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牌小魚兒

2006/11/20

註冊日期

2,622

累計好評

18,090

發文總數

1287

圖中的輪胎



圖中的輪胎慣完氣之後
可以在已用完再弄回來在裝回去後座嗎?
若不可以時那怎麼辦阿?總需要個配胎
還有圖中的R-CLASS為啥感覺在台灣銷路不好勒
感覺這輛車子不錯勒
不過銷售不佳

由innova看車廠

http://feature.u-car.com.tw/feature-detail.asp?fid=256

無論是商務或是家庭買家,可以肯定的是,精緻度不足的動力系統絕不會出現在Toyota Innova身上,雖同屬Toyota IMV(Innovative International Multipurpose Vehicles原創國際多用途車輛計劃)的一員,但這款車的引擎選擇卻與東南亞版本大相逕庭,東南亞版Innova搭載原廠代號1TR-FE的2.0升直四DOHC VVT-i引擎(136ps/5600rpm、18.6kgm/4000rpm),另一款車型則為2.5升直四直噴渦輪柴油車款,由於台灣為IMV計劃的亞太市場中,空污排放法規最嚴格的地區,所以捨棄了上述兩個動力機構,改採通過四期環保標準的2TR-FE 2.7升直四VVT-i引擎,這具同時配搭於美規Tacoma及日規Hilux車系的動力單元,具備158ps/5200rpm及24.5kgm/3800rpm的最大出力。


我截錄上面一段話
假設現行的環保法規之下
由此可知台灣比東南亞(搭載原廠代號1TR-FE的2.0國家)
那位啥那些東南亞國家不搭在這具較環保的2.7的勒
或是把1TR-FE這具引擎教調成更環保符合台灣使用勒
我想問的問題是
車商製造東西來符合當地的法規
而不是去製造更高標準的東西來超越法規的規範
我覺得這才是對地球做一份心力嗎?
其實這問題每個行業都是如此

沒有實質意義的試車活動

http://www.auto-online.com.tw/news.php?CMD=open&UID=12074

S80 D5每公里只要1.36元
聽起好像很不錯的樣子
不過我之前看汽車雜誌(好像是auto-online)
他們去試駕全程不開冷氣且緊閉窗戶
車內溫度高達36度的樣子
車手揮汗如雨極度難受
這樣子所測出來的東西
有啥實質意義嗎?
就像ARTC所測出來的油耗也沒啥意義
真的有人開出來的油耗跟ARTC一樣嗎?
一般的駕駛情形會是ARTC所以駕駛時的情形嗎?
S80 D5車子不錯
不過這種試車沒啥意義
跟現實差太遠了
看看就好

mazda miller cycle engine

http://news.u-car.com.tw/news-detail.asp?nid=5881

Mazda新研發的1.3升MZR系列米勒引擎,藉由延遲進氣門正時來降低有效壓縮比並提升熱效率,進而達到提升燃油效率的目的,而除了採用米勒循環技術外,Mazda2也將採用該廠首具CVT無段變速箱,來降低在動力傳遞時的損耗

其實miller cycle是藉由延遲關閉進汽氣門來提升燃燒效率(回收點油氣)
而這算是以前的設計了
而目前的科技而言VW的FSI等多家缸內直噴也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且效果應該是更好因為噴油可以更精準而回收油氣效果因該較差
mazda應該是要放棄miller cycle技術
轉成研發缸內直噴才對(mazda mpv 2.3 L4那具好像就是)

奇怪的HODNA

HODNA在米國發表8代ACCORD
是一具2.4DOHC也就是現在CRV上的進化版本
可是HODNA不是要推目前在CRV 2.0SOHC 單凸版本(1.8改良而來)的嗎?
為啥新世代了還要推2.4DOHC
還是目前還有研發成功勒
所以先推DOHC版過陣子在推2.4SOHC

一杆進洞獎

http://news.u-car.com.tw/news-detail.asp?nid=6260
一杆進洞獎
恭喜得到一輛Quattroporte Executive GT
應該要請客吧!
不是還有一杆進洞保險
這到底是賺還是虧阿?

peugeot 407 hdi vs vw pasat 2.0 tdi

407出來囉報價135
跟passat 2.0tdi一樣
不過407有9個氣囊
那哪一輛較好勒
大家會選哪一輛
呼呼

保險桿內裝減撞液壓系統

記得大約在一年前在電視上有看到
國內自行研發一套液壓系統
放在保險桿內
當車輛被被碰撞時
以壓系統受到壓力啟動接收絕大部分的衝力
感覺這套系統不錯且之後可以洩壓之後再次使用
可以裝在前後保險桿內
當時好像造價要10萬(只有前面)
若能便宜一點且能合乎規範(應該要車廠設計)
更能發揮更大效果吸收絕大部分的動能被
應該算是一個不錯的裝置
3-5萬之內選配應該不錯

citroen c6 創舉

記得C6是第一部行人五顆星的車子
最主要的原因乃是當行人被撞時的瞬間
引擎蓋會自動彈起約5-10CM
這個裝置因該是很便宜且很簡單的設計
不過好像很少車廠有做

打不死的小強

呼呼
每次看汽車雜誌
都一定會看到愛鐵強的廣告
從我國中看到現在
每次都會出現在雜誌內
而且幾乎各大雜誌都有
看來這家愛鐵小強真的很強
活了這麼久
少說也有15年了
那愛鐵強有人使用嗎?
重點是效果如何阿?
活了這麼久應該很強

圖中的進氣岐管



圖中間的進氣岐管中間為啥有4個很奇怪的圓柱體
那是啥作用阿?

TOYOTA多此一舉


http://news.u-car.com.tw/news-detail.asp?nid=6405

日規Land Cruiser採用原廠代號2UZ-FE的4.7升V8 VVT-i引擎與5速自排變速箱
但是車廠不是有LS460那具V8了嗎?
應該稍微維修改一下就可以使用拉
為啥還要弄一個排氣量相近新引擎
弄同一具不可以以降低成本嗎?
很多車廠應該都有這種問題
還是這具4700的V8是LS460那具修改而來的

看來GAMA的算盤打錯拉


GAMA一直不想當FERRARI的台灣代理商
乃是因為要兼賣MASERATI
而且一年要買20還是25量
但是蒙地拿推測他們MASERATI可以賣出50輛
http://news.u-car.com.tw/news-detail.asp?nid=6433
所以GAMA他們對MASERATI的銷售預測
算是失算拉
不然我想代理權應該GAMA要拿下是沒問題的

mazda mpv

目前在台灣銷售的為前一代MPV
銷售量應該可以說其爛無比
誰要去買前代車子阿?
那日本為啥還要繼續製造阿?
不就改款成新的MPV(生產左價)
不就停產嗎?
不然就是還有其他的國家有在銷售跟現在台灣一樣的MPV嗎?
感覺日本原廠的作法怪怪的
若銷售差不就停產就好了嗎?

kimi跟sato互換誰會贏

假設Sato跟Kimi互換
也就是sato在Ferrair而kimi在Super Aguri
其實條件一樣
那這樣跑起來
誰會贏阿?
我覺得Sato會贏kimi

ford escape VS hyundai tucson

Ford escape若搭載2.0升Duratorq TDCi
就是Ford Focus TDCi 2.0D
那具柴油引擎若再搭各6速手自牌
還有人會去柴土嗎?
我想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FORD真是不會經營?

VW phaeton 3.0 D

http://news.u-car.com.tw/news-detail.asp?nid=6513
這輛車子不到300萬
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車子
配備又很豐富
其實應該是一輛很不錯的車子
不過我想是那個VW吧
所以賣的很差
bentley 稍微修改一下就賣的不錯
看來那個MARK很重要喔

TOYOTA該檢討這麼做

其實大家都在討論說CAMRY放上2.4 L4
可是我覺得應該是這麼做
LEXUS上不是有2.5 3.0 3.5 4.6剛內直噴(LS250 GS300 GS350 LS430)
這幾具嗎?
剛內直噴是較省油的而且動力也較大
其實就是說當低負荷時就稀薄燃燒
高負荷時就變成一般非直噴引擎一樣
所以中和結果會較省油
所以我認為TOYOTA應該要全推直噴引擎
ES350是比GS還要低一級
我覺得就可以搭之前GS300那句缸內直噴
相較之下CAMRY也可以改搭2.5 3.0者兩具剛內直噴
妳也許會說不合縱橫置關係
其實這是可以修改的願不願意這麼做而已
我想對消費者而言多出來的價錢可以用油錢去抵
現在油會越來越貴所以我覺得這是值得的投資
且也會比較爽的
目前座直噴的車廠也越來越多了
VW在這方面算是車廠中的翹處
還有LEXUS
BENZ的3.5CGI可以從272到292的樣子而且可以更省油
為啥還沒推出我就不知拉
直噴應該算是一個很成熟的技術了
出場要大力推動才是

CVT又進步了

http://news.u-car.com.tw/news-detail.asp?nid=6174
A5 2.7 TDI搭配八速手排模式的Multitronic無段變速系統
馬力為190bhp扭力則為40.8kgm/1400-3250rpm
所以說可以達到了40.8kgm扭力
所以說CVT又進步了
比nissan X-CVT又進步了

wagon車不錯不過為啥就是比saloon車少

我堂哥開一輛bnw 320 touring
我一開覺得幹嘛去買WAGON
不過我最後感覺不錯勒
越看越好看
而且也很實用
比買四門的好多囉
不過為啥一般路上都不易看到wagon阿?

toyota previa 3.5 vs vw shuttle 2.5D

這兩輛都不錯勒
差不多180左右
不過哪輛比較好阿
為啥阿?

land rover 4.4

land rover 4.4這具引擎是來自VOLVO嗎
還是BMW

還有jaguar xf要新上市那具柴油2.7是來是PAS那具嗎?

加大或降低排氣量最簡單的作法

加大或降低排氣量
在車廠的成本考量下
我覺得最佳作法是:
例如:L4 2.0加大 L4 2.4
更換連桿(變的小一點)與 曲軸(加大偏心軸離軸心較遠)
在汽缸頭頭部分加大(不然排氣量加大壓縮比會變大)
我想換這三樣東西
因該是最簡易且成本最低的作法
降低排氣量則相反
一樣換這三樣
當然這都要在引擎可以負荷且衝程不會太大情形下

較省油的車-引擎部分

若單單以引擎而言
若要更省油
則要降低排氣量
但是不能降太低
而是要在一般的情形下
能夠處於所謂低負荷運轉情形下
(總不能S-CLASS放上一具1.5不但沒力而且也不會省油)
若要兼顧高輸出馬力的話
則要外加一具TURBO像VW1.4 TSI情形
而VW有具1.4+turbo的效率就會比1.6FSI還要好更省油馬力更大
則說明小排氣量+TURBO的優點
不過也許成本更高還有維修的話我就不知拉
不過降低油耗改成小排氣量這方向是對的

4個行程速度

若以單缸而言(沒有他缸牽扯)
就四各行程的速度而言
點火>排氣>進氣>壓縮

因為到上死點了
汽缸頂充滿油氣
所以一點火馬上迅速膨脹
所以點火行程最快

排氣因為排氣門打開活塞要往上推出廢氣
所以次慢

進氣因為活塞向下
所以造成汽缸真空而吸入油氣
所以因真空效應而速度比排氣較慢

壓縮因為缸內充滿氣體
活塞向上運動去壓縮氣體
所以速度最慢

不過我想每個行程之間的差異很小吧
所以感覺不出來
若再加上多缸的話
因有他缸運動時的牽扯
更感覺不出來

極速150

我認為國家應該要制訂法律
將車子的極速訂在150KM/HR
也就是說到最高檔(4檔5檔或6檔)最高只有150
若妳要選擇可以超過極速150的車子
就在妳車上裝備GPS當妳超速時就寄一張超級大罰單給妳做紀念
順便吊銷你的駕照
3年內不可以考
不過在賽車道上與舉辦賽車時例外
這樣應該可以降低很多很多超速肇事危險駕駛事故
我在汽車雜誌上訪問幾輛重機車的騎士
她們說最高騎過280 290以上
那根本是找死
妳們要玩就去賽車道上玩
不要在路上找死

車市真的很慘

今天剛好經過一排展示間
toyota mitubishi nissan ford
除了toyota有位客人(一家人)在看CAMRY之外
其他空蕩蕩
連之鳥都沒有
看來車市並不樂觀

水平汽缸如何潤滑

我知道L V VR W 等型汽缸
都是靠重力讓機油產生潤滑效果
那水平汽缸勒
呼呼

ohv vs sohc vs dohc

http://www.samarins.com/glossary/dohc.html

由上圖的解釋
SOHC應該比OHV結構更佳簡單
那為啥會先出現OHV在出現SOHC?

還有同樣以4 cylinder 16 valves engine
OHV的效率較差這我可以理解
那為啥SOHC比DOHC效率差勒?

外燃機 VS 內燃機

有人知道說為啥外燃機的熱燃燒效率會比內燃機還要好嗎?
若是如此的話
外燃機為啥幾乎會消失勒
呼呼

重車引擎

http://hk.geocities.com/henry_yu_84/main.html
進入點桌布下載
然後找sinica


這是什麼裝置阿
是引擎來驅動
還是有渦輪廢氣來驅動
還有好像重車都是OHV 4V的形式勒
我想應該是轉速不高
然後每個汽缸頭可以獨立拆的好處吧
(汽缸上方凸起來就是一個汽缸頭總成)

為啥大陸車廠不買下jaguar與land rover

http://www.autonet.com.tw/cgi-bin/v1/file_view.cgi?qry=a712024412072007

若大陸車廠買下來
無疑對大陸車商是一顆大補丸
尤其是LAND ROVER的越野技術
還有JAGUAR在經營的高級車市場
我覺得大陸車商買下來應該會利多弊
然後也許會用完就像BMW甩了
呼呼
若嚴董買下來的話
應該也不賴
不過LAND ROVER 的車子變成國產貨
這.........還有銷路嗎?

台61布袋路段

台61西濱快速道路在布袋市區附近有段不通
有人知道原因嗎?
過了N年了ㄟ
為啥只有不到500M的路不做勒
還要繞一大段
真是浪費用路人的時間與增加危險

圖中零件的洞





此圖乃是BMW M3 V8的引擎解剖圖
那下圖中的零件
為啥有很多洞阿?
是為了節省重量嗎?
還是........

機油這樣流的嗎?



我問人
他畫這張圖給我
可是我看曲軸都沒有管路的洞阿?
還是管路很細很細
若很細的話不會塞住嗎?

還有一般機械所說的幾條幾條
所謂的條是啥意思阿?
謝謝囉

窮人閃到一邊去

http://www.auto-online.com.tw/news.php?CMD=open&UID=12665

FERRAIRM與MASERATI將在101自辦車展跟車展互別苗頭
但是重點是
這是需要邀請函的喔
那這樣子不就是主題一樣
窮人請閃到一邊去


展覽名稱:「義式血統‧超限之作」
展覽期間:2007年12月29日~2008年1月6日
展覽時間:11:00~20:30
(注意事項:本展覽須憑邀請函方可進入,15歲以下謝絕入場)

白痴政府

聽我在獅子上班的學長說
308下半年才會有
我問說:為啥?
因為要跑認證.........
我說:不是測一下油耗就好了嗎?
學長:不?現在所有安規要全跑一遍

白痴政府阿
然到妳的安規會比歐盟還嚴格嗎?
還有你測的會比歐洲還要準確嗎?

這樣一來一往半年過車
車子的新鮮度也就沒
白痴無效率政府

還有聽說大客車若整輛進口會太重
所以先進口底盤
然後台灣在作車體
這不是更白痴嗎
然到車廠(sinica volvo man daf renault benz....)
所設計車來的規格會比台灣的還要差嗎?
真是白痴政府

還有我若自己代台灣沒有的車進來
那我也要等半年才可以上路阿

大家還會買汽車雜誌


以前我都去誠品翻翻就好
現在有了U-CAR AUTONET AUTO-ONLINE CARNEWS..........網站
大家還會去買雜誌嗎
我都是去翻翻而已
我想知道的是
以前會買雜誌的人
網路這麼多訊息了
現在還會去買嗎?
還有我不是啥調查公司
我只是好奇一問而已

可變正時

一般的可變正時系統是這樣子嗎

正常:0-90度開始進氣到完全關閉

運轉:假設-5度開始提前開啟
而85度時完全關閉
整個進氣的行程角度一樣是90度
這樣之的設計就很簡單了

還是另一種情形
-5度提前開啟
而一樣到90度才完全關閉
這種情形的話設計上較複雜了

可變正時那到底是哪一種

LEXUS LS 350


若LS有搭GS350那具V6 3.5的
我看在台灣這種地區
價錢約在320-300左右的話
可能會賣的嚇嚇叫喔
可連連E-CLASS都不是他的對手

貨車胎尺寸


185R14C

這個代表啥意思阿?
跟一般的輪胎有啥不同嗎?
185/??/14

還有胎寬都是165 175 185 195 205 ................
一次相差10mm嗎?

有人看過VW的拖車頭嗎

http://www.autonet.com.tw/cgi-bin/v1/file_view.cgi?qry=a802019602132008
這個拖車頭看起來不錯的感覺
但是台灣有嗎?
還是因為產地是巴西與南非
所以沒有

引擎衰退

不管是汽油或是柴油引擎
當轉速高到某一程度之後
扭力會馬上衰退
尤其是柴油
是否因為轉速太快而進氣時間減少
所以進氣量沒有到達一定的程度及進行壓縮
所以就扭力降低

peugeot 407 sw

407 sw 算是estate?
還是SUV?
還是minivan?(應該不是)
還是?

i-max

ford i-max算是MAZDA5改各外觀
再增減一些配備
其他啥都幾乎一樣
MAZDA5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
那i-max是否只限台灣發行阿?

不錯的站

http://www.volkswagen.co.uk/#/new/passat-estate/which-model/engines/power/

這是VW在英國的站
先選各車款
在選引擎
然後就可以看到所有搭載資料
有趣的是會依照引擎表現而出現圓柱高低起伏
這個站真是不錯
反觀台灣的網頁
真是爛爆了
其實不為啥中文化就好了勒

vw 1.4 tsi

http://www.km77.com/00/volkswagen/tecnica/tsi/g01.asp
http://www.km77.com/00/volkswagen/tecnica/tsi/gra/65.asp

由第二張圖看起來應該是缸內直噴
但是活塞形狀卻沒有一般直噴設計的碗狀結構
(集中油料於火星塞附近較易點燃:稀薄燃燒)
那這具還是直噴嗎?
還是..........

機增進氣路徑

http://www.km77.com/00/corvette/zr1/g03.asp


機增是從圓形進氣口進入機械增壓
然後重上方的三角形的出氣口排出增壓後氣體嗎?
還是路徑相反



BENZ 1.8機增圖
從進氣口到機增到intercooler到進氣岐管路徑為何?
看了很久好像都不太對勒

柴油引擎轉速

為啥柴油引擎轉速較低勒
1.柴油C鏈較長:燃燒數度較慢
2.活塞為鑄鐵:轉動慣量較大所以數度較慢
3.?
不過以前汽油引擎活塞也是鑄鐵的
轉速也沒有較低阿?
除了我想到的兩個原因之外
還有其他原因嗎?

BENZ CLS350CGI 超強曲軸

http://www.km77.com/marcas/mercedes/2007/cls/350cgi/g02.asp

CLS350CGI是壓電式直噴引擎
292HP
過一陣子所有的350應該會換成這具
有這具3.5V6是90度夾角
最特別的是曲軸連接連桿的部分
之間相差應該是30度
所以為90+30=120最佳角度
(6缸最佳角度720/6=120度)
目前好想只有vw vr6 off set也只不過15度或是10.6度
但是這具有30度
算是曲軸的強度很夠很夠
這具引擎的寧靜度與平衡會相當好

可變正時與揚程

2008/04/13 21:25:56

發文IP 91.86.*.*

NISSAN VVE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HdvudnM0gM TOYOTA VVT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A6S1NUjg_A HONDA VTE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SH3hv458Rw&feature=related MITUBISHI MIVE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gDdbrMh6bo&feature=related BMW Valvetroni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EELtXVTymU&feature=related AUDI valvelif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NTP4quytTI&feature=related 目前大概有這些技術 1.VEEL是可變揚程 而是我覺得最佳的 因為這項技術是可以微調的 也就是無段 2.VVTi 這是可變正時系統 也是一個不會很複雜的設計 也是無段式的 3.VTEC 包含正時與揚程 不過這個技術只有兩段 也就是高轉與低轉時 還有一種是3RD VTEC 就是跟成三段低中高轉三種 不過不是無段 4.MIVEC 包含正時與揚程 跟VTEC太像拉 且mechanism也幾乎差不了多少 這會不會HONDA學的阿? 5.Valvetronic 這個技術是可變正時 分成可變好幾段(4段的樣子) 而不是無段式的(這可以做成無段) 5.valvelift 可變揚程 這分成兩段 也就是分成高低轉兩段 這幾項技術我是覺得VVEL最佳 無段可變揚程 不過也是最複雜的

2011/05/30 08:56:32

發文IP 91.81.*.*

NISSAN VVEL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nHdvudnM0gM[/youtube] TOYOTA VVTi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9A6S1NUjg_A[/youtube] HONDA VTEC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dSH3hv458Rw&feature=related[/youtube] MITUBISHI MIVEC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mgDdbrMh6bo&feature=related[/youtube] BMW Valvetronic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rEELtXVTymU&feature=related[/youtube] AUDI valvelift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7NTP4quytTI&feature=related[/youtube] 目前大概有這些技術 1.VEEL是可變揚程 而是我覺得最佳的 因為這項技術是可以微調的 也就是無段 2.VVTi 這是可變正時系統 也是一個不會很複雜的設計 也是無段式的 3.VTEC 包含正時與揚程 不過這個技術只有兩段 也就是高轉與低轉時 還有一種是3RD VTEC 就是跟成三段低中高轉三種 不過不是無段 4.MIVEC 包含正時與揚程 跟VTEC太像拉 且mechanism也幾乎差不了多少 這會不會HONDA學的阿? 5.Valvetronic 這個技術是可變正時 分成可變好幾段(4段的樣子) 而不是無段式的(這可以做成無段) 5.valvelift 可變揚程 這分成兩段 也就是分成高低轉兩段 這幾項技術我是覺得VVEL最佳 無段可變揚程 不過也是最複雜的
NISSAN VVEL




TOYOTA VVTi




HONDA VTEC




MITUBISHI MIVEC




BMW Valvetronic




AUDI valvelift





目前大概有這些技術
1.VEEL是可變揚程
而是我覺得最佳的
因為這項技術是可以微調的
也就是無段
2.VVTi
這是可變正時系統
也是一個不會很複雜的設計
也是無段式的
3.VTEC
包含正時與揚程
不過這個技術只有兩段
也就是高轉與低轉時
還有一種是3RD VTEC
就是跟成三段低中高轉三種
不過不是無段
4.MIVEC
包含正時與揚程
跟VTEC太像拉
且mechanism也幾乎差不了多少
這會不會HONDA學的阿?
5.Valvetronic
這個技術是可變正時
分成可變好幾段(4段的樣子)
而不是無段式的(這可以做成無段)
5.valvelift
可變揚程
這分成兩段
也就是分成高低轉兩段


這幾項技術我是覺得VVEL最佳
無段可變揚程
不過也是最複雜的

LS600h E-CVT

http://www.lexus.com/models/LSh/features/performance.html

1.然後點ECVT view demo
然後可以看出在VIDEO中變速箱附近有各紅色圓形筒的裝置
這是否就是馬達勒?

2.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ECVT)
A transmission used on Lexus Hybrid vehicles. While traditional transmissions use fixed gears, ECVT can produce an infinite number of gear ratios to help provide optimal performance for all driving conditions. This helps improve both acceleration and fuel economy.

這是ETVC的介紹
他是如何做到無段的勒
我看很久還是找不出來?

圖中的增壓

http://www.km77.com/00/bmw/6/g04.asp
這都是BMW的引擎解剖圖
1.第一張圖是哪具引擎的
這張是增壓再增壓的渦輪
不過不是3.0雙增那具
雙增那具在這
http://www.km77.com/marcas/bmw/2006/motores/30biturbo/g01.asp
這具增壓是每三缸推一具渦輪
2.而第七張是535D那具
這具是增壓再增壓的雙渦輪形式
所535D才會馬力這麼大
不過增壓直很高就是了

3.volvo s80T6
http://www.km77.com/00/volvo/v70/g03.asp
不是廣告說啥雙窩流嗎?
注意看第二張
說穿了就是有用3缸去推有實用六缸去推渦輪這樣而以拉
這就是雙窩流.....

accord 3.5

http://www.auto-online.com.tw/news/48-13208
我截路其中一段話大約在中間

換至高速公路上,刻意維持110公里的時速,沒一會ECO燈即已經亮起,依照燈號顯示,VCM II作動的時間比沒作動的時間長,這代表著確實有達到預期的省油效果。

我的想法是這代表著若沒有VCM系統的話
那不就會浪費很多的油料
假設說沒有這套技術的話
就是一直六缸運轉
所以會浪費不少油料
所以由他的試駕而言
根本是不需要搭載3.5V6
應該可以用更小排氣量的引擎就可以符合大眾所需
那其他的車子幾乎也是不需要高排氣量車子在大部分時間在浪費油料

VCM運作原理
低負荷 關掉汽缸(降低排氣量)
高負荷 汽缸全運轉

還有小排氣量+TURBO是比較省油的
運作原理:低負荷 小排氣量(無渦輪)
高負荷 大排氣量(渦輪來增加單位體積的空氣+增加噴油=加大排氣量)

x5 3.0D

BMW這具3.0柴油是單渦輪還是雙渦輪阿?

戴安全帽開車

若戴安全帽開車
你們覺得條子會不會攔下來?
為啥?
我很想試試

機增車子變少拉

以前還有一些機械增壓的車子
現在越來越少拉
只剩下BENZ 1.8 L4 還有JAGUAR 4.2 V8 好像還有corvette 6.2 V8
以前的AMG還有不少機增3.2 V6 5.5 V8
coopes s 1.6 L4
這是渦輪技術進步
還是機械增壓的效率太差拉

x6 4.3 v8 biturbo

http://image.eurotuner.com/f/editorials/bmw-x6-first-drive/9725235+cr1+re0+ar1/44-v8-cutaway-showing-twin-turbos-between-cylinder-heads.jpg
http://rs58gc2.rapidshare.com/files/77873225/Untitled-2.jpg
http://img341.imageshack.us/img341/2693/v8ttsidehs5.jpg

大家看的出來有啥不一樣嗎?
這真的是一個新的嘗試
就是說一般的V型夾角內是進氣端
而V型的外面是排氣端
而這具引擎卻是相反
所以是一種很心的嘗試
這樣引擎溫度可能會很高喔
我想一定是要做雙渦輪而做的新嘗試吧

讓大家見識見識

D VVT-i



由這張圖來看(2GR-FE V6 3456CC)
若是進汽門提前開啟的話(37)那就是在(31)關閉
延後開啟的話(-3)那就是在(71)關閉
也就是不管D VVT-I 系統如何調整角度(37~-3)一個進汽行程一共是走248度
同理排汽門不管調整角度(60~25)一個排氣行程一共是走244度

我這樣解釋對嗎?

另外:
那還有所有的可變正時是否若提前開啟就提前關閉
(也就是一個進汽或排氣行程的總角度是不變的)
是否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