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鴻海科技集團在 2 月 25 日宣布與美國電動車品牌 Fisker 簽署 MOU 合作備忘錄,雙方將透過「Project PEAR」(Personal Electric Automotive Revolution)專案,由鴻海協助 Fisker 打造繼首款純電車 Ocean SUV 之後、Fisker 品牌的第 2 款電動車,此款電動新車預計年產量將超過 25 萬輛,目標市場範圍包括北美洲,歐洲,中國大陸和印度,預計最快 2023 年第四季正式量產。
鴻海科技集團繼 2020 年 10 月首度公開 MIH 的 EV 電動車軟硬體開放平臺後,接續在 2021 年正式發表了 MIH 首款開發者 EV Kit 工具平臺。鴻海當時指出「MIH 聯盟」於 2020 年 10 月 16 日對外公布之後,短短 2 個月餘就有超過 200 家企業主動接觸或簽署加入,顯示海內外各界對於 MIH 聯盟的信心與支持。MIH 開放平台的硬體有四大特色,包括「模組化、彈性化、客製化」、「輕量化與一體成型」、「強大 EEA (Electronic & Electrical Architecture)架構」、以及「自駕車技術」。
而此次鴻海宣布與美國 Fisker 合作後,已經是鴻海第 5 度與車廠的公開電動車合作案。包含先前 2020 年 1 月宣布與當時的 FCA 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後續與國內裕隆成立鴻華先進;2021 年 1 月與浙江吉利控股簽署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2021 年 2 月初與樂視集團創辦人賈躍亭成立的法拉第未來 Faraday Future 合作,宣布將替其代工協助生產概念車款 FF91。
此次宣布與與美國 Fisker 合作等於是再下一城。美國 Fisker Automotive 過去最早是由知名汽車設計師 Henrik Fisker 於 2007 年創立,其首款增程式電動車作品 Fisker Karma 於 2011 年推出時轟動一時,但後續 Fisker Automotive 於 2013 年破產,期間只約生產 2,000 輛 Karma。
在 2016 年 Henrik Fisker 改另創 Fisker Inc 公司,期間雖然於 2018 年美國 CES 展推出 EMotion 電動概念轎車、但其並未正式付諸量產市售;2019 年 3 月進一步發表 Ocean SUV、成為品牌第 1 款將正式量產的電動作品,原先預期於 2021 年量產,但後續預估推遲至 2022 年第四季才會上市,並由 Magna International 於歐洲的整車廠代工組裝,Fisker 指出其截至目前獲得超過 1.2 萬輛的訂單,預計 2021 年稍晚會公布具備量產能力的 Ocean 原型車。
鴻海此次則等於搶下美國 Fisker 第 2 款電動車的合作,根據 Fisker 和鴻海雙方初步規劃,雙方將共同合作打造 Fisker 品牌的第 2 款電動市售車,開發全新級距的車輛產品,預計 2023 年第四季度開始進入量產,預計年產量將超過 25 萬輛。目標市場範圍包括北美洲,歐洲,中國大陸和印度。
Fisker 董事長暨執行長 Henrik Fisker 表示,「Fisker 公司成立的宗旨就是要打破傳統汽車的藩籬。決定和鴻海公司攜手推動『Project PEAR』因為雙方不僅有相同的理念,也有很強的互補優勢。我們都致力於在傳統汽車行業中創造新價值,希望打造一種能夠跨越既有界限的電動車,結合最創新的技術服務和完美的設計產品,提供物有所值的組合,同時兌現我們創造世界上最具可持續性車輛的承諾。」
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Fisker 對於追求完美產品的堅持以及勇於創新的理念,正契合鴻海在電動車領域的想法,我期待雙方的夥伴關係將能創造極大的市場潛力。鴻海進入電動車產業,也代表了資通訊行業的新勢力。未來電動車時代是『得三電系統得天下』,作為資通訊行業的代表,鴻海進軍電動車有兩個主要優勢:第一,是非常優異的上下游供應鏈管理經驗、第二,是過去 40 多年來積累的電子工程能力及硬軟整合能力。」
運用資通訊產業在電子零組件以及上下游供應鏈管理的優勢,革新傳統車輛行業的思維,幫助現有及潛在的汽車品牌商加速創新、高效的製造流程。劉揚偉透露:「Fisker 下一台量產車,就是基於這樣的速度,從概念到量產預計只要花 24 個月時程,比傳統造車需要的時間減少一半以上。」
Fisker 與鴻海雙方簽署備忘錄後,Fisker 和鴻海的團隊將建立多個工作團隊,聚焦在設計,技術,工程和製造等領域。基於市場的快速發展,兩家公司預計在 2021 年第二季度底前完成協商溝通,並正式簽署合作夥伴協議。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