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頂鋼樑重要嗎???

FiFi(fifi)

2009/01/30 10:24:37

發文

#852980 IP 187.11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福特有
為何奧迪沒有

16

則留言

1

飯山 IIYAMA(iiyama)

2009/01/30 10:31:28

發文

#852985 IP 242.32.*.*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fifi (FiFi) 所寫

福特有
為何奧迪沒有

BENZ比較貴的全景式天窗也沒有
那不必質疑你就買福特吧
買一輛奧迪可以買兩輛福特..
好白、好圓、好大、好想含著睡覺 !住毫宅!開冥車!家債萬貫!多精貴公子 新年快樂~

吉弟(fgharlem)

2009/01/30 11:44:38

發文

#853046 IP 189.2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也許強化的部分...著重於A柱與C柱的剛性吧....不然撐不住塌了也是嗝屁...😰
每部車都有它的優缺點..仔細評估你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車..人云亦云...自己無感動也就無實質意義..

"灰熊"認真(roybear)

2009/01/30 13:03:05

發文

#853089 IP 189.22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不能說不重要吧,只是設計優與佳的差別

現在的造車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大車廠對於車體結構的設計這已經基本的囉,車頂的結構主要吸收撞擊力道,鋼樑是沒有辦法吸收的,一般車頂在翻車如果不能撐住車體重量而塌限,這車完全不及格,車體結構才是吸收撞擊力道的所在,而且吸收完撞擊的力道還要保住乘客的安全空間才是成功的設計,而鋼樑除了穩住車體的鋼性外他才是真正的承受撞擊的支柱,這根鋼筋水泥有些異曲同工,鋼樑好比鋼筋,結構好比水泥,鈑金就像磚牆,地震來的時候房子震毀了但是仍能保留生存空間才是好房子,而車子是在前後必須有撞擊潰縮區,鋼樑與結構設計好是在撞擊後不損毀乘客生存空間,鋼樑的最後一道防線就在防火牆前,好的設計它承受撞擊的鋼性是漸進的,不是簡單的一支鋼樑而已,在防火牆前鋼樑與車體結構承受第一道撞擊時已經將力道吸收住,接著就要釋放能量,這時就得仰賴防火牆以後的車體結構來分散釋放出來的能量,所以好的車頂的結構在車子承受嚴重撞擊後會產生變形,這好比房屋的磚牆也是用來吸收能量的,如果車頂是硬幫幫而且潰縮區吸收撞擊力道差,那就變成碰碰車囉。

有時候不能只是看車商在圖片上改個顏色畫幾樣東西就當真,現在的汽車設計的目標就是車毀人不能亡為終極目標,乘客的安全空間除了能吸收釋放的能量,在翻滾或側撞依然能保存生存空間,這不是裝上鋼樑能辦到的唷,所以嚴格的撞擊測試往往很多車廠都不太願意送測,設計鋼樑比較簡單,要設計好車體結構沒有投入心血成立研究中心定期自己撞來撞去很難有成果,有時候我們發現一輛車售價有比其他車來得貴一些,而且我們從資料上也可以求證他有自己的研究中心在研發及測試上投入不少,這都屬實的時候,您是不是願意多花些錢買您的生命安全呢。

生命無價,聰明的消費者您是不是會成為商人利益下的犧牲者端看您是否陶醉在迷人的圖片和廣告中了,現在網路資訊這麼發達,要查撞擊測試的資料不難的,有些車廠部份車輛撞擊成績優異,但結構並沒有全車系採用,要研發一個優異的安全車體結購並且能全車系套用還要把成本押在國產車的售價上限,好壞需時得多用心觀察。

最後不管車商說了什麼,撞擊測試多漂亮,實際發生狀況時大家應該都知道線再哪幾家的車七八十公里可以撞成廢鐵,哪家的車一百公里遇上事故還能保存乘客生存空間吧。

鋼樑與車體結構的好壞是在保護您的生命安全不是保護車子不用大修,生命無價唷🙂

Steven(coffe)

2009/01/30 13:37:22

發文

#853117 IP 92.138.*.*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fifi (FiFi) 所寫

福特有
為何奧迪沒有


謝謝分享!
原廠才是王道

Bone(bone206)

2009/01/30 13:58:23

發文

#853132 IP 188.24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1

坤宇(9254)

2009/01/30 16:22:53

發文

#853234 IP 90.16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看圖片並不準確,實際上這些車輛都是有車頂橫樑的

DANIEL(drped)

2009/01/30 16:31:32

發文

#853243 IP 246.17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roybear ("灰熊"認真) 所寫
不能說不重要吧,只是設計優與佳的差別

現在的造車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大車廠對於車體結構的設計這已經基本的囉,車頂的結構主要吸收撞擊力道,鋼樑是沒有辦法吸收的,一般車頂在翻車如果不能撐住車體重量而塌限,這車完全不及格,車體結構才是吸收撞擊力道的所在,而且吸收完撞擊的力道還要保住乘客的安全空間才是成功的設計,而鋼樑除了穩住車體的鋼性外他才是真正的承受撞擊的支柱,這根鋼筋水泥有些異曲同工,鋼樑好比鋼筋,結構好比水泥,鈑金就像磚牆,地震來的時候房子震毀了但是仍能保留生存空間才是好房子,而車子是在前後必須有撞擊潰縮區,鋼樑與結構設計好是在撞擊後不損毀乘客生存空間,鋼樑的最後一道防線就在防火牆前,好的設計它承受撞擊的鋼性是漸進的,不是簡單的一支鋼樑而已,在防火牆前鋼樑與車體結構承受第一道撞擊時已經將力道吸收住,接著就要釋放能量,這時就得仰賴防火牆以後的車體結構來分散釋放出來的能量,所以好的車頂的結構在車子承受嚴重撞擊後會產生變形,這好比房屋的磚牆也是用來吸收能量的,如果車頂是硬幫幫而且潰縮區吸收撞擊力道差,那就變成碰碰車囉。

有時候不能只是看車商在圖片上改個顏色畫幾樣東西就當真,現在的汽車設計的目標就是車毀人不能亡為終極目標,乘客的安全空間除了能吸收釋放的能量,在翻滾或側撞依然能保存生存空間,這不是裝上鋼樑能辦到的唷,所以嚴格的撞擊測試往往很多車廠都不太願意送測,設計鋼樑比較簡單,要設計好車體結構沒有投入心血成立研究中心定期自己撞來撞去很難有成果,有時候我們發現一輛車售價有比其他車來得貴一些,而且我們從資料上也可以求證他有自己的研究中心在研發及測試上投入不少,這都屬實的時候,您是不是願意多花些錢買您的生命安全呢。

生命無價,聰明的消費者您是不是會成為商人利益下的犧牲者端看您是否陶醉在迷人的圖片和廣告中了,現在網路資訊這麼發達,要查撞擊測試的資料不難的,有些車廠部份車輛撞擊成績優異,但結構並沒有全車系採用,要研發一個優異的安全車體結購並且能全車系套用還要把成本押在國產車的售價上限,好壞需時得多用心觀察。

最後不管車商說了什麼,撞擊測試多漂亮,實際發生狀況時大家應該都知道線再哪幾家的車七八十公里可以撞成廢鐵,哪家的車一百公里遇上事故還能保存乘客生存空間吧。

鋼樑與車體結構的好壞是在保護您的生命安全不是保護車子不用大修,生命無價唷🙂




感謝分享
🙂

私人空間(madison)

2009/01/30 16:49:09

發文

#853255 IP 187.11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換個顏色就是強壯的鋼樑嗎😰

台灣某名牌還不是在透視車體圖上 看的到加了很多顏色的鋼樑

稍微一撞還不是七零八落 死一堆人..😞

車體也比別人輕..難不成他加的是鋁鎂合金鋼樑嗎😆

別點名以免又收壞評..

進口車強壯是出名的..開個十年就知道..車體還是很實在的😍

大熊一百零六(orangebear1006)

2009/01/30 17:37:13

發文

#853309 IP 250.11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roybear ("灰熊"認真) 所寫
不能說不重要吧,只是設計優與佳的差別

現在的造車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大車廠對於車體結構的設計這已經基本的囉,車頂的結構主要吸收撞擊力道,鋼樑是沒有辦法吸收的,一般車頂在翻車如果不能撐住車體重量而塌限,這車完全不及格,車體結構才是吸收撞擊力道的所在,而且吸收完撞擊的力道還要保住乘客的安全空間才是成功的設計,而鋼樑除了穩住車體的鋼性外他才是真正的承受撞擊的支柱,這根鋼筋水泥有些異曲同工,鋼樑好比鋼筋,結構好比水泥,鈑金就像磚牆,地震來的時候房子震毀了但是仍能保留生存空間才是好房子,而車子是在前後必須有撞擊潰縮區,鋼樑與結構設計好是在撞擊後不損毀乘客生存空間,鋼樑的最後一道防線就在防火牆前,好的設計它承受撞擊的鋼性是漸進的,不是簡單的一支鋼樑而已,在防火牆前鋼樑與車體結構承受第一道撞擊時已經將力道吸收住,接著就要釋放能量,這時就得仰賴防火牆以後的車體結構來分散釋放出來的能量,所以好的車頂的結構在車子承受嚴重撞擊後會產生變形,這好比房屋的磚牆也是用來吸收能量的,如果車頂是硬幫幫而且潰縮區吸收撞擊力道差,那就變成碰碰車囉。

有時候不能只是看車商在圖片上改個顏色畫幾樣東西就當真,現在的汽車設計的目標就是車毀人不能亡為終極目標,乘客的安全空間除了能吸收釋放的能量,在翻滾或側撞依然能保存生存空間,這不是裝上鋼樑能辦到的唷,所以嚴格的撞擊測試往往很多車廠都不太願意送測,設計鋼樑比較簡單,要設計好車體結構沒有投入心血成立研究中心定期自己撞來撞去很難有成果,有時候我們發現一輛車售價有比其他車來得貴一些,而且我們從資料上也可以求證他有自己的研究中心在研發及測試上投入不少,這都屬實的時候,您是不是願意多花些錢買您的生命安全呢。

生命無價,聰明的消費者您是不是會成為商人利益下的犧牲者端看您是否陶醉在迷人的圖片和廣告中了,現在網路資訊這麼發達,要查撞擊測試的資料不難的,有些車廠部份車輛撞擊成績優異,但結構並沒有全車系採用,要研發一個優異的安全車體結購並且能全車系套用還要把成本押在國產車的售價上限,好壞需時得多用心觀察。

最後不管車商說了什麼,撞擊測試多漂亮,實際發生狀況時大家應該都知道線再哪幾家的車七八十公里可以撞成廢鐵,哪家的車一百公里遇上事故還能保存乘客生存空間吧。

鋼樑與車體結構的好壞是在保護您的生命安全不是保護車子不用大修,生命無價唷🙂



灰大
這句話我有意見
"現在的造車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大車廠對於車體結構的設計這已經基本的囉"

並不是每壹台在台灣販售的車輛
都有如此技術喔

同樣70萬的房車
車頂卻不一定有足夠強度

某些很大的車廠,在台販售的車
翻車就是扁掉
這樣技術不應該算成熟吧
機率低不代表不會發生,機率高不代表一定發生,但是好車的高存活率一定比較時常發生

大熊一百零六(orangebear1006)

2009/01/30 17:39:34

發文

#853310 IP 250.11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madison (私人空間) 所寫
換個顏色就是強壯的鋼樑嗎😰

台灣某名牌還不是在透視車體圖上 看的到加了很多顏色的鋼樑

稍微一撞還不是七零八落 死一堆人..😞

車體也比別人輕..難不成他加的是鋁鎂合金鋼樑嗎😆

別點名以免又收壞評..

進口車強壯是出名的..開個十年就知道..車體還是很實在的😍



目前好像只看過加強型鋼樑
ABC柱
採用"硼"鋼而已
鋁鎂合金好像用在底盤
機率低不代表不會發生,機率高不代表一定發生,但是好車的高存活率一定比較時常發生

太ˉˉˉ保(player553386)

2009/01/30 19:03:32

發文

#853378 IP 75.203.*.*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有聽說SAAB的車頂蠻勇的
其它車不知道🙂

小瓜呆(635437)

2009/01/30 19:35:06

發文

#853404 IP 91.9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謝謝分享😞

"灰熊"認真(roybear)

2009/01/30 20:15:32

發文

#853467 IP 189.22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orangebear1006 (大熊一百零六) 所寫
回應 roybear ("灰熊"認真) 所寫
不能說不重要吧,只是設計優與佳的差別

現在的造車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大車廠對於車體結構的設計這已經基本的囉,車頂的結構主要吸收撞擊力道,鋼樑是沒有辦法吸收的,一般車頂在翻車如果不能撐住車體重量而塌限,這車完全不及格,車體結構才是吸收撞擊力道的所在,而且吸收完撞擊的力道還要保住乘客的安全空間才是成功的設計,而鋼樑除了穩住車體的鋼性外他才是真正的承受撞擊的支柱,這根鋼筋水泥有些異曲同工,鋼樑好比鋼筋,結構好比水泥,鈑金就像磚牆,地震來的時候房子震毀了但是仍能保留生存空間才是好房子,而車子是在前後必須有撞擊潰縮區,鋼樑與結構設計好是在撞擊後不損毀乘客生存空間,鋼樑的最後一道防線就在防火牆前,好的設計它承受撞擊的鋼性是漸進的,不是簡單的一支鋼樑而已,在防火牆前鋼樑與車體結構承受第一道撞擊時已經將力道吸收住,接著就要釋放能量,這時就得仰賴防火牆以後的車體結構來分散釋放出來的能量,所以好的車頂的結構在車子承受嚴重撞擊後會產生變形,這好比房屋的磚牆也是用來吸收能量的,如果車頂是硬幫幫而且潰縮區吸收撞擊力道差,那就變成碰碰車囉。

有時候不能只是看車商在圖片上改個顏色畫幾樣東西就當真,現在的汽車設計的目標就是車毀人不能亡為終極目標,乘客的安全空間除了能吸收釋放的能量,在翻滾或側撞依然能保存生存空間,這不是裝上鋼樑能辦到的唷,所以嚴格的撞擊測試往往很多車廠都不太願意送測,設計鋼樑比較簡單,要設計好車體結構沒有投入心血成立研究中心定期自己撞來撞去很難有成果,有時候我們發現一輛車售價有比其他車來得貴一些,而且我們從資料上也可以求證他有自己的研究中心在研發及測試上投入不少,這都屬實的時候,您是不是願意多花些錢買您的生命安全呢。

生命無價,聰明的消費者您是不是會成為商人利益下的犧牲者端看您是否陶醉在迷人的圖片和廣告中了,現在網路資訊這麼發達,要查撞擊測試的資料不難的,有些車廠部份車輛撞擊成績優異,但結構並沒有全車系採用,要研發一個優異的安全車體結購並且能全車系套用還要把成本押在國產車的售價上限,好壞需時得多用心觀察。

最後不管車商說了什麼,撞擊測試多漂亮,實際發生狀況時大家應該都知道線再哪幾家的車七八十公里可以撞成廢鐵,哪家的車一百公里遇上事故還能保存乘客生存空間吧。

鋼樑與車體結構的好壞是在保護您的生命安全不是保護車子不用大修,生命無價唷🙂



灰大
這句話我有意見
"現在的造車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大車廠對於車體結構的設計這已經基本的囉"

並不是每壹台在台灣販售的車輛
都有如此技術喔

同樣70萬的房車
車頂卻不一定有足夠強度

某些很大的車廠,在台販售的車
翻車就是扁掉
這樣技術不應該算成熟吧


呵~~~

我也沒說所有的車廠都技術很成熟啊

但是大部份車廠比起10年前進步很多

有時候我們還是得考慮成本的問題,商人絕對是利益擺在前頭,過去10年台灣民眾對於汽車安全的要求低於配備,現在我們還是可以看到超過6成的車主購車時還是只關心配備的問題,配備不夠C/P質划不來或者只覺得有電子循跡就好,甚少車主會真正有耐心去觀察車廠是不是有遵從原廠對於安全車體理念的貫徹。

我不想指品牌來引發是非,我只從商業利益手段來說明,既然是國產當然就有機會變更設計,尤其是技術合作的車廠,日本人是很死腦筋的,雖然日本會將不同地區的車市給予不同的設定甚至獨留好物在日本,但是車的本質不會因地而變,日本人最會把原來好物的耐用降低,但是攸關安全跟信譽不會草率,往往都是台灣老闆動的手腳,但是在技術合作的體制下,用參與設計的名義進而節省成本犧牲的一些安全性,但是風評與銷售量不受影響,日本人會願意跟著昧著良心,日本管理者之中偶爾還是可以看見幾個不願違背良心,但最後往往都會被請回去啦,並不是說大車廠沒有能力設計足夠安全性的車,而是原本的結構被改變,一開始野心太大的擴張,後期的嚴峻時期,不得不對成本低頭,如果只強調是佔率的車廠呢,你希望他怎麼作,說真的最會偷料的商人排第一名是中國的話,第二恐怕是台灣的技術合作車廠了,加上台灣對汽車安全相關法令寬寬鬆鬆,如果仰賴立委監督恐怕立委不太願意踩車商的尾巴,台灣車廠能力差而且不願意投入研發心血這個事實大家就認清來吧,一但是技術合作生產的成本加上授權費還有日本賺的利潤,就已經售價很高了,中間還卡著台灣老闆要加進去的利潤,你說不想辦法降低成本他們要從哪生出利潤。

最終日本人願意妥協也是要負責任的,規模太大野心太大的車廠從很久以前就開始生產安全性低的車輛不是嗎,尤其強調他們幾分鐘就可以裝出一輛車,但是靡之音大宗消費族群仍願為其背書,本來就比較省油本來就比較堅固~深值人心

若要改變只有法令制定汽車在台灣國產所要達到的安全係數依據,或者要求生產車輛需要強制配入重要安全配備....等

最好是要在台灣生產的車型台灣老闆要先送一台撞看看,往後車主如果在撞擊條件內卻產生嚴重意外,台灣老闆要賠償

雖然我們的國產化車型大都是日本車,但是監督權不能交給日本,技術合作的車廠是台灣人自己要監督吧,日本若不願意下放好物,但起麻安全性方面台灣老闆別把自己同胞當肉醬來看,在工業上台灣商人還是過份的利益當頭,有賺錢就好。

我們只能怨台灣人自己利字當頭,過去明明可以發展得起來的台灣自有汽車工業,偏偏被利益給矇蔽了,搞得現在想要一部安全又舒適的國產車售價卻一點都不國產化,我想能補救的辦法最直接就是消費者不要買單影響力是最大的。

現在只能期望一台國產車的安全保障能在時速60公里以內的事故保住的的生命安全已經值回票價(超速飆車另當別論)

國產車的安全係數都是以正常駕駛的狀況來設計,不可能要一輛80萬的國產車在100時速公里撞擊前無任何減速動作還能讓你安全無虞

大雄(r90121)

2009/01/30 20:28:27

發文

#853498 IP 189.62.*.*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十幾年前曾經有一輛BMW728在高雄往旗山省道超速與對向砂石車對撞,結果是BMW728引擎規引擎四輪個自飛,至於駕駛人下場和車身一樣,散落個地,真慘,車身結構固然重要,但是安全駕駛才是上策.

胖烏鴉(liu8708)

2009/01/30 21:55:26

發文

#853614 IP 187.11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沒有B柱的車應該比較強!🙂

道.地(ipooo)

2009/01/30 22:17:40

發文

#853660 IP 92.13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車鋼樑當然是很重要,但是過於鋼強的鋼性,以車輛及車上乘客安全而言,並不是安全的.

另外,若是鋼板(類蒙皮)厚度適當,加以在適當的位置塑成溝槽或折角線,
也可以代替鋼樑媲美鋼樑之鋼性.

堅固的建築物,在一般地震時,搖不太動它,或只是小小搖動,夠安全了?
當更大的地震來時,摧殘所謂堅固的建築物,更是可怕,造成人員傷害更大.

安全的建築物,是在一般地震時就會搖動,大地震時只會搖動的更厲害而已.
若是造成人員傷害會小一點.
熱門新聞
這次n⁷更新的One Pedal,在加入Auto Hold駐車煞車功能後,經過U-CAR實際測試,讓人對單踏板更有安全感與鬆鬆運用。
大改Toyota Camry 7/4上市並公布預售,各為99.9萬汽油豪華、113萬2.0汽油旗艦、118萬2.5油電尊爵、132萬2.5油電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