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F-1而不是看熱鬧
#F1

F1Insight(f1insight)

2006/08/09 23:21:02

發文

#200417 IP 94.15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自從排位賽規則改了以後, 看比賽的"難度"就增加了不少
排位賽還要看載油量, 要分辨出誰是真的快並不容易.😌

通常載油量會靠停站策略來決定, 但也有可能依照車況去調整.
一般來說, 通常都是兩停策略, 可是也有例外.
像是加拿大/法國/Imola 的維修站比較短, 進站到出站整個過程大約20秒, 相對於其他賽道要花25秒左右, 用三停策略的確是很吸引人.
2004 法拉力配B胎太強了, MS還在法國上演4停... 根本就不給別人面子 😞
不過像Mclaren三不五時炸引擎, 就不得已跑一停.
還有一種賭注式的策略, 就是不停, 凹天氣很遭, 會有多次SC上場, 另外比賽會提早結束.
像是03巴西站大雨.
當車子跟在SC後面, 油耗量是正常的70%, Minaridi 有賭過, 可是沒成功, 因為提早退賽, 否則我還真想看他們贏一場.

停站策略除了看賽道與預測的賽況之外(天候等...因素), 也要看車子相對的實力與優/弱點.
Renault 一直以來都有很棒的起步, 所以他們比較不怕重油載開賽.

要估計進站策略與排位賽真實速度, 我們必須要知道幾個數據.
1. 單圈耗油量
2. 重量對圈速的影響
3. 加油管的輸油速度

以下一場 Turkish GP來說, 單圈油耗為 2.7公升左右.
平均一公斤會讓賽車單圈時間慢上 0.037 秒左右.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加油管輸油的量是一秒鐘13公升.
你會看到維修站旁邊很多人拿碼表在計算加了幾秒的油, 以便針對對手的策略來應變.
比如說加了7秒的油, 大約就是91公升, 換算就是33~34圈, 出站單圈會比進站單圈慢上三秒半, 但因為輪胎是新的, 所以實際上慢三秒左右.

如果有觀察排位賽, 可以看車手在Q3跑了幾圈才換新胎跑最後一圈.
到了比賽, 再看他跑了幾圈才進站.

ok, 那知道這些數據之後, 要求出真實的排位賽時間就不難了.

以下是我個人用Excel 算的, Button 才是真正的Pole Position

9

則留言

1

F1Insight(f1insight)

2006/08/09 23:25:10

發文

#200418 IP 94.15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上面這個是今年Bahrain GP 的成績.
把載油量因素去掉之後, Button 才是名副其實的Pole Position 得主.

不過有時候因為SC出場而提早進站的話, 那就真的死無對證, 很難去判斷誰是P.P.

希望各位對"要如何從比賽看出排位賽實際成績"有所幫助.

其實還有很多因素沒有考慮進去, 但真的太複雜了.
這只是很粗淺的判斷方式, 隔著電視有太多東西看不到...😭

F1Insight(f1insight)

2006/08/09 23:37:16

發文

#200421 IP 94.15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F1Insight (F1Insight) 所寫
上面這個是今年Bahrain GP 的成績.
把載油量因素去掉之後, Button 才是名副其實的Pole Position 得主.

不過有時候因為SC出場而提早進站的話, 那就真的死無對證, 很難去判斷誰是P.P.

希望各位對"要如何從比賽看出排位賽實際成績"有所幫助.

其實還有很多因素沒有考慮進去, 但真的太複雜了.
這只是很粗淺的判斷方式, 隔著電視有太多東西看不到...😭


ㄜ... 應該是希望對各位 "要如何從比賽看出排位賽實際成績" 有所幫助 😊
不能改錯好麻煩 😭

我不知道台灣有沒有轉撥, 如果有F-1迷是從練習賽就開始看的話, 可以觀察長跑的時間.
要觀察的重點是單圈時間的變動幅度, 是不是很穩定.
賽道的狀況會一直持續的好轉, 一直到比賽結束.
因為行車線的灰塵都被黏走了, 行車線上也會累積膠質, 增加抓地力.

其實很難從練習賽得到太多訊息, 車手也會為了保護引擎而不作太多圈, 也不會用全力跑, 只會從練習賽中尋找輪胎與車子的設定.

真正要注意的就是排位賽, 如果對預測有興趣的話 😀
邊想邊看其實很有趣, 不會太空虛.

F1Insight(f1insight)

2006/08/10 10:21:50

發文

#200458 IP 94.15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關於加油槍一秒鐘的輸出
大約在12~13公升之間
有誤差
不過假如都用12來算, 整體的誤差還是一樣的, 我覺得應該比較接近12 O_o.
假如加油七秒, 那油量誤差就是7公升(兩圈半).

以2006 Bahrain GP來說, 用二停策略的話, 停站窗口分別是 17~28 / 35~46
如果要用三停策略, 停站窗口 12~16 / 26~31 / 41~46
把上述的重量影響 X 油耗, s/kg X kg/lap = s/lap <= 就是你載幾圈的油, 會影響多少單圈時間.
2.7 X 0.037 = 0.1 s/lap <= 也就是你載一圈的油, 單圈就會慢0.1秒.

其實每一輛車經過電腦模擬 (我當然沒有這種東西 T_T), 都會有一個最佳停戰策略.
但”策略最佳化”這種東西在F-1是理想化的, 比如說你三停搶頭排, 一開賽又能拉出差距, 結果有人屁屁撞牆, SC上場… 那拉出來的差距化為烏有.
當賽況有變化, 那進站策略也會跟著改變, 比如說 Alonso 今年在法國本來要三停, 但速度出不來馬上在第一停的時候多加油改成二停策略, 至少拿到第二.

所謂的最佳化策略, 通常是較長的第一段(20圈以上), 或是比主要對手多3~5圈的油.

假設
Q1排位賽A車比B車單圈快上0.1秒 (車子實力差距0.1秒)
Q3排位賽A車多B車5圈的油, B車拿Pole, A車第二.
B車17圈就進站, 在這之前以每圈0.4秒拉開, 進站之前的差距大概就是6秒半.
B車進站加了20圈的油, 換算就是一圈慢兩秒.
所以從這時候開始(從第17圈到第22圈), A車就以單圈2.1秒的時間拉開, 這樣跑五圈 = 10.5秒, A車就會在出維修站之後搶到第一, 兩車差距就是4秒, 也就是傳說中的 Overtake in the pit lane.

如果A車跟B車排位賽油載相同, A拿PP, 以每圈0.1秒的速度優勢拉開, 那22圈之後的差距就只有2.2秒.
最虛弱的時候就是剛出站, 如果出站之後前面有車的話… 哭了.
那後進站的車, 前面是非常空的, 能衝多快就多快, 這就是快車通常會在第一段跑長程.

其實進站的時機不只要考慮你的主要對手, 你還要有足夠的速度閃掉所謂的中間車隊. 或者是探聽出中間車隊的進站時機.
假如像上述的A車在17圈進站, 但無法以每圈1秒半以上的速度向重油載的中間車隊(可能跑到25圈)拉開, 也就是拉開20秒以上的差距(一次停站需要的時間), 那出站肯定被中間車隊擋三五圈. 這時候多你3~5圈油載的主要對手, 正在以驚人的差距拉開, B車因為多了五圈的油, 剛好避開正在進站的中間車隊, B車拉出來的差距就不是一圈兩秒, 可能是3秒.

可能剛開始有點難懂 ._.|||

Peter Lin(tifosipeter)

2006/08/10 11:53:05

發文

#200471 IP 94.15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
F1Insight大 你好~

很難得見到如此精闢的分析,
請問您是FIA的同業? 還是剛好在寫賽車類論文??

(保持熱忱,台灣賽車的發展就有望了!!!)🙂
Peter Lin.

F1Insight(f1insight)

2006/08/10 12:08:35

發文

#200477 IP 94.15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TifosiPeter (Peter Lin) 所寫
😲
F1Insight大 你好~

很難得見到如此精闢的分析,
請問您是FIA的同業? 還是剛好在寫賽車類論文??

(保持熱忱,台灣賽車的發展就有望了!!!)🙂


ㄟ... 真的稱不上是精闢的分析, 外國的討論區那些就真的很厲害, 有些有接觸車隊或是曾經加入過車隊.
他們寫的就很棒 😵
我的分析算是普通吧 😌

我只是一個畢不了業的大學生罷了, 還沒資格唸Master寫論文 😭
如果台灣要發展賽車, 我第一個贊成, 可是... 前途茫茫呵呵. 😞

F1Insight(f1insight)

2006/08/10 12:18:01

發文

#200482 IP 94.15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假如想要這些數據
可以到http://www.fia.com在這邊可以找到不少紀錄.
像是Q1/Q2/Q3跑了幾圈
另外可以到http://www.f1.com登記他們的Live timing.
可以看很詳細的比賽資料.
假如是用電腦在看比賽, 那Live Timing真的很棒, 可以隨時知道車與車之間的差距, 還有很多光看轉撥看不到的消息.
如果看完比賽有疑問, 要考古, 那FIA的資料庫還不錯.

如果都沒有... => 去GOOGLE!!!

小兜(dole1234)

2006/08/21 12:28:54

發文

#202039 IP 186.63.*.*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台湾的车迷素质就是比大陆的高啊!有时间要多向你们学习才是!😍😆
大&amp;#38470;仔小兜 http://www.f1mmd.com/bbs/index.asp

一筆殺(ibiza)

2006/08/21 14:11:10

發文

#202072 IP 74.133.*.*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多學著點,到時後你就是大陸賽車第一把交椅了。
日本本田技研鈴鹿所

小兜(dole1234)

2006/08/21 14:23:45

發文

#202079 IP 82.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我可担当不起!只是想多学点罢了!大陆的能人也不少呢!😊
大&amp;#38470;仔小兜 http://www.f1mmd.com/bbs/index.asp
熱門新聞
台灣馬自達公布25年式Mazda3、CX-30以及CX-5車系調整,配備下放強化競爭力,並新增Retro Sports Edition車型。
經歷8年的生產週期後,Bugatti終於帶來了以法文「陀飛輪」為名、1,800匹綜效馬力的Chiron後繼車:Tourbil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