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業書

2002/02/10

註冊日期

28

累計好評

1,740

發文總數

1695

當車輛在正常的過彎行徑中 (假設:無轉向不足亦無轉向過度),
此時4個輪子的轉速(輪速)皆不相同,依序為:
外側前輪>外側後輪>內側前輪>內側後輪;
故須藉著前、中、後3個差速器來調節‧
差速器的特性是:阻力越大的一側,驅動齒輪的轉速越低;
而阻力越小的一側,驅動齒輪的轉速越高‧
以「前差速器」為例,在過彎時,
因外側前輪輪胎所遇的阻力較小,輪速便較高;
而內側前輪輪胎所遇的阻力較大,輪速便較低;
如此便可順暢地過彎,而「後差速器」亦同此理‧
至於「中差」(中央差速器),則負責前後軸之間的轉速差‧
前往討論:什麼是差速器?
FF 車只有「前差速器」,
FR & MR 車只有「後差速器」‧
i.e. 驅動輪才須差速器‧
前往討論:什麼是差速器?
謝謝,超人大哥!
Re小可愛大哥:謝謝您的詳盡解說,讓小弟受益良多;非常感謝!
Re博啟大哥:所謂「能者多勞」,您就多擔待些吧!
Re屁仙大哥:多謝您的提醒;小弟忘了有這招‧
Re Celica大哥:您太客氣了;您也是「高級知識份子」ㄚ!
(上回您那篇關於風阻消耗功率的計算,讓小弟十分佩服‧)
以下是小弟無業書之分析,請博啟兄及各位大哥檢驗‧
輪胎胎面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可分為三類:
靜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
最大靜摩擦力Fn=(M*g*cosα)*μn
滑動摩擦力Fk=(M*g*cosα)*μk
滾動摩擦力Fr=(M*g*cosα)*μr/R
M:該車的質量 , g:重力加速度 , α:坡道仰角角度
μn:靜摩擦係數
μk:滑動摩擦係數
μr:滾動摩擦係數 , R:輪胎外徑(半徑)
通常(在平坦的柏油路上),μn >μk >>μr;
因此,為了簡化問題,此處暫且忽略「滾動摩擦」,
僅就「靜摩擦」與「滑動摩擦」來討論‧
假設來令片施予煞車碟盤的有效總摩擦力矩為T,
則傳至輪胎切線方向上的力F = T/R;
當F <= Fn(最大靜摩擦力) 時,
則此時輪胎與地面之間為靜摩擦,
而此靜摩擦力的大小恰等於F .
(此時輪胎未打滑,胎面與地面之間並未發生滑動摩擦)
而此時來令片與煞車碟盤之間則為滑動摩擦‧
在實務上,「和緩煞車」即屬此類情況中的一種‧
(例如市區低速行車中,老遠看到紅燈而輕踩煞車之情況)
相反地,若大腳煞車過猛(摩擦力矩T過大),
而導致 (T/R) > Fn 時,則輪胎開始打滑(所謂的車輪鎖死),
而後輪胎與地面之間變成滑動摩擦,大小為Fk‧
但因Fk小於Fn,故此時的減速效果反而不佳!
所以,最佳的減速效果,發生於 (T/R) = Fn;
即 T = Fn*R 之時‧
而ABS的動作,即在藉由煞車油壓的控制(收放快速交替),
以使得 T 趨近於 Fn*R,而達到最佳的減速效果;
另一更重要的目的,是讓輪胎不致打滑(不致鎖死),
而仍保有「導向」的能力‧
如此,駕駛人便可在煞車之同時,轉動方向盤以避開危險‧
至於煞車踏板的振動(反饋),
則導因於煞車油壓的變化脈動(快速交替的油壓收放)‧
另外,若是在雪地或沙灘上,
使用ABS反而對減速不利!
因為,若不使用ABS而讓車輪鎖死,
反而會在輪胎前推擠出「小山丘」,
而「堵住」該車之前進‧

以上所言,乃小弟無業書之淺見‧
其中若有疏漏之處,還望各位大哥不吝指正‧
前往討論:absㄉ問題
【補充說明】
小弟在上文中提到:最佳的減速效果,
發生於 (T/R) = Fn,即 T = Fn*R 之時‧
而ABS的電腦,如何「找到」此「最佳點」,
以使得T趨近於Fn*R 呢?
Ans.:此「最佳點」即是輪胎traction臨界點,亦即
輪胎「將打滑而未打滑」(將鎖死而未鎖死) 之瞬間‧
ABS藉助裝設於車輪上的「輪速感測器」,
當偵測到某一車輪瀕臨鎖死之際
(該輪的轉速遠低於其餘三輪之時),
便立刻啟動電磁閥,
而瞬間釋放原先施予該輪之煞車油壓‧
待該輪轉速回升後(i.e.不再鎖死),
又立刻恢復原本的煞車油壓‧
這一來一往之間(在零點零幾秒內發生),
便造成了煞車油壓之脈動變化‧
前往討論:absㄉ問題
假設有3具引擎,皆是橫置4缸16汽門,
且其缸徑、衝程、壓縮比….等皆相同,
僅有OHV、SOHC、DOHC的設計不同;
則在低轉速時(2000rpm以下),
三者的扭力輸出大小順序,是否為:
「OHV > SOHC > DOHC」?
若此種說法屬實,則又是何故?
煩請各位大哥為小弟解惑,謝謝‧
後軸LSD的確可增加甩尾的容易度
前往討論:GT2如何甩尾ㄋ
是「笑氣」沒錯!
學名:氧化亞氮(N2O)
前往討論:一個奇異的問題!!
博啟大哥,很抱歉,這回小弟不太同意您的這段話:
***********
「凸頂活塞」的活塞頂面成圓錐狀,因此會有「分力」的問題;這使得實際用在推動活塞運動的"單位力量"會下降。但由於表面積較「平面活塞」大上許多,因此「活塞」所承受的總力仍較「平面活塞」大一些。
***********
小弟認為,在假設「汽缸壓力相同」的前提下,
兩者的表面積雖不同,但總力應相同‧
(不信的話,可假設凸頂為半球面,
以積分計算看看)
所謂「互相漏氣、求進步」(台語),
難得吐槽博啟大哥一次,請多包涵‧
To 鴕大大:
所謂的「總力」,
本來就是「向量和」‧
哪有人用「純量和」來計算「總力」的?
(這是最基本的物理觀念)
小心「愈描愈黑」,
反倒惹得博啟兄不悅呢!
To 鴕大大 --
小弟突然想到:
本主題的原意是要請教博啟大哥
關於凸頂活塞與壓縮比的問題;
我們倆卻在此大談「國中物理」,
是否有點偏離主題ㄋ?
我的爛答案:
Focus:歐系血統
Tierra:日系血統(Mazda)
前往討論:一個爛問題…
恭喜Triton兄出院了;
龍體可好?
根據小弟對賤駒的觀察,與您的描述相同;
但有一事不解:
為何在「無油門狀態」下,不鎖定扭力轉換器?
若在下坡時將其鎖定,不就可增進「引擎煞車」效果嗎?
不知各車廠此設計用意何在?
To Triton兄:
但本主題的前提是「時速100公里」ㄚ!
「怠速不穩」不見得一定是引擎積碳,
有時是「怠速閥」積碳堵塞所致‧
(轉貼:ABS的原理)
************************
以下是小弟無業書之分析,請博啟兄及各位大哥檢驗‧
輪胎胎面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可分為三類:
靜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
最大靜摩擦力Fn=(M*g*cosα)*μn
滑動摩擦力Fk=(M*g*cosα)*μk
滾動摩擦力Fr=(M*g*cosα)*μr/R
M:該車的質量 , g:重力加速度 , α:坡道仰角角度
μn:靜摩擦係數
μk:滑動摩擦係數
μr:滾動摩擦係數 , R:輪胎外徑(半徑)
通常(在平坦的柏油路上),μn >μk >>μr;
因此,為了簡化問題,此處暫且忽略「滾動摩擦」,
僅就「靜摩擦」與「滑動摩擦」來討論‧
假設來令片施予煞車碟盤的有效總摩擦力矩為T,
則傳至輪胎切線方向上的力F = T/R;
當F <= Fn(最大靜摩擦力) 時,
則此時輪胎與地面之間為靜摩擦,
而此靜摩擦力的大小恰等於F .
(此時輪胎未打滑,胎面與地面之間並未發生滑動摩擦)
而此時來令片與煞車碟盤之間則為滑動摩擦‧
在實務上,「和緩煞車」即屬此類情況中的一種‧
(例如市區低速行車中,老遠看到紅燈而輕踩煞車之情況)
相反地,若大腳煞車過猛(摩擦力矩T過大),
而導致 (T/R) > Fn 時,則輪胎開始打滑(所謂的車輪鎖死),
而此時輪胎與地面之間變成滑動摩擦,大小為Fk‧
但因Fk小於Fn,故此時的減速效果反而不佳!
所以,最佳的減速效果,發生於 (T/R) = Fn;
即 T = Fn*R 之時‧
而ABS的動作,即在藉由煞車油壓的控制(收放快速交替),
以使得 T 趨近於 Fn*R,而達到最佳的減速效果;
另一更重要的目的,是讓輪胎不致打滑(不致鎖死),
而仍保有「導向」的能力‧
如此,駕駛人便可在煞車之同時,轉動方向盤以避開危險‧
而ABS的電腦,如何「找到」此「最佳點」,
以使得T趨近於Fn*R 呢?
此「最佳點」即是輪胎traction臨界點,亦即
輪胎「將打滑而未打滑」(將鎖死而未鎖死) 之瞬間‧
ABS藉助裝設於車輪上的「輪速感測器」,
當偵測到某一車輪瀕臨鎖死之際
(該輪的轉速遠低於其餘三輪之時),
便立刻啟動電磁閥,
而瞬間釋放原先施予該輪之煞車油壓‧
待該輪轉速回升後(i.e.不再鎖死),
又立刻恢復原本的煞車油壓‧
這一來一往之間(在零點零幾秒內發生),
便造成了煞車油壓之脈動變化‧
而導致煞車踏板的振動(反饋)‧
另外,若是在雪地或沙灘上,
使用ABS反而對減速不利!
因為,若不使用ABS而讓車輪鎖死,
反而會在輪胎前推擠出「小山丘」,
而「堵住」該車之前進‧
以上所言,乃小弟無業書之淺見‧
其中若有疏漏之處,還望各位大哥不吝指正‧
************************
前往討論:ABS~??市省ㄇ?我不懂
=================================
「....目前據知包括朋馳ML320和ML500、福特 Escape之4驅車款、INFINITI QX4和MAZDA Tribute的4驅車款等
都擁有這種低速檔鎖定鍵。..............」
=================================
是「中差鎖定鍵」才對!
「低速鎖定」指的是「加力檔」,跟「中差鎖定」是兩碼子事!
而Escape與Tribute並未配備「加力檔」‧
但是 Lexus RX-300的越野能力,
遠遠遜於 ML320 與 X5‧
前往討論:想買LSUV
H.I.D.= High Intensity Discharger
照字面直譯,應為「高強度投射燈」‧
而以目前而言,因「氙氣頭燈」的強度最高,
所以變成「H.I.D.=氙氣頭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