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與車通訊」vehicle-to-vehicle 概念其來已久,美國交通部預計 2017 年開始在美國市場販售的新車都必須搭載 V2V 通訊裝置,而國內工研院在經濟部的支持下,在臺灣啟用首個「先進十字路口防碰撞警示系統」,首波設置於新竹縣竹東中興路工研院西大門門口、新竹市東大與民族路口、大學路與光復路口、光復路北上交流道等處,未來並預計推廣到全臺灣。

工研院在經濟部的支持下,在臺灣啟用首個「先進十字路口防碰撞警示系統」,首波設置於新竹數個重要路口。

vehicle-to-vehicle 簡稱為 V2V,其目的是希望透過車輛與車輛之間的溝通機制,包括訊息的收發、運算、判斷等,在適時的情況下提醒駕駛人,避免交通意外的發生。V2V 系統之研發,已經是各大汽車品牌未來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如 Ford、GM、 Toyota 、Volkswagen、Hyundai、Daimler 等,都已陸續發表或宣布將推出支援 V2V 的汽車產品。

全球車市指標之一的美國市場,在 2014 年 2 月 3 日宣布啟動立法程序,強制小型車輛必須安裝 5.9GHz DSRC V2V 通訊設備,預計可能於 2017 年開始,在美國市場販售的新車都必須將其列為標準配備。

V2V 的運作原理是讓車輛彼此能夠「溝通」,透過每部車輛中的行車電腦,將速度、方位傳遞給鄰近車輛,讓系統根據數據加以分析,適時提醒駕駛人注意,進而減少車輛事故。

雖然目前臺灣對於 V2V 是否應該修法納入,還沒有基本的定論,而本次工研院發表並設置的「先進十字路口防碰撞警示系統」,則是考量到產業面的發展需要。臺灣長久以來,在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鏈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別是輸出至美國與歐洲等市場的電子零配件。

我們知道,汽車產業的驗證期間非常長,而為了可能最快 2017 年就要在美國實施的 V2V 法規,臺灣的相關業者需要時間、以及最重要的測試場域,在這樣的考量下,透過工研院「先進十字路口防碰撞警示系統」收集之行車動態資訊,可協助臺灣相關供應鏈加強技術研發能量、快速切入汽車電子產業,搶攻 V2V 趨勢所帶來的國際智慧交通新商機。

廣  告

工研院資通所所長闕志克指出,據統計有高達 55.8%的交通事故與重大傷亡發生在交岔路口,其中大部分是搶紅燈、黃燈所造成的交通事故,而工研院研發的「先進十字路口防碰撞警示系統」,其運作原理是結合毫米波雷達與號誌狀態,可於車輛發生事故前 3 秒提供駕駛人來車警示,同時輔以路口電子看板提供駕駛人來車警示,並且透過路側基地台與車載機之間的通訊,提供車內警示,進而降低肇事率。

換句話說,在新竹的試行地點,就算車輛上沒有搭載 V2V 相關設備,也能利用路口的電子看板注意路口是否有來車接近。

工研院研發的「先進十字路口防碰撞警示系統」,其運作原理是結合毫米波雷達與號誌狀態,可於車輛發生事故前 3 秒提供駕駛人來車警示,同時輔以路口電子看板提供駕駛人來車警示。

根據工研院的資料,美國小型車新車市場每年平均約有 1600 萬輛的銷售規模,預計到了 2024 年,美國會有超過 1 億輛新車搭載 V2V 系統,此數據還未納入售後市場的範圍,可想而知這是一塊龐大的市場;而我們也期望在不久的將來,這套系統也能慢慢擴散至其他區域,加速臺灣相關立法的討論與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