者持續期待。

U-CAR 熱門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