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車市場感受到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影響,儘管臺美貿易談判結果尚未明朗,但是各界對於關稅與貨物稅調降的預期心理,加劇新車消費市場的觀望氣息。

2025 年 5 月份全月銷售數據統計後,全月領牌數僅有 31,910 輛,不僅沒有傳統年中競賽月的熱絡氛圍,相較 2024 年同期更是大幅衰退 23.1%。同時,2025 年 1~5 月累計銷售量也僅達 164,647 輛,相較 2024 年前 5 月累積銷售量,落差幅度也由 4 月份 11.2%進一步擴大至 13.8%。

整體新車銷售數據,確實反應出市場買氣趨於冷卻與觀望,至於國產、進口與各別品牌車系表現如何?U-CAR 接下來將依序帶讀者們一起瞭解。

1.總市場(國產+進口)

先前 U-CAR 就曾經報導過,5 月份市場包含消費者與廠商端都有著濃厚觀望氛圍,因此往昔 5 月份開始逐步衝刺的熱絡景象不再,反而呈現下滑趨勢,這一點也直接表現在總市場前 10 排名之中,尤其是國產品牌更是呈現大幅落差,就連長期大幅領先競爭對手的龍頭 Toyota,5 月份也比 4 月份衰退 10%之譜,繳出 8,990 輛的領牌數,與 2024 年 5 月份相比更有超過 14 個百分點的下滑。

以商用車款為主的中華汽車 CMC,藉由 J Space 車系的持續強勢演出,全月份繳出 2,256 輛領牌實績,雖然單月下滑 1.2%,然而對比 2024 年同期則是有著將近 35%的成長幅度。同樣也是藉由商車帶動的 Mitsubishi,5 月總領牌數來到 1,152 輛,雖然維持著從 3 月份開始就保有的總市場第 9 名,但單月表現卻是成長 12.6%。

台灣馬自達雖然因應原廠產品節奏,在 2025 年沒有新車上市的消息傳出,但持續因應市場調整麾下產品的策略,在 4 月上旬調整 CX-5 車系編成與價格,確實收到不錯成效,在 5 月份藉由 CX-5 的大量到港交車,也協助 Mazda 品牌於 5 月份繳出了 1,159 輛領牌成績,擠身總市場第 8 名。

Hyundai 在 Tucson 小改款上市後第一個完整銷售月份,以及全新車系 Mufasa 上市並開始交車的帶動下,迎來了 1,825 輛的 5 月份領牌成績,也是少數相比 4 月份成績有所成長的品牌,成長了 5.4 個百分點,排名也從 4 月份的第 6 名上揚到第 5 名。

最值得消費者關注的,是並未進入總市場前 10 名的國產品牌,包含福特六和 Ford、裕隆日產 Nissan 在列,如果觀察年度累計銷售排行 (1 月至 5 月),Ford 目前累計 5,170 輛,相比 2024 年同期衰退將近 16%,而 Nissan 則繳出 5,048 輛累計表現,對比 2024 年衰退幅度超過 40%。包含特式產品、產品更新、甚至於調整編成及價格都會是兩大品牌的重要市場策略,值得有意購車的消費者關注。

2.國產車

雖然市場滿布濃厚觀望氣息,但在小型商用市場的影響幅度較小,CMC 的 J Space 繳出 1,632 輛單月領牌成績,相比 4 月份略為下滑了 3.3%,但還是維持在國產市場第 2 名的表現;緊追在後的則是直接競爭對手 Toyota Town Ace,以 1,249 輛領牌成績居於第 3,從 Toyota 在 5 月份的表現來看,多少有著對應市場氛圍而放緩步調的跡象,這也意味著小商市場的競爭還是相當激烈。

Tucson L 迎來小改款上市後首個完整銷售月份,以 662 輛領牌成績取得國產市場第 5 名,單月成長幅度將近 30%,主要是新車熱度帶來優勢,如果相比 2024 年同期則是下滑將近 20%,這也還是反應著市場冷清買氣。如果用年度累計來看,相比 2024 年同期更有著將近 50%的衰退程度,後續表現同樣值得關注。

南陽實業在 5 月份發表蓄勢已久的 Mufasa 車系,價格帶設定在 87.9 萬至 94.9 萬之間,確實地吸引不少消費者關注,雖然僅 10 數天的交車時光,但還是有著 261 輛領牌數,雖然不在前 10 之列,還是反應出產品的市場重要性;銷售組成則是以售價 94.9 萬的 GLC 車型為主 (80%),87.9 萬入門的 GLA 車型因為採受訂生產規劃,因此目前仍要累積訂單量才會投產。

Nissan 麾下兩大銷售主力的 X-Trail 車系與 Kicks 車系,5 月份國產版本依序繳出 161 輛、276 輛的領牌成績,無緣 5 月份國產市場前 10 之列,但值得留意的是,Nissan 針對進口的 Kicks e-Power,在 5 月下旬祭出 79.8 萬的促銷價格,也確實收穫出色成效,Kicks e-Power 於 5 月份有著超過 200 輛領牌數,如果合計也意味著 Kicks 車系於 5 月份有著不錯成果。

廣  告

3.進口總市場

5 月份汽車總市場不管是較 4 月或是 2024 年同期都是呈現衰退的狀況,聚焦在進口總市場的部分,雖然 16,223 輛的掛牌數對比 4 月份有著微幅 0.3%成長,不過相比 2024 年同期卻是呈現 22.6%的下滑,更是顯現關稅與貨物稅可能會調降的預期心理下,也直接影響到了進口車市場買氣;若以 1~5 月的累積銷售數字來看,80,524 輛的掛牌數也較去年同期衰退 9.7%。端看到 5 月份排行榜進口品牌銷量部分,Mazda 和 Volkswagen 都有明顯的成長,Mercedes-Benz 則是退步最多的廠牌。

進口車款銷量第 1 名的品牌依舊是 Toyota,掛牌數來到了 2,742 輛,不過對比 4 月和 2024 年同期則有著 9.5%與 14.8%衰退,市佔率也小幅下滑至 16.9。Toyota 在 5 月份表現有所退步的其中關鍵就在於 RAV4 車系上,領牌數較 4 月份少了有逾 400 輛,不過相對的 Alphard 掛牌數則有著超過 200 輛顯著增加。在 Toyota 銷量退步之時,後方的 Lexus 則是呈現進步,對比 4 月和去年同期有著 5%與 4%增長,同時也將和 Toyota 之間的距離縮短至 140 輛。

德系豪華品牌 Mercedes-Benz 與 BMW 在 5 月份的成績都不甚理想,其中前者的衰退幅度更為明顯,相較於 4 月和 2024 年同期有著 22.1%與 31.5%衰退、後者則是有著 13.7%與 25.3%下滑,兩家品牌差距則縮小至 190 輛;至於 Kia 繳出的 1,001 輛則是有小幅衰退。Mazda 為 5 月份進口市場進步最多的品牌,1,159 輛的掛牌數對比 4 月呈現 80.5%成長,最大關鍵就在於 CX-5 大批交車,其推升了品牌的銷量數字;在此同時,Volkswagen 的掛牌數也較 4 月有著大幅增長,進步幅度來到 67.5%,主要關鍵便在於小改款 Golf 開始交付,同時 Tiguan 的交車數也有所提升。

一般進口轎車

受美國對等關稅談判影響,市場預期國內貨物稅、甚或是關稅有機會調降,連帶衝擊現型車市買氣。而 5 月一般進口轎車冠軍由 Toyota Camry 倫元,但整體原廠供貨仍不足,至於 Volkswagen Golf 則受惠小改款甫上市掛出 289 輛排行第 2,第 3 名 Mazda Mazda3 則是 6 月再追加限時全車系追加標備 ALH 頭燈。

大改款 Suzuki Swift 在市場波動下,仍維持穩定的熱銷情況,5 月仍有掛出 210 輛排名第 4。至於甫發表的小改款 Honda Civic 降價 12 萬,則大致維持改款前的平盤為 50 輛,但仍是比起苦於長期缺車的對手 Toyota Prius PHEV 出色些許。

一般進口休旅車

一般品牌進口休旅冠軍依然為 Toyota RAV4,1,224 輛的銷售數對比 4 月份呈現不小衰退,即便如此,RAV4 依然是 5 月份第 4 暢銷的車款;不過近期大家最關注的莫過於全新第 6 代 RAV4 發表,但目前確定的是國內 2025 年不會導入,2026 年的引進時程則還在評估中。排在 RAV4 後方的則為同品牌的 Alphard,繼 4 月繳出破 400 輛、成功拿到第 2 名的席次後,5 月份領牌數更進一步提升至 647 輛,更是擠進了總市場 Top 10 的排行榜中。

Mazda 5 月份成績能有所進步的關鍵也就在 CX-5 身上,其一共領牌 459 輛,對比 4 月的 87 輛有著大幅進步;至於另一款大幅交車的產品則是 Nissan Kicks e-Power,其交出了 217 輛的銷售數字,緊追在後的則是 Suzuki Jimny,銷量數為 216 輛,不過對比 4 月份少了有 66 輛。Kia Sportage 在 4 月以 279 輛掛牌數排名在第 4 的位置,5 月份領牌數衰退至 204 輛,名次也滑落至第 6。

新世代 Volkswagen Tiguan 預計會在 6 月 12 日來發表,而在大改款車型登場之前,現行世代 Tiguan 在 5 月份 195 的領牌數則足以排到第 7 名,至於後方的 Mazda CX-30 189 輛的掛牌數幾乎和 4 月份持平,但名次卻是下滑了 3 席。Toyota Sienna 於 5 月繳出不錯的 171 輛掛牌數,Kia Carnival 銷量成績則是有著 9 輛進步,名次上也成功擠進前 10 名排行中。

豪華進口轎車

眾所矚目的大改款 Lexus ES 車系在 2025 上海車展率先推出,並且還首度同步帶來純電版本,不過目前和泰汽車表示新車有望 2026 年才會導入,至於現行款在 5 月則維持平盤 158 輛表現。

Tesla Model 3 在透過諸多現貨車的促銷下,5 月掛牌來到 134 輛排名第 4。而 BMW 2 Series 家族在 5 月有總計達 154 輛的亮眼表現,最主要是 155 萬 218i Active Tourer 就掛牌達 142 輛,至於大改款 2 Series Gran Coupé則是在 5 月底以 189 萬起上市,可望再替車系增添戰力。

豪華進口休旅車

5 月份 Lexus NX 車系在豪華進口休旅車級距,維持 900 輛以上銷售水準,但是掛牌表現較 4 月份稍稍衰退 ; Mercedes-Benz 旗下主力車款 GLC,維持亞軍席次,但是實際掛牌數由近 700 輛的規模,下降至 515 輛,至於同品牌 GLE 車系則以 230 輛登上第 9 名,Mercedes-Benz 在豪華進口休旅級距共 2 款車型進榜,V-Class 交出 176 輛跌出前 10 名,入門休旅 GLB 與 GLA 雙車系,雖然沒有進入前 10 名,但是在掛牌表現部分,則分別交出 103 輛與 100 輛的成績。

Lexus 旗下休旅大軍,5 月同樣在級距排行榜中拿下過半席次,除了 NX 車系之外,LM、RX、UX 車系位居第 3 至第 5 名,依序掛牌 409 輛、405 輛及 379 輛,至於入門休旅 LBX 則為遲第 7 名,5 月銷售量提升至 300 輛。德系品牌 BMW 主力休旅車款 X3,延續 4 月銷售氣勢,掛牌數交出亮眼的 355 輛,至於同品牌 X2、iX1 車系,5 月份雖然未上榜,但仍分別交出 129 輛與 114 輛。

繼上月 Tesla 呈現「交車小月」,本月 Model Y 車系則僅掛牌 53 輛,位居電動車銷售排行第 7 名。5 月亮點 Volvo EX30 車系,在上市後迎來大批量交車,以 240 輛成績超越 Mercedes-Benz GLE 車系,拿下排行第 8 名。至於 Porsche 旗下 Cayenne 則以 208 輛擠進第 10 名,同品牌 Macan 車系,5 月共計交出 169 輛,其中純電 Macan Electric 佔 109 輛。

4.電動車

5 月電動車總市場對比 4 月的 1,475 輛也大致維持平盤,5 月單月掛牌達 1,486 輛,最主要是市場掛牌主力的 Tesla 尚未迎來小改款 Model Y 大輛交車,其餘各品牌也多少受到關稅談判影響氛圍下呈現保守態勢,尤其現行電動車原先在貨物稅即有補助與免徵稅額,未來若朝向瞄準貨物稅調降,相對未來可能的燃油車調降貨物稅讓利更大、電動車就不一定在售價降幅有優勢。

Tesla 的主力小改款 Model Y 要到 6 月下旬才會大量交付車主,因此 5 月掛牌的 53 輛多半是小改款前的現貨車出清,以及少許的小改款展間試乘車掛牌。而掛牌最多的 Model 3 車系,則是祭出現貨車舊換新折扣、低利方案、還有舊車主免費移轉 EAP 或 FSD 系統等讓利,5 月掛牌達 134 輛。至於旗艦 Model S 與 Model X 在海外傳出即將推出改款,市場確實也多了些許觀望態勢。

5 月電動車銷售最佳品牌為 BMW,其掛牌最大宗為主力的 114 輛 iX1 車系,其中 199 萬的 eDrive20 車型掛牌達 60 輛超過車系半數些許;同門的 iX2 亦有 97 輛近百輛的佳績。至於品牌旗艦休旅 iX 車系現行款掛出 46 輛,小改款車型預計 7 月上市,目前開出 369 萬起的預售價。

5 月掛牌第 2 佳的則屬 Volvo 品牌,備受市場矚目已久的入門休旅 EX30 車系,在雙馬達頂規版本完成認證後展開首批的大輛交車,達到 240 輛,並搭配些許的 EX40、EC40 掛牌,達到全月達 258 輛的佳績。但接下來 EX30 銷售主力的單馬達後驅車型,開出 142 萬與 162 萬預售價,則有待第三季才會交付。

Luxgen 品牌在 5 月交出 237 輛 n⁷,目前隨著三菱確認交由鴻華代工打造 Model B 量產版、還有由裕隆三義產線生產,國內目前傳出很可能 9 月就會有 Model B 預售動向,甚至還可能有雙馬達四驅版本,屆時能否與 n⁷塑造價格帶區隔、達到分進合擊效果備受矚目。另外,CMC 即將在 8 月推出的 ET35 電動商用車本月也首度掛牌 4 輛,目前保發中心的重置價格顯示為 146.5 萬,是否能進一步開拓國產商用電動市場,值得後續關注。

5.稀有車

5 月份稀有車超跑品牌方面,依舊是 Ferrari 的表現最為亮眼,一共交付了 3 輛 Roma Spider、4 輛 296 (1 輛 GTB 與 3 輛 GTS)、3 輛 F8、1 輛 488 Pista 及 3 輛 Purosangue,且有一輛 SF90 XX Stradale 到港;同樣來自義大利的 Lamborghini 亦不惶多讓,除了交付 1 輛 Huracán Tecnica、4 輛油電 Urus SE 外,還有 6「隻」新世代油電大牛:Revuelto 掛牌。

耐人尋味的是,5 月不只有 1 輛 Acura Integra、1 輛 Acura RSX Type-S 和 1 輛 Alpina B3 Touring 上路,幸運的話,未來在周末假日或車聚活動中,大家還有機會看見順利掛上第 4 面古董車牌的 1974 年 Porsche 914 喔。

結論

儘管 2025 年還沒過一半,但是對於 2025 是難以捉摸的一年,我想大家應該不會有意見,畢竟自美國川普總統於 2025 年 1 月再次就任以來,由川普政府主動發起的各項關稅措施與貿易談判,持續對全球各國政府、產業經濟、消費與金融體系造成全面的衝擊,這些影響不僅持續進行中,也是史無前例可循的。

當然,臺灣也無法自身事外,尤其臺美彼此有緊密的貿易往來,任何關稅政策的變動,都將對臺灣的出口貿易造成巨大衝擊。也正因為如此,在美國於 4 月 2 日宣布對臺灣課徵 32%對等關稅後,即使不久後宣布暫緩實施 90 天,並由臺美雙方展開貿易談判,但是在 7 月 5 日的 90 天期限日之前,只要臺美雙方談判結果尚未公布,在後續關稅政策懸而未決的情況下,車廠與消費者目前均各自陷入觀望氣氛,直接衝擊市場買氣,除了反應在銷售數據的低迷外,從 U-CAR 關於關稅或者貨物稅調降試算報導點擊突破 10 萬次數,也可以清楚感受到國內消費者關注的程度。

對於消費者而言,除非有急迫的換購車需求,不然,等待關稅政策底定後再行確認購車決策與交車,是有其合理性;同樣地,不論是進口車或國產車廠,也會持續評不論是關稅、貨物稅或是美規車年度配額限制等,如果出現政策面的轉變,對於產品導入與成本的改變,因此,在成本風險評估與供需調整下,暫緩整車新車或零組件進口,新車暫留保稅倉不急著大批量提領,謹慎應對交車量與盡可能去化已提領新車,都是車廠能夠調控的機制。

不管如何,U-CAR 認為新車市場買氣暫緩是短期影響,接下來,若關稅或貨物稅有機會調降且確認降幅,市場在經歷短期的陣痛期後,各車廠將推出重新反應成本的新車銷售編成,屆時,將有很大的機會迎來新一波銷售買氣。