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6 號,在南亞地區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大災難,芮式規模 9 級的地震引發了強烈海嘯,在瞬間奪走數十萬人的性命。截至目前為止,不但死亡人數持續攀升,失蹤人數也難以估計。由於這次的災難破壞力實在太過驚人,將會對南亞地區的經濟造成難以回復的傷害。不過分析家多半認為,長期來看,對汽車工業衝擊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龐大。

Ford 在泰國廠區,雖未直接損傷,但仍受到影響。

如果說這次災難有任何地方能讓人感到安慰的,應該就是海嘯並未摧毀絕大多數主要的工廠以及港口設施。而且大部分受災的地區仍以觀光區域為主,在經濟上的影響不大。雖然對一些以觀光產業謀生的國家來說,這次天災所帶來的損害不可計數,但是相較擁有自己工業以及生產力的地區,這項消息也算的上是烏雲中的一道曙光,畢竟在生產工具未遭受影響的情況下,復甦的時程必定可以縮短。

在受災的九個國家中,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以及印度的汽車工業最為發達,在全球汽車市場中也佔有重要地位,這四者在這次南亞強震海嘯中,都遭受了一定的損失。其中,由於印尼首當其衝,受到的傷害也最嚴重;其次泰國因為各大車廠設廠眾多,因此影響也不小。

印度南邊的港口關閉以後,首當其衝的就是 Ford 以及 Hyundai,這兩家車廠都在該地設有組裝工廠,一旦港口關閉以後,不管是成品運出或是原料運入,勢必受到影響。此外,Toyota、GM、Nissan 設廠的位置雖然離該港口較遠,但依然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

GM 的 Chevrolet Colorado pickup 年產 10 萬輛,災難後產能勢必受限。

除此之外,GM 在泰國設廠製造 Chevrolet Colorado pickup 貨卡,並且將該地視為亞洲整體策略中極重要的一環,每年 100,000 萬輛的產量,在這次災難後產量將會大幅受限。Ford 與 Mazda 也都有在泰國設廠,雖然生產設備並未損失,但是在國內局勢動盪不安,以及經濟狀況尚未明朗前,生產勢必會受到影響。照目前的情勢來看,各大廠都會受到程度不一的影響,雖然不至於會牽連到母廠營運狀況,但是在全球市場的交互作用之下,今年前兩季的新車市場預計將會小幅萎縮。待災後重整完成以後,相信會在短時間之內恢復原有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