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則留言

8

專當路人甲(a0917123551)

2010/07/28 21:22:20

發文

#2373417 IP 186.9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Toyota Altis的後懸吊系統採用非獨立式的拖曳臂懸吊,但其所使用的材質、剛性都極為單薄

(類似單薄鐵片凹成ㄈ字型),實際駕馭時,車尾容易發生不預期的拉扯擺動,甚至是非預期的

甩尾現象。

多年前,一場在ARTC舉辦的Toyota Altis發表試乘會,曾發生Altis在環型跑道上失控撞車的

意外,當時還造成兩位媒體記者受傷。當然,可能是因為廠商會抽廣告的壓力之下,極少有媒體

報導這則事件。發生這起意外時我並沒有在場,但很多同業都有告訴我這個消息,而為了讓更多

人知道這起意外事件,我特別跟有出席這場試乘會、也報導過這則新聞的「汽車百科」雜誌調借

資料。到底出事原因是什麼?我們不在現場且不是維修人員,是不得知的,但這還是讓我們可以

進一步去審視,車體結構的重要性。

目前國內最具有車輛測試能力的單位,就屬財團法人車輛測試中心,各家車廠的新車認證、測試

等工作,無不藉由這個單位完成。但在某年5月份,在所有負責採訪經濟部的媒體記者面前,

Toyota Altis就硬生生的因為後懸吊系統的設計缺失,導致車輛失控撞上護欄,造成兩人受傷。

能想像嗎?在全國最專業的汽車測試場地上,Toyota Altis載著國內的媒體記者發生嚴重的意外

,而一切都是因為這款車型為了「節省製造成本」而設計的後懸吊系統。

據瞭解,參訪車測中心當天下著傾盆大雨,車測中心考量下仍決定依照原定計畫,在試車員的駕駛

下,讓出席的媒體們試乘體驗環形跑道。而為展現不同車種的特性,車測中心安排包括了Toyota

Altis、Ford Tierra、Nissan Sentra以及Hyundai Elantra等四款不同的國產車型提供試乘。


ARTC車輛測試中心是國內最專業的車輛測試場所,但Toyota Altis這款車型的「特殊設計」,卻

讓專業的試車手馬前失蹄,載著媒體發生事故。

其中某一組共3人,原本應坐上一部Hyundai Elantra,但同組的女記者認為Elantra不安全,希

望能夠改搭Toyota Altis,因此,包括一位男記者、該名女記者以及工業局技術處長黃重球所屬

的蘇姓公務車駕駛,便搭乘由車測中心試車員駕駛的Toyota Altis進行環形跑道的試乘體驗。

當環形跑道體驗即將結束,準備自出口離開測試道時,他們所乘坐的Toyota Altis突然發生車輛打

滑,車尾撞上環形跑道出口匝道旁的紐澤西護欄,緊接著車輛完全失控,原地旋轉。在車測中心試車

員豐富的經驗下,當場放空油門和煞車,才好不容易讓車子完全靜止下來,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但

當車子完全停下後,發覺坐在右後座的蘇先生,由於其乘坐的位置最接近碰撞紐澤西護欄處,受到最

大的衝擊,不僅滿臉是血,同時右手臂也嚴重脫臼。當一行人下車查看車子受損情況時,發覺這部

Toyota Altis的後行李廂已然幾近全毀。

據瞭解,當事人在回到休息區後,詢問試駕員到底怎麼會發生意外事故時,試車員表示,主要是因為

跑道出口處有積水,車子在經過積水處時,出現「水漂」現象,導致車身失控。當被質問到,為什麼

其他車輛沒有發生類似情況,而該名試車員所駕駛的Toyota Altis卻會失控撞上護欄時,試車員坦

承,除了他個人的確應負上部份相關責任,但更重要的是,Altis這款車型的後懸吊設計不良,當遇

上緊急狀況時,這款車型的後軸容易發生重心失衡,造成意外事故。

事後當事人向車界的朋友及媒體轉述這次的經歷,並打聽Toyota Altis的後懸吊系統到底是否真有

著設計上的嚴重瑕疵。結果幾乎每一個車界的朋友及資深媒體同業均表示,只要對國內車壇瞭解稍深

的人士都知道,Altis這款車型的後懸吊系統,原本就有著嚴重的瑕疵。

事實上,Toyota Altis所採用的是非獨立性拖曳臂懸吊系統,這套系統常用在歐系房車上,其最大

的優點除了節省車輛後軸的空間外,更重要的就是這類的懸吊系統其生產成本相當節省,維修成本也

相當便宜。但事實上,Toyota Altis所採用的非獨立性拖曳臂懸吊系統,由於其懸吊本身的剛性及

強度不足,因此完全無法如歐系房車般,有著優異的操控性。反而容易出現後軸左右晃動的情況。因

此,後座乘客很容易出現暈車的現象。

Toyota Altis在進行麋鹿測試時,在時速不到100km/h時就會發生後懸吊抬腿的現象,如果在高速公

路以時速100km/h巡航遇上了前方意外狀況,或許你能即時閃躲而避開前方障礙物,但難保在閃躲的過

程中你自己不會失控?而起因都是該車後懸吊結構的剛性不足。

據資深技師表示,Toyota Altis所採用的這套後懸吊系統,只要左右輪受力不一,比如壓到路上的小

石頭或是路上的人孔蓋,其後軸便會產生左右搖擺的現象;當實際駕駛時,只要駕駛人時速稍快,很容

易發生不預期的甩尾現象。而當這款車型上市時,Toyota原廠便在國內媒體的詢問下,坦誠這款車型後

軸設計是因為節省製造成本所致,至於可能造成的意外事故,更大言不慚的表示:「Toyota車主不會把

車開那麼快!」
沉澱心情⊕為繁雜的心找出口﹋

專當路人甲(a0917123551)

2010/07/28 21:24:17

發文

#2373428 IP 186.9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dobralo (dobralo) 所寫
回應 a0917123551 (中部機農) 所寫
回應 bb7011 (Servant) 所寫
回應 dobralo (dobralo) 所寫
回應 a0917123551 (中部機農) 所寫
回應 b00449 (...) 所寫
感覺是重煞後打方向盤😇
altis有abs嗎?😆

重踩鎖死~有打方向盤跟沒打是一樣的~



有啦,abs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東西
這次事情主要都是錯在車主自己開太快


abs不是大不了的東西😰
神就是神~tcs不重要~vsa也不重要~安全氣囊會打傷人~也不能裝~🙂


我不是說不重要,是說abs已經是很普遍的東西了,每台新車都有好不好
altis怎麼可能沒有,連ebd剎車輔助都有了
ALTIS可是到這一代才全面改成"標配"ABS喔~

超長青車VIOS到現在都還沒有
沉澱心情⊕為繁雜的心找出口﹋

dobralo(dobralo)

2010/07/28 21:31:20

發文

#2373453 IP 246.166.*.*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那我也要在這敦促一下國產CRV改善它的安全性
我認為國產CRV休旅更迫切需要裝上TRC和VSC等電子輔助裝置

為什麼休旅車SUV車體比較不穩?
回應 tm21 (北區茶農--周爸) 所寫

翻車是什麼造成的   
翻車門根據物理力學原理,當一輛車的重心與地面的垂線超出車體之外的時候,車輛就會翻覆。而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車輛轉彎車身側傾的時候。
SUV和卡車的車身普遍要比普通轎車高大,因此它們的重心通常也會高於一般的轎車。再加上比普通轎車更長的避震器行程,所以當這些車轉彎的時候就更容易因為過度側傾發生翻車事故。那麼如此說來是不是所有的SUV和卡車就都是容易翻車的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美調查:休旅車一翻車 致死率3成
記者:張家齊   外電報導

胡志強夫婦的翻車意外,提醒了許多人駕駛或乘坐休旅車時應有的安全觀念,
事實上,歐美國家老早就發現休旅車的安全問題,因為根據調查,像這種中型休旅車,翻車機率雖然只有3%,但是一旦翻車,致死率高達3成,美國甚至規定,2012年以前,所有車輛都要配備「電子穩定系統」,避免車子打滑翻車。
這個在美國密西根拍到的畫面,就是休旅車擔心和鄰車擦撞,瞬間失控翻覆的情形,休旅車的重心高,這樣子的空翻下,幸好車主的安全帶救了他的命。
歐盟規定所有人搭車,不管前後座都要戴安全帶,因為美國一項研究說,翻車意外雖然只佔車禍的3%,但翻車死亡卻是所有車禍死亡的3成,光美國1年就有1萬人因為翻車喪生。
也因此安全帶之外,根據力學原理設計的新科技不斷出爐,打滑翻車,美國就有新科技。
美國要求在2012年以前,所有車種都要配備這個較「電子穩定系統」的裝置,有裝沒裝的效果,在打滑翻車的控制上,一眼就能分辨。這種大約台幣1萬6、叫ESC的系統,讓四輪煞車特別運作,避免鎖死打滑甚至翻車,美國3家大廠更率先加入,列為標準配備,特別是休旅車的2006新車款,已經有5成7安裝。
另外,還有休旅車的頭枕,也很重要。2006年在美國上市的44款休旅車,只有6部過關,因為遭到後方來車追撞的衝擊,實在太大;至於正面撞擊的數據,則是以每小時75公里的速度測試。
正如一句話所說的,安全,才是回家唯一的路。

所以我敦促所有CRV休旅車主盡快跟本田爭取裝設TRC和VSC,以確保行車安全
等管好自己再來管別人好嗎

再努力一點(shin810647)

2010/07/28 21:37:11

發文

#2373486 IP 247.1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沒那個屁股

別吃那個瀉藥嚕🙂
載老婆騎nex,載妹妹開fortis

Haku(bb7011)

2010/07/28 21:39:20

發文

#2373495 IP 189.22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CRV趴著也中彈😌
我們所思考的或是我們所相信的,都無關乎事情的結果,真正關乎事情結果的惟有我們的作為。

Anderson(deananderson)

2010/07/28 21:39:24

發文

#2373496 IP 246.232.*.*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a0917123551 (中部機農) 所寫
回應 dobralo (dobralo) 所寫


我不是說不重要,是說abs已經是很普遍的東西了,每台新車都有好不好
altis怎麼可能沒有,連ebd剎車輔助都有了
ALTIS可是到這一代才全面改成"標配"ABS喔~

超長青車VIOS到現在都還沒有


第九代ALTIS(目前第十代) 1.8E以上車型皆配備了ABS防鎖死剎車、EBD電子剎車力道分配以及BAS剎車力道輔助系統

1.8G車型上 VSC車輛穩定控制與TRC循跡防滑控制系統等亦屬標準配備

http://feature.u-car.com.tw/feature-detail.asp?fid=172



Vios標配ABS、EBD、雙前座氣囊等配備
http://news.u-car.com.tw/news-detail.asp?nid=10261

小喵喵&袋鼠弟的爸(jackysmj)

2010/07/28 21:40:44

發文

#2373509 IP 246.16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安全第一🙂
車不只是用來開的,也是品味個性身份的代表。 開車不喝酒,酒後不開車,家人等著你平安回家。 惜緣惜福愛你的家人如同愛你的車,祝開車平安。

專當路人甲(a0917123551)

2010/07/28 21:40:45

發文

#2373510 IP 186.9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deananderson (Anderson) 所寫
回應 a0917123551 (中部機農) 所寫
回應 dobralo (dobralo) 所寫


我不是說不重要,是說abs已經是很普遍的東西了,每台新車都有好不好
altis怎麼可能沒有,連ebd剎車輔助都有了
ALTIS可是到這一代才全面改成"標配"ABS喔~

超長青車VIOS到現在都還沒有


第九代ALTIS(目前第十代) 1.8E以上車型皆配備了ABS防鎖死剎車、EBD電子剎車力道分配以及BAS剎車力道輔助系統

1.8G車型上 VSC車輛穩定控制與TRC循跡防滑控制系統等亦屬標準配備

http://feature.u-car.com.tw/feature-detail.asp?fid=172



Vios標配ABS、EBD、雙前座氣囊等配備
http://news.u-car.com.tw/news-detail.asp?nid=10261
我錯怪VIOS了~😭😭😭
沉澱心情⊕為繁雜的心找出口﹋

潛水艇(e320cdi)

2010/07/28 21:40:52

發文

#2373511 IP 246.166.*.*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

B咖Club卡總跟班(msivanlai)

2010/07/28 21:42:43

發文

#2373519 IP 242.4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好車 😍

Anderson(deananderson)

2010/07/28 21:43:46

發文

#2373526 IP 246.232.*.*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bb7011 (Servant) 所寫
CRV趴著也中彈😌

國慘T牌何嘗不是如此? 😌

下水道清潔工(observer)

2010/07/28 21:54:29

發文

#2373587 IP 189.6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orangebear1006 (大熊一百零六) 所寫
昨天晚上嘉義下大雨
十字路口時有一台白目你愛她
在我約70km/h時突然變換車道
當下重踩煞車,ABS啟動
左閃,壓到雙白線
車子滑一點點
ESP閃爍

右拉,長按喇叭
開窗戶XXX


還好我有ESP....


好車的作用,好家在


啥?國產土匪有 ESP 喔?
還是大熊大又換車了?
打鳥燈車都撞爛吧!

dobralo(dobralo)

2010/07/28 21:59:10

發文

#2373617 IP 246.166.*.*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a0917123551 (中部機農) 所寫
Toyota Altis的後懸吊系統採用非獨立式的拖曳臂懸吊,但其所使用的材質、剛性都極為單薄

(類似單薄鐵片凹成ㄈ字型),實際駕馭時,車尾容易發生不預期的拉扯擺動,甚至是非預期的

甩尾現象。

多年前,一場在ARTC舉辦的Toyota Altis發表試乘會,曾發生Altis在環型跑道上失控撞車的

意外,當時還造成兩位媒體記者受傷。當然,可能是因為廠商會抽廣告的壓力之下,極少有媒體

報導這則事件。發生這起意外時我並沒有在場,但很多同業都有告訴我這個消息,而為了讓更多

人知道這起意外事件,我特別跟有出席這場試乘會、也報導過這則新聞的「汽車百科」雜誌調借

資料。到底出事原因是什麼?我們不在現場且不是維修人員,是不得知的,但這還是讓我們可以

進一步去審視,車體結構的重要性。

目前國內最具有車輛測試能力的單位,就屬財團法人車輛測試中心,各家車廠的新車認證、測試

等工作,無不藉由這個單位完成。但在某年5月份,在所有負責採訪經濟部的媒體記者面前,

Toyota Altis就硬生生的因為後懸吊系統的設計缺失,導致車輛失控撞上護欄,造成兩人受傷。

能想像嗎?在全國最專業的汽車測試場地上,Toyota Altis載著國內的媒體記者發生嚴重的意外

,而一切都是因為這款車型為了「節省製造成本」而設計的後懸吊系統。

據瞭解,參訪車測中心當天下著傾盆大雨,車測中心考量下仍決定依照原定計畫,在試車員的駕駛

下,讓出席的媒體們試乘體驗環形跑道。而為展現不同車種的特性,車測中心安排包括了Toyota

Altis、Ford Tierra、Nissan Sentra以及Hyundai Elantra等四款不同的國產車型提供試乘。


ARTC車輛測試中心是國內最專業的車輛測試場所,但Toyota Altis這款車型的「特殊設計」,卻

讓專業的試車手馬前失蹄,載著媒體發生事故。

其中某一組共3人,原本應坐上一部Hyundai Elantra,但同組的女記者認為Elantra不安全,希

望能夠改搭Toyota Altis,因此,包括一位男記者、該名女記者以及工業局技術處長黃重球所屬

的蘇姓公務車駕駛,便搭乘由車測中心試車員駕駛的Toyota Altis進行環形跑道的試乘體驗。

當環形跑道體驗即將結束,準備自出口離開測試道時,他們所乘坐的Toyota Altis突然發生車輛打

滑,車尾撞上環形跑道出口匝道旁的紐澤西護欄,緊接著車輛完全失控,原地旋轉。在車測中心試車

員豐富的經驗下,當場放空油門和煞車,才好不容易讓車子完全靜止下來,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但

當車子完全停下後,發覺坐在右後座的蘇先生,由於其乘坐的位置最接近碰撞紐澤西護欄處,受到最

大的衝擊,不僅滿臉是血,同時右手臂也嚴重脫臼。當一行人下車查看車子受損情況時,發覺這部

Toyota Altis的後行李廂已然幾近全毀。

據瞭解,當事人在回到休息區後,詢問試駕員到底怎麼會發生意外事故時,試車員表示,主要是因為

跑道出口處有積水,車子在經過積水處時,出現「水漂」現象,導致車身失控。當被質問到,為什麼

其他車輛沒有發生類似情況,而該名試車員所駕駛的Toyota Altis卻會失控撞上護欄時,試車員坦

承,除了他個人的確應負上部份相關責任,但更重要的是,Altis這款車型的後懸吊設計不良,當遇

上緊急狀況時,這款車型的後軸容易發生重心失衡,造成意外事故。

事後當事人向車界的朋友及媒體轉述這次的經歷,並打聽Toyota Altis的後懸吊系統到底是否真有

著設計上的嚴重瑕疵。結果幾乎每一個車界的朋友及資深媒體同業均表示,只要對國內車壇瞭解稍深

的人士都知道,Altis這款車型的後懸吊系統,原本就有著嚴重的瑕疵。

事實上,Toyota Altis所採用的是非獨立性拖曳臂懸吊系統,這套系統常用在歐系房車上,其最大

的優點除了節省車輛後軸的空間外,更重要的就是這類的懸吊系統其生產成本相當節省,維修成本也

相當便宜。但事實上,Toyota Altis所採用的非獨立性拖曳臂懸吊系統,由於其懸吊本身的剛性及

強度不足,因此完全無法如歐系房車般,有著優異的操控性。反而容易出現後軸左右晃動的情況。因

此,後座乘客很容易出現暈車的現象。

Toyota Altis在進行麋鹿測試時,在時速不到100km/h時就會發生後懸吊抬腿的現象,如果在高速公

路以時速100km/h巡航遇上了前方意外狀況,或許你能即時閃躲而避開前方障礙物,但難保在閃躲的過

程中你自己不會失控?而起因都是該車後懸吊結構的剛性不足。

據資深技師表示,Toyota Altis所採用的這套後懸吊系統,只要左右輪受力不一,比如壓到路上的小

石頭或是路上的人孔蓋,其後軸便會產生左右搖擺的現象;當實際駕駛時,只要駕駛人時速稍快,很容

易發生不預期的甩尾現象。而當這款車型上市時,Toyota原廠便在國內媒體的詢問下,坦誠這款車型後

軸設計是因為節省製造成本所致,至於可能造成的意外事故,更大言不慚的表示:「Toyota車主不會把

車開那麼快!」


首先,這我文章我好幾年前就看過了,至少已經是九代的事,不能代表十代
我沒看到這件事的事發經過,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我不發表評論
汽車佰科這和態不和我也是有耳聞
不過我是覺得,敢寫就敢做敢當,什麼:"多年前,一場在ARTC....",什麼"某年5月份"
有種就哪年哪日哪地誰在那大名都寫出來,讓大家去驗證
這樣沒種故事性的寫法我幹嘛要信,怎麼能知道是不是抹黑

專當路人甲(a0917123551)

2010/07/28 22:12:13

發文

#2373682 IP 186.9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dobralo (dobralo) 所寫


首先,這我文章我好幾年前就看過了,至少已經是九代的事,不能代表十代
我沒看到這件事的事發經過,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我不發表評論
汽車佰科這和態不和我也是有耳聞
不過我是覺得,敢寫就敢做敢當,什麼:"多年前,一場在ARTC....",什麼"某年5月份"
有種就哪年哪日哪地誰在那大名都寫出來,讓大家去驗證
這樣沒種故事性的寫法我幹嘛要信,怎麼能知道是不是抹黑
阿請問一下~影片失控的是9代還10代~有人跟你扯到10代嗎?😌
沉澱心情⊕為繁雜的心找出口﹋

dobralo(dobralo)

2010/07/28 22:15:05

發文

#2373698 IP 246.166.*.*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我不是說不相信怎麼樣,我只是討厭那種不負責任的論調
看來寫文的人並不在現場,光憑"聽說",就在網路上散播,不怕構成刑法毀謗罪喔

那他又說有從現場人員還是雜誌得到資料,好啊,把原始資料附上來啊,我怎麼都沒看到

拿不出證據法律上就是毀謗

協助散播這種消息的人當然也是共犯

專當路人甲(a0917123551)

2010/07/28 22:33:35

發文

#2373776 IP 186.9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dobralo (dobralo) 所寫
我不是說不相信怎麼樣,我只是討厭那種不負責任的論調
看來寫文的人並不在現場,光憑"聽說",就在網路上散播,不怕構成刑法毀謗罪喔

那他又說有從現場人員還是雜誌得到資料,好啊,把原始資料附上來啊,我怎麼都沒看到

拿不出證據法律上就是毀謗

協助散播這種消息的人當然也是共犯
原來~剛上市的時後~~~😆

http://forum.u-car.com.tw/forumdetail.asp?page=1&forumid=21882

沉澱心情⊕為繁雜的心找出口﹋

專當路人甲(a0917123551)

2010/07/28 22:35:16

發文

#2373782 IP 186.9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沉澱心情⊕為繁雜的心找出口﹋

專當路人甲(a0917123551)

2010/07/28 22:44:27

發文

#2373815 IP 186.9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沉澱心情⊕為繁雜的心找出口﹋

北區茶農--周爸(tm21)

2010/07/28 23:30:08

發文

#2374015 IP 242.32.*.*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dobralo (dobralo) 所寫
回應 tm21 (北區茶農--周爸) 所寫
早就說過不下數十次

1.非獨立式懸吊
2.避震器行程軟
3.避震器行程長
4.省略TRC
5.省略VSA
6.方向盤特別輕又沒有高速力道補償

要開快也不會看天氣,駕駛人的魯莽行為,加上總總的組合就是會越來越提早瀕臨失控。



這個觀念很好,不過我認為國產CRV休旅更迫切需要裝上TRC和VSC

為什麼休旅車SUV車體比較不穩?
回應 tm21 (北區茶農--周爸) 所寫

翻車是什麼造成的   
翻車門根據物理力學原理,當一輛車的重心與地面的垂線超出車體之外的時候,車輛就會翻覆。而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車輛轉彎車身側傾的時候。
SUV和卡車的車身普遍要比普通轎車高大,因此它們的重心通常也會高於一般的轎車。再加上比普通轎車更長的避震器行程,所以當這些車轉彎的時候就更容易因為過度側傾發生翻車事故。那麼如此說來是不是所有的SUV和卡車就都是容易翻車的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美調查:休旅車一翻車 致死率3成
記者:張家齊   外電報導

胡志強夫婦的翻車意外,提醒了許多人駕駛或乘坐休旅車時應有的安全觀念,
事實上,歐美國家老早就發現休旅車的安全問題,因為根據調查,像這種中型休旅車,翻車機率雖然只有3%,但是一旦翻車,致死率高達3成,美國甚至規定,2012年以前,所有車輛都要配備「電子穩定系統」,避免車子打滑翻車。
這個在美國密西根拍到的畫面,就是休旅車擔心和鄰車擦撞,瞬間失控翻覆的情形,休旅車的重心高,這樣子的空翻下,幸好車主的安全帶救了他的命。
歐盟規定所有人搭車,不管前後座都要戴安全帶,因為美國一項研究說,翻車意外雖然只佔車禍的3%,但翻車死亡卻是所有車禍死亡的3成,光美國1年就有1萬人因為翻車喪生。
也因此安全帶之外,根據力學原理設計的新科技不斷出爐,打滑翻車,美國就有新科技。
美國要求在2012年以前,所有車種都要配備這個較「電子穩定系統」的裝置,有裝沒裝的效果,在打滑翻車的控制上,一眼就能分辨。這種大約台幣1萬6、叫ESC的系統,讓四輪煞車特別運作,避免鎖死打滑甚至翻車,美國3家大廠更率先加入,列為標準配備,特別是休旅車的2006新車款,已經有5成7安裝。
另外,還有休旅車的頭枕,也很重要。2006年在美國上市的44款休旅車,只有6部過關,因為遭到後方來車追撞的衝擊,實在太大;至於正面撞擊的數據,則是以每小時75公里的速度測試。
正如一句話所說的,安全,才是回家唯一的路。

所以我敦促所有CRV休旅車主盡快跟本田爭取裝設TRC和VSC,以確保行車安全
等管好自己再來管別人

😆督促車廠進步是應該的

最後一句話失敗~~管好銷售最好,安全最爛的車廠才對,因為無知的受害人數最多,比例也最高。

而且~上面的報導是引述TOYOTA的調查文,原文請連結這裡http://www.einpresswire.com/article/64661-dallas-attorney-todd-tracy-dismisses-suit-to-reopen-toyota-accident-cases


總結~~你拿ALTIS比CRV,原來豐田轎車的翻覆和失控率是本田SUV的標準阿
😆😆😆😆
豐田的車都沒問題的!! 就算有問題一定是車主的問題 全球性的招回報導,都是假的

B咖Club卡總跟班(msivanlai)

2010/07/28 23:42:49

發文

#2374083 IP 242.4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如果駕駛是這台,意外有可能發生嗎?😇



熱門新聞
Fuso eCanter國內發表,導入5噸和8.55噸車型,5噸車款共有3種軸距,而8.55噸車款則有1種軸距,電池尺寸則有S和M。
BMW總代理汎德今日發表純電i5 Touring,正式售價與預售相同,分別是i5 eDrive40的339萬、以及M60 xDrive的49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