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國光(車神)

2002/08/01

註冊日期

1

累計好評

30

發文總數

29

還有人對HONDA引擎不瞭解
國產喜美是D16、D15
ZC是D16的Block、Head是雙凸無VTEC
最大馬力是130ps
B16A1是CR-X二代目的引擎
雙凸VTEC、最大馬力160ps
B16A2是EG-6的引擎
雙凸VTEC、最大馬力170ps
B16B是EK-9 type-R的引擎
雙凸VTEC、最大馬力185ps
B18C是Integra的引擎
雙凸VTEC、最大馬力180ps
Integra type-R(DC2)of engine is
B18C Spec-R
雙凸有VTEC、最大馬力200ps
最新Civic type-R(EP3)
引擎代號K20A iVTEC(直接點火)
Integra typc-R(DC5)
與EP3的引擎一樣
只不過EP3是215ps
DC5是220ps
路上最常跑的車引擎型號都不知道,真是.....
在全車未改、裝1.3KG的壓力蓋,會使冷卻水的沸點提高(但不會提升很多),使水箱內的氣泡減少(水沸騰會產生氣泡、對冷卻效果有負面影響),建議最好的方法是更換低溫水龜,讓水更不容易沸騰(原廠大部分是80~90度開,有些車全開是100度以上,水早就沸騰ㄌ)
關於冷卻系改裝的好壞,優點是讓引擎工作溫度恆定,以導出引擎的最大出力,過低或過高都不好,通常冷卻系改裝牽扯到用車環境,常於高速公路循航的車,因為高速的氣流很大,冷卻效果原廠還負擔得住,是不用改裝,如常常ㄆㄟ車,或在市區常遇到低速、塞車的車主,最好將冷卻系加強,以防止水溫過高,不只工作溫度過高、還會讓機油油膜破掉,潤滑效果大為降低,要是再常拉高轉速,引擎久ㄌ肯定掛給你看(本人曾將引擎機油漏掉,再發動引擎拉高轉速,不到10分鐘,引擎就爆ㄌ)水龜要裝是可以DIY,不過本人不建議,先將冷卻水漏掉(確定水溫是冷的),再將水箱上水管接引擎端的螺絲拆下(是一個圓弧狀的外殼),就可以看見水龜,將水龜開口朝引擎內,如有通氣口的話洞口朝上,再將外殼與Head接觸面上的墊片(密封膠)清除乾淨,在裝(塗)上新的墊片(密封膠)依原拆下的反順序裝回,再加上冷卻水放空氣(放空氣因有些車種不同,但大致上都是已將引擎運轉到電動風扇啟動,再將水加滿蓋上水箱蓋,順便將副水箱加水,程序很多,還是不要自己做比較好)
全都白痴,是我的話,我直接從煞車開關動手,一樣電壓還是12V,只要將開關出電端接上第三煞車燈,煞車燈另一條線搭鐵,幹嘛還要去加什麼Relay(開關就在煞車踏板的正上方,有兩條線,也只有兩條)(記得電線用地毯蓋住)
你老的ㄌㄟ,改裝法規不會通過都是因為你們這些人,不要只顧著ㄆㄟ極速,有空來跑跑山道ㄌ,偶發覺山道比極速還有趣ㄋ,技術會提升粉多ㄋ
覆Integra
請不要隨便相信原廠的玩具時速錶,有些車粉準,但有些車誤差會高到讓你嚇死,你也不敢確定外面有沒有給你隨便裝『快樂錶』,我想除了你用了光學第五輪或F1的最高時速測量器以外,這數值會有粉多人是不太會相信的ㄋ
我想可能是沒啥可以改的ㄌ,我也曾考慮買這部車,但想一想、三缸引擎、四速手排,沒啥好改的,要改性能也只能做進氣和點火ㄅ,我想還是改視覺系會比較好(改一改外觀會比較ㄘㄨㄚ,仿造日本Wagon的外觀,至少老車不會跑快也要好看ㄇ)
回Option2
你那裡的Integra SiR其實就是日本的GSR版的,而240SX就是日本的Silvia S14,原廠就有230ps(turbo),而200SX就是台灣Sentra(341)的雙門版,連車名都搞不懂,而Integra和240SX(S14)比的話S14會輸,因為S14的turbine是AR80,lag會比較重,而Integra車較輕、反應又快(NA),240SX只有尾段的加速度比較快,但是兩台車給我選,我會選S14,為啥?因為台灣缺少後驅車ㄇ(我也沒有不喜歡喜美ㄛ,因為HONDA有F1賽事的How-know,所以技術、科技都較為先進)
很簡單,你找一台車(要是後驅車),用倒車的方式開一個月,你就會知道他的優缺點ㄌ,我敢說,應該是靈活的不得了,甚至是很難駕駛,你用倒車加速到30km/h,再切一點點方向盤,車子就會猛然轉向到無法控制,因為迴轉半徑大幅縮小,像工廠的頂高機就是這種設計的,是為了要讓他在工廠裡可以靈活的移動(也不需要太高的時速,誰會在工廠裡把頂高機開到時速30km/h)(擷取至Option雜誌四輪定位理論)
太殺ㄌ,有點受不了(肚子快笑破ㄌ),只不過我敢相信,這種簡易爆增馬力的改裝方式,沒有人趕試,免得變成新聞、報紙頭條,你就出名ㄌ
買一台霹靂馬,落SR20DET、換turbine、手排、供油電腦、內部強化、加GT-R尾翼、大碟、brembo對向四活塞卡鉗、17吋輪圈+235/40/WR17胎皮、Recaro賽車椅、momo方向盤、全車大包、Racing級避震器、底盤強化、全套音響,應該不用120萬ㄅ
前往討論:來看看吧!!
有這種turbine,美國Drag Racing級使用,7號數號以上,吸風口比一個拳頭還大,對應600ps以上,只不過Virage改ㄌlag一定粉兇,而且一定是用4G63,不然一定炸引擎(只不過實用性不佳,改ㄌ只是往無底洞裡砸錢罷ㄌ,不然就是Show Car)
前往討論:Virage 500 匹馬力
ABS會被設計出來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人在緊急狀況之下,第一個反應一定是大力的踩下去,再來就是大轉方向盤,但是因為『大力的踩下去』造成車輪鎖死,使得車輛沒有循跡性,就以慣性移動,無法控制方向,ABS是讓車在煞車時還保留轉向功能,讓人在危險時還可靠反應來閃避危險,但煞車距離會變長。人要練習還不簡單,雖然不能做到完美,但是還是可以做到意思到ㄌ的地步,只要練習讓你的車在突然減速時還保持轉向性(控制煞車力道),只要練到能在短時間煞車停止且還能轉向不spin,那就成功ㄌ
前往討論:ABS給我一點意見~~
回bochy
那應該是日規的civic Ferioㄅ
台灣是沒有這顆引擎的
好像是EF車系和civic 4WD搭載過的引擎,只不過已經停產ㄌ,聽說他的行情價大約兩萬元,想用來當落引擎首選ㄉ說(還可保留引擎號碼)
總而言之,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要太去在意他
前往討論:Virage 500 匹馬力
真要講的話,前驅車是轉向不足(會掉山崖),後驅車是轉向過度(會撞山壁),4WD是比較穩定,較好操控,可是動力損失較多(動力傳到四輪),會有這些現象是因為前驅車重心在前車輪以前(引擎位置),以超越極限的速度過彎,就會因為離心力過大而往切線位置拋出(要有物理常識),後驅車因為重心在前,驅動輪在後(MR除外,可是還是過度),轉彎時就像用圓規畫圓一樣(車尾甩出),要以反打方向盤修正路線,這就是後驅車為什麼容易做出原地畫圓的動作,而四驅車則是前後驅的綜合版,一推一拉當然會比較中性
我要問那個什麼屁仙的,雖然是加大車上的電阻,但你說加裝繼電器也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罷ㄌ,原車無法供電過多,是車的發電機轉子和靜子衰退的關係,什麼車用久都會,這個時候就要從加大發電機的供電為原則(原廠通常為70A),車上線徑也都有基本的規格,只要第三煞車燈的線徑符合原煞車燈的規格就可以,而原車的煞車燈為一分二,現在又從二又分出二,當然會發生單邊煞車燈昏暗的情形(一邊電阻低一邊電阻高),直接讓他一分三,差別一定會比剛剛好粉多(找出煞車燈開關一分二的位置,再從分開的地方接上第三煞車燈),我認為屁仙桑應該是學電機的,不然不會使用電機常常用到的繼電器,可是車上煞車燈用繼電器,每踩一次煞車就要聽到作動的聲音(ㄉㄚㄉㄚ)不是也粉煩,用最正統的方法是最好,就是讓煞車燈的所得到的電流都一樣,而不是單邊大單邊小,繼電器也是一個電阻,問題也是會產生(第三煞車燈最亮,其他燈還是不一樣亮),要記住汽車的電機跟一般的電機是不太一樣的,就像汽車的冷氣和坊間冷氣也是不一樣的,要考慮到實用和駕駛人的感受,是我們設計師的理想,我們也在努力,但是再不更動原車電系,最好的方法是這樣,而不是加個Relay就沒事ㄌ,你有參加過全國比賽ㄇ?我可以告訴你我有,而且就是汽車類,不知道你也有沒有ㄋ?
沒人回應你,表示你的問題粉高昇,其實鎂合金和鈦合金的差別只是材質和重量的差別,輪圈重量越輕越好,可是強度也要好,鎂合金和鈦合金都是屬於符合這些條件(要考慮合金的百分比)
而可變歧管的訴求就是讓引擎擁有長歧管和短歧管的優點,長歧管的優點為低速扭力好(高速沒馬力)、短歧管則是高轉速馬力佳(加速會粉虛),這原理就和排氣管回壓一樣,可是缺點就是機件複雜,成本粉高,例如在日本唯一在利曼24小時奪冠的MAZDA 787B就是3轉子引擎加可變歧管
喜美有一款車叫披露,他是用一長一短的歧管,在長短交界處用一個閥悶控制BMW(也是),而787B是用可升縮的歧管,用油壓控制,只是不知道你問的是哪一款車的ㄋ(現在這個技術粉多車廠都有,只是作動都所不同罷ㄌ)
我是不知道煞車油是哪幾種成分,像Dot3、Dot4、Dot5,3和4聽說是同種材質,只是沸點不同,而5是矽質,和3、4不相容(就我所知道的),其實也不需要管相不相容的問題,每家廠牌的成分一定不一樣,最好不要相容使用,而要升級煞車油的人可以使用循環換油,就是買10罐煞車油,一直把新油倒進煞車總幫,就算漏舊油時,新油出來ㄌ也不管他,一直這樣做,直到把10罐煞車油都倒光才完成(有人還用到20罐),就是用新油把舊油全部沖出來的意思,粉花錢ㄋ..... 我想借問一下有人有看過紅色的煞車油ㄇ?我懷疑有人給我換ATF去ㄌ(那油就像是ATF一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