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de

2013/10/03

註冊日期

4

累計好評

41

發文總數

40

快降避震吧😆
前往討論:wish上86輪框
回應 explosion (風林火山) 所寫
😀😀說真的,明年度國產銷售第一名應該會輪流換人坐。

說不定不用半年和泰會被日本豐田要求,急轉直下Altis"小改款",畢竟第一名不是那麼好當。😆

別忘了,還有2014 NEW MAZDA 3競爭,肯定會拉下部分客群,

老是套用老招的銷售手法(特仕車+CARMAX),就算習慣口味的,說真的常吃也會吐。

就像小弟之前說的,不懂得察覺時勢應變策略,早晚會被時代洪流淹沒的。🙂


我倒是覺得還是穩穩地XD
新仙草的配備根本就是來送死的==

話說新馬三倒是很正點
希望台馬到時候不要又亂開價==
前往討論:10秒俱樂部
聽說很正點
找時間來去看
🙂
前往討論:決戰終點線快去看~
我老爸比我還潮
智慧型用3.4支了😰
從win ce用到android

話說家人真的不能亂加XD
之前常常出去玩被我爸念😞
只好把他加入受限制名單😆
回應 wan61040 (wan) 所寫
回應 buickgnx (窮到只剩一部車) 所寫
回應 lotus_flow3r (7) 所寫
回應 wangoldmr (Mr. Wang) 所寫
回應 mrahpenny (Wei) 所寫
U7......如果換顆省油一點的引擎應該賣的不錯吧!...


Luxgen U7機械動力方面的失敗不只是耗油問題.
2200cc渦輪增壓+多點噴射+可變汽門正時控制只有175匹馬力.
那要渦輪增壓何用?
雖然U7無法作到缸內直噴,
但是放眼國外2000~2500cc渦輪增壓引擎+多點噴射+可變汽門正時控制,隨便也來個200匹馬力上下吧.

建議納智傑別廣告U7+Turbo,有點傷形象的.😆

噗噗,要打U7 Turbo請打點好料出來,Luxgen的動力科技向來不是問題。


你可不可以不要來鬧那智傑,納智傑銷售都這麼可憐了.你又來想害他😌😌😌

他不壞
只是交了壞朋友

+1
哈哈哈哈哈
好棒!!讚!!
進個ct300h吧!
回應 scfccc (愛智QQ) 所寫
期盼CPBL更上一層樓🙂
(不認同洪老闆的許多做法,但還是感激他們家族的奉獻)

+1
回應 ann.ning (ann) 所寫
日前小妹無意間在討論區看到honda有贈送asimo機器人的消息😊
送車車去保養時,隨口問一句~業務就送我一隻了耶~
在這開箱感謝大家~

asimo真的可愛,手和腳都會動耶。


和鴨鴨合照一張

聽說送到10月底。有機會都能拿到一隻哦。🙂🙂

蠻可愛的
感謝分享🙂
前往討論:開箱honda asimo
好帥
可惜台灣不可能會有
😍😍😍
希望政府趕快立法把安全配被列為標配!
鬼島阿...唉...
這台沒我的事
趕快出一台五門掀背吧
😆
前往討論:什麼車??
不要管他啦
他自己爽就好
反正車不是花你的錢或是要叫你開
😆
只能說投胎到中東真好😌
回應 huas (縱橫四海) 所寫
回應 b00449 (聽到有狗在吠) 所寫

還是升級一下避震,真的太空了,粗估應該有6~7指😇

升級避震是夢想三

改短彈簧好嗎??
網路上說法兩極😵


羽式SPIDER~還不錯看🙂
可是這咖好像比較適合掀背車😵

換TS短彈簧吧
對應原廠避震
又不會降到太低不方便

67指真的不好看啦哈哈
感謝分享
😍😍😍😍😍
無言
好好一台車弄成這樣
是要賣牛奶還是?
圈圈
我的菜阿
😍😍😍
回應 bullshit (bullshit) 所寫
其實國產汽車的製造原料成本可能只有售價的 1/3 ~ 1/2, 但是有幾項因素讓價格降不下來 :
1. 稅 -- 在稅法裏, 汽車是奢侈品, 所以有一堆的稅.... 製造成本差 4000 元, 到終端售價可能就差 1 萬元以上....
2. 權利金 -- 所謂的國產車, 其實都是拿國外母廠的車型引進台灣生產 (Luxgen 除外), 所以每一輛車都要給權利金 (開發引擎跟底盤是很花錢的); 有時甚至母廠會指定要購買特定零件, 當然母廠不會便宜賣你.....
3. 行銷費用 -- 廣告, 營業 / 維修據點等等.... 以某品牌的國產車來說, 每輛車的廣告費平均是兩萬元
4. 模具 -- 台灣的市場太小, 根本達不到經濟規模, 所以模具的攤銷其實很貴.... 也許以後 3D 列印會有突破性的進展, 但目前是不可能

可是, 一顆 1.2 的引擎跟 2.0 的引擎, 原料成本真的有差很多嗎 ? 消費者的印象是, 排氣量越低車價應該越便宜, 這其實是完全忽略了 "看不見的地方" 所做的 cost down.....
例如用較薄的隔音棉 (甚至引擎蓋, 後行李廂蓋的都偷掉了), 用等級較低的鋼鐵, 用人造皮椅, 用小一號的電瓶, 用小很多號的備胎, 保險桿內鐵也不裝.....

如果你看過 TATA Nano 的介紹, cost down 到 "輪胎要用幾顆螺絲鎖就夠" .....

所以, 我個人認為, 要製造這麼便宜的汽車, 在台灣很難很難....

支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