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則留言

褟褟米回來看看

#22

時常走坪林-南港的隧道路段
幾乎每次會看到有車輛違規
讓車輛不超過80km/h很難嗎?
不超車很難嗎?
很多人能安安分分開車,
但還是有些車做不到
只顧自己開的爽(在那麼新的高速公路上飆車的確很爽)
除了提升自己的行車風險
也影響他人的行車安全

這種車
比例不高
但在隧道中行駛
只要有個意外發生
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戒之慎之


褟褟米回來看看

#23

不超過80km/hr就有人沒辦法做到了
保持法規要求的行車距離
版主希望多少人能做到?

(如果時常開高速公路就應該知道
保持法規要求的安全距離的車輛
比例很低...)

VICTOR

#24

不超過80km/hr就有人沒辦法做到了
保持法規要求的行車距離
版主希望多少人能做到?

(如果時常開高速公路就應該知道
保持法規要求的安全距離的車輛
==============================================
其實我走過幾次北宜高已通車路段坪林石碇段,在隧道外超速的情形較常見,估計約一百公里左右,也沒特別快,隧道內超速的情形就很少見了.至少我看到的情況是如此.
另外,眾所周知超速會帶來危險,距離沒保持好常見的是追撞,不過依我看到的情況小客車對小客車的追撞(非北宜高,因在北宜高我從未見過車禍),通常見到的是保險桿及水箱破裂,引擎蓋翹起來.倒是不容易見到這樣就火燒車.
不過既然你們認為超速及未保持安全是那般的危險,本人倒是有個提議:
應該立法,任何一條高速公路的每個路段(比如以每十公里)每一小時內有十部車超速或有十部車未保持全距離,則處以該路段禁止通行三天,藉此以維護國道全體駕駛人通行安全.如何?

褟褟米回來看看

#25

VICTOR (VICTORBEAR) 於 2006/01/23 00:14:44 回應
.................
不過既然你們認為超速及未保持安全是那般的危險,本人倒是有個提議:
應該立法,任何一條高速公路的每個路段(比如以每十公里)每一小時內有十部車超速或有十部車未保持全距離,則處以該路段禁止通行三天,藉此以維護國道全體駕駛人通行安全.如何?
==========================================================
焦點不只是在於國人守法意識不足
更在於目前隧道完工程度是否能容許隧道內發生事故:
1.隧道屬於密閉空間, 單起事故造成的傷害比一般道路所造成的傷害更大, 救援也更困難
2. 目前消防設施履勘未完全過關
3. 通風設備、排煙設備、照明設備等都有若干問題在, 這些也是事故發生的誘因

站在宜蘭人的立場
我個人當然希望越早通車越好
不過因為我比較貪生怕死
自然以這個角度去思考
如果現在的狀況不容許事故發生
那有必要趕著通車嗎?
已經等了這麼久了
沒差那三個月或半年

無業書

#26

小弟無意捲入「應否提前通車」的爭論,
因為其中可能會摻雜一些「政治考量」,容易演變成「口水戰」;
所以,以下僅就「通車風險」的部份,提供一些淺見……

據歷年來的火災傷亡統計,
「被濃煙嗆死」的人數,遠多於「直接被火燒死」的人數!
所以,現行的消防法規強制要求:
大樓內必須設置「排煙系統」( de-smoke system,或稱 fire exhaust system ),
包括自動啟動的「排煙風車 & 排煙閘門」與「送風風車 & 送風閘門」。

再來,先看看「開放空間公路」上的「火燒車」事故:
此時,往往造成後方車輛的回堵;
但是,後方車輛乘客所受到的影響,也僅僅止於「塞車」而已,
不會有任何的生命危害;
( 除非,那一部起火車輛載有「大量的」易燃氣體或液體 )
至於馳援而來的警、消車輛,
必要時還可以從「對向車道」進行救援……

反觀「長隧道公路」內的「火燒車」事故:
此時,同樣造成後方車輛的回堵;
但是,後方車輛乘客所受到的影響,除了「塞車」之外,
還須同時面對「可能會被濃煙嗆傷/死」的危險威脅;
至於馳援而來的警、消車輛,
也不太容易「從對向車道進行救援」;
這就是「長隧道公路」與「開放空間公路」的最大差異!

幾年前,歐洲阿爾卑斯山隧道中所發生的慘重傷亡,
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

由上可知,對「長隧道公路」的「通車安全」而言,
「可靠且有效率」的「火災排煙與通風系統」以及「照明與疏散系統」,
是最重要的兩大安全保障!
捨此不圖,
卻去「奢求」眾多駕駛人能夠「人人都守規矩」
( 而只要有「一個人」不守規矩,就可能「破功」 ) ,
毋寧是…… 本末倒置!!

無業書

#27

( 以下轉貼 )
從近年國內外之重大公路長隧道事故探討
隧道營運管理安全設施策略
http://www2.thb.gov.tw/921/3007/3007_1.pdf
【1.2. 半密閉的隧道中一旦發生火警,災情將難以收拾 】
隧道事故真實血淚案例裡,均可足證火災在隧道內所產生之高溫及濃煙,
因氣體無法逐漸擴散出,遂瀰漫整個隧道空間,
結果造成人所賴以生存的空氣不足,使人中毒(一氧化碳)窒息;
更甚者,其輻射熱造成人員的灼傷甚或死亡;
火災可能產生1,000℃以上之高溫,將造成部份隧道結構體崩坍及設備毀損。

Sunlight

#28

如果我是交通部長,我會以要返家的人民優先考慮,但我不會開放小型車,因為這些人的時間比較靈活可以機動安排,
我會開放給公共運輸大巴士,就像兩岸春節包機一樣,因為搭巴士的人大多是學生,外出工作的中下階程,經濟較差的家庭(都快活不下去還有錢買車?)
讓這些人少一些塞車及買不到票的折磨..為了一年一次的團圓

將巴士的司機施以行前教育,緊急狀況指導,然後無線電調同頻,
流量管制,同向兩公里一部車距離,安全決對可以控管的
以12公里長,平均80公里時速,每小時可通過40台一天20小時可通800台
單向運輸可達24,000人次....可舒緩北宜及濱海公路負擔.

我有車,我可以挑時間上路......
我有錢繳稅,但國家的建設是要服務廣大人民的需要,而不是伺候有錢的大爺!

無業書

#29

Wolf (sunlight) 兄 說的有理……

褟褟米回來看看

#30

Wolf兄說的很有道理
這其實也是提升道路運輸效率的要領:提升單一運輸工具的載客量

(其實...小弟覺得在路上跑的車真是太多了
再多的道路建設也比不上車輛上路的成長速度)

Sunlight

#31

如果扣除掉車輛購買折舊成本,如果乘坐四人每公里成本其實比大眾運輸系統便宜,因民營客運須支付所有費用成本.
人家說'人窮志短',如果交通部真的以專案通車(只限春節),這些人雖然坐著普通客車穿過雪山隧道,心中的感動一定比那些坐著高級轎車,仗著特權出入的高官民代立委來的更加感動震撼.

B.B

#32

的確~~~
wolf大大的建議是不錯
但對於大型車的數量管制就得更嚴苛了
雖然可能沒有小型車來的那麼多輛
每部車的安全距離得設定的更遠
但最基本的隧道安全設備還是得到達某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