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夠魚

2016/01/08

註冊日期

15

累計好評

1,142

發文總數

1009

回應 9254(坤宇)所寫

 

外廠維修保養就算是用正廠零件也比原廠便宜多了,而且有些修高級車的外廠在技術跟相關資源都跟原廠一樣,因為他們有個不可說的秘密

 

都講了是不可說的秘密,但還是很想問😂

回應 sbook1231(子)所寫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回應 sbook1231(子)所寫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回應 airstage(氣噗噗)所寫

 

日本的製造品質神話正在破滅,之前神戶鋼鐵的事件後續還沒有結束,三菱的包就被挖出來了。也是原料數據造假,總感覺未爆彈還有哩,才不只是這些而已。

----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realtime/20171124/1247161/

日本有色金屬巨頭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昨日發佈公告,承認其子公司三菱電線工業和三菱伸銅存在篡改產品數據的造假行為,受影響企業達到258家,其中包括台灣、中國及美國的企業。
 
公告指出,三菱電線箕島製作所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間生產的橡膠密封圈被發現篡改數據,數量達到約2.7億個,涉及229家客戶。其中,航空航天類客戶為70家。該產品廣泛用於汽車、艦船、飛機引擎等設備。不合格產品涉及日本自衛隊的艦船和飛機引擎。

 

重點在於 

造假  歐美狀測 日本車 還是名列前茅

造假鋼鐵 還是屌打 很多車

 

 

 

 

 

當然不會在第一批車輛造假啊,不然怎麼測的過呢。

 

IIHS 都是買市售車 去撞的

 

如果要攻擊 真的要做些功課

 

對啊買市售車去撞,等你車賣了一年後才開始買來撞擊測試,真專業的IIHS。

想要偷斤減兩好難喔~~

 

"IIHS 的另一項特點就是詳細程度,對同一車型的每一個年份都會進行測試,而且做成單獨報告呈現,不管是新年式、大小改款等,讓消費者可以根據年份查詢車輛的安全程度,對於要購買二手車的車主而言相當方便"

對啊,好難喔😂

開高速公路不知道有最低速限...恩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HC、CO高、CO2低,代表燃燒不完全(因為進氣不足缺氧),空氣濾清器可能髒了(這個最省錢先換這個),試試看。

 

很合理的推測

先看進氣,再看噴油。空氣濾網換掉,還有問題就是感應器查查

早年家裡有一輛四門march,引擎腳跟消耗品一樣,每年都要斷一根。每次都要花一筆錢處理,後來真的是等斷兩根再換,省工資。

看到普龍共被罰就是過癮

一整個好弱,但沒關係,重點是SG

哈哈哈哈,我以後住透天也要這樣弄!!

回應 flycall(flycode)所寫

 

照理除霧是靠把玻璃加熱,  玻璃的溫度較高,濕氣才不會冷凝在玻璃上,
像浴室的除霧鏡/前檔吹熱風,愈熱愈有效,
但玻璃由 冷->熱 期間,可能中間有段期間玻璃更霧!

前檔吹熱風的除霧,在下雪的地方相當於 玻璃除霧+暖氣 比較好用,

而台灣大多濕熱天氣才要除霧, 天氣已經有夠熱了,又吹暖氣...
前檔吹熱風除霧,才吹一下就快被熱死了! 不太好用... (除非寒流,或把車窗打開)
所以,台灣既然熱,除霧大多 關窗+開A/C(除濕+冷氣), 內玻璃就不會起霧了!(不用開除霧)

開A/C(壓縮機)同樣可調整溫度,設成冷氣或暖氣,
但開A/C降低溫度=開冷氣時,就不能再手動調風向除霧吹前檔(除非有自動空調)
否則,玻璃的溫度較,濕氣不會冷凝在玻璃上,
   玻璃的溫度較,濕氣當然就冷凝在玻璃上,

若天熱開冷氣,又雞婆手動風向調到除霧冷氣吹前檔把玻璃吹到冰,會冷凝車外濕氣造成外玻璃起霧..

為避免說破嘴還一堆人不懂怎麼除霧,或愈教愈聽沒有,
在台灣也可簡單點,不要教怎麼調除霧風向即可!
只要關窗+按下A/C即可,天熱吹冷氣,寒流記得溫度調高,風向都不要調到除霧(很重要!)
天熱,關窗+開A/C+溫度調=開冷氣壓縮機, 風向不要調除霧.
寒流,關窗+開A/C+溫度調=開壓縮機混合熱氣, 風向不要調除霧.
可不要寒流時想除霧,按A/C卻沒把溫度調高還繼續吹冷氣,把自己凍死!
有恆溫空調的,A/C按下去,設好溫度即可,都不用再動什麼了!

否則,依台灣 關窗+開冷氣 習慣, 開冷氣+風向調到除霧吹前檔,反而可能外玻璃起霧!

但懂除霧原理的人, 在寒流可 開暖氣+除霧吹前檔+不開A/C+可開窗 多少省點油...

而後檔/前檔除霧線都是靠加熱線把玻璃加熱,並不是靠空調吹熱風,就不會那麼複雜..
除非前檔除霧線會礙眼或太貴,我倒覺得前檔除霧/除霜線還蠻適合台灣!
若前檔除霧線太貴,台灣沒下雪就只用到除霧功能,則沒必要!

 

玻璃加熱除霧這樣的說法基本上是正確的,因為玻璃變熱,就不容易出現冷凝效應。但開啟ac主要的作用應該還是降低車內濕度,溼度降低自然就不會起霧。

我有時候風向還是會開車窗除霧,但就像你說的,天熱時冷氣不能一直對著玻璃吹,不然就變成外面起霧。只要打開ac,風量開到最大,轉向玻璃吹個幾秒讓霧氣散掉,就可以切回正常的出風方向。

前往討論:前窗除霧缐

回應 rugby3(rugby3)所寫

 

在常下雪區域..前檔除霧加熱線.一般只作在前檔下緣.也就是雨刷膠條靜止區塊.防止膠條被黏住玻璃(冷+水氣).要使用雨刷時.無法使用..小弟開過的車.也只碰過一台美系休旅車.出場有此配備

 

樓主人在加拿大,應該有機會遇到前檔結冰,加熱除霧線就感覺能派上用場

前往討論:前窗除霧缐

手排接單引進就是聰明,看看3008手排進來的下場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回應 actychou(紫曦)所寫

 

回應 kuotse(電腦我不會)所寫

 

那車還是鎖定小型車嗎 ? 中意哪台.

 

等周末與岳父、小姨子討論再決定...

 

紫曦大

且聽在下說分明

SWIFT的 1.0渦輪和BALENO的1.0渦輪增壓引擎是同顆引擎但是它的震動比BALENO的要小

純日製車究竟不同

渦輪引擎為趨勢-雖然20年後是電動車的天下

舊引擎/舊變速箱VS新渦輪引擎/6速手自排變速箱就差多少錢了

小改款VS全新大改款CP值差很多

鈴木是做四傳和小車的車廠

妥善率高折舊率低

四輪碟煞和較佳的底盤也比較安全

定速換檔撥片按鈕啟動LED燈六氣囊ESP一樣不少

哈哈有決定SWIFT再告知在下

當然,一切尊重您岳父大人的決定

 

乍看之下我以為在認岳父大人了...仔細看兩次才發現是自己眼殘

前往討論:小型掀背車的選擇

渦輪增壓車本來就用98比較好對吧?

回應 sunlight(Sunlight)所寫

 

回應 eric.huang.1968(Super)所寫

 

回應 gogofish(夠夠魚)所寫

 

渦輪增壓車本來就用98比較好對吧?

 

要看車種,也些車商的ECU工程師比較厲害,加RON98最大馬力250HP,加RON92最大馬力227HP(Mazda CX9).也些車商的ECU工程師比較"不"厲害,加RON100最大馬力300PS,加有些國家的RON98就會"搭搭搭",且最大馬力240P,而且扭力高原變窄!所以,看ECU工程師的功力啦!

 

其實 輪下馬力 的測試在高扭力及高轉時誤差粉大的!

 

因為大多數人不知道馬力測試方法,才會誤以為原廠給的馬力就是輪子跑出來的。實際上原廠動力數據,都是把引擎拆下來單獨測試,而非整台車上機器

對於交通違規,我向來都只有一個看法,不違規不就不用擔心了?況且這樣的取締方法也不算過分,乖乖排隊就好了啊

所以相較之下,U5跟U6在台灣賣得算很好了,以市場規模倍數去計算,U5跟U6才不會這麼一點量

當初應該有不少人幸災樂禍等著好戲吧~如果月產能達到2萬輛,一年就有24萬的規模,不用2年就能超越Leaf成為全球銷售量最高的電動車。

回應 xian6893(傷懙加)所寫

 

想問問版上開Ranger的前輩 
這台車在市區開起來會很笨重嗎?
我從以前到現在就很喜歡這種皮卡風格的車
不過感覺在雙北市開壓力很大
路邊停車好像也是一大問題?

 

雙北人口稠密設施狹窄,如果想把Ranger當成是日常用車,你會把自己累死。臨時想靠邊停車買杯珍珠奶茶都找不到可以容納麼位子...

回應 taipei410(達谷)所寫

 

距離<預計109年7月1日上路>兩年半, 是否現在買7年半以上的中古車不宜?

 

得要先看施行細節才知道結果會怎樣,因為現在打算10年以上加強檢驗,但標準沒有改變,只是強化檢驗和抽查。那我覺得影響不會太大,現在的空汙規定算寬鬆了,有定期保養的車別說10年,20年車都能符合。這樣的話,就不會有什麼明顯影響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回應 taipei410(達谷)所寫

 

今天見報導 :

主管機關可以視空氣品質需求,加嚴使用10年以上交通工具排放標準,預計109年7月1日上路,屆時可對10年以上汽車,要求達到最新排放標準….

https://m.ctee.com.tw/focus/cjzc/169901

中古車市變化如何 ?

 

先進國家都這樣啊

 

我印象中日本 超過5年 好像稅金會變動....

 

 

我也聽說過日本5年以上的車稅金就會加重,因此很多人都是開5年換車。這樣讓新車市場得以熱絡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先進國家都這樣啊?美國有這樣嗎?美國還有老車翻新。

 

你知道美國人工有多貴嗎?

你知道美國 沒車不能生活嗎 平均里程數 跟台灣人 一年平均1萬3能比??

整天別國怎樣....不努力賺錢 不提升自己

不覺得好笑???

台灣已經算相對好養車

台灣養車還不用有停車證明

中國某些省大牌有多貴你知道嗎

 

 

 

你講話很不客氣喔~

 

習慣就好,網路不露臉,講起話來都沒在客氣的

回應 actychou(紫曦)所寫

 

回應 monkey1992007(破許馬肯好好開)所寫

 

小弟不才,從國中就加入UCAR這個大平台,看著大家開箱各式車輛,

現在終於換小弟我讀完研究所當完兵,進入社會開始上班了。

因有購車需要及需求,但實在拿不定主意,想要聽聽看各位的意見

 

先說說我的個人狀況:

【薪資】月收60K,扣除勞健保每個月大約53~55K。年終依照同事們表示歷年來從來沒低於6個月。

【每個月可動用資金】每個月扣除固定支出及生活費,大約25K。

【手頭上資金】現有100萬儲蓄,但都投入股票中,每個月報酬率平均可多1~2萬。一台重機殘值約40萬。

【現況】小弟家住新莊,在信義區上班,如果從坐大眾交通工具到信義區需要花上一小時到一小時半。目前已有一台大型重型機車作為通勤使用,為了避開上下班車潮因此早上6:30就出門,7:00到信義區運動健身,9:00上班。

【車輛狀況】家中目前有一台2500cc 14年的老7人座KIA CARNIVAL,稅金保險保養油錢都是我要負擔而非家人。油耗很悲慘的綜合下來只有6KM/L。目前信義區停車費月租的部分,重機是1500,汽車則是2400元左右。曾經試過開車通勤,但這台車的油耗我實在是覺得太貴了,一個月下來要加3次油。因此大部分都是騎重機通勤。

有鑑於最近寒流來襲,騎重機上下班真的有被冷到,另下雨天真的不方便。且既然都6:30就出門,開車騎重機其實在通勤時間上不會有太多的差距。

【目前想法】

最近有在想是否要買汽車,預算100萬內的小車,油耗希望能夠有10KM/L以上。如果重機不賣掉,可能會以貸款方式購買,反之則不用。

又現正逢年底,各車廠促銷折扣大,很是有誘因。

 

另外,

上個月老車變速箱才壞掉,修了5萬塊,尚有5萬公里及兩年保固。上禮拜才換四輪輪胎、綜合皮帶、煞車皮煞車油。

倘若這個月沒買車,可能就要到明年底才會再考慮。

小弟的夢想車款是BENZ GLC,如果今年買車,勢必要延後計畫。

 

想請問各位,我是否該在今年年底前買車呢?還是先好好工作一年後,再做打算呢?

謝謝各位的建議😀😀😀

 

 

您終究是要買歐洲車的,何不一開始就買呢?

 

那乾脆考慮SKODA CITIGO好了,49.9,四顆氣囊,基本安全配備都有。小車,油耗也不錯。讓你多省50萬,離夢想近一點點

回應 actychou(紫曦)所寫

 

回應 ucartvteam(U-CAR影音小組)所寫

 

年底臺北車展有哪些必看的70萬以下中小型新車?😱

U-CAR將於12月15日下午15:00將進行第3集的U-Live直播😍

U-CAR大家長Bob與編輯陸奕夫(小天)線上直播

替大家詳解「70萬以下中小型新車」

並跟大家聊聊究竟甚麼是「Formula E電動方程式賽車」!😀😀

 

請問有文字摘要嗎?

 

文字摘要+1

回應 actychou(紫曦)所寫

 

回應 b89350055(釋)所寫

 

建議紫晞大可以去
看一下納智捷u5或s3
這兩款車小弟去保養時有看
空間真的算不錯
縱向空間比我那太老camry好
只有後門進出稍微不便
動力沒那麽好其餘的還算不錯

 

U5外型是蠻好看的,不過6氣囊也要70萬了……

S3非5門掀背款,6氣囊也要66萬……

更不用提油耗、稅金與妥善率了……

 

 

畢竟U5接近中型車,S5已經是中型車了,價格自然比小車要高...

如果沒有較大空間的需求,小車也夠了

前往討論:小型掀背車的選擇

還好人車平安無事!!趕快去換掉輪胎吧。大品牌高價位輪胎當然有它的價值,便宜的輪胎也沒有那麼不堪,不管便宜還是貴,重點都是時間到了、磨耗差不多了,就要換掉

回應 yen1985(Yen Chen)所寫

 

如題 因為我想把
前225/40/18 換成225/45/18
後255/35/18 換成235/40/18
換算後這樣應該插不太多 只是想知道時速偵測在後輪嗎
實在很顛 我不太喜歡

 

這樣換,後輪胎尺寸有點差距喔。我印象中計算車速也會抓傳動軸的轉動,所以我猜在後輪

回應 flycall(flycode)所寫

 

回應 gentlemen888(新好男人)所寫

法國車最後出現在美國是1991年的事情,405失敗後就消失了。今年又有消息,PSA集團要重新進入美國,不知道這次會不會再度被打趴。法國車不在美國的狀況,比較像是市場導向,至於到底跟駐軍有沒有關聯,明年看看PSA會不會重返美國就知道了。

 

若沒有美國駐軍,就會不知不覺在美國本土被打趴!
若有美國駐軍,就會不知不覺在美國本土賣得不錯!

像德國VW柴油造假事件被美國罰款...看起來德國有點賤....
但這是美國在不違反WTO貿易協定下,搞出全球獨一無二的超高NOx的環保標準,
美國刻意以環保法規製造貿易障礙,避免歐洲主導的柴油車在美國賣!
否則,歐洲本土大約5成以上都柴油車,若美國本土也增加到5成....
就算柴油車在美國本土生產,但關鍵組件還是要靠歐洲,會讓德國(Bosch)賺多少?

VW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且德國還有美國駐軍咧!
當然,歐盟三不五時也會對美國微軟/Apple/Google罰款...
連微軟讓消費者免費使用IE,造福鄉民,都被歐盟罰得亂七八糟...
今年歐盟是Apple和Google被罰款...
反正歐盟禮尚往來對美國公司罰款,也同樣沒違反WTO貿易協定... 😁

 

柴油車在歐洲也一直下滑喔,沒有那麼神啦

回應 sadgod(龜龜)所寫

 

歐系車廠妥善率跟品值也是亂七八糟

美國人口味特殊偏愛大車 歐系車廠卻只賣小車

堅持自己的想法,當然賣不好,法國車就是這樣退出

相對除了福特,其他在歐洲賣仍堅持賣大車當也賣不好

這是時事有證據 駐軍的說法跟本沒依據

只不過是自曝自己是對岸的網軍

 

應該沒人會當人吧...駐軍多少人,能發揮多大影響力? 就為了幾百幾千幾萬人駐軍,要把數十億的生意往人家上送,我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回應 ccl5423(CCL)所寫

 

回應 sadgod(龜龜)所寫

 

日產其實是法國車

 

嗯........!Volvo其實是大陸車?

 

Land Rover跟Jaguar也是大陸車

回應 actychou(紫曦)所寫

 

回應 gentlemen888(新好男人)所寫

 

回應 hhdig(111)所寫

 

回應 actychou(紫曦)所寫

 

中召了......

 

 

召回的原因看起來是高田氣囊的問題

這問題到現在還沒召回更換完成 !!!!

 

全球高田氣囊要全部召回,得要好幾年的時間

排在後面召回的如果發生危險怎麼辦?

 

回應 flycall(flycode)所寫

 

靠一張嘴,我也會講! 一年講一次,做不到就再講一次...

2019年禁售燃油汽車,

2020年禁售燃油汽車,

2021年禁售燃油汽車,

2022年禁售燃油汽車,

2023年禁售燃油汽車,

2024年禁售燃油汽車,

2025年禁售燃油汽車,

2026年禁售燃油汽車,

2027年禁售燃油汽車,

2028年禁售燃油汽車,

2029年禁售燃油汽車,

2030年禁售燃油汽車,

2039年禁售燃油汽車,

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

2041年禁售燃油汽車,

2999年禁售燃油汽車,

3000年禁售燃油汽車,

9999年禁售燃油汽車,

10000年禁售燃油汽車,
10001年禁售燃油汽車,

19999年禁售燃油汽車,

20000年禁售燃油汽車,

 

好了!  在西元2萬年以前的禁售燃油汽車都被我講完了!
看誰要抄我講的禁售燃油汽車? 😁

 

神預言,100%精準命中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中國一年的汽車銷售量超過2千萬輛,台灣一年頂多40萬輛上下,中國賣一年,台灣賣50年,技術進步來說台灣汽車產業發展50年,還不如中國發展10年,中國很明確的表態要放棄燃油引擎車輛的發展,未來電動車將是中國市場的主流,台灣是否能打入電動車產業鏈,技術是否能強過中國是關鍵,燃油引擎車輛輸了50年,電動車再輸了,台灣在汽車產業就真正的輸了一敗塗地,萬劫不復。

 

中國汽車工業在技術方面領先其他市場多遠?其實沒有多遠,因為多數先進科技早就掌握在別人手裡。不管中國開發燃油車再多幾年,也不會比其他人口少、銷售量少的傳統汽車工業國強。

電動車也是,中國現在最有利的,叫做原料。全世界絕大多數稀土元素掌握在他們手裡,想要大量生產馬達要看他們臉色。至於技術...電池或許是個突破口,固態電池可能有機會讓中國搶佔領先。但若以現階段的技術面來看,中國並不吃香。

中國汽車工業在技術方面領先其他市場多遠?其實沒有多遠,因為多數先進科技早就掌握在別人手裡。不管中國開發燃油車再多幾年,也不會比其他人口少、銷售量少的傳統汽車工業國強。

電動車也是,中國現在最有利的,叫做原料。全世界絕大多數稀土元素掌握在他們手裡,想要大量生產馬達要看他們臉色。至於技術...電池或許是個突破口,固態電池可能有機會讓中國搶佔領先。但若以現階段的技術面來看,中國並不吃香。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會掛這種車牌都是準備大量進口的準備程序之一,而這些車可能將由中國生產及經過第三地進口,這種模式一建立,過幾年台灣的進口車將會都是made in china
,台灣只剩下唯一國產車的是那智傑。不要說不可能現在就已經在走程序了,你不知道,不代表別人不知道。

 

你該不會不知道台灣禁止中國整車進口吧??

你說的現在根本不可能發生

前往討論:發現沒看過的別克

環台一圈大概1000公里,8小時就完成...是有點厲害

回應 yur(自由的我)所寫

 

又不是禁開

 

這也不是不可能的啊😆

照內文講的,主要只是統一標準而已,不會因為有的地方比較簡單,導致大家都想去那邊考。

回應 f9w726(cervantes)所寫

 

行政院長被換掉的機率遠高於這項法案實施的機率!

 

你知道的太多了😏

回應 paohrj(彗星撞地球)所寫

 

你大概又是看得不夠清楚,就像網友誤會VOLVO在2019年就不賣燃油車一樣,賴神是說2040年不再生產販售燃油車,並非說全面禁止燃油車上路,要看到滿街跑的都是電動車,依車輛壽命來算大約還要再等10年,也就是2050年,如果政策真的有實施,後面接班的政黨也認同的話,也不是不可能。不過經過這30幾年,電動車可能是最不環保的車,因為TAYOTA車子喝水就能跑、庫師拉吃太陽能、HANDO的車是吃垃圾,最厲害的強國車是吸二氧化碳當燃料排氣管還會排出純氧!

 

我比較希望經過30幾年後,車上動力來源可以改成用Mr. Fusion,只需要家庭垃圾就可以發電

只要選購Flux Capacitor,當時速達到88英哩....什麼環保都不是問題啦😂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現在的新車不都是有剎車優先裝置嗎? 【煞車優先系統(Brake override system, BOS)是一種預防汽車發生暴衝的電子煞車裝置。當汽車發生不正常加速,且煞車踏板被踩下時,或是油門和煞車踏板同時被踩下,甚至是動力系統發生故障,電腦系統會啟動煞車優先系統,快速降低動力油門反應,縮短剎車距離,提高煞車效率。煞車優先系統可感應裝設於油門和煞車踏板上的感應器,電腦透過感應器上傳來的訊息作出決定,反應到相關裝置,調節氣門位置,或減少輸送到引擎的汽油量,依不同汽車製造商的設計有所不同。】 所以T牌車沒有這套系統嗎?還是把油門當剎車?就由各位用腦袋來判斷了。

 

10次爆衝有9.99999次都是自己亂踩

至於BOS你相信T牌的車上有裝嗎😂

 

Ferrari Portofino~~過幾天我要來去看車了,打算現場下單,接下來只要樂透中獎就好

「台灣政府保護你,1年1次,保護你40次;韓國政府只保護你1次,1次保護40年!」箇中差異,道盡台灣業者的處境。

師爺你給翻譯翻譯...保護了40年,還這麼不滿,那不要保護好了啊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回應 gogofish(夠夠魚)所寫

 

Ferrari Portofino~~過幾天我要來去看車了,打算現場下單,接下來只要樂透中獎就好

 

哇靠!買法拉利!

想不到你是好野人啊!

期待你快點開箱!

 

開玩笑~不過是Ferrari而以

不過開箱還要再等等,這一期的大樂透槓龜了...😭

Luxgen U5 632 這個月U6反超,U5反而往下掉了,該不會蜜月期結束了吧,哈哈哈

失壓續跑強化過的胎壁很有可能會撐下來不"破",但還是會"損",一旦胎壁受傷,所有的師傅都會建議你換掉的。而且胎壁沒得補,只有換掉,所以論結果...大概差不多吧

回應 elwoodflf5(來肯德基)所寫

 

昨天去展間上問到的,想說分享給大家
兩款車都是免牌照稅/年、燃料稅/年、免領牌費
而且另外加贈強制險一年

分期優惠方面:
STAVIC:120萬60期0利率
Actyon Sports:100萬50期0利率

應該算是目前最優惠的方案了,有需要的可以去車展看看

另外業代有透露這次新的tivoli百萬內就有AEB+LKA+7氣囊
看來雙龍這次真的要起飛了

 

雙龍會不會起飛還很難說

不過他們想要走的方向似乎沒有偏離市場太遠

現場看Tivoli詢問度不差的樣子,一直都有人關心

只是不知道實際成交多少台

回應 chujy(chujy)所寫

 

回應 lulala5566(56不能亡)所寫

 

回應 kimi_chung(為夢想而活)所寫

 

感謝版大的辛苦拍攝....小弟不用上台北了....哈哈...

 

不不不...版大沒有刻意算活動時間,因為今年Toyota展場很精采啊....不信我找個證據


出處

 

 

 

我的老天鵝!

 

經過  路過  竟然錯過 😝

 

周末還有機會啊!!!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那我們要加碼電他!
唯有不斷教育宣導台灣社會大眾才能喚醒他!
畢竟國慘車最後大多是國人要開的 ,
總不能要國人開一台油耗大,又不安全的國慘車吧!
況且他還掌控其下好幾個品牌的車啊!

 

這是一個愛之深責之切的概念嗎😆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sunlight(Sunlight)所寫

 

媒體養人要花錢,當然會向車商車廠討糖吃的,不然會窮到搞團購弄些短期週轉金先過個年關啊!

 

早年的汽車雜誌因為網路崛起而滅失,現在也是一樣FB崛起後,一般廣告網站越來越難經營,要轉型也不知要轉向何處?最重要的是獲利模式,其實市場上商機還是無限的,只是你看到了嗎?

搞團購不是不可行,但你夠專業嗎?(此處的專業非汽車專業)你的獲利模式是什麼?整合行銷是重點。重點是要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是什麼?或是去創造消費著的需求。

Tesla執行長:伊隆·馬斯克說過

《在商品交易過程中包含了很大部份是屬於「人類協作過程」而生的成本,而凡是人類協進的事情,就必定存在優化空間。
只要把商品交易過程每個部分再細緻分析及實驗,並把每項工作流程再優化重組,就能在其流程中找到利基點。》


這段話適用於各行各業

 

這段話講得挺有道理啊,只要有人,就一定有改善空間

不過媒體跟車廠之間的關係也沒那麼單純,一個給錢一個發聲,還得顧及專業程度不然哪來的讀者。這之間該怎麼衡量,也是門學問,罵太兇沒人給錢,都講好話,沒人來看😂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全公司由上到下,真正懂車輛設計的沒幾個,懂系統整合的更少(否則不會找一個日本人來做系統整合),台灣不是沒人才,這些問題台灣自己就有相關的人才可以處理,問題是這些人自己不懂,也認為別人不懂(官僚體系造成),引擎及變速箱搭配的系統整合就搞死內部的工程師,因為不會也不懂如何修正相關參數,造成引擎馬力與變速箱換檔時機不對,效能無法發揮,相對造成耗油(引擎單測及變速箱單測效能都很棒),二者加起來就變成王八蛋(垃圾),加油了車子卻不會跑(數據是要實測的,不是用算的)。 總之台成清交在車輛系統整合這一部分是門外漢(居然問為何排氣管為滴水?昏倒)。

 

做一輛車真不是件簡單的事情,要嘛靠時間累積,要嘛花大錢研發買專利。如果這兩個都沒有....那就是等著消失在市場上。不過呢,只想著要做個每年能賣出10來萬輛,賺點小錢的車廠,倒也不是沒機會。不要追求最尖端科技,上一代好用的引擎變速箱買一買,成本便宜效能也不至於太差。沒有最先進的ACC,過時的同樣也可以派上用場。總之認真想做,不是只靠政府補助或者關稅門檻賺容易錢,還是有機會的

就說國產車需要一些刺激吧!賣不好自然就會想辦法端出牛肉了。然後進口車跟著也得做出反應,消費者得利,萬歲

原本應該跑超快大家都拍不到,結果故障在路邊只能隨便任人宰割

92還有20%的銷售量,沒理由貿然停掉,寫新聞之前用腦想想應該就會知道有問題

回應 jay_r521(A.J TAXI)所寫

 

漲一次價,銷量少1/3,好膽試試....

 

所以漲價都要包裝在重重配備更新下,要嘛就是大幅度調整,加了A減掉B然後漲價,再不然就是維持原價但是偷東西

回應 actychou(紫曦)所寫

 

98無鉛使用量只有5%應該先停售吧......

 

為了渦輪車愈來愈多,對98的需求也許會跟著增加吧

F150真的是full size pick up的常勝將軍

原來手機有這種好用的軟體喔...要是有導航軟體能整合照相警告,要付費我想我也還是願意

https://udn.com/news/story/11315/2825688

交通部次長祁文中說,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每十萬人的死亡人數雖逐年下降,但相較於OECD國家,僅低於俄羅斯,是鄰國韓國一點五倍,日本三點六倍,仍有努力空間。

--

日本人是有點資格講台灣交通不好😂

說真的,2017不是個交通好年,嚇壞全台灣的蝶戀花,後續還有幾場也很嚴重的死亡車禍。不過去年的死亡人數應該創下新低,3800人左右 (還是比日本高),台灣的交通狀況還是有慢慢改善

算了啦,台灣人對美國車不是很有愛,美國車這些年也沒有非常爭氣。獨攬GM代理權,也不是什麼很有力的武器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gogofish(夠夠魚)所寫

 

算了啦,台灣人對美國車不是很有愛,美國車這些年也沒有非常爭氣。獨攬GM代理權,也不是什麼很有力的武器

 

獨攬GM代理權?早在2008年就結束了,維修保固合約也在2008年+5年後自動終止。你以為代理權是無限期的喔?要拿代理權不用付權利金的喔?

 

哈哈,我只是回應別人的留言而已

獨攬代理權不是我先說的

從有烤漆的地方冒出銹斑...這要怎麼處理啊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gogofish(夠夠魚)所寫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114/1278575/

中國安徽合肥一名李姓女子花了31萬人民幣(約143萬元台幣),買了一輛捷豹(Jaguar)二手車,結果事後竟發現,這輛車曾經發生嚴重交通事故,一氣之下怒告車商詐欺。最後法院判決出爐,車商必須依合約「退一賠三」的承諾賠償,李女一共拿回約573萬元台幣。

😏

讓我們猜猜看,如果發生在台灣,會有什麼事情呢?

原價回收大概就很了不起吧,這期間的不便跟損失...恩,自己吞會比較快

 

對此,車商解釋他們並不知情,自己也是受害者之一,沒有要欺騙李女的意思。

自己不會鑑定車子,居然敢開二手車行?

 

在法院上的抗辯聽過就算了,只是想狡辯看能不能不要賠錢吧,就像你說的,不會鑑定車子還敢開二手車行?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鑑定車子那麼容易喔?不學個3、5年,根本學不到精髓,里程鑑定,贓車鑑定,泡水車鑑定,是難中之難,至於事故車,引擎、底盤、電器這種就比較好學,會修車的都可以鑑定得出來。

 

小毛小病就算了,有的東西就算是專家也都不見得能通通查出來。

但是嚴重事故車說他們不知道你信不信?消費者自己都能查到有嚴重事故紀錄車行說不知道你信不信😆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回應 hotye0800(白鴿)所寫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我如果VIOS 晚點買 會買這台,第三排 比wish 舒服

wish 很像蹲板凳 大腿沒有支撐

第三排 我認為170 短途 台北市吃飯 很可以接受

這種車本來就是yaris 等級我認為 你想太多了

不然previa 要買給誰?

你的問題 都是購買前 可以判定得出來 感覺事後抱怨怪怪的

還是說您是寫手 只是想......XXOO

 

第三排只適合國小以下孩子乘坐  170cm 不實際,購買前確實沒有仔細考慮清楚也沒有足夠的試乘時間與感受,寫手????你想太多,只是分享心得罷了

 

很明顯 你根本沒去看過車

sienta 第三排 170 很OK  我之前去保養VIOS  都有玩過了

我之前搭過wish 第三排 很像蹲板凳 小腿 完全懸空  = =

sienta這台車 因為是高車頂 跟wish 轎車型的 不太一樣

加上,上下開口高  才會有第三排 大腿有支撐的設計

我才168 那天穿板鞋....170 不過分吧

但是這台車的寬度跟wish 比 是明顯比較小 

這台車還有一個優點 鑽到第三台 超級容易 因為牠的上下開口很高

你去看wish 、prius A 這種轎車型  要鑽到第三排 都要彎腰彎的很彎

我是實話實說而已~~

這種5+2 你的標準 真的不能太高~~ 我認為sienta 第三排 已經算 台灣有在賣的5+2 算非常舒適的

你要想想看 台灣市場 5+2 你稅金如果要1.8  成交價又要70幾萬 根本也只有這台 能選 (拿貨車來講的 可以滾.......)

不要只會講空話

這台車 第二排 只有兩階段 往前移動的方式 我上述說的都是第二排條到最前面 但就算最前面第二排坐175 兩個成人都還是很OK

以上~

你可以去看看 u car 拍 的wish vs sienta 對比影片 非常清楚.....當然你如果是 真的 車主的話XD

但真的車主怎麼感覺會差這麼多呢.....XD

 

不要那麼直接戳破嘛...wish跟sienta的內部空間設計走向有點不同。wish裡面比較像是傳統房車,sienta就是小mpv或者suv的挑高坐姿設計。坐起來沒有那麼舒服,但反而讓第三排擁有跟第二排接近的乘坐感受。

回應 rubcandy0208(羅比)所寫

 

這麼說來,任何路上違規的檢舉的影片應該不需要具名吧,警察是不是有影片就可告發呢?答案是no,台灣就是這樣。

 

有些人是路不熟,快到出口才看到,那不是故意的。

可是常看到有一些人,跟大家一樣到了排隊點,才又向左切出,然後到了交流道點又切入,這是非常非常非常的故意,要加罰10倍。

 

這個就要說到上路前駕駛是否有必要把路先弄清楚了。我認為路不熟不是罪,但既然不熟,那錯過就錯過,來不及就來不及,沒排到隊就乖乖到下一個交流道吧。而且說真的,高速公路上都有出口指標,再怎麼不熟,2公里前都知道出口要到了。這個時候就要有心理準備要下匝道。

如果忽然前方有外側車道車流排隊,你會怎麼反應?是"喔,開始排隊了,早一點靠過去打方向燈擠進去排隊",還是"哀呀我路不熟,所以不要管那些排隊的人繼續往前開,直到出口快到了再趕緊插隊,因為我路不熟"

所以我認為,靠近出口才切進去的,都很可惡。不小心的沒那麼可惡,但他得要非常不小心才行。然而監視器跟警察無法分辨是不是故意,而且違規行為不看是不是故意,所以只好請他們貢獻國庫啦

escort上個月只賣出200多台,我都要替福特六和掉淚了。感覺上賭注都壓在這台上面,看能不能博個翻身機會,結果....

對啊,鑄鐵件會生鏽,好像也沒那麼令人意外,就像碟盤或者煞車鼓會生鏽一樣。但在烤漆保護的鈑金裡面生鏽...會從裡面開始爛吧,這可難處理了

但自動駕駛這樣搞,還真的有可會害到別人...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gogofish(夠夠魚)所寫

 

對啊,鑄鐵件會生鏽,好像也沒那麼令人意外,就像碟盤或者煞車鼓會生鏽一樣。但在烤漆保護的鈑金裡面生鏽...會從裡面開始爛吧,這可難處理了

 

這種銹法就跟海砂屋一樣,死棋,沒救了,因為有看到的是那幾個點,但沒看到的.........。

趕快把保固手冊拿出來看,車體防銹是保固幾年。

經銷商一定會推託的,因為很難處理。

 

烤漆磨掉裡面都不知道變成什麼樣子了,再拖久一點甚至還會從裡面開始爛出來,慘

各項都中規中矩,其實也代表著缺乏特色。外觀還算順眼,不帥也不醜,內裝空間還算寬敞,不大也不小,引擎動力還堪用,不強也不弱...

回應 eric.huang.1968(Super)所寫

 

其實,方向盤上加裝上溫溼度感應器類生物晶片感應器,就能有效防呆了!

 

不用那麼酷炫的東西,電阻感應就可以了,就是電阻觸控的那種東西。精準度要求還不用高呢...只是sensor越多,越容易出毛病就是了

回應 eric.huang.1968(Super)所寫

 

以新款X3的風阻係數0.29來說,真的是不錯!新Q5的風阻係數也只有0.30,比起Macan的0.36也是進步很多!

 

0.29已經有一些房車的水準了,然後現在的新房車更低...

這則新聞也太靠北了XDDD

包成這樣的偽裝,我不會用"曝光"兩個字形容

把命都玩掉了

其實我比較偏向妥善率耶...當然安全性還是要符合一個門檻啦,什麼沒有氣囊這種東西當然無法接受。Sienta 2氣囊版本我也不行,但Sienta 6氣囊,至少就有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加上Toyota的妥善率,這樣的條件我覺得可以

回應 fordsucks(HaHa)所寫

 

福特呢?XD

 

在後面目送著大家

回應 fordsucks(HaHa)所寫

 

回應 eric.huang.1968(Super)所寫

 

轉貼:掀背車買家再等一下! Toyota Auris 台灣下半年引進開賣

http://auto.ltn.com.tw/news/9296/2
2018/01/22 14:50 文/記者方維鐸 圖片來源 / Toyota
傳統 3 廂房車式微除了反應在 SUV、CUV 的熱賣上,兩廂掀背車漸受歡迎也實質削減了 3 廂房車的銷售量。有鑑於此,和泰汽車正積極進行 Auris 掀背車的導入事宜,預計最快會在今年夏秋之交發表上市。

Toyota Auris 確定今年下半將以現行車款導入國內,以提升 Toyota 日漸下滑的整體市佔率。
儘管以 TNGA 模組化平台開發的下一代 Auris(部分市場稱為 Corolla 掀背車)偽裝車測試也如火如荼進行中,不過正式推出時間最快已到今年底,所以和泰汽車將引進的仍是現行 Auris。搭載的動力單元則可望是 2.0 升自然進氣引擎,結合國內 Toyota 車主熟悉的 Super CVT-i 無段變速系統,來跟頭號對手 Mazda3 掀背車正面抗衡。


以現行 Toyota Corolla 平台衍生的 Auris 掀背車,在北美市場現以 Corolla iM 之名販售,訴求年輕的鋼砲愛好者。
國內掀背車市場的長青樹 Volkswagen Golf 也將是 Toyota Auris 的主要對手,雖說 Golf 230 TSI 所配置的 1.0 升直 3 缸內直噴 Turbo 引擎排氣量只有日系對手 2.0 自然進氣引擎的一半,卻擁有稅金低了兩個等級且更加省油的雙重經濟優勢,而這具小排氣量 Turbo 引擎搭配 DSG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的動力性能表現並不會輸給 2.0 升的日系進口掀背車對手。

內裝基本格局跟國產 Corolla Altis 可說大同小異,屆時國內導入者可望鋪陳包裝得更富鋼砲跑格。

 

就算是2.0還是能打趴馬3甚至是Tiida 重要關鍵在於售價

和泰也應該有考慮到小鴨的地位

 

YARIS目前看起來是賣不太動了,小掀背市場也是縮縮縮,還要被小SUV給吃掉。不如去搶中型掀背的市場

前往討論:Toyota Auris要進了!?

回應 ccl5423(CCL)所寫

 

回應 gentlemen888(新好男人)所寫

 

回應 ccl5423(CCL)所寫

 

這種人就是當兵時會把槍口對著人的那種天兵,一點都不注意其他人的安全;不知道她煮東西會不會忘了關瓦斯?

 

對著人然後忘記關保險XD

 

沒關保險然後手指放在扳機上XD

 

鼻子癢然後手指用力

我記得當兵的時候打靶,打完把清槍,臨兵拉槍機掉出一顆子彈XD

 

回應 lami789(lami789)所寫

 

不一定要躺姿吧,
比較常要求是要後向,對脖子壓力較小
再來是有斜度懷抱式這種,可以將衝擊力道分散開。

 

後向是必要的,側躺是現在一些新汽座的的設計,只不過車子不大會放不下,超占空間

油泥跟開車習慣也有關聯,但14年了,就放他一馬吧,哈哈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簡單的說就是荷包的深度決定隔熱紙的檔次
若是五六千元的一般檔次的隔熱紙在夏季的南部地區可能效果差強人意..

 

鈔票的力量,決定愛車所有東西的力量

回應 flycall(flycode)所寫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回應 flycall(flycode)所寫

 

網路嘴炮的妥善率重要?還是專業調查的顧客滿意度重要?
而台灣汽車市場並沒有調查妥善率,
所謂的妥善率就靠想賺你錢的業代/中古車商/民間保養廠的一張嘴...

顧客滿意度不代表妥善率,但是......
妥善率差的品牌,顧客滿意度絕對不會在前段班。
妥善率高的品牌,顧客滿意度也絕對不會在末段班。


Mazda/VW顧客滿意度2016/2017連續兩年都算末段班,也賣得不錯啊!
所以,汽車外型要夠娘炮、夠帥、夠可愛...對銷售量才好!其他什麼都不重要!

2017年台灣顧客滿意度(CSI)調查” | J.D. Power

2016年台灣顧客滿意度(CSI) 調查- 非豪華品牌| J.D. Power

 

原來醃董得銀彈公關這麼厲害!佩服佩服.

 

常有台灣人把美國 J.D. Power可靠度調查,套用在台灣國產車的妥善率,

2016 J.D. Power美國新車3年可靠度調查出爐
Toyota集團奪得6車輛級距第一名,GM集團則搶下8個車輛級距

2017美國JD Power新車品質調查結果出爐,Kia二連霸,Lexus跌出平均值外!

你的意思是....美國Toyota公關銀彈也買得動 JD Power囉?美國Toyota買完換kia買!
還是你比較相信想賺你錢的業代/中古車商/民間保養廠一張嘴的妥善率

但也沒關係,沒憑沒據的台灣妥善率沒法再唬爛之後,還有中古車價可以唬爛!

有些台灣人的邏輯一遇到日本就是會轉彎!這也是台灣殖民人的悲哀....

 

那是顧客滿意度,不是新車可靠度調查啊

類似產品淘寶很多,還有可以裝sim卡的版本,車子移動都能知道跑去哪了

前往討論:OBD接收器

據說意美正在積極改善這塊,車賣不好跟後勤爛有很大的關係,搞好維修,搞不好能夠在成長50%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還有一個重點,,月付7~8000元
如果沒錢付,就直接把車還給他!
乾脆說:每個月租金7~8000元比較快

真的是小資男嗎?呵呵…

 

仔細看一下就知道這個方案是租購,也不是什麼新玩意兒了

警察、環保稽查就愛偷偷摸摸躲在角落

我個人是認同這樣的嘗試,總是要尋找不同的機會,代表Luxgen還有在用心想

回應 fordsucks(HaHa)所寫

 

板上那幾個腦殘的歐粉 還是會堅持跟你說柴油才是王道

 

去年開始的新聞,應該就能八成肯定柴油要走向完蛋的路了😕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先不談環保 打高空 ........

其他地方我不知道

我住士林區 在台北市來說 面積是最大區

結果中油 我看有柴油的只有兩間 = = 

士林超大耶......

 

柴油在台灣還是不受歡迎啊,根深蒂固覺得柴油車就是貨車

現在的行車紀錄器白天都拍得很清楚了,所以重點還是在晚上,夜間肇事率又高,所以誰晚上拍得清楚,我認為是決勝關鍵

等等,"看零件狀況"下半年可以更換,然後跟你說開一開脫落引擎可能會壞。這是要把車放到下半年的意思嗎XD

而且Lancer國產為什麼要等日本的料件?

回應 fordsucks(HaHa)所寫

 

早就說過很多次 網路只是反指標而已

鄉民們力推的福特呢?KIA呢?納智捷呢?標緻呢?

只是喊爽的而已 真可憐

 

可見鄉民是少數族群😅

2018/02/03 22:46:15

發文IP 1.34.*.*

回應 boris5808(大白浣熊)所寫

 

所有考照內容加嚴,

交通罰則也要加重,

相信效果立現...

 

然後有人動不動就隨便謾罵,

網站管理員應該下手刪文了...

 

這種程度大概還很遠😆

回應 boris5808(大白浣熊)所寫

 

所有考照內容加嚴,

交通罰則也要加重,

相信效果立現...

 

然後有人動不動就隨便謾罵,

網站管理員應該下手刪文了...

 

這種程度離刪文大概還很遠😆

我怎麼覺得一點都不意外

但透過外部手段,確實能夠達到加速汰換車輛,改善空氣汙染跟促進新車循環提振經濟的作用。日本不就是這樣,讓老車持有成本大增

大家都在拭目以待~~我們要數據~數據~~

前往討論:Kia 會收攤嗎?

回應 jay_r521(A.J TAXI)所寫

 

不願意換新車的人,都普遍認為車價太貴.....

 

這真的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理論上,我是指理論上來說

車輛加速汰換,換讓車輛市場更加熱絡,產能提升可以促使規模經濟增加

讓車輛成本下降,所以國產車甚至進口車因為量大都會跟著變便宜

在這樣的理論模型下,加速老車汰換是有好處的

但在台灣的實際運作...跟理論不太一樣😂,匯差導致成本增加要反映,匯率下跌的超額利潤就默默放進口袋。諸如此類的事情不斷發生,唯有等到車賣不動,才會想要降價。

所以真的想要讓車子變便宜一點,讓老車可以趕快換掉,就是大家都不要換車,讓車商感到危機,自然就會想辦法端出牛肉了

速限60,但是不給摩托車上去,所以摩托車還是只能去蘇花跟大卡車一起湊熱鬧。因為公路總局說蘇花改隧道很多,對摩托車危險。去跟大貨車擠比較安全的意思嗎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說模仿太沉重了,這叫《逆向工程》,這是任何一個落後國家進步必經的過程,台灣早期也是如此。再說《副廠》零件,哪一家不是如此?還不是一堆自命清高的車主選擇《副廠》零件,在恥笑別人時先想想自己,除非你這一輩子至死都沒用過《副廠》件。

 

中國是落後國家(筆記)
(如何一句話惹怒10億人😂)

副廠零件的狀況跟智慧財產權的盜用不可以相提並論,多數副廠件並無專利問題,除了國內OEM,還有國外進口的副廠件。那麼有專利問題的副廠件,那就是盜版毫無疑問啦。

你可以試著去找找,門板、玻璃、三腳架、空氣濾芯...這些比較常見的副廠零件,多少是需要專利才能生產的

說逆向工程太先進,這叫盜版簡單點

回應 kuotse(電腦我不會)所寫

 

都是盗用數字那邊的發文 。

 

原來如此,所以只是個網軍來著?

奉勸盜圖發文的朋友,著作權法這種東西在台灣是有用的,引言也都備份下來,想告絕對沒問題的唷

不過我可沒說哪一篇有盜用😀

可惜拍到正面只有短短一點時間,所以小改很有可能車頭保險桿那邊會做些調整

前往討論:CX3小改款偽裝車?

只要天冷,轉鑰匙的時候連發動的聲音都沒有?

看起來像是大台的Kona

看起來很棒耶,有機會應該要去繞繞

中國人總嫌別人管他們的事情,然後拼命管外國的事情

恭喜新車入手啦,不用管太多網友說什麼,一個月能賣4000輛的車,總是有厲害的地方。別以為一年有幾萬的花幾十萬買車的人都傻,看需求而以

前往討論:船 ?開過才知

回應 altaseforever(有羽毛的大樹)所寫

 

當時只有1度..
站在街頭等拍會很冷呀!!!
慕尼黑真的很好玩,推薦給大家!! ^^

 

1度C....冷死了吧😅

慕尼黑常常聽過,但還真不知道那邊有什麼好玩的😂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回應 lulala5566(56不能亡)所寫

 

Peugeot的設計一直都深得我心,看大大分享的保養費用跟妥善率,也覺得很不錯。只是車價略微高了一些,所以沒有列入考量名單啊

 

車價高?這看是跟什麼車比吧!

有時我會看當地法國英國售價然後換算匯率看台幣多少

接著加上關稅就接近實際台灣車價了。

可是我發覺總代理寶嘉這幾次公布的售價算很貼近歐洲喔!

懷疑關稅到底是開多少啊?

公布的售價比預期的都還要來得低,還蠻意外的。

 

如果他們銷售量能提升,或許會有本錢談到更厲害的價格吧。關稅肯定不會打折扣的,有差別的只剩下代理商還有原廠的資源了

這似乎是個好題材,只是通常開始報導炒熱了,就是那些大戶要收割散戶的時候

光mini VS BMW價格還相同,就覺得CP值沒有特別好XD

前往討論:BMW X2

因為討論主題不能刪除修改,只能等網管來處理了orz

回應 kiwies(奇異小姐)所寫

 

系統故障了?

 

不曉得耶,但這一篇又都很正常,可能是我自己網路的問題

回應 wesley_huang(小胖仔)所寫

 

回應 paulomiyao(MiyaoBrother)所寫

 

ACC主動跟車巡航這類技術,應該是去年討論最熱的主動安全技術了。我的意思不是說ACC倒底算不算安全配備,這個大概沒什麼好質疑的空間。而是說,買車在衡量安全配備的時候,ACC會不會被列為一定要有的東西?

我自己是覺得有ACC很方便,但不見得是種必要的存在。有碰撞警示或者自動煞車也就足夠了,不是很喜歡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被電腦、被機器大幅度取代。同樣的邏輯,目前對自動駕駛也還是抱持觀望態度 (雖然說自動駕駛離我們也還遙遠的很啦,哈哈)

 

以ACC而言, 我覺得是必要的.  

但首先心態要建立,  它給的不是"方便",  它給的是 "輔助"..

曾有幾個新聞事件.  例如 進出隧道... 或者是陽光刺眼.. 或者是一時的閃神. 瞇眼

有時根本看不見前方.   或者誤判前車的剎車燈.  

這時若有ACC....且它若有輔助提醒. 或輔助煞車.....

有可能就會救你一命.... 

 

 

這就跟level2自動駕駛還有左手一樣,都只是輔助。駕駛還是得要把全付心思放在馬路上,有些人以為多了這些"輔助"就可以天下無敵,不用看路不用管路況。這只是多一個幫助,讓人可以早一點反應或者減少疏忽的機會而已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我只有保第三人+超額1000萬

超額到一定數量 財損都有最低投保金額 

每一間的保險公司設定可能都不同

加強制 總共 保費大概5000左右

我車體險第二年就沒保了

國產車相對便宜 不怕修, 只怕撞到殘廢、高價車

其實在路上的車 依照台灣的人性格 大概第二年只有保強制的一狗票了,更不用說老車了

10台大概有7台都只有保強制

養車保險算小條了

如果在台北市 又要租車位這才是一筆大開銷.....

 

光是滿街幾百萬的雙B到處跑,就覺得怕怕了...撞一下賠個幾十萬,領薪水的要存多久啊😱

回應 inf813032(鯊魚)所寫

 

外觀換一下
繼續爽爽賣
ESP加上去了沒?

 

這個應該不用擔心,2018年起新車強制加裝電子車身穩定系統

要擔心的是2017年開始賣的😂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回應 gogofish(夠夠魚)所寫

 

https://news.u-car.com.tw/article/40781/%E8%83%BD%E6%BA%90%E5%B1%802018%E5%B9%B41%E6%9C%88%E6%B2%B9%E8%80%97%E6%B8%AC%E8%A9%A6%E6%95%B8%E6%93%9A%EF%BC%8C%E5%B0%8F%E6%94%B9%E6%AC%BEToyota%20ViosYaris%E7%8F%BE%E8%B9%A4%E3%80%81%E6%9C%80%E5%BF%AB%E6%9C%89%E6%9C%9B3%E6%9C%88%E7%99%BC%E8%A1%A8%EF%BC%81

U-car報導,小改Vios跟Yaris已經有油耗測試了,所以很快就會上市囉。這兩台車去年下半年表現都不是很好,按照往年的狀況,小改之後多半都可以衝出一波好成績。

另外可以給計程車用的Carens也要準備上市了,Sienta沒有順利接下來的市場,Carens的尺寸搞不好反而可以多接一點

 

我是VIOS 車主

現在讓我買,再怎樣我都能寧願sienta 7人 入門、中階

麵包高頂車+5門車實用太多

yaris 小掀背 根本載不了太多東西

sienta這台車能載東西 還能偶爾7人 實用性根本不再一個天平上

而且你要知道,1.8、1.5 稅金一樣....

根本不用把carens 扯進來 sienta 沒降價之前就輸很大了,更不用說sienta之前降價了

你一定會說 2.0 沒辦法跑機場,但現在rav 4 都能當計程車了

wish 之前7人做 司機也是常態把後面第三排摺起來  對司機來說 會買這種5門車只是好載貨而已

yaris 的客群 很大部分 都被sienta 5人 吸走

你才會有yaris 賣不好的錯覺 sienta 5人座陽春 也是50幾萬就能買到

yaris 、VIOS 、altis 、sienta,這幾台雖然車型不同 但我認為會有某種程度 的互打

60幾萬都能買到,而且都是1.8稅金

這才是客觀分析,現實世界一定是你有多少預算 載去挑車 ,不是說什麼樣的車型才能跟什麼樣的車型比

只要預算、養車同樣一個天平上,消費者一定會有機會考慮

 

其實,假如Sienta跟Wish的空間用起來感覺差不多,Sienta應該可以好好的把Wish的位置接下來。不過實際上兩者的設計出發點不一樣。不只載物空間,乘客空間差很多才是問題,Sienta是能坐到5+2,但舒適性差蠻多的。排氣量的影響我想沒有大,機場計程車的數量畢竟有限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回應 ccl5423(CCL)所寫

 

別再狂罵言懂了,至少人家有照顧員工的,比其他台灣黑心老闆要強多了。
Luxgen、Nissan、Mitsubishi、CMC的國產車可以考慮的啦,愛台灣的人可以考慮囉。

 

黑心老板還有另一種解釋就是肥了公司卻瘦了台灣消費者.

中華的貨車被誰操控哄抬了價格

裕隆車的安全配備次等但售價一等

裕融和save認證聯盟靠汽車融資利息賺到油滴滴

ARTC誰在掌控讓車商12年來省了多少車體安全防護須加強的資本

誰在藍綠通吃政商結合

誰曾遊說政府下放3萬元舊換新退稅款給車商

誰拿國內賺的錢去填補對岸虧了一整個資本額的東風X隆汽車

誰是受政府保護和融資挹注40年卻連個引擎/底盤/變速箱...都做不好還把裕隆標誌換了日產又邀日產投資成立裕日汽車控制了裕隆研發和專利的投降主義

發八個月給員工又怎樣?變成慈善家了嗎?台灣消費者有拿到好處了嗎?

罄竹難書

 

 

裕融的獲利確實驚人,但話說回來,不只裕隆集團有自己的融資事業體,和泰也有。這畢竟是非常大的一塊肥肉,每年10幾萬輛車的現金流太可怕了,不能不吃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商人本就要將本求利,這無可厚非。
但是當政商勾結以不正當方法操控市場吸取社會資源以獲暴利和政府補助這就不一樣了
我樓上已經舉了不少例子 ,若還看不清楚,只能說幫不了你了。

 

官商勾結這個是一個問題,但他們的確有把獲利分一部分給員工。至於有沒有到其他台灣人身上,廣義來說其實是有的喔,這就是經濟循環啊,有了年終就可以瞎拚,瞎拚店家賺到錢才能去買東西...以此類推😁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油箱滲油了,這是會爆炸的,跟電池比哪一個危險?

 

你比較危險,想要把人家寫爆炸😂😂😂😂

前往討論:天啊...油箱滲油了!

KUGA最近要小心...不太順啊

前往討論:Kuga保養

但是有好的產品,才有武器拓展市場啊,Kia這兩年的表現其實不錯,慢慢也建立出一些口碑了。不要用炒短線的方式經營,消費者會懂的

日本想用氫燃料車來與純電動車一爭高下,馬斯克:別傻了

燃料電池汽車也順道具備了燃油車的幾大優點:首先是添加燃料速度極快,一般 3 分鐘左右即可完成加氣過程;其次是燃料電池汽車的續航極為理想,目前量產車加一次氣可達到近 700 公里的總里程;再來,氫氣罐的體積可控,與蓄電池汽車想要增加電池容量就要佔更多空間不同,燃料電池更適合卡車、皮卡等貨車。最後,燃料電池汽車在燃料衰減,易維護程度方面也直逼燃油車,在生命結束週期結束後也無需像鋰電池要回收處理。

然而,看起來很美很環保的燃料電池汽車,卻遭到電動車巨擘、特斯拉 CEO 馬斯克潑冷水。他接受汽車媒體 Automotive News 採訪時,馬斯克在鏡頭前公然宣稱燃料電池汽車非常傻(Extremely Silly),電動車陣營同室操戈,究竟為何?

燃料電池的「燃料」是氫氣,但氫氣並不是可從自然界直接抓到的產物。從生成氫氣到灌到車裡,消耗能源造成污染的環節還有 3 個。一是製造氫氣,二是壓縮氫氣,三是運輸氫氣,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這 3 個步驟的能源利用率都不高

以最重要的生成氫氣來說,電解水和甲烷製氫是業界兩種主流方法。電解水生成氫氣的能源轉化率只有 25% 左右,雖然已經有廠商嘗試用太陽能發電來電解水,但是用電能電解水生成氫氣,再用氫氣發電的方式多少有點曲折。甲烷製氫的效率略高,代價是會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如果用燃燒去除一氧化碳,又會得到更多二氧化碳,都得不償失。

當然啦,Musk肯定會把燃料電池視為對手,但是他提到的幾個困難點也是確實存在的

MRCC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可於車輛行駛於時速約30-145公里間,依設定的目標車速與車距,採用毫米波雷達感知器判斷並維持與前車相對應的車速與距離,即便雨中及夜間環境也能準確運作;SBS智慧型煞車輔助系統可於時速約15-160公里時,利用毫米波雷達感知器和偵測攝影機偵測前方車輛,當系統判別可能發生碰撞,將發出警示,亦提供更大的煞車力道,避免可能發生的事故。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回應 paohrj(彗星撞地球)所寫

 

現型X4是舊世代產品,也就是上一帶X3衍生而來,應該是車廠為了補足產品線的連貫性,但是新X3的研發卻跟不上,只好用舊X3底盤先填補這一塊的過渡性產品。在這一塊市場先插旗佔位子,新X3既然已經上市也獲得好評,接著X2也都上了,X4、X5緊跟著追上,也不是沒道理!

 

就我認知的X4應該不是X3衍生品

而是X6的縮小版新版(外型很像)

X4是compact luxury crossover SUV

X6是mid-size luxury crossover SUV

而X5是中型豪華SUV

X3是X5縮小版的新版SUV

 

 

你們兩位講的好像不是同一件事情XD,這就像1系列與2系列,3系列與4系列的關係類似

Stinger應該是會少量引進

投入商業運轉之後,又可以收集更多數據,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的決戰點就是數據,google提早商轉,可能會把差距迅速拉開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paulomiyao(MiyaoBrother)所寫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劫匪侵入屋內,行竊時自己誤觸屋內高壓電,被電死了,不知道這樣屋主會不會被起訴?一般人都認為關我屁事,但實際上是否真的無刑責?學法律的解釋一下。

 

現成設施無關疏失,因此不會被起訴。

不過這個例子不恰當的地方在於:住家家中不會有高壓電。

但仍舊可以討論,因為110V其實就能電死人

 

 

220V的算高壓電嗎?

 

 

不算

高壓電High Voltage)是指配電線路電壓超過1000V交流電或1500V直流電(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

回應 zombie300(C250)所寫

 

Mini就是給BMW拿來練功賺經驗值用的

 

 

不得不說,BMW把MINI經營的有聲有色,原本只是英國平價小車,現在搞到給年輕人又潮又會跑的形象,價格直逼雙B了

前往討論:BMW X2

回應 fordsucks(HaHa)所寫

 

200萬的後驅KIA誰會真的去買?

務實來講Lexus的GS比Kia Stinger還更有CP值

 

這類性能跑車,客層本來就佔極少數

賣很貴正常,但不表示沒人買

這個最適合回答你了😂

看不懂,但是好像很厲害,哈哈哈

回應 mikeyo(535i touring)所寫

 

回應 fordsucks(HaHa)所寫

 

回應 mikeyo(535i touring)所寫

 

如果真的要八百萬日幣

進來台灣可能三百萬跑不掉

買三百萬的TOYOTA我是不知道多少人買得下去

 

這類性能跑車 客層本來就佔極少數

賣很貴正常 但是不表示沒人買

看看GTR就知道快700萬台幣也有人願意買

更不要講NSX還是超過1000萬

 

算了啦

GTR台灣賣幾輛

NSX賣幾輛

換成Supra也不會比較好

盤子到處有

只看多不多

 

這邊覺得supra一定會有人買,另外一邊覺得kia stinger沒人要,標準不一啊😀

回應 fordsucks(HaHa)所寫

 

回應 gogofish(夠夠魚)所寫

 

回應 fordsucks(HaHa)所寫

 

200萬的後驅KIA誰會真的去買?

務實來講Lexus的GS比Kia Stinger還更有CP值

 

這類性能跑車,客層本來就佔極少數

賣很貴正常,但不表示沒人買

這個最適合回答你了😂

 

我想你嚴重誤會了....Kia Stinger有像保時捷跟和BMW如此之名

是一種夢想嗎?😅

Kia這台名氣差了天壤之別 你認為會有多少人買?

還有既然討論到美國市場 講實話Hyndai跟KIA的後驅房車

幾乎是慘兮兮 接受度有多少很清楚了....

 

Toyota也沒有保時捷跟BMW的名呀😂

我們在這邊吐口水吐半天也沒用,等到時候Stinger GT能賣多少就知道了

Sienta也太能裝了

應該是,或許只是拿來評估的

回應 eric.huang.1968(Super)所寫

 

小弟只開過BMW 325i,C300,C250,只覺得高速彎道不是很感"踩"油門,或許因為只是一般市售車!也許年紀大了,慢慢開就好!個人淺見:車子的"操控"應該整體包含:輪胎,底盤結構,車重,引擎出力的綜合配置的結果,一般較專業的媒體會測試skidpad(彎中加速)的極限g值,個人認為可以做個參考!

Toyota Prius : 0.82 g
BMW 330i : 0.83 g
Lexus IS-350:0.84 g
BMW 640i Convertible / BMW 440i / Acura TLX AWD : 0.86 g
Toyota Camry XSE V-6 : 0.87 g
Infiniti Q50 Red Sport 400 : 0.88 g
Honda Accord 1.5T / Volvo S60 T5 AWD: 0.89g
Toyota 86 / Nissan 370Z : 0.90 g
Mini JCW : 0.92 g
Ford Fiesta ST / Kia Stinger GT / Subaru STi / Lexus LC/GS-F:0.93 g
Porsche Panamera Turbo / BMW M550i xDrive / M-BENZ C300 Cabriolet:0.94 g
Lexus RC-F / VW Golf R:0.95 g
BMW 230i:0.96 g
AMG C63: 0.97 g
BMW M3 / Audi RS3 / R8 : 0.98 g
BMW M2 : 0.99 g
Porsche 718 Boxster Manual : 1.01 g
McLaren 570GT / Civic Type-R : 1.02 g
Ford Focus RS with Michelin Pilot Sport Cup 2 / AMG GT-R : 1.04 g
NSX : 1.06 g
Ford GT : 1.11g
Chevrolet Corvette Z06 : 1.14 g

 

有數據就給推,雖然數據沒辦法全面代表操控表現,但至少也是個參考了,然後第一名居然是Z06,Focus RS配PSC2這麼威!!

油電混合賣這麼好喔...

Panamera油電賣很好,911也想要照樣操作

回應 azxcxza123(精打細算)所寫

 

哇!強啊!

想想台灣其他休旅車會是什樣?
應該是人在醫院,然後上電視新聞媒體吧!

 

U5上次被大車撞,表現也還不差啦,別這樣😂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mikeyo(535i touring)所寫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這時候,板金的厚度及車重就有絕對的關係了,再掰說板金厚薄跟耐不耐撞沒關啊?

 

鈑金在撞擊中能夠吸收的衝擊太小了

確實可以忽略不計

所有的專家都會這麼跟你說

鈑金厚度跟耐不耐撞無關

當然你如果開坦克那就不一樣了

鈑金很重要

 

那些【專家】大概物理都不及格吧?

 

總比外行人說鈑金跟耐撞有關強,人就可以弄到變形的東西,是有多耐撞😏

TNGA底盤的動力選擇有好多種喔,無法肯定到底Auris會有那些

Hyundai Elantra Sport : 0.91g<---表現那麼好,贏過Focus....??

回應 ootdchu(經典大麥克)所寫

 

回應 gentlemen888(新好男人)所寫

 

以前會用玻璃魔術靈噴上去擦乾就好,但是沒擦乾淨晚上會有眩光,其他除霧劑沒用過。

 

感謝提供

有聽說一些運將大哥會用魔術靈

原來是真的可以

 

只要界面活性劑就可以了,沙拉脫、肥皂、沐浴乳....都有類似作用,魔術靈是因為噴上去擦完就是透明的,方便

前往討論:除霧經驗分享

在美國是平價雙門跑車,來台灣就變成高價貨了

A6?

前往討論:奧迪新車間諜照

原來A8,我真的分不太出來XD

前往討論:奧迪新車間諜照

回應 fordsucks(HaHa)所寫

 

台本真是沒自信 新喜美明明可以引進大賣卻不進

雅歌應該不用進了 大型房車是萎縮的市場

進喜美反而比較好賺點

 

台本是聰明,HRV跟CRV躺著賣翻天,你看看水貨商引進的Civic價格多少,就算給總代理進口或國產,也還是很貴的。近來然後當Altis砲灰?今年還要迎戰TNGA版本的Altis勒

理論上來說,XC50應該要在XC40跟XC60中間,所以X4跟GLC應該差不多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又沒過半,你擔心什麼....

 

你認真的嗎....你以為這種全球等級的大企業,股票要拿到過半才有影響權😂

原來現在還有這麼天真的孩子,真可愛。

都說是第一大股東了,想要發揮影響力,後續就看daimler跟吉利的攻防囉

回應 kbslai2(凱文科斯納)所寫

 

真的好詳細喔!BMW主力車款都要大改款!看看銷售能否提升了!離賓士銷量越來越遠了~

 

賓士這兩年的一波產品調整,真的效果很好,BMW有些捉襟見肘的感覺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回應 mikeyo(535i touring)所寫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又沒過半,你擔心什麼....

 

不用過半

第一大股東就有機會拿到董事會席次

並且影響未來決策

 

拿到席次,然後呢?

人家德國人 比你還笨?

商場上只有各取所需...

 

拿到席次,然後呢?

人家中國人比你還笨?比你笨的都買下volvo跟10% daimler了

商場上只有利益掛帥,誰搶的贏誰就勝利

回應 airstage(氣噗噗)所寫

 

不過我比較建議放罐防狼噴霧在車上,不要用這種具有強烈攻擊性的武器,一方面可能會刺激對方出手,二方面很難拿捏自我防衛跟傷害之間的界線。倒不如一罐噴霧,遇到事情躲在車裡,有人試圖攻擊就搖下窗子噴他一臉,安全有效

 

這是個好主意,比起用棍子打人,防狼噴霧更能夠阻止對方

這種事情也不是第一次發生,總是有人不知道沙子不是一般房車能夠應付的,何況是大動力的Tesla,油門一踩就挖洞了吧

回應 jazzcat(你有freestyle嗎)所寫

 

1.2 turbo、1.8 hybrid、2.0 hybrid,沒有自然進氣引擎的選項了。如果1.8 hybrid能夠在百萬左右...啊~~好威喔

 

除非不想賣prius4了,不然百萬出頭的油電混合中小型掀背和泰才不會引進勒

我說...大大是不是高估了這邊多數人的英文能力啊

回應 taiwangod(taiwangad)所寫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市場占有率35%好像很高對不對?這是一般人的看法,但其他65%人的看法呢?因為有65%的人不是盲從者。
除非你的市占率超過50%,否則就不能稱得上是市場龍頭,只能稱得上是領先競爭對手而已。

 

市佔35趴 是包含 高級車

你覺得買雙B 200多萬,跟一般60幾萬國產車的人會一樣?

市占35趴不高??

那不到的 是不是 要自殺? 你的邏輯是不是有點好笑?

你知不知道 人家單一車款 就是等於3、4線品牌 全部車的銷量?

還要我打臉你?

樓上根本神回你 市占率10趴 很高? 代表90趴都是不同選擇

😅

在台灣比銷量比第幾名已經根本沒什麼意義了

因為名次之間已經落差太大

 

臺灣市場小,相對差異性也小,所以很容易出現西瓜偎大邊的情況。只要好賣的車,就會爆大量,然後把其他對手的量都吸走。雖然各車廠努力在產品中做出區隔,不過消費者似乎不太吃這套...因為多數人連自己要什麼都搞不清楚

可惜不會24小時到貨XD

回應 sunlight(Sunlight)所寫

 

回應 lulala5566(56不能亡)所寫

 

一時沒注意選錯,為了獎金,只好重發了XD。還是沒人看出來這是哪台車嗎

 

很好,尊從政府政策,採用 泰規版,符合 新南向政策潮流!

不知道 神州陸規版是否也仿效 泰規 嗎?

 

所謂的亞太規通常都排除大陸不是嗎XD

我覺得不大可能,理由有兩個:現在的版本就已經賣不動了,在弄個新引擎會搞死南陽,另外一個是Elantra Sport的銷售量....

回應 actychou(紫曦)所寫

 

回應 apachi64d(平安就是福)所寫

 

回應 actychou(紫曦)所寫

 

親戚想買休旅車,
本來小弟建議RAV4
不過親戚比較喜歡CRV 1.5T,省油省稅金...
最近CRV機油門事件及銹銹風波影響,
親戚改去試乘MAZDA CX-5,覺得很喜歡...
不過有2個問題,
1.折價空間小,只有3萬。
2.缺車,要等幾個月。

進口車好像都喜歡這樣玩...😨
不知版上各位先進大大有何建議?

先恭喜紫曦要換新車了,休旅車是不錯的決定,紫曦大可以考慮多加一點直上LEXUS NX200。

 

 

是親戚要買的,小弟要再努力多賺一點錢才買得起……😭

 

跟親戚說換車優先賣你二手,這樣也可以入主Lexus,而且不用存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