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則留言

3

cc(k5j3cprt)

2007/07/09 23:18:32

發文

#282233 IP 75.6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我覺得商用車休旅車還是要用柴油引擎比較環保省油

可惜日本人吃定台灣,應該說賣車的沒有一個好東西

老是搞一些爛貨來賣,然後用廣告行銷騙無知的買主

日本車爛、歐洲車貴,在台灣商旅車主真是可憐

PH.a-ming(wx9950g)

2007/07/09 23:35:37

發文

#282246 IP 92.13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其實TOYOTA的柴油引擎在業界算是有名的了,
從1999年的D-4D到最新研發的D-CAST技術,排廢控制系統已可挑戰EURO5。
並且在歐洲有8座柴油引擎工廠,並且還供應給BMW旗下的Mini車系。

但很可惜,和泰可能考慮以下兩點
1.日本母廠不一定會同意
2.Hibrid也是追求環保,但既然TOYOTA在台灣已經有一個應用類似的方向,也不急於推展柴油也是很正常的。

cc(k5j3cprt)

2007/07/09 23:59:02

發文

#282256 IP 75.6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wx9950g (阿明) 所寫
其實TOYOTA的柴油引擎在業界算是有名的了,
從1999年的D-4D到最新研發的D-CAST技術,排廢控制系統已可挑戰EURO5。
並且在歐洲有8座柴油引擎工廠,並且還供應給BMW旗下的Mini車系。

但很可惜,和泰可能考慮以下兩點
1.日本母廠不一定會同意
2.Hibrid也是追求環保,但既然TOYOTA在台灣已經有一個應用類似的方向,也不急於推展柴油也是很正常的。



既然呆完郎要買爛貨,和泰也沒辦法,因為客人要買啊

這麼耗油的貨車也有人買,真是沒辦法

H湯姆H(tomhuang680511)

2007/07/10 01:03:11

發文

#282286 IP 189.58.*.*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ysc (ysc) 所寫
回應 abcd8091 (Jason.K) 所寫
只要掛上T牌的車子都是好車
消費者就如同一群水牛
群聚心理【herd instinct】模仿同形【mimetic isomorphism】
大家都說T牌好,跟著買就對啦~

為何會有這種效應出現?為何只存在於T牌?
FORD千里馬曾是企業主座駕代表,跑天下也曾是貿易商南下視察代工廠的標準配備,
天王星更是紅極一時,當全畾打熱銷時國瑞CORONA還不知在哪裡?這些群聚效應為何
不能延續下來??
很多人將CIVIC與HONDA MARK畫成等號可見三陽時代CIVIC的強勢,而如今群聚效應為
何不存在?
台灣BENZ---CEFIRO裕隆靠他起死回生也讓各車廠吃足苦頭,而如今在台灣的NISSAN?

真正敞開心胸深入了解才能看到事實的真相.......


😵
又是頭又大的擁護者~~
豐田的車是不錯~~但被你們捧成這樣~~就感覺很鳥~~~
你也會說各車廠也曾強勢過~~沒有必要去貶低別人 凸顯自己
只是現在剛好輪到豐田強勢而已
請記得沒有永遠的冠軍 也沒有永遠的輸家
HONDA CRV最近賣的不錯你怎麼不說~~
NISSAN市佔率還是有一定的比例不是嗎???且在日本NISSAN是皇室指定座車會差嗎???
FORD也在試圖改變之前的劣勢~~
反觀是國瑞的品質感覺沒有再進步~~
翻盤只早晚的問題


flycode(flycall)

2007/07/10 01:18:04

發文

#282294 IP 189.6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jimy562002 (梅子.梅子.酸酸的) 所寫
其實有時候我覺得很奇怪
美國大車動輒4-6公升引擎
可是輸出好像不是很漂亮,只有大扭力通常沒有大馬力(不成比例)
最常見的就是OHV引擎或者SOHC引擎
他要這樣搞為啥不乾脆使用柴油引擎勒
便宜而且兼顧馬力以及超大扭力
還是他們有民族自尊的問題
不想使用歐洲的柴油系統

號稱是環保的問題,但我也是懷疑是不是有民族自尊的問題?

目前美國好像對超低硫柴油的要求較高,要15PPM,所以還不普及,
而台灣超低硫柴油(高級柴油)好像是50PPM就可以了!

但美國引擎4~6公升的車(銷量最多),
大多比日系4~6升的車要省油,因為這是美國車的強項...

美國大多直接做大cc數/大馬力的引擎就好了,
小CC數的引擎+柴油增壓系統,也比較沒必要了!

我覺得跟目前美國市場的"地頭蛇"還不想引進柴油車,也有重要關係,
畢竟最主要的柴油增壓噴油系統,幾乎都還是德國廠商把持著...

ysc(ysc)

2007/07/10 01:43:13

發文

#282295 IP 189.22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tomhuang680511 (H湯姆H) 所寫
回應 ysc (ysc) 所寫
回應 abcd8091 (Jason.K) 所寫
只要掛上T牌的車子都是好車
消費者就如同一群水牛
群聚心理【herd instinct】模仿同形【mimetic isomorphism】
大家都說T牌好,跟著買就對啦~

為何會有這種效應出現?為何只存在於T牌?
FORD千里馬曾是企業主座駕代表,跑天下也曾是貿易商南下視察代工廠的標準配備,
天王星更是紅極一時,當全畾打熱銷時國瑞CORONA還不知在哪裡?這些群聚效應為何
不能延續下來??
很多人將CIVIC與HONDA MARK畫成等號可見三陽時代CIVIC的強勢,而如今群聚效應為
何不存在?
台灣BENZ---CEFIRO裕隆靠他起死回生也讓各車廠吃足苦頭,而如今在台灣的NISSAN?

真正敞開心胸深入了解才能看到事實的真相.......


😵
又是頭又大的擁護者~~
豐田的車是不錯~~但被你們捧成這樣~~就感覺很鳥~~~
你也會說各車廠也曾強勢過~~沒有必要去貶低別人 凸顯自己
只是現在剛好輪到豐田強勢而已
請記得沒有永遠的冠軍 也沒有永遠的輸家
HONDA CRV最近賣的不錯你怎麼不說~~
NISSAN市佔率還是有一定的比例不是嗎???且在日本NISSAN是皇室指定座車會差嗎???
FORD也在試圖改變之前的劣勢~~
反觀是國瑞的品質感覺沒有再進步~~
翻盤只早晚的問題

大大言重囉!
個人這篇回應的內容有捧到豐田嗎?有惡意貶損其他車廠嗎?

CRV是真的不錯啦,可是這篇又不是談CRV,為何大大又「規定」一定要讚揚CRV呢?
再說台本只靠CRV撐場,其他兩款車銷售量並不很多,以整體銷售量來說可說是見樹
不見林,當然這不是車子不好純粹是受制於台本屏東廠產能,每年總生產量就大約3
萬輛,CRV賣得多其他兩款就賣得少,車子賣得少也是事實啊!再重申一次這跟車子
品質無關,純粹是台本的策略......

我也沒說NISSAN車子差啊,可是對照以前CORONA A秀、PREMIO被CEFIRO壓著打,連進口
CAMRY也敗下陣來,而如今豈不是角色互換?這也是事實啊!NISSAN有哪些車款是日本
皇室用車請恕個人寡聞,可是CROWN、CENTURY不也是皇室用車嗎?日本天皇座駕是哪款?

大家都是消費者,以意識型態般的心態來挺車廠是最不智的,唯有各車廠良性競爭消費
者才有好車可開,對於目前一面倒的車市個人也甚感憂心,這並非消費者之福,若能回
到6~7年前和泰、中華互爭龍頭的時代,相信購車的福利會更多,只是綜觀台灣各車廠
的生態,5年內能夠跟和泰一較高下的.....實在找不出來啊......這實非消費者之福!!

大熊一百零六(orangebear1006)

2007/07/10 01:56:20

發文

#282297 IP 90.17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jimy562002 (梅子.梅子.酸酸的) 所寫
其實有時候我覺得很奇怪
美國大車動輒4-6公升引擎
可是輸出好像不是很漂亮,只有大扭力通常沒有大馬力(不成比例)
最常見的就是OHV引擎或者SOHC引擎
他要這樣搞為啥不乾脆使用柴油引擎勒
便宜而且兼顧馬力以及超大扭力
還是他們有民族自尊的問題
不想使用歐洲的柴油系統

熊ㄍㄍ:
我記的美國是以輸出馬力抽稅.
不像我們是以排氣量抽.
所以美國大車動輒好幾千排氣量(以前啦).
可以享受大排氣量的扭力.
一直到油價已經是一種負擔時.
才開始流行省油的小車.
不是美國人不會製造引擎.
做出來的都是大而無當.



原來是這樣喔
難怪我一直奇怪那種OHV的轎車怎麼存活呢
約莫5年前,還有看到別克有出OHV引擎
然後一台好像5公升

我就一直很懷疑
這種東西怎麼會出現在轎車身上呢?
應該是皮卡車比較適合吧

對了,美國現在油價應該也是換算一公升29元左右吧
真難想像一公升跑4公里的狀況,哈哈
總而言之,美國人真是有錢
這種油價大多數美國人都還開大排氣量的車子

機率低不代表不會發生,機率高不代表一定發生,但是好車的高存活率一定比較時常發生

大熊一百零六(orangebear1006)

2007/07/10 01:59:49

發文

#282299 IP 90.17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flycall (FlyCall) 所寫
回應 jimy562002 (梅子.梅子.酸酸的) 所寫
其實有時候我覺得很奇怪
美國大車動輒4-6公升引擎
可是輸出好像不是很漂亮,只有大扭力通常沒有大馬力(不成比例)
最常見的就是OHV引擎或者SOHC引擎
他要這樣搞為啥不乾脆使用柴油引擎勒
便宜而且兼顧馬力以及超大扭力
還是他們有民族自尊的問題
不想使用歐洲的柴油系統

號稱是環保的問題,但我也是懷疑是不是有民族自尊的問題?

目前美國好像對超低硫柴油的要求較高,要15PPM,所以還不普及,
而台灣超低硫柴油(高級柴油)好像是50PPM就可以了!

但美國引擎4~6公升的車(銷量最多),
大多比日系4~6升的車要省油,因為這是美國車的強項...

美國大多直接做大cc數/大馬力的引擎就好了,
小CC數的引擎+柴油增壓系統,也比較沒必要了!

我覺得跟目前美國市場的"地頭蛇"還不想引進柴油車,也有重要關係,
畢竟最主要的柴油增壓噴油系統,幾乎都還是德國廠商把持著...


[/quote]
我覺得跟目前美國市場的"地頭蛇"還不想引進柴油車,也有重要關係,
畢竟最主要的柴油增壓噴油系統,幾乎都還是德國廠商把持著...
[/quote]

我猜一定是這個
哈哈哈哈哈哈
一切都跟錢有關

假如轎車裝上5公升的新式柴油渦輪引擎
我看街上一定很多車子起步都吱吱叫
機率低不代表不會發生,機率高不代表一定發生,但是好車的高存活率一定比較時常發生

longinauq(longinauq)

2007/07/10 07:47:28

發文

#282318 IP 75.66.*.*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ysc (ysc) 所寫


只是綜觀台灣各車廠的生態,5年內能夠跟和泰一較高下的.....實在找不出來啊......這實非消費者之福!!


這是因為消費者養虎為患啊!

33% 的市佔率, 不也是消費者拱出來的嗎?

這有點像數位單眼的市場, 青一色都是 Canon 和 Nikon 的天下一樣

當羊群效應型成, 誰都阻止不了

教士(ptmx5)

2007/07/10 09:35:24

發文

#282341 IP 83.22.*.*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longinauq (longinauq) 所寫
回應 ysc (ysc) 所寫


只是綜觀台灣各車廠的生態,5年內能夠跟和泰一較高下的.....實在找不出來啊......這實非消費者之福!!


這是因為消費者養虎為患啊!

33% 的市佔率, 不也是消費者拱出來的嗎?

這有點像數位單眼的市場, 青一色都是 Canon 和 Nikon 的天下一樣

當羊群效應型成, 誰都阻止不了

那是因為SONY和其它牌子的相機真的很差啊…
不是說差
而是功能吧…
NIKON和CANON都是從過去傳統底片相機就開始玩玩玩到現在……

比技術其它後起之輩是難以去追到的…
而SONY是功能很方便…
讓你隨手拍很容易…
但當你要拍比較進階的(如用慢快門來拍一些比較特殊的景像時…)
SONY的跟本搞不出來 = ="

我朋友花15000買的T100的內部功能比我這隻才8千的CANON IXUS60還少……


包子把拔(mustangxxx)

2007/07/10 09:35:35

發文

#282342 IP 90.162.*.*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innova在東南亞早已是推出許久的車款
其主打便是有雙用機能性
又不要求過多配備的用車家庭
至於長久以來豐田為人垢病的底盤似乎在innova有獲得改善
前雙a臂 , 後4連桿配圈狀彈簧 + 上下防傾桿 + 高剛性大樑 😲
內裝去除了太多非必要的東西 , 老實說看起來還滿簡潔的
據說將出的corolla十代目也將使用歐規底盤
如果以豐田目前穩定的品質再加上歐系底盤....
結果會如何 , 就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我們家已經下定一台innova了 ,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領到車.....
據去過越南的友人表示 , 這台車的確是很好坐
與以往高底盤不穩的印象已經不同而論...
既然有友人掛保證 , 買的也比較心安些~

ysc(ysc)

2007/07/10 09:43:17

發文

#282345 IP 189.22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longinauq (longinauq) 所寫
回應 ysc (ysc) 所寫


只是綜觀台灣各車廠的生態,5年內能夠跟和泰一較高下的.....實在找不出來啊......這實非消費者之福!!


這是因為消費者養虎為患啊!

33% 的市佔率, 不也是消費者拱出來的嗎?

這有點像數位單眼的市場, 青一色都是 Canon 和 Nikon 的天下一樣

當羊群效應型成, 誰都阻止不了

養虎為患?有這麼嚴重嗎?

車廠(非專指和泰)推出能讓大部分人接受的產品也是他的本事,
大部分的消費者選擇適合自己的車款有錯嗎?

沒錯,市佔率當然是銷費者製造出來的,但是為何不檢討各車廠的競爭力?
甚至反過來說消費者養虎為患?

目前和泰國瑞車系並非完美無瑕,經營策略也並非堅不可攻,問題是出在其
他車廠競爭力太弱了,甚至可說很不用心經營.................

ysc(ysc)

2007/07/10 09:59:24

發文

#282352 IP 189.22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mustangxxx (前驅車也能甩尾) 所寫
innova在東南亞早已是推出許久的車款
其主打便是有雙用機能性
又不要求過多配備的用車家庭
至於長久以來豐田為人垢病的底盤似乎在innova有獲得改善
前雙a臂 , 後4連桿配圈狀彈簧 + 上下防傾桿 + 高剛性大樑 😲
內裝去除了太多非必要的東西 , 老實說看起來還滿簡潔的
據說將出的corolla十代目也將使用歐規底盤
如果以豐田目前穩定的品質再加上歐系底盤....
結果會如何 , 就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我們家已經下定一台innova了 ,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領到車.....
據去過越南的友人表示 , 這台車的確是很好坐
與以往高底盤不穩的印象已經不同而論...
既然有友人掛保證 , 買的也比較心安些~

INNOVA是比傳統商用車精進許多,不過對於舒適性不要抱以太大的希望,
雙A臂前懸吊....老瑞獅就是了啊!這純粹只是為了應付載重量變化讓前輪還能保持
垂直貼地性,跟底盤操控性比較無關。後軸雖然採用圈狀彈簧懸吊不過不要忽略非獨
立式固定軸的本質,粗壯的後軸加上差速器整組質量相當重,過坑洞與輪胎一起彈跳
也是不舒適感的主因,至於大樑式底盤....瑞獅也是啊。

並不是說INNOVA不好,這本來就是商用車的本質。

包子把拔(mustangxxx)

2007/07/10 10:30:07

發文

#282362 IP 90.162.*.*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ysc (ysc) 所寫
回應 mustangxxx (前驅車也能甩尾) 所寫
innova在東南亞早已是推出許久的車款
其主打便是有雙用機能性
又不要求過多配備的用車家庭
至於長久以來豐田為人垢病的底盤似乎在innova有獲得改善
前雙a臂 , 後4連桿配圈狀彈簧 + 上下防傾桿 + 高剛性大樑 😲
內裝去除了太多非必要的東西 , 老實說看起來還滿簡潔的
據說將出的corolla十代目也將使用歐規底盤
如果以豐田目前穩定的品質再加上歐系底盤....
結果會如何 , 就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我們家已經下定一台innova了 ,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領到車.....
據去過越南的友人表示 , 這台車的確是很好坐
與以往高底盤不穩的印象已經不同而論...
既然有友人掛保證 , 買的也比較心安些~

INNOVA是比傳統商用車精進許多,不過對於舒適性不要抱以太大的希望,
雙A臂前懸吊....老瑞獅就是了啊!這純粹只是為了應付載重量變化讓前輪還能保持
垂直貼地性,跟底盤操控性比較無關。後軸雖然採用圈狀彈簧懸吊不過不要忽略非獨
立式固定軸的本質,粗壯的後軸加上差速器整組質量相當重,過坑洞與輪胎一起彈跳
也是不舒適感的主因,至於大樑式底盤....瑞獅也是啊。

並不是說INNOVA不好,這本來就是商用車的本質。


沒人說要舒適阿 😰
我應該沒提到跟舒適有關的字眼吧..
好坐 = 穩 =\= 舒適
買這種車本來就是要考慮底盤的
舒不舒適不是重點
好開好坐就好了啦....
魚與熊掌本就不能兼得啦~~~~只能單挑其一
商旅車你能要求它太多嗎.....
你一台設定載重5,6百KG的商用車
需要設計用到獨立式嗎?
所以啦~買車看自己喜好
這台車什麼底子 , 開了之後就會知道啦~

大熊一百零六(orangebear1006)

2007/07/10 11:49:55

發文

#282393 IP 90.17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ptmx5 (教士) 所寫
回應 longinauq (longinauq) 所寫
回應 ysc (ysc) 所寫


只是綜觀台灣各車廠的生態,5年內能夠跟和泰一較高下的.....實在找不出來啊......這實非消費者之福!!


這是因為消費者養虎為患啊!

33% 的市佔率, 不也是消費者拱出來的嗎?

這有點像數位單眼的市場, 青一色都是 Canon 和 Nikon 的天下一樣

當羊群效應型成, 誰都阻止不了

那是因為SONY和其它牌子的相機真的很差啊…
不是說差
而是功能吧…
NIKON和CANON都是從過去傳統底片相機就開始玩玩玩到現在……

比技術其它後起之輩是難以去追到的…
而SONY是功能很方便…
讓你隨手拍很容易…
但當你要拍比較進階的(如用慢快門來拍一些比較特殊的景像時…)
SONY的跟本搞不出來 = ="

我朋友花15000買的T100的內部功能比我這隻才8千的CANON IXUS60還少……





我的MINOTA玩到被併購
然後併購者死光光
從此消失在世界上了

他也是底片開始玩的阿
為何他會消失,以後都買不到了
嗚呼~~~~~~~~
機率低不代表不會發生,機率高不代表一定發生,但是好車的高存活率一定比較時常發生
熱門新聞
東風本田舉行記者會宣布e:NS2開賣,並開出限時優惠價15.98萬人民幣起,同時也預告今年還會推出靈悉L以及燁S7。
Volkswagen正式發表了小改款Golf R,外觀造型上進行小針美容,駕駛座艙導入了12.9吋中控,馬力小幅提升至333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