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愛

2000/10/07

註冊日期

185

累計好評

2,110

發文總數

1873

To:bochy (博啟)
下次你要打加速度(Omega)時,可以這樣作:
(1) 進入「WORD」
(2) 執行:插入/特殊符號/希臘符號/點選(Omega)
例如:ωd=2ωc
在「WORD」中完成編輯之後,再將之剪貼(Paste)到U-CAR版面即可。
To:bochy (博啟)
很抱歉!U-CAR版面無法顯現ω英文下標的功能,所以兩個英文字母下標,還是以正常大小顯示出來。
To:lgm(lgm)
(一)什麼?你要問小可愛與飯島愛的關係啊!要人家回答這種問題,真的會讓人「羞於啟齒」呢!事實上「我」和「她」的關係就這麼一點點而已:【「小可愛」最喜歡看「飯島愛」使出渾身解數的為「藝術」演出啦!】
(二)至於這個主題會受到網友熱列參與,我思考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自2000/5/3起八個月來,「差速器」是首度被提出來討論,所以它本身的「鮮度」夠,所以能引起網友熱列迴響。
(2)一個論題(Topic)提出後,提出者要像養寵物般,隨時維持它的生機,即隨時注意是否有人發言,並適時提供整個過程的流暢性。所以在整個過程中,「小可愛」常會有意無意的打開話匣子與網友開起聊天室來,同時為了博取網友的歡心,還不時讚美發言者,無非是要苦心經營「起、承、轉、合」四個字啊!
(3)一個討論的延續,「臨場感」情境的建立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對整個討論過程「思前想後」,洋洋灑灑,數十萬言,一氣呵成,連貫性奇佳,毫不拖泥帶水,「臨場感」情境的建立,實是居功厥偉。
(4)一個論題的答案,如果像是非題般,不是「○」,就是「X」,
那這個「論題」的生命將很難延續下去。而「差速器」是需要深入討論才能釐出頭緒來的題目,所以在「生命延續上」佔了很大的便宜。另外,NetWork的發明,使眾多網友有這個福份,大家能在不同時間、地點,對同一主題舒發己見。「差速器」能得到這麼多網友的熱列迴響,小可愛在此誠摯的感謝每一位熱心參與得網友。
(三)附帶要為各位報告的是,2月5日到2月7日三天,「小可愛」的環島汽車之旅(1010公里)。
第一天:雲林—石門水庫—北部橫貫公路—羅東(350公里)
第二天:羅東—蘇花公路—太魯閣—天祥—瑞穗—石梯坪(250公里)
第三天:石梯坪—八仙洞—台東—南迴公路—楓港—南二高—中山高—雲林(410公里)
旅遊心得如下:
(1) 駕駛技術尚有改善空間的網友,請勿輕易嚐試「北橫」,路小、彎多、會車不易,再碰上了大霧,真的會「欲哭無淚」。
(2)「蘇花公路」比「北橫」寬多了,可怕的是砂石車車陣,真的會令人「心驚膽跳」。
(3)經過「北橫」的洗禮,「南迴公路」便可猶如「探囊取物」般的「駕輕就熟」。
請問一下,TT是不是就是Toyota/Tercel?
前往討論:應皮莎被TT打槍
To:triton(tri)
小可愛再翻了一下書本,它有寫到:
(1)使用中央差速器(center differential)之【全時間式】四輪傳動(full-time 4WD)。
(2)使用黏性接合器(viscous coupling)之【實際時間】四輪傳動(real-time 4WD)。
現在我知道這兩種傳動器使用場合之不同,但是對於:
(a)實際時間(real-time)這個名詞卻不太能夠體會?
(b)(full-time 4WD)一定優於(real-time 4WD)嗎?還是兩者各有所長?

To:triton(tri)
看了你的解說之後,歸納起來的結論應該是這樣:4WS在汽車發展史上曾經有這麼一項「花俏」的發明,但在實用上,仍存在著若干疑慮。
然後我又翻一下「現在汽車底盤」一書,在4WS這一節它所作的結論是這樣:4WS是高性能汽車必走的方向,相信世界各大汽車廠,將會陸續有新的4WS汽車推出。
現在我不知道是要將4WS當「花瓶」觀賞,還是把它當一個杯子拿來裝水喝。
To:triton(tri)
我剛才去河堤散步回來,很高興開機後就得到答覆,看了你的說明之後我的收穫是這樣:
(1)擁有「中央差速器」的四驅車,才是「真正」的四驅車。
(2)裝有「黏性接合器」的四驅車,只是「客串」的四驅車。
(3)「客串」的四驅車,在普通路況是使用2WD,所以可以發揮燃油經濟性。但遇到需要4WD的路況,因2WD Switching 4WD 延遲,恐怕會反應不及,運氣不好時,可能會有「Danger」發生。
To:lotus
再補充一下,所以引擎轉速在4800rpm~6300rpm之間,"馬力"會一直上升,但"扭力"卻一直下降,所以造成"馬力愈大,扭力愈小"的現象.
To:dlchen (無聊男子)
"現代汽車底盤",黃靖雄著,86年3月,全華書局出版,小可愛所提的片段文自摘自P3-143頁.
To:(bochy)博啟
小可愛閱讀了你的「首部曲」、「進行曲」、「圓舞曲」之後,主要收穫有以下幾點:
(1)「黏性接合器」可以將動力線完全切斷,而「中央差速器」卻辦不到。但有部份的車型所使用的「黏性接合器」只能夠做「接合」、「滑動」的動作,其動力仍然是隨時傳遞到四個輪子上面去的。
(2)「黏性接合器」是可以與「中央差速器」串聯使用的。串聯時,「黏性接合器」裝於前, 「中央差速器」裝於後。
(3)所有的高性能四輪驅動車(例如:SUBARU Impreza),只要是能夠改變前後軸驅動扭力的車子,均裝有「黏性接合器」。
(4)「中央差速器」會將扭力輸往行駛阻力較小的一軸去。
但是小可愛還有一點不太明白,博啟兄提到:
所有需要切換動作的4WD車輛, 均會在進入不良路況前, 便將行駛模式便換成4WD了。目前【大多數】的「黏性接合器」均經由電腦控制。
<問題>:
這種2WD Switching 4WD切換可能是Manual式或Automatic式,如果是Manual式,那博取兄又提到:「一般有裝置「黏性接合器」的四輪驅動車是沒有開關的!! (例如:CR-V)」,所以它一定是Automatic式(電腦控制)的,那車子如何「會在進入不良路況前, 便將行駛模式更換成4WD了」,車子本身是否跟人一樣有一套視覺系統,不然它是如何判定即將進入不良路況,而執行2WD Switching 4WD的動作?

博啟兄,在之前「差速器」的討論中,你的署名是:「一個離開設計桌六年的機械設計工程師」,現在又讀了你三篇深入淺出的說明之後,我愈來愈覺得你很適合去坐設計桌。以前我當學生時,讀過幾本「趙寧」先生寫的書,他很喜歡提「適才適所」這句成語,也許你現在已另有高就,那天你心血來潮,想再回味一下「伏案設計桌」的舊日情懷,又臨時找不到「設計桌」,你可以馬上Call小可愛本人,小可愛當立即以「快遞」寄上上好「設計桌」一張,「湧泉以報」博啟兄的提攜之恩。
「首部曲」、「進行曲」、「圓舞曲」都聽過了,是不是還有機會聽一下博啟兄的「Encore曲」呢!
To: bochy (博啟)
(1).在你給【triton兄】的解說中提到:
SUBARU Impreza GT 藉由「黏性接合器」可以使其前後輪的輸出扭力做37:63到50:50的變化.
問題(1):
前輪所分配到的扭力為何永遠≦50%?後輪所分配到的扭力為何永遠≧50%?,機構上如此設計的目的是什麼?

(2).在你給【triton兄】的解說中提到:
而未裝置「黏性接合器」的車型就只能夠做50:50的配比了.
問題(2)
在之前「差速器」的討論中,【lgm兄】提到:沒有「中央差速」,前後輪直接連動,只是會轉彎不順暢,轉彎車速不能太高,否則容易翻車,甩尾,操控變差,但動力卻是前後50:50的百分之百輸出。依博啟兄的意思,似乎是有「中央差速器」,而未裝置「黏性接合器」的車型就只能夠做50:50的配比了,而lgm兄的意思應該是:沒有「中央差速」,動力卻是前後50:50的百分之百輸出。小可愛的問題就是:始終50:50的前後軸的動力輸出,究竟是【博啟兄】的沒有「黏性接合器」造成的,還是【lgm兄】的沒有「中央差速器」造成的?

(3).在你給【triton兄】的解說中提到:
當 AWD車(全時四輪驅動車)發生後輪打滑時(假設是左後輪), 會因為「中央差速器」的作用,使得所有的動力全部輸往左後輪,若 AWD車裝有「黏性接合器」的話, 就可以藉由「黏性接合器」的"打滑"or"分離"的動作,減少分配給後輪的扭力,而將多一些扭力分配給前輪,使車輛脫困。
問題(3)
在之前「差速器」的討論中,曾提到「限滑差速器(LSD)」,在本處bochy兄又提到:真正用於越野用的4X4車輛,其「中央差速器」都還會附有鎖定的功能。所以就「防滑」功能上來看,「黏性接合器」、「限滑差速器(LSD)」、「差速器鎖定裝置」三者所扮演的角色似有雷同。不知bochy兄知不知到這三者在「防滑」的作用上是不是仍存在著某種差異?又三者之「防滑」效能「熟優?熟劣?」,還是各有所長?
triton兄所提的「重搭」就是「氣門重疊(valve overlap)」,氣門重疊角=(進氣門早開角)+(排氣門晚關角),在氣門重疊時期endurance),進氣門與排氣門均在開啟狀態。
舉Honda/VTEC引擎為例,其VTEC作動時,進∕排氣門打開期間的曲軸轉角均會加大,所以氣門重疊角也跟著加大,不僅如此,進∕排氣門打開的「開啟度(Lift,揚程)」也跟著加大,所以就比較容易造成triton兄所說的噴火現象。
但是卻未聽過Honda/VTEC引擎車子有噴火現象,所以有Honda/VTEC引擎車子的車主,也許你可以晚上找一個沒有燈光的暗處,排入P檔發動引擎,一人踩油門,另一人去觀看排氣管有沒有噴火現象。
因為各代VTEC引擎其VTEC機構之作動轉速不大一樣,所以試驗前你要先問一下Honda技師,你那一代的VTEC引擎轉速多少時,VTEC才開始作動。
前往討論:請問換檔噴火???
"They car fastest car in the straight line or drag race..they are the best car with the best looking shap in the world."

Are you sure?

(1)Benz/SLR(Germany):極速320km/h
(2)Chrysler Dodge/Viper(GTS/R)(U.S.A):極速 320km/h,0~100km/h=3.8秒
(3)Ferrari/550 Modena(Italy):極速 320km/h,0~100km/h=4.4秒
(4)Porsche/GTR 600(Germany):極速 340km/h,0~100km/h=3.3秒
(5)Lamborghini/Diabol 30E(Italy):極速 352km/h,0~100km/h=3.7秒
(6)Koenigsegg/V8(Sweden):極速380km/h,0~100km/h=3.2秒
前往討論:American car
To:triton
(一)triton兄提到:「鎖定中央差速器」, 其功能等於「黏性接合器接上時」的功能。
問題(1):
是不是有「中央差速器鎖定裝置」的車子,鐵定不需要「黏性接合器」;有「黏性接合器」的車子,鐵定不需要「中央差速器鎖定裝置」,以免造成「畫蛇添足」的效果?

(二)triton兄提到:鎖定中央差速器, 其功能【等於】黏性接合器接上時的功能。其實這三種結構的使用目的並不一樣, 效果也【不盡相同】。
問題(2):既【等於】,卻又【不盡相同】,這是怎麼回事?
To:triton
(三)triton兄提到:「鎖定中央差速器」, 其功能等於「黏性接合器接上時」的功能。
問題(1):
是不是有「中央差速器鎖定裝置」的車子,鐵定不需要「黏性接合器」;有「黏性接合器」的車子,鐵定不需要「中央差速器鎖定裝置」,如果是的話,「黏性接合器」與「中央差速器鎖定裝置」是不會出現在同一不車子的。然後triton兄又提到:那何時該派誰上場,即可了然於胸。

小可愛的想法:
(1)所以同一部車子只能有(LSD,中央差速器鎖定裝置)二選一上場,或(LSD, 黏性接合器)二選一上場,決不會有(LSD,中央差速器鎖定裝置,黏性接合器)三選一上場。
(2)(LSD,中央差速器鎖定裝置)或(LSD, 黏性接合器)可能同時出現在同一部車上嗎?
(3)如果(LSD,中央差速器鎖定裝置)可能出現在同一部車上,那它們可能會同時作動嗎?
(4) 如果(LSD, 黏性接合器)可能同時出現在同一部車上,那它們可能會同時作動嗎?
To:博啟兄
小可愛罪該萬「×」,小可愛向你「負荊請罪」。前天既剝奪了你晚上睡覺時間,現在連你最起碼的「午休時間」,小可愛竟然也把你佔用了,這還不打緊,「小可愛」還配合你「晚上沒睡覺」、「中午沒休息」的時間,一個人到「新中橫」去繞了一圈。今天是2月17日,天公十分作美,「塔塔加」風和日麗,群山遠眺一覽無餘,「松柏長青」、「鳥語花香」、「雲彩繽分」,景色煞是迷人,小可愛置身名山勝境,洗盡人間一切煩憂,真的是人生之至樂也。
「博啟兄」聽了以後,一定是十分生氣,不用等博啟兄開口,「小可愛」自己先左邊嘴巴、右邊嘴巴各重打三下,再等候博啟兄發落,以示小可愛「深切懺悔,勇於認錯」之決心。
博啟兄對「中央差速器」及其「鎖定」工作原理所作的周詳解釋,小可愛當「銘記在心」、「沒齒難忘」。以報答博啟兄「有教無類」的「崇高偉大」情懷。
To:博啟
小可愛我再對這一個主題作一次review,並查閱了一下LSD的資料,心得如下:
(1).誠如博啟兄所言,「LSD」事實上就是大家討論半天的「黏性接合器」。
(2).為了彌補中央差速器之不足,因此出現了「LSD」及「差速器鎖定裝置」,來執行前軸&後軸的扭力再分配,以達到「防滑」的效果,其作法有二:
(a).Honda/CR-V直接以LSD取代「中央差速器」,而成為「real-time」四輪驅動。
(b).Subaru/Impreza 將LSD與「中央差速器」串聯,而成為「all-time」四輪驅動。

小可愛還另有一問題:
LSD作動之訊號源如tritro兄所述為「摩擦熱」,而這「熱能」是由車子傳動系的「動能」轉換而來,所產生的熱能散失於大氣之中,所以LSD作動時是會消耗一些車子「動能」的。那「差速器鎖定裝置」作動時,是不是也會如LSD般,消耗一些車子「動能」呢?
To:博啟
你提到的那本日本人寫的「四輪驅動車」一書,我已經找到了,我是85年在台北市重慶南路買的,因為太久沒用,所以差點忘了。
書名:四輪驅動汽車構造圖解
作者:庄野欣司
出版社:萬里書店(香港)
出版日期:1995﹒7
我會利用時間好好地把它看一遍,希望會有一些收穫,謝謝你!
To:U-CAR管理員
(1)建議在U-CAR招牌旁邊挪個位置,把Mr. DS的 U-LOVE招牌也掛上去,「依柔」妹妹在愛情的十字路口,不知心向何方,自是苦惱萬分。U-CAR、U-LOVE兩塊招牌聯合營運,保證CAR & Feeling均能迎刃而解,達到「雙效合一」的效果。

To:依柔
(1)U-LOVE是你感情路上的一盞明燈,它會引導妳走上愛的「康莊大道」,它不會讓妳掉進「愛的漩渦」,有了U-LOVE,妳的「愛的小路」永遠「NO Problem」。
(2)DS徵信社今天首日開張,依柔妹妹,如果你願意的話,你將成為社長Mr. DS的第一位顧客,其優待辦法如下:
(a)你將成為U-LOVE永久免費會員,可以得到U-LOVE各項最頂級的服務。
(b)社長Mr. DS本人將為妳提供24小時1對1永久免付費「網路諮詢服務」,舉凡「感情諮商」、「心理調適」,保證都能得到滿意答覆。
(3)現在加入U-LOVE絕對是一個好的開始,免得將來有一天不得不加入朱 × 青創辦的「晚晴協會」。
關於學生買車、開車,我的看法是這樣:
(1)學生還未投入職場,領取薪資,想以家教、打工的錢來養一部車子,其難度是很高的。(如果你有一個有錢的爸爸,那又另當別論)
(2)開車之後,會有很多狀況發生,例如:車子故障、被開罰單,交通事故等。沒有一個人敢拍胸脯,自己開車永遠不會出狀況。當學生面對這些事情發生後,幾乎沒有解決的能力,不只花錢了事,有時候可能還要上一下法院。
(3)U.C. Berkely 前校長「田長霖」先生,曾在遠見雜誌上發表過這麼樣的一段話:「有時候決定什麼事情不該做,會比決定做什麼事情還來得重要」。這一段話,很值得想買車、開車的學生仔細的品味、思量一番。
(4)基本上我並不反對學生開車,而是要做一件事情之前應先考慮其必要性。20歲的人,不必見到30歲、40歲的人作什麼事,就「見樣學樣」。到了什麼樣的年齡,再來作什麼樣的事,一切都不會太遲。
To:tri
tri兄,我覺得你好像什麼都懂耶!你是不是吃飽了沒事就研究車子,難道你不需工作賺錢嗎?還是你的工作就是整天與車子為伍,在車堆裡面打滾!你念過大學,不會是個修車師傅吧!還是你是某著名汽車雜誌的總編輯。憑藉著我對車子的癡迷喜好,如果我是住在北部,我一定經常三顧茅廬(也許你住的是「華廈美宇」)向你請益。
樓上說的極是,「tri兄」,人家「賣車的」、「賣機油的」、「改裝廠的」都上U-CAR來招攬顧客,怎麼沒聽你提過你投資修車廠的事。
(1)是修車廠日日客滿,車如流水馬如龍,生意早已「應接不暇」了嗎?
(2)還是怕沒把U-CAR網友的車修好,讓U-CAR網友在網上吐你嘈?
(3)還是「tri兄」怕鈔票賺太多沒地方放?
To:Apex 150(DS)
DS兄,你做事情還真仔細,你的發言,不只有「文字說明」,還有「圖例示範」,U-CAR應頒給你獎狀一紙、獎品一份。因為在這一則你的發言中,創了兩項U-CAR版面的顯示記錄,兩項記錄如下:
(1)你是第一位使用「抓圖軟體」,將抓到的「影像檔」貼在U-CAR版面上的人。
(2)你是第一位將討論區「版面寬度」擠破的人,讀者必需要捲動螢幕下方的「水平捲棒」,才能見到版面的右側文字與圖面。
所以說,U-CAR至少應頒給你一紙「榮譽狀」,以鼓勵「肯發心思」、「戮力創新」的U-CAR網友。
前往討論:是否該刪廣告文章
To:Apex 150(DS)
你謙虛的說,你只會一些HTML,小可愛我比你更糟糕,HTML都不會。小可愛我本身是學「機械」的,但是我卻非常有幸,帶了四個人,作了一個有關「汽車」的網頁(Homepage),它不太像U-CAR,它比較像是一種「教學軟體」,有幾位「學界」的人士見過,評價還頗不錯(小可愛真不要臉,竟好意思在「大庭廣眾」面前講這種話),但可能牽涉到一些「著作權」的問題,所以不能發表,只能悶在家裡自己看。以後你如果回台灣,到時如果你還念念不忘車子,小可愛願意把「珍品」秀一次給你看,一定「包君滿意」。
前往討論:是否該刪廣告文章
To:Apex 150 (DS)
因為我是第一次帶人作「網頁」,所以沒經驗,我本身也不是學這一方面的。當時製作時未考慮到「網路傳輸速度」的問題。這個網頁不像U-CAR,U-CAR就「音效」而言是靜態的,而我們這個網頁顯示時會伴隨「音樂」播放,錯就錯在音樂的格式是MP3(自己壓的),一首MP3約4Mb,我們放了10首,總共約40Mb(這還未包括大量的文字與圖片)。如果當時配樂改用Midi,情況可能會好一些。
至於你提到的「內容方面」,絕對夠你看的,它絕對不是鬧著玩的。但因本網頁上標示了「作者的姓名」,網頁中所使用的大量「圖片及文字」均未獲得授權,在網路上傳來傳去,可能會出問題,所以到目前為止,還未將其放至「網路伺服器」上。還請你見諒!
不過我會另外傳一份E-mail給你,讓你知道我的聯絡方式。
大約20多年前,皇冠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趙寧留美記」,作者就是現在台灣師範大學的「趙寧」教授,他對「留學」所作的定義是這樣:「借他人的土地,來鍛鍊自己的體魄」,希望下次你再踏上台灣的土地時,真的會如「趙茶房」所言:「身強體壯」。
前往討論:是否該刪廣告文章
(17).供二、三人乘用的「單排座位」敞頂汽車—Roadster
To:apex 150(DS)
我是"小可愛"啦!,兩天前我寄了一封E-mail給你,如果你收到的話,請回函一下好嗎!讓我知道你已收到我欲傳遞的訊息.簡此!
前往討論:有關於貼圖
(1).VTEC全名就是Variable valve Timing &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翻成"電子控制可變氣門正時"系統
(2).1997年豐田在高級房車上使用的VVT-i(Variable Valve Timing-Intelligent)譯成: 『智慧型可變氣門正時引擎』
(3).VTEC為「分段可變」,VVT-I為「連續可變」。
(4).詳細資料請參見:http://140.115.30.93/voliron/
前往討論:vvt-i vs vtec
補充一下"流川瘋"哥哥所言:"一般汽車的壓縮比鮮少超過12就是這個緣故"。事實上柴油引擎的壓縮比會高達20:1
列一些汽油引擎車子的"壓縮比"給大家參考
Subaru/Impreza GT2.0 8.0
Bently/Arnage Turbo 8.5
Honda/Accord 9.0
Mitusbishi/Galant 9.5
Subaru/Impreza 1.6G 10.0
Audi/A4 2.4 10.5
BMW/320i 11.0
Lotus/Elise 340R 11.5
Honda/S2000 11.7
「那壓縮比大表示什麼ㄋ」,這個要問念台大機械系的「阿笨」最清楚了,他是念「熱流組」的。汽油引擎是「熱機(Heat Engine)」的一種,它的熱力循環是「奧圖循環(OTTO cycle)」,其熱效率的公式如下:
η=1-〔1÷γ**(k-1)〕
η=熱效率
γ=壓縮比
k=空氣的k值約為1.3到1.4之間
根據上述奧圖循環的熱效率公式,得到以下兩個結論:
(1)「熱效率」是「壓縮比」的函數,即
熱效率=f(壓縮比)。
(2)引擎的「壓縮比」越大,該引擎的「熱效率」就越高。所以上述汽車引擎之中,熱效率最高的就是Honda/S2000。
至於什麼是「熱效率」?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汽油中所含「化學能」經過燃燒之後轉換成「機械能」的轉換率,轉換率越高,該引擎的熱效率就越高,其優點是:省油、馬力大、廢氣排放較乾淨。
"普力盤"我猜可能是Pulley(皮帶輪)的譯音,不知道對不對!
前往討論:普力盤?? 新名詞?
如果你想買GT我有以下建議:
(1)先請U-CAR安排一位「飆車手」,駕著GT帶你走一趟「北二高」或「南二高」,Subaru/Impreza 2.0GT 加速性能0-100km/h 為5.46秒,極速260km/h。如果一趟來回之後,小妮子你仍「面不改色」,那你已通過第一關考驗。
(2)接著由小妮子你比照「飆車手」的開法也原路開一趟,如果仍可「勝任愉快」,那你已通過第二關考驗。
(3)你必需確定你一上路之後,就會以路況允許的情況下以「極速」行駛,否則買了GT等於是「暴殄天物」,「景氣低迷、失業率高、賺錢不易」,GT一部97萬,別跟自己的鈔票過不去。
(4)小妮子如果只是開車代步上下班,少作遠行(別忘了!遠行需有相當的體力),那買部「平價」的小車就可以了。
「博啟」兄說的極是。引擎燃燒之「熱效率」太高,易造成燃燒時的「高溫」,「高溫」易使空氣中氮氣的「一個氮分子(N2)」分解成「兩個氮原子(N)」,之後,個別的氮原子(N)會再和空氣中的「氧氣(O2)」反應生成「氮氧化物(NOx)」〔其中的x可為1或2或3〕,所以引擎燃燒時,是應該避免「高溫」的產生。
不過引擎廢氣中含有NOx是無可避免的事實,要「完全消除」NOx是困難的,只能進行NOx的「減廢」,這時候就要在燃燒前「積極地」藉助「排氣再循環(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簡稱EGR)」來降低引擎的燃燒溫度,在燃燒後「消極地」藉助「三元觸媒轉換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簡稱TWC)」中的「還原觸媒」Pt(鉑)+Rh (銠)將NOx還原成對人體無害的N2+CO2。
(1).開車在路上遇到「大拖車」,要趕快避開,因為「大拖車」會帶來「危險」。
(2).開車在路上遇到「女生開車」,也要趕快避開,因為「女生開車」會帶來「不便」。
我的座駕是:
(1).Subaru/Tutto 1189C.C.,85PS,長3900mm,重840kg。
(2).1993年份,五速手排,三缸,多點噴射,紅色。
(3).2000.06.12購入的二手車,直接向原車主購入,8.5萬成交,購入時已開84600公里,之前原車主已花18000元全車考漆,之後自己再花4萬元整理,目前車況良好。
(4).油耗平均14.5km/l,極速130km/h。
(5).使用心得如下:
此車之「車重馬力比=9.88 kg/PS」,加速性能不錯。因車身較小、較輕,所以高速行駛時會有飄浮感,搖晃幅度也大些。
前往討論:各位的座駕??
開車時,在「路況容許」及「速限」的情況下,盡量把車子引擎轉速開在引擎扭力出現「峰值(peak)」的rpm,這樣可以得到以下好處:
(1).加速力道足
(2).爬坡更有力
(3).燃油更節省
國產車種,大多引擎須達4000rpm 以上,才會出現引擎之最大「峰值扭力」,這時車子時速皆已超過100km/h。不過,除非上「高速公路」或「東西向快速道路」,否則大家很少有機會將車子開到時速100km/h以上,所以在一般公路上行駛,你的車子引擎之扭力是不太有機會將它的「扭力極致」發揮出來的。然後就有人思考,是不是能在比較低的引擎轉速,也就是大家在一般道路行駛的速度,就能出現引擎的「扭力峰值」,Mitusbishi/New Lancer 1.6 引擎就以此著眼點「應運而生」,其引擎之「峰值扭力」=14.2kg.m/2750rpm,即在2750rpm就可出現「扭力峰值」,這個引擎轉速的車子速度,是大家在一般公路比較接進易用得到的引擎轉速。至於這個就油耗而言的「經濟轉速」2700rpm,車子時速是多少,請有開NEW Lancer 1.6的網友,如果你知道,請告訴大家
To:302
我完全同意你的說法,在扭力夠的情況下,要節省燃油的要訣就是:「高速檔」、「低引擎轉速」。
但如果要比較「精確的」講出引擎油耗的「經濟轉速」,還是要參考引擎的「燃料消耗率曲線」,這條曲線是從實驗室求得的。但因大部份的汽車型錄都只印出「扭力」及「馬力」曲線,因此大家無從得知「燃料消耗率曲線」最低點的引擎轉速。而燃料消耗曲線之「最低點」,通常與扭力曲線之「最高點」是在同一個引擎轉速「附近」,也就是「此二點」通常在同一條垂直線附近(X座標為rpm,雙Y軸座標為扭力及燃料消耗率),所以我才建議以「扭力峰值」出現的rpm作為燃油消耗的「經濟轉速」。
To:燒仙草
我是有圖可以貼上去,並再附文字解說,但是:
(1).我是會貼到WORD上,但是我還沒有學會貼到U-CAR上。
(2).U-CAR管理員可能擔心圖片檔會影響網路的傳輸速率,所以會把圖片「取消掉」。
To:triton
「換檔(進檔)會較省油」是對的,但先決條件是當時的「行駛條件」(如有無重負荷或有無爬坡)允許你換檔。如果車上載著一票人,又爬坡,換到高速檔,不僅省不了油,還很傷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