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 近日宣布了「2030 人類生活可能性的遠景」,同時提出將基於現有核心科技,架構出涵蓋航空、分身機器人以及太空探索等 3 大領域遠景。Honda 表示,為了拓展人類移動方式的可能性,必須跳脫思考框架。首先是從二維移動(車輛)進入三維移動(飛行),並期許有朝一日突破時間及空間限制,進入四維移動。

Honda 提出將基於現有核心科技,架構出涵蓋航空、分身機器人以及太空探索等 3 大領域遠景。

可垂直起降的飛機,Honda eVTOL

Honda 首先介紹的是 Honda eVTOL,eVTOL 乃是 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之縮寫,代表具有垂直起降功能。eVTOL 的特點在於,結合 Honda 打造 Honda Jet 以及在汽車工業研發混合動力的經驗,打造航空用油電混合動力渦輪引擎,在提升飛行距離的同時創造出城市至城市的移動方式,最終發展以 eVTOL 為中心的三維移動生態系。

從核心技術面說,Honda 藉由 Honda Jet 的開發,獲得了法規認證、空氣力學以及減噪減震等經驗,不僅如此,搭載於 Honda Jet 的 GE Honda HF120 渦輪扇引擎,乃是由 GE 以及 Honda 的合資公司 GE Honda Aero Engines 開發,因此 Honda 也具備了航空用引擎的開發技術。此外,包括發電機、燃料、電池、馬達以及傳感器及液壓系統,都可以看到 Honda 在賽事以及車用領域的耕耘。

Honda 不但具備了航空用引擎的開發技術,包括發電機、燃料、電池、馬達以及傳感器及液壓系統,都可以看到 Honda 在賽事以及車用領域的耕耘。

Honda Avatar Robot 分身機器人,代表人類探索可能性

至於在機器人領域,基於先前開發 ASIMO 的經驗,Honda 將次世代機器人的開發重點,放在「分身化」。也就是透過 AI 協助的遠端遙控,讓機器人成為人類分身,藉此探索一般人類無法到達的地方、並且執行特定任務。Honda 表示,未來的分身機器人將具備如同人類一樣的靈活手指,讓它能夠進行抓取、使用工具等技能。

目前,Honda 正在想辦法讓分身機器人的體積盡量縮小,同時提升手部機構的順暢度和流暢度。預計最快 2024 年 3 月底,也就是當年之會計年度結束之時,就會進行公開測試,並且預計在 2030 年時,實際投入應用。

Honda 表示,未來的分身機器人將具備如同人類一樣的靈活手指,讓它能夠進行抓取、使用工具等技能。
廣  告

Honda 的外太空願景--首先,在月球表面建立可循環能源系統

除了前述的航空和機器人領域外,Honda 也提出了對太空探索的願景。首先,Honda 期許能夠利用自身對於內燃機、導航、燃料電池、機器人科技等知識,在月球表面建立具循環性、可再生的能源系統,配合前述的分身機器人,能夠盡可能地拓展人類對月球的認知。

Honda 期許能夠利用自身對於內燃機、導航、燃料電池、機器人科技等知識,在月球表面建立具循環性、可再生的能源系統。

為了達到此一目的,Honda 從今年(2021 年)開始與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JAXA)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合作,研究氫燃料電池的技術提升,以及 HPE 高壓差電解技術,期許透過可能存在於月球的水資源,轉換為電能使用、或是轉換為氧氣供人類在月球活動。

Honda 和 JAXA 共同研究氫燃料電池的技術提升,以及 HPE 高壓差電解技術,打造循環能源。

Honda 的外太空願景—接著,打造可回收型小型火箭

鑑於近年重新燃起的太空熱潮,加上發射衛星所需的火箭數量不夠,Honda 也鼓勵公司內年輕的工程師提案開發可回收型的小型火箭。希望能利用 Honda 對於內燃機以及控制模組的知識,在航太事業開啟另一片天。Honda 的目標在於打造能夠承載近地軌道衛星的小型火箭,並將重點放在「可回收」,降低發射成本。

Honda 的目標在於打造能夠承載近地軌道衛星的小型火箭,並將重點放在「可回收」,降低發射成本。

雖然,這次 Honda 發表的未來願景,乍看之下有些天馬行空,但細數人類過往的成就,也是基於天馬行空的想像以及不懈的努力才能達成。Honda 研發部長 Keiji Ohtsu 表示:「這次介紹的願景,也代表 Honda 在新領域將會遇到的挑戰,但這些挑戰的背後,仍蘊含著 Honda 創始之初、那份希望人類生活變得更美好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