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任何車輛(SUV)均不得行駛於河床上 否則將以河川污染防止法開單告發
看了今天的報紙..終於知道SUV的好處在那..
昨天某個名人酒醉車禍..想落跑..結果開的E-CLASS卡在安全島上..
如果開的是SUV..可能早就跑掉了..
昨天某個名人酒醉車禍..想落跑..結果開的E-CLASS卡在安全島上..
如果開的是SUV..可能早就跑掉了..
我跟你一樣想不懂
2000cc 2-WD SUV 車重 1890kg
2000cc 房車 車重 1480
我想效能差不多 耗油應該多很多
又我感覺
3000cc 4WD_SUV 車主應該比
2000cc 2WD_SUV 車主有錢,能負擔油費
但 2.0L 2WD_SUV油耗應較 2.0 Cefiro
多不少,所以 2.0L 2WD_SUV車主要努力加班
2000cc 2-WD SUV 車重 1890kg
2000cc 房車 車重 1480
我想效能差不多 耗油應該多很多
又我感覺
3000cc 4WD_SUV 車主應該比
2000cc 2WD_SUV 車主有錢,能負擔油費
但 2.0L 2WD_SUV油耗應較 2.0 Cefiro
多不少,所以 2.0L 2WD_SUV車主要努力加班
你忘了考慮suv的風阻係數..
通常都比房車多一半...
通常都比房車多一半...
我想發表一些意見,若有得罪,請多多見諒,這是我在路上看到一些惡霸級的SUV車主衍生出的感想:
1.不打方向燈:我不知道是這些SUV車廠的造車工藝不精,還是開車的人是殘障人士,變換車道、超車,都不打方向燈。
2.急超急停:從遠處就開始閃遠燈,示意超車,不讓他超,他一直緊咬,一讓他超,速度開始變慢,以為他在找路,我便超過去,那知道,又一路咬上超車,第二次我只好加速揚長而去,讓我的尾燈消失在他的視線。
3.大欺小:SUV真的比轎車大比轎車高,但視野死角也大,但這些人以為他在路上輕度越野(雖然台灣的路是如此),對他人視若無睹,橫衝直撞,與砂石車司機的水準相當。
4.技術不好也學人家買SUV:有些人為了趕流行,比較有錢的,買4WD的,比較沒錢又想趕流行的,買2WD,不管是那一種WD,開到路上,技術不好通通都當路隊長,再不然就是在巷道中手忙腳亂,再不然就是不會注意全部路況。
敷淺的台灣人,在大就是好的迷思後,進入到精裝版的迷思,現在又陷入SUV的迷思,敷淺的台灣人到底知不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車子?能不能請大家看看歐洲人務實的用車哲學,台灣地狹人稠,真正需要的是精簡實用的掀背車或小車,而不是一味的購買華而不實、大而無當的CEFIRO、CAMRY,或大屁股的SUV
1.不打方向燈:我不知道是這些SUV車廠的造車工藝不精,還是開車的人是殘障人士,變換車道、超車,都不打方向燈。
2.急超急停:從遠處就開始閃遠燈,示意超車,不讓他超,他一直緊咬,一讓他超,速度開始變慢,以為他在找路,我便超過去,那知道,又一路咬上超車,第二次我只好加速揚長而去,讓我的尾燈消失在他的視線。
3.大欺小:SUV真的比轎車大比轎車高,但視野死角也大,但這些人以為他在路上輕度越野(雖然台灣的路是如此),對他人視若無睹,橫衝直撞,與砂石車司機的水準相當。
4.技術不好也學人家買SUV:有些人為了趕流行,比較有錢的,買4WD的,比較沒錢又想趕流行的,買2WD,不管是那一種WD,開到路上,技術不好通通都當路隊長,再不然就是在巷道中手忙腳亂,再不然就是不會注意全部路況。
敷淺的台灣人,在大就是好的迷思後,進入到精裝版的迷思,現在又陷入SUV的迷思,敷淺的台灣人到底知不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車子?能不能請大家看看歐洲人務實的用車哲學,台灣地狹人稠,真正需要的是精簡實用的掀背車或小車,而不是一味的購買華而不實、大而無當的CEFIRO、CAMRY,或大屁股的SUV
雖然我不欣賞SUV的車,也很贊同樓上這位前賢所講的,但一般而言,車子"大"不一定"不當",畢竟大車比較有足夠空間,坐起來比較舒服,相對小車內部空間較小,座來起侷促感比較大,國人喜歡大車,是因為他們的車輛是"交通工具",而不是"競技用具"或"玩具"。
每個人有喜好的口味!我想不必去批評開各車種的人吧!我想大家需要的是分享開車的樂趣!而非批評別人開的車種!如此,天下太平!
對不起,我當時的心情實在太氣憤,可能是我早上上班在高速公路上遇到一部惡霸級的ESCAPE,沒打方向燈,在我面前十公尺不到的右前方以接近九十公里的速度超車,而且還一路亂超車,似乎把SUV當成轎車來開,我在想,這個人可能趕著去投胎吧。
我也不是要去批評別人開的車,但實在見識太多車子比別人體面,車品又超差的人,有些開CAMRY的人好像認定每個人都是他追隨者,有些開CEFIRO的人,好像認定自己是開著別人都要為他讓道的黑頭車,開SUV的人,則好像要告訴別人,如果你不讓道,我就從你頭上騎上去,各位較有車品的先進大德可能都有同感,我相信,一定會有人批評,我也願意接受,但我希望是和平理性的批評。
我也不是要去批評別人開的車,但實在見識太多車子比別人體面,車品又超差的人,有些開CAMRY的人好像認定每個人都是他追隨者,有些開CEFIRO的人,好像認定自己是開著別人都要為他讓道的黑頭車,開SUV的人,則好像要告訴別人,如果你不讓道,我就從你頭上騎上去,各位較有車品的先進大德可能都有同感,我相信,一定會有人批評,我也願意接受,但我希望是和平理性的批評。
小弟今天看到了一則報導,跟各位大大分享.....
該則報導的說法如下:
根據美國國家公路安全局(NHTSA)的統計:
1. SUV 的翻車機率是一般轎車的 3 倍 !!
2. 在單一件事故之中,SUV 乘客的「致死率」是一般大型轎車的 6 倍 !!
該則報導的說法如下:
根據美國國家公路安全局(NHTSA)的統計:
1. SUV 的翻車機率是一般轎車的 3 倍 !!
2. 在單一件事故之中,SUV 乘客的「致死率」是一般大型轎車的 6 倍 !!
另外,美國國家公路安全局(NHTSA)還有一項令人訝異的統計結果:
「小型 SUV 的翻車機率比大型 SUV 還高」!!
當小弟乍見這則報導時,
原本也感到難以置信;
後來碰巧在路上看到一台 Daihatsu Terios,便幡然醒悟.........
以下是小弟的分析模型 (當然,已經過「簡化」):
假設某 SUV 的質量為 M ,質心高度為 H,輪距為 2D;
當以速度 V 殺過曲率半徑 R 的彎道時,
此時的向心力 = M*(V^2)/R,
而所對應的「假想離心力矩」T1 = M*(V^2)*H/R,此即為使車身側傾之力矩。
而「重力力矩」T2 = M*G*D,此即為使車身回正之力矩。
當「離心力矩 T1 > 重力力矩 T2」時,
則車身就會側滾甚至翻覆。
由上可知,若質心高度 H 愈高 (i.e.離心力矩愈大),
或者若輪距(2D)愈窄 (i.e.重力力矩愈小),
則車子就愈易翻覆。
我們再來看看典型的小型 SUV -- Daihatsu Terios 吧!
它的質心高度比起大型 SUV ,低不了多少,
但輪距卻比大型 SUV 窄多了;後果便可想而知......
當然,在車輛行進當中,實際上的質心高度是會變化而非固定的,
且當中還牽涉到與懸載設計有關的「滾轉力矩」、
滾轉中心 (roll center)、側傾軸 (roll axial) 等問題,
而並非如小弟上述的分析模型一般單純;
但因其已超出小弟的程度 (小弟只是化工系畢業的說....),
只好有待 博啟大大、小可愛大大、三噸大大....等等真正的高手出面開示了.....
「小型 SUV 的翻車機率比大型 SUV 還高」!!
當小弟乍見這則報導時,
原本也感到難以置信;
後來碰巧在路上看到一台 Daihatsu Terios,便幡然醒悟.........
以下是小弟的分析模型 (當然,已經過「簡化」):
假設某 SUV 的質量為 M ,質心高度為 H,輪距為 2D;
當以速度 V 殺過曲率半徑 R 的彎道時,
此時的向心力 = M*(V^2)/R,
而所對應的「假想離心力矩」T1 = M*(V^2)*H/R,此即為使車身側傾之力矩。
而「重力力矩」T2 = M*G*D,此即為使車身回正之力矩。
當「離心力矩 T1 > 重力力矩 T2」時,
則車身就會側滾甚至翻覆。
由上可知,若質心高度 H 愈高 (i.e.離心力矩愈大),
或者若輪距(2D)愈窄 (i.e.重力力矩愈小),
則車子就愈易翻覆。
我們再來看看典型的小型 SUV -- Daihatsu Terios 吧!
它的質心高度比起大型 SUV ,低不了多少,
但輪距卻比大型 SUV 窄多了;後果便可想而知......
當然,在車輛行進當中,實際上的質心高度是會變化而非固定的,
且當中還牽涉到與懸載設計有關的「滾轉力矩」、
滾轉中心 (roll center)、側傾軸 (roll axial) 等問題,
而並非如小弟上述的分析模型一般單純;
但因其已超出小弟的程度 (小弟只是化工系畢業的說....),
只好有待 博啟大大、小可愛大大、三噸大大....等等真正的高手出面開示了.....
由小弟上述的經過「簡化」的分析模型,可知:
當瀕臨翻覆臨界時,「離心力矩 = 重力力矩」,
i.e. M*(V^2)*H/R = M*G*D
i.e. 瀕臨翻覆臨界的最大向心加速度 a = (V^2)/R = G*(D)/H = G*(W/2)/H
(假設輪距寬度為 W = 2D )
例如,
假設某車的輪距寬度 W = 1.6 米,質心距地高度 H = 0.5 米,
則所得出的翻覆臨界向心加速度 a = 1.6 G;
此值看起來似乎高得難以翻車,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假設該車以 100 km/hr 直線行駛,而此時駕駛在某種原因下,
突然急打方向盤且未減速;
假設此時方向盤角度所對應的轉彎曲率半徑 R = 49 米,
則在此「瞬間」的向心加速度 = V^2 / R = 771.6 / 49 = 15.75 m/s^2 = 1.61 G > 1.6 G
此時外側輪胎的磨擦力若大到不會「側滑」時,則必定翻車 !!
但是,此時若輪胎產生「側滑」,則或許可以避免「翻覆」。
(此時的「側滑」可能包括:橫移、甩尾、或 spin )
而一些「過彎極限」在 0.92 G ~ 1.36 G 的「超跑」,
此時雖不致「翻覆」(因「超跑」的「翻覆臨界」大多高於其「過彎極限」),
但必定已產生嚴重的「側滑」了 (橫移、甩尾、或 spin )。
然而,若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若在上述的「側滑」過程中,輪胎又碰巧卡到障礙物,
此時若是質心偏高、質量偏重的 SUV,則非翻不可 !!
(質心低的「超跑」則未必會翻)
由此可知:
「輪胎側滑」與「車身翻覆」兩者的關係十分微妙,
可說是「亦敵亦友」。
有時候,藉著「側滑」可以避免「翻覆」;
有時候,在「側滑」的過程中卡到障礙物,卻反而造成「翻覆」。
當瀕臨翻覆臨界時,「離心力矩 = 重力力矩」,
i.e. M*(V^2)*H/R = M*G*D
i.e. 瀕臨翻覆臨界的最大向心加速度 a = (V^2)/R = G*(D)/H = G*(W/2)/H
(假設輪距寬度為 W = 2D )
例如,
假設某車的輪距寬度 W = 1.6 米,質心距地高度 H = 0.5 米,
則所得出的翻覆臨界向心加速度 a = 1.6 G;
此值看起來似乎高得難以翻車,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假設該車以 100 km/hr 直線行駛,而此時駕駛在某種原因下,
突然急打方向盤且未減速;
假設此時方向盤角度所對應的轉彎曲率半徑 R = 49 米,
則在此「瞬間」的向心加速度 = V^2 / R = 771.6 / 49 = 15.75 m/s^2 = 1.61 G > 1.6 G
此時外側輪胎的磨擦力若大到不會「側滑」時,則必定翻車 !!
但是,此時若輪胎產生「側滑」,則或許可以避免「翻覆」。
(此時的「側滑」可能包括:橫移、甩尾、或 spin )
而一些「過彎極限」在 0.92 G ~ 1.36 G 的「超跑」,
此時雖不致「翻覆」(因「超跑」的「翻覆臨界」大多高於其「過彎極限」),
但必定已產生嚴重的「側滑」了 (橫移、甩尾、或 spin )。
然而,若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若在上述的「側滑」過程中,輪胎又碰巧卡到障礙物,
此時若是質心偏高、質量偏重的 SUV,則非翻不可 !!
(質心低的「超跑」則未必會翻)
由此可知:
「輪胎側滑」與「車身翻覆」兩者的關係十分微妙,
可說是「亦敵亦友」。
有時候,藉著「側滑」可以避免「翻覆」;
有時候,在「側滑」的過程中卡到障礙物,卻反而造成「翻覆」。
於
2003/06/11 21:40:06
發文
買車是人生一大樂事!但有太多人有不愉快的買車經驗?車子低價高報或收取高於牌價的價錢.保全險真正出險的時候卻只有半險或強制險...說好的配件沒給或拿便宜貨濫竽充數.買車前笑臉迎人<交車後翻臉不認人>!以上的事您再也不會遇上了!享受與阿德仔買車的愉快過程!brucelin168@yahoo.com.tw
據 Tunyiin 大大在友版(AOL)上說:
「假設車輛先產生側滑,然後輪子又突然卡住不滑,
那麼車體側滑的動能會往何處去?
答案是轉換成位能,也就是提高車體重心。」
據此,以下小弟繼續「先側滑再翻覆」的分析。
上述的「位能」,除了車體質心的「重力位能」外,
尚包括卡住瞬間、因輪胎變形與懸吊(彈簧)壓縮所產生的「彈力位能」。
假設「車體側滑的動能」為 Ek,
「彈力位能」的變化量為 Es,
車體質心的「重力位能」的變化量為 Ep,
則在翻覆的瞬間:「Ek >= Es + Ep」
但「彈力位能 Es」的部分實在太複雜,超出小弟的程度;
為求簡化,小弟須先設下一個前提:
「假設 Es = 0」,
i.e. 假設該車的懸吊「超硬」,好比西部電影中的驛馬車一般;
如此的前提不但可忽略「彈力位能」(Es) 的部分,
也可讓小弟避開諸如「懸吊的設計,影響質心位置的變化」等麻煩問題;
所以,小弟的分析就可簡化成「Ek >= Ep」了,ㄏㄏㄏ………
假設該車的質量為 M ,質心高度為 H,輪距為 W,
車輪卡住之前瞬間側滑速度為 V ;
而原本質心與輪胎外側接地點的距離 L = { H^2 + (W/2)^2 } ^(1/2)
若要翻覆,則必須:
Ek >= Ep ,也就是說:
(1/2)* M * V^2 >= M * G * (L - H) (當然,G = 9.8 m/s^2 )
由上即可得出:
翻覆前瞬間側滑速度 V >= { 2 * G * (L - H) } ^(1/2)
若以 gettalive 大大所舉的例子,W = 1.6 米,H = 0.5 米,
則 L = 0.943 米,
則所得出的 V >= 2.95 m/s !! ----還真的是很小哩......
果然,印證了 Tunyiin 大大所說的:
「造成翻車的臨界側滑速度應該非常小,對一般轎車來說很少會超過每秒十公尺」
由此看來,將車開到翻覆雖不是很容易,但也不是太難的事情;
尤其對高重心的 SUV 而言.......
「假設車輛先產生側滑,然後輪子又突然卡住不滑,
那麼車體側滑的動能會往何處去?
答案是轉換成位能,也就是提高車體重心。」
據此,以下小弟繼續「先側滑再翻覆」的分析。
上述的「位能」,除了車體質心的「重力位能」外,
尚包括卡住瞬間、因輪胎變形與懸吊(彈簧)壓縮所產生的「彈力位能」。
假設「車體側滑的動能」為 Ek,
「彈力位能」的變化量為 Es,
車體質心的「重力位能」的變化量為 Ep,
則在翻覆的瞬間:「Ek >= Es + Ep」
但「彈力位能 Es」的部分實在太複雜,超出小弟的程度;
為求簡化,小弟須先設下一個前提:
「假設 Es = 0」,
i.e. 假設該車的懸吊「超硬」,好比西部電影中的驛馬車一般;
如此的前提不但可忽略「彈力位能」(Es) 的部分,
也可讓小弟避開諸如「懸吊的設計,影響質心位置的變化」等麻煩問題;
所以,小弟的分析就可簡化成「Ek >= Ep」了,ㄏㄏㄏ………
假設該車的質量為 M ,質心高度為 H,輪距為 W,
車輪卡住之前瞬間側滑速度為 V ;
而原本質心與輪胎外側接地點的距離 L = { H^2 + (W/2)^2 } ^(1/2)
若要翻覆,則必須:
Ek >= Ep ,也就是說:
(1/2)* M * V^2 >= M * G * (L - H) (當然,G = 9.8 m/s^2 )
由上即可得出:
翻覆前瞬間側滑速度 V >= { 2 * G * (L - H) } ^(1/2)
若以 gettalive 大大所舉的例子,W = 1.6 米,H = 0.5 米,
則 L = 0.943 米,
則所得出的 V >= 2.95 m/s !! ----還真的是很小哩......
果然,印證了 Tunyiin 大大所說的:
「造成翻車的臨界側滑速度應該非常小,對一般轎車來說很少會超過每秒十公尺」
由此看來,將車開到翻覆雖不是很容易,但也不是太難的事情;
尤其對高重心的 SUV 而言.......
在前一陣子...
美國的撞擊測試報告裡的SUV
只有X5 ,RX300, ML達到水準!
美國的撞擊測試報告裡的SUV
只有X5 ,RX300, ML達到水準!
其實,小弟個人鍾情於 SUV 已經很久了,
SUV 早已是小弟鎖定的換車目標;
因此,若站在「自私」的立場,
小弟當然希望 SUV 大賣、熱賣,
這樣對小弟日後的購車選擇與維修保養,
將更為有利;不是嗎?
那麼小弟為何要在此扮演「烏鴉」,
盡說些 SUV 的「壞話」?
原因有二:
(1) 小弟覺得咱們台灣的多數消費者,用車觀念不夠清楚,
又很容易被車商廣告所誤導;
(2) 在美國有 NHTSA 等單位,為消費者的安全做把關的工作,
在咱們台灣則付諸闕如;
因此小弟便來個「自命不白」了 (因為烏鴉都不是白的……)
再者,對一般的消費者而言,
SUV 的優點多是「顯性」的,
諸如:多用途的 RV 車室空間、優異的地形適應力……等等;
而 SUV 的缺點卻多是「隱性」的,
例如,小弟一直在呀呀叫(烏鴉的叫聲)的「翻車風險」,
在車商與媒體的聯手「洗腦」---
「這部 SUV 有著媲美轎車的操控性」等宣傳之下,
很多不明究理的消費者可能會「自置於險境而不知」,
對吧?
再看看這幾天 Escape 的電視廣告,
結尾的畫面竟然是---
Escape 在沙地上做出一個漂亮的甩尾畫弧 !!
天哪 !! SUV 是拿來這樣用的嗎?
無怪乎小弟要一直強調「翻車風險」了……
SUV 早已是小弟鎖定的換車目標;
因此,若站在「自私」的立場,
小弟當然希望 SUV 大賣、熱賣,
這樣對小弟日後的購車選擇與維修保養,
將更為有利;不是嗎?
那麼小弟為何要在此扮演「烏鴉」,
盡說些 SUV 的「壞話」?
原因有二:
(1) 小弟覺得咱們台灣的多數消費者,用車觀念不夠清楚,
又很容易被車商廣告所誤導;
(2) 在美國有 NHTSA 等單位,為消費者的安全做把關的工作,
在咱們台灣則付諸闕如;
因此小弟便來個「自命不白」了 (因為烏鴉都不是白的……)
再者,對一般的消費者而言,
SUV 的優點多是「顯性」的,
諸如:多用途的 RV 車室空間、優異的地形適應力……等等;
而 SUV 的缺點卻多是「隱性」的,
例如,小弟一直在呀呀叫(烏鴉的叫聲)的「翻車風險」,
在車商與媒體的聯手「洗腦」---
「這部 SUV 有著媲美轎車的操控性」等宣傳之下,
很多不明究理的消費者可能會「自置於險境而不知」,
對吧?
再看看這幾天 Escape 的電視廣告,
結尾的畫面竟然是---
Escape 在沙地上做出一個漂亮的甩尾畫弧 !!
天哪 !! SUV 是拿來這樣用的嗎?
無怪乎小弟要一直強調「翻車風險」了……
嘿嘿... 無業書兄果然見解非凡。對於翻車,小弟有個看法想說...原廠在設計懸吊及輪胎大小時,一定考慮過"翻"的問題,記不記得友台翻車的Lotus??這樣一台超低底盤的車,又呈扁平狀的車子,如果不去卡到東西,要翻應該是很難的一件事,不是嗎?所以得說到滑動,skidpad的極限,真的是這台車的極限?不,隨便換個好的輪胎,就可以讓車子的skidpad的值上升,為何原廠不願意給你一個較高的極限?再不考慮成本的情況下有一個合理的解答→避免車子發生滾動!來看原廠又軟又長的懸吊,再roll將發生時會做啥...外側被壓縮,內側則放鬆...只要外側在被卡住,此車穩翻... 怎樣會卡住?除了有東西外,輪胎抓地力太好、懸吊幾何設計,都可能造成卡住。還有沒有?...難道原廠對於車子底盤的設計,就到此劃下句點,毫無改進的餘地?無業書兄猜猜看:p?嘿嘿,反正是亂虎也不用拖太久,答案是Anti-Roll Bar,防傾桿。看原廠設定會發現,用在性能車款上的防傾桿粗細,還遠不如用在休旅車款上... 就舉我開的Xsara為例, Xsara一般車型前19/後19(mm)。(saxo vts也是) Xsara VTS 21/21 Xsara picasso 24/22(還23忘了) 這三輛車共用底盤,picasso是休旅車型,底盤較高,車身本體也較高,整體來說較高加較高又更高。所以我得承認較高的滾動重心,在車寬及懸吊設計沒太大變化時,絕對會比較容易翻車→但這不是結果,因為車廠會把防傾桿弄上去,你的車在翻車前一定會滑動,於是得到的結論如你所說,在滑動的初速度高到某個極限值,才發生滾動...不過因為防傾桿的設計,越野車型跟房車的翻覆總動量是差不了多少的,只是越野車型重很多,因此翻覆發生的初速度可能會低一點點...但我不確定,或許是高... 數字不能表示事實,就單一車型來說,我相信開TypeR的單一事件死亡率一定高於一般的Civic...難道原因會是TypeR設計不良?不...買這種車的人,多數就是有那種找死的勇氣。同樣的美國的統計發現SUV翻車機率高於房車三倍,還有個解讀: SUV賣的比房車好,或是說用來做長途旅程的車型,SUV多於房車。美國的長途旅程,車速隨便就破兩百,任何車型翻覆的機率都大增,如果跑同在旅程上的SUV數量為房車數量的三倍...那三倍的翻覆機率似乎就沒啥意義了?記不記得Lotus?國內的lotus總進口數算多一點100台好了,他的翻覆數量算少一點是一台...車型翻覆機率是1/100。我可以斷定lotus翻覆機率幾乎高於任何一般車型...。好吧,剛那是耍嘴皮,事實上我只想說明數字並非只從數字面解讀,而且我得承認SUV決對比房車容易翻覆,但是→我更要強調的是,原廠的設計已經考慮,且加以避免了。他們在你所設計的簡單模型中加入了更多的考慮因素,決定了該SUV的防傾桿粗細,為了在側滑情況過嚴重不舒適和翻車之間取得的協調點或許不是最好的點,但是原因大多是得歸咎在使用者...或許還有廣告商吧:p
哎呀...因為打太久...居然發生失連的情形,以至於排的很亂,將就著看吧:p
說了那麼多,其實強調一點,底盤高,是必要之惡ㄇ,我想說不是。
如果是,多高算必要之惡?多低才算合理?或許定出來的標準,房車的高度也是必要之惡?對...說了不耍嘴皮,或許SUV製造商失策了,他以為客戶的使用情形不需要那麼粗的防傾桿...所以他給的太細,但是我想說的是,底盤高度本來就是協調的產物,高底盤可以靠其他的設計把缺陷補回來,問題只在人身上。
想起F1的風雲人物→洗拿,他的死因除了車速過快等等,最後的分析結果有一個是"車身太低"@@!造成失控...說真的沒看過報導我還真不能想像勒。
如果是,多高算必要之惡?多低才算合理?或許定出來的標準,房車的高度也是必要之惡?對...說了不耍嘴皮,或許SUV製造商失策了,他以為客戶的使用情形不需要那麼粗的防傾桿...所以他給的太細,但是我想說的是,底盤高度本來就是協調的產物,高底盤可以靠其他的設計把缺陷補回來,問題只在人身上。
想起F1的風雲人物→洗拿,他的死因除了車速過快等等,最後的分析結果有一個是"車身太低"@@!造成失控...說真的沒看過報導我還真不能想像勒。
太好了!
fake兄終於重出江湖--不對,是重現U-CAR了.......
也不枉費小弟的辛苦找尋.......
(用Google搜尋,才找到CPRCLUB去.....)
ㄏㄏㄏ.......
fake兄終於重出江湖--不對,是重現U-CAR了.......
也不枉費小弟的辛苦找尋.......
(用Google搜尋,才找到CPRCLUB去.....)
ㄏㄏㄏ.......
fake兄的xsara小弟也很喜歡
法國車獨特的外型真是棒透了!
法國車獨特的外型真是棒透了!
共
53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