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在雪邦 第一次人生 聽到F1 V8 V10 同場合奏的聲音 那淚水泛眶的感動 至今仍在
09年 第一次 帶著愛人 去新加坡 看F1 夜賽 那時 從捷運站 乘著手扶梯 升到地面時
一到地面 當時F1 還沒開跑 只是亞洲方程式在熱場 那聲浪 就讓我愛人 全身上下起雞皮哥答了
就更別說 F1 V8 18000 轉的高亢蜂嗚....
賽車 之所以迷人 速度 外型 但...聲音 是第一 印象...
就像 你如果在街道 遠遠聽到一台 在拉轉殺過來的車 你也會從聲浪去判斷
是什麼車? 是水平對臥? V6 ? V8 ? V10? V12? 是超跑? 還是重機?
那天 在中正路 一台LP 640 SPIDER 在我前面開 不到60 但 光他的低速聲浪
就迷死人了 市售超跑 幾乎每一台聲浪都很棒
如果一台好幾億研發的F1 比不上市售超跑的聲浪
那誰要看? 在街上看就好了嘛 幹嘛花好幾萬買門票 買機票?
那F1 與眾不同在什麼地方?
F1 如果也跟市售車一樣做到7~8仟轉
那就不叫F1了 什麼叫跟市售脫節?
如果要跟市售一樣 那做房車就好了嘛 幹嘛做方程式?
引擎效率 F1的效率不好嗎? 科技不高嗎?
沒有F1 沒有MOTO GP
沒有賽車科技 市售車科技有的那麼發達嗎?
當然 你可覺得你買的市售車科技 跟F1 無關...
因為你買的不是超跑...
法拉利 355 360 430 458 變速箱 引擎的科技 不就都是F1上 的成就嗎?
但如果你開的是頭又大 只花個 百萬以內的 國產車
想要頭又大把F1科技放上去 那你可能在做夢
請多賺點錢 買LFA 它自然有F1的科技
F1 花了那麼多錢研發 可不是你花個一百萬 就可以使用的到
你想要平價就用的到 俗話說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一樣兩仟西西 頭又大 一台賣多少? 賓士一台賣多少? BMW 一台賣多少? 福斯 奧迪 一台賣多少?
科技不同 用料不同 用心不同 設計不同 理念不同嘛
為何路邊攤 牛排 才90元
王品一客要破仟元?
東西不一樣嘛😆
09年 第一次 帶著愛人 去新加坡 看F1 夜賽 那時 從捷運站 乘著手扶梯 升到地面時
一到地面 當時F1 還沒開跑 只是亞洲方程式在熱場 那聲浪 就讓我愛人 全身上下起雞皮哥答了
就更別說 F1 V8 18000 轉的高亢蜂嗚....
賽車 之所以迷人 速度 外型 但...聲音 是第一 印象...
就像 你如果在街道 遠遠聽到一台 在拉轉殺過來的車 你也會從聲浪去判斷
是什麼車? 是水平對臥? V6 ? V8 ? V10? V12? 是超跑? 還是重機?
那天 在中正路 一台LP 640 SPIDER 在我前面開 不到60 但 光他的低速聲浪
就迷死人了 市售超跑 幾乎每一台聲浪都很棒
如果一台好幾億研發的F1 比不上市售超跑的聲浪
那誰要看? 在街上看就好了嘛 幹嘛花好幾萬買門票 買機票?
那F1 與眾不同在什麼地方?
F1 如果也跟市售車一樣做到7~8仟轉
那就不叫F1了 什麼叫跟市售脫節?
如果要跟市售一樣 那做房車就好了嘛 幹嘛做方程式?
引擎效率 F1的效率不好嗎? 科技不高嗎?
沒有F1 沒有MOTO GP
沒有賽車科技 市售車科技有的那麼發達嗎?
當然 你可覺得你買的市售車科技 跟F1 無關...
因為你買的不是超跑...
法拉利 355 360 430 458 變速箱 引擎的科技 不就都是F1上 的成就嗎?
但如果你開的是頭又大 只花個 百萬以內的 國產車
想要頭又大把F1科技放上去 那你可能在做夢
請多賺點錢 買LFA 它自然有F1的科技
F1 花了那麼多錢研發 可不是你花個一百萬 就可以使用的到
你想要平價就用的到 俗話說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一樣兩仟西西 頭又大 一台賣多少? 賓士一台賣多少? BMW 一台賣多少? 福斯 奧迪 一台賣多少?
科技不同 用料不同 用心不同 設計不同 理念不同嘛
為何路邊攤 牛排 才90元
王品一客要破仟元?
東西不一樣嘛😆
| |||
其實現場觀眾都只覺得很大聲...😰 | |||
今年去英國現場時
我才知道 最後一名的HRT車隊....為何最後一名
因為每台車出最後一彎 全油門 衝出來後 就是大直線
結果 很明顯 HRT的 轉速 硬是 ....有點要拉不拉....要上不上的轉速聲浪 真的很弱...
大車隊 或是中游車隊 出門一補油 就是聽到 轉速 絕不遲疑直衝而上 當然速度也是 絕不拖泥帶水
但HRT 真不是我在說 像快要斷氣一樣...很像手排車 離合器沒放好一樣...
一出彎 大概就要輸 0.3秒了 怎麼會快?
去到現場 你也會發現 不同牌的引擎 聲浪 也不同
很棒的!!🙂
| ||||||||||||
今年去英國現場時 我才知道 最後一名的HRT車隊....為何最後一名 因為每台車出最後一彎 全油門 衝出來後 就是大直線 結果 很明顯 HRT的 轉速 硬是 ....有點要拉不拉....要上不上的轉速聲浪 真的很弱... 大車隊 或是中游車隊 出門一補油 就是聽到 轉速 絕不遲疑直衝而上 當然速度也是 絕不拖泥帶水 但HRT 真不是我在說 像快要斷氣一樣...很像手排車 離合器沒放好一樣... 一出彎 大概就要輸 0.3秒了 怎麼會快? 去到現場 你也會發現 不同牌的引擎 聲浪 也不同 很棒的!!🙂 | ||||||||||||
空氣力學是高科技結晶,但引擎腹內所用的材料與科技那也是高科技的結晶,很多人都忘了😌
台灣何時才流行賽車啊?http://tw.myblog.yahoo.com/momoo-ka
| |||
小弟座車剛好是直4小渦, 娘砲尖叫.....😭 | |||
你會錯意啦,我指的是F1引擎一直尖叫。
其實我覺得F1的轉播單位很笨 不會行銷
為了怕刺耳 電視轉播會濾掉f1 的高頻音
第四台送出的聲音 跟我們去現場用相機 錄影機錄下來的聲音差太多了
如果是原音播放 應該會更多人想看
但電視喇叭可能很快就壞了
為了怕刺耳 電視轉播會濾掉f1 的高頻音
第四台送出的聲音 跟我們去現場用相機 錄影機錄下來的聲音差太多了
如果是原音播放 應該會更多人想看
但電視喇叭可能很快就壞了
| |||
試試看關掉聲音看F1,會是什麼感覺, 我從沒做過,也不想做,有一次因為會吵到父親睡覺,我刻意把聲音關小,但我的人卻幾乎是坐在電視前面,就差沒抱著電視, 在那之後,管他F1、motoGP、WTCC、24耐、WRC......我的電視聲音只有大,旁邊越有人講話電視就越大聲...... | |||
| |||
2006年 在雪邦 第一次人生 聽到F1 V8 V10 同場合奏的聲音 那淚水泛眶的感動 至今仍在 09年 第一次 帶著愛人 去新加坡 看F1 夜賽 那時 從捷運站 乘著手扶梯 升到地面時 一到地面 當時F1 還沒開跑 只是亞洲方程式在熱場 那聲浪 就讓我愛人 全身上下起雞皮哥答了 就更別說 F1 V8 18000 轉的高亢蜂嗚.... 賽車 之所以迷人 速度 外型 但...聲音 是第一 印象... 就像 你如果在街道 遠遠聽到一台 在拉轉殺過來的車 你也會從聲浪去判斷 是什麼車? 是水平對臥? V6 ? V8 ? V10? V12? 是超跑? 還是重機? 那天 在中正路 一台LP 640 SPIDER 在我前面開 不到60 但 光他的低速聲浪 就迷死人了 市售超跑 幾乎每一台聲浪都很棒 如果一台好幾億研發的F1 比不上市售超跑的聲浪 那誰要看? 在街上看就好了嘛 幹嘛花好幾萬買門票 買機票? 那F1 與眾不同在什麼地方? F1 如果也跟市售車一樣做到7~8仟轉 那就不叫F1了 什麼叫跟市售脫節? 如果要跟市售一樣 那做房車就好了嘛 幹嘛做方程式? 引擎效率 F1的效率不好嗎? 科技不高嗎? 沒有F1 沒有MOTO GP 沒有賽車科技 市售車科技有的那麼發達嗎? 當然 你可覺得你買的市售車科技 跟F1 無關... 因為你買的不是超跑... 法拉利 355 360 430 458 變速箱 引擎的科技 不就都是F1上 的成就嗎? 但如果你開的是頭又大 只花個 百萬以內的 國產車 想要頭又大把F1科技放上去 那你可能在做夢 請多賺點錢 買LFA 它自然有F1的科技 F1 花了那麼多錢研發 可不是你花個一百萬 就可以使用的到 你想要平價就用的到 俗話說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一樣兩仟西西 頭又大 一台賣多少? 賓士一台賣多少? BMW 一台賣多少? 福斯 奧迪 一台賣多少? 科技不同 用料不同 用心不同 設計不同 理念不同嘛 為何路邊攤 牛排 才90元 王品一客要破仟元? 東西不一樣嘛😆 | |||
說的好😀
法拉利沒有高亢的引擎聲
那麼還要叫做法拉利嗎?
其實覺得現在F1引擎聲早就聽膩了😇
換換渦輪低沉渾厚的聲音也不錯😍
而且渦輪增壓可以榨出更多馬力,搞不好比以前V10還大
這應該是未來F1的趨勢吧...😆
換換渦輪低沉渾厚的聲音也不錯😍
而且渦輪增壓可以榨出更多馬力,搞不好比以前V10還大
這應該是未來F1的趨勢吧...😆
| ||||||||||||
你會錯意啦,我指的是F1引擎一直尖叫。 | ||||||||||||
我倒覺得F1的引擎聲要拿例子來說
是像聯合公園主唱的嘶吼
而不是你所謂的"尖叫"
F1 引擎狂野的嘶聲 不就是讓人熱血沸騰的原因之一嗎!
如過引擎聲浪遜掉...那整個GG啦
至於聲音渾厚還是尖銳.我想各有好惡吧
聽到喜歡的引擎聲浪.真的只有爽而已😍
如過引擎聲浪遜掉...那整個GG啦
至於聲音渾厚還是尖銳.我想各有好惡吧
聽到喜歡的引擎聲浪.真的只有爽而已😍
新加入~請多多指教
超愛~F1~
於
2012/10/24 20:15:34
發文
這個聲音才是大家想聽得吧~!!😀
| |||
其實覺得現在F1引擎聲早就聽膩了😇 換換渦輪低沉渾厚的聲音也不錯😍 而且渦輪增壓可以榨出更多馬力,搞不好比以前V10還大 這應該是未來F1的趨勢吧...😆 | |||
真的連V6都不用,直4引擎就可以把V10打趴在地上,渦輪車可以輕易提高馬力而不犧牲掉太多的低轉速扭力,轉速不用拉太高,引擎研發上的難度應該也會低上很多,用市售跑車的氣門構造就足以應付。
| |||
這個聲音才是大家想聽得吧~!!😀 | |||
好爽😍
還我V10來😠
於
2012/10/24 20:48:12
發文
於
2012/10/24 20:48:12
發文IP 246.169.*.*
[quote=jason2126 (純真可愛老妖怪)][quote=twsnake2003 (老蘇賣瓜)]其實覺得現在F1引擎聲早就聽膩了[無辜]
換換渦輪低沉渾厚的聲音也不錯[愛心]
而且渦輪增壓可以榨出更多馬力,搞不好比以前V10還大
這應該是未來F1的趨勢吧...[傻笑][/quote]
真的連V6都不用,直4引擎就可以把V10打趴在地上,渦輪車可以輕易提高馬力而不犧牲掉太多的低轉速扭力,轉速不用拉太高,引擎研發上的難度應該也會低上很多,用市售跑車的氣門構造就足以應付。[/quote]
你確定[很悶]
限制在15000轉的渦輪引擎
難度不高[傻笑]
據說新的V6引擎馬力只有600HP上下[三條線]
然後靠KERS輔助,KERS的功率會大大的提升[無辜]
於
2012/10/24 20:49:15
發文IP 246.169.*.*
[quote=jason2126 (純真可愛老妖怪)][quote=twsnake2003 (老蘇賣瓜)]其實覺得現在F1引擎聲早就聽膩了[無辜]
換換渦輪低沉渾厚的聲音也不錯[愛心]
而且渦輪增壓可以榨出更多馬力,搞不好比以前V10還大
這應該是未來F1的趨勢吧...[傻笑][/quote]
真的連V6都不用,直4引擎就可以把V10打趴在地上,渦輪車可以輕易提高馬力而不犧牲掉太多的低轉速扭力,轉速不用拉太高,引擎研發上的難度應該也會低上很多,用市售跑車的氣門構造就足以應付。[/quote]
你確定[很悶]
限制在15000轉的渦輪引擎
難度不高[傻笑]
據說新的V6引擎馬力只有600HP上下[三條線]
KERS的功率會大大的提升,然後靠KERS輔助會把馬力撐到跟現行的V8差不多800HP左右[無辜]
| ||||||||||||
真的連V6都不用,直4引擎就可以把V10打趴在地上,渦輪車可以輕易提高馬力而不犧牲掉太多的低轉速扭力,轉速不用拉太高,引擎研發上的難度應該也會低上很多,用市售跑車的氣門構造就足以應付。 | ||||||||||||
你確定😞
限制在15000轉的渦輪引擎
難度不高😆
據說新的V6引擎馬力只有600HP上下😰
KERS的功率會大大的提升,然後靠KERS輔助會把馬力撐到跟現行的V8差不多800HP左右😇
於
2012/10/24 20:52:29
發文
以前的V10和現在的V8聲浪真的是天籟呀😊😍
| |||
其實覺得現在F1引擎聲早就聽膩了😇 換換渦輪低沉渾厚的聲音也不錯😍 而且渦輪增壓可以榨出更多馬力,搞不好比以前V10還大 這應該是未來F1的趨勢吧...😆 | |||
腦殘的FIA會給你限制很多😡
馬力不可能弄的太大啦😠
於
2012/10/24 20:58:20
發文
F1進廣告時有時候會播的一個廣告
內容主角是一個老太太(她年輕時好像是車手)開著很舊的瑪莎拉蒂賽車(車型像水滴.子彈那樣)
我覺得那台車發動時和加速的那個聲浪超猛....很震撼!!!
內容主角是一個老太太(她年輕時好像是車手)開著很舊的瑪莎拉蒂賽車(車型像水滴.子彈那樣)
我覺得那台車發動時和加速的那個聲浪超猛....很震撼!!!
| |||
F1進廣告時有時候會播的一個廣告 內容主角是一個老太太(她年輕時好像是車手)開著很舊的瑪莎拉蒂賽車(車型像水滴.子彈那樣) 我覺得那台車發動時和加速的那個聲浪超猛....很震撼!!! | |||
她好像是F1的女車手耶
應該是Maria Teresa de Filippis
真是歲月不饒人呀
裡面有介紹F1歷史上女車手的相關資料
http://f1feminine-en.blogspot.tw/2012/03/women-and-f1.html
有女賽車手的!歷史上有過5名參加過F1正式比賽的女車手哪!!一共有過5名正式車手(都參加過正式比賽,還有獲得過積分的選手)。3名意大利,1名英國,1名南非。將當時的答案及地址提供:瑪麗亞 —特里薩—德—菲利皮斯(Maria Teresa de Filippis ):1958年,瑪麗亞代表馬莎拉蒂車隊(Maserati)參加了4個分站的比賽,1959年代表保時捷車隊參加了1個分站的比賽。5次比賽中,她兩次沒有完成資格賽,3次正賽中只完 成了1次比賽。最好成績是在1958年的比利時大獎賽上,她獲得了該站比賽的第10名。勞拉 —隆巴蒂(Lella Lombardi ):1974年至1976年,她分別代表布拉伯漢姆(Brabham)、馬什(Marsh)和威廉姆斯車隊參加過17個分站的比賽。在這些比賽中,她12次通過了資格賽,10次完成了正賽。1975年的西班牙大獎賽上,她獲得了職業生涯中的最好成績第六名,在這場比賽中,她的成績要好於當時許多著名的F1男車手,這些男車手包括約翰— 沃森( John Watson)、羅尼 —佩特森(Ronnie Peterson)、馬里奧 —安德萊蒂(Mario Andretti)、詹姆斯 —亨特(James Hunt)、尼奇—勞達(Niki Lauda)和埃默森 —菲迪帕蒂(Emerson Fittipaldi)等。至今,她也是F1歷史上最成功的女性。 戴維娜—佳麗加(Davina Galica):她在1976至1978的三年時間內參加了3個分站的比賽。不幸的是,她在唯一一次代表蘇特斯車隊(Surtees )和兩次代表海斯克斯車隊(Hesketh)的比賽中都未能通過資格賽。 戴絲爾—維爾森(Desire Wilson ):1980年代表威廉姆斯車隊參加過一站比賽,但沒能通過資格賽。 喬凡娜—阿瑪蒂(Giovanna Amati):至今為止最後一位參加過F1比賽的女車手。1992年三次代表布拉伯漢姆車隊參賽,但三次都未能完成資格賽。不過當時回答者未提供國籍,將點評的部分也加上:Maria Teresa de Filippis:意大利Lella Lombardi:意大利,曾取得0.5個積分(75年西班牙獲得第6,當時僅賽29圈)Davina Galica:英國Desire Wilson:南非Giovanna Amati:意大利至於為何進年幾乎沒有,應該並非是身體差異的原因,而更多的是文化差異的緣故。蘇聯(現在俄羅斯等國)也沒F1車手,這與人的身體素質,人種緣故等沒關係吧!!而且我國這個人口第一大國也沒F1正式車手,唯一一名華裔F1車手還是馬來西亞人。這些實際上都是F1運動的文化差異緣故。在看最西方的美國選手,在F1上的也幾乎沒什麼空間!F1運動是最典型的歐洲運動之一(與足球很相似,僅僅西歐,南美髮達)F1這個東東文化範疇太狹窄,看看田徑運動,雖然各國,各地人種素質相差極大,但都普遍存在(當然伊斯蘭世界的個別國家女性在這方面有極端不發達)。
http://wenwen.soso.com/z/q94766550.htm
但是可惜了唯一一位可能會進F1的女車手
眼睛少一顆😭
於
2012/10/24 21:21:34
發文
| ||||||||||||
她好像是F1的女車手耶 應該是Maria Teresa de Filippis 真是歲月不饒人呀 裡面有介紹F1歷史上女車手的相關資料 http://f1feminine-en.blogspot.tw/2012/03/women-and-f1.html 有女賽車手的!歷史上有過5名參加過F1正式比賽的女車手哪!!一共有過5名正式車手(都參加過正式比賽,還有獲得過積分的選手)。3名意大利,1名英國,1名南非。將當時的答案及地址提供:瑪麗亞 —特里薩—德—菲利皮斯(Maria Teresa de Filippis ):1958年,瑪麗亞代表馬莎拉蒂車隊(Maserati)參加了4個分站的比賽,1959年代表保時捷車隊參加了1個分站的比賽。5次比賽中,她兩次沒有完成資格賽,3次正賽中只完 成了1次比賽。最好成績是在1958年的比利時大獎賽上,她獲得了該站比賽的第10名。勞拉 —隆巴蒂(Lella Lombardi ):1974年至1976年,她分別代表布拉伯漢姆(Brabham)、馬什(Marsh)和威廉姆斯車隊參加過17個分站的比賽。在這些比賽中,她12次通過了資格賽,10次完成了正賽。1975年的西班牙大獎賽上,她獲得了職業生涯中的最好成績第六名,在這場比賽中,她的成績要好於當時許多著名的F1男車手,這些男車手包括約翰— 沃森( John Watson)、羅尼 —佩特森(Ronnie Peterson)、馬里奧 —安德萊蒂(Mario Andretti)、詹姆斯 —亨特(James Hunt)、尼奇—勞達(Niki Lauda)和埃默森 —菲迪帕蒂(Emerson Fittipaldi)等。至今,她也是F1歷史上最成功的女性。 戴維娜—佳麗加(Davina Galica):她在1976至1978的三年時間內參加了3個分站的比賽。不幸的是,她在唯一一次代表蘇特斯車隊(Surtees )和兩次代表海斯克斯車隊(Hesketh)的比賽中都未能通過資格賽。 戴絲爾—維爾森(Desire Wilson ):1980年代表威廉姆斯車隊參加過一站比賽,但沒能通過資格賽。 喬凡娜—阿瑪蒂(Giovanna Amati):至今為止最後一位參加過F1比賽的女車手。1992年三次代表布拉伯漢姆車隊參賽,但三次都未能完成資格賽。不過當時回答者未提供國籍,將點評的部分也加上:Maria Teresa de Filippis:意大利Lella Lombardi:意大利,曾取得0.5個積分(75年西班牙獲得第6,當時僅賽29圈)Davina Galica:英國Desire Wilson:南非Giovanna Amati:意大利至於為何進年幾乎沒有,應該並非是身體差異的原因,而更多的是文化差異的緣故。蘇聯(現在俄羅斯等國)也沒F1車手,這與人的身體素質,人種緣故等沒關係吧!!而且我國這個人口第一大國也沒F1正式車手,唯一一名華裔F1車手還是馬來西亞人。這些實際上都是F1運動的文化差異緣故。在看最西方的美國選手,在F1上的也幾乎沒什麼空間!F1運動是最典型的歐洲運動之一(與足球很相似,僅僅西歐,南美髮達)F1這個東東文化範疇太狹窄,看看田徑運動,雖然各國,各地人種素質相差極大,但都普遍存在(當然伊斯蘭世界的個別國家女性在這方面有極端不發達)。 http://wenwen.soso.com/z/q94766550.htm 但是可惜了唯一一位可能會進F1的女車手 眼睛少一顆😭 | ||||||||||||
對! 就是她!!!
好評+1🙂
共
10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