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晶片短缺的問題,從 2020 年開始一直延燒到現今,為了解決眼前問題、並且布局未來,包括歐盟、日本、美國在內的國家與地區,都積極尋求台積電前往當地設廠;根據歐洲日本的媒體報導、以及 7 月 15 日的台積電法說會,台積電不排除美國廠擴建以及前往日本設立晶圓製造廠的可能性,並且傳聞德國政府也積極爭取台積電投資。

台積電近日法說會、以及媒體報導,可能會擴大美國廠的規模,並且不排除在日本設立晶圓製造廠。

日前德國 BMW 高層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到 2021 下半年為止,晶片短缺問題依然嚴峻;Volkswagen 中國高層則認為晶片問題在 6 個月內可獲得緩解;而韓國 Hyundai 集團則評估到 2022 年,晶片短缺問題依然存在。

顯然各大車廠對於晶片問題,都有自己的評估與對應策略,但更深層的問題是,晶片短缺是短期問題,還是需求正在產生質變。

廣  告

短期缺貨? 或是需求產生質變?

統整先前國內多家半導體業者在媒體上的說法,目前的車用晶片缺貨問題,短期市場上,缺貨最多的晶片類型是 MCU(Micro Control Unit)、PMIC(Power Management IC)這類的晶片,而這類的晶片屬於成熟製程、低毛利,一般 4 吋或 6 吋晶圓廠就可生產,為什麼各國還要積極爭取台積電的產能?

其實就當前汽車產業的環境,對晶片的需求很可能已經產生「質變」,也就是當電動車、自駕車成為主流趨勢後,汽車晶片的需求可能不是短期缺貨的問題,而是必須從供應結構進行改變,而且未來汽車新功能的應用,例如 AI、高效能運算、新世代通訊網路技術等,需要的是大量先進製程的晶片(SoC、APU 等),因此各國爭取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是著眼於未來的市場布局。

當電動車、自駕車成為主流趨勢後,汽車晶片的需求可能不是短期缺貨的問題,是必須從供應結構進行改變的問題。

當然,短期上,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國內半導體業者,可以先救近火,也就是成熟製程晶片的缺貨問題,但當未來汽車的微晶片使用量是現在的 10 倍或 100 倍、而且需要的是先進製程晶片時,就必須提早卡位與投資,才不會讓汽車組裝出現斷層。

當可預期汽車的功能愈來愈多、電動化之後,對晶片的需求也會大幅增加。

也因此,包括美國、日本、德國、歐盟等,都希望台積電能夠前往當地設廠,而且是先進製程的 12 吋晶圓廠,台積電目前規劃的美國廠為 5 奈米製程,不排除會擴大規模;日本市場方面,本來傳出台積電沒有建廠的計畫,但日前法說會則改為不排除;至於德國政府爭取台積電到當地投資,台積電的回應是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但目前沒有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