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賽車】麥拉倫「迷你 DRS」技術爭議,迫使FIA大轉彎
#F1

清風aerrl(qingfeng86)

2024/09/26 14:58:14

發文

#6202489 IP 103.127.*.* 修改過 1 次 (顯示最近5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24/09/30 14:46:07

發文IP 103.148.*.*

麥拉倫在2024年新加坡大獎賽前移除其「迷你 DRS」尾翼設計,這一決定在F1社群中引發了廣泛討論。該設計首次於比利時大獎賽推出,旨在優化高速直線上的低阻力表現,尤其適合像比利時、Monza和巴庫這類賽道。在這些賽道上,麥拉倫曾在表現不佳的情況下,憑藉這一創新設計實現了性能提升。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隨著麥拉倫的競爭對手表達對該設計的擔憂,國際汽聯(FIA)介入調查,最終決定在未來賽事中移除該尾翼設計。不過,這一決定預計對麥拉倫本賽季剩餘比賽的表現影響不大。因為「迷你 DRS」設計主要針對低下壓力賽道,而新加坡是一個高下壓力賽道,麥拉倫本來就不會在該場比賽中使用這一設計。看看接下來的賽程,需要大量直線速度的便會是到了拉斯維加斯站。

事發經過

在FIA作出裁決前,麥拉倫充分利用了「迷你 DRS」的優勢,尤其在Monza站中,麥拉倫與競爭對手Ferrari的時間差異極小,這引發了Ferrari的不滿。Ferrari車隊領隊Fred Vasseur對該尾翼影響部分比賽結果感到失望,因為某些賽事的成績可能因百分之一秒的微小差異而受到影響。

請繼續往下閱讀

麥拉倫則對自己的創新設計感到自豪,並暗示其他車隊可能也在使用類似的空氣動力學設計。雖然FIA目前尚未宣布是否會對其他車隊的設計進行調查,但麥拉倫已呼籲對整個闈場進行進一步審查。這場技術爭議凸顯了一級方程式賽車中的競爭激烈性,微小的創新可能帶來顯著的賽道優勢,促使各車隊推動FIA進一步規範技術發展。

亞塞拜然大獎賽後,麥拉倫的尾翼設計成為技術討論的焦點。從Oscar Piastri的MCL38車輛後方攝像頭畫面中可見,尾翼上襟翼在負載下發生變形,尤其是上襟翼的外部前緣隨速度增加向上傾斜。這種變形可能進一步減少阻力,提升直線速度,使「彈性翼」的討論再次浮上檯面。本賽季初期,技術爭議集中於前翼設計的合法性,而現在尾翼的彈性元件成為新焦點。

麥拉倫尾翼設計的討論源自於Piastri在比賽中成功抵擋Leclerc的進攻,即便後者擁有DRS的速度優勢。這引發了外界對「彈性翼」設計的再度關注。在F1賽場上,車隊常尋找氣動彈性的優勢來提升賽車性能,同時必須遵守FIA設定的靜態測試標準。這些彈性元件會在負載下以不同於測試條件的方式變形,促使FIA加強監控,使用車載攝像頭來檢查部件變形,並根據觀察結果修改規則。

自2021年起,FIA要求車隊在主翼和上襟翼上安裝12個標記點,以便通過攝像頭監測部件變形情況。這些標記點分別位於上襟翼上的黑點和主翼上的白點,用來防止尾翼組件過度旋轉。在2024年賽季中,這項監控策略已在比利時大獎賽的周五練習賽中啟用,並成為應對前翼彈性問題的有效工具。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即便畫面顯示麥拉倫的上襟翼前緣在負載下有輕微旋轉,FIA認為這仍符合現行規則。實際上,這種變形可能產生類似於DRS的效果,儘管其效果不如真正的DRS強,但由於變形隨負載發生,這設計仍能在比賽全程中提供一定的性能提升。在亞塞拜然的第二賽段中,車載畫面顯示襟翼外部部分有明顯的上升,這表明襟翼在負載下抬升,進一步減少阻力。

紅牛車隊的Sergio Perez對麥拉倫尾翼設計的合法性表示驚訝,認為這存在非常大的問題,並必定造成賽場上的不公平。紅牛車隊Helmut Marko表示當時向FIA投訴多次都未被檢視,認為這已經造成在比賽結果上帶來不可挽回的影響。

 

FIA轉彎

FIA最初發表聲明聲稱,確認目前所有車隊均符合技術規範,但基於亞塞拜然站的影片證據,FIA考慮實施「緩解措施」,並保留要求車隊進行修改的權利。但到了新加坡站,FIA改變了說詞,要求車隊必須調整尾翼。雖然麥拉倫的尾翼通過了所有FIA靜態負荷測試,但FIA要求進行更改,表明對該翼在氣動負荷下的靈活性表示擔憂。這個問題與FIA長期以來的技術指導文件TD34有關,該文件明確指出,雖然某些部件在負荷下自然會有一定的彎曲,但任何設計上故意改變其行為的部件(如溫度或氣動負荷)都是非法的。

這一行動隨著對手車隊的擔憂增加,他們擔心如果不對麥拉倫的設計提出質疑,可能會引發一場爭奪類似漏洞的競賽。FIA要求麥拉倫修改設計,顯示出維護規則完整性的預防性舉措。麥拉倫表示將遵從FIA的要求,對尾翼進行小幅調整,並期待其他車隊的設計也受到類似的審查。

麥拉倫在2024年新加坡大獎賽前移除其「迷你 DRS」尾翼設計,這一決定在F1社群中引發了廣泛討論。

每個人都應該學會以正確的方式處理自己的健康問題,如果遇到疾病應積極尋求治療。2H2D持久液男士外用噴劑是處理性生活時間不長的一種方法,只要按照正確的使用方式,就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和作用。

今天藥師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了,大家還有不知道2H2D金尊持久液ptt心得分享的,可以參考以下這篇文章(2H2D金尊持久液ptt心得分享!2H2D持久液效果怎麼樣?患者真實評價!

該設計首次於比利時大獎賽推出,旨在優化高速直線上的低阻力表現,尤其適合像比利時、Monza和巴庫這類賽道。在這些賽道上,麥拉倫曾在表現不佳的情況下,憑藉這一創新設計實現了性能提升。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隨著麥拉倫的競爭對手表達對該設計的擔憂,國際汽聯(FIA)介入調查,最終決定在未來賽事中移除該尾翼設計。不過,這一決定預計對麥拉倫本賽季剩餘比賽的表現影響不大。因為「迷你 DRS」設計主要針對低下壓力賽道,而新加坡是一個高下壓力賽道,麥拉倫本來就不會在該場比賽中使用這一設計。看看接下來的賽程,需要大量直線速度的便會是到了拉斯維加斯站。

事發經過

在FIA作出裁決前,麥拉倫充分利用了「迷你 DRS」的優勢,尤其在Monza站中,麥拉倫與競爭對手Ferrari的時間差異極小,這引發了Ferrari的不滿。Ferrari車隊領隊Fred Vasseur對該尾翼影響部分比賽結果感到失望,因為某些賽事的成績可能因百分之一秒的微小差異而受到影響。

請繼續往下閱讀

麥拉倫則對自己的創新設計感到自豪,並暗示其他車隊可能也在使用類似的空氣動力學設計。雖然FIA目前尚未宣布是否會對其他車隊的設計進行調查,但麥拉倫已呼籲對整個闈場進行進一步審查。這場技術爭議凸顯了一級方程式賽車中的競爭激烈性,微小的創新可能帶來顯著的賽道優勢,促使各車隊推動FIA進一步規範技術發展。

亞塞拜然大獎賽後,麥拉倫的尾翼設計成為技術討論的焦點。從Oscar Piastri的MCL38車輛後方攝像頭畫面中可見,尾翼上襟翼在負載下發生變形,尤其是上襟翼的外部前緣隨速度增加向上傾斜。這種變形可能進一步減少阻力,提升直線速度,使「彈性翼」的討論再次浮上檯面。本賽季初期,技術爭議集中於前翼設計的合法性,而現在尾翼的彈性元件成為新焦點。

麥拉倫尾翼設計的討論源自於Piastri在比賽中成功抵擋Leclerc的進攻,即便後者擁有DRS的速度優勢。這引發了外界對「彈性翼」設計的再度關注。在F1賽場上,車隊常尋找氣動彈性的優勢來提升賽車性能,同時必須遵守FIA設定的靜態測試標準。這些彈性元件會在負載下以不同於測試條件的方式變形,促使FIA加強監控,使用車載攝像頭來檢查部件變形,並根據觀察結果修改規則。

自2021年起,FIA要求車隊在主翼和上襟翼上安裝12個標記點,以便通過攝像頭監測部件變形情況。這些標記點分別位於上襟翼上的黑點和主翼上的白點,用來防止尾翼組件過度旋轉。在2024年賽季中,這項監控策略已在比利時大獎賽的周五練習賽中啟用,並成為應對前翼彈性問題的有效工具。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即便畫面顯示麥拉倫的上襟翼前緣在負載下有輕微旋轉,FIA認為這仍符合現行規則。實際上,這種變形可能產生類似於DRS的效果,儘管其效果不如真正的DRS強,但由於變形隨負載發生,這設計仍能在比賽全程中提供一定的性能提升。在亞塞拜然的第二賽段中,車載畫面顯示襟翼外部部分有明顯的上升,這表明襟翼在負載下抬升,進一步減少阻力。

紅牛車隊的Sergio Perez對麥拉倫尾翼設計的合法性表示驚訝,認為這存在非常大的問題,並必定造成賽場上的不公平。紅牛車隊Helmut Marko表示當時向FIA投訴多次都未被檢視,認為這已經造成在比賽結果上帶來不可挽回的影響。

 

FIA轉彎

FIA最初發表聲明聲稱,確認目前所有車隊均符合技術規範,但基於亞塞拜然站的影片證據,FIA考慮實施「緩解措施」,並保留要求車隊進行修改的權利。但到了新加坡站,FIA改變了說詞,要求車隊必須調整尾翼。雖然麥拉倫的尾翼通過了所有FIA靜態負荷測試,但FIA要求進行更改,表明對該翼在氣動負荷下的靈活性表示擔憂。這個問題與FIA長期以來的技術指導文件TD34有關,該文件明確指出,雖然某些部件在負荷下自然會有一定的彎曲,但任何設計上故意改變其行為的部件(如溫度或氣動負荷)都是非法的。

這一行動隨著對手車隊的擔憂增加,他們擔心如果不對麥拉倫的設計提出質疑,可能會引發一場爭奪類似漏洞的競賽。FIA要求麥拉倫修改設計,顯示出維護規則完整性的預防性舉措。麥拉倫表示將遵從FIA的要求,對尾翼進行小幅調整,並期待其他車隊的設計也受到類似的審查。

0

則留言

1
熱門新聞
Subaru台灣意美舉辦北區車主相見歡活動,集結近200輛車、超過600位粉絲到場,中、南區場次即將於10/12、13熱情開催。
美國Tesla停售Model 3煥新版SR RWD車型,讓入手門檻提升至42,490美元,外媒揭露,主要受到中製電池產地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